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崔简也去了李十三娘的翠盖朱轮车里。崔芝娘、崔韧也都在车中,崔简见了他们很是高兴,立即坐在一起嘀咕起来。李十三娘、王玫爱怜地望着他们,一路闲谈着,过了许久,才到了大房所在的休祥坊。
休祥坊在长安城西北,与东北的胜业坊隔得实在太远,崔府、公主府的内眷们才不得不早早出门。然而,赶到大房的宅邸时,时候也已经不早了。真定长公主的车驾自是长驱直入,停在内院门前,几位装扮素雅的贵妇忙过来迎接,口称世母、叔母。
虽是小辈,真定长公主、郑夫人待她们却很是亲和,任她们扶住,漫步前行。又有两人优雅而不失亲近地过来与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叙话,顺便好奇地打量了王玫几眼。
王玫朝着她们笑了笑,唤了两声嫂嫂,便安静地随在后头,牵着崔简的小手,缓步前行。她是新妇,做得多了、说得多了容易被人挑出错漏,倒不如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得好,也能挣得一个娴静的名声。
大房亦是三路五进的大宅邸,较之胜业坊崔府多了些许文雅灵动之气,亦少了厚重沉着的武人之风。偌大的正院中遍植花木,移步换景,构思十分精巧。不过,二房的内眷们都已经见惯了真定长公主别院的迷人风光,并不觉得这般景致有多出众,只赞了两句便罢了。
当她们到得内堂后,里头姿态端方的贵妇们倏然一静,便都朝着真定长公主跪拜行礼。连坐在长榻上满头银发的那位贵妇人也颤巍巍地起身,作势欲拜下去。真定长公主慵懒地扫了她们一眼,笑道:“还不赶紧将世母扶起来?今天可是世母大寿的好日子,叙什么国礼?真是折煞我了。”
那卢太县君仍是躬身略拜了拜,这才直起身道:“贵主谦仁,我等却不能有违礼法。”说着,她又退后两步,让出了长榻上的尊位:“请贵主上坐。”
“世母何须如此?”真定长公主作为难状,快步走到长榻前,亲手扶着她坐下,“我和阿嫂都是来给世母祝寿的。若是世母再坚持礼法,便是不将我们当成亲厚的晚辈了,往后我们又哪里敢过来向世母讨教呢?”
郑夫人也上前搀着仍然坚持站起来的卢太县君,温声道:“贵主说得是。我们这一房已经没有几位长辈了,遇到大事还须得依赖世母指点呢!世母这般生分,却是伤了我们的心了。”
妯娌俩亲亲热热地让卢太县君坐下,这才在长榻前备好的短榻上坐了——原本这短榻上坐了其他贵妇,但早已经不着痕迹地让出了两个位置。毕竟,位卑者坐在位尊者之前便是大不敬。当然,她们调换位置也是无声无息,让人挑不出任何礼节错漏来。
王玫随着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在真定长公主、郑夫人身后坐下,心里却禁不住笑了起来。以二房两位长辈如今的身份,便是再高傲一些,也无人能挑出什么错处。她们在二房主持的宴饮上,素来亦是高高在上的,无人胆敢冒犯其尊严。但就是这般高高在上之人,偶尔折身侍奉长辈一回,姿态放低,却更显得品性出众。
大房私下再如何腹诽二房尚主一事,也不得不承认,郑夫人与真定长公主都是手段难得的掌家之妇。二房的崔敦、崔敛兄弟能走到如今,靠的自然不止是一往无前的勇气,也有过人的眼光。再看二房的小辈,小郑氏、清平郡主、李氏、王氏,虽然暂时都没什么太过出众的表现,但若只单论家宅和睦,便比大部分聚居世家好得太多了。
王玫尚是头一回出现在博陵崔氏的宴饮活动当中,感觉到不少视线都似有似无地在她周围流连,更是垂眸正坐,显得十分娴静。
“九娘,且去给长辈们见见礼。”郑夫人便道。
王玫遂立起来,先向卢太县君跪拜:“值世祖母大寿,儿愿世祖母安康长寿。”
卢太县君眯着眼睛望着她,忽而一笑:“这便是子竟娶的新妇?瞧起来确实性情很不错,好孩子。”她吩咐侍婢给了王玫见面礼,王玫又谢过了。接着,她就在小郑氏的带领下,一一给大房、安平房、三房的长辈们行礼。见过了长辈,便是平辈了。在内堂中的都是嫡支之妇,论起来也有几十人,香鬓华裳,珠翠环绕,令人眼花缭乱。认了一遍之后,她也只记下了十几人,且格外牢牢记住了崔泌之妻裴氏,便退回了原位。
作者有话要说:…w…
下一章,咱们四郎要出手拉仇恨了……
昨天卡得那么厉害,今天一下子就顺了,好感动QAQ
☆、第一百零四章 寿宴之中
却说崔渊、崔滔、崔沛三人目送真定长公主的卤簿进入通往内院的甬道后,便徐徐下马;走进了外院正堂。盖因今年并非卢太县君整寿,大房也并未大肆操办,只给族人与亲戚朋友们下了帖子。不过;博陵崔氏四房都在长安;族人本便人数众多;又与诸高门大姓都沾亲带故,故而正堂内早便已经坐满了宾客。
“原来是子由与子竟。”大房嫡支唯一的嫡孙崔渲迎了过来。他身着芽绿色圆领大袖袍;气度温润优雅如玉;看似随和无比;实则刚强不阿、傲骨铮铮。他素来欣赏崔渊的书画功底;面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朝着他们便叉手一拜:“不知这位小郎君……”
“伯染;许久不见。这是我们的族弟;名沛;唤他十二郎就是。”崔渊介绍道,崔滔、崔沛随着他一同行了叉手礼。崔渲便领着他们走到专为崔氏子们所设的席案边。不出崔渊所料;崔泌正带着嫡亲弟弟崔泳与人谈笑风生。他眼尾一勾,颇有兴味地扫了一眼绕在他们兄弟二人周围的一众年轻儿郎,施施然地便在旁边坐下了。
崔渲见状,笑道:“稀客来了,你们还不起身相迎?”
“子竟与子由来了。”崔泌在外从来都是亲切近人,礼仪周到,立即携着崔泳过来见礼,“上元夜一别,今日又得见,子竟越发风度翩然了。想是新婚不久,仍喜气环身的缘故?”这两句话堪称滴水不漏,他人听了,也难免会觉得两人之间交情甚深。
崔渊倒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落他的颜面,以免作为主人家的崔渲面子上不好看,于是便道:“澄澜的气色也好了不少。来的时候我便想着,许是能在世祖母寿宴上见着你们兄弟俩。”婚宴上安平房嫡支只送了礼物,倒是识相地没给他添堵,如今却是免不了相见了——只是,今日心里郁结难解的,定然不会是他了。
“说来咱们虽是族兄弟,一年之中却难得见几次面。”崔渲接道,“澄澜且不提,我们同朝为官总有见着的时候,子竟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出门在外游历,便是不知在哪个角落里挥毫撒墨。”他年近而立,早便已经进士入第,因性格刚正的缘故,颇得圣人欣赏,破格提拔为正八品的监察御史。若是不提门荫出仕的崔澄、崔澹,他便是博陵崔氏一门官阶最高、最为出众的子侄一辈了。
崔渊听了,笑着朝诸位族兄弟们拱了拱手:“伯染都这么说了,确实是我的不是。”他斟了几杯酒,接连豪爽地一口饮尽:“以前不常在京中,与大家都疏远了,这几杯酒便算是赔罪罢。往后各位若有什么事,便径直去胜业坊寻我就是。”
“寻你要一幅画,可使得?”崔泌含笑道。
崔渊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使得,却不知澄澜中意何种山水?”
“子竟可折煞我了。只要是你画的,我都觉得再好不过,哪里还有挑剔的余地?”崔泌回道,揽住身边的弟弟崔泳:“二郎脸皮薄,怕是不敢出口。我便越俎代庖,替二郎也要一幅罢。”
不待崔渊答应,崔渲却笑道:“子竟之画万金难得,澄澜你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别仗着他喝了酒,便哄他说出什么醉话。”说罢,他却自己笑吟吟地凑到崔渊跟前道:“子竟,我也不要什么画,只需你收我家儿郎为徒便可。”
崔渊不由得拍案大笑,斜睨着他道:“你家儿郎今天不过百日,想拜师也太早了罢!你当真是那个刚正傲骨的伯染么?莫不是谁与伯染长得像,冒充他的罢?!不然,你倒是说说,你与澄澜相比,到底是哪个脸皮更厚一些?”
崔渲半是顽笑半是认真地回道:“都是子竟你这先生实在是太难得的缘故。若不趁着你心情好的时候,将师徒名分定下来,我担心迟几年他便拜不上师了。”
崔渊略作思索,便道:“将你家儿郎抱来与我瞧瞧。若是看着有缘,收了这徒弟又何妨?”
周围的诸族兄弟听了,皆赞他性情豪爽,纷纷举杯要与他同饮。崔渊来者不拒,与他们推杯换盏起来。不知不觉间,众人围绕的中心便成了他,而非刚开始的崔泌、崔泳兄弟。
崔泌注视着人群中心的他,斟了一杯琥珀色的葡萄酒,垂目饮下。年少的崔泳却似并未察觉兄长复杂难言的心绪,赞道:“阿兄,子竟兄果然便如传闻中那般随性自若,真真魏晋名士风范。倘若我辈能如他那般潇洒,不知该有多惬意!”
崔泌瞧了他一眼,道:“他性情本便如此狂恣,不过随性而为罢了。你本性并非如此,若勉强效仿,反倒是东施效颦了。”
崔泳听了,怔了怔,叹道:“阿兄说得是。”虽是如此,但少年郎眼中仍然满是艳羡。天下间,谁不想活得随性自在呢?又有多少人能活得这般随性自在,不为外事外物所扰呢?
两人都并未注意到隔着一两张食案坐着的崔滔与崔沛。崔滔低低地嗤笑一声,饮尽了杯中酒。身为纨绔子弟,他与这群族兄弟向来没有任何共同语言,也没什么相交之人。不过,如此倒也正好,让他能不动声色地观察崔泌、崔泳这对兄弟一番。崔沛坐在他身侧,敏感地注意到他的视线,也随之看了过去。他与崔泳年纪相近,一个诗赋才名远扬,一个却仍旧寂寂无名,但心中的志向却仍毫不动摇。
此时,内堂中也迎来了不少交好的亲戚眷属。因卢太县君辈分高,来的都是些中年贵妇,均口称世母、叔母、姨母、姑母之类,带着后辈们款款拜下。她们都是与大房走动得很勤快的亲戚,与其他房支却没什么来往,于是又赶紧见过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报上了夫家及自己的名姓。王玫不着痕迹地观察着,觉得她们都很面生,也便不再勉强自己记下。
随后,女眷们便从内堂转移到了园子里。园子中早就以重重行障围出了一块偌大的草坪,众人都依次就坐。食案上如流水般端上了各色吃食,以素菜为主,荤食也不过是鸡鸭鹅鱼虾之类,每一样摆盘都格外精致。
卢太县君举杯,先以两杯敬了天地,便道:“饮胜。”
众人也都随着举杯,口称“饮胜”,将葡萄美酒饮下。
正觥筹交错、低言笑语的时候,一位侍婢躬身沿着行障走来,在卢太县君的嫡媳卢县君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卢县君微微一笑,嗔道:“既然郎君想抱出去,便让他抱罢。只是别惊扰了我的小孙孙。”那侍女便赶紧退了下去。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坐在主位上的卢太县君出声问道。正一面品尝美食,一面陪她闲谈的亲戚贵妇、真定长公主、郑夫人也随之望了过去。
“伯染见子竟来了,喜不自禁,想抱着小郎君出去给他见一见,结下师徒缘分呢!”卢县君笑道,“虽说这也是一桩佳话,但他又哪里懂得照顾小郎君,恐怕连抱也抱不顺当呢。偏他一直坚持自己抱去正堂,幼娘实在劝阻不过,只得让侍婢、乳母们尽心跟着了。”大房虽上上下下都对二房有诸多不满,但惟独一人却深得他们喜欢,那便是书画双绝的崔渊崔子竟。
“子竟?”卢太县君望向郑夫人,笑道,“若能拜得子竟为师,学得子竟一两分才华,那可真真是难得了。赶紧地抱出去罢!”说罢,她又瞧了瞧王玫,视线移到她身边的崔简身上,招了招手道:“那孩子可是子竟的小郎君?过来让我瞧瞧。”
王玫轻轻地拍了拍崔简的肩头,崔简起身,走到卢太县君身前,给她行礼:“世曾祖母安康长寿。”他生得俊秀,举止进退有度,面对数十上百位贵妇亦是落落大方,仿佛不论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或是角落都与他毫无干系。且不说模样出众,光是小小年纪却有这般沉稳的性情,就足够令在场的妇人们喜爱了。
卢太县君不免叹道:“不愧是子竟之子。”说罢,便疼爱地揽了他入怀,又送了他好些见面礼,连声问他可进了学,都学了些什么之类的话。崔简一一答了,自是得了她的惊叹与夸赞。即使如此,他面上却无任何骄矜之色,仍是泰然自若地浅笑着。他这付模样,看得卢县君并大房、安平房的贵妇们都很是心喜不已,于是纷纷解囊。各种好听话也都朝郑夫人、真定长公主涌了过去。
却不知是谁,突然低声道:“这孩子确实教养得好,可惜卢氏去得太早了。说起来,卢氏也是范阳卢氏嫡支之女,算是太县君的族侄孙女罢。唉,如今……真真是可惜了。”
王玫心头一动,凝目望向那说话的贵妇。那中年妇人却并不是崔家之妇,而是不知哪家的亲戚。她仿佛察觉到她的视线,轻飘飘地看了过来,难掩轻蔑之意。王玫目光微冷,毫不掩饰满心的不悦。然而,她却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愤怒,而是担忧这句话勾起了崔简的思母之情,让他心里难受。
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都瞧了那贵妇一眼,并不多言。倒是卢太县君眉头微蹙,安抚地拍了拍崔简,淡淡地道:“在孩子面前,提这些作甚。好孩子,回你母亲身边去罢。”
崔简应了一声,仿佛什么都不曾听见似的回了王玫身边。不过,当王玫轻轻握住他的小手时,却发觉他的手心紧紧攥了起来。她不由得一叹,低声吩咐丹娘催一催大房的仆婢,上几盘甜点心,也好让小家伙转移些许注意力。
崔简听着她的声音,渐渐放松下来,微微挪动身体,与她依偎得更紧了。
正堂内,崔渲果然将刚满百日的爱子抱了出来。他与妻子小卢氏结缡十余载,连生了两个身体弱的女儿,如今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自是欣喜不已。不然,他也不会贸然请崔渊认了儿子为徒了。
众人也都听说他子息艰难,自是好奇得很,纷纷凑了过去细看。只见那孩子气色红润,长得白白胖胖,浑身都是肉,显得格外壮实。且他也不怕生,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左顾右盼,口中咿呀作响。
崔渊将小家伙抱起来,大眼瞪小眼与他对视。小家伙忽然乐了,呀呀地唤着,伸出肉乎乎的拳头就往他脸上凑过去。崔渊低低笑了起来——本来他也只是顺水推舟才答应了崔渲而已,并没有收徒的打算,如今却觉得这孩儿确实与他有缘分——如此,收了徒亦是无妨。
想到此,他便将小家伙还给了崔渲,笑道:“待这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再正式拜师罢。”
崔渲喜上眉梢,吩咐侍婢将孩子抱回内院去,又执起酒壶斟酒:“既如此,那我便先代子敬子竟一杯。”
族兄弟们不免又有凑热闹说也想拜师的,崔渊一律作没听见,只与大家喝酒。收了一个尚不知书画资质如何的徒儿便已经足够了。如此耗费精力与时间的事,一时兴起应了一回,可不能再应第二回。不然,他怕是不可能余下任何闲暇了。
作者有话要说:突然发现,最近评论和点击都少了好多
QAQ……滚动……继续滚动
大家多给我提提意见呗,o(>﹏<)o千万别就这么跑了啊
☆、第一百零五章 子竟风采
因这一出幼子拜师的缘故,原本只环绕在崔家儿郎们席位附近的热闹喧嚣逐渐传遍了整座正堂。往来于博陵崔氏大房的宾客皆是文士出身;谁不曾听闻过崔渊崔子竟之名?于是,不论年纪长幼,他们都纷纷凑过来;问清楚缘由之后;也跟着举杯同饮。
作为主人家,崔渲之父喝得兴致大发;起身邀舞。他也不独挑了崔渊,将崔渲、崔泌、崔泳等儿郎都唤了下来,带着他们一同起舞。其他人看得呵呵大笑;也纷纷弃了酒杯下场跟着舞动起来。
崔渊只略跳了几下;便趁着崔渲之父不注意,回到了席位上。旁边聚集的宾客自是不放过他;挨个过来敬酒。他皆一一喝了,而后有些醉意朦胧地倒在崔滔身上。崔滔嫌他重;扭身一避,让崔沛扶着他。
这时候;崔泳却独自执着酒壶酒杯过来了。他生得白净,望向崔滔、崔沛时仍带着几分率真之色,脸颊微微一红:“不知子竟兄可否与我喝一杯?”见崔渊已经醉倒在崔沛身上,似是没有反应,他有些失落,叉手行礼道:“也罢,是我唐突了,改日再说。”
崔渊却轻哼了一声,夺过崔滔的酒杯,眯着眼睛遥遥朝他举杯道:“饮胜。”
崔泳有些惊喜,双手举杯,也道:“饮胜。”他一口喝下,也顾不得看崔渊是否饮尽了,便高兴地转身走了。崔渊望着他的背影,将酒杯塞回崔滔手上,低声道:“这兄弟俩的性子倒是一点也不像。”也难为崔泌家那丛歹竹怎么生得出来这么一截好笋。
“可不是?”崔滔也感叹道,“且不说旁的,崔泌倒是个极护着弟弟的好兄长。”
崔渊垂下双目,牵了牵嘴角。虽则崔泳无辜,但既然他是崔泌爱护之人,便免不了从他开始下手了。或许,崔泌所看重的那些虚名,这位少年郎反倒是不放在眼中?若教崔泌这般替他造势下去,难得一位性情纯净的少年郎,迟早都会变得像他那般偏执。如此说来,他倒是做了件好事。
崔沛听两人说了几句话,仿佛察觉到了什么。但他一向内敛沉稳,始终并未出言。
崔滔望向他,觉得他颇为识相,嘿然一笑,拍着他的背道:“十二郎确实是个不错的!改日将你家阿兄八郎叫来,咱们再畅快地痛饮一番!”
崔渊闭上眼睛休息了片刻,看上去依旧一脸醉态。不过,待崔渲端着酒杯过来寻他时,他却突然拉住他的袍角,醉眼半睁半闭:“伯染,可有笔墨纸砚?”光只是拜师怎么够?崔泌、崔泳兄弟二人,今日注定只能沦为看客,或是衬托他才名远扬之人。
崔渲挑起眉,仿佛猜到他想做什么,又惊又喜道:“不光笔墨纸砚,连赭石都尽备着。”
“都取来!”崔渊踉踉跄跄地回到自己的食案边,一挥袖便将食案上的杯盘碗盏扫落在地上。清脆的碎瓷之声响成一片,热闹的气氛刹那间为之一凝,正载歌载舞的众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