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穆夫人自幼在卫都朝歌读书习文,在城郊骑马射箭,在淇水边垂钓荡舟。很有她姨母文姜的自由泼辣之风。这些事都不是俺们臆测,在她后来嫁到许国怀念当时生活时写的《竹竿》一诗有所体现。诗云:

藋藋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成白话就是:

钓鱼竹竿长又长,儿时垂钓淇水旁。少女时光怎能忘,路远无法回故乡。汨汨肥泉于左方,哗哗淇水流右方。女大当嫁要出门,远别了兄弟和爹娘。

淇水潺潺在右方。肥泉汨汨在边淌。明目浩齿一女郎, 身上环佩响叮当。淇河水欢快地流淌,驾小舟划着双桨。 顺水漂流到远方,消散我胸中的忧伤。

按照诗中描述的景色,许穆夫人当时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是比现在好得多,如今河南北部也就是卫国所在的地方,土地一片荒凉贫瘠的景象,河也都是经常断流的季节河、臭水河,淇水(现在的淇县)附近一点也没有许穆夫人诗中的优美景象。

不同于一般懵懵懂懂、只知期许爱情的待嫁少女,许穆夫人清醒地知道大国之间的婚姻是政治交易。既然注定了此身要以婚姻幸福来殉国,既然嫁谁都是嫁,那自然要嫁到最合适的国家。她像一个清醒的赌者,要拿自身幸福作为筹码去为卫国赢得更大的利益。当时许国和齐国都来求婚,许穆夫人想嫁到齐国去,并不是贪慕虚荣,而是有切实的理由。她对卫君说,“许国遥远弱小,不能支援卫国;齐国是一个强国,而且离卫国又近(卫国在现今河南北部,也就是卫辉市那一带,许国在河南许昌附近,齐在山东),联姻以后,卫国有了事情,支援很方便。”如果按照许穆夫人的要求,她的老公就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了(按现代观点,许穆夫人的母亲是齐僖公的女儿,她和齐桓公也是有亲缘关系的,不过春秋时期并没有禁止这种血缘间的婚配),可惜卫君缺乏远见,最终还是遵循旧约将她嫁到许国。

许穆夫人让我想起曹雪芹笔下的探春。探春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才高命蹇,多少哀怨,尽在不言中。

幸好她们都以可能的方式走出去了。然而许穆夫人嫁到许国后,就像探春时刻忧心贾府的命运一样,无时无刻不惦念着卫国。这种忧虑也是有原因的,她的哥哥卫懿公是历代昏君中不遑多让的活宝——著名的养鹤专家,一门心思把鹤伺候得舒舒服服,封了好多鹤娘娘、鹤将军等等,整天照顾宠物不理朝政,根本不理民间疾苦,搞得朝臣离心离德,百姓们怨声载道。

许穆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她这个哥哥是个活宝,要命的是这活宝还掌握着国家大权。许穆夫人又不是个男的,要是公子,说不定一时怒发冲冠,发动政变把懿公赶下台,自己当国君,那倒也干脆的很。她只有在许国忧心如焚。她在《泉水》一诗中写道:“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于之谋。”接着又用两段诗句回忆了出嫁时经过沫水、干成的情景。最后说:“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车出游,以写我忧”。

《泉水》和《竹竿》表达的都是出嫁的卫国女子思念故国父母而不能回去,十分苦闷的心情,但细微的意旨又有不同。《竹竿》不过是思慕故国的风景人物,以及当年的游钓之处,而《泉水》这首诗则是直伤卫事,且深切地为归卫作筹谋,感情和行为上都是更进一层的。

正当她忧心忡忡思念故国的时候,卫国果然不出所料地国破君亡了。盖因活宝一门心思都放在养鹤上,北狄(当时太行山附近的北方游牧民族)人趁机前来攻打卫国,狄人入侵时,将士都不听卫懿公的命令,说,你的鹤将军那么好,你叫它们去帮你打仗啊,干吗要找我们?卫懿公只好答应把鹤都杀了,将士才勉强同意出战。卫懿公倒是亲自临战指挥,但甫一交手就被凶悍的北狄人杀死,并被宰了吃得只剩下肝。

《左传》闵公二年记卫灭后的情况是:“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餽)公乘马,祭服五乘,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这说的是卫灭亡后,结集遗民,进行善后并得到齐国援助的情况,这正是许穆夫人赋《载驰》的历史背景。

卫人立戴公(许穆夫人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于漕邑。不久戴公也死了,卫人又立文公(也是她的亲哥)。得知卫亡,许穆夫人悲痛欲绝,向许穆公提出援助卫国的要求。许国君臣怕得罪狄人,只派了使者到卫国吊唁。一切正应了她当年的预见,许国弱小,不堪依靠。

(下)

得知卫国有难,许穆夫人不能坐视不理,她和自己身边随嫁的姬姓姐妹商议,毅然驾车奔卫,共赴国难。可是她胆小的丈夫许穆公怕得罪狄人惹火烧身,不准她去,不惟如此,许君还派了一堆大夫在后面驾车追赶,上演了一出不许老婆回娘家的闹剧。许穆夫人悲愤欲绝,遂写下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载驰》。

诗歌译成白话大致是这样的:

马车疾驰快奔走,回国慰问我卫侯。 策马疾行路迢迢,行色匆匆到漕邑。

大夫追来阻拦我, 使我哀伤又忧愁。虽然大家不赞成,我也不能转回程。

看来你们无上策,我怎能抛开卫国人 ?即使你们不赞成,我也不能回许国。看来你们无上策,我思念卫国之心更迫切 !

登上那个高山冈,采集贝母解忧伤。女子从来多忧思,也有道理和主张。许国大夫责难我,既是幼稚又轻狂。

我马行在郊野上,麦苗蓬勃如水浪,快向大国去求告,依靠何国到何邦,诸位大夫贤君子,请勿责我违礼仪,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让我走一趟。

许穆夫人在《载驰》诗中,严斥了那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颟顸之辈,连她与许国大夫的争执也历历在目:“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藏,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藏,我思不毖?”许穆夫人叫人激赏的,是她的果断和勇敢,这女子绝不同于一般被驯服成绵羊的女子,也不是空有美貌的绣花枕头。“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更表现了她自信无虞的风范。她有自己正确的主张。但在一群浑人的阻挠下终不得归。那个时代,局限了她作更大的发挥。换到现在,以她的身份见识不是季莫申科,也是赖斯之流。

庆幸的是,许穆夫人人虽然被许国大夫所阻,她所作的《载驰》却渐渐在诸国间流传开来,文公也采纳了妹妹的意见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三百辆战车三千甲士前往漕邑,帮助卫戴公守城,稳定了局势,使卫国免于灭亡,并资助牛、羊、鸡、豕及建筑材料,帮助卫国建立新都…——楚丘(今滑县卫南坡)。戴公死后,文公励精图治轻徭薄税,布衣帛冠,粗食菜羹,早起晚息,抚安百姓,人称其贤,使卫享国四百年。《啵纭ざㄖ街小肪褪羌切鹞牢墓行烁垂男鹗率

卫文公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到晚年军力增长十倍。后又吞灭邢国(今山东聊城),国势复兴。卫成公六年(前629),卫为避狄人侵扰,再迁帝丘(今濮阳南),经百余年休养生息,重又呈现出经济繁荣的景象。进入战国,卫遭到赵的不断蚕食,国土日削,政治上也愈加腐败,但卫的灭亡将破坏赵、魏间的均势,所以魏国攻赵救卫,使卫侥幸保存下来,成了魏国的附庸。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攻魏,占领濮阳一带设置东郡。卫国遂迁徙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转受秦的保护。秦二世元年(前209),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至此方亡。

秦王扫六合,六国纷纷覆灭,羼小的卫居然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下来,成为最后灭亡的周代封国。历史如此优待,九泉之下的许穆夫人也应该感到欣慰了。
19…





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1:33:02 PM《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惊才绝艳,女中豪杰


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卫风·淇奥》

卫国在春秋时十分的不争气,老是被周围的强国欺负,英明神武的君主没几个,荒淫无道的却不少,看起来很窝囊的样子。其实在卫国初创的时候,它的先天条件是很好的,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了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乱,由于此前的叛乱有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参与,周公意识到原来商都朝歌附近的地方,不能再交给商纣的遗属统治了。考虑再三,周公将原先的朝歌之地封给自己的弟弟康叔,并且让他统帅着强大的兵力,防止殷遗民再次造反,这就是卫国的来历。

卫国占据着好地方,又有兵力护持,也曾强大过一时,出过些安邦定国的贤才,就像《淇奥》里赞美的卫武公,可惜后来每况愈下,宣公惠公已经够无道,再往下两代更不成样子,出了一个亡国之君——卫懿公。

卫公好鹤是可以和叶公好龙并举的事,叶公还可说是只限于个人爱好,被真龙吓到半死,也只是自己现世;那卫懿公却是好鹤好到荒淫失政,要给仙鹤封官,按品级给俸禄,耍宝耍到朝堂国事上,终至民怨沸腾,被北方的狄人趁机攻破国门,自己也被砍成肉酱。卫国此后一度凋敝不堪,多承世交齐国照应,才勉勉强强维持下来。不知卫文公在穿着粗布衣服,环顾着身边少得可怜的侍卫时,遥想着先祖的风光,心里会怎样的凄凉?

叫人稍微欣慰的是,卫国的国势不强,民歌却非常强势。这是因为国家政权松散了,士的力量减弱如天黑,民间的文化趁机如繁星亮闪。如果话语权被士人把持,民歌是活跃不起来的!

“卫风”在《诗经》里声名赫赫,犹如顾盼流光的美人,丽质难掩。(邺、啵降睾罄床⒂谖溃虼恕摆纭薄班{风”也都是卫国境内的诗。这样一算,国风里的好诗十之五六尽出于卫。)稍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话,就是出自《卫风·硕人》。《硕人》是《诗经》中著名的赞美女性的篇章。与之并提的是《淇奥》,著名的赞美男性的篇章。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诗的大意是这样的: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蜕去这诗中关于相貌、衣冠的溢美描写:“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我更看重它关于男人学识、品质、气度的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戴着缀满了珠玉的冠冕的男人,衣饰华美相貌堂堂,并不出奇,大不了是宋玉式的美男子,人们也不会花多心思去赞颂他;身份高贵也不一定,很多国君都是口诛笔伐的对象。中国人受中庸之道影响,不会喜欢太锐利的男人,他们更欣赏平易从容的,深藏如水的人,自古以来,国人对好男子的标准其实没有大改。男子最吸引人的,仍是气度沉稳,处事得体,如果学识出众,谦虚谨慎,那就更锦上添花。

绿竹青青的水边,有一个男子,他气度高雅,举止从容,也许在沉思,也许是在会友,和朋友相戏相谑,也许只是一个人弹琴。《淇奥》所吟出的意境让我想起王维,和他那些清雅如月下竹林的田园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某夜,一定也是王维这样清雅如竹的男人,他心情幽微,只携了一把琴,独坐幽篁里,且弹且吟,心思是广大而深重的,如这碧黑的竹林,天地间有知己也无知己,惟有明月静朗。

这样青青的男子,是坏人心水的,你遇见了他,必定会忍不住心旌摇曳,而他不一定会接受,也许陌然相对。因为他是静而广大的,广大到沉默如夜。即使有女心明月照耀,也不见得惊动。所以很多年后,当林朝英在古墓里弹起《淇奥》时,想起那个和自己旗鼓相当,却不能如三潭印月般相映相亲的男人时,心里一定酸楚难言。

有时候,遇见君子。也不见得就是快乐的事。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尚遥”E书作品…20…





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1:33:02 PM《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



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卫风·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其实不多。《孔雀东南飞》首当其冲,当然还有与之并称的《木兰辞》,但那与男女之情没多大关系。其实在《孔雀东南飞》出现之前近千年,“卫风”里的《氓》已具这样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的雏形了,只是因为《诗经》艰深,年代久远,不为太多人所知。

《氓》是《诗经》里弃妇诗的翘楚。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氓》诗是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远不如《孔雀东南飞》那样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真实细致地反映出来。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叙事诗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在《诗经》里算是长的。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来打女子的主意。“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写法极妙,开篇就于回忆中点出了男子狡狯的本质。接着写他们陷入热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男子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这位单纯的、为爱所困的女子看不透他的狡猾多变,喜怒无常的本质。而是非常诚挚地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示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其实在这里,那句“将子无怒”不单表现了女子温婉顺从的个性,更非常成功地暗示了男子嬉皮笑脸下隐伏的暴戾性格。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望不到男子的车驾,便担心的泪流不止;见到他的车,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他们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一切顺利。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嫁妆,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这里的“复关”有多种解释,有说这是男子所住的地方,另有一说,释“复”为返,关为近郊所设的关卡,以此代“氓”。可是这样的解释有漏洞在。既然复关为固定的地方,怎么会登墙而望就看不见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