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忘了?在阿勒泰你第一次去找我,我不就给你沏过一杯龙井茶吗?”
袁磊想了想,“有印象,你还给我介绍过中国十大名茶。什么西湖龙井、平水珠、铁观音、碧螺春……”袁磊扳着手指头,却再也说不上来了。
李伯伯淡淡一笑,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说:“我们淅江杭州,是驰名世界的四大名茶之一——‘淅江龙井’的产地。每当我听到‘采茶舞曲’的音乐,总显得无比的欢乐和激动。触动我的情感的,不仅是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我总觉得,伴随着音乐而来的,分明还有阵阵醉人清香。我仿佛置身于碧绿如染的茶园。那儿,云雾缭绕,如临仙境;那儿,茶山与云天相接,茶蓬与桃李争艳……”
袁磊和丽娜听得入了迷,李老伯也越讲越有劲,“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这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据当地茶农说,龙井茶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均匀。此外,茶园分布在傍溪靠涧的谷地、山坡,沙质土壤通气透水,富含有效磷酸,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大自然慷慨有情,茶农更是人勤手巧,采制珍品茶叶的时节,茶农在特制的锅中用双手不停地翻拨芽叶。炒制茶叶的传统手法有抖、带、挤、甩、挺、拓、扣、压、磨,号称‘十大手法’。炒制中还必须根据鲜叶老嫩和锅中茶坯成熟程度,不时变幻手法,才能制成外形内质俱佳的高级珍品茶叶。有人统计过,炒一斤明前龙井,要翻炒三万五至四万个芽头!”李老伯一手背在后面,一手伸出三个手指,又缓缓伸出第四个手指头。
“唉呀!李老伯,”袁磊惊叹不已,“你简直就是研究茶叶的专家,怪不得中国有茶博士一说。”
丽娜白袁磊一眼,“茶博士,古代是指店堂里拎大茶壶的伙计、店小二。不过现在真的有茶博士这一学位。应该说:李老伯是当代的‘茶圣’陆羽。”
“过奖过奖!”李老伯呵呵笑着,“老朽只不过闲来无事,喜爱研究浙江的民俗罢了!”
“李伯伯是研究浙江民俗学的专家!”燕嬿一出口把二人吓了一跳!
“怪不得!……”袁磊和丽娜相视一笑。
李老伯呵呵笑着,声情并茂,“龙井茶香飘万里,声名播九洲。如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地区的友人,慕名亲往龙井品茗。那年尼克松来杭访问,带回一些礼品茶,不料在返国的飞机上就让同行的工作人员分享一空。”说到兴头上,李老伯一指沏好的明前茶,“百闻不如一尝,你们细细地品品味吧。”
丽娜慢慢地啜了一口,袁磊“咕嘟咕嘟”地灌了几大口,问丽娜:“怎么样?”
丽娜细细地品了一会儿,点点头,“初觉似乎无味,但不一会儿,只觉得有股清香、甘甜留于齿缝之间,回味无穷,真是美的享受……”
“真的?”袁磊“咕嘟咕嘟”一杯下肚,抿抿嘴唇,叹了口气,“唉——!再好的茶也赶不上酒!”
“这么说贤侄对酒有研究了?”李老伯笑呵呵地问。
“研究谈不上,只不过偏好杯中物。我觉得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酒也是一种国粹,近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酒文化。古有杜康酿酒、贵妃醉酒、李白斗酒诗白篇……今有文人墨客写道:平生恬淡无所求,但求常满杯中物,死后化作乘酒杯,泡在酒中酒常满。看!一个超级大酒鬼的写照,里里外外都是酒。”
李老伯呵呵大笑,“贤侄也是性情中人。好!今天咱爷俩儿也斗一斗酒!”
燕嬿嘻嘻一笑,“你们斗吧。我可是去帮伯母、玉菁做饭了。”
“我也去!”丽娜随着燕嬿进了厨房。
走了也好!对酒当歌可是男人的写照,袁磊和李老伯大谈酒文化,雅兴勃勃,真是一见便成知交……
不久菜摆了上来,满满一桌子。李老拍打开墙角的一个大坛子,溢出一股诱人的酒香,李老伯笑呵呵地说:“今天先让你们尝尝我们浙江绍兴的老酒。”
“绍兴老酒?”
“是呀!”李老伯舀了两大碗、三小碗,摆在餐桌上。等大家坐稳了,才不紧不慢地介绍说:“这是闻名国内外的绍兴ⅹⅹ酒厂生产的。酒厂依山傍水。今年春天我去酒厂参观过,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制酒,人来车往,十分繁忙。有的在露天里洗坛、灰坛;有的在车间里榨酒、煎酒、包坛口。煎酒车间里热气腾腾,不时飘溢出阵阵诱人的酒香。绍兴酒经过蒸气杀菌,在管道里奔流,灌装在陶制的大坛里。然后把坛酒拉到场地上,再封上泥头,盖上刻有“ⅹⅹ”两字的大红圆印。经过一天的照晒,泥头就会变硬,那就可以放入仓库储藏。出口的‘加饭酒’还必须经过三年的储藏,才能出仓。所以说,绍兴酒越陈越好,越陈越香,因此又称‘老酒’。”
“听你这么一讲,我真有点蠢蠢欲动了!”袁磊笑着捧着面前的大酒碗,跃跃欲试。
“光顾说不顾喝了!”李老伯端起他本人面前的大酒碗,招呼大家,“来!来!”
众人端起面前的黄酒,幸亏李老伯介绍了,不然黄黄的袁磊和丽娜还以为是醋呢。——丽娜把小碗送至唇边,抿了一小口。燕嬿嘻嘻地笑着,和玉菁一样,小口小口地喝着。袁磊呢,既然自诩为是酒徒——不敢称酒鬼,因为酒鬼和酒仙是对映的“职称”。李白亦不过被文人骚客谓之酒徒,袁磊岂敢吹牛托大?——风格自然与小女子不能相同。他端起碗,“咕嘟咕嘟!”灌了两大口,“嗯——”没品出滋味。再灌几口,也没搞清。干脆“咕嗜咕嘟”一饮而尽,放下酒碗,“好酒——!”
“你也经常喝黄酒?”李老伯略显惊讶之色。
“不!有生以来第一次。”
“第一次?……看来我们家乡的黄酒好呀!”李老伯又给袁磊添上一碗,自己也端起大碗,“来!年轻人!她们不喝我们喝!”
“好!我们喝!”袁磊端起大碗。
“别喝那么多那么快那么猛,小心原形毕露!”丽娜劝袁磊。
“原形毕露?”袁磊看着她。
“《白蛇传》里面的白娘子喝的不就是这黄酒吗?”丽娜一本正经地说。
“咯咯咯咯!” 燕嬿和玉菁大笑起来。袁磊也笑道:“没想到在新疆你也懂呀!
“好好好!”李老伯笑着放下酒碗,“我们慢慢喝,免得我们爷俩儿都原形毕露。来!吃菜!吃菜!”
这么多好菜!赤橙黄绿青蓝紫,应有尽有!先尝哪一道菜呢?丽娜和袁磊持着筷子,还真不好下箸。
李老伯看出了二人的“难处”,笑着用筷子点了点中间的一只大琬,“来!先尝一碗猴头菜:双龙戏珠。这猴头产自常山县,清朝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题过词:宫廷名菜,山珍猴头。”
“喔!这么大来头!”大伙儿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袁磊、丽娜啧啧称赞,“果然名不虚传!”
“来!再尝尝这些!敖江的梭子蟹。”李老伯用筷子点点。
“梭子蟹?”袁磊看着它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你看——,”李老伯解释,“它青灰色的背壳,白色的肚皮,两头尖尖的,像个梭子,可不就叫梭子蟹吗?”
袁磊点点头,“还真像!咦!怎么三盘呢?”
李老伯仰面呵呵笑着。李玉菁代为解释起来:“梭子蟹有好几种吃法,有红烧蟹、蛋炒蟹、腌蟹、醉蟹、豆腐蟹等。最普通的吃法要数红烧蟹了,呶——!就是这种。别看它的烧法简单,可味道特别鲜美。首先,要扒开梭子蟹的背壳,将蟹身切成几块;再在锅中放些油,等油煎热后,将切好的梭子蟹倒进去,边炒边加作料;然后加些水进去,闷煮几分钟后,一盘鲜美的红烧蟹便摆在面前了。呶——”
这么一说,便有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袁磊和丽娜还有燕嬿情不自禁地拿起筷子,夹一块放进嘴里,细细地品尝着,那蟹又香又嫩,让人百吃不厌!
蛋炒蟹更是别有风味。又肥又嫩的蟹肉被蛋花包着,轻轻嚼一口,味道好极了。
“这一盘是‘醉蟹’。”李玉菁继续说,“把鲜蟹切成小块,放进盐、酱油、醋、糖、味精、辣椒等作料,加以搅拌,就成了‘醉蟹’。‘醉蟹’的味道既鲜又辣,是下酒的名菜。在厨师的手里,梭子蟹还可以做成各种名菜。其味道更是美不可言。不用说,袁磊,这醉蟹是我爸爸和你最爱吃的!”
袁磊点了点头,夹一口塞时嘴里,端起大酒碗,“李老伯,我们喝酒。我借花献佛,敬你一杯!”
“好!我们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
丽娜趁人不备,夹起一筷子面前的一盘鱼,送进小口里,连失去淑女形象都在所不惜。忽然她露出怪异的神色。袁磊忙夹起一筷子塞进嘴里,一嚼便不对劲,“咦!不是鱼?”
燕嬿和玉菁“咯咯咯咯”朗笑起来。李老伯微笑着解释:“这是余姚人的新发明——笋雕菜,足可以以假乱真。余姚人爱吃笋。那里到处是长满了毛竹终年碧绿的小丘。只要你一到余姚,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片茫茫的竹海。每当清明前后,雨后的竹林里散发着阵阵清香,薄薄的竹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一支支竹笋带着细细的茸毛,破土而出,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清沌石斑鱼’来了!”玉菁的妈妈——陈阿姨把刚出锅的鱼一端上来,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哇!好香!”袁磊、丽娜和燕嬿一起叫起来。诱得他们连咽了几口馋水,急不可待的伸出筷子去夹鱼肉,哟!一丝一丝的,乳白色的。进口一尝,立感鲜美,塞过鸡丝。三人边吃边点头,交流着目光。什么谦谦君子,优雅淑女,早丢到爪哇国里去了!
“这也叫‘海鸡鱼’,名不虚传吧?” 陈老伯三句话不离本行。“据当地主人说,人家外国老板就爱吃这个,说什么营养好,吃了不发胖。还说他们那里人不生病,长得壮实,也许是因为这种鱼吃得多,这种鱼高蛋白、低脂肪。在外国上等宾馆才有石斑鱼,而且一尾石斑鱼要花40元人民币呢!现在岛上的渔民们已将钓上来的石斑鱼用活水船装运出口,为国家换取外汇呢!”
“哇!这么厉害,是哪儿出产的?”袁磊问。
“这是舟山群岛的最东面——黄兴岛上出产的。”李老伯笑着说,“舟山群岛素有‘祖国渔都’之称。它最东面的黄兴岛是驰名中外的石斑鱼的垂钓圣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黄兴岛礁石丛生,水色澄清,是石斑鱼得天独厚的育床。石斑鱼喜欢在海底礁石缝中生活,不愿跟其它鱼类随意在浑浊的水中漫游,真是‘自命不凡”、“妄自清高”呀!垂钓者在那青褐色的礁石上垂钓,不禁心旷神怡,诗兴陡起……”
“是呀是呀!”玉菁接过话头。“小时候我跟爸爸去舟山群岛旅游,曾跟着爸爸墓名前往垂钓。记得爸爸提起鱼杆的一瞬间,海面上跃起一道银光,啊!那不就是童话中的鱼公主吗?只见它全身银光闪闪,多像一件银纱披在身上,鲜红的尾巴像一条红裙子。那尾巴上下拍打,左右卷动,扭着、跳着,竭力想挣脱。直到被放入渔篓中,才渐渐平静下来。那时,我定睛一看,原来石斑鱼外皮上点缀着细细的条纹和小小的斑点,是这些条纹与斑点在发光,煞是好看。我当时不禁伸手去抚摸,忽然又发现它全身无鳞,外皮像抹过一层油似的光滑、细腻。再看那鱼头,大大的,豉豉的,威风凛凛,怪不得当地渔民叫他‘虎头鱼’呢!”
“来!别光顾说了,吃!吃!”陈阿姨招呼大家。
“吃!吃!”大家拿起筷子,毫不客气地杀向石斑鱼……
吃完丰盛的午餐,收拾好桌子。陈阿姨和玉菁端来好几盘水果,“来!尝尝中华猕猴桃——被世界公认的‘水果之王’,产自于江山的仙霞岭;还有黄岩的蜜桔。这个恐怕你们二位不认识,它叫文旦,是玉环县的水果之王。”
“哟!伯母,您也成解说家了!”
“嗨——!还不都是这死老头子天天在耳边没完没了!——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这不!我一开口,也来了!”
丽娜和燕嬿咯咯地笑,玉菁抿着唇笑,袁磊哈哈大笑,李伯乐呵呵的……
接下来该出去玩了,没有功夫午睡哟!去哪儿呢?当然是西湖了。可是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半了,游西湖显然是不尽兴了。那去哪儿呢?对!去岳王庙,重点突破!袁磊刚一建议,就得到了三位美女的赞赏。反正有些地方早晚都得去,怎么方便就怎么办了,这事又不需要向国务院提申请、打报告,四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采取民主作风,投票!一致通过!
不久便到了西子湖畔的岳王庙,只见正面门楼有两层菱角形翘起的飞檐,飞檐正中悬挂着一块龙凤镶边、黑底金字的竖匾,上面写着“岳王庙”三个大字。门楼两排有12根朱红色的柱子。分别刻着一句诗,合起来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满江红》的词句。显现出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
“你们谁能背出《满江红》?”袁磊问。
“当然非你袁大才子莫属了!” 燕嬿笑着说,“当初在班里谁不知道你的才智,几乎是过目成诵。”
袁磊笑笑,就背起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果然一字不差。
燕嬿拍手叫好。袁磊叹了口气,“唉——,什么时候我也能带兵打仗,抵抗侵略呀!”
“啊——!两年不见你还耿耿与怀呀!有了丽娜这么个大美人你还不满足呀?”
袁磊摇了摇头,“理想与爱情是两码事……”
说话间已进了正门,只见一条青石铺地的路通向大殿。大殿上面有一块横匾,写着“心昭天日”可见岳飞对国家、民族的忠心沥胆,死而无怨!正中就是岳飞的座像,几乎同中小学生教科书上的彩图一模一样。只见岳飞头戴红缨帽,双目炯炯有神,身穿盔甲,外面罩着紫色蓝边的袍子,左手按剑,右手握拳,脚蹬高靴,端坐在椅子上,真是威风凛凛,英雄本色!岳飞座像的顶端,有一块巨匾,上写的就是那几个字——还我河山!
“外蒙古何时才能回我华夏,沙俄侵吞的1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何时才能回我祖国,祖国的民族统一大业何时才能彻底完成?”袁磊忍不住喃喃自语。
“又做你的英雄梦了!” 燕嬿笑着说。
袁磊摇摇头,正色道:“这是忠义爱国!”
再住上看,屋顶天花板上有几百个方块中画着各式各样的仙鹤图案。大殿的两面墙壁上写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画着八幅彩色图画。其中一副题为“岳母刺字”的壁画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画中的小岳飞跪在地上,岳飞拿着钢针在他背上刺着字,一边书桌上放着书本和毛笔,另一边的木架上插着弓箭和枪棍。可见小时候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
离开正殿,经过石板路,走过一座小石桥,穿过装有兽头园环的紫色大门,只见两边卧有石虎、石羊、石马,还有石头的文臣武将,正中便是岳墓。中间那个大墓是岳飞的墓,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其儿子岳云的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候岳云墓”。两个坟墓的泥土上长着青草,墓的周围环饶着苍翠挺拔的松柏。站在墓前不由得不为中国历代民族英雄肃然起敬。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有人轻如鸿毛,有人重若泰山!
而对着岳墓的栏杆里,跪着四个生铁铸造的,反绑着双手的黑乎乎的家伙,他们是秦桧及其老婆子王氏,还有两个帮凶、走狗、哼哈二将万俟卨、张浚。就是他们合谋杀死了岳家将,投降卖国,做了可耻的汉奸。当然,只是秦桧害岳飞是不科学的,这里面必然牵扯到赵构——有历史学家分析,或许赵构是杀害岳飞的主谋。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无辜铸佞臣!”“人到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性秦!”……俱往矣!让“岳家将”、“杨家将”、“戚家军”这些民族英雄的故事随风去吧!只留下英雄的美丽传说。袁磊在丽娜三位美女前背诵着秦桧同其老婆子王氏的“精典”对怨:“咳!仆虽丧本,有贤妻何至若此?”“咄!妾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三位美女咯咯地笑着,燕嬿笑道:“袁磊,你真博学幽默,屁大的事儿你都知道!”丽娜则笑着说:“妻贤夫祸少!”
岳王庙游完了,按理说该回去了。回去?那是连门也没有的事!三位女孩子要逛商店,哪怕她们不买一分钱的东西口袋里没装一分钱。她们逛呀逛呀,像梳头一样,一根头发丝也不放过。袁磊除了陪着走还是陪着走,两眼空空荡荡,脑子里却被无数苍蝇搞得嗡嗡作响。这样的事要是连做三天,非发疯不可。
她们围着台洲锈衣研究个不停,就像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几千次试验一样。把袁磊急得跑出门口,到大街上团团转。嘴里嘟囔着:“买就买,不买就不买!看那么眼干什么?人家又不给你目光损失费……”
丽娜穿一件衣服跑出来,“达琳!你看我这件‘大富贵’真丝全雕绣花叠袖旗袍……”
“好好好!好好好!”袁磊还没等她说完就赞不绝口了。
“你还没好好看呢?”丽娜不乐意了。
“还看什么,既然都这么好了!你可真厉害,这么长的名子都能背下来!”说完袁磊一把把她拉到店里,急不可奈地问营业员,“多少钱?”
营业员一指标价,袁磊一看,价格不菲。便问:“打几折?”
“我们这儿的商品不打折……”
“不打折不要,我们到别的地方去。脱下来!”袁磊对丽娜说。
“唉!先生,你到底有没有诚心买呀?”
“废话!没诚心买我来这儿这儿什么?这儿能比火葬场好多少?”
“先生,你怎么这么说话?!”
“我怎么说话了?是你说的我有没有诚心的!”
“那……” 营业员怯生生地看着他。“打九折!”
“七折卖不卖?”丽娜问。
“六折!”燕嬿玉菁异口同声地说。
“不行!” 营业员的口气不容商量。
“不行咱就走!”袁磊拉着丽娜就走!
“还没脱下来呢!”丽娜急叫。
“快脱!快脱!”
“那……先生,你想出多少钱,我想听听你的看法?”营业员说。
袁磊一揸五指,“五折!”
“开玩笑!”把营业员气得一扭身,不理袁磊了。
丽娜恋恋不舍地把衣服脱下来,袁磊往架子上一丢,拉起丽娜就走。
“你们回来!” 营业员在后面直叫。
“干什么?”袁磊问。
营业员气鼓鼓地看着袁磊,“五折就五折!”
“嗨!你早点儿点头我们不就省得脱下来了嘛!现在又得麻烦一趟!”袁磊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