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9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初不愿意参与东宫太子位置争夺的二皇子孙翰在经历的金陵城战役被俘虏之后,仿佛想开了,开年不久,直接上奏,愿入朝为官。

    正月开朝之后,孙权亲自下旨,令孙翰为商部郎中,官居五品。

    如今东宫储君的位置因为孙绍主动进入皇陵守墓而空缺。

    孙翰的主动,被很多人认为是有意储君位置,而这个猜测直接引发了沉默之中的东宫储君争夺战役,无论是在颍川书院沉淀人生的大皇子孙晟,默默之中积累实力的孙栋,或者是卧薪尝胆在皇陵的孙绍,都开始暗暗的行动起来了。

    不过当初孙绍放弃东宫太子的位置之后,孙权曾经金口玉言,三年之内,不甄选储君位置,倒是让这一场风暴依旧在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潮涌,迟迟没有能爆发出来了。

    三月,这是冬去之后春天到了的一个月,如此好天气,孙权也带着家小去了钟山踏青,好好玩了几天,算是放松一下这段时间压抑的心情。

    而在踏青结束之后,孙权开始投入大吴皇朝的未来规划之中。

    在稳定国内的秩序之后,他的首要目光开始放在了西域战场之上。

    两国在前年的战役结束之后,一直维持平静的对持,双方都克制自己的士兵,虽有小规模的对战,但是大规模的战役始终没有爆发出来。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大吴皇朝和罗马帝国的停战只是暂时了。

    孙权不会因为一次的败战而心灰意冷,征服西欧大地是他的目标,只要他还活着,他都会沿着这个目标前进。

    而对于罗马帝国的人来说,吴军入侵是一次耻辱,只有鲜血才能洗掉罗马人身上的耻辱。

    “目前边疆的情况如何?”

    御书房军事偏殿之中,孙权站在一个巨型沙盘之旁边,目光看着拜占庭城邦对出的疆域地势。

    “回禀陛下,前年和大前年的血战,让朝廷和罗马都元气大伤,目前双方虽然没有议会,但是边疆之地都会压着自己的士兵,不会主动挑衅,暂时还算太平!”

    李儒安然的站在旁边,低声的回答:“不过在二月雪融的时候,海鹰军团和雪豹军团尝试联合进攻希腊,无功而返!”

    “太史慈最近的情绪如何?”

    孙权听到雪豹军团的汇报,想了想,问道。

    “盯梢的人看不出,不过应该是接受事实了!”

    李儒道:“当初他主动留下来的镇守边疆,也许就已经想好了发生在金陵城的事情,也最好的最坏的打算,所以就算孙伯符的死,也没有引起他太大的情绪!”

    “盯着他的人撤了吧!”

    孙权想了想,道:“朕不想让他的心中有太大的包袱负担!”

    “陛下,虽说如君他太史驰的情绪还算是平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太史驰和孙伯符有的情谊,曾经是孙伯符的左膀右臂,以孙伯符的人格魅力来说,能忠心于他的人,多少都会有些执着,我认为还需要观察观察!”

    “有些事情适得其反!”

    孙权摇摇头:“他是朕的大将,该给他的信任,还是要给他的,如果他真的反了,只能算是我们没运气,在他没有反之前,朕绝不能逼反他!”

    “陛下说的是!”

    李儒想了想,还是同意的孙权的说法,最重要的是孙伯符的余孽都清扫的差不多了,一个太史慈,孤掌难鸣,对如今的朝廷,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说说罗马国内的情况!”

    “诺!”

    李儒点头,说道:“卡拉卡拉上位之后,反而比塞维鲁更加重用元老院的力量,他没有塞维鲁强势,但是他也很懂得帝王心术,为了对抗塞维鲁旧臣,他启用了元老院为首的帝国贵族阶层的力量,对平衡之术倒是用的不错,在军队之中,他直接掌控铁血军团和圣天使军团,不过他和威廉还有军方第一人的查克斯关系好像越来越僵了!”

    “查克斯是一个武将,强势的武将,威廉当年只臣服塞维鲁,说句不好听了,卡拉卡拉是他们联手推上位了,在他们心中,卡拉卡拉只是一个孩子!”

    孙权淡然的道:“他们对塞维鲁王朝倒是忠心,只不过有些看不起卡拉卡拉,卡拉卡拉的性格不见得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矛盾是必然的!”

    “还是一件事情!”李儒说道:“卡拉卡拉的弟弟,盖塔,当初因为败给了卡拉卡拉,被塞维鲁囚禁起来了,但是塞维鲁被陛下斩杀在罗马城,卡拉卡拉率军追击我们,倒是忘记了处置盖塔,后来他班师回朝之后,盖塔已经失踪了,我怀疑这个人现在应该在查克斯或者威廉手中,是他们用来制衡卡拉卡拉的一张王牌,如果卡拉卡拉不听我,说不定他们就会换一个皇帝也说不准!”

    “还有这事情!”

    孙权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你能确定盖塔在他们手中吗?”

    “只是猜测!”李儒道:“罗马一战之后,我们埋在罗马帝国的暗子都被削弱了很多,这个哈迪斯可不简单,他的死神探子是我们锦衣卫的强敌!”

    “哈迪斯,罗马神话之中的冥王?”

    孙权冷笑,他看了一眼李儒,冷然的道:“老李头,你不会连他都斗不过吧!”

    “当然不会!”

    李儒冷声的道:“在罗马境内,他是主,我是客,我自然要小心让着他,但是他的触角始终不敢深入我大吴皇朝,能插进来的都被我拔掉了,他是防守,我是进攻,久守必失,只要给我一次机会,我就会除掉他!”

    “那是你的事情,朕要的是罗马帝国境内详细的情报,如果你做不到,锦衣卫也没有了作用力!”孙权淡然的说道。

    “臣明白,臣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了!”

    李儒点头,声音坚定。

    两人就罗马的问题上讨论了半天,当李儒离开的御书房的之后,已经是下午时分了。

    孙权抿了一口茶,继续开始批阅奏书,这已经成为了他的离不开的工作,在一本一本奏书上批阅一个准,或者用朱红大笔画上一个交叉,很简单的工作,却很费脑子。

    “陛下,这是今日荀次辅递上来的奏书!”

    司马朗走上来,递上一份奏书。

    诸葛瑾已经让他放在内阁了,重新进入御书房担当政务参谋的洛州总督司马朗。

    司马朗是河内司马家的大公子,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或许军事才能比不上历史上奠基司马宏图霸业的司马懿,但是在政务事情上,他不在司马懿之下。

    “荀文若,他憋不住了?”

    孙权摊开奏书,看了看,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既然如此,朕成全他!”

    孙权在上面批阅了一个准字。

    这是一份关于迁都的计划奏书。

    一国之都,关乎朝廷稳定,轻易迁移不得,这将会是一个大工程。

    “陛下,这事情无论是内阁还是军机处,反对的人都很多,这时候启动计划,是不是有些急躁了!”司马朗小心翼翼的问道。

    “是有点!”

    孙权点头,并不否认司马朗的说法:“但是迁都这事情关乎朝廷未来的战略部署,如今很多政策都是萦绕金陵城而策划的,如果早晚都要迁移都城,让朝廷换一个中心,此事还是宜早不宜迟!”

    “臣受教了!”

    “这是事情朕这边交由你来负责,不过你记住,舆论工作要做好,主动提出迁都的必须是内阁,而不是我们御书房,你要做的只是代表朕的态度,迫于无奈的配合,让天下子民都知道,迁都事宜,不是御书房主导的,明白吗!”

    “臣明白!”

    司马朗眸光闪烁,恭谨的点头领命。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迁都 二() 
龙策二年,四月。

    四月在开春之后,这时候江东的天气,到处都是一片春风和煦。

    而这时候本来平静的金陵城突然再起波澜,在短短数日之间,就被一阵阵狂风暴雨般的流言给完全包围起来,大街小巷之中,酒肆茶楼,三三两两成群,皆然在讨论一件事情。

    “朝廷最近又发生大事情了,你们听说没有!”

    “什么大事情啊?”

    “就说你们不知道,我和你们好好说说,上个月的御史台稽查组在户部查账,结果查出问题了!”

    “这可是大事情啊。”

    “什么问题?”

    “有人说,前年和去年户部有些账目之中有数笔巨额银元流向不明,现在已经被御史台查出了去向了!”

    “真的吗?”

    “难道这又是一次贪腐?”

    “这些贪官污吏真不怕死,这一次恐怕陛下震怒起来,又要人头滚滚了!”

    “这一会你们可能猜错了,这事情不是贪渎!”

    “不是贪腐,那是为什么?”

    “哈哈,这事情恰恰好我知道,我来说,我听在户部当值的一个表叔说,这些银元都拨给了工部,而工部全部投入在长安城修建方面,已经投入超过八千万银元!”

    “怎么可能?”

    “区区一个长安城,就算是返修,也不可能耗费如此多银钱,一定是有人贪渎!”

    “这些贪官污吏,难道就不怕陛下的屠刀吗?”

    “要是有贪官在其中贪墨,早就被御史台查出来了,你当人家御史台是吃素的!”

    “那怎么可能花费如此多钱财!”

    “你们这些人就是小见多怪,户部拨给工部款项还不足修筑长安城所用的三分之一而已,我去年行商西域,和雍洛商户同路,我可是听说了,雍州总督府以修筑长安城,修筑未央宫城,向这些雍洛商户集资一亿五千万的银元!”

    “这怎么可能呢,就算雍州总督府这样做了,雍洛之地的商户也未必买账,雍洛商户钱多,也不可能如此支持雍州总督府,他们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一听你这么说,我就知道你不是一个商人,商户一直讲究的是投资,以钱生钱,雍洛之地十二商会更是集合了整个北地商界的精粹,最近几年,因为丝绸之路的崛起,雍洛之地的商户可比我们富裕的多了,如果他们认为投资长安城能带来利益,区区一亿五千万银元,他们肯定能筹措起来了!”

    “长安城不过只是一座前朝废都,这有什么好投资的?”

    “如果长安城变成了我们大吴朝廷的都城,你想想,他们这些商户投资的钱,日后将会以几倍回报他们,单单是朝廷对他们有一丝感恩,在政策上给他们调整一下,凭借着丝绸之路的开放,就足够他们赚回来了?”

    “都城?”

    “长安城会变成我们大吴都城吗?”

    “不可能,大吴都城乃是金陵!”

    “朝廷之上,早有迁都的消息透露出来,这一次户部查账更是证实了这一点,不然你以为工部为什么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在长安城之中!”

    “我也听说这个消息了!”

    “而且这两年长安城的变化的确很大,行商西去的人只要路过长安城都发现,无论规模还是气势恢弘,已经不压抑金陵城!”

    “难道这个消息是真的!”

    “如此看来,恐怕迁都的事情已经是八九不离十啊!”

    “……”

    这一阵阵舆论的风暴在有心人的操纵之下,变得越来越狂暴起来了,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开始让很多人都刻意的去关注这事情了。

    ……

    紫禁宫城,内阁。

    首辅大殿。

    宽敞的大殿是属于内阁首辅办公的地方,身穿内阁首辅官袍的朱治端坐在的首辅椅子上,看着手中一个奏本,眉头皱成一个川字。

    “异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看了看身边站着的内阁主簿蒯良,问道。

    “首辅大人,这些关于朝廷要迁都的谣言爆发的很突然,而且传播的很快,在三天之内就已经的传遍了整个金陵城,这几天时间更是连江东,荆楚之地都已经开始讨论这事情!”

    蒯越躬身,向朱治拱手,然后低声的道:“属下认为,在如今大吴疆土之内,有能力操纵如此强大的舆论能力,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得到,除非是……”

    “除非最擅长舆论的宣传司和锦衣卫放在民间的力量合作,才可能完成如此大的一个谣言散播,弄得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个事情上!”

    朱治闻言,灵光一动,顿时明白蒯越的意思了,面容之上不禁扬起了一抹苦涩的苦笑。

    宣传司的确是属于从内阁,做事情必须要听从内阁的命令,但是宣传司的司长可是当今陛下的心腹大将,而锦衣卫就唯独听天子的命令,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号令的动,所以能让这两个部门合作,甚至是越过他这个内阁首辅而合作,唯有当今天子的意思才能办得到。

    “首辅大人,你说陛下这是何意?”

    蒯越面容有些阴沉,问道。

    “他在告诉我们,迁都是他的主意,任何人阻碍这事情,就是他的敌人!”

    朱治自然很了解孙权的心思和手段,他长叹一声:“此事恐怕已经是在所难免了!”

    只要孙权铁了心要去做的事情,他不认为他有能力能挡得住。

    “可一旦迁都都城,对我们的影响会很大!”

    “我何尝不知道,如果说阻挡荀彧,我倒是有点把握,但是既然这是陛下桌洞暴露出来的意思,我们是不能忤逆圣意!”朱治摇摇头,沉声说道。

    他现在等于执掌江东系的大旗,和荀彧的曹魏系在内阁之中抗衡。

    荀彧的能力不容置疑,这几个月时间虽然两人在明面上始终保持彬彬有礼,但是荀彧的不经意之间暴露出来的强势掌控力还是让他压力很大。

    如果可以,他自然不愿意迁都北上。

    这等于让曹魏系如虎添翼,日后江东系就要的曹魏系鼻息之下的生存了。

    “不过该做的依旧要去做!”

    朱治想了想,眸光之中迸射出一抹凌厉的光芒,说道:“既然他们先出手了,我们也出手,以舆论对抗舆论,陛下不会主动出手,我们的陛下是很爱护羽翼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并非阻挡迁都,而是让陛下认为,这事情,他们做不好!”

    自古以来,政治争锋,只有利益,从无对错。

    这事情不管如何,江东都要表露江东的态度,反对就是反对,哪怕最后挡不住。

    “属下明白了!”蒯越点点头,楚系如今为江东系马首是瞻,自然要明白急先锋的意思,所以这事情他不做也得做,而且还要做得漂亮。

    ……

    内阁的另一个大殿之中。

    荀彧也在召集了内阁之中的几个嫡系亲信,正在商议此事。

    “这是谁的手笔,切入点很合适,轻而易举的把迁都的事情弄的天下皆知道,为我们节省了不少功夫啊?”

    荀彧明显也被这一阵阵的舆论打了一个满天星,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才刚刚策划迁都事宜,自然没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去策划爆发在大吴朝的舆论。

    当舆论爆发起来的时候,他也大吃一惊。

    “前几天,御书房政务参谋长司马朗去了一趟锦衣卫和宣传司!”

    如今已经入住大吴钱庄的诸葛均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眯着眼睛,悠然的说道。

    “应该是陛下!”

    钟繇轻声的道:“唯有陛下,方有如此能耐,一手翻云,一手覆雨!”

    “这么说,陛下也希望迁都的事情能赶紧完成?”户部尚书荀湛眸光之中有一抹玩味的光芒。

    “外界传言,迁都是我们所提出了,但是在座的都知道,迁都从来不是我的主意!”

    荀彧想了想,轻声的说道:“陛下这是在催促我们,让我们必须尽快完成迁都事宜,因为一座都城的安定对大吴朝未来的战略部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这边已经准备好了!”

    诸葛均道:“工部已经完工的未央宫城的修筑,而长安外城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修建!”

    “那就动手,开始动起来,必须让迁都之事,在半年之内完成!”

    荀彧眸光变得凌厉无匹:“是时候打响我们站稳朝廷中枢的第一仗,迁都事情必须要顺应民意,要做的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让陛下看到我们的能力,让陛下认为,我们是又能为陛下分忧解难的!”

    “明白!”

    几人闻言,面容变得凝重,这事情对他们来说,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之中的,关于朝廷即将要迁都的舆论风暴,越演越烈。

    四月上旬,一个内阁官吏站出来辟谣,否认朝廷有迁都意向。

    四月下旬,金陵城万民上书,请求朝廷的放弃迁都的打算。

    舆论开始转向。

    “迁都之事,必然是劳民伤财,朝廷怎可如此行事!”

    “金陵为都,不过十余年而已,当初为了修建金陵城,我江东之人,为朝廷贡献何其之多,如今朝廷说放弃就放弃,至我江东万民何在!”

    “上奏陛下,必须反对那些好大喜功的谗臣挑挑拨离间!”

    “反对迁都!”

    “……”

    金陵城开始揪起一阵阵民意的反对声音。

    当然有反对就有赞同。

    关中之地百姓自然也开始联名上奏,请求朝廷迁都长安城。

    关中和江东开始打起了口水仗。

    可是到了五月份,这一个舆论的风向再一次改变。

    商界的数十商会突然之间联名上奏,以金陵城已经阻碍朝廷未来发展,不足以拓展朝廷未来发展战略为理由,请求朝廷迁都长安城。

    这些商会之中,不仅仅南北皆有,就连江东大地上的几个领导商界的商会都参与进去了。

    这引发了可不是一丁点的民意。

    这些年因为工部修筑各州道路的工程层出不穷,打通连朝廷与地方连接的道路,而且海路畅通,丝绸之路爆发,商业越发繁荣起来了。

    自然而然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力也就增强了。

    大吴把田地落户到家,佃户这个职业开始进入夕阳阶段,从而增加的是工人这个职业,如今多少人都是在依靠着商户而吃饭。

    商界的反击,让迁都的事情进入的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