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粗坯的言语道出了孙权有些恶劣和沉重的心情。
流放是他能做出最仁慈的处罚。
程普终究是走错了路。
“遵命!”
庞统写好之后,让孙权盖上圣旨,然后让人发出去。
……
圣旨一下,朝廷的大大小小的官吏很快就知道了。
蒯良是自杀的。
那么在孙策登基的事情之上,第一个被处置的就是程普。
朝廷格局的大洗牌正式开始。
第一个开刀是军机处前首尊,如今的次尊,朝议大臣,军机排名前三的权力大臣,程普。
程普的下场不算惨。
但是不可否认,他失去了在朝廷立足的一切机会。
他再也走不回来了。
……
三日之后,这是一个阴沉的下雪天。
程普在石头城一战之中受伤,伤势虽为痊愈,但是面对孙权的圣旨,他也挺着病躯,带着家小,从秦淮河码头上船,有些萧瑟的离开金陵城。
他的封地在马其顿王国和赵国之间,那是一个他不认识的地方,足足三座城池,数百里疆域,万户子民,但是对他来说,那只是一个被流放的蛮荒而已。
“二位,普多谢你们在陛下面前求情,也算是有了一个善终,我们就此别过了!”
程普登船之后,站在甲板之上,对着韩当和黄盖拱手。
“兄长保证!”
两人虎背熊腰的站在码头上,目光遥遥的看着程普渐渐远去的身影,不知道说什么,唯有拱手送别。
为大吴朝立下汗马功劳,先后辅助先帝和当今天下,起起落落无数次的一代名臣程普,如今就此落下帷幕,他再也不可能回到大吴朝廷的舞台上了。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大洗牌 五()
紫禁宫城,一场小雪过后,这一座伟岸的宫城被裹上了一层白皑皑的素衣,看起来十分炫丽。
洛神殿中。
四个角落堆放着四个巨大的青铜鼎,在青铜鼎之中都燃烧火焰,旁边还有宫女在煽动火焰,一丝丝的热气蒸腾出来,所以即使外面冰冷冷的,在屋内依旧感觉很温和。
孙权穿着一身素袍,挺拔的身躯站在窗台前,一双琥珀晶莹的眸子凝视这窗外的雪花。
“夫君,你昨夜睡的这么晚,今天怎么不多睡一会!”
甄宓穿着一身迷人的轻纱,乌黑的秀发自然垂落,轻轻的走过来,双手环抱这孙权的熊腰,柔软的坚挺压在孙权的虎背之上,柔声的问道。
“最近事情比较多,所以睡不着!”
“是因为程普叔父的事情啊!”甄宓轻声的问。
“有点吧!”孙权点头,他没有必要在枕边人面前隐藏自己的心情,他的确因为程普而有些烦躁。
“夫君,这事情其实你没错做!”
甄宓不知道如何安慰孙权,她心中知道,孙权做出的决定多少都是无可奈何的,在孙权的心中对程普这个长辈也还是很尊敬的。
“我知道我没做错,只是多少有些对不起父皇和祖茂叔父的信任!”
孙权闻言,一张俊脸展颜而笑,伸出手,握着搭在最近的肚子上的两只玉手,轻声的道:“好了,你别担心我,我只是有些郁闷,并不是想不开,而这金陵城的动荡局势很快就会过去了!”
“我相信夫君!”
甄宓笑着点头,然后问:“夫君,最近我听说朝廷要迁都,是不是有这事情啊?”
“你怎么想起问这事情了?”
“提前赚钱啊!”
甄宓一副小财迷的样子:“要是迁都这是一个事实的话,这里面有都少商机啊!”
“你啊!”孙权捏了捏她白玉光滑的小脸:“都掉进钱眼里面了!”
“哼!”
甄宓顿时板着脸,冷哼一声:“我家夫君是一个败家子,人家都是从外面把钱掏入自己的小金库里面的,我家夫君永远都是把自己的小金库的钱玩外面掏出去了的,我能不想办法赚钱吗,不然我们一家子吃西北风啊!”
孙权闻言,不禁有些脸红,尴尬的默默鼻子。
国事家事他分得很清楚。
正所谓管人先管己,如果自己都行不正站不稳,如何约束别人,孙权最恨贪渎之事情,所以在钱财之上,他对自己的约束也很严格。
国库的钱,他从来没有动过,但是自家的小金库已经让他借了一次又一次。
“迁都是事实,项目已经在今年前就开始推动了,最迟明年就可以完成,但但是迁去哪里,为夫可就不能说了!”孙权还是给自家媳妇一些内幕消息。
“原来如此!”
甄宓一双美丽的眼睛闪闪发光,开始以商人的精明分析事情:“如果想要迁都了,无非向北和向西,北面不太可能,不利于统帅全天下,应该向西,雒阳虽然是前朝帝都,但是曾经被烈火焚烧两次,虽然今年有些改观,可为都城多少有些不利,唯有……”
“我知道了,是长安城,难怪长安城最近的变化这么大,不留意看还真的没发现,哈哈哈,这回我发财了!”
甄宓跳起来,高兴的说道。
孙权看这这一幕场景,嘴角不经意扬起了一抹舒心的笑容,他明白甄宓的苦心,她这是在变相的分散自己的苦闷心情。
……
军机巨头程普的落幕给朝廷上很多人心煌煌的内阁大臣和军机大臣一个警钟。
紫禁宫城的气氛越发的凝重。
而随着这时间的流逝,孙权归来之后的第一次朝廷议会召开了。
龙策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这是风和日丽的一天。
宽敞明亮的朝议大殿,一个个朝议大臣开始入席。
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有十三席位置。
为首之上的是孙权。
孙权的身后坐着两个御书房左右参谋,庞统和诸葛瑾,两人虽然不是朝议大臣,但是作为御书房左右参谋,孙权的智囊,运行进入朝廷议会旁听的,他们执笔而坐,专心致志的在书写。
左侧第一个位置,是内阁首辅张昭,张昭一袭内阁首辅的官袍,安然盘坐,神色平静,但是那一股疲惫和沮丧的精神却掩盖不住,看来程普被处理之后,他的日子不好过啊。
紧接着是内阁次辅朱治。
朱治眼观鼻鼻观心,平静如水的神色之下掩盖着有些的混乱的心情。
紧接着是次辅鲁肃。
鲁肃是所有大臣之中表现的最为稳固的一个。
而第四席是顾雍,顾雍才从地方归来,对朝廷的局势不想掺合,但是也避免不开,所以他在观摩众人的动作。
最后一席自然是钟繇。
钟繇作为接替蒯良进入朝廷议会,他是撞大运的,但是不可否认,他如今已经稳坐内阁大臣和朝廷议会的席位。
右边的第一席是黄忠。
黄忠伤势未愈,面容有些苍白,精神明显不太好。
这一次败于孙策手中,对他打击很大。
作为一个武将来说,他输了有些冤枉啊。
黄忠下位,自然就是周瑜。
周瑜现在在朝廷上的位置很尴尬,谁都知道他和孙策的关系莫逆,如今孙策栽了,庞大的孙周系政治力量也不见的七八成,剩下都只不过苟延残喘。
最重要的是谁都不知道陛下会不会继续追究下去,如果孙权狠心追究下去,他始终脱不了关系。
右边五席位置,有三席悬空,军机首尊吕布战死,孙策谋反被斩杀,程普已经被流放返回封地,军机处的力量自然就已经减弱了很多。
剩下两席位置,一个是锦衣卫大都督李儒。
李儒这一次也被打击的很惨烈,孙策上位之首,磨刀霍霍,直接封杀了锦衣卫的衙门,哪怕他率领精锐及时的躲入了暗中,明面上的力量也损失不少,最重要的是,这让锦衣卫的声誉遭重挫。
还有一席位置是御史台的张纮。
张纮在孙策登基的事情上,也选择了孙策,所以他现在的处境也是在钢丝上,结果如何,在孙权的一念之差之中。
昔日十三席朝议大臣,如今就剩下十席,这让不少人感觉有些的失落。
“诸位大臣,距离上一次召开了朝廷议会,已经过去两三年了,朕今天还能在坐在这个位置上,真是荣幸,可惜,有些人已经无法站在这里了!”
孙权抬头,目光看着右侧空荡荡的几个位置,嘴角扬起了一抹苦涩的笑容。
“陛下洪福齐天,万万不可妄自菲薄!”
黄忠轻声的道。
“洪福齐天倒是不错,不然朕这一次也难以活着回来,但是这一战,朕终究是输了,该承担的责任,朕不会推脱!”
孙权目光一扫而过,然后低喝一声:“子瑜!”
“在!”
“现在立刻起草一份罪己诏,朕要领罪天下!”
“陛下,万万不可!”
众臣闻言,眼眸连忙瞪大,看着孙权,一个个都开口反对。
罪己诏有利有弊。
在这个时候,可能弊大于利,一个不小心,还会影响孙权在天下子民心中的形象。
“朕是皇帝,一言一行就得为天下百姓之榜样,错要认,罚要领,不然如何对得起天下子民对朕的敬仰之情!”孙权平静的道。
这时候下罪己诏是他考虑了很久的事情。
朝廷终究需要为这一场败战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一百多万将士惨死沙场。
耗费数年积累下来的民脂民膏。
最后还导致朝廷内乱。
这事情不是说掩饰过去就能掩饰过去,终究需要有一个态度。
张昭等人对视一眼,沉默不语。
“臣领旨!”
诸葛瑾拱手行礼,然后迅速起草一份罪己诏,盖印生效之后,立刻让人传递下去,通过宣传司传播天下。
议会还没有进行,孙权就扔下了一颗炸弹。
炸的这些朝议大臣脑袋昏沉沉的。
“今天召开议会的第一个议题,甄选朝廷议臣!”
孙权直接拉开了这一次朝廷议会。
三席空缺,终究要补上。
“陛下,臣举荐赵云为朝议大臣!”
黄忠开口说道:“赵云司令多年来为朝廷四方征战,立功无数,对于朝廷,他功不可没,对陛下更是忠心耿耿,此战他救驾有功,理当赏赐!”
孙权眸光闪烁过一抹精芒,对着群臣一扫而过,问:“赵云进入朝廷议会,诸位可有异议?”
“我赞成!”
“我也赞成!”
“……”
全票赞成。
这并不出孙权的意料之外。
毕竟赵云在上一次就有机会进入朝廷议会,只是当时孙权还有意压制一下赵云的发展,为他巩固在军中的根基和影响力,如今自然压不住他了。
“第二席!”孙权满意的笑了笑,继续说道。
“陛下,臣举荐参谋部尚书郭嘉进入朝廷议会!”
开口的是周瑜。
这倒是让人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郭嘉?”
孙权微微眯眼,深深的看了一眼周瑜。
周瑜还是按耐不住了,孙周系瓦解之后,他和江东系估计是尿不到一块去了,毕竟在孙策登基的事情上,他选择了敌对的局面,江东系的滑铁卢正是孙策登基事件。
所以最后他选择了曹魏系。
“我反对!”
张昭冷然的道。
他保不住位置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再让郭嘉上位,那么朝廷议会之中,朱治他们就有些控制不住局面。
场面一下子冷寂如斯,众臣目光相对。
战争终究是拉开了。
“那我们表决吧!”
孙权平静的说道。
郭嘉入不入朝廷议会,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局势始终还在他的掌控之中,并没有超出他的掌控之外。
“郭嘉自从归降我大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他领参谋部这些年,在军中也是威严颇深!”
黄忠想了想:“我同意了。
他并不在乎其他的事情,论起派系,他应该是楚系了,但是他和楚系之间,关系并不好,算起来,他是孙权的嫡系,自成一系。
他更加注重的是军机处能不能在朝廷议会上取得更加强大的话语力。
郭嘉也算是军方的人。
“我同意!”
李儒斜睨了一眼张昭,眸光冷冷,平静的道。
三票赞同了。
“我同意!”第四票的赞成是鲁肃,鲁肃有鲁肃的考量,让郭嘉进入朝廷议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同意!”
第五票自然就是钟繇的票,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郭嘉进入内阁。
五比一。
目前只有十席位置的朝廷议会来说,这个表决已经站在了不败之地。
朱治的呼吸有些沉重,目光看了看张昭,又看了看孙权,咬咬牙,道:“我反对!”
第二票反对。
现在朱治只能选择站在江东系的立场上。
“我反对!”顾雍也是江东系的一员,代表的是江东世家,所以他也只能站在江东系的立场上说话。
五比三。
还有两票,一票是张纮,一票是孙权。
“我同意!”
张纮开口,声音有些嘶哑。
这倒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之外,张昭的眼眸更是死死地看着张纮。
“看来朕不用表决了!”
孙权深深的看了一眼张纮,嘴角有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道:“第二席补缺,郭嘉!”
接下来是第三席的补缺。
“臣举荐陛下首席参谋诸葛瑾!”
鲁肃上奏。
众臣闻言,顿时目光看着孙权和孙权身后的诸葛瑾,顿时都明白了。
诸葛瑾也是东侯府的元老出身,孙权的嫡系之中的嫡系,进入朝廷议会是早晚的事情,现在鲁肃提出了,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孙权的授权。
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反对。
最后全票通过。
坐在孙权身后,正在提笔记录的诸葛瑾显得有些激动,握着笔的手都有些颤动起来了。
庞统看了,更是羡慕。
他论能力,论资历,都不亚于诸葛瑾,差的就是一个机会。
有时候机会很重要。
如果这一次不是孙权需要诸葛瑾进入内阁去压制江东系和曹魏系的斗争,他想要进入朝廷议会,起码还需要几年时间。
朝廷议会的第一天在日落之前就结束了。
大吴皇朝朝廷议会十三席议臣的名单火速出炉了。
皇帝孙权。
内阁首辅张昭,内阁次辅朱治,内阁次辅鲁肃,吏部尚书顾雍,内阁长史钟繇,御书房左参谋诸葛瑾。
军机处次尊黄忠,兵部尚书周瑜,第四战区总司令赵云,参谋部尚书郭嘉。
锦衣卫大都督李儒。
御史台御史大夫张纮。
十三席的位置,内阁占据上风,军机处明显出现了劣势。
但是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这个位置的变动只是一个临时的,补缺上去的或许没有什么悬念了,但是还坐在位置上的人就未必了。
毕竟大洗牌刚刚开始,接下来他们能不能坐稳这些位置,都是很难说的事情。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大洗牌 六()
第一天的朝廷议会结束之中,一道道消息迅速的从紫禁宫城里面传出来,没有下达禁口令的情况之下,关于议会上任何细节都传遍的天下。
“罪己诏?陛下居然为他自己下了罪己诏!”
“这是不是说明陛下认为他当初倾尽朝廷全力发动西征战役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我倒是认为陛下这是在为战败而承担后果!”
“西征罗马,万里征途,本来就劳民伤财,而且此战毕竟是败了,足足百万儿郎葬生西域之地,如此重责,何人能担当,唯有陛下也,陛下若没有一些担当能力,如何为天下之君啊!”
“陛下有过,但此战却非罪也,打了败仗是没有人想了的事情,陛下尽力了,我认为这罪己诏不应该让陛下承当,军中将领才是主要责任!”
“陛下能发下罪己诏,足以说明白,陛下有承担此战失败的责任之心,我相信陛下!”
“……”
一道罪己诏的发布,很快就已经引起了四方反应。
不过得到了后果倒是出乎朝廷的意料之外。
罪己诏,顾名思义就是我有罪,特意下诏书承认错误,请你们来责罚我的意思。
一般情况之下,都会引起一些民心反扑。
不过孙权这道罪己诏下达之后,的确引起了四方的反应,可并没有影响孙权一直在百姓之中伟大而庄重的形象,反而让孙权的形象在百姓的心中更像一层楼。
大吴朝廷在南征北战之中建立起来了,是通过一场一场战役打出来的太平,虽然一统中原之后,太平已经有些年,但是毕竟是从战乱时代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的。
国内百姓崇尚武力之心依旧存在,所以他们也做好的战败的心里准备。
孙权的战败在他们意料之外,却也能在他们承受范围之内。
若是孙权这时候的扭扭捏捏,遮遮掩掩,反而会让百姓感觉到欺骗,而这一道罪己诏下去了,顿时让孙权的形象变得光明磊落,高大上好多啊。
因为这一道罪己诏在金陵城的反应良好让宣传司改变的策略,迅速的引爆天下,同时也在为这一次西征划伤一个句号。
罪己诏引发的只是轻微动乱。
依旧不如这一次朝廷议会上补缺朝议大臣名额在天下所引发的一重重动乱。
“赵子龙,郭奉孝,诸葛子瑜,补缺为朝议大臣,位居一品!”
“赵子龙乃是陛下爱将,多年来为朝廷出生入死,大战无数,论能力,论资历,入住朝廷议会,理所当然!”
“郭嘉?郭奉孝不过一介降臣,于天下并无赫赫之功,于朝廷并无让人信服的资历,他拼什么占据这个位置!”
“诸葛瑾?”
“诸葛瑾虽为陛下的心腹,但是多年来并没有能让天下信服的功劳,他若是强行上位,岂不是说陛下有私相授受之心!”
“……”
天下谁都知道,大吴朝廷之上,十三席的朝廷议会的议臣将会是决定这个朝廷命运的决策人。
孙权把民主元素融入了封建主义的朝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