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过是我们的第一站,他们在舟山这里也有不少年头了,比我们应该还要熟悉大海,自然是充入队伍里面了,难道你还镇压不住他们吗?”孙权的身影站在悬崖之上,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目光凝视的幽蓝无尽的海,耸耸肩膀,道。

    看到这一片幽蓝的大海,他的心有些压抑不住的激动。

    “明白了!”

    孙策目光一亮,点头道。这点人,他孙策自然能镇压主,加入自己的队伍,也不会影响什么。

    “对了,公瑾大哥把岛上的人安置好吗?”

    孙权回过头,问道:“舟山这个位置很重要,以后这就是江东海军的第一基地,南面可以去夷洲,北上就是辽东,东北角可以直通倭国,马韩,我打算把以后生产江东海军的战船基地都放在这里。”

    “全部按你说的,建立渡口,派出船只,连接会稽,把这一段的航道弄的清清楚楚,只有斗舰就能通往,然后从吴郡和会稽其迁移人口,建立一座城池,成立一县!”

    孙策点头,不有有些疑惑,问道:“不过仲谋,这个地方虽然不小,但是有些荒凉,江东的人愿意来这里吗?”

    “为什么不愿意啊?”孙权眯眼。

    “你也不想想,这是什么地方,对于江东的人来说,出海就是没有保障,谁愿意冒着大风大浪,来这里啊!”孙策撇撇嘴,道。

    “大兄,一定会有人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孙权闻言,嘴角一列,露出了一抹灿烂无比的笑容,自信的,道:“这里有已经有人在种水稻,自然就是能开荒,而且资源丰富,现在虽然没有探测,但是铁矿本来已经发现了两个,而且规模还不小,有各种鱼类,能成为一个天然的渔场……我们在这里开荒,每一户愿意来的人,一来,就提供耕田的工具,还有种子,分的二十亩田地以上,你觉得会不会有人冒险来!”

    “会!”孙策闻言,目光一震,不由的重重的点头。

    如今的江东,士族豪强甚多,而其麾下的佃户也甚多,这就是孙坚一直不敢在江东屯田的缘故,因为一旦屯田,就会损害到江东士族的利益,必然遭到反噬。

    但是这些地位卑贱的佃户,哪一个不是想拥有自己的田地的,只要江东海军能让这段短暂的航线保持平安航行,绝对有人愿意来。

    “大兄,你给父亲写信,告诉他,这一段航海线,我们会处理的好,让他以将军府的名义,招募一片佃户,进驻这里,把这里当成我们的一个粮仓,开发这里。”

    孙权低声的道:“只要愿意来人的人,可分的得三十亩田地,前三年不收任何的赋税,所得一半上交将军府,耕种五年以上,田地就是归于他们。”

    在这个年代,田地是一个很大的,若是舟山能开发,这里必然能成为江东的一个粮仓。

    “这个倒是好,绝对有不少人愿意冒险前来,不过,这段航线,一定要保持平安!”孙策眯眼,迸射一道精芒。

    “不难,这里毕竟距离会稽不远,我们停留一个月,探索探索,找出一条最安全,最近的航线,然后让以后的船,按着这一条航行走就行了。”

    孙权微微一笑,自信的道:“让公瑾大哥,立刻带着三千海军,乘坐猛虎号,太湖号,连带着六艘斗舰,立刻返航,一方面确定航海线,把它清清楚楚的标出来,另一方面,返回会稽,让郡守府紧急调遣一批佃户前来,想把这里的气氛给我活跃起来。”

    ……

    舟山岛,如火如荼,江东海军出海的一万六千多人,加上岛上的五千多人,两万多人,开始了一个大工程,这里的天然石头不少,孙权他们就利用这些石头,在原来那些人居住的地方,建立一座石头城。

    一边以海军探索航道,一边急速的建立这一座规模不算大的城池。

    孙权当初出海的时候,执意要带上三千民夫和工匠混合队伍,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准备,有的这一批工匠和民夫,再加上精锐的兵卒亲自来建城,速度很快。

    半个月的时间,一个以石头砌成的的城墙轮廓就浮现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最基层的轮廓,想要建立一座城,最少要一年的时间,此时,舟山连同会稽的航道,也让江东海军探测的很清楚了,毕竟距离不远。

    一来一回,江东海军算是明确了航线,不至于让自己船不会在海上绕圈子,在海上,第一点自然是海浪,铺天盖地的海浪,是一种大自然的威胁,最少目前江东海军很难对付。

    还有一点就是方向,如今的时代虽然有司南,但是并不普及使用,而且也不会有人把它用在航运之上,孙权在司南的基础上,提前弄出来的指南针,有了指南针才不会在一片茫茫无际,没有方向海域迷失。

    新建的舟山县,不少的房屋在搭建,一座简易的木屋,孙策和孙权正在商量着下一站的方向,周瑜就回来的。

    “仲谋,这指南针果然好用,在海上,他们能清晰的让我们的舰队认清楚方向,不会迷路,以前我们还不知道司南如今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周瑜带着舰队,承载着通过会稽郡守府,紧急招募的三千户佃户,返回了舟山岛之上。

    “呵呵,那自然了,指南针是航海必备,对了,航道呢,画出来了吗?”

    “在这里。”

    周瑜从身边的一个亲兵手上拿出一副地图,摊在了桌子之上,这幅地图详细的表明了舟山和会稽的地形,他指着地图,仔细的解析的道:“其实我们没有走出大海的时候,总会把这一切想太危险,太复杂,但是现在地形一出来的,倒是很简单了,这里,这里,这里……这几个都有一座小岛,能表明地方,连同会稽,我们可以从会稽鄮县这里建立渡口,从舟山到鄮县,我派遣船只,尝试过很多次,只要把握住方向,风浪不大,最多就能到达。”

    “鄮县的渡口有没有建立?”

    孙权闻言,目光凝视着航图,问道。

    “我带着舰队出来的时候,鄮县的县长,已经着手建立这个渡口了。”周瑜点头。

    “我们的船还要出海,绝对不能动,从会稽和吴县,调来两艘斗舰,十艘艨艟,组成两支经常往返舟山和鄮县的船队,来回运送物资,人口,应该没有问题!”

    孙权双眸爆出一动精芒,道:“一趟来,一趟回,只有有人愿意来这里,随时都可以来,航道一流通,以这里的地方,还有资源,不出十年,这里绝对比山阴还要热闹!”

    “可以!”

    这时候,第一站的成功,让孙策和周瑜对出海都有了很大的信心,孙策点头,然后看着周瑜,问道:“公瑾,父亲可有信来?”

    “哦,差点忘记了,我在郡守府招募佃户的时候,把你的信,快马加鞭,送回吴县之后,这是主公看了之后,给你们的回信。”周瑜点头,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道。

    “仲谋,父亲同意的你的建议,在这里建立舟山县,隶属会稽郡麾下,他会派来一个县长。”孙策摊开信封,一看,露出了笑容,道:“父亲也同意的,以将军府的名义,再招募两万佃户,进驻舟山,在舟山屯田,但是父亲强调,我们一定要保证航道的安全,若是航道出了问题,他立刻取消舟山。”

    “很好,舟山县的事情要慢慢发展,我们的海军工作就到此为止,后面的事情就让后面的人来接手,留下一个大致的发展计划就行了,我们继续下一步。”

    孙权把一幅他亲自画出来,以会稽的地图为原貌,在其中加上一些他记忆的东海海域图,他用一根木棒,指着会稽临海的地域,道:“舟山在这里,这里只是近海,相对来说,没有什么危险,而下一步,我们要沿着会稽的海边,到底东治,然后在东治这里补给一下,再出发,一口气就要进驻夷洲,夷洲在这里,这才是真正的出海,必须要谨慎。”

    “仲谋,你有没有出过海,你怎么清楚夷洲的方向?”周瑜有些疑惑,问道。

    “呵呵,我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没有一点小本事,哪敢带着你们组舰队出海啊,在这片海上,听我的没有错!”

    孙权嘿嘿一笑,然后大手一挥,道:“立刻准备,十日之后,出发。”

    (惭愧,今天只有两更)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东治建港,启航夷洲!() 
安置好了舟山县之后,从会稽而来的以一艘斗舰为主的一支新的舰队入驻,新的县令上任之后,江东的海军就抓紧时间,开始沿着会稽的边缘海域,继续航行,一路南下,把会稽周围的一些海岛都摸的清透的。

    一路南下,露出章安,永宁两个县,也在此都设立了临时港口,庞大的舰队走走停停,舰队大概用了二十几天时间才到达东治。

    东治县,会稽东南海滨的之地,为防止山越,郡守府在此长年驻守三千以上的重兵,地理位置就在后世的福州,这是会稽郡之中,最近接夷洲的一个县。

    昔年高祖得天下,越王之后无诸受封为闽越王,以会稽大半个南部和交州东部为闽越国,在这建立的一座王都,名治城,又名东治。

    东治是会稽最偏东南的县城,也是山越出没最繁复的一个县城之一,东治一带的山越人声势隆重,甚至嚣张,一直以来,就是会稽的最烦之一。

    孙权的舰队到达海岸的时候,东治县令商升,县丞詹强,县尉张雅,三人早已率领县衙上下的官吏,还有不少东治的本地豪强家族的当家人,后面跟着整整齐齐的三千县兵,恭候多时。

    会稽的郡守府一早就沿途给靠近海边的各县发了公文,大公子和权公子,这两个江东最热门的继承人都在海上,各县务必无条件的接应。

    他们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属下东治县令商升率领东治上下官吏以及县兵,拜见侯爷,拜见大公子,拜见大都督!”

    猛虎号大船靠岸,三千车下虎士的护卫之下,孙策,孙权,周瑜三人皆然上了岸,商升大步走出,然后双膝跪地,拱手的恭敬的行礼。

    如今将军府对于会稽的统治已经算是稳定了,而孙权,孙策,周瑜这些都是将军府核心的高层,特别是孙权孙策两人,这可是孙家的公子,属于未来江东的继承人,身份昂贵,能屈尊降临东治,对于东治所有人来说都是大惊喜。

    “属下等,拜见侯爷,拜见大公子,拜见大都督!”

    在商升的带领之下,东治县的一众官吏,纷纷跪地相迎接,三千县兵也齐齐跪地,恭敬行礼。

    在东治,孙权是侯爷,他最大,毕竟天下皆知的朝廷给孙权的封赏就是东治侯,虽然明确封底,但是基本上,东治就是他的封地。

    “都起来吧!”

    孙策周瑜等人没有动,而孙权这个东治侯大步流星的走上来,伸手虚扶了一下,朗声的道。

    “诺!”

    这时候,众人才站起来,县令商升年约四旬,有些消瘦,是从郭异时代就是东治县令,一直做到现在,孙权眯着眼,看着他,他能没有被刷下去,必然有过人本事。

    只可惜,孙权对未来的历史记忆,并没有这么一个人,不过想来也对,在东治这个偏于一地的县城,就算县令,也难出名。

    当然,孙权并不知道的是,这个商升在历史上就是孙家治下东治地带的的一个叛徒,曾经率兵反抗过孙家,更是贺齐成名的一个踏脚石。

    ……

    这时候,县令商升领着一大批的乡绅,大步走上来,道:“侯爷,城中属下已经备下酒宴,侯爷和大公子可进城,稍作休息。”

    “对啊,侯爷,东治毕竟是你的封地,还恭请你进城!”众人纷纷的恭请,道。

    “商县令,诸位,权不过是路过东治,不用这么麻烦了,我们的舰队要马上就出海,大军如果贸贸然入城,会给东治带来混乱,我们就在此,就地扎营,然后在这里建立一个港口,希望汝能派人协助。”

    孙权摇摇头,然后目光环顾了下靠岸的这个岸口,这里是东治县东北方向,有一个夹湾,很合适做一个出海的大港口。

    “诺!”

    商升看着孙权几人不愿意进城,倒是松了一口气,孙权来了,他一直提心吊胆,害怕伺候不好,如今孙权如斯雷厉风行,倒是让他有些安心。

    一众乡绅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面对上万水军明显在海上虎视眈眈,也不敢出声问道。

    “侯爷,这个港口要如何建立?”商升沉吟片刻,还是认为要做好孙权交代下来的任务,便有些疑惑,问道。

    “商县令,你只要给我筹备人力,材料就行了,我会规划好的,然后前段时间的工程,会亲自监工。”孙权知道这些人没有什么港口的概念,淡淡的道。

    “下官明白。”

    商升赶紧点头,然后对着身边的县尉和县丞,大声的道:“张县尉,如立刻带着你的兵,协助大公子他们把战船泊岸,让将士们上岸,就地扎营,詹县丞,汝立刻进入县城,以县衙的命令,在城中征调两万民夫,供侯爷使用。”

    “诺。”两人急忙点头,走下去。

    孙权的目光一动,突然沉声的道:“商县令,如果某家没有记错,在东治好像也有一个造船工坊,对吗?”

    东治就是福州,后世有名的造船重地,这里很合适造船,在闽越国的时候,这时候就已经开始有造船的工坊了。

    “回禀侯爷,的确是有,不过……”

    商升点头,不过沉吟的片刻,才有些难以启齿,道:“侯爷,这个工坊以前的规模不小,但是这些年,没人管理,财政不支,已经荒废的不少的年头,一些出色的造船工匠都去的山阴的造船工坊,这里平时就是修修渔船的,已经有些年没有造战船了。”

    在东治,一般的情况之下,基本上是以稻谷和打渔为生,有不少渔船,虽然不至于真正的出海,但是也会在海边一带打圈。

    “东治这里有造船的大工匠吗?”孙权眯眼,问道。

    以后连同夷洲,东治这里才是最重要的一地,所以这里必须要成立一个造船的工坊,补充战船和修补战船,都需要的。

    “这个倒是有,在东治,其实不少人都家传着一手造船的活。”商升想了想,才道。

    “很好,商县令,给你三天的时间,你立刻替我征召一批造船的工匠!”孙权道。

    “诺!”

    商升点头。

    这个事情,对他一个堂堂的东治县令,不过是小事一桩,而且孙权就在这里,他的县衙借助孙权的威名,城中的那些大户都不敢不配合配合。

    “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商县令去做的,城中可有粮食?舰队必须要补充足够的粮食。”孙权目光湛然,朗声的问道。

    出海,必须做好最大的准备,其中之一就是粮食和淡水,毕竟就算有指南针,在茫茫的海上,面对风浪,你也许不知道飘到哪里去。

    以江东如今的战船技术,出没海域,还需要谨慎一点,多准备一些粮食,没有错的。

    “侯爷,这个……下官就有些对不起,这几年本来就不算太平,还是吴侯占领的江东,山越人才算是安分点,东治虽然也算是一座大城池,有将近两万多户的人口,但是长年有山岳隐患,与山阴的官道也不同,向来少有资源,所以城中其实粮食最多勉强够我们自己使用,挪不出多少来。”

    商升垂头,低声的道。

    这时候,在东治县兵的辅助之下,海岸上的一艘艘战船开始找地方泊岸,在孙策和周瑜的主持下,上万水军,还有战船上的不少民法夫工匠都上岸,这批民夫工匠都是孙权为夷洲准备的,自然就不会留在舟山。

    大军开始就地扎营,整个港口热火朝天。

    “这里的山越很严重吗?”孙权招招手,让周瑜来招待那些东治乡绅,毕竟以后东治是一个重要城池,海军必须要和这些乡绅搞好关系。他找了一块大石,盘膝坐的起来,眯眼看着县令商升,问道。

    如果山越太严重,那么东治地带就不能太平。东治不太平,他想要把港口建立在这里,就不够安全。

    “侯爷,我们东治这里太偏远,这十几年,朝廷不要说出兵,基本已经不管,山越的兵力比我们东治还要强大,在东治这一代,已经到了占据城池的地步。”

    商升本来就是东治人,在东治立足的时间几十年,对于东治一代,他比任何人都熟悉,他也没有遮掩,毕竟要是以前郭异领导的会稽,他还有些异心,但是如今孙坚统治江东六郡,兵精粮广,威名传播江东的天下,他可不敢有什么异心。

    他叹了一声,如实的汇报,道:“从东治到太末这一带,以武夷山为大营,山越人已经筑起了不少城池,昔日吴侯兵临会稽,程普太守率兵南下,倒是狠狠的灭了他们的火焰,他们不敌,自然就收缩回了回武夷山一代,但是最近会稽的兵力收回去之后,他们又冒出来了!”

    “在东治不远,就有一座新城,叫建安,里面就是山越人建立的,这些山越人,都是在大山里面长大的,基本上全民皆兵,我们东治县兵根本不是对手。”商升苦笑的道。

    山越人和他们的差别其实不大,特别是东治人,他们本来就是同一种人,基本上都是当年越国被楚国灭杀之后,逃到这一代的闽越族的人。

    不过山越之所以是山越,就是他们遁入大山几百年,在恶劣的环境之下生存下来,显得体型比一般人壮硕,民风彪悍,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大山里面形成了一种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性格,才会造成山越不断叛乱。

    “建安城?他们有多少人,有多少兵力?”孙权突然来的兴趣,这些山越人敢下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山里面难对付,但是出的山,他们想要应付江东军,就有些不自量力了。

    “侯爷,在建安城,他们加上老弱妇幼,有三万多人,至于兵力,很难说,一旦动起来,他们能全部上阵。”商升道。

    “他们会进攻东治吗?”孙权继续问道。

    “会,没有粮食的时候,他们就会出击,抢夺我们的粮食,前几年建安的人还联合的五六万的山越,攻破过一次东治,不过江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