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8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部的百姓太苦了。

    这里不开化的部族太多,吃不饱饭的比比皆是,人命比一个蚂蚁还要贱,秩序混乱,盗贼四处,买卖人口,卖儿卖女的到处都是,让他这个读圣贤之书的儒门骄子看了有些难受。

    所以他开始渐渐的去了解西部,了解西部五州。

    然后……

    他就生出想要改变西部五州之地的一种奢望。

    为什么是奢望。

    在他看来,孙权给他一个西部五州巡阅使估计只是一个空名头,不会给他什么权力。

    可他明白西部巡阅使的权力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不是一个奢望,是一个能做到的希望。

    西部巡阅使有很大的权力,统帅西部五州,一切政务皆归于其之领导,有权力罢免各州总督,副总督,总督长史,总督主簿,总督司马以下下的一切职务。

    他一开始都不禁有些吃惊孙权居然有如此魄力。

    他是荀彧,昔日曹魏王朝的第一臣子,对于大吴皇朝来说,就是心腹大患,能让他这一个区区的降臣来领导吴军付出了无数代价才夺取而来的西部五州,这可是需要很大很大的自信心和信任度才行。

    就算荀彧心中依旧对孙权有些不齿和恨意,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雄才伟略的绝世雄主。

    之后开始撇除心中的抵触。

    或者说是自我催眠:我所做的只是为了西部百姓,不是为了孙吴江山。

    他开始全心全意的投入对于西部五州的整顿和改建,想要富裕先要修路,他以西部五州巡阅府衙向五州总督府借款,然后和朝廷工部联合,加强对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保证五十里一个驿站,十里一亭的建造,大大的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也引来了中原无数商家。

    只要交易就是流通,数年之间,西部开始渐渐的繁荣起来,而且和中原之间的交融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现在西部五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中原来的商队。

    这就是一个进步。

    随后他开始和大吴钱庄合作,以西部五州总督府赋税作抵押,贷款超过一亿银元,开始修筑五州之间的驰道,大力改进水利,引进中原农业司推荐的玉米的番薯,保证粮食和道路的通畅。

    数年下来,西部在他的领导之下,已经开始翻天覆地了。

    而且荀彧大力的引用贵霜人安息人为官,补充进入各州总督府,也变相的稳定了当地的秩序。

    “巡阅大人,朝廷要征战,那应该是军方的事情,与我们地方有和关系,我们如今能做什么?”弘咨沉声的问道。

    弘咨当初调遣西来,一开始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太愿意的。

    他在礼部经营了十数年,好不容易积累下来了庞大人脉,正要奔着礼部尚书的位置而去,一步登顶,虽然有伊籍为对手,但是他不介意和伊籍争锋,可却在最后他关头不战而败,一指调令,彻底失去了礼部尚书的宝座。

    不过他也是一个心胸开阔之人,既来之则安之。

    作为大吴皇朝第一个驸马爷,娶了孙坚长女的他,本来不应该涉足官场,如果放在前朝他,他基本上一辈子不能施展才能。

    如今能官至如此,他心中还有什么不满足。

    带着这种心态进入西部巡阅衙门,更在荀彧身边,连连做了好几件大事,看着荀彧把西部五州从一穷二白变成如今的规模,他心中佩服不已,他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呆在中枢和在地方是两个不同的体验,特别他是从荀彧这个曹魏丞相身上学到了以前很多不会的本事。

    荀彧的眼光。

    荀彧的谋略。

    荀彧的手段。

    这都是他敬佩的。

    他如今很敬重荀彧,视为师者。

    “正所谓三军未行,粮草先走!”

    荀彧嘴角勾勒起一抹淡然的微笑,微微的眯眼,道:“朝廷备战数年,备粮倒是充足,但是你我都知道,从朝廷想要大规模的运粮进入西部还是十分困难,而且途中耗费很多,运送一百万石的粮食,从中就要消耗侍十分之二,这有些得不偿失,所以朝廷一定会先从西部五州先去凑足粮草,除非粮草不足,朝廷才会选择从敦煌仓和长安主仓运送粮食过来!”

    吴军为了备战了罗马帝国,在敦煌州和南海码头,各自建立的一个大型粮仓,用于运量西来做准备,在长安也修筑了一个补充粮仓,这几个粮仓里面积累的粮食,最少有几百万石。

    但是运粮是一件很消耗的事情。

    几千里,甚至上万里的距离,运送粮食不安全而且消耗极大。

    所以荀彧很清楚,吴军一定会从先从西部凑足粮食。

    “巡阅大人,去年我们西部五州算是一个大丰收,但是因为前两年和敦煌仓借去粮食,去年我们还了一笔,我们的储备粮草不是充足,泰西封仓和西州仓都只是处于百分之六十的状态!”

    “凑足一百万石能吗?”

    “挤一挤倒是有,玉米番薯居多,大米不多!”

    “先挤出一百万石,全部运送去泰西封仓,然后准备把泰西封仓交给军方,至于他们几大战区之间的争抢,与我无关!”

    荀彧沉声的道:“不仅仅是粮草,铁器,马匹消耗,我们都要负责,把这几年我封存下来的铁矿还有北疆马场,都交割给军方!”

    “巡阅大人,这不应该是后勤司的责任吗?”

    “朝廷之前让我来整合西部五州,就是整合西部资源,为的就是建立一个大型后勤补给线,从中原来到西部,无论是海路还是丝绸之路,目前来说,都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荀彧很清楚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一直为这事情筹备着。

    “那我们西部巡阅衙门不是很吃亏吗,这些东西都是巡阅大人这几年的心血。”

    “不吃亏!”

    荀彧嘴角扬起一抹冷笑:“我荀文若从来不吃亏,军政虽然是一家人,可早已经分家,我们西部巡阅衙门的东西,军方没这么好拿,吃多少,他们就要给我吐多少,我好不容易为西部五州积累下来的身家,可不会让他们军方一口吃了,这方面是可以和朝廷商议的,之所有要提前交出去,那是做一个姿态,早晚都要交出去的东西,我们先发制人,可以杀朝廷一个措手不及,最近我们修筑的贵泰驰道继续资金,我相信大吴钱庄多少也看在朝廷面子,给我们一笔无息贷款吧!”

    “巡阅大人高明!”

    弘咨顿时明白荀彧的意思了,如今西部缺的是中原的支持,在军方吃的亏,一定会从商部还有大吴钱庄给统统拿回来,他不禁举起大拇指,赞了一声。

    “这件事情你去负责!”荀彧道。

    “属下保证不会让巡阅大人失望!”

    弘咨点头领命。

    *****************************************************

    泰西封。

    西北郊外。

    一座巨大的军营屹立。

    这是匈奴军团的军营。

    匈奴军团是去年尚未入冬就已经从中原西北草原开拔,行军三个月,穿过了西州,进入安息疆域,然后立足泰西封城外。

    大营立于一片宽敞的草地之上,军营的部署和其他军团不太一样,不建造营房,到处都是一顶一顶的的詹帐连绵不绝。

    在詹帐交错之间,周围都树立着一座座高耸的瞭望台,大营方圆,两人高的木栏严严实实的包围着。

    在军营上空最高处,飞扬的是一面迎风而猎的大吴金龙战旗,而周围一个个瞭望塔上,挂着的却是匈奴军团的标志,一面一面的黑色狼头的战旗。

    草原向来是奉狼神的。

    而匈奴各部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族旗,但是匈奴王庭所供奉的是狼头战旗,所以匈奴军团也已黑色狼头战旗为军旗。

    主营帐之中。

    贾诩才刚刚巡视各师的训练情况,返回大营,洗刷一番之后,吃了一顿比较带着匈奴特色的晚饭,就点燃油灯,摊开一本三十六计兵法书,仔细的阅读。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他贾诩虽自问之间也算是智慧超然,而且也对行军大战颇有研究,但是其实他的领兵之经验却不足的,以往他基本上都是以军师的身份行军,很少独自领军。

    如今他却主领十几万大军,让他不得不小心翼翼,每时每刻都在恶补一下军略。

    副将军师和主将之间,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智慧超凡,能成为一个很好很好的军师,但是他只要一独子领兵就会乱了手脚。

    贾诩不是这样的人。

    但是他也有这方面的短板。

    所以这几年时间,他都在刻意的去积累自己领兵主将的经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尽可能的让自己不犯错。

    “司令,参谋长杨修求见!”

    这时候一道神出鬼没的影子出现了,他穿着小兵服饰,对这贾诩的神情是毕恭毕敬的道。

    “让他进来!”

    贾诩闻言,微微抬头,声音沉稳。

    “诺!”

    这个小兵点头转身离去,很快他就领着杨修从营外走进来。

    “杨修拜见司令!”

    杨修有些风尘仆仆而入。

    杨修是匈奴军团的参谋长,也是贾诩的副手。

    他感觉他还兼任一个不能说的职务,监视贾诩。

    所以对于贾诩,他一直保持高度警戒,有些小心谨慎。

    “德祖,来了,坐吧!”贾诩的脸庞上露出一丝丝自然的笑容,笑容如沐春风,对着自己正对面的毛毯挥了挥手。

    大营里面的摆设基本上都是按照匈奴习俗来摆设的。

    倒不是贾诩习惯的匈奴生活。

    他其实很不习惯匈奴的生活习俗。

    但是匈奴军团除了一些从关中和幽州之地几个讲武堂补充进来中底层的军官之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匈奴人。

    他以匈奴右王挟匈奴单于刘渊归降大吴皇朝,在匈奴之中已经失了不少人情分,所以在小事情上面,他一直都很谨慎,绝不给匈奴将士一种距离感。

    他在人心把握之上,绝对可以李儒一拼,他很清楚,想要掌控匈奴将士,必须要把自己彻底的融进去,这方面他做的比任何人都好,才能让匈奴将士对他效命。

    “司令,修刚刚得到一份朝廷千里加急送来了军令!”杨修拱手递上一份绝密军令。

    “军机处的军令?”

    贾诩目光看着密令上面的军机处独有的火漆印鉴,瞳孔微微有些变色,长叹一口气:“看来我们在这里是待不住了!”

    依他的智慧,不用看也自然明白这时候军机处下达军令的用意。

    他直接打开密令,上面的内容是军机处新上任首尊以参谋部名义,亲自的一项调令。

    “开赴叙利亚边境,加入第一战区!”

    贾诩的目光微微一沉。

    第一战区的总司令是潘凤,总参谋长是诸葛孔明。

    潘凤好打交道。

    糊弄糊弄的就过去了。

    但是诸葛孔明不好打交道。

    看来匈奴军团这个炮灰恐怕是当定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大战前奏 下() 
大吴如今坐拥十五个主力军团,其中有两个全异族所组成的军团,一个是安息军团,一个就是匈奴军团。

    大吴皇朝南征北伐,征服无数异族部落,对于不少人来说,把这些部落融入朝廷是一个任务,但是对于朝廷之中不在少数的人来说,还是有一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概念。

    所以对于异族组成的军团,朝廷之中有很强的提防之心。

    安息军团组建的时间比匈奴军团要早一点,而且安息军团是从当年雪豹军团独立军就已经开始为大吴皇朝征战,多年下来,他们的兵力已经消耗良多,如今征召入伍的都是帕提亚族的新兵居多,战斗力不是很强,领军主将还是马超这等凶悍之将,倒是让朝廷放心不少。

    马超虽是一个降将,但是他并不是曹魏王朝的忠臣,不会相隔这么长时间了,还会去为了一个已经被消灭的曹魏王朝效命,最重要的是他身后还有赵国公为他的做担保。

    这一点已经的让很多人对他的已经是有些放松戒备了。

    可是匈奴军团就完全不一样了。

    匈奴部族是草原大族,数百年以来一直和中原王朝作战,打了数百年的时间,双方之间积累下来的仇恨如同滔滔江水,说不尽道不绝。

    虽然如今大吴皇朝降服了匈奴部族。

    但是匈奴部族的实力依旧雄厚,而且人心并不是很稳定,还有很多人是向着匈奴王刘渊的。

    当初刘渊在金陵城归降大吴,草原之上愤怒出兵的部族不在少数,虽被贾诩和战象军团联手压住了,并没有造成大战,但是悲愤自刎者也不少啊。

    这就证明了,匈奴还是有些人心。

    而且匈奴军团领兵主将是贾诩。

    贾诩对于朝廷来说,有些亦正亦邪的意思,孙权对他无法信任,他也没能让朝廷撤去对他的怀疑。

    这样一个人统帅匈奴军团,让很多人都不得不把目光给死死地盯着匈奴军团,有智慧的人肯定会想尽办法去削弱匈奴军团的战斗力。

    所以当匈奴军团成立的时候,对于吴军来说,存在的意义就是一个炮灰而已,主要负责冲锋陷阵,若有大战,必是首发,想要活命,必须冲在最前面。

    这一点在贾诩的心中是清清楚楚的。

    他很清楚匈奴王庭数百年的精神,就是大吴皇朝始终无法彻底信任的根源。

    如今中原西北草原的地界倒是有些平静,匈奴臣服,朝廷官吏入驻,把草原分开了几个区域管理,小有效果,改良了草原上的生活,也收复了不少匈奴民心。

    但是数百万的匈奴族人依旧对于匈奴部族拥有绝对的向心力,十几万匈奴精锐将士,依旧是大吴皇朝的心腹之患,可安抚,却不可不防。

    所以一旦开战,吴军必然先消耗匈奴军团的力量。

    等到匈奴军团兵力消耗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要是朝廷心狠一点,甚至会消耗到百分之五十的兵力,才会适当的改良对待态度。

    匈奴军团如今还是一头狼,桀骜不驯的狼,只有拔掉了这头狼的獠牙,才能驯服成为家犬。

    这一点,贾诩是不可能改变的。

    但是他入住匈奴多年,又非感情凉薄之辈,对于匈奴将士他的心中多少有些感情,能保住多少,他还是尽量去保住这些匈奴勇士的生命。

    “司令,我们现在要立刻开拔吗?”杨修目光看了一眼贾诩,看到贾诩明显有些纠结在思绪,他连忙低声的问道。

    “再等等!”

    贾诩闻言,回过神,轻轻的摇摇头,眼眸之中凝聚一个精芒。

    他还要等,等一等诸葛孔明的态度。

    如今匈奴军团也算是的第一战区麾下的兵马,想要把自己麾下的兵送上最危险的战场,也需要一个让技巧,厚此薄彼的话,肯定让将士心中不服,甚至闹成哗变,所以就算他们有意削弱匈奴军团的实力,也会用一些手段。

    这个技巧潘凤肯定没有。

    可诸葛孔明肯定有。

    “等?”杨修闻言,有些不明。

    “对,就是等一等!”

    贾诩点头:“如今我们匈奴军团既然已经归属第一战区,就要等第一战区的军令,我们也要看看潘总司令和诸葛总参谋长的战略,就算是送死,也得有一个方向啊!”

    “送死?”

    杨修瞳孔微微有些收缩起来了,道:“司令,我们匈奴军团可是主力军团,第一战区怎么会让我们去送死?”

    贾诩斜睨他一眼,冷笑:“参谋长难道还不明白匈奴军团对于这一场战场存在的意义吗?”

    “朝廷应该不会这么狠吧!”

    杨修闻言,浑身一颤,喃喃道。

    “狠不狠就看诸葛孔明的心情了!”

    贾诩长叹一口气,淡淡的道:“传我军令,各军开始准备拔营,只要第一战区的军令一到,立刻开赴美索不达米亚,汇合第一战区!”

    “诺!”

    杨修拱手领命。

    **************************************************

    美索不达米亚州。

    乌鲁克城,这是最接近叙利亚的一座城池,也是大吴皇朝和罗马帝国两大皇朝之间的交界点之一,同时更是主要战场。

    第一战区总司令部。

    第一战区是吴军实力最雄厚的一个战区,汇聚了雪豹军团,关中军团,安息军团,海鹰军团,四大军团的主力在加上一个匈奴军团,五大军团兵力将近八十万。

    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中,各军团的军长参谋长汇聚一堂,潘凤高居首位,参谋长诸葛孔明陪坐副座。

    “军机处下旨,四月要敲响战鼓!”潘凤声音低沉,目光灼灼。

    “不到一个月了!”

    张郃开口:“是不是太急了!”

    “急是急了一点,但是我们已经准备了好几年的时间了!”太史慈却说道:“一直等了不就是一道军令吗,我相信各军团早已经做好的随时开拔战场的准备。”

    “说的也是!”

    众将听到太史慈的话,一个个神色变得精神奕奕,一双双眸光点燃战意之火。

    停战数年,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

    如今一个个军团都养精蓄锐,都已经做好的开战的准备,等了就是一道可以拔营的军令而已。

    军令一至,他们可以立刻开拔。

    “调兵可以,我们准备良久,为此一战,不惜生命,但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周泰提醒的道:“想要调兵,第一个应该是有足够的储备后勤!”

    “此言甚至!”

    众将闻言,一下子冷静下来,一个个点头,不少人说道:“目前乌鲁克城的储备根本不足以支持我们打一战!”

    “后勤司运粮运军备,最少要几个月的时间!”

    “四月开战,根本不可能啊!”

    众将有些苦恼,都相继了发言。

    “孔明,你在想什么?”潘凤目光看着一眼吵吵闹闹的大殿,然后继而斜睨了一眼,沉思之中的诸葛亮。

    “总司令,我正在想,如何把匈奴军团送上战场!”

    诸葛亮回过神,嘴角扬起,微微一笑。

    “一纸调令便可!”潘凤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