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7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认为张郃比较合适!”

    周瑜听到孙权的问话,沉吟半响,道:“曹魏降兵认可张郃,如今张郃出面整顿曹魏降兵很顺利,收缴了很多精锐将士,兵力本来就是轲比能之上,而轲比能本身是一个鲜卑族的人,哪怕鲜卑如今已经投降了我们大吴,终究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扭转他的身份带来的尴尬,如果让他为司令主将,来统治张郃他们,张郃他们自然是不愿意,曹魏朝廷虽然被我们打灭了,但是曹魏降臣还是有不少影响力的,一个不慎,引发曹魏旧将和旧臣的反扑!”

    张郃已经投降了。

    一开始他表现出来很强硬的抵抗情绪,哪怕在长安城一战被俘也决不投降东吴,甚至还一度绝食寻死,但是当雒阳城破,曹操已死的消息传回去,他绷紧了精神就松懈了。

    然后经过了诸葛均和诸葛亮的双重游说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了吴军。

    作为如今曹魏仅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大将,张郃在魏军之中的声誉很高,吴军整顿这些魏军降兵,需要一个领头羊。

    他便成为了魏军降兵的精神支柱。

    有他亲自出面整顿这些魏军降兵,效果自然是吴军将领出面整顿的要好很多,最少能避免很多的流血事件。

    之前吴军将领整顿魏军降兵,其中不少桀骜不驯的将士爆发抵抗情绪,导致了不少两军将士之间的冲突,还因此此死了不少人。

    但是自从张郃亲自出面整顿之后,这些将士对吴军心中的那点抵触感就被磨灭了,既然张郃这等大将都投降了,不少将士算是给了自己一个成为吴军将士的理由,顺从了吴军的安排。

    “陛下,某家赞同轲比能担任第十军团的司令,鲜卑部落助我们吴军良多,当年的幽州大战,鲜卑出兵,才能让我们赢得胜利,今年的大战,轲比能亲率数万大军从北面大草原沿着沙漠南下,历经数场大战,鲜卑勇士的伤亡已经超过两万,我们不能不安抚一下轲比能情绪!”

    黄忠开口,道:“他倾巢相助,必有所图,如果我们过河拆桥,多少会让他寒心,毕竟如今北面的鲜卑部落对我们还是若即若离,虽说明面上臣服,可还是部落运作还是自主兴致,要是因此而逼反了轲比能,对我们来说得不偿失。”

    “大吴如今已经一统天下,威势赫赫,何惧他鲜卑部落,轲比能若反,我们出兵灭了便是!”

    吕布冷笑:“第十军团若是建立,宁可交给降将,也不可交给一个鲜卑部落的大汗统领,张郃已经无依靠,只能依靠大吴,但是轲比能背后毕竟还有一整个鲜卑部落,他是要把第十军团变成他鲜卑大营,我们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某家认为吕司令所言甚是,还是让张郃担任第十军团司令比较好,这段时间魏军降兵已经经过参谋部的连番筛选,遣散的不少青壮归家,但是留下的精锐还有八万!”

    鞠义开口了,他声如洪雷,大声的道:“张郃的兵力远远的超越了鲜卑兵马,他岂会臣服轲比能,如果强行让轲比能上位,两人相争,必然会引发军中哗变!”

    “轲比能身后毕竟有鲜卑部落,鲜卑部落青壮无数,能迅速集合兵马,源源不断的输入,轲比能若是压住张郃,让他上位,未尝不可,从今年大战看来,他立功无数,比张郃更加忠心我大吴!”

    “那也未必,张郃是降将,他是异族,两人之间,半斤八两而已,况且轲比能之所以出兵相助,无非就是因为鲜卑部落已经在上谷开枝散叶而已!”

    “……”

    众将你一眼我一句,很积极的发表的自己的意见,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孙权的眉头拧成一团,心中也犹豫不决。

    他斜睨了一眼,看了看一直安静的诸葛亮:“孔明,你来说说你的意见!”

    “张郃!”

    诸葛亮闻言,连忙抬头,看着孙权目光,沉吟了半响,才道。

    “如果轲比能不服张郃呢?第十军团岂不是要内讧?”

    “之所以不服,无非就是张郃压不住轲比能,那我们就适当了加重一下张郃在第十军团的影响力!”诸葛亮道。

    “怎么说?”孙权顿时来兴趣了。

    “我记得当年的幽州之战,我们有一个魏军大将级别的俘虏。”

    “孔明说的是乐进!”

    庞统目光一亮。

    乐进就是导致昔日幽州大战败北的缘故,同时他也被东吴俘虏了,一直没有启用。

    “嗯!”

    诸葛亮道:“张郃加上乐进,两员降将,如果这样都不能压住一个轲比能,那我们要他们何用!”

    “此言大善!”

    孙权闻言,顿时心思变得清明了起来,道:“好,就按照孔明所言,公瑾,此事你来安排,让张郃为第十军团司令,乐进为参谋长,轲比能为副司令,尽快组建第十军团的,至于第十军团,暂时命名为关中军团!”

    “是!”

    周瑜点头领命。

    众将看孙权主意已决,也不再多说什么。

    “轲比能率领的鲜卑部落已经投降了,虽然不说完全臣服,但是我们可以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同化,如今在西北大草原之上,还有中原的大患,一个虽然日落西山,但是始终屹立的大部落!”

    孙权眼眸眯成一条线,目光有一抹森冷:“我们需要吃掉他们!”

    “陛下,如今中原连番大战,我们的兵将疲劳,国库空虚,此时此刻不宜再战,微臣认为此事是否等一等!”周瑜道。

    “此言有理!”

    孙权点头,他也知道这事情不能急,为了灭曹魏,吴军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惨重,而且国库也因为这一战,被打成的赤字负数,这时候不宜出兵剿灭匈奴。

    “不过我们需要早做准备,朕也想要兵不刃血的拿下匈奴,但是匈奴部落存在多年,从先秦时代一直和中原为敌,想要灭之,终究要打一场!”

    孙权沉吟片刻:“还有,锦衣卫刚刚传来了几个消息,中原大战导致并州凉州空虚,目前匈奴兵已经出手,他们相继了拿下了朔方和九原等地,意图夺取并州北部!”

    “哼,他们找死!”

    吕布顿时狂怒:“我等尚未对他们出兵,他们居然挑衅我们,呼厨泉和刘豹是活腻了!”

    “我们和曹魏拼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在他们看来,这是大好机会,他们出兵夺取我凉州重地,也不足为奇!”

    庞统目光有一丝冷意,道:“他们估计也知道,我们如今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养伤,所以他们就趁着这段时间,争取利益,到时候就算我们出兵,他们大不了就退回大草原而已,算盘打了不错!”

    “目前我们虽然不能出兵交战,但是也不能由着他们一直这么嚣张!”

    孙权考虑一下:“朕打算让飞虎军团和血狼军团,抽出一定的兵力,返回北地郡和上郡之地,提防他们的得寸进尺!”(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启程去泰山() 
把第十军团组建和凉州并州的布防敲定之后,孙权和众将聊起了泰山封禅的具体事宜。

    对于泰山封禅,众将其实都期待的很。

    泰山封禅不仅仅是立大吴正统之位,对于众将来说还是难得的论功行赏的大好机会,如今中原已定,估计也要新一轮的论功行赏了。

    在泰山封禅仪式上的封赏,对于每一个武将来说,都是意义不凡的,和普通的封赏不一样,这是奠定大吴贵族的一次机会。

    众将都是开始拐着弯来探一探孙权如今的心思。

    不过孙权的心思向来深沉的很,喜怒不形于色,他的心思别说这些四肢发达脑袋简单的武将,就算诸葛亮和周瑜这聪慧之人也难以预料半分。

    一番试探之后,丝毫不能从孙权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消息,众将有些沮丧。

    傍晚,会议散去,众将退去,第二日,一个个武将已经离开雒阳,返回各自驻军大营,整自己的兵马之后,交代事务,然后准备赶赴泰山封禅。

    这个大吴朝的千古盛会,他们谁也不愿意错过。

    孙权离开大殿,回到了一个自己处理政务的宫殿,一屁股坐了下来,抱怨的道:“朕和这班粗人说话,太累了,还想要探朕的心思,就他们那点心思,早就让朕看的明明白白了!”

    他一直以来比较喜欢和聪明人说话。

    因为和聪明人说话,你随便说一句,他们就能领悟十个八个隐含的意思,不用多解析,但是和这些武将说话,又要直接,又要照顾他们的情绪,很累的。

    “陛下,这话可不能乱说!”

    徐庶送上了一辈清茶,微笑的道:“你这句话要是传出去了,吕司令和黄司令他们一定和你急!”

    “哼,你还是告密不成!”

    孙权斜睨了一眼。

    “微臣可不敢!”

    徐庶笑了笑,然后正色的问道:“陛下,微臣刚才听说西域方面的战事不利,有这么回事吗?”

    “嗯!”

    孙权闻言,点了点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太史慈出兵相助安息帝国的兵马,去对抗罗马大军的入侵,没想到罗马大军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和安息帝国的兵马联合起来了,在他们的后面狠狠的捅了一刀,这一战太史慈吃了大亏,要不是周泰率兵及时增援,接应他们退出战场,恐怕西征军团这一战就要元气大伤了,他们现在已经都退出安息境内,退回了贵霜休整!”

    “罗马帝国的兵马很强大吗?”

    郭嘉坐在旁边,轻轻的翻阅了一下西域传回来的奏书,看的很仔细,听到孙权的话之后,心中有一丝怀疑,低声的问道。

    “罗马人在体型上在比我们中原人要强壮很多,而他们的兵马战斗力在和我们初步的接触,也体现出了不一样的战斗力,比我们要强大!”孙权道。

    “那陛下打算增兵吗?”徐庶问道。

    “暂时不会增兵,而且太史慈他们也会返回中原,参与泰山封禅的仪式!”

    孙权闻言,摇摇头,道:“西征事宜一切等到封禅之后再说,如今的环境,大吴的摊子铺的太大了,兵马强壮是一回事,民生若是不稳,我们根本打不起大战,在朕的预料之中,最少明年一年我们是修生养息的,至于西征的调兵,起码要等到中原彻底的稳定下来,朕才会考虑!”

    他不急,如今他已经拿下了整个中原之地,而且他还年轻,他等得起。

    和罗马帝国的作战,急不了。

    罗马大军的兵力和战斗力都不弱,想要夺取罗马,征服全球,不能太急,太急会让自己的受伤。

    “陛下,按照锦衣卫反馈的信息,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之间不是世仇吗,他们怎么会联合起来?”

    郭嘉之前并不是很了解罗马,他翻阅了之前一些锦衣卫送来的卷宗,眉头不禁的皱起来。

    “没错,他们是世仇,而且他们已经交战百年,就是因为他们之间是世仇,朕才掉以轻心,选择会让太史慈和周泰联合安息,进击罗马,利用安息的兵马,为我军营造一个良好的战场,意图让他们拼一个你死我活,然后我们收拾局面!”

    孙权现在有些后悔了,要是知道这个结果,他当初就应该让太史慈他们先一步灭了贵霜,不会导致这个战果,他苦笑的道:“可最后的局势变化,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之外,也许是我们对西域大地的征伐太过于凶狠了,引发了他们之间的危机感,即使他们之间世仇,最后也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我们大军西进!”

    吴军西进,一直很顺利,攻城略地,无所不往,但是进展的太快了,引发了西面两大强国的危机感。

    所以才会如今一败涂地。

    “从西征大军的战报看来,这个罗马帝国实在不容小觑,不说罗马帝国本地的兵马,仅仅是他们投入安息战场,就已经二十万兵力!”

    徐庶沉声的道:“加上安息帝国的兵马,难怪能让太史慈他们吃大亏!”

    “吃亏就吃亏吧,朕以前还是把他们想的太简单了,不过这个亏我们吃得起,只要等到朕缓过一口气了,朕不介意调遣百万大军西征,给他们来一下狠的!”

    孙权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吴朝的储备官吏开始不断的进驻,关中和并州凉州之地都开始的渐渐的平稳下来了。

    孙权在雒阳一直呆到了十二月初,把应该处理的政务和军务都处理的七七八八的,然后启程向泰山而去。

    启程之前,孙权和锦衣卫大都督李涅深谈了一番。

    “老李,中原一统了!”

    夜色,飞雪漫天,大殿之中,摆放这几个青铜鼎,点燃这火炬,一缕一缕的热气蒸腾,孙权盘坐大殿之首,端着茶杯,抿了一口清茶,淡淡的道。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李涅一袭青袍,坐在孙权位置左侧,他听到孙权的这句话,面容依旧平静,但是他的心中却有些苦涩,沉默的很久,才幽幽的吐出了一句话。

    在吴军攻破雒阳那一天,他就调到了这一日,一直躲,终究躲不开。

    “哈哈,也没你想的这么严重!”

    孙权微微一笑,不得不说李涅绝对是最识时务的人:“老李,锦衣卫是你我之间的心血,要我割肉拿下他,我也不甘心,而且锦衣卫毕竟是锦衣卫,不会因为中原诸侯被灭了,他们失去了存在价值,我虽然忌惮如今锦衣卫的力量,但是还不至于把锦衣卫灭了一个精光,只是日后你行事之间需要更加谨慎了,有些禁忌不能接触,有些底线不能践踏,不然朕就算心痛,也会把锦衣卫杀了一个精光!”

    历史上锦衣卫协助朱元璋得天下,但是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后,就把锦衣卫罢免,几乎灭了一个精光。

    如今孙权面临同样的问题,锦衣卫这种走在黑夜之中,见不得光的组织,能助他得天下,但是也会影响他治理天下。

    不过他心中更加赞同的是,把锦衣卫转变后世的国安组织,终究需要一柄刀悬挂在大吴众臣的头上。

    孙权继续道:“锦衣卫是一定要重整一番,该裁掉的力量就裁掉,见不得光的刺客队也要解散,中原已经不需要刺客出没,锦衣力士要放在明面上,你们日后的重心从现在开始放在西域之地,在中原尽可能的减弱你们的存在感,而且从今往后,在中原之地,你们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不要怪朕无情,锦衣卫这样的部门,如果想要活的安稳一下,你们就需要折断自己的翅膀,藏起自己的獠牙,不然朕也保不住锦衣卫三个字!”

    “臣,明白了!”

    李涅深呼吸一口气,点点头。

    孙权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就算孙权封了锦衣衙门也是说的过去了,如今他能把锦衣卫衙门留下来,算是担了不少风险。

    “还有一件事情!”

    孙权目光徐徐生辉,看着李涅已经有些苍老的面容,他的脑海之中突然响起了昔日在辽东的承诺,道:“天下已经归一了,你李文优也该重见天日了,泰山封禅,朕为当正名,让你光宗耀祖,让你返回故乡,立宗庙,供奉祖先,而不是让李儒二字继续隐匿天下!”

    “谢陛下之恩赐!”

    李涅闻言,一贯以来沉稳的心态在这时候也变得有些激动起来了。

    谁不想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他李儒当年只是迫不得已才改名换字,虽然这十年之间,他已经习惯了李涅的名字,但是他终究念着能用李儒的名字,返回家乡,建立宗庙,供奉祖先。

    ……

    寒冬,风雪飘飘,白皑皑的大雪已经覆盖雒阳通往泰山的驰道。

    禁卫军艰难的护送这孙权的队伍,向着泰山而去。

    孙权伸出手,揭开了马车的一道门帘,目光看着马车外面的漫天大雪,嘴角扬起了一抹笑容:“瑞雪兆丰年,看来我们大吴的来年的是一个好年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温馨的一家() 
当孙权的队伍赶赴到泰山的时候,已经是战国十年的十二月下旬,此时此刻距离封禅之日不足十日光景。

    “陛下快到了!”

    “我看来不少书籍,虽然之前都有封禅仪式,但是他们只是草草了事,我们大吴的这一次封禅,威势远远超越了之前秦汉之威!”

    “那当然,你也不看看,这通天坛可是耗费了我们大吴三百万银元的大工程!”

    “通天坛,上通苍天,封我大吴!”

    “我们大吴日后定能万世流传!”

    “能参与大吴封禅,我们积德了,乃是我等无上之荣誉,日后可让子孙光荣

    此时此刻的泰山脚下,聚集了大吴朝文武群臣,面对着泰山之上,一座即将完工的通天坛,群臣众将都在感叹和议论。

    大吴朝廷,内阁之下,四品以上的官吏,几乎是全数到齐,各郡的郡守,各州的总督,络绎不绝,他们皆然能为能参与封禅为最高荣誉。

    而军机处,所有的军机大臣,九大军团,包括刚刚成立的第十军团,师部以上的师长参谋长皆然到位。

    寒冬,雪很大,泰山之上,一个个工匠在工部尚书刘晔的亲自指挥之下,正在勤奋的施工,建立这一座通天坛。

    通天坛,乃是封禅之用。

    这一座天坛乃是大吴工匠呕心沥血所建造,中间是一道百阶天梯的正坛,高耸入云,直通苍天,坛前是敬天祭祀所用,后坛乃是供奉祖先之灵。

    左右是方圆二坛,方坛为武将登位之地,圆坛是文臣登位之用。

    而在十二月的寒冬腊月之中,大吴军方一个个精锐团将士开始不断的入驻泰山脚下,把泰山包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一个个将士越发气势蓬勃,抬头挺胸,精神奕奕。

    而泰山郡和奉高城也迎来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壮观。

    ……

    泰山脚下,一座新的行宫之前。

    “陛下,泰山已经到了!”

    禁卫军大统领雷定的声音很洪亮,丝毫不见了当初雒阳南郊那一战留下的伤势。

    “好一个泰山,不愧为天下的五岳之首,不登泰山封禅,不成大帝之位,古人诚不欺我也!”

    孙权揭开了门帘,走下了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