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6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不言。

    “而且当年朝廷派人下来赈灾的时候,内阁方面比较在意的是死伤惨重的中央军团将士,所以款项有很多都是拨改的中央军团,而对于这些水灾过后的灾民,只能维持一个温饱,饿不死!”

    赵云面无表情,补充了徐庶后面的话。

    他当年可是亲身的经历了这一场大水,自然很了解这里的情况。

    “胡闹,内阁是内阁,军机处是军机处,两者什么时候混为一谈了!”

    孙权皱眉。

    赈灾的款子什么时候和军费勾搭在一起了?

    “陛下,当时的情况不一样,被大水淹没的将士和普通的难民根本就分不开,而且在大吴很多的官吏眼中,中央军团的将士可比这些本来和我们作对的百万难民要重要的多,所以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顾雍苦笑。

    孙权的这一次北上,仪仗队里面有大量的官吏,有史官,有户部官吏,有御史台的官吏,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这个吏部尚书也随行北巡了。

    只要的目的为的就是考核如今刚刚收拢进入大吴疆域旗帜之下四州地方的官吏情况。

    虽然四州总督府是将领起来了,但是很多用的都是原来魏朝任命的官吏。

    这方面吏部自然要趁着这个机会,亲自考核一番。

    “这是朕的错!”

    孙权冷静下来,也知道这事情怪不了内阁,他叹了一口气,目光歉意的看着前面的难民:“朕去见见他们!”

    “陛下!”众将跟上来。

    “谁也别跟着朕!”

    孙权冷喝了一声,然后径直了离开了山岗,向着前面平原走过去,走进了几个难民堆之中,他目光看着这些衣衬娄乱,面色黄白的难民,心中仿佛有一抹拧着的感觉。

    身在其位,就要承受这个责任。

    他是大吴朝的皇上,这些都是他的子民,他孙仲谋的责任。

    “老乡,我要去平舆,是走这条路吗?”孙权主动走上来。

    “沿着官道先前面走就是了!”

    几个坐在井盖头的老汉打量了一下孙权,点点头。

    “老乡,我看你们几百号人,人口不少,微眯这么多人挤在这里的草棚呢,能活得下去吗?”孙权目光看着一个坐在井盖头的布衣老汉,微笑的问道。

    “我们这些人其实都是前面那几条被淹没的小村庄的,三个庄子,近乎上千人,如今就剩下我们几百号人了,房屋都没有了,挤在这里算是过日子,把过一天是一天,总比饿死好啊!”

    老汉抬头,有些冷漠的看着孙权。

    “官府县衙不管你们吗?”

    “管?”

    老汉闻言,有些苦涩的笑了笑,道:“魏人做的孽,怎么管,官府能管得了多少,况且现在官府更加重视那些豪强家族的,我们这些小百姓,死了就死了,谁会在意!”

    “我听说东吴大帝要北巡了,你们为了不去御前拦驾呢?官府不管你们的死活,但是陛下不可能不管了,你们可都是大吴的子民”

    孙权心中有一抹杀意。

    “说得容易!”

    老汉苦涩的说道:“但是谁不怕死了,要是惊动的圣驾,我们所有的人头都不够砍的,在说了,之前我们可都是魏人,陛下不杀我们,还支援我们不少粮食,已经不错了,现在的日子苦是苦了点,但是还能活下去,已经是吴朝开恩了!”

    “吴朝一视同仁,大吴境内,还有吴人魏人之分吗?”孙权也不怕脏,坐在递上,看着几人,微笑的问道。

    “当然有!”

    老汉斜睨了一眼孙权,有些奇怪这个年轻的路人怎么问这么多,但是闲着也是闲着,他就继续说了起来,道:“那些外来的吴人多少有些看不起我们这些魏人!”

    “外来的吴人?”

    “这几个月不少吴人北上,我们汝南土地肥沃,虽然被大水淹死死了不少人,但是也空出来不少田地!”

    “原来是这样!”孙权明白了,有些精明的江东人或者荆州人感觉百废待兴的汝南是一个宝地,就涌进来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就是和本地人之间多少有些冲突,这要看官吏之间的调节了。

    孙权和几个老汉谈了大半个时辰,微服私访之下,算是有些收获,深入的了解了一番如今汝南百姓的生活。

    “老乡什么价值了东西,这几个大吴银元算是给你们一个留念,相信大吴,会让您们过上好日子的!”

    孙权拿出了几个大吴银元给几个老乡之后,离开了这个小草棚打成了的一排房舍。

    ……

    第二天,北巡的仪仗队进入了平舆城。

    平舆城算是当年受灾比较眼中的一座城池,痕迹斑斑的城墙依旧残留着洪水冲塌下的缺口,整座城池也就那聊聊可见的新房舍。

    队伍就在城中了一片空地上扎营下来了。

    “平舆县令谭松带着平舆县衙上下官吏,拜见陛下!”

    县令是本地人,之前是一个小官吏,后来汝南进入了东吴的疆域方位,他才提拔起来了,临危受命,主持大局。

    “平身!”

    孙权抬头目光扫过了众人,道:“谭县令,一路走过来,都是难民,你这个县令做的有些不够称职啊!”

    “陛下,微臣有罪!”

    谭松浑身一抖,俯首跪下。

    “别和朕说这个,朕就是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孙权微微眯眼,浑身散发这冷意:“你要是说不清楚,就让汝南郡守来说,汝南郡守说不清楚,就让豫州总督亲自来和真,都说不清楚朕就给你直接撸到底!”

    “陛下,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难民太多,接济尚可,想要帮助他们重整家园,实在有些力不及也!”谭松道。

    “朕要在平舆城呆上几天!”

    孙权冷冷道:“你去给朕穿一句话,让汝南郡守杨仪,豫州总督吕范前来见朕!”

    “诺!”

    谭松目光有些颤动,不过被孙权的气势镇住了,连忙点头走了出去。(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吴帝北巡 三() 
孙权的一道命令,正在许都城的豫州总督吕岱和正在汝阴城的汝南郡守杨仪,两人带着不少官吏,连夜赶路,风风火火的赶到了平舆城面圣。

    当他们赶到平舆城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不过两人被拦在了营门之外。

    “陛下让二位和总督府郡守府的所有官吏在营门之外候着!”禁卫军大统领雷定传孙权命令。

    “候着?”

    “陛下这是发怒了!”

    “怎么回事?”

    总督府和郡守府的一众官吏有些不安起来了。

    “都闭嘴,给我安安静静的候着。”总督吕岱发话了。

    “是!”

    众官吏安静下来了。

    “吕总督,陛下让我们连夜赶来,如今又拒在营外不见,看来是对我们这段时间的工作很不满啊?”

    杨仪看着前面的营帐,面容微微苦笑。

    “估计是汝南境内的难民的惨状让陛下见到了,陛下这方面想来苛刻,恐怕要大发雷霆!”吕岱也忍不住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低声的道:“今天就算见到陛下了,我们两个恐怕也是少不了一顿挨骂了!”

    “这汝南的难民事情的确是一个麻烦!”

    杨仪很年轻,二十几岁出头,比九江太守严畯还是年轻,他倒不是东吴的科班出身,属于野路子。

    他本来是巴郡的一个小县令,后来被巴蜀总督鲁肃给看好,提升为巴郡的主簿。

    在吴军拿下了关东之地后,自然要从各州郡方面大征能吏,为了稳定这些才刚刚进入大吴战旗之下的疆域,有些不错的年轻官吏不惜破格提拔上来。

    他就是其中一个幸运儿,而且还是如今户部尚书鲁肃亲自举荐上来了,最后还接受了汝南这个烫手山芋。

    这大半年他倒是做的有声有色,只是汝南郡因为一场大水的原因,被糟踏的太乱了,而且豫州总督府也不可能把所有资源都投入汝南,所以他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这里还是一片乱状。

    中午。

    太阳已经升的高高的,阳光猛烈,映照大营之前的一群人的身影,这猛烈的让他们有些难受吗,不过他们最后还是咬着牙撑着,等待着孙权的召见。

    “吕总督,杨郡守,诸位官吏,陛下有请!”

    不多一会,孙权终于派人来请他们进去了。

    众人闻言,神色大喜,他们连忙迈着有些僵硬的步伐,走进了大营的一个营帐之中。

    “微臣吕岱(杨仪)参见陛下!”

    为首的吕岱和杨仪目光看着盘坐书案之前孙权,这时候的孙权正手握一卷书籍,在安静的看着,浑身却散发着冷意,有一丝不怒自威的气质。

    “臣等参见陛下!”

    众官吏连忙紧跟着行礼。

    “你们来的很快啊!”

    孙权这时候才抬起头,一双碧绿色的琥珀冷眸一扫而过,吕岱他很熟悉,他亲自从澳洲调遣回来的的,而这个杨仪能让鲁肃看重,估计能力应该也不错。

    “陛下召唤,不敢拖延!”

    众人连忙道。

    “那尔等可知道朕为什么在这里召唤尔等吗?”

    孙权的面容上浮现一抹森冷的气息:“朕从九江而上,一进入汝南,仿佛就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朕一路走过来下来,差点以为自己是不是回到了初平元年,那一年朕随先皇讨伐动作,雒阳城到长安的看到了那一段路途,白骨千里,哀嚎一路!”

    在初平元年的时候,关东诸侯会战董卓,董卓不敌,携带雒阳数百万的百姓南下长安,那一路才叫凄惨,真真正正的尸骨堆积如山。

    孙权那时候刚刚穿越而来,对于人命的认可不是这个时代人能理解了,他看到那状况,心如刀割。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孙权的心中下定决定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

    这些年他很努力。

    但是当他看到汝南郡里面的状况,孙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让他触目惊心的一幕。

    “微臣等办事不力,让陛下失望了!”

    众人闻言,一个个的身体颤动起来,心中有一股寒意升起。

    “朕知道你们有困难,但是这不是理由,朕的子民不能居无定所,朕要的是一个结果!”

    孙权站起来,目光锐利,神色冷漠,道:“告诉朕,你们什么时候能让汝南百姓重建家园,恢复民生!”

    “一年!”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

    “半年!”

    孙权直接给砍掉了一半的时间,道:“在半年时间之内,朕要看到一个全新的汝南郡,不一定要是所繁荣富饶,但是不能让百姓居无定所,你们做不到的话,朕换人,大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他这一句话有些重了,但是他认为应该给他们一点狠的压力。

    “是!”

    两人吞咽了一下唾沫,连忙点头。

    孙权都把话说道这个地步了,他们还能不答应吗。

    “杨仪!”孙权直接看着杨仪。

    “在!”

    “你是汝南郡守,你的态度决定汝南无数百姓的心态,可你在救灾的时候,一直比较注重本地的豪强家族,扶持他们就恢复起来,却放弃了对难民的照顾,可对?”

    孙权冷声的问道。

    “陛下,微臣认为,只有先稳住了本地豪强家族之后,才能稳住本地的治安秩序,这里毕竟不是江东,本地豪强的根深蒂固!”

    杨仪点点头,没有否认,只是解析的一句。

    “朕不否认这一点,但是朕不允许出现这一点!”

    孙权冷然一笑,很直接的说道:“朕要的是一视同仁,你怎么去平衡和处理,是你自己的事,但是你最好记住一点,大吴的根基从来都是这些淳朴而普通百姓,这个天下谁敢反朕都敢杀,唯独百姓造反,朕不敢杀,你明白吗?”

    他并不怪责杨仪的处理手法。

    但是杨仪骨子里面这种重豪强而轻百姓的意识,这是他绝不允许的。

    杨仪虽然年轻,但是他少年成名,在十几岁就在蜀国举孝廉而出仕途,被蜀国官场给感染了,本能之中自然比较注重世家豪强。

    倒不是他站在世家豪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而是他的心中认为,如果想要稳定一方百姓,必须要稳定本地的世家豪强。

    这是汉朝能臣的意识。

    本身是没有错了,但是站在吴朝制度上来说,他就是大错特错了。

    “微臣明白了!”

    杨仪心中微微一寒,他明白孙权对他的处事手法很不满意了,看来必须要改一改。

    ……

    敲打了两人一番之后,孙权又点名的敲打了一些官吏的处事手法,其他也没有太过于苛责的去责罚,毕竟汝南如今是一个烂摊子,他不想大动干戈。

    接下来的日子,孙权亲自领着豫州总督,汝南郡守,还有一大帮的县令等,开始在汝南境内不断的慰问百姓。

    这才是他北上巡视的意图。

    收拢民心!

    特别是汝南郡的民心!

    有孙权这个皇帝的身份,在加上吕岱杨仪等人的能力,孙权所到之处,皆为百姓高呼之地,汝南境内的民心倒是高涨的一大截。

    在汝南郡停留了足足五天的时间,孙权的北巡队伍才离开了,继续路途。

    下一站,颍川。

    颍川郡是豫州的核心,虽然没有遭受劫难,但是当初因为魏军撤走,带走了大部分的人口,如今也是十室九空,看起来很是荒凉。

    一路走过去,从汝南到颍川,让孙权的心态有些低沉。

    虽然说这些疆域是才收复的疆域,但是怎么说也是大吴疆域,如今的状况实在不佳。

    他在许都停留了两日之后,视察了一些民众还有水利情况,许都令孙伊的干劲倒是不错,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抛开身份,吕岱也很器重她。

    孙权的北巡队伍离开许都之后,继续沿着颍水之地北上。

    这一天,孙权的北巡队伍亲临汜水关下的吴军飞虎军团的军营之外。

    “末将吕布(石韬)参见陛下!”

    飞虎军团的司令和参谋长带着众将出营门而迎接。

    “吾等参见陛下!”

    众将看着孙权的身影,眼眸之中爆出一抹抹灼热的光芒。

    “尔等无需紧张!”

    孙权策马走出队伍之前,目光看着众将,微笑的说道:“朕北巡百姓而上,也来看看我们大吴将士的虎威!”

    “陛下请入营!”

    吕布亲自请孙权入营。

    “好!”

    孙权策马而入这一座森严无比的军营之中。

    “来人,擂鼓,摇旗,把陛下亲临军营的声势给我闹起来!”

    石韬留在后面,他停住脚步,抬起头,看看远处氤氲可见了汜水关轮廓,道:“我要让汜水关里面的所有魏军都知道,我们大吴陛下降临了,传令第六军做好战斗准备!”

    这样能让汜水关里面的人惊慌,也能让自己的将士变得士气大增,说不定还能趁机打一场友谊赛,让陛下亲自观赏一下飞虎军团的战斗力。

    “诺!”

    一个副参谋连忙去安排。

    ……

    汜水关里面的魏军很快就发现的城外吴军的动作。

    “孙仲谋来了?”

    守城的大将夏侯惇站在城墙之上,目光远眺,神色清冷,他已经看到的东吴皇旗,这一刻浑身的战意爆发,恨不得立刻率兵出击,把孙权斩于马下!(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谍战风云 上() 
雒阳城。

    入夜。

    天空之上的夜色,漆黑如墨,日月无光。

    夜色之下,城中已经宵禁,大街小巷寂寥一片,在宫城之中的也是一片寂静,只有城楼之上不时之间传出来的巡逻将士的脚步声。

    一座宫殿。

    左右守卫的御林军将士此时此刻有些摇摇欲睡,而就在这时候一道很轻盈的身影骤然的出现,这道身影全身笼罩在黑暗之中,脚步很轻,就好像一道黑影走过。

    这道黑影仿佛很熟悉这个宫殿的位置,他小心翼翼的飘然而过,却能躲开所有御林将士眼线,在悄无声息之中,进入了宫殿的大堂之中。

    “放在哪里了呢?”

    他在大殿之中的一个书案上翻阅了好一会,但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奏书,这让他有些叹气:“我明明看到他们商议之中,把密函放在这上面了?”

    “在这里,我找到了!”

    这道黑影在翻阅了书案上的所有奏书之后,走到了左边书架上,从一摞叠着一摞的书籍之中才找到了自己想要找到的目标,这是一封密函。

    他没有打开密函,只是小心翼翼的把这一份密函藏在怀中,然后把身影完全隐藏在黑暗之中,如同一阵清风消逝在宫殿之中。

    这一道黑影离开了这一座宫殿的一刻钟之后,在宫殿之中暗处才露出了三道身影,其中一道阴冷如冰,左边的一道魁梧如山,还有一道青年的身影。

    “果然是他!”

    曹昂目光清冷:“贾统领是猜对了,他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

    典韦看着消逝的声音,杀意如虹,瓮声瓮气的道:“贾文和,这等叛徒留着干嘛,让我直接一戟斩杀他,以解陛下的心头之恨!”

    “典将军,他留着,对我们东吴尚有用处!”

    贾诩一双眼眸在黑暗之中明亮如月,嘴角扬起了一抹自信的笑容:“你放心,他是绝对逃不出雒阳城的,等我利用他之后,必然斩他头颅,以告慰陛下之怒!”

    “贾统领,他到底是锦衣卫之中的谁?”

    曹昂冷声的问道。

    “老鼠,是锦衣在我大魏核心最高级别的一颗暗子,以前我们就知道身边有这么一颗棋子,但是我们调查了很多人始终没有踪迹,他隐藏的太好了,即使陛下身边的人,我们也是一个个的排除,可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姓夏侯,让我们走了太多的弯路!”

    贾诩还是有些叹息。

    他怀疑过很多人,可是始终没有怀疑道夏侯陵的身上,夏侯陵是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家嫡系子弟,在魏二代之中,虽然有能力但是却不张扬,而且他距离陛下不近不远,这有些灯下黑的意思,所以始终没有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