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舍,有魄力,放在后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
这个人,孙权想要交好,等回到江东之后,或者还能发挥出重大的用处。
孙权一直以来对于江东的士族世家都想不到好的方法来压制,只能面对面的碰撞,最后两败俱伤,长此下去,对于江东稳定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如果这时候在江东能扶持一股力量去压制这些江东士族世家,也许就能这些世家安分一点。
商人,恐怕就是孙权最好的选择。
…………………………
两人寒暄的几句,孙权看来看天色,天色已经不早了,他便带着麾下的六十穿着普通布衣的将士,告此了吴家,离开的吴家的商队。
“公子,蔡家府邸在华阳大街,北宫宫闱的左侧。”这时候,已经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夕阳斜照,蔡丰走在前面带领,孙权带着人分散走,走在后面。
“文向,蔡中郎乃是朝中大贤,蔡府周围必然是眼目众多,人多容易暴露,由太史慈带着两个护卫跟着我就行了,你带着其他的人,找一间客栈,住下来,然后等我吩咐!”
孙权这一次来长安打算直接落脚蔡府,和未来的老丈人淡淡心,同时也好说服老丈人带他入宫,面见天子。
“诺!”徐盛点了点头,做了一个手势,后面的将士都随着他离开了。
这一次来长安,孙权可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以董卓对孙坚的怨恨,若是发现孙权,孙权估计就回不了江东了,不死也会被囚禁。
孙权这么怕死的人,自然不可能没有点准备,他不仅仅让徐盛带着六十将士来做保镖,还从孙策手中求来一个超级大保镖,太史慈。
江东军如今已经有三个练罡境的超级武将,孙坚是主公,潘凤如今乃是孙坚最得力的助手,管理和训练江东军,孙权可不敢打他注意,唯有把在太史慈身上下功夫,软磨硬泡才搞定了孙策,把人借来。
孙权一行人并没有骑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华阳街,华阳大街是长安的一条比较热闹的驰道,从城门口的西市直通未央宫,汉朝不少达官贵人宅子都建立在这条街的两侧。
蔡邕在朝中拜为左中郎将,更是被董卓封为高阳乡侯,位高权重,蔡家的府邸便是建立在未央宫之前,北宫之侧。
长安城中之中,宫殿甚多,高祖年间,先后建立的长乐宫,未央宫,武帝年间,有建立了桂宫,北宫,明光宫,汉武帝还在城西开辟上林苑,并且在其中建立建安殿。
不过在西汉末年,王莽年间,长安无数宫殿曾经毁于战火之中,能完好保留下来的并不多。
如今献帝刘协便居住在未央宫。
“高阳乡侯?是这里!”
几人走到在一座豪宅的大门口,孙权抬头一看,远远看上去,只看到横匾上标着‘高阳乡侯府’。
蔡丰点点头,谨慎的道:“公子,就是这里,高阳乡侯乃是董贼所封,老爷并不喜欢,如今蔡府的门前有不少董贼的人在盯梢,公子,不如我们走后门吧!”
“行!”
孙权太史慈还有两个车下虎士随着蔡丰在这间豪华庄严的大宅子兜了一大圈,才从一初隐蔽的门户进入的蔡府。
这时候蔡邕没有在家,有蔡丰带领,孙权几人也没有惊动蔡家的护卫,迎接孙权的是一袭白衣,文质彬彬的徐庶。
“权公子?”徐庶正在蔡府的书房之中温习功课,突然看到孙权几人出现,也大为一惊,他没有想到孙权居然亲自来长安,这让他吓了一跳。
“元直,看来你混的不错。”孙权眯着眼,看着这个白衣青年。
如今的徐庶与一年多前孙权在颍川看到了那个白脸囚犯想比,已经是完全的脱胎换骨了,身上有一股安然沉稳的气节。
“这也是托公子的福气!”徐庶站起来,目光看着孙权,带着一抹感激的光芒,恭敬的道。
“得了,你徐元直若是没有几分本事,也打动不了固执的蔡老头收你为关门弟子!”孙权已经从蔡丰口中清晰的知道徐庶拜师的事情,可谓一波三折,若非徐庶自己有几分智慧,就算是拿着蔡琰的书信,也无法拜入蔡邕这等名满天下的大儒门下。
“是老师厚爱庶而已!”徐庶微微一笑,谦虚了一下。
“公子,你赶了这么多天的路,也累了,我去给你备晚饭和安排厢房!”蔡丰看了看天色,也才知道蔡邕恐怕要回来了,他必须先提前向蔡邕禀告一下。
“你去吧!”孙权知道蔡丰的想法,就在书房坐了下来,点点头,道:“如果蔡中郎回来了,请通知我一声,我亲自去拜访!”
对于蔡邕这个老丈人,他虽然不太赞同的做法,但是还是挺敬重他的品行的。
太史慈几人守在门外,书房之中就只有孙权和徐庶两人了,徐庶沉默了一下,便有些疑惑的道:“公子此番冒险前来,恐怕不仅仅是为了老师的事情吧!”
“你倒是聪明。”
孙权目光微微一动,坦然的点头,道:“这一次冒险起来,一半是为了蔡姐姐,我既然答应他要把蔡老头带回去,就算是赴汤蹈火也要带回去,另外的原因……你猜猜!”
“长安如今是天子之地,鱼龙混杂,各地商贾络绎不绝,对于天下各方的诸侯,每天都有不少的消息返回!”
徐庶沉默了一下,看着孙权,有些谨慎的道:“对于江东的情况,我也有些了解,去年,破虏将军已经一统三郡,大势所趋,江东无人可挡,如果说你这个时候冒险来长安,恐怕就是为了……天子!”
“破虏将军少一个统领江东的名义!”徐庶双眸迸射出精芒,低声的道。
“哈哈哈……聪明!”孙权看着徐庶,双眸猛然一亮,笑了出来,道:“我当初果然没有看错你,你徐元直绝对是个一个难得的人才。”
“不过公子,长安之中,这段时间有些暗流潮涌,上个月吕布和董卓在未央宫的陛下面前弄了一个不愉快,有些剑拔弩张,长安各营的将士都有些蠢蠢欲动,董卓对于陛下更是看管的严了,这时候见陛下,不是一个好时机啊。”徐庶咬咬牙,轻声的道。
这段时间蔡邕也许感觉他和王允密谋的事情太大,消灭董卓的这一役危险之极,已经越发的把他当初的衣钵传人,传承自己的学说,所以朝中的事情也没有瞒着他。
“长安的时局居然糜烂到了这个地步,而且以董卓暴戾的脾气也没有发难,这么说,董卓已经控制不住吕布了。”孙权心中一动,嘴角勾勒出一抹诡异的笑容,道。
“这段时间吕布的发展很快,麾下本来就有忠心的并州军,如今不少凉州军不少将领都对董卓都已经失望了,投靠了的吕布!”
徐庶有些佩服孙权的敏锐了,点点头,道:“吕布在军中的势力,已经和董卓不相上下了,所以董卓也不敢轻易的发难。”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儒蔡邕()
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长安的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当然,这长安城平静的下面是一片看不到的激流暗涌。
未央宫,一处幽静的偏厢,一盏淡淡的油灯光芒之中,八九个身上身穿官袍,带着浓浓威严的男子隔着案桌,对视而跪坐。
“王司徒,可有见到陛下?”一个中年文士,穿着一身执金吾的官袍,正是如今长安的执金吾士孙瑞,他神色严肃,目光凝视着对面的王允,问道。
“刚才趁着夜色,老夫躲开了董贼的宦官探子,才和陛下单独了一面。”王允居中,气势凛然,主持大局,双眸之中一抹萧杀,点点头。
“陛下如何说?”坐在王允左边,一袭锦衣,神态肃严,正式当朝左中郎将,蔡邕。蔡邕目光一亮,急忙问道。
“圣旨已下,四月四日,陛下在未央宫之中召集群臣,为大汉除贼!”
王允眯着眼,凝视着围在这里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官员,杀气腾腾的道。
“那就好!”
众人闻言,立刻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一人道:“如今我们有的陛下的旨意,在加上里应外合,必能一举除去恶贼董卓,匡扶大汉!”
坐在最右边的是身披盔甲,镇守未央宫的大将,杨瓒,他抬头看着众人,低声的问道:“司徒大人,吕布真的能助我们除董卓吗?若是他临阵反水,吾等必危!”
“司徒大人,吕布性情狡诈,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啊!”众人顿时都有些忧虑起来了,纷纷的看着王允。
“诸位放心,吕布此人虽然品行不佳,但是如今他也受董贼顾忌,心中应该明白,只有和我们合作,才能除去恶贼。”
王允神色之中浮现了一抹精芒,自信的道:“我已经计划好了,再给我天的时间,我比可掌控他吕布,到时候他绝无其他路可选,一定会配合我们除贼的!”
“如此甚好,那我们就回去准备了,四月四,除去董贼!”
众人闻言,凭借对王允的的信任,这才安心下来,如今宫中到处都是董卓的探子,他们也不敢久留,商议之后,立刻趁着夜色,各自静静的散去。
“子师,前几日邕与你之言,考虑的如何?”蔡邕和王允一起走出的未央宫,来到了大街上的一处阴暗墙壁之处,蔡邕突然淡淡的问道。
“伯喈兄,汝非如此不可吗?”王允沉默半响,神色有些难看,目光凝视蔡邕,叹声的道。
“非如此不可,子师,你我皆然是为了大汉而已。”
蔡邕神色有些落寂,目光幽幽,淡淡的道:“当初何屠夫为了铲除宦官而召唤董卓入京,曾经询问过邕之意见,邕也是赞同,当时邕一心以为董卓乃是匡扶大汉之忠臣,没想到居然酿成今日之祸。”
“邕之祸,便由邕而结,董卓祸害大汉数年,天子蒙难,大汉脸面何在,若无人背负此罪,何以言大汉之朗朗乾坤!”蔡邕目光凝视天际,神色坚定的道。
“伯喈,你我相交十数载,情同兄弟,某岂可看着汝去送死,此事你等容某好好想想。”王允的目光借着天上的月色,凝视着好友,沉声的道。
“子师,此事某已经决定,若能除贼成功,此罪吾背!”蔡邕嘴角一抹淡然的笑容,留下坚定的一句话,便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王允凝视着他的坚毅的背影,双眸之中露出了一抹很复杂的目光。
…………………………
夜色之中,蔡邕今日乃去商量大计,不坐马车,不带随从,用了半个时辰,才走蔡府。
“老爷,你回来了,可以吃晚膳。”
蔡府的管家蔡福,他后面跟着儿子蔡丰,两人同时的走了上来,急忙行礼。
“阿福,你去准备吧,我没有什么胃口,清淡一点。”
蔡邕点点头,坐下神色有些疑惑的看了看旁边的青年蔡丰,问道:“守剑,你最近去了哪里,连阿福都不不知道,神神秘秘的。”
守剑是蔡丰的字。
“老爷,我去了趟的江东!”蔡丰看着蔡邕,咬咬牙,心一横,才恭敬的道:“我担心小姐,所以才走了一趟江东。”
“昭姬可好?”
蔡邕闻言,微微一愕,深呼吸了一口气,神色显得很平静,但是双手却有些压抑不住的颤动。
“小姐无碍,身体尚好,只是有些思念老爷,精神不佳,江东孙家待小姐如上宾,服侍周全,特别是权公子,待其极好,不过这个权公子……其心有些叵测。”
大堂之上,灯火通明,蔡丰站立偏侧,沉吟的片刻,才把在江东看到蔡琰的过程前前后后的过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昭姬无事便安好,至于孙仲谋?”
蔡邕仔细的听着,听到女儿平安,他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不过听到孙权这个名字,突然双眸一瞪,对着名字仿佛有些熟悉,看着蔡丰,冷声的道:“守剑你说的孙仲谋可是江东孙文台之子?”
“正是!”
“你是说他看上的昭姬,所以才把昭姬带回江东?”蔡邕眸子之中划过一道厉芒,冷声的问道。
“应当如此。”蔡丰沉默了一下,又道:“而且小姐对他很信任,也很依赖!”
“昭姬从小便独立,能让她依靠的人,在她心中恐怕分量不少啊!”
蔡邕叹了一口气,神色一动,冷声的问道:“你刚才说,孙仲谋已经来了长安?”
“老爷,对不起,丰自作主张,已经领入府中,如今他正在元直少爷的小院之中,恭候老爷!”蔡丰神色有些歉意,轻声的道。
“无碍,来的正好,饭后,你领他至我书房,顺便把元直也叫来!”蔡邕沉默了一下,目光微微一动,才道。
“诺!”
蔡丰看到蔡邕没有怪责,才松了一口气,点点头。
………………
深夜,蔡府,蔡邕的书房。
“江东孙权,拜见蔡大家!”
孙权一袭锦袍,严肃的站在一张案桌之前,一双琥珀的双眸仔细的凝视着面前身躯高大,面容慈祥的老者,拱手的道。
他的恭敬倒不是因为蔡邕的学识,而是自己惦记着人家的女儿,在老泰山面前,多多少少都有些忐忑不安。
“学生拜见老师!”徐庶就随意多了,恭敬的行礼之后,就安静的退在了一旁。
“你就孙坚之子,江东权公子,孙权,字仲谋!”蔡邕身披一件华服,跪坐在案桌之前,面容严肃,不怒自威,抬头,平静的目光落在孙权身上,孙权瞬间就感觉到一股压力。
“正是孙权!”
“哼,好一个孙权,你为何要掳走某之女儿昭姬?”蔡邕站立起来,身形比孙权的小身板还要高一个头,目光俯视着孙权,冷声的喝到。
“蔡伯父误会了,权只不过是在与贼军交战之时,救下蔡姐姐,因为长安路途遥远,混乱无度,为了蔡姐姐的安慰,才把蔡姐姐带回江东。”孙权没有让蔡邕的这个气势压倒,走上一步,仗着可爱到爆棚的小脸蛋,立刻改变的称呼,很有礼貌的道。
“汝年岁几何?”蔡邕一看自己吓不倒他,对着这个少年有些兴趣了。
从蔡丰和徐庶的口中,他都听到了这个少年对自己的宝贝千金存在了窥视的心,他倒是先看看,这个少年有什么出彩之处,能让自己那个骄傲的女儿依靠。
“权今年已经十五岁。”孙权想也不想,大言不惭,直接脱口而出。
“竖子,不当人言,满口谎言!”
蔡邕闻言,面色一蹦,双眸清冷,一巴掌排在案桌之上,伸手指出了孙权,喝声道:“汝乃是光和五年,正月初七,未时一刻出生在下邳,今年不过十有二,足岁仅仅十一!”
“啊?”
孙权一听,不由得张大嘴吧,双眸瞪大,目光汉室有些不解。
蔡邕这么比自己还要清楚自己出生时候的事情啊?就算打听也太不可能啊!这事情除了自己老子和老娘之外,还能有谁能这么清楚啊?
“你是不是很疑惑某家如何知道的是吗?”蔡邕冷笑。
“嗯!”孙权的小脑袋立刻犹如小鸡啄米般的点头。
“孙权,你可知道汝之字‘仲谋’谁给起的吗?”蔡邕背负双手,神色之中有一抹得意洋洋,道。
“难道是你?”
孙权一惊,想到了一个可能,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反应倒是快,没错,正是某!”
蔡邕淡然的道:“当年孙文台喜得贵子,你本身出生之不凡,天生碧眸,于是乎他认为你将来比有出息,便书信于自己的好友,当时的洛阳令周异,为你起字,当然某正好在周兄家中做客,汝之字便是本座亲自起。”
孙权和旁边的徐庶听了,不由自主的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愕然,还真的没有想到蔡邕和孙权之间居然还有这帮的渊源。
“靠,老爹,你也太不靠谱了。”
孙权只讪讪一笑,只能在心中暗暗的埋怨自己的老子,这么大事情也不和自己的通通气,这下好了,本来想要装成熟一点,这话还没有捂热,就让拆穿了,这一下,估计蔡邕对自己的印象更加恶劣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夜谈()
深夜,灯火通明的蔡府,宽阔的书房之中。
“仲谋,可曾经读过书?”
蔡邕对的态度开始有些冷漠了,双眸清冷,凝视着孙权,端着一张僵尸脸,冷声的问道。
“回伯父,权小小的读过一点!”孙权知道绝对不能再得罪这个未来老丈人了,不然媳妇就难娶了,于是端正的态度,很谦虚的道。
“好,那你就和老夫说说,都读过什么书?”
蔡邕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走回位置上,跪坐在案桌之前,双眸彤彤有神,严肃的问道:“学的都是什么啊,大学?还是中庸?亦或者是易……”
“论语……算吗?”孙权一听,不由自主的垂着头,他的目光可不敢对着这种老学究,声音很低,明显的底气不足。
以前的孙权的倒是读过不少书,不过本体的那些记忆他本来就没有继承多少,来自后世的他,倒是算大学生,不过什么《大学》《中庸》《易》……他还真是没有……看过。
而最近的这段时间,江东军奠基三郡,他作为锦衣卫老大,也是每一天忙碌的脚不朝天的,那有时间静下心来啊。
“哦!”
蔡邕面色一凝,神色暮然一冷,然后问道:“那就和老夫说说,对于《论语》都有什么感想?”
“感想?”孙权一愕然,琥珀般的眸子颤了一下,无奈的说了一句:“这个……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哼!竖子,不学无术!”
蔡邕闻言,顿时明白的孙权这是在敷衍自己,他就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草包。蔡蔡邕一想到自己那个才高八斗,性情孤傲的宝贝女儿有可能对这个‘草包’已经倾心了,面色就不由自主的难看,胡须颤动,冷哼的一声的道:“江东有传言,孙家权公子允文允武,聪慧过人,上马可战,下马能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今日一见,果真是……见面不如闻名!”
自从知道女儿被孙家带到了江东,蔡邕对于江东的消息也有所关注,对于孙家的消息更是十分的在心,对于孙权的一些传言也听过不少。
“见面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