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郡良田尽毁,陶应又得勒紧裤腰带拿出国库的粮食来赈灾。
逃难的老百姓重新迁回去之后,陶应又鼓励生育,这个时代的人口太少了,那么多的耕地都闲置着。而且机械化完全没有,全部靠人,庄家没有肥料,收成还要看天。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落后。
而陶应这三年的时间,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冬季未到来之前,陶应下令全民动员兴修水利。然后砍伐树林建造房屋,将被砍倒的树林开垦城良田。
那些阵亡将士的赔偿金,由于彭城国国库空虚无法赔偿,张昭又出了一个新主意,那就是以良田折算赔偿金,用田地赔给他们。有了田地,老百姓自然愿意,毕竟这是个农耕社会,有了土地,就能活命。
北方开垦农田,南方跟北方的交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陶应便下令征调广陵郡、下邳国的农夫开挖新的运河。陆地运输成本特别多,这个时代又是多雨的时代,因此挖通运河,大力发展水运,到时候从彭城到广陵首府广陵城便可不到半个月就能抵达。
命令下达后,陶应又专门任命一位监督使,负责修建从睢陵到广陵的运河。这条运河限时两年内修完,动用民壮五万余人,这将是南方第一个大工程。
只要睢陵通往广陵的运河修通后,到时候便可以乘船从徐州最西北的山阳郡首府昌邑城沿着泗水一直到沛国首府小沛城,然后经广戚进入彭城国境内,沿着彭城国几座城市一直到徐州首府彭城。再往南流便是下邳国首府下邳城。然后一直到睢陵与淮河交接,度过淮河便能一直到广陵首府广陵城。
从广陵再坐船便能抵达最南边的郡——苏州郡的苏州城。这样一条大运河就能将自己的领土全部连接在一起,到时候再开通一条客运船专线,老百姓便可以坐着船游览完徐州的美景!
这一条运河从十月份开始开挖,陶应又令山阳郡臧霸在山阳郡境内开挖一条运河。这条运河从山阳郡首府昌邑城一直到最北边的徐州重镇巨野城。到时候巨野湖水师便可以沿着河护卫着整个徐州的安全。
第二百二十一章 彭城大发展()
修建了两条大运河,陶应又令人在每个郡开设一处化肥制造厂,然后将生产的化肥供应本郡的田地。化肥撒进地里,土地肥沃了,加上水利灌溉,一亩一季的产量就比以前多出近三四倍。
陶应三年计划中,第一个三年计划就是防守徐州、解决温饱。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为了能够防守住徐州城,发展军事也是必须的手段。
陶应让各郡将军加紧练兵,兵马可以不多,一定要是一支精兵。同时,陶应又开始敦促机械学堂和火药学堂不停的改进装备。矿业学堂的煤炭也开始挖掘了,冶炼学堂也将炼钢术一点点的发展了起来。
时间飞逝,当冬天的雪花再次在彭城国飘洒而下时,陶陵镇火药学堂已经改良了火药,虽然没有后世威力那般大,但是按照陶应的配方,制造一些**土炮是没问题的了。
制造**,这样单兵种的武器,耗资巨大,而且士兵操作也不容易。因此陶应便暂时终止了**的研制,反而是将土炮作为重点来研制。为了能够快速研制出大炮,陶应更是亲自加入了火药的研制工作中去了。
冬日雪花纷飞,探子们从各处探来消息,杨奉在洛阳一代与曹操作战,曹操战败杨奉,杨奉南下投靠了袁术。
十月份的时候,张济领兵攻南阳战死,其子张绣统领了他的部下。一个个消息传来,似乎都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彭城依旧在自己的改革路上快速发展着。
冬天的积雪还为融化,197年的一月就要到来了。一月处,元旦刚过,陶应早早的起了床,因此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
在自己和火药学堂近半年的研究之后,火药学堂终于改进了火药,而且发明了最初的炮弹。陶陵冶炼学堂也通过筑起高温炉,用煤炭等高温铸造钢材,按照图纸打造出了第一架大炮。
陶应给他命名陶陵一代大炮,大炮制作好之后,便定于这一天实验。小环早早的起来帮陶应熟悉完毕,陶应便带着孙邵与周泰前去校场试炮。
炮场设立在陶陵镇军事区的山窝里,这里也是火药学堂和冶炼学堂的地址。在一处被开垦的平坦的地方,地上用木头固定了炮架,一尊长近三米,直径近三十厘米的陶陵一代炮便架在这里。
清晨的阳光有些和煦,陶陵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完,火药学堂的老师与学生早早的便在那里调试炸药,中午十分,当陶应出现在炮场时,经过近半个钟头的调试,导火索被点燃之后,一阵火花便朝大炮尾部而去。
突然嘭一声巨响,仿佛山崩地裂一般,距离陶陵炮近三十米的地方一块石头被炸飞了。地上的雪崩的到处都是,碎裂的石头让崩的很远很远,一块石头差点砸在了陶应的头上,让旁边的周泰很是吃惊!
炮声响起后不久,突然陶应拍着巴掌激动的大喊道:“成功啦,终于成功啦!”
虽然这一代炮攻击距离特别的近,而且操作及其复杂,不容易瞄准,而且容易炸膛,炮弹更换要半天才能更换一次。
就是打了几炮之后,就得用水冷却炮管才能继续使用,但是,这一切都是一个好的兆头!
在陶陵炮试射成功的这一天,陶应下令将这一天定位火炮日,并且在陶陵镇的山窝里成立了汉末第一所火炮学堂。
为了成立火炮学堂,陶应愣是将整个火药学堂与陶陵机械学堂和冶炼学堂的部分有关师生组合在了一起。
经过一个春季的准备,时间到了三月份的时候,陶陵火炮学堂便正式挂牌招生了。火炮学堂下设三个部门,第一个便是火药班,第二个为火炮制作班,第三个为炮兵班。
炮兵则从自己的卫队里招募那些适合的人才前去学习,这些人将来要培养更多的炮兵,并且还要自己研究更准确的设计方法。
火炮学堂成立后,另外一边,机械学堂,蒸汽机也渐渐被发明了出来。一车车的煤炭被运往机械学堂,煤炭点燃后,一个大锅烧的水沸腾起来,沸腾的水将锅盖顶起来,从而产生了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似乎马上就要在彭城开始了!
有了蒸汽机的初步模样,陶应便想首先将它装备在自己的军事用途上。而如何将蒸汽机运用到军事上呢?
想了半天,陶应终于制定了一个新的政策,那就是三年之内,将陶陵火炮与蒸汽机装备在战船之上。然后再继续拓宽巨野至江都的河道,让自己的新式战舰能够真正的担负起保卫徐州的梦想。
春天到来后,老百姓们便开始忙碌起来。而这个时候突然从彭城传来一个消息,言淮南派来使者欲求见陶应。
淮南的使者?陶应有些纳闷,这袁术跟自己也算是死对头了吧,他天天窥伺徐州的土地,这次怎么这么好来出使自己这里了,难道有什么事情求自己?
使者得闻陶应不在彭城,又带着礼物前来陶陵镇拜访陶应。这一段时间陶应都在忙着如何改良蒸汽机呢,当使者到来后陶应才洗干净了手,在半山腰上的大殿接见使者。
下午十分,大殿内,望着简朴的大殿,这大殿跟袁术的一比简直要逊色几百倍。使者在殿内稽首问好,陶应让其免礼,使者坐下后,陶应收了礼物问道:“刘大人此番前来,是为何事?”
使者在旁回答道:“是为给徐州带来一个好消息!”
一提好消息,陶应大笑了起来,这袁术谁不知道他心眼不正,他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消息嘛!
见陶应不信,使者忙又补充道:“如今天下,曹操在许昌弄权,汉室早已名存实亡。我主四世三公,又坐拥扬州之地,百姓安居乐业,士子争相投靠,实是天命所归。如今玉玺更是降临我淮南之城,正可谓,天命于此,因此我主顺应天意在淮南即位,特封将军为骠骑将军,加封徐州牧,二公子说此是否为好消息也?”
使者说完不动声色的望着陶应,陶应沉默了一会,旁边孙邵与周泰却早已大怒。孙邵站起来就痛骂道:“袁术匹夫也,袁家世袭圣恩,不思报国却欲窥伺天位,当真不知羞耻,丢尽袁家四世三公之脸也!”
孙邵说完,使者反驳道:“自十常侍之乱后,董卓与曹操霸占朝纲,百姓苦不堪言,汉室气数已尽,我主顺从天意,岂如先生之言?”
第二百二十二章 袁术称帝()
大殿内,一阵阵冷风从门外吹进来,吹的陶应忍不住地裹了裹身上的衣服。这山风的确凌冽了些,旁边孙邵依旧与袁术使者争辩着什么,陶应叹了口气对使者说道:“袁公称帝,我乃汉臣,因此不便表态,袁公封我为徐州牧的美意,我也心领了。”
见陶应似乎有所动摇,孙邵在旁劝到:“此时称帝不得人心,汉室虽然势衰,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主公徐州之地千里沃土,易攻难守,千万不可为袁术爪牙。”
陶应点了点头又安慰旁边的孙邵道:“孙先生放心,我已经在徐州下达了三年修养生息的命令,自然不会再惹刀兵。以后不管是谁称帝,我都不支持,亦不反对。只要不来攻打我徐州之地,皆可以做朋友,做生意都可!”
陶应说完,使者脸上漏出了笑容。虽然没有将二公子拉到到袁术的麾下,但是现在至少少了一个敌人!
大殿内,陶应与使者商谈深久,为了能够解决徐州资金不足的情况,同时稳固自己的大后方,陶应觉得留着袁术这个没用的皇帝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能制约住曹操跟吕布,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此在使者面前,陶应便表达出来了自己诸多的亲善之面,甚至陶应还给使者赐宴,亲自相陪。
收下了袁术送来的黄金之后,作为回礼,陶应更是大方的不得了。听说造纸学堂已经研究出来了一种新款的纸张,纸张白而柔顺,远非蔡伦之脉传下了的纸张优良上百倍。为了将自己改良的纸张销售到扬州去,陶应便令造纸学堂连夜生产,要生产一箱子纸张送给袁术作为回礼。
想到自己现在已经发明了陶陵一代炮,但是研制二代炮以及蒸汽船需要的蒸汽机和战炮需要的更多的钱和煤炭以及钢材,陶应便将火炮学堂的师生招来,然后选派了一名火炮手学生,又挑选了一枚火炮以及一箱火药送给了袁术。
陶陵镇外,将使者送到前去淮南的官道上,使者望着陶应送的礼物有些不解。
陶应指着身后的纸张说道:“先生回去之后,将纸张送给袁公,旁边有一小箱纸张,是对先生的小意思。若先生用的舒适的话,便可向同僚多多推荐,我准备不日便在淮南开设徐州商行,到时候还往先生光顾!”
使者忙稽首道谢,陶应又领使者来到一辆拉着火炮的马车旁对使者说道:“这是我徐州最新研制出来的火炮,这种火炮可以架设在城墙之上,若敌人来攻,可以用这箱子里的火药轰炸他们。到时候敌人自然畏惧这神灵之力,自然退兵也!”
“火炮?小某不才,这便是二公子博物志中所描述的可以攻城亦可以守城的火炮吗?”
使者说完,陶应都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使者居然看过自己编写的《博物志》!这本书自己可是刚写好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虽然知道彭城几家印刷厂和几座抄书院都在赶着抄,然后运往各州去卖,却不想不到一个月间,这淮南便有人观看了这本书。
《博物志》一共分为三卷,第一卷为火炮卷,是陶应介绍自己刚研制出来的火炮的,还有蒸汽火炮战舰。目前自己就出版了这一卷,这一卷还是因为陶应想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做出来的决定,那就是学后世的美国,自己生产先进装备,然后再将这些装备卖给打仗的邻居,挣了钱之后,再研发更厉害的装备,到时候自己就是军事大国了!
任何时候民生与军事都不能兼顾,更何况现在三年陶应又发展教育,发展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又要发展军事,这钱需要的太大,光靠种地那点税收,当真不够塞牙缝的!
“对,正是我书中所描述的那般,这火炮虽是一代炮,但是不管是攻城还是守城皆会令敌人胆战心惊!先生回去可以让袁公实验一番,我已派炮手一名前去帮助。若袁公喜欢,可遣留学生到我彭城炮兵学堂前来学习使用炮弹之法,也可以购买更多的火炮放在寿春城上,到时候总是有百万之兵亦不怕也!”
使者听完,惊喜万分。没想到陶应居然将博物志中的火炮造了出来,到时候自己将这个先给袁术作为登基大礼,袁术高兴之下,自己岂不要发达了?
一连串的感谢之后,使者便押着纸张和火炮朝寿春而去。
197年的一月,这是个多事的季节。探子从兖州发来战报,曹操亲自领兵攻打驻扎在南阳的张绣,兵马刚到南阳,张绣便投降了曹操。
投降之后,张绣日日相约曹操饮酒,在军营之中,曹操窥见了张绣嫂嫂,人妻曹的老毛病又犯了,便将张绣嫂嫂掠到自己的大营日,日日与她交欢,这事被张绣知道后,道曹操欺自己太甚,于是在贾诩的策划下,张绣便伏击了曹操。
最后的结果便是人妻曹丢了自己的猛将典韦,又丢了自己的长子曹昂,大败而归。
得知这个消息后,陶应突然又想到了一个挣钱的好消息,这个世界信息传递的特别慢,有的一月份发生的事情,很多地方一年后才知道,自己为何不发明电话呢?但是电话需要电,似乎自己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未成功,如何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
既然电话不行,那为何不印制报纸呢?
随着自己政策的推行,徐州百姓很快就会渐渐的富裕起来。到时候随着各种工厂的建立,老百姓便会更加有钱了,有钱了,大家便都能看的起报纸了!
想到这里,陶应便决定在彭城成立第一家报社,取名为彭城月报社。彭城月报社建立在文坛之上最富盛名的彭城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孔融学堂旁边。
为了省钱,陶应更是雇佣了很多在文坛上极富盛名的学者担任编辑和主编。彭城月报在陶应的策划之下一共分为四卷,一月出一次。
第二百二十三章 彭城月报()
彭城月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卷为文章卷,上面刊登徐州各个学堂师生所写的精美文章,然后将徐州的文坛通过彭城月报推广到世界各地。
第二卷为风土人情卷,上面主要介绍徐州的名人,大师,感动徐州的人物或者介绍发生在徐州的一些小故事。
第三卷为天下事早读,陶应通过自己设立在各个州郡的情报部门搜集而来的战报,挑选一些有意思的,或者能够打击对手的刊登在彭城日报天下事早读上。或者挑选一下发生在别的州郡的一些事情也会刊登在上面。
第四卷为学术专刊,上面刊登着一些关于学术讨论的,或者对政治看法的文章。
随着自己对造纸术的改良,也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陶应又准备将这个推广开来。陶应太需要一个宣传自己的媒体了,媒体就是一张四处说话的嘴巴,只要将徐州的好处说出去,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投靠自己。
而且,这报纸卖出去之后,也将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趁着人妻曹这点破事有点噱头,陶应便下令在二月初准时印刷彭城月报第一期。时间很快到了二月,彭城月报社果然将一份印刷好的报纸交到了陶应手中。
院落中,小环站在陶应身后给陶应捏着背,陶应桌子上放着一个本子,旁边放着一个自制的钢笔,他在写书。这半年的时候里,陶应一直在写书,写各种教材,各种学堂的教材。他经历的社会别人没见过,所以他必须将最新的消息告诉他们。
当然,教材不是关于先进的原子弹之类的,是最务实的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书籍。还有自己编写的钢材铸造术,以及火炮研发探究等等书。
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写书,然后到下午的时候便在火炮学堂讲课,然后带领自己的团队一起研发第二代火炮和赶制新式火药。
将手中的笔停了下来,陶应让小环去将孙先生也喊来,孙邵很快赶来了。陶应的书房不是很大,在一处幽静的小院子中,推开窗户便是一片小竹林,风吹的竹林沙沙作响。
孙邵大踏步走进陶应书房,然后朝陶应一稽首说道:“主公叫我来有何事吩咐?”陶应将手中的报纸递给了孙邵,孙邵接过来细细拼读起来。
小环从外面沏了一壶茶过来,给孙邵倒满,孙邵坐在一张桌子旁看文章看的津津有味,早已忘记了茶的芳香。
在平时,孙邵可是特别喜欢这从苏州一代进贡来的茶,现在一头迷在了文章里!
“好,好,孔先生不愧为孔圣人的后人,这文章简直可以千古流芳!”
彭城月报中,第一卷共两张特别大的报纸,上面刊登的是一些孔融学堂已经各个学堂的老师的文章。第一刊要打出名气,所以陶应便让各个老师来主笔。这孔融可是建安七子之一啊,加上他邀请而来的大儒,那文章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吗?
关于文章之事,陶应倒是不在乎。陶应在乎的是自己在这报纸里打出去的广告。文章陶应自知肯定会引起天下文豪们的注意的,陶应就想借助这个让大家议论的时候把自己打出去的两个广告宣传出去。
陶应准备正式开卖陶陵火炮以及开设徐州炮兵学堂,陶应用了近半个版面介绍自己发明的火炮的威力,然后又在后面打了个小广告,称淮南袁术已经购买了自己的火炮,且用后不同凡响。
介绍完火炮之后,陶应便又在后面附上了火炮的价格,已经火药的价格。因为若购买火炮,需要操作,自己更是在徐州之地开设了三家火炮学堂,火炮学堂用来培训购买火炮的诸侯们如何操作。
然后又提出来收费模式,派遣来的火炮操作手称为炮兵。他们的学制为一年,一年的学费根据地方收费的不同分为十两银子到一百两银子不定。
为了方便各个诸侯,同时也发展了本地的经济,陶应便在徐州开设了四家炮兵学堂。在北方的山阳郡巨野城开设了巨野炮兵学堂。在彭城国首府彭城南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