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以前的五寨堡,每年制造这些军器,都需要大批的熟铁,水牛皮,绵绳,黄麻,熟铜,鱼线胶,生漆,桐油等物,这些都是五寨堡所没有的,每年都要花大把的钱粮购买。以前的五寨堡本不富裕,购买生产这些军器物什,就更是雪上加霜。不过今年黄来福当家作主,经济好转,生产这些军器对黄来福来说不值一提,眼下想起,只是随口问问。

刘总旗恭敬地道:“回大人的话,对堡内的事,属下向来不敢懈怠,眼下已经造成军器15副,对年底军器的上解,不会有什么问题。”

黄来福点了点头。

刘总旗试探道:“刚才大人是说我们五寨堡到明年要造刀枪三千件?不知大人缘何要造如此之多的军器?”

黄来福叹了口气,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眼下我们五寨堡就要大丰收了,如此好的收成,就有小人觊觎怎么办?我们需要保护自己啊。”

刘总旗和在一旁恭敬侍听的黄如镇都是恍然大悟,点头道:“大人高见,深思远虑,属下佩服。”他们的利益都是和黄来福连在一起,如按黄来福说的,如有小人觊觎,五寨堡产业被夺,他们也决对会回到以前吃糠咽菜的生活里去。这是五寨堡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的,所以一有外敌入侵,为了保住现在的好生活,五寨堡内决对是人人拼命。

黄来福说道:“我们不但要造刀枪,还要造盔甲,我五寨堡有旗军一千余人,应有甲至少一千副。”

此时大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骑兵人人有甲,步兵除了一些军官外,那些小兵,包含火器兵在内,都是没有甲的,就连戚继光将军以前领的戚家军也同样是如此。但黄来福认为士兵的性命是珍贵的,只要自己经济能力许可,他不介意多花些钱让士兵们的生命多一分保障。

刘总旗沉吟道:“按大人所说的,那所要的钱粮铁物就要很多了。”

第44章 一营兵要18万两银子(2)

现在大明朝一斤生铁的价格约是银一钱五分。按黄来福说的,要造刀枪三千把,还要制造盔甲一千副,按大明朝普通的青布铁甲每副用铁五十斤八两来算,一千副铁甲的用铁量最少就是五万多斤,光这些甲买铁的银钱就要花去约七千多两。

还有几千把刀枪,不说上好的摩挲刀和红滚刀,按普通的腰刀和长枪来算,一把刀枪用铁十到十五斤来说,三千把刀枪光用铁量就是三、四万斤,这里买铁又要花去银钱四、五千两。

当然还不止这些,制造铁甲刀枪,需要大量的棉布,软熟皮穿,绵索穿,红绒绦穿,纻丝吊线,火漆,桐油等物,这里又需要大把的钱。

有了铁甲还要配头盔不是?铁甲总不能配朱红皮盔吧?那还不如造皮甲呢。上好的尖顶明盔咱用不起,就造现在比较大众的八瓣帽儿盔吧。一个盔用铁量是多少?一千个头盔又要花钱多少?还有和盔甲配套的红肩缨与茜红毡袄等物,又是要花钱。

还不算工匠们打制兵器盔甲时所需的人工月粮了,而且武器的耗损是很快速的,刀枪之类的,至少一年或是二年就要换一次,盔甲经常也要修修补补,这也是很花钱的。一副普通的盔甲最终出来,怕都需要花费好几十两银子,一千副盔甲最少就是几万两银子。

这还是有钱有料能顺利工作的前提下,而且打制是需要非常费时间的,刀枪还好会好一点,如要打制一千副盔甲,依五寨堡的这些军匠的人数技术,拿出最快的速度,也需要两年时间……

随着刘总旗和黄如镇你一言我一语的解释,说得黄来福的脸由红转黑,又由黑转青,这养兵的费用真是太高了,光是盔甲刀枪就要说不清的钱粮了,还有其它的许多武器装备,如还要养骑兵,就更是花钱如流水了。

算了算,自己不说象戚继光那样在蓟镇的军炮营,就是普通的兵骑营三千人的话,配上适当的火器,带装备,带士兵的粮饷,带买马费用消耗,怕一年就要十七、八万两银子。如果要按戚继光那样的军炮营来一营的话,怕是十八万两银子都远远不够。

自己目前的家底,哪里去拿这么多钱?黄来福沉思,看来在钱财方面,自己要多想办法了。

说到火器,黄来福自然知道火器将来的作用,他问刘总旗道:“对了刘大人,关于火器之事,如火铳之类的,你可以打造吗?”火炮他就不问了,不用问都知道造不出来。

刘总旗有些为难地道:“回大人,职下等才能浅薄,只能修复一些受损的鸟铳,如要打制长柄的火铳,那就无能为力了。不过如果大人只想造一些铜柄手铳的话,职下倒是可以办到。”

说到这里,刘总旗轻声地道:“大人想造大火器吗?我们五寨堡只是一个小千户所,如让军匠打制这些火铳的话,怕会有人说闲话吧?”

大明的火器生产一向限制严格,除了军器,兵仗二局外,各军镇卫所不得擅造,如遇边官奏讨,工部奏行,才能照数铸给,如私自制造,便会被人弹劾有不轨之心。明中叶后,除了北边的重镇蓟镇,可以造一些先进的火器外,其他都司卫所只能生产一些一般性的火器,如手把铳口之类的。就算鸟铳之类的中等火器,一般只得一些州县生产,并作为税的一部分上交。

其实大明火器众多,每年兵仗局就要造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四眼铁铳、佛朗机铁铳、十眼铜铳、木厢铜铳、神机铜炮、十眼铜炮无数。这兵仗局是大明专门制造各样火器的地方,由内府监局统领,有太监一员,每年都要制造军用火器几十种。

还有属于工部管理的军器局,每年也会造一些长枪铳炮撒袋等类的火器。除此之外,还会打制一些常规的军器和军装,每年额造盔甲腰刀等器三千六百件。

限制严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优秀的火器人材都在军器局和兵仗局那边,就算黄来福有办法破除了这个限制,也没有这个人材啊。

不过火器确实是很重要,除了想办法让自己五寨堡的火器生产得到朝廷的批准外,要不,先向一些州县卫所购买?不过黄来福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除了兵仗局外,大明各地生产的火器质量都让人堪忧。

当年戚家军就有恶例,由于当时灭倭时,戚家军的火器都是由当地一些府县分散供应,火器质量极为不好,各地所造的鸟铳铳管常有炸裂的危险,以致使士兵提心吊胆,不敢双手握铳以作精确的瞄准。还有一些火炮,也是常常铅弹与口径的尺寸不合,有的火炮,甚至连导火线都无法燃点。因为这种情况,所以火器在戚家军的使用范围很是有限。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黄来福不想将来自己士兵出现开枪不成反被炸的情况。

火器暂时没办法,就先使用弓箭吧,不过刘总旗却表示造弓箭所需的原料太多,自己造划不来,建议黄来福向外购进。至于军服,倒可以发动五寨堡的大姑娘小媳妇制作,反正只要穿着暖和就可以了,好看不好看,那是次要的。

仓副使黄如镇感叹地道:“如果我们五寨堡在京内有关系就好了,那内府十库中的物质,可是多如牛毛,只要白花花的银钱使上去,要多少有多少。”黄如镇和岢岚州的知州大人的小舅子相熟,那小舅子此时人在北京,又和京内的一个太监相识,有时回到岢岚州时,也会到五寨堡来逛荡,多少也会和黄如镇谈起这方面的事。

黄来福和刘总旗一齐点头,这大明军士们的军服,一般由针工局办理,存放在内府十库中的乙字库中,里面是多如牛毛的军用胖袄、战鞋、军裤、军士裘帽等物。丁字库中,又收贮有无数的桐油、广清漆、鱼线胶、苏木、黄白麻、苎麻、黄熟铜、熟铁、绵羊皮、翎毛等料。戊字库中,又收贮有无数的盔甲、弓箭、腰刀、弦、明弦、撒袋等军器。

黄来福想象内府十库中多如牛毛的物质,也是羡慕不已,如果全部搬到自己五寨堡来,那就好了。

他咳了一声,对刘总旗道:“好了,刘大人,你就先打制一些盔甲刀枪等物吧,还有铜把手铳,也要打造。钱粮工料之物,你不用担心,本官自会解决。不过这些打制出来的军器物什,你一定要保证质量。相关的奖罚,还是依造旧例。”

刘总旗拱手恭敬地道:“卑职领命。”

……

替职了千户,阅过兵,盘查过库房后,黄来福心中就有了底,可以开始自己的练兵计划了。当晚,他就敲定了自己练兵纲要中的一些具体细节。这本练兵纲要,是黄来福这几个月中断断续续写的,基本依照戚继光的练兵实纪来设定,今晚经过最后的确定后,终于决定了。

依练兵纲要,里面最重点的一点就是士兵,必须是老实肯战之人。这点戚继光以前也是受到深刻的教训,当年他带的兵,最初都是一些卫所兵油子,常常一上战场就跑个光,留下戚继光一个光杆司令。最后还是找到了义乌兵,才练成了天下无敌的戚家军。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黄来福不希望将来上了战场后,只有自己一个人冲杀在前,其它人都跑个光。不过好在五寨堡是个穷困之地,这种兵油子还是少的,而且旗军们自黄来福出现后,人人告别了以前衣着无着的生活,个个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他们人人感念黄来福的恩德,都愿意为黄来福死战。不过困难的是五寨堡旗军中的青壮太少了,老弱反而居多,就算这些老弱养了几个月后,依他们的身体条件,也是达不到黄来福的要求。依黄来福的盘算,五寨堡一千余旗军,将来经过筛选后,将来真正能留下来的,不过三百人,其它的,只能打发到农场去干活了。

还有一点,五寨堡旗军中的兵油子虽然较少,但军官油子怕是多,那些百户,总旗之类的军官,依那天中的阅兵表现,怕个个都是滑不溜秋啊,这些人,决对不能留下。

如何处置这些人,是个问题,这些军官,虽说不能留在军队中,不过五寨堡其它地方,还是需要他们的嘛,黄来福盘算了半天,最后有了打算。

第45章 交权、招兵

“事情就是如此,各位大人,你们看如何?”

第二天上午,在千户宅堂屋内,当黄来福说出这些话时,何朝勋何副千户,江永胜江百户,杨安章杨百户,李安、李成、韩炳等几个百户,都是你看来,我看你,半响说不出话来。还有一些总旗也是坐在下面,各人都是大眼瞪小眼。

刚才黄来福说了,从明天开始,他将严格督促五寨堡的军将们操练,不过念在各位大人都是年事已高,唯恐他们受不了这种操练,便深思熟虑后,便想出了一个良方。

就是这些大人们仍然名义上挂着百户或总旗之职,但年长的,体弱的,可以安排家中年轻的舍人们来为他们分劳。舍人们太老的,或是太弱的,也可以安排一些族中的年轻人出来做事嘛。

至于这些老弱病残的大人们,他们可以在家里过些闲雅的生活嘛,就不必每天出来辛苦操练了,免得到时动作迟缓,被严格的黄来福大人打板子,弄得大家的脸色都不好看。

当然了,黄来福大人也不会忘了给他们好处的,每年五寨堡各个农场的屯田收入,都少不了会分红给他们。这样他们每月在家里过逍遥的日子,每年还可以分钱,岂不快哉?

其实这些军官们对黄来福来说,当然不是老弱病残,只是这些军官们大都是些老油条了,自己将来希望的是一个号令统一,如臂使指的军队,不能充斥着一些只会败事的兵油子,官油子。

当然了,这些军官毕竟是世袭的军将,他们的家世传承,使得他们懂得的,自然是比普通的士兵多。这些人虽然不能带兵,不过到时还是可以当当顾问,作作参谋的嘛。每个人,都有他的有用之处,就看你怎么用了。

当然了,黄来福也说了,他们可以选择继续留在旗军中,不过黄来福有言在先,到时他的训练是非常严厉的,如果他们到时受不了要退出,将会受到非常严格的处罚。

何朝勋何副千户脸上带着笑,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反正他从来就不管军,平时的职责只是屯屯田,操操营,现在五寨堡所谓的屯田操营多少年前就名存实亡了。黄来福要怎么做他都无所谓,反正每年五寨堡各个农场中有他的分红,他就满足了。

不过见众人都在沉吟,他也不说话,要看看众人怎么说。而其它军官们都是在盘算,此事对自己到底是利还是弊,因此一下子倒没人跳出来说话。

这时坐在上首的黄思豪哈哈一笑,放下手中的茶杯。他站了起来,缓缓踱步,在众人的眼光都投到他身上时,他走到江永胜江百户的面前,问道:“永胜啊,你也跟了我有十几年了吧?”

江永胜江百户站了起来,也是有些感慨:“是啊,黄老大人,大概有十五年了吧。”

黄思豪亲切地示意他坐下,叹道:“是啊,眨眼就十五年了,我们都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福儿刚才说得对啊,五寨堡现在是家大业大,难免会招来小人觊觎,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家业,操练出一只可战之军。不过现在大家的年纪确实都是大了,这操练之事,各人都是一把老骨头的,谁受得了?只是军法如山,福儿是个急性子,到时闹出什么事来,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他扫视着众人道:“不如将这些事情放手地让年轻人去做,我们在家里,过过含饴弄孙的小日子,有空,到军营走走,和孩儿们说说话,岂不是更好?大家说说,我黄思豪的话,对也不对?”

各位大人都是连忙点头,是啊,黄家在五寨堡百年的经营,谁敢不给黄老大人一些面子?不想在五寨堡混啦?特别是这个黄大少爷,更不是一个好相与之人。再说了,黄老大人刚才说的话,想想,也确实是在理啊。

黄来福看着父亲从容说话,心下也是佩服,这姜啊,果然是老的辣。

黄思豪微笑道:“再说了,刚才福儿也说了,到时每年的农场分红,都少不了大家的一份,按来福说的,到时每家每年最少都会有几百两银子的收入。这么多银钱,要是放在以前,哪会有啊?来福他攒出这么大的家业,不容易啊。我们大家都需抱成一团,一起保护五寨堡这个家啊。”

韩炳韩百户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没说的,黄大人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老韩确是老了,这舞刀弄枪,每天操练的事,确实是没这个心力了,不如在家里抱抱孙子,乐得悠闲自在。”

黄来福看了韩炳一眼,第一次觉得,韩炳这张油光满面的胖脸是如此可爱。

有了他的带头,其它几位百户都是纷纷道:“不错,大人说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我们决无二话。”

见众情涌涌,黄思豪双手虚按,高兴地道:“好好好,大家有这个心就好。”和黄来福对视了一眼,父子二人都是微微一笑,心中暗喜。

江百户刚才被韩百户抢先表白,心里有些不乐意,按理说,刚才黄老大人问他,应该他第一个跳出来说话的,却被这个韩胖子抢了头,让人不爽。他对黄来福身后的江大忠道:“忠儿,你出来。”

江大忠出来了。

江百户交待他道:“为父老了,以后就要看你的了,知道吗?”

江大忠在父亲面前跪下,大声道:“爹爹放心,孩儿不会给您丢人的。”

江百户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着厅内的情形,黄来福心中吁了口气,心中意气飞扬,豪情万里:“这五寨堡,终于完全是自己的天下了。”

……

公元1590年8月9日,下午。

8月的天气,对五寨堡这个地方来说,已经快进秋日了。今天的天气很好,再加上五寨堡大丰收就在眼前,因此走在五寨堡街上的军户们都是心情愉快。

而此时在五寨堡的营房大门前,更是人头涌头,热火朝天。因为,本堡的千户大人黄来福,在营房门口贴出告示,要开始在五寨堡内堡外招兵了。

招兵本来很正常,大明各地都有招兵,不过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在大明各处,除了实在活不下去的穷困人外,才会去干个被人看不起的大头兵。而且参军前还要左问右问,当兵可以,可不能被搞进军户户籍里去,那样的话,一辈子就完了,还连累子孙后代一起受苦。

不过轮到黄来福大人招兵,就有些不同了。从去年开始,这几个月中,黄来福大人搞出的每件事,哪一件不吸引人的注意?他搞的各大农场,啥子的水泥厂之类的,谁看了不眼红,谁不想进去?只是你想进去吃粮,也得有那个命不是?现在黄大人又招兵了,肯定是与众不同。

果然,招募告示上,那些招募士兵的待遇条例,就显得颇为的诱人……特别。

首先的话,如果你有幸被招募了,千户大人会先给你安家银五两,让你的家人放心,吃得安心。然后呢,是每月军粮一石,到了军营里,可是吃穿住全包的。

当然,这些放在一些卫所边镇上并不算什么,各地基本都是如此,特别是一些营兵,除了安家银五两外,有些地方,每人还有月银一两五钱呢。不过大家知道,在黄来福大人手下当兵,是决对不会克扣军饷的,拿到手中的钱,都是实打实的。

如果这还很平常的话,后面那些军士们的优抚条例,如受伤和阵亡抚恤条例,还有啥子的退役条例,就很吸引人了。

按上面说的,如果你哪天不幸战死了,会先有一次性的抚恤费30两银子。汗,这已经很让人震惊了,按大明朝的规定,如果你哪天阵亡了,只有一次的丧葬费一石米,如果你在军营中病亡的,就只有五斗米了。这还是明初时的规定,到了明末,这种执行在各地更是名存实亡了。

这还不算,按黄来福的阵亡抚恤条例,这些战士们的家人遗孀,每月还会有米一石,保证他们的生活无忧。其实在大明朝,很多时候,士兵们战斗时不努力,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士兵们大多是家里的壮劳力,如果他们死了的话,家人就没人供养了,这让他们不得不成为逃跑之王。

在这一点上,黄来福算是解决了军士们的后顾之忧,可以让他们放心战斗,就算自己死了,家人也会有黄来福大人的照顾,无形中,这让各人的战斗力提升了一大截。

上面是阵亡抚恤条例,接着是伤残抚恤条例。

如果你不幸受伤的话,当然休息一个月就可以走动,活蹦乱跳的小伤不算。如果你不幸受伤的话,缺了手,缺了腿,恭喜你,你可以光荣退休了。

首先,你会有一次性的伤残抚恤费2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