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土蛮犯辽东,辽东总兵官李如松率轻骑五千人远出捣其巢穴,中途中伏力战身死,时年五十。李如松死后,朝中震惊,万历皇帝更是悲痛不己,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谥忠烈,在广宁府建庙立祠,享受香火。
除此之外,辽东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时建州卫都督,龙虎将军努尔哈赤遭遇不明人士刺杀,险些死于非命,依现场留下来的服饰甲器来看,努尔哈赤怀疑是蒙古人或是海西女真人干的事。
一卫都督遭遇刺杀,这是一件大事,再加上时努尔哈赤对明忠顺,不但不派士卒侵扰边境,还经常将部属擅自掠夺来的汉人和牲畜送还大明,而且还多次亲自进京朝贡,因此大明眼下对努尔哈赤印象颇好。万历十七年升迁他为都督,二十三年又封他为龙虎将军,而且还在抚顺、开原、清河等处设立马市,与建州卫互市,这让努尔哈赤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史称满洲民殷国富。
努尔哈赤遭遇刺杀后,大明礼部派官员携带礼物前往抚慰。
……
李如松死难的消息传到朝鲜后,朝鲜国王李昖与平倭总督邢玠都是祭悼。黄来福亲自设坛祭祀,高策、祖承训、查大受、吴惟忠等人也是震惊不己,纷纷在自家军营中为故帅设立灵位。
而兄长死难,李如梅痛哭之余,也是回辽东奔丧,同时接万历皇帝旨意,继任辽东总兵一职。他在朝鲜的职务便由董一元代领。
时间进入六月,经提督黄来福与总督邢玠的商请,大明入朝的援军源源不断而来,六月十二日,有“刘大刀”之称的猛将兄刘綎领两万西南兵马,到达了庆州,拜见了总督邢玠与提督黄来福。
这刘綎是江西洪都人,字子绅,以勇猛闻名,其使用一柄镔铁大刀,重达一百二十斤,而且在战场上是轮转如飞,因此获得了刘大刀之称。
除了个人的武勇外,刘綎手下还有一只亲军车营,共计五千余人,以川人为主。车营配有步兵,骑兵,还有火铳手,以及几百辆战车。
作战时,骑兵先行,步兵与火铳手推车而行,敌军出现时,以战车围成圈阵,火铳手便以此为屏障,对敌发动射击,待敌锐气尽后,便以骑兵由车阵内冲出,击垮敌营,最后步兵出击,追歼敌军。可说是攻守兼备,凭借这支军队,刘綎赢得了无数的军功。
有这样的军队加盟,黄来福可说是如虎添翼,不过让黄来福头痛的是,一般武勇的人,生性都比较桀骜不驯,对于刘綎来说,黄来福这样二十几岁的小娃娃做他的顶头上司,自然让他不服,虽说军中传扬黄来福武勇,此次坐上提督之位也是众望所归,不过刘綎没见识过,自然是不以为然。
而且刘綎所部两万人构成复杂,不但有汉兵,还有西南各地的土司兵,这些人军纪极差,不论是在大明还是朝鲜,所过之处,都是鸡犬不宁。而且刘綎只要能打胜仗,对这些事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刘綎屡立战功却屡遭弹劾的主要原因,不过因为他的军队很能打仗,所以虽屡遭弹劾,但却一次次能被朝廷重新重用。
不出意外的,刘綎所部到了庆州后,当地的扰民之事也是急速上升,鸡鸭猪被偷被吃是小事,还经常有朝鲜当地的大姑娘小媳妇被骚扰,更要命的朝鲜南部的女性有着露乳装的传统,从十五岁到八十五岁的女人乳房都是露在外面,这怎么能不让那些军中的壮汉流鼻血?
朝鲜都元帅权栗整天就是来向黄来福哭诉,每天有多少多少朝鲜女性被天兵性骚扰了,每天有多少鸡鸭被偷吃了,黄来福下令严明军纪,这让刘綎不满。
七月十六日,广东水师都督陈璘率广东水师五千人,津辽水师三千人,战船270艘,对外号称500艘,到达了朝鲜国,随行的有副将邓子龙,率领江浙步兵五千人。
陈璘字朝爵,广东翁源人,这是个让黄来福更头痛的人物,说起来,陈璘的资格很老,嘉靖末年就是指挥佥事,不过几十年下来,最后到万历年间,才最后当上总兵。
主要是他只会讲粤语,不会讲官话,京官们听不懂,自然是失去了很多优势。这些还好,陈璘最大的毛病就是贪恋,每到一处,便放纵手下抢掠民财,不论到哪里,做什么官,都是一个字——贪,早年因为奴役士卒导致兵变被罢官,所以被冷藏很多年。
不过陈璘打仗确实也不错,有谋略,善将兵,此次朝战需要水陆两进,所以总督邢玠便想到了这个人,陈璘被用。结果陈璘到了朝鲜后,首先便惹下了许多事。
与陈璘相处过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情狂暴狞猛,所以各人是敬而远之,连刘綎也警告要小心此人。果然,朝鲜国王李昖为了欢迎天朝水军来临时,亲出汉城劳军,陈璘竟当着朝鲜众多君臣的面,将一个朝鲜官员打得血流满面,朝鲜大臣柳成龙苦劝方止。
而且陈璘到了庆州后,见总领提督军务的黄来福竟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顿时不服,于刘綎一左一右,对黄来福是阳奉阴违。
不过对于陈璘,黄来福另有打算,他平静地将陈璘打发到古今岛去,那里有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大明援军源源不断地开入朝鲜,朝鲜国也是大造舰队,最后新造了一百余艘战船,只等大明最后的反攻命令。
陈璘领军到达古今岛,朝鲜水军由他统领,许多人都担心他会不会与李舜臣相合。不过此时李舜臣这个朝鲜名将表现出了他的另一面,陈璘甫到,李舜臣便大排宴席为他接风,更大力吹捧他的功绩,让陈璘乐得合不拢嘴,宾主尽欢而散。此后大明水师与朝鲜水师相处融洽,黄来福接报后,也感觉到了李舜臣实在是个人际高手,值得自己学习啊。
当然了,也不是什么来援将领都如陈璘与刘綎一样嚣张的,随陈璘一同到来的老将邓子龙,就是一个非常忠厚的老实人,当时他己是年逾七十,却还是副总兵的身份,不过接到朝廷调令后,却是毫不犹豫就动身出发,听从陈璘的指挥。
到了朝鲜后,见到提督黄来福,他也是恭恭敬敬,拜见时都是行了全礼。对于这位老将的命运,黄来福是知道的,他希望自己能改变他,最后让他载誉而归,安享晚年。
近八月时,集在朝鲜的大明军队己经达到了八万余人,朝鲜方面也拼尽全力集结起了二万余人的军队,其中包括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七千余人,战船二百余艘。
明朝总计兵力最后达十万余人,最后决战的机会己经到了。
第239章 三路进军
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十七日,日本。
正当大明与朝鲜联军磨刀霍霍之时,眼下的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却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战局不利,让他忧心,蔚山之败,更耗尽了他全部的精力,曾经雄心勃勃的远征唐国之事,己经成了一场笑话。本来丰臣秀吉就长年被病痛所折磨,蔚山之战后,更加剧了他的病情,眼见自己活不了几天了,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己散去,需要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
早在今年的四月初时,丰臣秀吉便下令将在朝十余万将士中的一半,约七万余人撤回了日本。到了今日,是下令将所有将帅撤回日本国了。弥留之即,丰臣秀吉还需得考虑自己家族的传延,主少臣强,自己的儿子阿拾年仅五岁,而一干大臣都是年富力强,个个拥兵自重,自己在时可以压制他们,自己死后,难保将来他们不会生出觊觎之心。
不过现在己经无法解决这些权臣,只能笼络了。丰臣秀吉指定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五人为五大老,共同辅政,希望能以权力来换取他们对少主的忠心。除了五大老外,丰臣秀吉又任命五奉行,由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五人担任,为名辅助五大老,实为监视。
这样丰臣秀吉仍是不放心,在他弥留之即,他召集五大老,要求当着自己面,在自己五岁儿子阿拾,也就是丰臣秀赖面前宣誓效忠,而且还签了好几份誓书。惶恐之态,令人窃笑,丰臣秀吉英雄一世,临死却是临病乱投医,将希望寄托在最不值钱的誓书上。
五大老签了誓书后,丰臣秀吉略略安慰些,最后他下了撤军命令:“外征士兵悉数撤回,具体事宜交由德川家康处理,万勿使十万将兵成为海外游魂……”
十八日,这位发誓要将朝鲜与大明征服,并将自己在宁波的居所都选好了,还要将印度纳入日本版图的不自量力者死去,留下辞世诗句:“吾似朝霞降人间,来去匆匆瞬即逝。大阪巍巍气势盛,亦如歌中虚幻姿。”
后世人一般译为:“我如露水一样来到人间,逝去象露珠般消散,这就是我的一生,大阪的往事,梦中的梦而已。”
……
身高一米四五的丰臣秀吉死了,时年六十三岁,为免动摇在朝日军的军心,五长老商议严守丰臣秀吉死去的秘密,只派遣德永寿昌与宫木丰盛为使,向在朝日军传达命令:“极力争取议和,如议和不成,即全线撤退。”
全线撤军日期定在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五日,在此之前,使者严令在朝各军严加布防,有逃兵者格杀勿论,并誓死击退唐人之一切进攻。为了保证撤军成功,得知丰臣秀吉死去消息的,仅有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寥寥数人。
当然,丰臣秀吉的死并不是秘密,早在阳春三月时,朝鲜王京的大街小巷便在传唱倭酋平秀吉己死,不过没人相信,因为根据传言,丰臣秀吉已经死了好多次了。不过近九月份时,黄来福与在朝的大明锦衣卫都得到了消息,倭酋平秀吉确是死了。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初七日,朝鲜,庆州。
朝鲜的深秋天气高爽,这样的天气也适合作战。
庆州东征提督府的议事大堂内,此时济济一堂,坐满了身系鲜红披风大氅,穿着铁盔铁甲的明朝军官们,除了提督黄来福外,时东征军中,总兵级别共有麻贵、刘綎、董一元、陈璘等人,此时连朝鲜都元帅权栗在内,各人都是分坐于下首两旁听议。
至于一些参将,游击的军官们,则是坐的份都没有,分别站于自己的长官之后。
黄来福与总督邢玠并列坐在上首,以不到而立之年,身掌数万大军,无数的将士都要俯首听命,看着下首的将官,这种身居高位的权力感,不能不让黄来福感到意气风发。从千户到提督,这一切,可说都是自己奋斗来的。
黄来福目光一一扫向众将,几位总兵中,麻贵与董一元都与自己有交情,而且对于山西军之精,他们也是非常佩服,对于自己任提督一职,二人并无什么意见,就是刘綎与陈璘有些非议。
他的目光看向邢玠,邢玠还是一身的大红官袍,文官打扮,他略略向黄来福示意了下,然后对众人道:“倭酋平秀吉己死,此是天亡倭贼。时不待我,本台院己与黄提督商议,尽快进剿!此次进军,仍分三路而攻,令倭人首尾不能相顾,每路兵力又都在三万人以上,雷霆之击下,倭贼必难抗天威。”
他又笑道:“当然了,有感杨经略之戒,具体的军务,便由黄提督着力谋划,本台院便在后方为大军经营粮草,护卫饷道,不使将士有饥苦之虑。”
陈璘恭维道:“总督大人何必过谦,我等只是粗人,这斩将夺旗,取敌酋首级还有把握,这方略谋划,调度布局,这就非要总督大人不可了。”
邢玠皱了皱眉头,黄来福冷冷的目光扫来,陈璘马屁拍到马腿上,只好悻悻住嘴。
黄来福令亲兵取出巨大的朝鲜南部地图,放于大厅正中上,上面的敌我情况一目了然。黄来福大步地走到地图前,身上的甲叶随之叮当做响。几位总兵及朝鲜都元帅权栗都是围了过来。邢玠也是站在黄来福身后负手而观。
黄来福抽出配剑指点地图道:“据察,蔚山之战后,倭贼己抽调一半以上的兵力回国休整,眼下在朝兵力不足七万,特别是倭酋平秀吉死后,倭人更无战心。眼下倭人在朝军力部署:东路,倭将加藤清、黑田长政正领一万五千人据西生浦倭城。西路,倭将小西行长、松浦镇信等人领一万三千余人据顺天倭城。中路,倭将岛津义弘率一万余人据泗川倭城,三路兵马遥相呼应,以为声援。余者倭人据釜山等地。”
地图上己经表示得很清楚,众将都是点头。
黄来福道:“因此,本提督与总督大人的方略,便是将我大明与朝鲜十万大军,分为三路,分别进剿东西中三路倭城,以雷霆之势,另令首尾不得相顾。此外,我大明与朝鲜水师战船数百艘,也分别布置于忠清、全罗、庆尚等地重要海口巡航,击沉一切敢于靠岸的倭人船队,绝其援兵,绝其粮草,如此倭人囚中之笼,逃无可逃,定然不战而溃,朝事可定。”
听到这里,各人都是点头,连刘綎与陈璘看向黄来福的目光都有些佩服了,看不出这个年轻的小娃娃还真有一手。其实黄来福山西军的精锐,经过这些时间里,二人也是看在眼里的,特别是山西军在蔚山的表现,在朝军明军中都是广为传闻的,二人不是没听到,只不过出于自负,不愿意承认罢了。
黄来福此次进军的方略,可说是非常可行完善,如果朝事真的定了,他们自然也是有大把的功劳可分的。
黄来福回到案桌前,案上放着一大堆的帅印令箭等,众人知道黄来福要下令了,都是站得笔直!
黄来福一抖披风,缓缓扫视厅中诸将,眼光锐利明亮,半响,他严肃地道:“依天时敌情,我军定于三日后进军,现兵马布置如下!”
他抽出案几上一只令箭,大声道:“董一元何在?”
董一元大步上前,抱拳施礼道:“末将在!”
黄来福道:“你为中路军主帅,领明军两万五千人,并朝军三千人,三日后出发,攻击泗川倭贼岛津义弘部!”
董一元大声道:“末将领命!”
上前接过令箭!
黄来福又道:“刘綎,权栗何在?”
二人上前道:“末将在!”
黄来福道:“刘綎你为西路军主帅,领明军一万四千人,并朝军都元帅权栗,领朝军一万,攻打顺天小西行长部!”
刘綎知道军令如山,与权栗一起上前领命。
黄来福又道自己为东路军主帅,并麻贵部,共率明军两万五千人,并朝军将领金应瑞,领朝军五千人,攻击西生浦倭城的加藤清正部。
最后他吩咐陈璘为水军主帅,领明水军五千人,并朝水军三道统制使李舜臣,领朝水军一万余人,各色战舰数百艘,除了封锁海岸外,还要配合刘綎从海路攻击顺天城。
黄来福指挥若定,气定神闲,各道命令一一道来,由不得各人不折服,刘綎与陈璘二人虽有些不服气,也不得不承认黄来福布置无懈可击,就是总督邢玠也是暗暗点头,不过他心喜大明多了一员名将的同时,又想想现在黄来福还未到而立之年,就身居如此高位,将来会不会尾大不掉?内心中起了一些的忧虑。
最后黄来福厉声道:“进军之日,各将务得全力以战,有畏缩不前者,定斩不饶!”
各将都是轰然听命,一片衣甲之声!
……
在大明充足的国力下,眼下军中粮草军械都是无忧,三日后,万历二十六年九月初十日这天,大明与朝鲜十万联军,在当地百姓倾城相送下,浩浩荡荡出了庆州,之后兵分三路,以海陆两地,直接杀向三座预定的倭城。
其兵甲之盛,声势之大,令倭人闻之丧胆!
第240章 大捷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十一日。
黄来福与麻贵首先领着东路军三万余人,到达了西生浦倭城下,这里盘旋着日军的加藤清正部。见明朝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加藤清正是胆战心寒,只是紧闭城门不出。
黄来福并不领军攻击,只是将城围团团围困,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只是做些小规模的出击。余者的两路军马同样是依黄来福布置,在泗川城下,在顺天城下,都是团团将倭城围住,围而不打,意图困死城内的日军。
如此下去,战争形势可说是对日军大大不利!他们盘踞几处孤点,互相不能支援。而且此时大明水师总兵陈璘率领大明与朝鲜的水军,进入对马海峡,在朝鲜沿海巡航着,只要有日军的补给船上来,便上前围攻,史载日军水师“及见璘舟师,惧不敢往来海中”,很快,在朝日军的后勤补给成了最大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朝日军不由军心大乱,他们己经快要弹尽粮绝了,而且他们尝试出城攻击明军,却是被严阵以待的明军打得惨败,各自丢下几百具尸体狼狈逃回城内,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全线撤退崩溃己成必然。
其实与以前的岛山倭城一样,泗川倭城与顺天倭城都是牢固无比,特别是小西行长盘据的顺天倭城,可说是标准的一座石垣城,三面环海,只有西面连接陆地。几年的心血下,其石墙沿丘陵修筑,内筑三层天守阁,真是坚固无比,易守难攻。与加藤清正建的岛山城和西生浦城一样,堪称建筑的杰作,不过明军围而不攻,再坚固的城池也成为摆设。
历史上明军全线反击,再次攻击这些城池时,都是伤亡惨重,特别是中路军的董一元部,在攻打晋州与泗川时,由于火药爆炸,将士们恐慌撤退时被日军追击,死伤近万人,伤亡数差点超过了历史上的蔚山之战,不过由于眼下黄来福采用了围而不战的策略,所以避免了这些伤亡,而且对日军形成了更大的压力。
海运被掐,没有了后勤补给,三座主要倭城内的日军都是弹尽援绝!在朝日军原定于十一月初五日全线撤军,不过眼下己经是丝毫坚持不下去了,特别是此时丰臣秀吉的死讯早己在军内传开,不论是日军中的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都没有丝毫的战心,只想逃离朝鲜这个可怕之地。
十一月初二日,首先的,盘据在西生浦倭城的加藤清正率先弃城而逃,黄来福令麻贵追击,在日军溃退途中斩敌二千余级,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西生浦倭城。
加藤清正刚逃到釜山时,黄来福又率大军追到,又被斩杀数千级,最后他与余部日军狼狈浮海而逃时,又遭到陈璘率领的大明与朝鲜水师拦截,伤亡惨重,加藤清正逃到日本时,只剩约一小半的兵力。
随后是驻顺天城的小西行长部第二军逃跑,准备与泗川城的岛津部第五军一起,到巨济岛集结,然后候船回国,不过海路却是被明朝水军封锁,逃跑不得。
小西行长大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