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化作具体的要求。
蔚思海总结道,版权费不是第一位的,卖一百万还是八十万乔安安并不在乎,最重要的是要能保证电视剧的质量,蔚思海将这一点又拆分成了两点,一是要卖给大影视公司,二是乔安安在选角上要有发言权。蔚思海看着自己总结出的乔安安的要求,微微皱眉,其实卖高价并不是最难的,如今乔安安的要求比卖到很高的价格还要难,能保证电视剧质量的大影视公司,未必愿意让小说作者在选角上指手画脚。
没想到开始与各大影视公司联系时,局面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几家影视公司不但纷纷报出了高价,听到小说作者希望能参与选角,大多数公司也都痛快答应了,甚至纷纷表示条款还有商量的余地。
蔚思海十分意外,看起来竟然是几大影视公司在竞争,都想争到《京谣》的影视版权。
再一步了解后蔚思海才明白,几家影视公司虽然看好《京谣》,但还不至于争成这样,他们最想要的是乔安安尚在连载的小说《将门》的影视版权,但乔安安态度坚定,《将门》的版权暂时不卖,因此几大影视公司都想先通过《京谣》得到与乔安安合作的机会,好在乔安安准备卖《将门》版权时拥有一丝优势,得到些许先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蔚思海知道这点后,与各大影视公司的谈判就有底多了。
最终与中翼影视签订合约,以一百五十万的价格将《京谣》的影视版权出售给中翼影视,乔安安在演员的选择上不但有一票否决权,也有着与导演和编剧一样大的话语权。
因此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乔安安的银行账户里多出一百五十万。
距离中考还有一个半月的时候,乔安安在学校派的徐老师的陪伴下,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
徐老师刚刚师范毕业,是一名实习老师,性格活泼,在乔安安眼里还是一个小姑娘。
前往北京的一路上,徐老师一直在乔安安耳边念叨,“安安你不要紧张,心态一定要摆好。小说里不都写,高手过招拼的就是一个心态吗?”
“安安,你毛笔字写的那么棒,决赛一定能得奖的,肯定可以得到中考加分。”
“中考加不了分也没关系,安安你现在成绩这么好,上次模拟考试,你的成绩都是年级第七了,肯定能考上市一中,进重点班也没问题。”
乔安安一开始以为徐老师是话唠,后来才发现,徐老师双手攥拳,在高铁上不停地喝水不停地去厕所,乔安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徐老师自己紧张。
乔安安心里笑得前仰后合,脸上丝毫不显,陪着徐老师聊天,渐渐将话题从书法比赛上扯远了,徐老师终于恢复了正常。
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的决赛,历年来都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决赛当天,各大电视台都来了,徐老师在台下,看着乔安安走到大大的台上,手心中紧张的都是汗。
乔安安身上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无袖及膝连衣裙,剪裁简单,除了腰上两排镂空的小小三角型,再没有过多的装饰。乔安安十分适合这种简单朴素的衣服,更能凸显她的相貌和气质,她本身就如夜明珠般璀璨,无需更多修饰。
不管台下有多少双眼睛正紧张地盯着台上,无视身边要和她竞争的决赛学生、各大电视台架设的密密麻麻的摄影机、还有在书法界地位崇高的几位评委,乔安安对这些全都视若无睹。
当她一拿起笔,这些就都与她无关了。
不少电视台的摄影师都注意到了乔安安,小姑娘足够漂亮,让人看到就眼前一亮,都说字如其人,不知道字是不是也写得和人一样好看?摄影师们不由自主地,就多给了乔安安几个特写。
当乔安安的字一个个落在宣纸上时,几个摄影师都惊呆了,最近好几年的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决赛都是他们在拍摄,还从未见过写的像乔安安这么漂亮的字。
虽说字写完了要统一上交,到时候评委再评判打分,但是评委还是会在写字的学生之间转一转,看看学生们都写的怎样。
几名评委走到乔安安跟前时,看到宣纸上的字,全都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站在乔安安身边就忘记离开了。
摄影师们见状,自然也都将镜头移到乔安安的方向。
几位评委全都激动极了,但是为了比赛的公平,只得强忍着装作平静,回过神来后,纷纷从乔安安身边走开,继续在台上来回巡视。
但是心中再也忘不掉刚才看到的乔安安身前纸上的几个字。
终于等到比赛结束,各大电视台的记者们早就看到了爆点,一窝蜂地跑到评委面前采访,“这次决赛是不是有格外出色的参赛学生?”
“不知道几位评委都停留了很久的那名参赛学生,书法水平怎么样?是格外好吗?”
举办方的工作人员连忙清场,拦住想要采访的记者们,“评委现在需要为书法作品打分了,等比赛最终结束后,评委会接受采访的。目前最重要的是让评委评出参赛作品的名次,相信你们最关心的也是这个。”
记者们只得耐心等待。
“三等奖六名,获奖者……”
“二等奖三名,获奖者……”
全场摒弃凝神,等着听最后的一名一等奖是谁。
“一等奖一名,获奖者,韶阳中学乔安安。”
乔安安轻舒一口气,抿嘴一笑,嘴角浮现两个梨涡,走上台领奖。
记者们早就炸开了,获得一等奖的果真是刚才那个最漂亮的小姑娘乔安安!
评委们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们问的问题,清一色的都是关于一等奖乔安安的。几位评委十分客观地评价乔安安的字,可是说出来的话,即使在他们自己耳中,都是对乔安安的字极尽赞美之辞。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
记者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录音笔将评委的话都记录下来了,但他们心中还是有些慌张,刚才评委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们竟然都没有听懂?
“每个线条都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不管乔安安是否刻意地在追求这一点,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她注入作品之中的那种情调,又从作品之中飘逸出来,而让我们为之神往。”
记者们:?!
“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天竟然从乔安安的楷书中见到了。草书的笔势竟能于楷书中毕现无遗,这是何等神奇的手法!”
记者们:?!!
“如果细看,可以发现,她没有一笔是直的,全都是曲的,没有一笔是像欧阳询或虞世南那样保持着每一笔画的平直与匀净,而是偃仰起伏,轻重缓急,极尽变化之能事。”
记者们:……真的听不懂。
最终,评委中最有声望的书法家作了总结,“总之,从笔法与体势上来说,这字直接承继了晋人风度。可能我孤陋寡闻,见过的当代书法还不够多,但目前为止,这幅中学生写出来的字,是当今这个时代中,我见过的最深刻地理解晋人韵致的书法。唐之后,楷书就走向了另一种书风。万万没想到,我会在中学生的比赛中,见到将魏晋人的风度表现地如此淋漓尽致的书法。”
“不仅书法比赛的一等奖,她当之无愧,甚至一声大师,她也当之无愧。”
第39章 头版头条
“……乔安安这名少年大师,在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举办的第十二年崭露头角。这只是个例?还是预示着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在坚持十二年后,在书法的传承与弘扬上,终于取得成效?乔安安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三岁开始接触毛笔字,正好是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举办的第一年。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掀起的书法浪潮,影响了一代学生,如今这代人中最早开始练习书法的,终于到了可以参加比赛的年纪。今年的一等奖获奖者乔安安,是走在最前面的人,几乎可以预测到,在乔安安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紧紧跟上,中国青少年书法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人民日报》
“……乔安安个人显然是练习书法的获利者。然而还有多少我们看不见的学生,并非出于真正的兴趣与热爱,而是出于功利目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苦练书法,为的就是能在中考或者高考的时候获得十分的加分。但他们自己与家长的希冀往往落空。山东济宁的初三学生赵晓慧,她的经历可能比乔安安更具有代表性……
……唯有通过与考试加分挂钩,才能书法这门中国千年来一直看重的君子六艺继续传承,当真不知道庆贺还是该悲哀了。那些因此而牺牲的青少年们,又该由谁为他们沉重的青春买单?
……乔安安虽然是胜利者,但是这种胜利真的应该大肆欢呼庆贺吗?这样的榜样真的该树立吗?”
——《南方周末》
乔安安翻看着同桌帮她从学校对面报刊亭买回来的报纸和杂志,上面都有她的专访,大部分还都是头版头条。除了《人民日报》与《南方周末》,还有《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一堆报纸和杂志,高高一摞堆在乔安安的桌子上,无一例外都用一整版的版面报道乔安安获得全国中学生书法大赛,并且得到评委的高度赞誉,称赞其书法已是大师水平。
乔安安一目十行的看完,对自己的专访哭笑不得。《人民日报》的记者采访她的时候,问她是几岁开始写毛笔字的,乔安安实话实说地回答三岁。她前世三岁启蒙,又没有钢笔与水笔,只要写字自然就是写毛笔字。
怎么专访就写成,她开始写毛笔字的那年,是举办全国中学生书法比赛的第一年?
明明相差千年。
乔安安只是在心里稍微吐槽了一下这些专访不靠谱,就将那些报刊杂志丢开了,一大半的专访她连看都没有看。班里的同学们倒是比乔安安还要关注,报刊杂志在班里传阅起来,几乎人人都看得比乔安安更多。
报纸从沈蓉面前传过时,沈蓉头也不抬,装作正专心致志地写练习册,根本没有看见的样子。
班里的同学都心知肚明,知道沈蓉一直嫉妒乔安安,人人都清楚沈蓉的没看见是装出来的,之后报纸和杂志也就不从沈蓉面前传了,而是从她旁边绕过去。
沈蓉听着身边同学们都在兴奋地议论着乔安安,心中痒痒的,十分好奇报纸和杂志上都写了什么,虽然一直在装模作样地写练习册,但是过了很久,根本一道题目都没有写出来。
终于等到放学,沈蓉立马冲出教室,在回家的路上一家家报刊亭走过去,将有乔安安的报道的全都买回家。已经这么晚了,很多报纸都卖完了,沈蓉找了五六家报刊亭,也没将所有的报纸凑齐。她白天在班里听了一天,早就将那些报纸的名字一一牢记在心里。
报纸买不齐,沈蓉沉着一张脸回到家,将买到的报纸堆在餐桌上,一份份地翻看起来。
沈爸爸十分关心女儿,凑近看乔安安在做什么,站在乔安安身后好一会儿,笑着开口道,“爸爸记得乔安安是你们班的?”
“身边有这样的同学是好事,”沈爸爸说道,“她有这么多优秀之处,你可以多向她学习学习。”
沈蓉听到爸爸的话,猛地站起身来,冲着爸爸大喊道,“你要是看她哪里都好!让她给你做女儿算了!”
沈蓉哭着冲上楼,留下沈爸爸站在原地手足无措,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他明明没有说什么。
沈爸爸十分担心,快步走上楼,敲了敲女儿的房门,却没有人应答,只能隐隐地听见屋里压抑的哭声。
乔安安对各家纸媒对她的专访并没有仔细看,但是她的粉丝可就不一样了。很多粉丝恨不得将所有专访一字不落地看一遍,挑出夸乔安安夸的最好听的句子一一拍照发微博。
以前微博上也会有什么中国十四岁女孩进入哈佛,大一学生发表十余篇SCI论文的新闻,一般热度也都可以,网友们转发膜拜一下学霸,乔安安的粉丝里也有很多人会转发这样的微博。
但那些学霸和他们没关系,看到新闻只会觉得,这个人好厉害啊。
但是这次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现在被《人民日报》等一系列这么有地位的纸媒极尽夸赞的人,是他们自己家女神啊!是他们粉了好几个月的女神啊!
之前那些成就斐然的学霸,大家虽然羡慕,但是离自己实在是太遥远,在网上昙花一现就过去了。但是如今被称赞书法达到大师水平的人可是微博上自带几百万粉丝的乔安安。这件事在微博上热火朝天地转了好几天,热门微博和热搜话题一个又一个。
粉丝们对几家纸媒的专访,着实有不少意见。
譬如《人民日报》里面的话:“几乎可以预测到,在乔安安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紧紧跟上,中国青少年书法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粉丝甲:excuse me?!这逻辑在哪里?我家安安女神书法是大师水平,就能预测出以后其他人也能写好书法?
粉丝乙:像安安这样的女神,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后十年都出不了一个!
粉丝丙:想要紧紧跟上安安女神的小伙伴们……加油吧……虽然我那么爱安安女神那么想跟上她的脚步,但我实在是跟不上,我大概这辈子都只能在后面默默仰望我家女神了。
《南方周末》被乔安安的粉丝们骂的更狠了。
粉丝甲:南方周末会不会说人话?“乔安安虽然是胜利者,但是这种胜利真的应该大肆欢呼庆贺吗?这样的榜样真的该树立吗?”女神的胜利当然应该欢呼庆贺!我都欢呼庆贺好几天了!还准备再欢呼庆贺好几天!
粉丝乙:南方什么意思?怎么就把乔安安写成一个被逼无奈的所有课余时间都苦哈哈地练字的可怜学生了?记者究竟有没有脑子,真正的大师都说了乔安安是大师水平了,哪个大师是被逼出来的?我也好想被逼成一届大师啊。
粉丝丙:我家安安生活不要太丰富好吗?舞剑、模特、录节目,像我们安安这么优秀的人,就是每方面都能闪瞎人眼,嫉妒不来的。
黑粉丁:天天说乔安安录了节目,节目在哪里呢?怎么连个影儿都没看着?除了她在微博上故意误导粉丝的几句话,哪里有一丝她参加节目的证据?
陈成琳正在读高二,是最早开始喜欢乔安安的粉丝之一。不过她的父母一直很反对她追星,每次她和父母分享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父母都一脸的不屑,“有那个空还不如多看看书!还有一年多就要高考了!那个什么微博,也少刷一点,有空多刷刷题!”
她之前喜欢过几个男明星小鲜肉,爸妈对她喜欢的偶像一点好感也没有,“这就叫长得好看了?我看你爸都比他们长的好看,男人没有一点男人的样子。”
陈成琳难免忍不住与父母呛几句,“什么叫男人的样子?什么叫女人的样子?以谁做标准?又非得人人都一个样吗?他们自己喜欢这样,也有喜欢支持他们的人,就足够了!”
父母因此对她追星这件事更反感了,觉得她追星后都不懂事了。
后来她对几个男星都渐渐没了什么感觉。而是疯狂地粉上了乔安安,爸妈更不理解,“不过是网上的一个红人,连明星都不是呢,年纪比你还小,这就能当你的偶像了?”
“我看你最近是越来越不靠谱了,有空多看看书比什么都强!”
陈成琳努力想对父母说乔安安有多棒多优秀,可是父母从来都听不进去。
今天,陈成琳特意买了一份《人民日报》,平铺在客厅茶几最显眼的位置,头版头条两张大大的照片。一张是乔安安举着一等奖奖状的照片,一张是乔安安的字的特写。
陈爸爸经过,果然被报纸吸引了目光,凑近看去,“这是什么新闻?”
第40章 中考来临
陈成琳还没有回答,陈爸爸就将报纸拿到眼前,仔细地看了起来。陈爸爸用了好久,逐字逐句地将整版报道都看完了,放下报纸后半天缓不过神来。好半天之后喃喃道,“少年天才啊……”
陈爸爸喜欢写毛笔字,字帖和笔墨纸砚都买过不少,有空的时候会在书房写写。虽然自己只是业余爱好者的水平,但是字写的好坏,陈爸爸还是能看出来的,那些评价乔安安的字的评委,更都是陈爸爸耳熟能详的,在书法界十分有名气的当代大师。
陈爸爸又看了两眼报道上的毛笔字,感慨道,“这字写的真好啊……”自己再练上几十年,也写不出这种水平的字来,小姑娘不过十几岁就能做到,可见有些事情的确是需要天赋的。
陈爸爸却想错了,虽然他的年龄已经是乔安安的几倍了,但是练字的时间却连乔安安的十分之一都没有,陈爸爸闲来无事的时候写上几个字,和乔安安前世里自幼练字就是正正经经的一项功课大为不同。何况乔安安前世是有名师指导的,和陈爸爸照着字帖随便临摹,自然又不同。
“小姑娘真不错,肯定是个勤奋有毅力的。”陈爸爸拿着报纸想趁机教育一下女儿,完全没有想过这张报纸自己女儿已经读过了十几遍,还是故意放在茶几上让他看见的。陈爸爸将报纸递到女儿面前,“你也看看,你要是在学习上能有这样的劲头,还怕考不上重点大学?”
陈成琳往常最烦听爸爸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她,但是这次却听得甘之如饴,因为这次爸爸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正是她的女神。
陈爸爸教育完一通后,诧异地发现女儿这次脸上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而是眼中带笑地看着他。陈爸爸心中纳闷,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报纸,突然觉得报纸上的照片有些眼熟,好像以前在哪里见过一样。
“这个小姑娘怎么有些眼熟?”陈爸爸问出声。
陈成琳再也忍不住,说道,“这就是我一直喜欢的乔安安啊,我和你们说过很多次的。”
陈爸爸不可置信地盯着女儿,“这就是那个天天在网上发自拍的小姑娘?”
陈成琳立马翻出乔安安的微博,找出她的照片,将手机里的照片和《人民日报》上的照片一起伸到爸爸眼前。陈爸爸比较了一下,确实是一个人,而且……小姑娘确实很漂亮。只是陈爸爸一时间有点不敢相信,在他传统的观念中,天天在网上折腾的想要红的那些人,一定都是不学无术的。
也不怪陈爸爸,毕竟上过《人民日报》的网红,又有几个呢。
陈成琳叹气道,“安安哪里有天天发自拍,都是很久才发一张自己的照片,我们倒是天天盼着她发呢。老爸我和你说,她真的超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