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叶点头,道:“嗯。这个不值什么,离过年还有三个多月,正好可以教出来第一批。”
“等过年了,在自己府中露一手,也能长些脸面。我等会儿把详细的东西让您看看,等见了人,也好给她们细说。”
“只是,您得给她们说清楚。咱们这是学堂,得交束脩也有章程,不能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
今年是灾年,太后跟皇后都薨了,中秋节的宴席便推到了十五过后的两天。
天下人也不得在十五大吃大喝,否则视为对皇室不敬。
后天,宁老夫人定要进宫,还有不少命妇贵女们,也要进宫跟贵妃、太子妃宴席,自然是个宣传的好时节。
老夫人道:“我知道了。咱们府里的几个院子,下午让管家带着人收拾收拾。”
“你该怎么改就怎么改,想添补什么,跟管家说就好。自己身子不便,就多让丫头们干。”
云叶微笑着道:“是,多谢老夫人。厨师们都歇着呢,若是有什么让他们去就好。”
宁宁跟宁远忙问:“娘,我们要搬进来住吗?”
不等云叶回答,宁阳大声道:“我都听见了,咱们三个要跟奶奶住!”
宁老夫人又笑又气,“怎么?你们三个不想跟奶奶住?这个院子多好,又大人又多!”
三个孩子都看向云叶,云叶笑吟吟地道:“我跟爹是这么打算的。娘过年就要生小弟弟了,没法看顾你们三个。”
“过了年把你们交给奶奶,你们三个不要淘气知道吗?宁宁跟宁远上学堂不消说了,就是宁阳你,不要累坏了奶奶。”
宁阳大声道:“知道了,娘。我看着奶奶,怎么会累坏她呢?”
众人都笑。
十皇子想了想,问道:“表嫂,可是只能学厨艺的学堂?”
云叶道:“嗯,可以这么说,不识字的也可以学习读书写字。你想不想上?”
十皇子又问:“就在这府里我就上。我在饭庄学菜还不行,师傅们说我年纪小,掂不动炒锅。”
云叶道:“到时候咱们会有别的不用太累的班。比如刻花什么的,你也可以先去。等长大了,再学切墩、炒菜,随便你选。”
见宁远面露羡慕,云叶道:“你们几个若有时间,随便去哪里听课学手艺都好。只是,要先给自己定个目标,不能半途而废。”
几个孩子都脸色严肃地应声。
宁宁应声完了,道:“娘,我不想学菜,我想跟爹一样当将军。”
云叶点点头,脸色和蔼地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微笑道:“行啊!我早就给你们说了,愿意学什么都行。”
“只要以后是个有用的人,不让爹娘担心、不给家族蒙羞就好。”
十皇子看着三个孩子,心里、眼里都是羡慕。
母后若是也能像表嫂这样想,哪里会有冷宫的事儿……
饭后,云叶便吩咐管家带着人开始收拾院子。
“把屋子里的东西全部腾出来。屋子腾空以后,按照我画的图,该置办什么置办什么。还有锅灶什么的,你去找齐掌柜让他安排人干。”
支锅灶有专门的工匠,占地小、出烟快、不扬灰……
即便是在现代,不少农村还有专门干这个的工匠走街串巷地挣钱。
好的锅灶支出来,用几十年都不会跑烟儿的。厨房干干净净、墙壁什么的都不会被熏黑,当真是专业水准。
“还有,咱们需要打制的锅碗瓢盆和灶具厨具也不少,你去找个铁匠铺子。回头我给你各样报个数出来。”
“所有的东西都要快,不能耽搁。若是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可以找厨师们帮忙。”
吩咐完这些,云叶便带着春儿回了自己的院子,卫萍跟管家指挥着众人干活儿。
云叶又细细地算了算需要的各色用具,宁宁两个回来之前,交到了管家手里,道:“这些灶具、厨具、锅碗瓢盆的,最好五天内都置备齐了。”
“锅灶更不用说,三日内要砌完。还有我写的这些桌椅板凳、年前年后的,都要拉来摆好。”
☆、616 委以重任
“西南军服厂你也给他们写封信过去,让他们备齐三百套被褥。”
“床单、枕套、手巾、衣服、围裙、袖套、帽子都是六百套。”
“衣服样式,都按照帮厨的衣服样子来做。该滚边儿滚边儿、该绣花绣花,不可毛糙了。”
“至于尺寸嘛,因为人都还没来,衣服就按照上回给咱们饭庄厨师们做的,大、中、小号各二百套吧。”
“帽子嘛,还是后面能系带的那种,头围大小都能带。”
“衣服先做出来春季的,等到了夏季,咱们再重新做短袖的。到时候再去给他们量尺寸,一人做两身合体的。”
“我今儿给你清楚,以后就不管了。看着日子,到时候你只管带裁缝去量。收钱什么的,你来通知。”
“春季的这些被褥、衣服什么的,最迟年后到京。东西来了,直接拉到梁府去。”
“梁府?”管家一惊,见云叶点头,只得不问什么了。
自己只要照做就是了,可是这些自然是要跟老夫人禀报一声的。
因为,宁府这么大的府邸,得有一个掌家的夫人;云叶没有接手之前,自然都是老夫人掌管。
听管家说到这些,老夫人跟周氏相互看了一眼,老夫人一脸狐疑,问道:“这是何意?”
管家道:“这个,我没有问夫人。想来是让厨师们住在梁府?”
周氏见老人皱眉,恐她心里乱想再误会了云叶,忙道:“或许,是咱们府中住不开?”
老夫人一脸疑惑,“不能吧。都腾出来三个院子了,还会住不开?怎么又去打扰亲戚。”
“虽说梁府地方大,到底这是宁府的事儿,这样做算什么?好像咱们宁府穷得没地方住了似的。”
周氏忙道:“老夫人莫急,我过去问问?或许有什么其他的事儿也说不定。”
见老夫人不说阻止,周氏便急匆匆地去了。
看着管家拿来的单子上,写着的要准备这么多灶具、厨具的,还有三百套被褥,老夫人明白了。
招生的人数太多,若是有学堂,就得有住宿的院子!
老夫人让管家算了银子,自己签了字,正要打发管家找账房去结账拿银子,就见周氏扶着云叶,两人说说笑笑地进来了。
给老夫人招呼了,看见了管家,云叶道:“可算清楚了?告诉他们,这些厨具、灶具的,咱们定要最好的。”
这些设备或许比饭庄厨房里用的还要久,置办一次就得有能多年使用的质量。
管家道:“是,夫人。”
老夫人见云叶过来了,问道:“是不是要让这些学徒们在梁府住宿?”
云叶点头,道:“是的呢。贵女们当然不用。老夫人,等咱们的学校开起来,其实主要是招更多的外地人。”
“按照我们定的,最少也有三百个人呢。等以后名气传出去,来学的人还会越来越多。所以说,咱们府中无论如何是住不下的。”
“梁府的院子几十个,比咱们的还多。金娥整天说那么多院子都空着,也不好。”
“这不,离咱们家也近得很。来的又都是年轻小伙子,不怕这几步路。”
“再说了,到时候,每天一早一晚的,他们几百号人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在大街上过,也是传扬咱们学校的好法子。”
老夫人听了,脸上的颜色便舒缓了,道:“也好,就这样吧。我还说不好事事麻烦亲戚。”
云叶笑道:“不麻烦什么,这还是金娥自己提出来的。再说了,咱们用梁府的院子也不白用,算是租的,咱们到时候给他们写上契约,按年支付租金就好。”
老夫人跟周氏都暗暗点头。
果然,云叶事事虑得周全。
老夫人道:“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就好,也不会让人家说什么。”
说到这个,云叶趁机给老夫人提了一句,道:“老夫人说得是。”
“我娘也早就这么交待过了。我们兄弟姐妹处得再好,也是各自成家立业的。”
“饭庄、生意上有什么来往,都是各自记账的。该多少是多少,一分钱不差。即便能担待的,也得有账目,个人签字盖章,一丝儿不错的。”
“就像这两回,咱们后院住的大厨们搬家,都是用的梁氏的马车。金娥一口免的,虽没有给钱,在梁氏货帮上都是有账的,金娥签字就好。”
当婆婆的,最烦的就是儿媳妇贴补娘家。
乡下人婆媳矛盾最大的一处便是这个了,秦氏岂会有不知道的?
早就给三个女儿叮嘱过了,“到了婆家,过好自己的日子,云家不需要你们贴补。”
“为了一点儿小钱儿,倒让自家女儿在婆家难做,我最不喜也舍不得。”
“特别是叶子你。宁府门户高,关键是有婆婆的。女人嘛,心眼小,眼睛全放在这上头了。
你虽说自己能挣,到底也不好再让婆婆挑毛病。”
“……”
所以,对于宁府跟云氏的生意什么的,云争跟宁府从来都丁是丁、卯是卯,账目记得比跟谁家的都更清楚。
云家是庄户人,本就拖累了云叶被婆婆看不起,若是再有娘家的人时不时地从宁府沾些光,岂不是让云叶在婆婆面前更抬不起头?
所以,秦氏早就叮嘱这姐弟几个,“跟宁府相处,更要时时处处注意着,不要让人说三道四的。”
云叶自然也是知道老夫人的心思的。
这么多年云家也发起来了,也不知道老夫人会不会以为都是自己贴补的?!
以前,因为很少在一起,也不好特意地提起这些,好像越描越黑似的。
今天倒是碰到了一个好时机,干脆就跟老夫人暗中点一下。这么多年,不管她心里怎么想,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老夫人心里倒是一咯噔。
其实自己不是没起过这心思,特别是云叶刚嫁过来那几年……
后来,见云叶的弟弟跟妹妹结的亲事都不错,云叶又能挣,这才渐渐歇了心思。
此时,听云叶如此一说,便也知道云叶是什么意思。
听起来好像是跟自己说闲话、瞎唠嗑,其实就是想让自己放心的意思。
老夫人淡淡地咳了一声,道:“亲戚之间帮忙是该的,该算清楚的也要算清楚。咱们宁府也不想被亲戚们说什么。”
“好了,这件事你就看着办吧,我这里没有什么。等后个儿我进宫了,提提这事儿,看看谁愿意过来就过来。”
见老夫人适时地转移了话题,便知道她听懂自己的话了,云叶也道:“嗯,我知道了。春儿,去拿那几张纸来。”
然后云叶又给老夫人说了些细节问题,比如,命妇贵女们最多只能来十个人;比如,让她们每人准备一套围裙、袖套;比如,不要穿得太啰嗦了……
说实话,老夫人一辈子也没有干过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此时突然被儿媳妇委以重任,竟有些斗志昂扬起来。
而且,这事儿一说出去就会被众人奉承讨好,又能给宁府挣钱,老夫人听得十分认真。
竟连贵女命妇们来了何处停放轿子、如何安置轿夫的事儿都虑到了。
甚至还命周氏:“抽出几个丫鬟,给各位夫人、小姐,倒茶端水、收拾包袱……”
云叶赞叹:“老夫人虑事就是周全,我竟从未想到这些。可见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真不错。”
老夫人被儿媳妇当着众人夸了,甚至老脸一红,嘀咕道:“你不是不让她们带丫鬟、婆子嘛……”
云叶笑着道:“老夫人,她们过来是学厨艺的。而且,一来就是一大晌。”
“府中等着几十个轿夫也不好,不如打发他们先回去,等散了学再过来接也就是了。”
周氏也道:“就是。老夫人,咱们还得派小厮们招呼那些轿夫呢。等天渐渐地冷了,岂不是更麻烦?!”
其实,官宦跟富人们都住在附近,路程并不远。
也就是这些太太小姐们,不好在大街上抛头露面,又要讲究个排场,无轿子、马车便不能出门!
其实,云叶最看不惯这些。人长着两条腿不就是为了走路的吗?
还有,等过几天她们都来了再说,若是个个争奇斗艳、攀比炫富,自己可得给她们下一副重药!
晚上回到家,王叔迎上前来,道:“曲克荣过来了。说他去山里看了,鹿场建设得很快。”
“梁氏的马匹也已经到了,有十几间鹿房让马儿先住了,不耽误什么,鹿们要明年开春、青草出来了才能搬。”
“他也已经给鹿苑带出来一个能接手的人,打算下个月写辞呈;到过年朝廷准了,开春就带着两个徒弟跟老婆儿子,一起住到山里鹿场去。”
云叶很高兴,道:“嗯嗯,是个好事儿,我也好久没有过去看了,等什么时候有空了,就过去看看。”
“对了,还有个事儿,若是梁氏的人把鸡子弄来了,不知道能不能放到那鹿场养着?等这两天你有空找他问问。”
王叔有些吃惊,“鸡子?夫人要养鸡吗?齐庄的鸡子不够用了?”
云叶笑着道:“不是那样。这是咱们平阳城没有的乌鸡,若是养出来,价钱可比齐庄的鸡子贵几倍呐!”
☆、617 来头太大
第二日傍晚,宁寒回来了。
嗯,明天就是可以朝廷允许的全家团圆的日子。各家各户可以大摆筵席,吃酒作乐、赏月弹唱。
云叶见了宁寒,自然先问候身体,看着宁寒有些憔悴,云叶很是心疼。
宁寒却笑笑,“这也不算什么。就是水太金贵,已经有几天没有洗澡了。”
风尘仆仆、胡子拉碴、满眼血丝,就连衣服也不像以前一尘不染。
“永安城那边还是如此大旱吗?打井的事儿如何了?”
宁寒道:“打了几百口井了,出水的不过几十。天不下雨,可真是没法子的事儿。”
“全国到处都是这样,不光永安城。南方湿气大,到底稍好些。”
“岳母那里来时我去看过了,都还好。地里的井还能出水,只够人吃用罢了。池塘的水,也都差不多干了。”
“酱菜厂已经停了,城里的几个馆子生意还算不错。福祥居听说生意很好,比第一楼还强了。”
云叶点点头,“很快,云家的馆子就盖好了。等明年小翠生过了,再说第一楼的事儿,陌武也顾不上。”
“又旱成这个样子,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也别想太多挣钱的事儿。”
“还有,上次小翠过来,还说过想在京城开个钱庄的事儿,我们也就是这么一说,只怕这一两年都做不成。”
夫妻两个说着闲话,云叶亲手给他拿出来换洗的衣服,让人准备好洗澡用具。
家里的温泉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水位下降,但是,还是完全可以洗澡的。
宁寒好好地泡完了澡,宁宁跟宁远也从城里回来了。
见宁寒身上清清爽爽地出来了,几个孩子也都忙围上来,簇拥着宁寒到了前堂,一家几口高高兴兴地吃晚饭。
饭菜都是云叶亲手做的,又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全家人都高兴得很。
宁阳更是高兴,一下子爹爹跟哥哥们都回来了,家里好热闹啊。
小家伙嘴巴不停,叽叽喳喳地给大家说着自己一天跟着娘做了什么。
云叶看宁远明显比跟着自己活泼,对宁寒道:“等开春不如送宁阳也去学堂吧?”
自己过年生孩子,过了年还要去教学、看着小宝宝,再看着宁阳也有些吃力。
再说了,宁阳的年龄也该上学了,宁远可是四岁就去了学堂。
宁阳一听便瞪大了眼睛,紧张地看着宁寒。
宁寒转脸看着自己的小儿子,问:“宁阳,你想跟着哥哥们去学堂吗?”
“想!”宁阳一下子便如打了鸡血一般,“腾”地从椅子上出溜了下来。
跑到宁寒跟前,胖小子拉着宁寒的胳膊,可怜巴巴地问道:“我要是去上学,也让我骑马吗?”
宁寒笑笑,点头:“让廖智抱着你就可以骑!”
“好呀!”宁阳十分高兴,转脸就跑到宁宁跟宁远跟前,得意洋洋地道:“爹也让我骑马!”
然后便问起学堂的事儿来。
云叶道:“若是不好好吃饭,可连马缰绳也握不住。宁阳,坐下吃饭。”
宁阳喜滋滋地坐上椅子,大口扒饭。
宁寒跟云叶相互看了一眼,再同时看向宁阳,两个人眼里都是慈爱。
云叶便又跟宁寒说到开学堂的事儿,“已经让人在宁府开始收拾院子、置办东西了,还未来得及给你说。”
宁寒对于生意上的事儿,几乎是不怎么过问的,“你只管看着办吧,只要别累着自己就好。”
云叶道:“要招三百个人呢,宁府住不下。金娥让住在梁府,我们商议了,算是租赁。”
宁寒看了云叶一眼,“业善能答应?”
梁府地位高、景色绝美,可不是这些小学徒该住进去的地方,业善又不差那几个钱儿。
云叶道:“有金娥在,早晚会同意的。”
宁寒想到宁府的学校能给业善添堵,不由得心中十分舒畅。
云叶又想起买马的事儿,笑吟吟地对宁寒道:“梁府买了三百匹马,算是给朝廷立了一大功。”
宁寒挑眉,“你跟太子说的?他倒买你的面子。”
云叶抿嘴笑,道:“我怎么听着酸溜溜的?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拿点子换的。”
“梁氏需要马、朝廷需要钱,我不过就是做了次行佣。可惜,连个行佣也不如。”
“没得一分钱不说,还白搭了太子一顿饭钱。”
宁寒挑眉,“买就买吧,反正那食盐转运有咱们一半。”
想到这个理由,宁寒心里舒服了。见几个孩子都吃完了饭,便带着一家人去山上转转。
此时已是仲秋,山上的花田里多是菊花。各色菊花争奇斗艳,十分壮观。
三个孩子跟刘师傅家的两个孙子、孙女在花田中追逐,玩得十分开心。
而郭柱几个早已经吃了饭回自己的院子了。
宁寒轻易不来这里,他一来,大家都紧张。刘师傅的儿子、媳妇更是吓得头都不敢抬。
花房附近有不大的几汪泉水,干得就剩一个了,打的两个井也还好。所以,这里还不算缺水。
云叶跟宁寒都十分放心,他们一家人住在这里,可以说是世外桃源了。
众人说了一会儿话,看看天也黑了,全家人便回来歇息。
不提晚上夫妻欢好,第二天,宁寒自然一大早便带着两个孩子进宫去了。
云叶起得晚,跟宁阳又磨蹭了一大会儿,半上午了才到宁府。
云叶过来是来看后院改造情况的。
工程进展很快,几十个锅灶这么几天就差不多砌好了。还有锅碗瓢盆的都已经买好,就等着锅灶干了,往上一放就可以用了。
米面柴薪这些,管家正让人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家送,明后天就齐备了。
中午一家人在宁府陪着老夫人吃了饭,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便都进了宫。晚上要在宫里陪着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