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哑然失笑,他根本忽略了一点儿,这个黄琬自幼聪慧,当年他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时,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了诏书。
吕布用之前处决的那几个将领里的两个首级哄骗杨彪和黄琬,竟然没想到头发眼色这一点,被见微知著的黄琬识破,真是百密一疏,弄巧成拙。
吕布正无奈之际,典韦拿着杨彪的声明书冲出营帐,走向吕布,大笑道:“杨彪老儿吓破了胆,签了效忠声明书。”
。。。
第102章黄琬谢吕布()
吕布大喜,他从卢植那里已经得知黄琬的经历,知道杨彪和黄琬的关系,便拿着杨彪的效忠声明书,再去说服杨彪帮助自己劝说黄琬一番。
杨彪杨文先从吕布口里知道了真相,大为自惭,吕布却笑道:“文先公,弘农杨家自四知先生(杨震)起家,已历四代,文先公之曾祖、祖父、父亲皆为三公,文先公若追随太后天子圣驾前往邺城,从九卿迁为三公,立下杨氏一门四世三公之美誉,便如探囊取物一般,何必依附于袁氏摇尾乞怜。”
杨彪大怒:“谁说我杨家依附于袁氏摇尾乞怜?”
吕布冷笑道:“若文先公执意回到洛阳,依附袁氏摇尾乞怜便会成为现实,若追随太后天子前去邺城,杨家便只有清誉,没有毁誉,是包藏祸心的亲戚重要还是忠君护国四世三公的清誉重要,请文先公熟思之!”
杨彪想了一下,不得不屈服道:“看来我只有去邺城了,只是我的家眷该如何转移,财产该如何处置?”
吕布微微一笑:“文先公不须担心,只需你修书一封,我们即可派人前去洛阳,将你家眷秘密迁来邺城,至于财产,也会帮你处理干净,等你到了邺城,自然就有一处大宅子和许多钱物等着你。”
杨彪急问:“奉先公,此话当真?”
吕布点点头:“太后执掌了一个皇家密探组织,名为捕风,捕风现在安插在洛阳城中有两三百人,这些人里面会有人帮你料理好一切,你且放宽心。”
杨彪这才同意前去说服黄琬。
杨彪按照吕布交代给他的说辞,问黄琬黄子琰道:“我记得子琰兄当年被权贵诬陷为党人,被禁锢了二十多年,时至今日,子琰兄可知那权贵是谁?”
黄琬回忆起那段惨痛往事:“当时我被迁为五官中郎将,当时陈公蕃(陈藩)为光禄勋。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才。’于是我与陈公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有些权贵子弟不得荐用,便诬陷我为党人,遂被禁锢不得为官二十余年。我深恨那个诬陷我的权贵,却一直查不到那人是谁,甚为遗恨。”
杨彪又说道:“光和末,你被我父亲(太尉杨赐)推荐,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一路升迁。你说,我杨家会害你吗?”
黄琬笑道:“令尊对我有知遇之恩,文先贤弟与我有总角之交,怎会害我。”
杨彪便又继续追问道:“那子琰兄可信得过我喽?”
黄琬道:“那是自然。”
杨彪这才吐露真相:“其实那个权贵便是现任太傅的袁隗,当时子琰兄担任五官中郎将,显用志士,罢黜庸才,致使几个袁氏子弟无法举荐为茂才,袁隗忿恨,便让袁氏故吏诬陷子琰兄是党人。我早知此事,怎奈袁家与我有亲,我不便吐露。现今袁家子弟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家图谋不轨,竟有‘田氏代齐’的野心,我不愿与此等逆贼为伍,又见子琰兄被袁氏后来的小恩小惠收买被蒙在鼓里还想助纣为虐,心有不忍,便将此实情吐露。”
黄琬大惊:“文先贤弟此言当真?”
杨彪正颜厉色道:“我又何须欺瞒子琰兄!”
黄琬大怒:“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袁隗老儿竟然如此阴险,我真后悔信他这么多年,为他袁家门生故吏奔走这么多年,真是瞎了眼了。”
说着,黄琬站起身,大步流星向外面走去,杨彪紧随其后。
黄琬到了吕布近前,叩首道:“非奉先公,黄琬误矣,请奉先公受黄琬一拜。”
吕布赶紧将黄琬搀扶起来,看这个须发皆白的老臣,吕布笑问道:“黄公为何要谢我?此乃太后、天子之意。”
黄琬亦笑道:“奉先公何必欺我,当时十常侍与大将军俱死之日,太后六神无主,若非奉先公力挽狂澜,汉室必将倾颓,这一切全都仰仗奉先公从中奔走,奉先公乃我大汉股肱之臣。黄琬此前迷惘不灵,卢公诸大臣束手无策,卢公向奉先公求策那一幕落在黄琬眼里,我便知这一切都是奉先公所为,若非奉先公计策到位,惊醒文先公,我黄琬尚且被袁贼蒙蔽,到最后便是身败名裂,辱我先人。奉先公对我黄琬之恩,恩同再造,自此之后,唯奉先公驱使,黄琬万死不辞。”
吕布绝对不敢在这么多大臣面前接受黄琬的谢意,便笑道:“都是同殿为臣,我不忍看黄公落在袁贼蛊中,方才设计提醒,不想黄公明断很快就醒悟了。黄公无须客气,这一切都要仰仗太后天子洪恩,若非圣驾执意前往邺城,黄公之冤屈怕是永生不得洗涮。”
黄琬知道吕布有避嫌之意,便走前几步,向太后、天子谢罪,杨彪紧随其后。
为了不让袁隗察觉黄琬、杨彪、马日磾等人奔逃邺城,吕布便让何太后下诏说:“马日磾奉命前往封赏太尉幽州牧刘虞,黄琬奉命视察先帝河间旧宅,杨彪奉命监督冀州刺史吕布到任,其他诸大臣亦各有差事。”诏书的备份让心腹将士火速送往洛阳皇宫,交给值守此处的史阿和吴崇,让他们把这诏书放在尚书台,同时派人告诉各个大臣家里有关皇命之事,让他们言辞合一。
杨彪、黄琬之事圆满结束,众人尽皆大喜,纷纷赞扬吕布措施得当,吕布愧不敢当,转而奔赴河边指挥军队渡河。
因为严牧措施得当,从河东郡到魏郡之间的黄河两岸的船只几乎都被他买了下来,很多都是以平时两倍的价格买下来的,有若干不愿卖船的也被魏续派兵强行买了下来,如此一来,即便董卓、袁隗等人闻讯赶来,也只能望河兴叹。而且吕布派出精兵封锁小平津到洛阳的各个要道,连鸟都不让飞回去一个,何况是人,所以等董卓、袁隗知道太后天子移驾邺城的消息,圣驾已经到了邺城。
。。。
第103章卢植想收徒()
待到何太后、少帝刘辩、唐皇后、万年公主刘言和诸位王公大臣坐上船,吕布才开始上船。这个未来邺城政权中枢乘坐的船舶是一艘三层楼船,高六丈,长八丈,外观巍峨威武,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里面载有一千多精兵,分别是吕布的飞虎猛士和王越的虎贲精兵。楼船前后左右布满了艨艟战船,再往前面后面看,更有数不清的商船、渔船随驾护航。
前往邺城的路线已经定好,船只顺流而下,到了黎阳再登北岸,高顺领前军在黄河北岸顺流护卫,黄忠领后军在黄河南岸顺流护卫。高顺、黄忠两军同时监督是否有船只在中途私自靠岸有人私自下船前往洛阳通风报信,遇到此等样人,不管官职高低,格杀勿论。
吕布正站在楼船甲板上眺望黄河景色,这时黄河之水澄清无尘,河面宽大,浩浩荡荡,比后世的黄河不知壮观多少。
吕布想到后世的黄河先是泥沙堆积成了地上悬河,后来被某个水利工程给搞死了,断流了,今古对比,真是不甚唏嘘。
吕布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多听正直的不膜拜权力的水利专家的意见,不要像某些人脑子一热就上马什么什么工程,结果搞得子孙万代为他们的愚蠢买单。
正当吕布感叹,忽然有人来报:“并州牧卢植大人有请。”
吕布赶忙来到了二楼卢植的舱房,卢植忙让他合上门,似乎要和吕布秘密商议一些什么,吕布忙把舱门关上。
卢植话语里甚是萧瑟:“奉先,你刚才问我怎么了,那时因为急于解决杨彪、黄琬之事,我没有吐露实情。”说到这里,卢植摸了一下腹部:“实话讲与你听,我饮酒过度,肝胃受损严重,恐怕命不久矣。”
吕布知道卢植酒量很大,举世闻名,能饮酒一石,一石是十斗,一斗酒换做后世的度量单位就是两斤,卢植能一下子喝上二十斤,即便是这个时期的低度黄酒,毕竟还是有酒精含量,久而久之,绝对是伤到了肝胃,看卢植的灰白面色,估计都有胃癌了,吕布皱起眉头:“有没有看过什么名医?”
卢植叹道:“多年前我在九江做太守时,曾和神医华佗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就断定我如果再那样喝酒,绝对活不过五十五岁。我当时身体硬朗,根本听不进去,今年我已经五十一岁,肝胃时常剧痛,看来是没有几年活头了。”
吕布惊道:“卢大人莫要这么说,我现在就派人去请华神医,让他前来给卢大人再做医治。”
卢植摆摆手:“华神医亦曾说过,若是我的病痛渗入肝胃,剧痛无比之时,便已经是无药可医,除非换肝胃,但华神医说他对换肝胃之术不曾有五成把握。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受此折磨,奉先,你就不必替我白忙活了。”
吕布还是执意从军中挑出十个精明能干可靠的士卒,让他们携带厚礼,下船登岸,前去豫州谯县探访华佗踪迹,务必要把华神医请到邺城,为卢植看病。
吕布心知肚明,卢植患的是癌症,这是一个自古就有的疾病,只是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并不发达,人们对待癌症认识不够,用的是别的名称,比如肺癌结核病都统称痨病,即便是在后来医疗科技那么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还是无法治愈癌症,所谓化疗只能延缓不能根治,华佗医术再高明,亦不能超越时代,吕布不相信华佗能将卢植这疑似末期胃癌的病给治好。
吕布之所以那么殷勤地跑前跑后,就是想在卢植临死前的几年里给卢植一个好印象,卢植是未来邺城政权里面那帮大佬的核心,有他支持,吕布掌握大权的可能性会高很多。
待吕布吩咐下去以后,卢植摆手示意吕布近前,等吕布距离他两步远,卢植才压低声音说道:“我的病情你莫要告诉太后、天子和其他人,免得让他们担心。”
吕布点点头:“我明白,就是刚才派出的几个人,我也没有告诉他们是你得病了,我只是告诉他们让华佗来邺城是为我家中老人看病。”
卢植剧烈咳嗽了几下,待吕布轻拍他的后背,他才缓过了气:“奉先,我这番叫你过来,把我的病情告诉你,你可知道我的深意?”
吕布摇摇头:“末将不知。”
卢植叹息道:“我生平授徒无数,最为得意的两个弟子,一是北平太守公孙瓒,二是平原县令刘备,此二人皆学到我一些本事,怎奈他们天资不足心性不定,又都是不好读书之人,所以只能学得我的皮毛,公孙学得我二成本事,刘备学得我三成本事,其实若非刘备家境寒微,他的成就必在公孙之上。我本有三子,长子与次子皆夭折于大疫,唯有小子卢毓尚存,此子聪颖懂事,奈何现年只有六岁,等我过世时,他也不过十岁。奉先,不瞒你说,我有三个担心。”
吕布忙恭敬地问道:“卢公有那三个担心?”
卢植道:“其一,我怕我死后,你在士林没有名声,威望不够,不能震慑那帮大臣,致使邺城动荡,太后、天子不安。”
吕布亦是忧心忡忡地点点头,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担心。
卢植又道:“其二,我怕我生平所学后继无人。其三,我怕我死后,卢毓年幼,孤独无依,难以存活,我卢家香火断绝。”
说到这里,卢植用希冀的眼神望着吕布:“思前想后,我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可以将我这三个担心全数消除。”
吕布连忙问道:“有何良策,请卢公示下,吕布若能效力,虽万死不辞。”
卢植哈哈笑道:“不须你效死,你只需拜我为师,继我衣钵即可。怎奈你现在官为九卿,位置不在我下,我才一直不敢开口,几个时辰前,你曾自认为子侄辈,态度恭敬,我才敢开这个口,只是不知奉先意下如何?”
。。。
第104章拜卢植为师()
吕布之前也曾想过这个问题,自己在士林里毫无名声,在这东汉末年不论招贤纳士、招揽人口、伸张正义、升官发财,都需要名声,即便是自己已经挟天子要令诸侯,也需要自己有名声,那些诸侯才能把自己的令当回事,指望司马徽、胡昭这种本来就名声不彰的隐士给自己宣扬名声如同后世网络写手让同级写手在对方作品里开直通车或章推一样聊胜于无差强人意,什么军功之类的也是折了半才被士林承认,能被士林认可的快捷通道有二点:与士家通婚、为士家门生。
与士家通婚,这一点儿已经在吕布的计划之内,至于通婚对象是谁,几乎呼之欲出。
为士家门生,可以考虑的人选不多,真正的帝王师只有卢植一人而已。
卢植是名将兼大儒,海内人望,他又有多位海内人望的好友,如蔡邕、郑玄都跟卢植关系莫逆,若是自己拜卢植学习兵法、拜蔡邕学习琴艺书法、拜郑玄学习经学,自己的名声绝对会飞涨起来。
想到这里,吕布连忙上前,准备磕头拜师。
卢植连忙把吕布拦住:“看来奉先从未拜过师父,拜师之礼岂能如此草率,你要向我学习儒道、兵法,须要拜过文圣孔子、武圣孙子再来拜过我,另外还有一系列繁杂程序,岂可在一个舱房里草草行事,又岂能只有你我二人,须要诸王公大臣见证。”
吕布惭愧,忙道:“一切听从恩师安排。”
卢植在吕布搀扶下,服了一剂药丸,那是按照华佗之前给他开的药方选取的草药炼制的药丸,经常服用可以抑制病痛也可以暂缓疾病发作,但无法根治。
卢植吃了药以后,精神大好,遂不要吕布的搀扶,迈步走上楼船的三楼,向何太后禀告要收吕布为徒,并向何太后悄悄说了:“之所以收吕布为徒弟,不但有把生平所学传授下去的目的,更有以儒学教化影响吕布、以师徒关系羁绊吕布之意,以免吕布位高权重之后萌生野心。”
何太后听了卢植如此说,亦深表同意:“本宫也一直在担心吕布将来无人制约,现在卢卿想出以师道制约,不失为良法。”
卢植在向何太后禀告收吕布为徒之时,已让吕布到处寻找香烛、孔子和孙子的画像,所以卢植跟何太后讲的,吕布根本听不到,也想象不到,吕布心里甚是欣喜,却不知别人并不会那么简单地来个锦上添花。
按照这个时代的拜师礼,吕布要先给卢植写一个拜师贴,上面写着:“呈卢并州尊师鉴,敬启者门生吕布,门生与尊师共事多日,深受尊师影响,进步良多,退而自思,非正式拜师不足以成就学业,问于太后,太后亦有此心,问于天子,天子亦责我早行弟子礼。故呈贴于师,希望能列于门下。此心诚正,望师纳我。九原吕布再拜,中平六年九月初九。”
吕布呈送此贴在卢植门口,行一拜礼。
卢植写一回帖:“吕布一览,所送拜师贴,吾已收阅。尔心至诚,吾已知。太后天子厚爱,亦感吾心。定于中平六年九月初十巳时起,吾在吾房间专侯,行收你为弟子之礼。为师诚正我心,躬行师道,不负尔所望。范阳卢植躬身,中平六年九月初九。”
卢植这个回帖由他小儿子卢毓亲自呈送给吕布。
卢毓现年六岁,一个粉嫩粉嫩的小正太,聪颖可爱,却在卢植的教导下,变成了一个刚刚正正的小大人,一脸严肃地把回帖递给吕布,然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转身离去。吕布不由得感叹,卢家家教之严正,难怪卢毓在历史上虽屡次直谏皆遭曹丕的反感,依然能够位列魏国三公之一的司空之位。
第二天,正是中平六年九月初十。
到了约定时辰,在马日磾、刘弘、黄琬、郑泰等人的见证下,吕布独自对着孔夫子的画像,上香,默祷,三拜,司仪杨彪高声喝道:“一拜,兴;再拜,兴;三拜,兴;礼成!”
吕布又独自对着孙武的画像,上香,默祷,三拜,杨彪照例喊道,“一拜,兴;再拜,兴;三拜,兴;礼成!”
随后,吕布独自祭拜祖先,按照吕布的说法,他的祖先是武仙人太公望吕尚,吕布便在太公望的画像前上香,发愿心,三拜。在发愿心的时候,吕布暗自祈祷:“愿祖先保佑吕布武德昌隆,实现鲜卑草原做牧场、东海南海做内海的志向。”
在一楼把祭拜祖师、祖先的礼仪完成后,吕布登上二楼,来到卢植房门前,望门拜上一拜,入门后拜上一拜,遥望着卢植再拜上一拜,卢植仅需躬身还礼。
走到卢植面前,吕布又拜了三拜,卢植还了一拜。
卢植赠送《论语》、《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和他撰写的《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给吕布,当吕布接过书时,卢植正颜厉色地说道:“入得我门,须得讲忠孝仁义信礼智勇,首要的便是忠,须要忠于大汉,至死不渝,你能否做到?”
吕布在这个时候忽然明白了卢植收他做弟子的深意,不仅仅是为了让吕布在士林里有名声、让平生所学后继有人、让卢毓有人托付,还有用师徒关系羁绊之意,卢植以为他收了吕布,传吕布儒学经典来教化吕布这个边地人,便可让吕布对大汉忠心耿耿,再无二心,吕布心里深觉好笑,但满脸肃穆之色一点儿不变,斩钉截铁地回道:“吕布能做得到,吕布必当忠于大汉,至死不渝。”
在吕布心里,他忠于的大汉并非是刘汉皇室,而是普天下的汉民,宏观意义下的大汉族。
卢植观其容听其言看其行,觉得吕布现在虽然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