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8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基尔波诺斯也知道局势艰难,不过他却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再次给各级指战员加油打气:“今天,敌人突破了我军相当一部分阵地,据我所知相当一部分同志经受了十倍以上敌人的围攻,对于同志们的作战精神我十分的满意和钦佩……不过随着我们的阵地一点点被压缩,明天的战斗将更加的艰难和残酷,我希望所有的同志都做好心理准备,让我们给德国鬼子迎头痛击吧!”

实际上局面比基尔波诺斯说得还要艰难,随着这两天高强度的战斗消耗,部队的弹药基本已经见底,相当一部分战士只能从自己的同志身上捡取弹药继续作战,甚至一部分红军士兵开始用德军的武器进行战斗。而食品已经全部耗尽,整整三天里,绝大部分红军战士没有吃到一粒米。至于药品,那更是闻所未闻,以至于有一名目睹了伤员无法得到救治的战地医生在痛苦中吞枪自杀。

对基尔波诺斯和红军战士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天气依然未完全好转,麻风细雨始终笼罩着战场,这不光使敌人的空军无法尽情施展,也让泥泞的战场变得更加恶心人。

8月9日,整整一个上午费雷柏的部队都在和泥土做斗争,这一片泥潭是德国人的噩梦,几乎让他们寸步难行。当他们好容易才将坦克和装甲车拉出泥泽,在下午两点,又一场倾盆大雨席卷了整个战场。

不管是履带还是轮子都无法再如此泥泞的道路上做任何机动,特别是靠河渠的德军阵地,在暴雨中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连运送架桥设备的工兵都泡在水里动弹不得。

一直到三天后,当太阳重新炙烤大地的时候,德军才缓过气来。8月12日,费雷柏命令SS第20装甲掷弹兵团一营和二营分两路向红军在战场上重要的支撑点130高地出击,准备一举占领这个至关重要的制高点。

整整一天,双方围绕该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红军的死守和迅猛的反扑让党卫军也有些招架不住,而少量的T54更是扮演了定海神针的角色。德军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几乎奈何不了T54分毫。

激战至黄昏时分,少量红军战士在一辆T34的掩护下竟然进行了一次不可思议的小规模穿插,一举切断了第20装甲掷弹兵团一营和二营之间的联系。

关键时刻,二营营长弗兰克少校立刻倾尽全力的进行反扑,亲自带队冲锋,激战了整整一个钟头,弗兰克少校的反扑被击退,而少校本人也被击毙。

营长的死亡沉重地打击了2营的士气,这使得德军想要占领130高地变得更加的艰难,或许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弗兰克少校在死后的第二天便被追授了骑士十字勋章。

12日的战事告诉了费雷柏,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分割苏军的任务是不可能的。唯一能让费雷柏心情好一点的是,在第二天早上,博克派来了增援部队——SS第20装甲掷弹兵团三营。

几乎就在SS第20装甲掷弹兵团三营抵达战场的同时,基尔波诺斯也知道形势越来越严峻了,整整一天,这位上将都在各级部队走访,脚步几乎踏遍了每个营,他不断地告诉红军的指战员们:“一定要注意收拢部队,不要鲁莽的同敌人硬拼,千万不要白白牺牲掉我们可爱的战士们!”

当天上午九时,德军进行了自包围第三、第十集团军以来最猛烈的炮击,以及伴随着比前一天更强有力的穿插和突进。基尔波诺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的部队已经不能像一天之前那样讲渗透过来的德军赶走,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份残酷的丢失阵地的报告。

基尔波诺斯知道必须接受现实了,二十多天的鏖战已经让他的部队耗尽了所有的力量,食物、弹药、药品甚至连饮用水都缺,蜷缩在散兵坑和战壕里的战士们各个面黄肌瘦,相当一部分患上了脚气或者战壕脚。

基尔波诺斯的士兵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垂死挣扎的人用完了回光返照的最后力量。在当天晚上,基尔波诺斯给军委和乌克兰方面军发去了一封长长的电报,详细的列举了被围困之后部队的战斗情况,更是将他所能收集到的所有英勇奋战至牺牲的指战员名单统统发了过去。

这封史无前例的电报足足发了三个钟头,直到德军新一轮猛烈的炮击摧毁了基尔波诺斯司令部里最后一部电台才被迫中止,而这也是军委最后一次痛基尔波诺斯取得联系。

8月14日至8月15日,被包围的红军战士依然在竭尽所能的抵抗,到了15日深夜,基尔波诺斯将唯一能联系上的部队指挥官全部召集到了他的指挥部,布置最后的战斗方案。

“我们还有十五台能开动的T54和T34,拉文琴科同志,请你将还能走得动的三千名同志都带上,突围吧!”

当时饿得至打摆子的集团军参谋长拉文琴科下意识的问道:“那您怎么办?”

当时基尔波诺斯淡淡的一笑:“我的年纪已经大了,而且作为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官,我理应为当前的局面负责。我将和其他无法突围的同志一齐留下来战斗到底!”

拉文琴科还想劝基尔波诺斯放弃这个想法,在他看来仗打成这样根本就不是基尔波诺斯的责任,相反,基尔波诺斯已经尽到甚至超出了他的义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苛求基尔波诺斯做到更好。

不过基尔波诺斯依然拒绝突围,他的态度完全不可动摇:“拉文琴科同志,这是命令,请你执行吧!”

当天夜里,拉文琴科含泪和基尔波诺斯最后一次握手,在临行前,基尔波诺斯将他的军靴送给了拉文琴科:“突围不能没有鞋子(拉文琴科的靴子底磨穿了),这就当是我们临别的礼物了。另外请将这些信带给我的妻子和孩子,告诉他们,我爱他们!”

从那一天起,拉文琴科就一直保存着基尔波诺斯送给他的最后礼物,直到他去世之后,才捐赠给了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与这双老旧的军靴同时展出的还有基尔波诺斯的日记。在8月18日凌晨,当德军冲入他的指挥部时,这位饿得几乎站不起来的上将毅然决然的拉响了炸药包。震天的巨响之后,这位英勇无畏的上将履行了他对国家、民族和党的承诺……(未完待续。)

172空军的问题(上)

军委做出了具体的撤退方案之后,李晓峰就没有过多的纠缠军事问题了,因为某仙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让他提出一个大概的方略没有问题,但是让他设定具体的细节,尤其是那些琐碎的战术,那就纯属于外行指导内行了。

李晓峰认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不是什么都要管,更不是什么都得去亲力亲为,否则有九条命都不够挥霍的,更何况你丫一个人啥都干了,还要那些手下干什么?

领导得有领导艺术,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就行了,如果什么都要指手画脚,一方面是辛苦,另一方面也打击了部下的主观能动性,更有甚者会让部下觉得你并不信任他们,久而久之是离心离德。

反正李晓峰是不打算学空一格的搞法,以手令治军治国,搞出类似“蒋总裁中正咨蒋院长中正令蒋部长中正函蒋省长中正转蒋校长中正公文”之类的笑话。

所以李晓峰只打算抓力所能及的主要问题,比如军工生产的问题。前面提到过,他基本上解决了坦克装甲车辆的问题,接下来随着战争变得越来越残酷,他需要更多的考虑空军的问题。

空军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是的,你没有看错,红军的主力作战机群都有问题。先从战斗机说起,全金属的雅克1/2面临的主要是发动机问题,VK100系列,比如VK100、VK103、VK105同时要装备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产能真心是个大问题。

如何解决几款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抢发动机的问题,就够李晓峰伤脑筋的,除了新建生产线扩大产能之外,李晓峰觉得有必要引进一些国外的发动机应急了。比如说他就比较欣赏罗罗公司的梅林系列液冷发动机。

给雅克装上梅林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随着卫国战争爆发,英国和苏联之间也有开展军事合作的意向。比如英国人被德国潜艇逼得喘不过气来,迫切地需要36B型护卫舰,是不是可以搞一个发动机换护卫舰方案呢?

当李晓峰在政治局提出这个建议后,得到了托洛茨基积极第相应,这恐怕是卫国战争爆发以来,双方头一次对一个问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真心算是相当不容易。

李维诺夫很快高高兴兴的带着相关的建议前往了不列颠,与此同时,李晓峰的私人代表娜塔莉亚同学也找到了美国陆军部和北美航空公司,明确地表示想为苏联政府采购一批军用飞机。

什么军用飞机呢?自然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野马,当然,最初的野马可没有后来那么受欢迎,对于美国陆军来说,北美航空公司和野马都是“小二黑”。当时野马完全不受美国陆军部重视,认为它是一种不符合美军规格的“外国”战斗机(野马第一个用户是皇家空军)。当然,其中也是有黑幕的,陆军部的某些官僚要求北美航空公司总裁金德伯格行贿来换取生产合同,但是被金德伯格拒绝了。

当然,这些是1940年的事,由于皇家空军认为野马是当时美国能拿出的最好的战斗机,下了不少订单,反过来刺激了美国陆军部开始重视野马。

尤其是在租借法案通过之后,野马就活得更加滋润了,一边加紧改进一边扩大产能,完全可以应付苏联的订单。唯一的问题是美国国会和政府是否能同意出售。

要知道,从1939年开始,美国人就对苏联另眼相看了,一边向日本大量的输出石油和废旧钢铁,另一边却大刀阔斧的砍断了同苏联之间的军事合作,连出口航空铝材都设置了大把的障碍。一度,让两国关系是跌入了低谷。

也就是卫国战争的爆发,才让美国人又暂时放开了一定的限制,允许美国企业向苏联出口初级原材料和机械配件,但是连民用卡车都限制向苏联出口,更别提战机了。

反正娜塔莉亚是做好了吃闭门羹的准备,不过让她意外的是,这回美国人又大方了一点,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亲自接见了她,表示愿意出售野马,甚至暗示可以将苏联也纳入租借法案之内。

这个消息让娜塔莉亚大吃一惊,差点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过李晓峰却不意外,对美国人来说,在战争中搞平衡是再正常不过了,之前苏联过于强大了,美国人担心德国不是苏联的对手,战后的欧洲将变成苏联一家独大,所以这才收紧对苏政策。

而现在,苏联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被动之中,而且战场上的形势又对苏联相当的不利,一旦苏联被德国击垮,这个结果也不是美国人愿意看到的,所以给苏联输血,让北极熊多跟汉斯多打几个回合,让双方尽量多流点血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当然,美国人也不是活雷锋,同样的,他们也是有所求的,史汀生对苏联在战场上缴获的德国武器很有兴趣,希望苏联能提供一批BF109、FW190、斯图卡以及三号和四号坦克的实物。

这样的要求苏联自然可以满足,反正等美国人参战了,迟早他们也能获得,不值得有什么可保密的。不过马上美国人又提出了第二个要求,对红军的新式坦克他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采购一批,额,数量不太多,十辆就够了!

这个要求就让政治局产生了警惕,美国人这是想干啥?往最好了想,这也是准备山寨红军的坦克技术,甚至恶意的揣测一下,美国人这是不是在做某些准备,将苏联视为未来的敌人呢?

围绕着这个问题,政治局爆发了一场争论,其中捷尔任斯基的态度最为明确:“美国人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不能将红军花费了巨大代价才研制出的武器双手奉上。我相当怀疑,美国人是居心不良!”

托洛茨基呲了呲牙,讲心里话,他也知道美国人确实是居心不良,但是大国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是居心不良。想要如兄弟一般和睦,除非是苏联很弱美国很强,或者倒过来。而只要两国之间实力相差无几,那就得居心不良。

托洛茨基认为,如今苏联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是打赢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是保家卫国,一切都要向这一点看齐。是的,美国人居心不良了,但是苏联确实需要更多的援助。

“我认为,暂时应该以战争为重,用少数的坦克就能换取美国的援助,这个买卖还是很合算的,”托洛茨基语重心长的说道,“更何况,我们的新坦克还在不断发展当中,之前总装备部不是已经上马了一系列的改进计划吗?所以就算给美国一些坦克,那也过去式,完全不需要过于的担忧!”

捷尔任斯基还有些不满意,但是这回李晓峰站在了托洛茨基那边:“我也认为可以给,更何况美国人并没有指明要哪种坦克吧?完全可以展示一些不那么先进的现役型号给他们看看,比如说T3476,比如说T70坦克,甚至T35也可以给他们看。”

李晓峰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呢?原因很简单,美国人现在在坦克上或者说在怎么使用装甲部队上还没有开窍。1942年火炬行动之前,他们还对M3格兰特/李信心满满,以为这个垃圾可以应付战斗,但一上战场才知道,这玩意儿真心没卵用,这才赶紧的加紧生产M4。

甚至早期型号的M4也不咋地,大名鼎鼎的郎森打火机就是它(一打就着,每打必着),登陆法国之后,如果不是英美牢牢地控制着制空权,以M4之流的坦克那真心只有被东线装甲坟场里锻炼出的德国坦克吊打。实际上就算有巨大的空中优势,英美坦克同德军坦克的交换比也相当的难看,要是把同样的情况换到东线,那毛子得被喷出翔来。

甚至李晓峰觉得,就算把T34给美国人看了,官僚主义气息严重的美国陆军部恐怕都不见得会引起太多的重视,而且一时半会儿美国人也搞不定可靠的柴油机,给美国人看看,直观的展示一下苏联的装甲肌肉也好。

李晓峰都站在了托洛茨基那一边,自然捷尔任斯基的反对就没有效果了,很快,大约4辆T34和4辆T36以及两辆T70就打包装船,发往美国。收到了这批礼物之后,美国陆军部立刻就同意了苏联购买野马的请求。

按照李晓峰的指示,红军立刻下达了一份200架野马1的订单,其实原本还要订购更多的野马1,但北美航空公司的生产能力有限,要同时满足英国和苏联的订单,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

可能有同志要不理解了,为啥买野马1这个垃圾呢?众所周知,野马1最大速度只有615千米/每小时,比雅克1和雅克7是要快,但是比雅克2、雅克3和米格3要慢不少,跟刚刚投入生产的拉5相比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拉5可是木头飞机,而且使用的是空冷星型发动机,便宜耐操啊!)。

更何况,艾利森的V1710F3R(39)发动机额定功率仅仅有1100马力,并且没有装备增压器,高空性能一塌糊涂。根据皇家空军的测试,野马1在低空速度和机动能力都优于P40、P39,甚至比皇家空军的现役任何一种战斗机的速度、爬升率、加速性、俯冲速度、稳定性以及操控性都要好,此外滚转速度和转弯半径也很优秀。

在4572米(一万五千英尺)以下高度,野马1要比喷火5快40到70公里/小时。不过一旦超过4572米,随着高度的提升,野马1的性能也是直线下降,喷火可以在7分钟内爬升到6096米,而野马1需要11分钟!

李晓峰难道是被装备罗罗公司梅林60系列发动机的P51B以及以后型号的性能晃点了,才采购了这么一个废柴?肯定不是,实际上李晓峰对野马1的高空性能差心知肚明,但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他采购的野马1主要任务不是在中高空去跟德机争夺制空权,而是掩护伊尔2进行战场大扫除。对红军来说,中高空有雅克3、米格3以及拉5和Pe2就足够了,反正伊尔2大部分时候都在五千米以下高度飞行,在这个高度野马1足够让德国人吃苦头了。

让野马1去掩护伊尔2,自然可以将雅克和拉系列战机从这一任务中解放出来,可以进行更多的空中游猎慢慢陪德国飞行员愉快的玩耍。

反正李晓峰对野马1是挺满意的,用它来应急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娜塔莉亚以及陪同她在美国采购飞机的试飞员还给他带来了一个有点看不上的小礼物。

“P39战斗机虽然高空性能不佳,但是中低空最大飞行速度不亚于野马1,而且此战机产能没有任何问题,美国政府很乐意向我们大量出售!”

这个报告让李晓峰心里直呵呵,美国政府当然愿意出售P39,因为美国飞行员一点儿都不喜欢这条该死的飞蛇,独树一帜的发动机后置导致该机重心相当靠后,俯仰操作简直美得跟米格1有得一拼。而且其采用的舱盖也是独树一帜,不能整体打开,而是在两侧开了两个小门。要跳伞,普通战机飞行员需要做的是解开安全带,拉开舱盖,踹一脚方向舵让飞机倒飞,然后自然而然的就落下去了。

而P39独特的舱门设计,使得飞行员得打开一侧舱门,然后爬出去跳伞,稍微有个闪失就会被飞机的平尾腰斩,反正让飞行员是畏之如虎。

历史上美国生产出了九千多架飞蛇,但其中的一大半都通过租借法案送到了苏联,留在陆军中服役的也多在二线打杂。

对于李晓峰而言,P39自然也算不上什么好飞机,所以一开始根本就没想过要引进。但是谁想到该来的总会来,他没有主动引进,可红军的试飞员却让阿尔克斯尼斯产生了兴趣,你说这算什么。

为什么阿尔克斯尼斯也会对P39感兴趣呢?原因很简单,对美国人来说飞蛇满满都是槽点,可是对红军从伊16和米格1、米格3锻炼出来的那批飞行员来看,P39没那么糟糕。

俯仰性能不好,这算个啥,伊16和米格1、米格3俯仰性能更糟糕,连后者苏联飞行员都能飞得很愉快,飞蛇那点问题算个啥?至于跳伞,对于红军的空中拖拉机手来说,被自己的战机花样玩死太正常了,跳伞这种小问题注意一点就完了,实在不行老子就不跳了,为国捐躯光荣!

当然,飞蛇有些槽点红军也有意见,比如说爬升性能,飞蛇的机翼比较小,翼载很高,直接导致该机爬升性以及高空机动性比野马1还要糟糕。客观上说,飞蛇就只适合留在低空游荡。

不过这依然也不是大问题,反正不管是野马1也好、飞蛇也罢,红军都没打算用它当主力,其任务都是用来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