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巴罗夫愕然地问道:“为什么?”
“他要我先取得家里的同意。”
孔巴罗夫又问道:“怎么,你父母不愿意让你参军?”
叶夫根尼叹道:“他们反对倒是小事,主要是我叔叔那一关难过。”
科尔扎科夫满不在乎地说道:“多简单的事儿。不行就让我爸给你叔叔打个电话,一句话的事儿!”
叶夫根尼苦笑道:“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我叔叔那人很难被说服的!”
科尔扎科夫依然是那么不在乎,大大咧咧的拉起叶夫根尼,就往传达室的方向走,一边走还一边说:“我爸是总政治部的。最善于做思想工作……再说参军关荣,党和国家都号召我们参军保卫祖国,你叔叔怎么能拖后腿了,他这个觉悟太低,就该好好教育!再说,我直接让我爸做校长的工作不就完了,都不必管你那个拖后腿的叔叔!”
很快科尔扎科夫借了传达室的电话就拨给了他父亲:“老爸,我同学有这么个事儿需要您帮忙……对,就是报考军校,不是让您开后门,我哥么品学兼优,全年级第一,就是家里不太同意他报名,您就给我们校长打个电话,让他同意报名不就完了……对的,就这么简单!”
不得不说,科尔扎科夫还是很有点小聪明的,算是深谙官场的至理,准备从上至下给瓦西里施加压力。不过结果却很有趣。很快他那个在总政治部工作的老子就打来了电话,劈头盖脸的就给科尔扎科夫骂了一顿:“你个小兔崽子不要多管闲事,人家家里的家务事轮不到你指手画脚,老老实实的在学校学习,不准多事!”
这一通训斥让科尔扎科夫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老子电话里都有些气急败坏的意思了,不就是帮一点儿小忙吗?至于吗?
后来,当科尔扎科夫顺利地考入装甲兵指挥学院,返回莫斯科家中时才知道,一直很少谈及家世的那位叶夫根尼同学的来头有多么大,他那位思想觉悟不高的亲叔叔竟然是他老子的顶头上司,还是政治局委员,能做他的思想工作的人,全苏联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再后来,当科尔扎科夫在装甲兵指挥学院碰到了叶夫根尼的时候,是大骂叶夫根尼同学装逼,愣是压着某人在莫斯科最豪华也是最贵的餐厅请客赔罪。
那么李晓峰为什么同意叶夫根尼的选择呢?原因很简单,战争可能对某些人很可怕,但是对一位有着仙人亲叔叔的孩子来说,实在不算什么,至少保命不难。再说既然叶夫根尼有这个愿望,去战场上锻炼一下也挺好。
当然,某仙人的做法让维多利亚是暴跳如雷,差点要跟某仙人拼命,不过这对李晓峰来说都不叫事儿,分分钟就给摆平了。真正对他来说的大事还是战争,当时间进入1941年四月时,山雨欲来的气氛笼罩了整个苏联……(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畅饮千杯人未醉、假面天使555、hzw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
150战争前夜(下)
老赫姆斯特拉已经七十九岁了,作为一个即将迎来八十大寿的老人,他的生活在老头界算是奇葩中就奇葩。老赫姆斯特拉先生对安度晚年没有什么兴趣,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各种惊险刺激的事儿,比如在上个月,他刚刚驾驶一架单引擎飞机创造了一项环绕世界的新纪录。
当然,环绕世界神马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连续几次刷新了记录之后,环球飞行已经不能让他感到兴奋,甚至他已经觉得有些无聊了。
老头迫切地想找一项新的运动,比如最近他就在考虑是不是造一艘潜艇去创造世界潜深记录,他已经盯上了马里亚纳海沟,据说那里最深了。当然,也有人建议他去登山,世界屋脊足够他玩几年的。
而就在老头举棋不定的时候,偶尔看报纸让他获得了新的灵感——苏联将是德国的下一个猎物吗?
根据这篇报道,似乎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一促即发,双方已经剑出鞘枪上膛,唯一等待的就是一个信号了。
这篇报道让老头眼前一亮,他终于想到了自己最大的爱好是什么了,自从1920年内战结束后他被迫“退役”以来,正是因为没仗可达,他才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新尝试。而现在按照报纸上的说法,新的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我勒个去的,这时候还玩个屁的潜水和登山,打仗才够刺激嘛!
老头有一个愿望,他始终想成为大英雄,青年时代因为身体所累错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只赶上了个尾巴,如果好容易二战在望,怎么看这都是老天爷在照顾他,给他一个最后的机会。
建功立业在此一举!打定了主意的老赫姆斯特拉驾驶着自己的飞机风风火火的就赶回了列宁格勒,冲出机场之后,顾不得风尘仆仆,他第一时间赶往了征兵处。
“老先生,您不在应征范围之内,请您……”
这话立刻让老头一阵吹胡子瞪眼,他虎视眈眈地瞪着征兵官,双手按在桌上气势汹汹的咆哮道:“我怎么不在应征范围之内,征兵广告上不是说了么,保家卫国人人有责,难道我不是苏联公民?”
征兵官有些哭笑不得,他努力地解释道:“老先生,我们暂时只需要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公民参军,而您……”
征兵官话还没说完,老头又是一通咆哮:“老子今年刚好45岁,凭什么不要我!”
征兵官很无语地指着老头的身份证说道:“老先生,您的证件上可是说您不止45岁了!”
“那东西印错了!”老头面不改色地回答道。
征兵官心中一阵无语,暗道:“就算是身份证上印错了,可您这张沧桑的老脸别说45岁,说您九十了都有人信哈!”
不过任凭征兵官磨破了嘴皮,老头就是要参军,逼急了这个老不休直接在征兵处赖着不走了,这给征兵处急得,又不能给这货赶走,还不能动手,甚至连骂都不能骂。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向上级反映。
那么给上级反映有用吗?屁用没有,上级来了,不断地做老头的思想工作,可是老头是一门心思的就要参军,任凭你政委来了说得天花乱坠都没用,无奈之下上级也只能再找他们的上级想办法。
层层上报之后,老赫姆斯特拉先生参军竟然变成了一条轰动性的新闻,尤其是当那比较聪明的记者发现老头并不是老无赖,而是前贵族,并参加过红军还在内战中获得过红旗勋章之后,这就是正面的典型了。更当记者们发现这个老头还有一个当政治局委员的孙女婿之后,这句是妥妥的正能量了。
“爷爷,你也闹得太不像话了。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像小孩子一样?”安吉丽娜无语了。
而老头却丝毫不觉得羞愧,反而振振有词的回答道:“保家卫国人人有责,我不过是年纪大了一点而已,凭什么就不能出力?”
说着他反而还做安吉丽娜的工作:“给你那口子说说,让他赶紧地给我把事情办了,不就是当个兵吗?能有多难,我又没要求当个师长军长,这么屁大点小事都办不好,还算什么国家领导人!”
这话传到李晓峰耳朵里时,他也是一阵无语,您老人家都半截身子入黄土了,就不能过两天安分日子?
很快老赫姆斯特拉就让李晓峰知道,指望老头安分,那得等老头停止喘气,这个老家伙是越来越能折腾,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李晓峰只能满足他的愿望。
“我要当骑兵!”老头很快乐的说道,“我要在第一线砍德国杂碎的脑壳!”
不过很快老头就发现,这十几年来红军的变化太大了,曾经最风光的骑兵已经是日暮西山,第一骑兵军直接被调往了中亚方向,只负责剿匪。顿时老头又不干了,嚷嚷着必须给他换军种,必须要上一线打德国鬼子,否则就死给某仙人看。无奈之下,李晓峰只能给老头调到了装甲部队,成为了一名坦克手。
别看老头八十岁的人了,但精神头十足,有一段时间也学着年轻人飙车,驾驶技术是相当的过硬,没费什么功夫就成为了优秀的车长,指挥一辆T54让老头觉得成就感十足。
老头所属的部队是驻扎在利沃夫的乌克兰方面军基辅特别军区第六集团军所属的独立第100重型坦克营,该营全部装备T54坦克,属于该集团军的尖刀攻坚部队。
实际上这个第六集团军也是相当强大,在其麾下除了独立第100重型坦克营之外,还辖有第四机械化军。这个第四机械化军由第8、第32坦克师,第81机械化师以及第3摩托团,第184独立通信营和第48独立机械化工兵营组成。是红军中最早的一批机械化部队,是战场上的主要突击力量。
而老头所属的第100重型坦克营一般都是加强给这个第4机械化军使用。而该军的驻地利沃诺紧靠东波兰,有个风吹草动,该军将第一个越过边境进入东波兰。
1941年5月1日,当红场进行盛大的阅兵庆祝国际劳动节的时候,赫姆斯特拉所在的独立第100坦克营不光没有放假,反而取消了一切休假,所有的军官和士兵一律返回营地,以一级战备状态迎接劳动节。
之所以如此的紧张,源自于政治局的担忧,根据KGB的情报显示,德国已经放弃了海狮计划,其主力已经基本集结于东普鲁士和东波兰一线,已经做好了临战准备,只要一道命令,数百万德军极其仆从军将疯狂地涌入东普鲁士和东波兰。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节假日就越要提高警惕,谁敢说德国人不会突然来那么一下?
不过让人无语的是,德国人并没有在五一发动进攻,德国人似乎还在等什么。而包括李晓峰在内的政治局大长老都搞不清楚德国人究竟在等什么,能做的准备德国人全都做了,还能等什么呢?
“要不,我们抢先动手?”拉狄克建议道。
这个建议遭到了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其他政治局大长老的一致白眼,此时抢先动手有什么意义?德国人都准备好了,就算抢先动手也是硬碰硬,能讨到什么便宜?而且之前红军的作战计划都是利用东普鲁士和东波兰削弱和迟滞德军的攻势,突然改变作战计划,这不是全都乱套了。
“要不,命令红军提前进入东普鲁士和东波兰,这对德国人也是威慑!”乌利茨基建议道。
这个建议一样很白痴,提前进入东普鲁士和东波兰有什么意思?嫌红军兵力太强大了,准备让红军去扛德国人的三板斧?
不过李晓峰却认为这个建议部分可行,他说道:“根据KGB的观察,东普鲁士和东波兰军队缺乏机动性,反坦克能力也不是特别理想。一旦一线阵地被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突破,几乎没有重新封闭突破口的能力。红军可以将一部分机械化部队配置在东普鲁士和东波兰军队之后,在第二线待机。一旦发现友军阵地被突破,可以利用机械化的优势前往封闭突破口。”
经过一番讨论,李晓峰的建议被通过了,红军将一部分重型坦克营提前配属在东普鲁士和东波兰境内,充当移动反坦克盾牌。其中就包括老赫姆斯特拉所属的独立第100重型坦克营,他们被重新部署在了东波兰的卢布林市。
一个月后,6月5日,当红军机械化部队中的独立重型坦克营都前出配置完毕时,战争依然没有打响。这让急不可耐想要大显身手的老赫姆斯特拉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老头为什么着急?很简单,有一些很不妙的小道消息让他坐立不安,比如里宾特洛甫在5月底再次访问了莫斯科,似乎是达成了某种和平协议。反正传得是有鼻子有眼,据说上头将东普鲁士和东波兰“割让”给了德国,以换取双方签订一个睦邻友好协定。
对东普鲁士和东波兰的死活老头一点儿都不关心,老头只关心能不能打仗,如果没仗可打了,哪怕苏联反过来让德国人割让西波兰,他都不会高兴。
那究竟是什么情况呢?里宾特洛甫确实紧急访问了莫斯科,但是并没有达成什么协议,苏联不可能跟德国结盟,而希特勒此时说实话已经有些飘飘然了,打败了英法之后,他认为拿下苏联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既然俄国人不识相,那就正好乘机教训一下俄国佬好了。之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希特勒确实在等,等一个重要盟友的反应。
6月6日,日本东京,有一个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这个人就是佐尔格。作为苏联潜伏在日本的秘密间谍,这些年佐尔格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绩,不管是哈拉哈河冲突还是张鼓峰冲突爆发之前,他都及时的向政治局预警。尤其是在德日轴心形成之后,佐尔格的情报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1941年5月,德国新任驻泰国大使馆陆军武官肖尔中校来到东京。作为佐尔格的朋友,他向佐尔格透露了希特勒可能将于6月10日或推迟二三天进攻苏联的情报。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情报,更重要的情报在于,这位肖尔中校还透露,作为德国的盟友,日本将配合德军一起开始针对苏联的军事行动,将突袭苏联远东地区!
这一情报惊呆了佐尔格,很快他就明白了德国人为什么会一直保持克制,原因就是在等日本。一旦德国和日本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苏联,那苏联的情况将变得十分糟糕。
获知这一重要情报之后,佐尔格知道必须立刻通知莫斯科,必须让远东方面赶紧做好战斗准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过让佐尔格挠头的是,他之前的间谍活动已经引起了日本特高课的注意,一旦他冒险用无线电联系莫斯科,恐怕立刻就会暴露。
摆在佐尔格面前的是个选择题,苏联和他自己的生命只能二选一,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佐尔格毅然决然的接通了电源……
6月6日,当佐尔格发了完了这封至关重要的电报之后,凶残的日本宪兵闯进了他的住所,将其连同其情人一起逮捕。
“佐尔格同志用生命捍卫了苏联的国家安全,”获知佐尔格被捕之后,托洛茨基异常沉重地说道:“我希望KGB的同志尽一切可能去营救佐尔格同志……”
其实政治局都很清楚,佐尔格恐怕是救不出来了,但是佐尔格的功劳太大,政治局总不能任何表示都没有吧?不管怎么,苏联都必须要采取行动,哪怕是做个样子,也必须做!
不过李晓峰却不打算做样子,必须将佐尔格营救出来,KGB没有让自己人流血又流泪的习惯。这一项工作他准备让莫瑞根接手,务必要将佐尔格和拉姆塞小组全部营救出来。
当然,现在重点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如何营救佐尔格,而是日本参战的问题。远东军区此前并不是政治局关注的焦点,甚至托洛茨基还准备从远东地区抽调部分军事力量。而现在德国和日本一齐出手,就不能这么搞了。
“可以考虑从中亚军区抽调一部分部队增强远东军区。”托洛茨基说出了他的想法。
李晓峰不反对这么做,反正中亚方向没有太多的威胁,抽调部队也是合理的。但是他认为此时最重要的不是抽调部队,而是搞清楚日本的具体军事部署。
“有必要通知布柳赫尔同志,应当尽快的做好战前侦察,搞清楚日军的进攻重点,并有针对性的调整军事部署!”
甚至李晓峰还建议:“日军想要进攻我们,必然要从中国战场上抽调部队。我认为应该联系重庆方面,能不能促成双方结盟或者达成一个共同应对日本的协定呢?”
托洛茨基立刻表示同意:“电告崔可夫同志,让他立刻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说实话,李晓峰其实对老蒋实在没啥信心,更不用说多大的指望。当年美帝参战之后,国军也没能表现出收复河山的勇气,反而一退再退。如今恐怕也强不到哪去。
当然,李晓峰更多的是自我反省。他觉得自己太大意了,只顾著盯德国,而忘记了日本这匹恶狼。和历史上不同,美帝并没有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美日冲突并没有激烈化。这直接导致了日本可能铤而走险的北上进攻苏联。而他却忽视这一情况,依然想当然的认为日本会和历史上一样按兵不动,这不,就付出了代价。
好在佐尔格足够给力,竟然搞到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否则,蒙在鼓里的苏联面对两线夹击时,恐怕会措手不及。而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营救佐尔格的原因。某仙人认为这完全是他的失误,而他的失误不应该由佐尔格买单。
6月6日深夜,远东军区的部队立刻开始紧急动员,所有的军官和士兵立刻返回营地,连带着东北抗日同盟军也进入高度紧张状态。而从第二天开始,一列列火车从中亚方向开出,带着至少五个师的兵力向远东方向转移。
同时,欧洲方向的红军也全部进入临战状态,所有的飞机、坦克、大炮全部拖出仓库,该保养的保养该做最后检测的立刻检测。完成整备工作之后,所有的部队开赴集结区域。
6月9日,一切准备基本就绪,少部分红军机械化部队已经提前开拔,朝东普鲁士和东波兰开进。至于空军更是提前开展空中警戒行动,军委要求所有的飞行员和战机进入二十四小时待命状态。
就在红军做好了最后的临战准备同时,在狼穴中,希特勒在一副东欧地图前驻足停留,就在几分钟前,他正式向德国国防军、党卫军以及所有傀儡国军队下令——巴巴罗萨行动正式开始!(未完待续。)
151巴巴罗萨(1)
早在法国战役结束的1940年6月,希特勒就遏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很是兴奋的告诉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德:“真正伟大的使命是同布尔什维克算账!”
同年6月30日,洞悉了希特勒意图的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言辞凿凿地写道:“主要注意力在东方。”
而在一个月后的7月21日,希特勒跟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透露:“今天我们的武装力量比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但这种军备水平不可能保持多久,总有一天俄国人会超过我们,也许是八九年以后,也许是一年以后,时间对敌人有利,目前的力量对比只会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因为布尔什维克并没有在睡大觉!”
确实,拥有近两千万平凡公里国土和近两亿人口的苏联,丰富的矿产、工农业原料以及正在逐渐发展壮大的工业,是希特勒感到了芒刺在背。
在1940年12月13日,巴巴罗萨计划就下发到了各集团军群。12月18日,希特勒以预防性措施的名义批准了该计划,并以德国最高统帅部第21号训令的形势下发。
巴巴罗萨计划的战略目标是:以闪击战一举击溃苏军。在战争初期就坚决投入主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歼灭苏联西部地区的苏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