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货不是马超-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琰双手接过,刚看了一眼便赞叹道:“公子的字……比琰心中想象的好了很多。”

即使是我经过千锤万凿的老厚脸皮,也忍不住有些发红。

但她随即便抿嘴不语,将这五首诗翻来覆去的诵读。

我清楚的记得:那五首诗的开头分别是“锄禾日当午”、“鹅鹅鹅”、“春眠不觉晓”、“白云依山尽”、“好雨知时节”,算是五言诗的入门作品,虽然未必有什么高深内涵,但勉强也算是千古流唱的名篇了,吓唬一下十几岁的少女应该不成问题。

蔡琰长出了一口气,将这五首诗珍而重之的放好,而后做出评语:

“字是七品字,诗是一品诗。”

“蔡小姐谬赞了。”我谦谢道,尽管我丝毫不觉得她是在称赞我——因为字是我自己的,诗全部是别人的。

“琰愿意从公子学诗。”她在这一刻仿佛才有了感情,眼中熠熠生辉。

我断然拒绝:“我不会教,我作诗全凭感觉,有时一天能做五六首,有时三四年都做不出一首来。”这是实话,记忆力确实如此,灵光一闪什么的云云,同样适合在此。

蔡琰有些失望,但随即又恢复了正常,她指着我扔在脚下的剩余纸张:“那些……”

“呃……这些暂时不适合给蔡小姐看。”我急忙将这些纸藏到背后。

她若有所悟的点头:“原来公子也喜欢那些啊……”

“喜欢什么?”我奇道。

“艳歌。”她简单明了地回答。

我当场否认:“我是纯洁的!你不要把我与那些肮脏的文人相提并论!”

“呐!”她伸出手来,示威地向我扬了扬。

我咬咬牙,挑出一张纸递给她。

半分钟后她再次伸手。

我咬咬牙,又挑出一张递给她。

她再次伸手。

“休想!”我一把将我的文稿全部夺过,塞给小昭,“你们把这些全收回去,锁好了。”

小昭和双儿低声笑着跑了回去。

蔡琰用手指梳理了下微微有些散乱的长发,看着我说道:“公子明明诗文满腹,却深藏不露,抑或是待价而沽?”

“这不是属于我的才华,”我决定坦白从宽,“而且……或许某一天这点才华还会消失,而我可能随时就再也写不出这些东西。所以,蔡小姐不要再问了。”

“哦?”她眨了眨眼,这个寻常的动作在她身上显得尤为俏皮。

“还有,其实你可以拒绝这门婚事,”我果断出击,“如果你不方便的话,我可以直接拒绝蔡大人,如果我不同意,他也只能取消婚事了。”

“不必了,我已经决定了。”她摇头拒绝了我的好意。

“呃……什么?”我怔了怔。

小昭和双儿拉着手进屋。

“我已决定要嫁给你。”蔡琰很是坚决地向我宣布。

第二十二章上朝

“是么?你是认真的么?”我对蔡琰进行最后的劝导,“我说过这些不是我自己的正常水平,你若还如此执迷不悟,以后可不要后悔。”

蔡琰对我的逆耳忠言置若罔闻:“妾身没有后悔的机会,除非你先我而死。”

我一阵战栗:这妞还没嫁过来就开始诅咒为夫,太霸道了!

既然已经鉴定完毕,她很快便起身告辞:“今日便叨扰至此,琰期待着大婚之日。”

她十分端庄地施礼,袅袅婷婷而退,与刚踏进门槛的小昭与双儿擦身而过。

侍立在门旁的赵承忙不迭地为她引路,看样子他甚至已经先我一步将蔡琰视为马府的女主人了。

我向小昭招了招手:“过来。”

她踮着脚尖跪坐在我身前。

我厉声责备她:“你今天有些多嘴呐,你知不知道?”

“小昭知道……”她虽然坦承了过错,但毫无悔改之意。

“知道还这么积极的把我多年来的积蓄全拿来向她展示?”我微微有些怒意,“你想什么呢?!”

“小昭也想嫁给公子嘛。”她低声回答我。

我不由一怔:这算什么逻辑?“即使如此……和她有什么关系?”

“先娶了妻才能纳妾吧?”她天真地眨眼。

我苦笑一声,摸了摸她的头:“你的想法很不好,打乱了公子的计划呢。”

她轻声“咦”了一声,却顺势靠在我肩头。

双儿努着嘴,反常地没有说话。

·

第二日清晨,我甚至来不及练完枪法,贾诩已来唤我。

“有什么事情么?”我锻炼身体的兴致被他打断,略有些不快地停止了发泄。

“公子还是忘记了,”贾诩料事如神般说道,“我提醒过公子今日要上朝的吧?”

马岱也已穿戴完毕:“大哥你……忘得好快……”

我抹了把汗:“今儿是……”

“五月十一日。”他很确定地回答。

“我还没吃东西来着……”我抚着肚子抱怨,“你们应该早一些提醒我。”

贾诩看着咎由自取的我,很淡定地捋了捋短须:“公子该走了,诩还要去处理公文,先走一步了。”他真的片刻不再停留,扭身便走。

于是我无奈地摊手,迅速换上宽大的官服,与马岱两个人参拜吾皇去也。

·

再一次入宫,宫内已遍地都是侍卫,当然这些士兵遇到我后都乖乖地行礼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都只是我的家兵而已,却来吃朝廷的粮饷,真是好待遇呢。

徐晃领着卫队守在殿外,他一脸肃然,见到我也只不过点了点头。

真是个严守规矩的人呢,我叹了声,随即越过他,进入了宽阔的大殿。

“张大人早上好。”我迅速找到了顶头上司卫尉张温。

他还是那么温和:“是马大人啊。”

“晚辈第一次参与朝会,还请大人指点。”我虚心请教,“晚辈应该站哪里?”

张温很理解后辈,指了指他身后的席位:“公车司马令隶属卫尉,当然应该坐在老夫身后。”

我再一次向他表示感谢,拉着小岱站在张温身后,大概我们俩可以占据一张席吧。

小岱却拒绝了:“我是卫士令,应该护卫在门口的。”

“咦?你也跟我装?”我一把推开他,看了看四周渐渐变多的人群,卫尉属下独立官员应该包括公车司马令、南北宫卫士令、左右都侯令,七名宫门司马,除了小岱徐晃,其他人已经陆续到来,我很热情地与他们一一问好,他们明显都已然明白我的身份,依次友好地回应我。

但他们无人与我同席而坐,全部退居我身后。

原来我已经具有霸气护体了啊,神人鬼皆不能靠近么。我苦笑了一声。

“马公子可好?”有人亲切地问候我。

我仰头,来人正是蔡邕:“蔡大人好,不嫌弃的话,可与晚辈同坐。”

“好好。”他满脸欢笑,毫不客气地坐下。

“请恕晚辈不敬,现今蔡大人居何官职?”我凑过去问他。

他如实回答:“老夫任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的记载,隶属太常,六百石。”

“太史令?”我很奇怪的问道,“难道不管修史么?”

“虽然并没有要求,但老夫一直以来与众人都在修治《东观汉纪》,效仿太史公而已。”他的神情比起方才严肃了许多——是因为谈论到他的工作么?

“修史乃国之大计,大人谨慎为之。”我知道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他点了点头,却转而又换成一副轻松的神情:“小女昨日与公子相见后,很是欢喜呢。”

“呃?”我不知如何反应,只能讪讪应了一声,“是么……”。

“相信你们很快就可以完婚了。”他自顾自地憧憬着未来。

“嗯?!”我继续无语。

蔡邕笑了笑:“小女将公子所作的几首诗篇写给老夫,老夫真不曾想到公子也是文武之才呢。”

“诗篇?”蔡琰这妞,还真能默写啊,“一些闲时余兴所作,让蔡大人见笑了。”

“余兴么?未必吧。”蔡邕摇头,“老夫与几位同道传阅研读,分明都是饱含深意之作啊。”

“深意?蔡大人谬赞,晚辈不敢当。”我尴尬地笑:我读诗三十余载,也没发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中有什么深刻的哲理……

蔡邕却将我的坦诚看做谦逊,他赞赏地点头:“年轻人能如你一样保持恭逊的,实在太少了,老夫的眼光果然没有错。”

“是是是,蔡大人眼光独到,晚辈佩服。”我只好承认,接着转移话题,“今日上朝有什么要紧事情么?”

“老夫当然没有什么大事,也许赵太尉、荀司空、王司徒他们会有事情吧。”他说到“王司徒”三个字时,神情一如平常,我感觉不到那是曾经险些置他于死地的名字。

最后一批人也迅速入殿,我身旁的官员全部站立起来恭敬地低头。

蔡邕也迅速将我拉起:“三公来了。”

果然,映入眼帘的正是荀爽、王允、赵谦三人。

司空、司徒、太尉。

三人团团向诸位同僚还礼,而后穿越众人,坐在最前端。

待三人坐定,九卿百官才各自入座。

卫尉张温左手是太常马日磾,这位慈祥的老人也曾回头向我示意。

右手边是少府阴脩,话说……少府的属官数目在九卿中看似最为庞大,甚至将孤单一人的大司农与宗正的身后位置全部霸占。

九卿的职责分布得也太不均衡了吧?我摇头,对东汉的官职表示担忧。

右手侧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凑上前来:“阁下是否便是公车司马令马超大人?”

“在下马超,”我点头,“阁下尊姓?”

对方腼腆地微笑:“在下黄门侍郎荀攸。”

第二十三章朝议

荀攸?!我耸然而立。

紧挨着我的蔡邕讶然抬头。

荀攸亦是一怔,不明白我怎么如此大的反应。

“荀君公达,在下仰慕久矣。”我深吸了口气,恭敬地弯腰施礼。

荀攸退了一步,相应地还礼:“马大人客气,早闻马门多名将,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我已经习惯了这类吹捧,但被他这么一捧,效果远比皇甫嵩、朱儁他们舒心得多。

荀攸者,何人也?汉末顶级智谋之士,虽然他的身影一直被小叔荀彧的光辉所掩盖,但玩过三国志系列的玩家都应该知道,单凭智力与政治二项,天下能与其媲美者,不出十人而已。

继贾诩之后,再一次遇到才能卓绝之士,我如何能够掩饰内心的喜悦?!

“原来是公达。”蔡邕也站起来拱了拱手。

我插嘴问道:“荀司空与你如何称呼?”

“回马大人,司空乃族中叔祖父。”荀攸平静地答道,“攸祖父昙,与司空为从兄弟。”

“呵呵,又是青年才俊。”蔡邕赞了他一声。

荀攸并无任何喜色:“蔡大人谬赞了。”

“公达若不嫌拥挤,可与我二人同席么?”我向他发出邀请。

“如此,恕攸无礼了。”他也不客气,曲膝便坐。

我又请蔡邕先坐,最后才轮到自己。

高寿公公已从侧殿进入正殿,百官肃静。

刘协随即不紧不慢地上殿。

三公之下,百官伏拜,高呼“万岁”。

“诸卿平身。”刘协朗声道。

诸人起身,各自端坐于席位之上。

“今日有何要事,诸卿速速奏来。”

“北方鲜卑近日骚掠数郡,云中、五原、雁门吏民皆有损伤,”太尉赵谦当先禀奏,“自董卓之后,并州牧之职悬而未定,臣以为当选望隆且善兵阵之人委任并州。”

“赵太尉所奏,朕先前已经读过,”刘协点头,“不知何人可当此重任,为朕镇守北州?”

赵谦提议:“臣以为,河南尹朱儁、弘农太守皇甫嵩二人均是大汉宿将,领兵征战多年,既平黄巾、又清董党,军功无人可比,此时司隶既定,陛下可考虑此二人。”

司隶既定?我冷笑:洛阳之南,便是袁术;东,则是曹操、刘备等辈群雄盘踞,稍加时日便是一群贼党;东北,还有吕布张杨虎视眈眈,更有遍布北方并、冀二州的黑山白波余党,他敢说京城洛阳固若金汤安若泰山?!

当然,如果比起一年之前董卓老太师把持朝政的那些日子,现在确实可以称得上太平盛世了,我也可以理解这一群硕果仅存的老臣。

“皇甫嵩与朱儁两位么?”刘协点头思索了片刻,扫视了下殿下诸人,“朱卿今日可否在朝?”

“臣朱儁在。”朱儁以河南尹的身份独坐一席,此时听得皇帝招唤,急忙离席而拜。

“赵太尉推荐你与皇甫嵩二人,朕难以决断,卿如何认为?”刘协狡猾地将这个选择权转交给当事人之一的朱儁。

“微臣与皇甫嵩大人,无论陛下选择何人,都无异议。”并不是刘协一人会转移大法。

刘协感到很无趣,环视殿下:“诸位有何建议?”

王允抖袖:“老臣以为,皇甫嵩兵马精良,应为镇守北州之不二人选。”

“然则若是骤然抽调皇甫嵩三万人马,洛阳周遭仅有不足万人护卫,臣恐百姓不安。”赵谦迅速推翻了方才所说的“司隶既定”的结论。

王允看了他一眼:“如此,可令皇甫嵩引一万精兵入并州,其余兵马还戍司隶。”

刘协微微犹豫了下,又看了看沉默的荀爽:“荀公的意见呢?”

“老臣并不擅军旅之事,但赵公与王公均有此意,臣无异议。”荀爽起身赞成。

三公达成了一致,刘协点头同意:“准奏,即刻令皇甫嵩前来叙职。”

三公与朱儁分别退回原位。

对面一名老头奏道:“大司马幽州牧刘虞上书云,右北平太守公孙瓒借旨剿胡大肆扩充兵马,屡屡不从刘虞调令,故而请陛下圣裁。”

“这是哪位?”我低声询问蔡邕,看样子应该是九卿之一。

“宗正刘X。”蔡邕答道。

刘啥?我没听清……

却听尚书令卢植言道:“伯圭乃老臣之徒,少时从臣读书,俊才朗声,言事辩惠,慷慨忠烈,当不致如此罢。”

刘协不置可否,反而问道:“刘虞既是宗室,可有子侄在京?”

当即有人低头伏拜:“小臣刘和,以性命担保家父上书,句句属实。”

“既是宗室子弟,起来吧,”刘协伸手虚抬了一下,“诸位臣工,都讲讲吧。”

“刘司马宗室重臣,平素温和稳当,奉旨前往极北之地,乃是安抚蛮夷胡虏,使其感念圣德,必不出大错,”王允侃侃谈道,“公孙瓒边塞之人,虽少学经典,终究不改蛮胡风气,专伺杀伐凶事,臣以为不安,治天下者王道为上,兵戈不宜过盛……此事当罚公孙瓒。”

赵谦与另外几名大臣分别表示赞同。

我眼前的张温抖了抖衣衫,起身言道:“北边胡虏狡黠,其势汹汹,公孙瓒既然奉旨宣讨,扩充军备便属应有之事,刘虞虽是宗室重臣,但未必知晓军事,由他督管公孙瓒,难免会有矛盾,陛下应明断二人是非,不可偏信一面之词。”

我早知道张温壮年时征战多年,深谙军事,比起朝堂上大多数公卿来,用兵起码算是个行家了,这番话在我听来确实要客观的多。

赵谦有些不悦:“岂张公独知兵乎?赵某亦曾领军平叛,屡经战伐,莫非为将便不必听从调令?张公莫要以私废公。”

“张某以私废公?”张温昂然前行,“敢问赵太尉,阁下所平,是何叛乱?”

赵谦尚未回答,张温已厉声道:“不过黄巾贼党之残部,公言屡经战伐,比之卢子干、朱公伟如何?比之张某所攻羌胡悍匪如何?!”

原本还有些底气的赵谦默然片刻,最终叹气道:“赵某不如。”

蔡邕低声说了几句,我大致可以明白:赵谦的平叛,只不过是领汝南郡几千民兵配合皇甫嵩、卢植、朱儁的主力部队进行清扫而已,而张温,却是率军数万正规军镇压湟中地区的羌胡、汉人起义联军,水准高下不言而喻。

光禄勋杨彪附和:“张公所言不无可能,陛下须遣使详查缘由,不可妄加奖惩,幽州边苦要地,务必稳妥。”

杨彪与张温同属前任三公,威望不低,此言一出赞同者也不少。

我暗自摇头:还要慢慢详查?一去一回再逗留些日子,大半年就过去了,到时候刘虞可能已经被公孙瓒吞掉,而冀州也可能已经被袁绍消化了。

但是我能怎么办?

我还没有自大到主动站出来反驳三公九卿权威意见的程度。

刘协笑了声:“杨公说得对,幽州边临蛮胡,不容有失,但任由专使细细详查,同样耗费时日,朕以为不妥。”他和我的意思倒也相同。

虽然皇帝驳回了自己的意见,但杨彪仍是毫无不悦:“老臣惭愧,愿闻陛下圣裁。”

“刘虞、公孙瓒二人,有负朕恩,责令刘虞罢牧守之职、去大司马,迁弘农太守;公孙瓒罢太守职,于冀州补一县令;烦劳赵公领幽州牧之职,巡视州郡,安抚百姓教化羌胡,诸位意下如何?”

殿中倏然一静。

赵谦脸色一白,终于还是跪伏下来:“陛下英明圣裁,微臣领命谢恩。”

第二十四章最年轻的九卿

“陛下圣明……”三公中的其他两位,司徒王允与司空荀爽,这二位都是躬身附和,他们是不是幸灾乐祸呀,这么异口同声?

刘协又问道:“至于太尉之职,何人可继而任之?”

“张温可任。”回答者却是刚刚被踢走的前太尉赵谦。

刘协微微有些惊讶:“张卿么?荀公与王公意下如何?”

“张公复任太尉,并无不可,老臣无异议。”王允答道。

荀爽也道:“张公甚知军兵,当是众望所归。”

刘协遂即宣布了对张温的任命。

张温当即叩拜:“臣张温遵旨谢恩。”

我有些吃惊,蔡邕低声解释道:“张大人曾是太尉,故而称作‘复任’。”

“嗯,如此,卫尉之职空缺,又需要另行择选了。”刘协笑了笑,“张公,在你现在的吏员中,可有适当人选?”

张温扭头向我们这边打量了一番,摇头道:“老臣属下,皆是新近擢拔之士,要想担任九卿之任,恐怕都仍需磨砺。”

“哦?”刘协挺起了身子,“张公可不要有所隐瞒呵。”

百官微微有了骚动。

张温讶然道:“老臣惭愧,若真有贤才,岂敢隐瞒陛下。”

“你看,公车司马令如何?”刘协伸出两根手指点了点这边。

百官齐齐看向我。

我目瞪口呆:我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但小皇帝未免也太异想天开了吧?老子虽然很想升官飚飞,但这总得有个过程吧?!六百石的公车司马令才做了半个月就直接提拔到两千石、九卿的位置,说实话……非常夸张,而且……太不现实了。

我为小皇帝的天真深表遗憾,而且同时为自己的前途担忧:陛下你对我有好感我当然很欣慰,但是您表现的如此露骨就不太妙了,说不定以后就会有些人对我百般刁难。

张温又看了我一眼:“公车司马令资兼文武,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