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国师-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新皇登基,这才有了改善,但终究不复当日之盛,老谢也只能是趁着在位的工夫,匆匆的将儿孙们稍作安置,具体衙门职位之类的,却是不怎么讲究了。

不过,谢老头看来有些寒酸的职位,看在寻常人眼中,自是另有一番思量,最低的也是一个从七品的判官,比一县知县也不差多少,威风恐怕还在后者之上,说是满门皆贵也是不错的。

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出类拔萃的谢丕,他如今已经官至吏部左侍郎,还兼着翰林院掌院学士,若不是谢迁复出后,再次站错了队,这位谢老二说不定已是入阁有望了。

“哇塞……”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刘同寿听得咂舌不下,难怪能这么轻易的颠倒黑白,将整个县衙指使得团团转呢。竟然是这么棘手的一大家子!想想吧,整整六个官二代,三代和四代不计其数!再考虑到谢老头的余荫,也就是门生故吏什么的,那就更可怕了。

这帮人搞强拆,堪称专业对口,游刃有余啊。

“按照族谱,谢大学士应该是东晋名相,谢安的四十六代玄孙,而国庆寺则是谢贤相的家宅。正德年间,朝中奸佞横行,谢阁老致仕在家时,曾主持重修族谱,并且建议再建宗祠,也就是宝树堂……”

杨超继续解释道:“以谢家之力,建宗祠当然不在话下,但选址一时上却让谢阁老犯了踌躇,泗门谢家多在余姚落户,按说应该就近选址。不过,东山故地也是不远,又是先祖所传,族中多有建议,将宝树堂建于东山之上,以缅怀祖先……”

这个典故刘同寿也是知道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诗句,凭吊的就是王谢两家权倾东晋王朝的风光。而谢家的巅峰时期,正是谢安、谢玄的时代。晋书中记载: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官至中书令、司徒。

东山再起的成语,也正是由此而来,后世的官员也从中领悟出了一个做官,做大官的套路,那就是养望。在野养名望,不做事,就谁都挑不出毛病,再有人帮忙推波助澜,复出之时自是一鸣惊人。

典故中的东山到底在哪里,在后世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在这个时代,自居会稽谢家之后的余姚谢家,却是认定了上虞东山。

杨超总结道:“所以,恢复国庆寺寺田,重建宗祠的提议,就被摆上了日程,当日九戒和尚上状纸,未尝不是谢家在背后指点呢。”

刘同寿点点头。

“有老神仙在,冯大人应该不会再做些什么,但柴家就不一定了。他家是捞偏门起家的,专好用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用嫁女的手段,依附谢家之后,更是变本加厉,从来不畏天地鬼神,就是一帮亡命徒!”

杨超郑重提醒道:“衙门若退,柴家必定出手,小仙师,您可千万要小心在意啊!”

官二代加恶霸?果然是强拆的标准配置,要怎么办呢?刘同寿陷入了沉思。

————

谢家征地的理由很奇葩,不过现实比小说更神奇,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关键字‘谢丕’查知详情。;

第10章拼了

送走杨超的时候,已经是入夜时分了。

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之上,繁星点点,熠熠生辉,在璀璨的夜空下,刘同寿也是感慨万千,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压力,扮神棍也不容易哇。

也不知自己算是幸运还是不幸,本来只是好好的表演个魔术,结果设备莫名其妙的失灵了,导致穿越到了明朝。

这个时代还不错,挺适合自己的,但杨超的告诫声犹在耳畔,眼下面临的危机却过于棘手了些。

号称千年世家的谢家肯定是书香门第,读书人,尤其是精通政治的读书人,一般对鬼神都没多大畏惧,否则他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做下那么多天怒神怨的事情来。

捞偏门起家的柴家更是麻烦,既然是亡命徒,那就是连自家的命都不放在心上的人,指望装设弄鬼的吓住他们又谈何容易?

好在今天来的是衙役,若是柴家的人来了,说不定直接就向老道的尸身动手,直接当场戳穿了自己呢。

今天自己做的不是单纯的魔术表演,柴家的人也不是不明真相,任由摆布的观众,只要他们冲上来,内里乾坤肯定是隐藏不住的。

其实,就算不被人窥破玄虚,装神弄鬼也是吓不住那些有心人的。

镇民们被自己哄住了,一方面是事情确实匪夷所思,另一方面,一个本乡本土的老神仙,未始不是众望所归。

用宗教学上的术语来说,神灵都是因为人们的期盼才诞生的,人们对自然现象感到恐惧,希望冥冥中有个仁慈的主宰,所以才有了神灵的概念。

在纷纷求告的镇民身上,这个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愿意相信,所以才不想追究,若是与私利冲突,那表现出来的情况可能就相反了,比如那个韦郎中就是这样。

说到这个人,刘同寿拍了一下脑袋,清场的时候乱哄哄的,他记得似乎有人向他提起此人,但他忙忙碌碌的却给忘了,这会儿那倒霉蛋可能还被绑在道观门口晾着呢!

虽然是夏天,外面并不冷,可露天席地的,那滋味也不好受,真是可怜啊。刘同寿摇了摇头,不过却丝毫没有去救人的意思,跟自己作对,不吃点苦头怎么成?自己又不是好好先生。

至于那些官差,征地的利益跟他并不直接相关,跟后世一样,体制中人行事通常会比恶霸、走狗之流收敛一点。大人们都身娇肉贵,赤膊上阵,亡命一搏的勇气是不会有的,他们更喜欢谋定后动。

黄班头当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县衙的衙役头,至少在当地,却也是名声响亮的人物,那个镇三山的外号不就是明证吗?

想对付官面的人物应该不难,只要没人能当场戳穿自己,对方就不会强来。

换了其他时代,刘同寿未必有这个自信,但别忘了,现在可是嘉靖朝!他身处之地也不是偏僻荒凉之地,而是繁花似锦的江南绍兴府!这里是通衢之地,即便身处的只是个傍山小镇,往来的客商,游历的士子也是络绎不绝。

根据那杨超的说法,要不了三天,东山的消息就能传遍全县;半月之内,整个绍兴府,以及周边的宁波、台州诸府也会收到消息;进而到南直隶,乃至京城,也不是什么妄言。

交通便利,消息灵通,这就是明朝中期的江南,天下一等一的繁华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王老道会得到镇民们的拥戴,并且让官府投鼠忌器的原因了。那位冯知县肯定不想让京城的皇帝产生误会,认为他打压道教,甚至以此为谏,劝皇帝放弃成仙的理想,踏踏实实做人。

据刘同寿所知,有嘉靖一朝,敢跟皇帝正面对抗,而且还得以善终的,似乎也只有海瑞一人而已。在嘉靖初年,以大礼仪为代表的大规模朝争中,有骨气的士子,应该都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聪明人。

老道活着的时候,那位冯知县就已经缩手缩脚了,现在被自己这么一搅合,他恐怕已经夜不安寝,食不下咽了,哪里还敢出头搞什么强拆?

暗中的试探也许还会有,就像那个韦郎中盯紧了楚楚,试图打开缺口的时候,黄班头就试图推波助澜。不过,只要自己没有露出破绽,那么官府这边就不是问题,真正的难题还是在柴、谢两家身上。

吓不倒他们的话,又该怎么应对呢?

官府那边顶多也就是个中立,想要他们帮忙就别想了。

实实在在的搞出一场神迹?这是个好办法,但自己没这个能力啊。

哥是魔术师,不是魔法师,魔术不是无中生有,只是利用技巧和道具,欺骗人的视觉,达到魔幻般效果的表演艺术而已,吓唬人没问题,正面对抗就力不从心了。

况且杨超可是说了,单是柴家,就有几十个护院家丁,再加上无赖痞子的帮衬,想纠集起一两百号人,半点压力都没有。就算是魔法师,法术也有冷却时间,怎么可能以一敌百,换个狂战士来还差不多。

嗯,自己经历过大拆迁时代,倒是有不少可以借鉴的例子,可是,那些例子貌似都以失败告终了,反强拆的一方不是家破人亡,就是捏着鼻子从了,学也学不来不是?

仔细想想,说不定放弃道观,换点盘缠去京城才最为稳妥,拆迁总得给补偿的吧?不如……问问补偿标准先?

“楚楚……”刘同寿扬声召唤。

“嗯,来了……”声音有些含糊,不过女孩的动作倒挺快,“寿哥,什么事?”

“你……”打眼一瞧,刘同寿当即便是一愣,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个眉清目秀的小道士。

想来女孩已经做过了清洁,黑灰掩盖下的肌肤露出了真容,虽然有些苍白,但同样透着粉色,就像刚成熟桃子一样。没了遮掩,那张俏脸也焕发出了光彩,细弯的眉毛下的那双眼睛清灵水秀,长长的睫毛忽闪着,能看到不加掩饰的惊喜之情。

身上那身破烂衣裳也已经换掉了,代之的是一袭道袍,想来应该是刘同寿的衣服,因此略有些宽大,让她本来就纤细的身材,显得更加纤巧了。女孩就那么站在那里,却仿佛是一幅出自国手的水墨丹青,映得小小的三清殿都亮了起来。

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制服诱惑?果然厉害,连我这么有定力的人都受惊了,不过,刘同寿轻咳一声,“楚楚,你嘴里鼓鼓囊囊的是什么啊?”

“哦……寿哥,我在吃晚饭啊,赵大叔刚刚送了肉来,冯大婶送了盘饺子,还有……”女孩扳着指头,一一细数着,一双大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很开心的样子。

“好多好吃的耶!”拍手笑着,楚楚总算注意到了自家师兄怪异的脸色,她垂下臻首,一副做错事的模样,声音也越来越小,“对了,寿哥,你还没吃饭吧?要不然,你也一起……很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了,今天又……”

刘同寿当然不会跟一个女孩计较这些,只是突然发现一个脏兮兮的乞丐变身成了美女,然后美女又变成了吃货,反差有点大,一时难以适应罢了。

他摆摆手,很大度的说道:“好了,不要紧,反正我在思考,也不是很饿。”

“咕……”就在这时,他的肚子不争气的叫唤起来。上午老道病危,小道士就一直守候在旁,等到刘同寿穿越至今,更是粒米未进,饿了并不奇怪。

“嘻嘻,寿哥,原来你也会饿啊,我去拿东西给你吃,你喜欢吃饺子,我记得的。”这一声倒是缓解了略有些紧张的气氛,楚楚拍拍小手,笑着转身去了。

等她捧着碟饺子回来,刘同寿心中当即一暖,那盘饺子分毫未动,甚至还丝丝的冒着热气,可见女孩并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咧咧。吃了这么多年苦,还有这等心性,也真是不容易呢。

“一起吃吧。”小道士扯着小道姑坐下,在元始天尊面前,两人风卷残云的解决了晚饭问题。

吃饱喝足,刘同寿摸着肚子,问道:“楚楚,谢家给的补偿标准是多少?”

“补偿标准?那是什么?能吃的吗?”女孩瞪大了圆圆的眼睛。

“哦……”刘同寿顺口就问了,却忽略了女孩不是杨超,根本就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就是官衙不是要征地么?那他们把地征走了,总得给点银子做补偿吧?或者土地置换,嗯,就是拿另一块差不多的土地来换……”

“征地还要给银子?还要换?”楚楚吃惊的反问:“给银子的话,师父和乡亲们干嘛还要闹这么凶啊?有银子,可以在附近再买地啊,或者搬到县城去住。”

“什么?连意思一下都没有?这不是明抢吗?”刘同寿怒了。社会果然是一直在进步哇,大拆迁时代的强拆,多少也会给点补偿金呀,哥诅咒这万恶的旧社会。

女孩眼波流转,会说话的大眼睛分明告诉刘同寿:不是明抢的话,乡亲们谁会跑去闹事儿呀?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话,只能跟他们拼到底了。”没有路费,投靠皇帝的大计也是腹死胎中,这个念头,他本来只是随便想想,皇帝可是国家最高元首,哪儿那么容易见?

可是,意识到没有权势护身,连栖身之地都保不住,刘同寿正式把这项大计划纳入了日程。他咬咬牙,没了退路,也只能拼一下了,看看最后鹿死谁手吧。;

第11章快刀斩乱麻

一日之计在于晨,但刘同寿却是这句话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人的作息要符合自然之道,这样才能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简单来说,睡觉睡到自然醒,才是他的作风。这愿望不算奢侈,可无论前世今生,都有人跟他作对,前世的是闹钟,现在则是一群闲人。

他是被一阵喧闹声吵醒的。

“觉都不让人好好睡,真是没人性啊。”一边嘟嘟囔囔的抱怨着,刘同寿睁开了眼睛。

其实现在不算很早了,从阳光透过窗棂的角度可以看出,太阳已经升在半空了,向窗外眺望,可以发行,晨曦已经散尽,大概已经是七点以后,也就是辰时了。

他不记得昨夜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下定决心后,他就做起详细的计划来,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筹划越觉自己英明,最后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做了一夜的美梦。

他梦见自己进了宫,把皇帝忽悠得五迷三道,言听计从,成为了大明头号的国师,荣华富贵滚滚而来,正当他琢磨着到底要不要纳第三十二房小妾的时候,就被惊醒了,心中的不爽也是可想而知。

“居然是在做梦,可惜了。”刘同寿挠挠头,很遗憾的叹了口气。

“好吧,万里长征脚下始,虽然离远大理想还很远,但终归有了个好的开始不是?谢家、柴家都不是问题,有言道:成功的必备条件就是,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个人奋斗,小人作梗,谢家就是小人,哥自己则是高人,就差嘉靖这个贵人罢了,这一天不会很远的。”

自我安慰了几句,刘同寿就想起身,却发现胸口沉甸甸的,低头一看,却见一捧青丝如水,如花般的俏脸睡态可掬,只是嘴角流下来的口水有些煞风景。女孩似乎也在做梦,梦到的东西么,不用说,八成是某种好吃的了。

好吧,哥还有个美貌的小萝莉,虽然离娇妻如云远了点,但萝莉养成也是很有乐趣的哇。

“师妹,醒醒,醒醒了,准备干活儿了。”轻轻拍了拍那张小脸,刘同寿觉得手感不错,于是心情大好。

“嗯……”楚楚揉着眼睛醒了过来,迷迷糊糊的问道:“寿哥,干什么活儿啊?”

“你忘了吗?昨晚咱们不是商量好了吗?我们要帮助乡亲们,对抗恶霸,解决难题,让紫阳观名扬天下。”刘同寿神气活现的叉着腰,一副要拯救世界的口气。

“可是,你昨天晚上不是还在说没办法吗?你说你不是医生,不会治病,不是律师,不会打官司,没有爱死鸡皮,哦,不对,是鸡皮爱死,也找不到丢了的牛……”女孩扳着手指说道。刘同寿说的那些古怪的名词她不懂,可她记得却牢。

“嗨,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还提来干嘛?师妹,咱们修道之人要懂得与时俱进。”

刘同寿大咧咧的一摆手,昂然道:“没有什么能难得倒伟大的魔术师,何况是我这个天才?放心吧,我自有安排。你且去准备,待师兄我更衣之后,便摆驾出关,将那些麻烦事一并解决。”

“喔……”见他说得信心十足,楚楚也不担心了,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新名词,女孩也没在意,大概是道藏里的术语吧,听不懂是正常,听懂了才奇怪呢。

再说,得了被神仙点化这么大的好处,有点后遗症不是很正常吗?女孩用力点点头,愈发的肯定了自己的猜想。

实际上,刘同寿并不是在胡诌,一夜过后,他的想法已经改变了。

想攀附皇帝,并不一定要去京城才行。说起来,京城的百姓见多识广,自视又高,再加上京城势力鱼龙混杂,他一个外地的小道士,想打开局面真是要多难有多难,排外同样不是后世的专利。

而且他的年纪也有问题,虚岁才十四岁小屁孩,想装神弄鬼的唬人,先天就不足啊。神棍么,总得是鹤骨仙风,精神矍铄的老人才有说服力,他这算是什么?返老还童么?

反倒是在东山镇这里,他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老道的神仙地位已经确定了大半,他刘某人这个神仙弟子的身份是跑不掉了,借着这股东风,他大有施展拳脚的余地。

江南离京城远了点,不过也是有利有弊,反正这时代不算太闭塞,只要消息够震撼,总有一天会传到京城的,无非是早点晚点的事儿。

接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把昨天打下的基础巩固下来,并且发扬光大,让天下人都知道东山下有座紫阳观,观里出了位老神仙,神仙还有个更神奇的弟子,名字叫做刘同寿!

解决那些求告者的麻烦不过是第一步,属于巩固战果的范畴,接下来他还要主动出击,把事情搞得街知巷闻。

这样想想,要是今年能闹场水灾就最好了,反正规模不大的话,损失也不会有多大,但却可以验证那个预言。那两场地震毕竟是两年后的事儿了,太遥远了点,应付不了当务之急。

不过这么想似乎有些不厚道,算了,哥还是凭自己的本事吧。

古代的衣物不好穿,不过道袍却算是例外,无非是扣子多了几个,往头上一套就妥了,刘同寿很快就拾掇完,领着楚楚出关了。

还没走出大门,刘同寿就已经听到了外面的议论声。

“可怜啊,都跪了一夜了,也不知老神仙能不能帮帮他们。”

“难了,老神仙已经回天庭了,八成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天灾都是有定数的,他老人家强逆天灾,恐怕要获罪于天啊!”

“不是还有小仙师吗?”

“小仙师毕竟是刚刚开悟,别说法术了,他有没有道行还是个问题呢,这二位的难题,凡人又岂能解决得了?”

“说的也是,对了,那位公子看起来有些面生,好像不是咱们东山镇的人啊?看起来很有书卷气,又是这般纯孝,真是很难得的人呢。”

“岂止难得?你当真不认识他?在这绍兴府,他可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就算不认识,你也肯定听说过他的名声。”

“这么厉害?”

“哼,少见多怪了吧?他就是韩应龙……”

“那个差点中了解元的新科举人?余姚大才子韩应龙?”

“不是他还有哪个?他事母极孝,去年参加乡试之前,他母亲突然病倒,乡试在即,那是多大的事儿?可他竟是跪在床前迟迟不去,说是母病大于天,连前程都不要了,你想想这得有多孝顺?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