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满霜河-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朗“啊”了声,少年怒气冲冲地甩手出去,到了门口,回头恨恨道:“我说师侄,你以后少管闲事!”
  谢朗张口结舌,这才想起,按辈份,自己也得称这少年为一声“小师叔”。
  他正发愣,薛蘅带起一阵阴冷的风,从他面前走过,丢下一句话,“师侄,你且去前堂,给不给《寰宇志》,如何给,我晚上再给你一个答复。”
  她消失在回廊尽头,站在椅背上的小黑鸣叫一声,冲天而去。大白也大叫一声,急急跟上,一黑一白追逐而去,消失在天际。
  
  薛蘅一路盘算着,走进风庐。见二哥薛忱正在配药,忙过来帮他捣药。薛忱推动轮车,取了个砂煲过来,又看了看她的面色,微笑道:“阿定又闯祸了?”
  “是,他把朝廷的人弄到水里去了。”
  薛忱笑道:“阿定肯定是穿好了藤衣再去挨的戒尺。”
  薛蘅用力捣着药,又用手捻了捻,见差不多了,唇边才露出一丝微不可察的笑意,“有人多管闲事,尺子没挨够,他只得抄书去了。”
  薛忱哈哈大笑,摇头道:“活该!”笑罢,又道:“三妹,你对阿定,会不会太严厉了些?我总觉得他那个年纪,管得太严了,反而不好。”
  薛蘅出了会神,道:“二哥,我总记得娘去之前对我说的话。”
  薛忱面色一暗,薛季兰临终前的殷殷嘱咐浮现眼前,他叹了口气,道:“也是,阿定这性子,不压着他些,还真能把天清阁给拆了。”
  “嗯,他今天还把船给毁了。”
  “算了,三妹,让他们再造一艘吧。”
  薛蘅恨恨道:“这一艘船,抵得上穷人家一年的花费。他不好好值守,放山民上来求医,反而为了一句话,就―――”
  炉子上的水“突突”直响,她止了话语,将水倒在木盆中,又将药倒进去,端到薛忱身前。
  薛忱忙道:“三妹,我自己来吧。”
  薛蘅蹲下,替薛忱除去鞋袜,将他的双足泡入药水中,十指轻轻用力,替他按摩着双足的穴道。
  “三妹,我―――”
  薛蘅却不理会,用力按上他足底的穴道,许久才开口,语调稍带些不耐烦,“这药到底有没有效?”
  薛忱无声地苦笑,低下头,望着自己那双因在洪水中浸泡太久而自幼瘫痪、十分瘦弱的脚,他慢慢伸出右手,替薛蘅将鬓边一缕散发拨至耳后,轻声道:“好些了。”
  薛蘅动作稍停了一下,又用力按着,低低道:“那就好。”
  
  “三妹。”
  “嗯。”
  “你真的决定,将《寰宇志》交给朝廷?这可是你耗尽心力才找到的。”
  “是。”薛蘅指间用力,轻声道:“二哥,我时常在想,二十年前,若是没有那场洪灾,我不会成为孤女,与亲人离散。而你,也不会落成这样―――”
  薛忱呆坐椅中,怔怔出神。在滚滚波涛中翻滚挣扎的孩童哀号着、求救着,声声凄怆入骨,这记忆如此深刻,午夜梦回,纠结难去。
  二十年了,若是没有那场洪灾,自己是否还是锦衣玉食的县府公子?是否会是意气风发、策驹踏香的风流少爷?
  可是若没有那场洪灾,又怎会有这些相依为命、情同手足的亲人?
  薛蘅仍低着头道:“二哥,《寰宇志》收于天清阁,等于一堆废纸。只有让它为民所用,才是正道。我们天清阁,看上去是名门高阁,天下景仰。可是这么多年来,却没有做过什么有利于民的事情,我有时都怀疑,天清阁究竟有没有存在的意义。”
  薛忱微笑道:“谁说没有?至少,这孤山附近的百姓就受惠良多,不缺医药,你还免了他们的佃租,又定时定节发放粮物。”
  “这是祖先传下来的一点田产,咱们只能尽量省着点用,省下来的接济一下附近的百姓。可整个殷国呢?如果再有那么一场洪灾,可就―――”
  薛忱微微点头:“也是,当年如果有《寰宇志》在手,便能对洪灾作预先警告,许多人不用命丧黄泉,南边国土也不会陷于纷乱。”
  他闭上双眼,片刻后又睁开,道:“来接《寰宇志》的,是什么人?”
  “是谢师兄的公子,还有十来人,看上去身手都不错。其中一人,当是仆射堂的吕三公子。”
  “嗯。凭这十余人的身手,只要不是大队人马公开抢夺,保护《寰宇志》应当不是大问题。”
  薛蘅抬起头来,“二哥,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薛忱想了片刻,点头道:“是有些不对劲。不然你也不用把桃花阵变过,更不用改由水路出入。只怕是山雨欲来啊!”
  “嗯,我总担心谢朗不能将《寰宇志》平安带回涑阳,若是落于歹人之手,可就―――”
  薛忱抬头望着屋梁,思忖良久,道:“三妹,你推我去见见谢师侄。”
  
  




十三、竹庐惊梦

  谢朗一行在知客的引领下进了悦苑,纷纷除下湿了的衣衫,大家都是粗豪之人,也不讲究,皆光着膀子,更有数人只穿着一条亵裤晃来晃去。
  知客奉上茶来,风桑一看,竟是极普通的粗茶。他本憋了一肚子气,顿时发作,抓起杯子往门外砸去,“奶奶个熊,臭婆娘这般小气!”
  茶杯尚未落地,一只修长的手由门外探出,将茶杯抄住,再灵巧一拨,茶杯划出一道弧线,稳稳落回桌面。
  谢朗与吕青同时抬头,二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惊叹之意。
  “各位贵客前来天清阁,实是怠慢了。不才薛勇,给各位赔罪。”一名蓝衫青年笑着迈入房中。他年约二十七八,眉目俊秀、容止雅逸,进来便行了个通礼,口中不停告罪。
  谢朗听他自称薛勇,知这位是师叔祖薛季兰的长子。多年来,薛勇屡次到京城,在天清阁及朝廷间互传信息,见过他的人都说其长袖善舞、为人仗义,又才华出众,为何薛季兰不将阁主之位传给他,而是传给那性情孤僻的三女薛蘅,还着实让人议论过一番。
  “谢朗见过师叔!”谢朗忙上前行礼,尚未躬下腰去,薛勇袍袖一卷,一股柔和的力量将他托起。“明远切莫多礼,你是朝廷的大将军,薛勇万万担当不起!”
  薛勇的笑声暖如春风,他执着谢朗的手,赞不绝口,“不愧是名震漠北的骁卫将军,当真名不虚传!”又道:“明远,回头你给我说说赤水原一战,我可是钦慕已久啊。”
  赤水原一战,正是谢朗从军三年最得意的一战。听薛勇此言,他顿对此人生出知己之感。
  薛勇再一一与众人见礼,奇怪的是,他竟能呼出大部分人的名字,说的话也面面俱到,让人如沐春风。众人都对这薛勇极有好感,更有人暗中嘀咕,为何天清阁阁主不是此人,而是那臭婆娘。
  只有吕青,不咸不淡地和薛勇见过,便坐于一旁,闭目小憩。
  薛勇又向风桑抱拳道:“实是抱歉,我五弟年幼淘气,还请风大侠多多包涵。”
  风桑被他夸了数句,早已飘飘然,忙道:“不碍事,不碍事。”
  薛勇看了看桌上的茶杯,叹道:“三妹平时自己节俭倒也罢了,贵客到了,怎么还能这样?”
  他唤过知客,“去,到我房中,取最好的云雾茶来。阁主若是问起,就说那是我的私己,拿出来招待贵客,不算违反阁规。”
  又道:“再给每位贵客取套干净衣衫来,虽说大家都是高手,不虞生病,可咱们总得尽地主之谊。”
  
  众人忙都致谢,说话间,薛蘅推着薛忱进来。她抬眼见到一屋子男人袒胸露乳的景象,“啊”声惊呼,迅即转身,一个起纵,便奔出房门。
  众人哈哈大笑,风桑将祼露的胸脯拍得嘭嘭响,唱道:“妹子哟,你莫要走莫要走唉―――”笑声更是掀翻了屋顶,众人都觉出了一口恶气。
  薛勇笑眯眯地看着,也不说话。谢朗本也颇感畅怀,瞥见吕青面上不以为然的神色,心中一凛,忙止住众人笑声,披上衣衫,踏出房门。见薛蘅正站在廊角,便走上前去,向她的背影微揖一礼,“师叔,他们都是习武之人,不懂什么礼数,师叔莫怪。”
  半晌都没听见薛蘅说话,谢朗直起身,正见她背在身后的手指在隐隐颤抖。她的手指纤瘦细长,没有一丝血色,白得近乎透明,颤抖间如同即将崩裂的玉石。谢朗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呆立在原地。
  许久,薛蘅才慢慢转过身,面无表情,走回客房。
  
  此时,知客已换了上好的香茶,送了干净衣衫进来。薛勇也早介绍过薛忱,众人大多听说过天清阁二弟子薛忱医术高超、活人无数,却未料到他竟是残疾人。见他一身白衫,容貌俊雅,唇边笑意温文和煦,皆心生怜意。
  薛蘅踏入房中,冰冷的眼神扫了一圈,转向薛勇道:“大哥,麻烦你和二哥在这里陪陪客人。”
  “是,阁主。”
  薛蘅望向跟进来的谢朗,道:“师侄,你随我来,关于那样东西,我有了决断。” 说罢,她微昂着头,转身离去,谢朗连忙跟上。斜靠在椅中的吕青凝望着二人的背影,若有所思。
  薛勇笑了笑,命人摆上酒菜来,亲布箸盏,招呼众人落座用餐。
  
  薛蘅带着谢朗走了很久,转廊过院,进了一处书阁。阁内典籍浩翰,满室书墨之香。
  薛蘅在椅中坐下,良久不语。谢朗打量着阁内的书册,心头为之一静,见薛蘅并不说话,他也不急,走到西侧,翻看起书册来。
  看得一阵,他眼前忽亮,拿起一本《孝和新语》,望向薛蘅,语带恳切,“师叔,这本书可不可以送给我?”
  薛蘅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道:“这是孝和年间一些奇闻雅事,你一介武将,怎么对这些感兴趣?”
  “不瞒师叔,我对这些还真不感兴趣。只是时常听太奶奶讲起孝和年间的往事,她老人家对这些极喜爱,我想拿这个去孝敬她。”
  薛蘅沉默了一会,声音冷硬,道:“天清阁阁规,所有珍籍,一概不能送人。”
  谢朗大失所望,见薛蘅不再说话,便用心看那《孝和新语》,记下里面的奇闻雅事,想着回去后好在太奶奶面前说说,逗她笑一笑。
  
  此时天色渐黑,室内未点烛火,渐转昏暗。谢朗看了一阵,想起薛蘅许久都未说话,便放下书来,转过身,见她正依在宽大的红木椅中。最后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投在她的蓝色粗布衣裳上,又一点点地黯淡下去。
  他忽觉呼吸不畅,这昏暗的屋子,满室的古册,令他觉得眼前的不是一个年轻女子,而是一个遗世多年、孑然避世的老道姑。
  黑暗如潮水般涌入室内,薛蘅终于睁开眼,从袖中掏出火摺子,嚓了数下,才将火摺子点燃。她移过油灯,慢慢将火芯点燃,看着烛火一点点照亮屋子,方缓缓道:“明天出发,我和你们一起去涑阳。”
  “啊?”谢朗未料她竟会要求同去涑阳,忙道:“师叔,这回来的都是高手,你放心,《寰宇志》一定会平安送给陛下的。”
  薛蘅神色平静,道:“我不是不相信你们的身手,而是《寰宇志》还有最后一节没有参破,尚需十来天的时间。而且里面有些东西,我要详细和谢师兄探讨,必须走一趟涑阳。”
  谢朗只得拱手道:“如此有劳师叔了!”
  薛蘅站起,烛光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她从谢朗面前走过,高瘦的身形看上去也如同一道单薄孤寂的影子。
  谢朗还有些话来不及问,她已大步远去。
  
  春夜清寒,谢朗练了一回枪法,出了身大汗,才回客舍休息。
  吕青尚未入睡,仍在喝着小酒,唱着永远没人能够听懂的曲子。见他进来,笑道:“公子枪法真不错,不知师承哪位高人?”
  “哦,是我爹从外面聘回的武术教头。”谢朗洗过脸,换了干净的中衣,躺到了床上。
  吕青也不再问,仍旧喝着酒,不多时,似是醉了,趴在桌面沉沉睡去。
  谢朗调息一阵,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连串的声响,忙睁开双眼,也顾不上披上外衫,疾步走出屋子。
  借着月光,他看见两道影子前后追逐着向东,忙追了上去。待追到一处小山坡,看着四周偏僻了些,才撮唇低呼。
  可大白还在空中与小黑纠缠,没有理会主人的呼哨。眼见两只鸟前后追逐,谢朗只得一路追踪。
  追得一阵,小黑从空中急速飞落,投入了前方一座竹舍之中。
  大白也紧跟着飞入,听到屋内羽翅之声不停响起,谢朗叫苦连天,眼下《寰宇志》未曾拿到,若是得罪了那位掌门师叔,这一路可有罪受。
  他定睛看了看,只见这竹舍极为简陋,仅两间房,均用土泥和着竹蔑片糊就,屋顶铺的也是茅草,只有屋前廊下挂着一盏微弱的风灯。
  谢朗估摸着这里可能是天清阁用来放柴禾或是圈养猪禽的地方,便推开竹舍前的篱笆,唤道:“大白!快出来!”
  刚走出两步,未到屋门前,忽然有女子的惊呼从东边屋内传出,随即是一声凄厉的嘶呼。
  “娘―――”
  嘶呼声含着无限惊恐与痛楚,这女子仿佛在地狱中辗转挣扎、嘶声呼救。谢朗一惊,救人心切,不及细想,疾扑向竹舍。
  未到门前,绷声轻响,谢朗心呼不妙,于空中挺腰转身,连着数个翻滚,才避过竹门上方射出的几支竹箭。
  他尚在地上翻滚,泥地中忽然又弹出十余支削尖了的竹蒿,待他手忙脚乱退至檐下,正狼狈之时,剑光挟着森寒之气破空袭来。
  




十四、星野归途

  刃光雪亮,寒意浸人。谢朗临危不乱,避过数招,终于看清来袭之人竟是师叔薛蘅。
  微弱的灯光下,她的脸,竟比那寒刃还要令人惊悚,仿佛所有的血都在瞬间冻凝似的,一片煞白。眸子却偏偏亮得吓人,似疯狂,又似迷乱。
  谢朗连声大呼,“师叔!”
  薛蘅仿若未闻,她长发披散,仅着粗布内衫,呼吸急促而带着嘶声,仿佛暗夜幽灵一般。
  谢朗知她武功胜过自己,又似处于神智不清之中,这般斗下去,只怕性命堪忧。躲闪中他灵机触动,纵身而起,扯下风灯,往院中堆着的茅草上一扔,火光大作。
  薛蘅正持剑扑向他,被这火光耀得身形微滞。谢朗已舌绽春雷,大喝道:“师叔!”
  薛蘅晃了晃,双唇颤抖,苍白如玉,慢慢地,才恢复了一点血色。
  她闭了下眼睛,又睁开来,依然剑指谢朗,从齿间迸出一字,“滚!”
  谢朗早被冷汗浸透全身,心怦怦跳得厉害,许久才平定下来。见薛蘅披头散发,想起先前听到的那声惊嘶,正象她的声音,便担忧地问了句,“师叔,发生什么事了?”
  薛蘅猛然仰起头,苍白的脸闪过抹红色,厉声道:“半夜擅闯女子居所,谢师兄就是这么教你的吗?!”
  谢朗“啊”了声,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竟是薛蘅居住的地方,不由侧头望向竹舍。
  此时,院内仍有火光,谢朗由竹窗望进去,看得清楚,屋内仅一张竹榻、一桌一椅,榻上,也仅一床看上去盖了多年的粗麻布薄被,再无他物。
  他正惊讶闻名天下的天清阁阁主竟住在这般简陋的地方,寒光再闪,他忙向后跃出数步,吹了声口哨,也不再看薛蘅,急急向外而奔。
  大白从竹舍内扑了出来,小黑紧追不舍,大白回头和它纠缠片刻,听到主人的哨声渐渐远去,不再恋战,追了上去。
  小黑还欲再追,薛蘅冷喝了一声,它在空中盘旋数圈,回转竹庐。
  待周遭再无声息,院中火焰也渐渐熄灭,“呛啷”一声,薛蘅手中长剑落地。她慢慢蹲下身来,望着身前那堆灰烬,颤抖着伸出手去。
  手指碰到灰烬的一刹那,她才似恢复了全部的神智,慢慢抱住自己双肩,低低地唤了声:“娘―――”
  今生今世,再也没有人,在噩梦惊醒时分,将她温柔地抱在怀中―――
  
  次日一早,众人在前厅聚齐,薛勇早候在那处,命人摆上粥点面食,还有数样小菜。说笑间,薛蘅推着薛忱进来。谢朗抬头,与她的目光对个正着,见她眸色静冷,忽想起她昨夜那惊恐失常的眼神,怔了怔。
  薛蘅冷冷地盯了他一眼,他这才清醒,移开目光。
  薛蘅从怀中掏出一块玉符,递给薛勇。薛勇整好衣装,躬身接过,道:“阁主请放心,阁内事务,薛勇定会尽心尽力,还请阁主一路保重。”
  其余人这才知薛蘅也要同行,风桑的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
  谢朗见薛蘅背上用绳索绑着一个长长的铁盒,估计那就是《寰宇志》,便与吕青交换了一个眼色。
  此行任务,仅谢朗一人知道是来取《寰宇志》,吕青作为副手,也只知道要护送一本珍籍回京城,但并不知道是《寰宇志》。至于其余的人,就都只知道是来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一切听谢朗指挥而已。
  来的路上,谢朗便与吕青商量好了回去的路线及护送珍籍的方法。只是都没料到,要护送回去的竟会是个大活人。二人昨夜只得再商议了一番,将原定吕青和风桑各率数人、不离谢朗左右,改成谢朗和吕青各率数人,轮流看护薛蘅。
  两人走到廊下,再定了定路线。少年薛定,施施然从回廊过来。
  
  今日他头系方巾,一副秀才打扮,双手背在身后,慢悠悠走到谢朗面前,轻轻咳嗽了一声。
  谢朗尴尬不已,这声“小师叔”怎么也唤不出口,薛定再咳了一声。吕青在旁,忍不住面露笑意。
  正僵持之际,一名二十上下的女子过来,敲了下薛定的头,笑骂道:“还不快去和三姐道别?”又转向谢朗道:“谢将军莫怪,这小子欠揍。”
  谢朗见这女子明眸善睐,说话伶牙俐齿,正不知她是何人,她已抿嘴笑道:“虽然按辈份,谢将军也得叫我一声‘师叔’,不过我可怕谢将军这声‘师叔’会把我叫老,还是罢了。”
  谢朗忙道:“不敢不敢。”
  薛蘅出来,道:“阿眉。”
  “阁主。”
  “我去京城,二哥也要去洺北替人治病。天清阁就交给大哥和你,阿定这小子,看紧些。还有,今年春粮,比去年多拨三分出去,再让他们多备些防春瘴的药,发给山农们。”
  薛眉一一应是,薛定已奔过来,他攀住薛蘅的右臂,眼圈微红,强忍着没落下泪来。
  薛蘅却再向薛眉叮嘱了几句,才看向他,冷冷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