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刘备复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阀这一代中最优秀的两个人——长公子袁术和大公子袁绍中的大公子?!

原来他是这样一个人!

怪不得,那厮如此猖狂!

原来是有如此背_景!

刘备心中一紧,刚要放下的画戟,再次捏在手中,警惕的看着袁绍。

颜良、文丑二人闻言,也戒备上心,各捏手中刀枪,就连看向袁绍的目光中也都充满了提防之意。

看到三人一脸戒备,袁绍岂会不知何因,冷下面孔对着韩荣吩咐道:“韩公,还不提那作恶家奴过来向三位英雄请罪!”

韩荣纵马来到那守渡之人近前,一探猿臂将他抓起来,带到了袁绍四人面前,“啪”的一声扔到了地上。

“公子饶命!公子饶命!”守渡之人不顾身上的伤势,从地上爬滚起来,慌忙跪在地上,朝向袁绍不断地磕头。

“韩猛,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草菅人命!本公子太纵容你了!”袁绍怒斥着守渡之人韩猛,斥责完他,转向刘备三人,脸上堆起笑容,“三位公子,此人就交给你们处置了!”

看到袁绍如此,刘备颇感为难,回头看看颜良、文丑。

三人毕竟都是孩子,心地善良,本就没有打算如何惩治守渡之人韩猛。如今听闻袁绍这样说,三个孩子相互张望,倒是没了主意。

刘备生性仁厚,见那兄弟二人也没有注意,又看到那老者爷孙没事,便对袁绍说道:“大公子此言差矣!既然是贵府门下,我等岂可越俎代庖?!”

那韩猛见刘备这样说,更加起劲儿的给袁绍磕头。

袁绍回过头来,冷着脸吩咐道:“韩公,将这厮带下去,家法伺候!这个渡口就不用他守了!”

“诺!”

按下韩荣将韩猛带下去不说。

且说这韩猛是何人?

书中代言。

三国演义中:韩猛,袁绍部下大将。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韩猛押运粮草,为曹操部将徐晃、史涣袭击,兵败,粮车被烧。

在正史,如三国志等书中,并没有这人的记载。

在三国野史之中,有人对韩猛进行了这样的杜撰:字若荀,袁绍麾下大将。论武艺仅次于颜良、文丑,和张颌、高览不相伯仲,指挥打仗能力一般,狂妄自大,作战勇猛。

原来,韩猛很早就被袁绍发现,并招揽到了自己麾下,作为对抗袁术的资本。

袁绍自知在袁家的地位远远不如嫡长子袁术。

袁绍出生于袁逢之后,是为袁逢的第一个儿子。因为妾侍所生,是为庶出,出生后送入袁逢兄长袁槐府中。

袁槐膝下无子,以绍为荣。

故,袁绍遂不如袁术,亦拥偌大势力;且他少时早成,颇善结交游侠武者,喜好招揽能人勇士。

袁绍与袁术之间的故事那是后话,这里就不在赘述。

再看袁绍。

“观三位勇武非常,乃是人中之杰。绍虽不才,却也在大将军麾下司职。三位公子若是追随于我,日后绍定然推荐你等!”袁绍斥责了韩猛,很快就向三人抛出了橄榄枝。

刘备没有看到颜良、文丑乍闻袁绍招揽时的兴奋,而是自顾自的微言拒绝了袁绍的招揽:“大公子身出豪门,少入朝中,确实是我等追随的明主。然,备尚年少,且才疏学浅,此番正是为了求学而游走江湖。还请大公子收回诚意!”

妈的!老子如此出身,又早入朝廷,多少人想巴结自己都来不及!

这腌臜少年竟然如此?

算了,我的目标不是他

袁绍见刘备拒绝自己,脸色微变,瞬息又恢复正常,转而对颜良、文丑言道:“二位公子意下如何?”

“大公子知遇之恩,我颜良铭记在心。不过,刘备所言极是,我等年纪尚小,正欲往九江寻卢植大师学艺。”颜良的回答还是让袁绍心中一热。

文丑见二人都拒绝了,也就呵呵的对着袁绍一笑,没有说话。看来,这憨厚、莽撞的家伙也有聪明的时候。

袁绍闻言,也感觉到自己有些急躁,遂改口说道:“三位公子所言极是。等你们学艺归来,可到我府中做客!”

言毕,袁绍招呼众人准备渡河。

渡河途中,袁绍比三人年长数岁,常以长者的语气和三人谈论。

文丑、颜良对其言语十分甚是服从,颇有一些奔顾之意。

刘备一心向学,只是出于情理,耐心的在几人面前洗耳恭听。

渡河之后,刘备便向袁绍请辞。

袁绍取出银两,赠予三人,遂与三人惜别

时下,袁绍年少早婚,已经有两个儿子——长子袁谭和次子袁熙。袁熙年幼,而袁谭已经十岁。

遥遥望着远去的三人,袁绍吩咐韩荣道:“韩公,安排谭儿往九江,拜卢植为师。”

“诺!”韩荣答应一声。

看来袁绍

袁绍如何安排,暂且不提。

单说刘备三人离开黄河渡口,径往山东而去。

这一日,三人前行之路被一座大山所阻。

山石陡峭,山路崎岖,马匹难行。

三人只好下马登山。

三人入山,山中有没有危险,又如何翻过这座大山?

且看下一章:泰山中三小遇险,陡崖边昌郗引路。

第九章 泰山中文丑遇难,陡崖边昌郗引路

第九章泰山中文丑遇难,陡崖边昌郗引路

上文书讲到刘备三人离开黄河边,沿路直行,进入青州境内。

青州水草丰富,草木成林,更是多山多丘陵的地形。

茂盛的树林,遮掩了天上爆裂的阳光。

林中鸟雀成群,叽喳着奏出百鸟交响乐,衬托着这个晴朗天空下的一种和谐。一种远离人间的感觉,让人犹如步入仙境一般。

那林中俑路,好像一条巨型的蟒蛇盘爬着向那树林深处而去,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透过繁枝茂叶,钻过来的星星点点的日光,不停的眨着眼睛,似乎在欢迎抑或是好奇踏入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

一身浅蓝色长袍、背后系着猩红色披风的刘备骑在战马上,十分惬意的欣赏着周围林中的美景,不时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着。

在他前面不远的地方,颜良、文丑却没有消停,刀枪并舞,非要较量武艺高下,扰得那些鸟雀骤然惊奇,盘旋在半空久久不下来。

三少年一路行来,却也平安无事,倒是逍遥自在。

山林之中,都市铅华洗尽,却也显得和平。

世外园林,豪门重吏不见,倒是乡民安乐。

偶见一两个樵夫出没,或提斧拿担,或担柴挂刀,都是一脸平和。

一股悠然的钟声由远及近,三人停下马,抬头远望。

一座大庙在树木遮挡之下,若隐若现。

“嗨,终于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了!”颜良、文丑忽然收手,异口同声的说道。

原来,这两货竟然做到了一心二用,学会了交战之中留心周边事物,初显战将之风,可见此二人日后成就之高也非枉然。

这是一路上,刘备给二人所讲,战场之上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闻八方”方能够成为一员合格的战将,统领一方士兵纵横沙场。

二人折服在刘备的武艺之下,对刘备这些时日里的说教也熟记在心。

“前面可能就是岱庙了。据说汉武大帝曾经安排了大量的人力对这个寺庙进行了修葺,不知道是不是如同传言中那样宏大!”刘备遥遥望着树间隐约可见的寺庙,说道。

“那好,我们快点前去看看!说不好还可以混口饭吃!”少年人本来好奇心就重,文丑兴奋的说完,狠狠得打了战马几鞭,“塔塔塔”的奔驰而去。

刘备、颜良二人纵马,紧紧跟在他身后

有道是:望山跑死马。

三人快马疾奔,冲出二十余里,才碰到了一名下山化缘的僧人。

一打听,他们才知道还有近十里的山路。

在僧人的带领下,三人终于来到了寺庙前。

岱庙却远没有传说中那样宏大、庄严。

落入眼帘的只不过是一座败坏而萧条的院落。

门厅清冷,僧侣不足,黄叶厚积,残枝横亘,只显得那寺庙经久失修后的无言诉讼。

怪不得,那僧人一路上只言不语。

原来,寺庙已经如此不堪,僧员稀疏只手可数。

汉武时期的辉煌已然不见。

难怪!难怪!

那僧人引三人入寺,来见方丈。

从方丈口中,三人才知岱庙衰落的原委。

岱庙,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齐国。

大周朝时期,周天子将齐地分封给姜尚,封其为齐候。

泰山则处其封地之内。

姜尚建山神庙于泰山山腹,修幽径通达,栽种松柏修成林荫。

大秦帝国,始皇帝筑台祭天。

秦朝大吏又将岱庙修葺一番,把那小小的山神庙扩建数倍,楼台阁寓修建无数。

只可惜,秦朝寿短,区区数年。

汉高祖伊始,吕后专权时期,屡次登山祭祖。

时值汉武大帝,区区泰山一地,已然繁华如市。山北建有城池,以泰山命名,称为章丘;西南建筑城池,以供皇工大臣安身,称为泰安。

使泰山一地,成为天下闻名的名山要塞。

武帝以后,历代帝皇后妃,不过三年五载,定有人前来泰山还愿,祭拜泰山奶奶。泰山岱庙的香火一直鼎盛不衰。

可是,汉朝传承至桓灵二帝,朝风衰落,宦官把持朝政,历经数十年,无人问津祭祖之事。岱庙香火岂有不衰落之变?

三人听罢,不由的感慨万千。

在庙中吃完饭,他们依照僧人的指引,沿着山林中的小路绕山而行。

沿山小路有的地方仅容匹马通过,三人一前一后,牵着丝缰,踩着石路,小心翼翼的蹒跚而行,刀枪画戟已经变成了拐杖。

潮湿的土地,被枝繁叶茂的树木遮住了阳光,总是泥泞。踩在脚底滑滑的感觉,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的

绕山小路,径通半山腰。

山腰一侧便是悬崖峭壁,峭壁之下是一处深达数丈的山谷。

文丑紧跟刘备、颜良二人,走在最后。

就在刘备二人通过这段狭窄小路之后,文丑牵着马欲行。

战马却死死不肯迈步,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危险。

奈何主人死拉硬拽,战马小心翼翼的迈出步子,惊恐地瞪着大眼睛,不安的嘶叫着

然而,悲剧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战马一声嘶鸣,拽着文丑,翻落悬崖。

悬崖上,刘备、颜良大惊,慌忙丢下战马,奔向悬崖边。

却见那悬崖下灌木微扑,他们已经找不到文丑和战马的踪迹了。

“文丑!文丑!”两人连连喊道。

半晌,一声微弱的声音从崖下传来:“哎!我在这里!”

颜良挥刀将那崖边上的灌木削下一截,这才露出一个空档。

两人弯腰向下观瞧,却见文丑跌坐在崖底,已经无法站立起来。

看样子,文丑的腿脚受伤了。

“文丑,你怎么样?”

“我的腿戳伤了!”

“你在下面等着,我们这就下去救你!”

刘备二人这才将战马拴好,就要拴绳子爬下悬崖。

就在这时,一个少年背着柴刀经过。

“喂!你们俩这是要干什么呀?”

少年好奇的问道。

二人回头,看向少年。

年纪与自己相仿,身材略矮微微发胖,可能长期干活的原因使皮肤显得有些发黑,一身樵夫打扮——穿着一身粗布衣服,腰间扎着一柄柴刀,肩上挎着一捆绑绳。还有,他那一脸的笑容给人一种朴实而自然的感觉。

“回这位兄台,我们的兄弟不慎从此跌落谷底,我二人正欲搭救!”刘备看到这位少年樵夫朴实的笑容,十分客气却又带着一丝焦急的语气回答道。

“原来这样呀!其实,你们不用从这里下去。我可以带你下去的。”少年笑了笑,看到二人充满疑问的模样,说道,“哦,我叫昌豨,是这山中的樵夫。这里的路我最熟了!你们牵着马跟我走吧!”

说完,他便绕过二人,向前走去。

二人牵着战马跟着昌豨。

果然,不过一枝香的时间,三人便来到了谷底。

寻找到文丑,他们才发现文丑的惨状——长枪折断,衣袍挂烂,手掌上都是伤口,右腿小腿脱臼还是断了?反正托在身后!

而那战马更是悲催!

摔落下来的时候,竟然是头朝下!

可怜的肥马儿,硬生生的自己折断了脖颈!

颜良本来还想询问文丑受伤的经过,却发现,那文丑强忍着伤痛,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滚落。

一个十四五的孩子,竟然有如此坚强的毅力,果然非同常人。

昌豨用柴刀砍了几根粗树枝,做了一副简易的担架。

刘备跟随刘度学习过一些接骨疗伤的医术,伸手摸了摸文丑小腿的位置,确认是小腿脱臼,低声告诉文丑忍耐一下,猛然用力帮助文丑把小腿复位又用树枝将伤腿绑好。接着,他用清水将文丑身上的伤口清洗了一下,上了一些金创药,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这时,颜良已经把一些行李放到担架上做了铺垫。

一切收拾停当,刘备和颜良抬着文丑,跟着昌豨一同回到了山下的村落。

文丑受伤,短时间内无法离开。

且不知,三人在昌豨家中会发生什么事?

且请大家观看下一章,“刘备授徒昌豨家,臧霸结缘泰安城”。

第十章 刘备授徒昌豨家,臧霸结缘泰安城

第十章刘备授徒昌豨家,臧霸结缘泰安城

上文书中说道,文丑跌落悬崖,摔伤小腿。恰逢昌豨上山砍柴,偶遇刘备和颜良,帮助二人救下了文丑,又延请三人到家中休养。

话说,昌豨此人。

三国演义中曾有记载:昌豨者,泰山六寇之一,勇猛好战。吕布败亡后,臧霸等人投降曹操,受爵位关内侯,各有封地;独独昌豨未归。

三国志??武帝纪:昌郗又名昌霸,黄巾起义的时候在泰山为寇。后来,吕布入徐州,归顺吕布;吕布败亡,臧霸等人投降曹操,而昌郗不知所踪。建安五年,昌郗聚众造反,攻东海为营。曹操使刘岱、王忠讨伐之,不克。后,曹操派遣张辽与夏侯渊围攻昌郗于东海。

然,少年昌豨,早年守孤,父母双亡。故,好勇斗狠,常与死党吴敦、尹礼等聚少年三二十人聚山而行,铲强扶弱,为乡邻主持公道;闲来,以砍柴为生,闲钱多用来救济孤苦老人。

是故,昌豨在村落一带名声很好。

昌豨家石屋三间,倒也收拾的十分干净利落。

反正,这里只是住着他一人,倒是有的地方给三人休息。

昌豨好客,又见三人年岁与自己相仿,倒也乐得三人留着自己家中。

就这样,刘备三人住在了昌豨的家中。

次日早晨,刘备和颜良二人起来练武,恰为昌豨所见。

昌豨本好勇斗狠之徒,更是见猎心喜,便缠着二人学习武艺。

刘备见昌豨执意,又受人恩惠,便答应了昌豨。

昌豨欲摆酒拜师,却为刘备所阻拦。

刘备以“朋友之交,理当相授”为由,推脱。

当日,昌豨上山猎杀了一头獐子,又邀请了死党尹礼、吴敦和一众少年朋友齐聚家中。

众人得知刘备、颜良二人武艺高超,又愿意教授武艺。

以尹礼、吴敦为首,纷纷离座跪于当庭,欲拜师学艺。

刘备笑着搀扶起众人,表示次日便在村外教授大家练习武艺。

这一时无意之举,竟然成为帮助他日后成就山东之业的一个关键。

一个月之后,文丑的腿伤稍稍见好,可以下床活动。

拄杖来到村外,恰逢刘备、颜良二人正带着昌郗众人练武。

大家一刀一枪,有板有眼的模样,令文丑十分羡慕。

只是让文丑没有想到的是,这三二十人竟然成为日后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

文丑伤势无恙之后,刘备见昌郗等人的武艺也小有成就,便欲告辞。

三月的时间,昌郗等人对刘备那宽厚的长者之风深深折服,听闻三人打算离开,颇为不舍。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去者终归要离开。

泰山西麓,颜良、文丑合骑一匹战马,刘备的马上挂着刀枪画戟,回头望着山脚下的昌郗众人,依依挥别

话别泰山,一路西行。

日落之后,三人便来到了泰安郡下辖的华县。

天色已晚,掌灯时节已过,城门紧闭。

无奈之下,三人只好在城外寻找一个偏僻角落,系好战马,扎起帐篷,点起篝火,架起火把,取出肉干,准备烤肉晚餐。

城外星星火光,却惹来了城上某些人的注意。

原来,这城中有少年名叫臧霸,乃是县衙狱掾臧戒之子,夜里不得安生,与朋友孙康、孙观兄弟登城楼找守卫士兵喝酒。

刚刚登上城楼,孙观便看到城外一处火光通明,一堆篝火边上围坐着三人。

“快看,那里有三个人!”孙观用手拉了一下臧霸、孙康,兴奋的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叫唤着喊道。

“咦!?这三人是干什么的?不会是赶路不及,误了进城的时间了吧!”孙康猜测着说道。

“兴许是吧!不过,他们身后有帐篷,看来三人应该是远来行脚之人。”臧霸看得更仔细一些。

这时,一股香气飘来,一种酥麻的肉香

“欧!好香呀!臧霸,大哥,我们出城找他们去好不好呀!”孙观完全是个吃货,被城外三人的烤肉勾走了魂魄。

“日落之后,禁止出入!我们此时出城,怕是要被责罚的!”孙康稍微老成,考虑事情稍多,劝慰孙观,说道。

臧霸看了看城门上的守卫,笑着对孙氏兄弟说道:“我倒有办法下去,只是不知道人家会不会给我们肉吃?!”

拍了拍怀中的酒坛,孙观豪气的说道:“他们有肉,我们有酒。怕什么?你就快点带着我们下去就是了!”

于是,臧霸便带着孙氏兄弟来到了城墙的角落,从一个矮墙的墙洞中取出一根绳子,悄悄从城上沉了下去。

打量了四下里没有人,三人就从这里悄然爬下城墙,来到城外。

刘备三人围在篝火前,一边不停地翻烤着火上的狍子肉,一边闲谈着。

文丑絮叨着:“我们要是再快点,傍晚日落前就可以到这里了!”

“是呀!如果文丑的马在,我们一定能够进城的!”颜良在边上也叹息少了一匹马的拖累。

“那匹马跟了我好几年了!真是可惜。”

“没关系!战马可以在慢慢培养!等来日,有机会,你在寻觅一匹就是了!”刘备在一旁劝慰道。

颜良不经意提到了文丑的伤心处,也看出了文丑的悲伤,赶忙接着刘备的话说道:“是呀!不想了,我们来喝酒、吃肉!”

说完,他从鞍褡中拿出酒来,递给文丑、刘备。

文丑接过酒袋,一仰脖,“咕嘟咕嘟”灌了两口,然后摇晃了一下酒袋,说道:“我这袋中的酒好像不多了!”

他话音刚落,却听见身后有人说道:“你的酒没有了,可以喝我的!”

三人乍闻人言,孑然大惊,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