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西是边防地,尤其是这次鞑子是从蓟镇三协突入长城的,所以京城告急虽然事大,但两个总兵也不能都去,总要留一个看家。

原本应该是大同总兵家祯带兵来勤王的,但一来满桂想来,二来梁家祯不愿来么一来事情自然就好办了。

满桂到了,虽然打了败仗,但在崇祯看来,打了败仗的满桂要比放任鞑子兵过蓟州的袁崇焕好上千百倍。

,崇祯召见满桂和候世禄,厚加赏赐,并允准满桂和侯世禄所请进驻德胜门内修整。

得这个消息,袁崇焕心就又是一沉,不好的感觉更强烈了,而麾下众将也都不干了都被袁崇焕斥退。

斥退了众将,袁崇焕眉头紧锁。

这会儿能留在大帐里袁崇焕说上话的,只有何可刚。同袁崇焕一样,何可刚也是眉头深锁,因为形势太严峻了。

八旗大军说话儿就到,可这叫怎么回事儿?皇帝把京城防务的大权给了大帅,但大帅究竟有什么权力?除了他们帅还能指挥得动谁?京军就不用说了,即便大帅能指挥得动也没个屁用在最大的问题是满桂和侯世禄。皇帝是把指挥权给了大帅,可又大小眼让他们入城修正,满桂跟侯世禄却可以。满桂本就跟大帅不对付在这个样子,满桂自然更不会把大帅放在眼里。

默然良久,何可刚试探地问道:“大帅,鞑子兵转眼就到,我们……”

八旗军到了,见城外就他们这五千人,那还不一口吃个痛快,而且看这架势,不管打成什么样,他们想要退入城中据守,那都是门都没有。

如果不能退入城中,那就只有死战和逃跑两途,但这两途都不会有好结果。死战就不用说了,五千对五万,其他方面再有利于他们也没用。而逃跑,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袁崇焕自然明白何可刚的意思,他道:“算算时间,大寿这一两天也该到了。可刚,你这就派下人去。见到大寿之后,让他在兔儿沟隐蔽起来,到时听我号令行事。”

兔儿沟距广渠门有十几里的路,非常隐蔽,藏个四五千人一点问题都没有。有这支奇兵在,他们逃跑时可以做掩护,还可以打伏击,也可以在他们激战时,作为生力军杀入进来。

见大帅决不会不顾一切死战到底,何可刚的心才多少放下来一些。

何可刚正要转身离去,袁崇焕又把他叫住了,吩咐道:“可刚,去把旗号都收起来。”

何可刚一愣,随即就明白了袁崇焕的意思,于是道:“是,大帅。”

何可刚出去后,袁崇焕又沉思片刻,然后传令,请满桂和候世禄到帐议事。

搭个“请”字,那是客气,不管满桂有多憨直,更不管对袁崇焕有多不满,他也不敢不来。不管怎么说,对袁崇焕,满桂都怵着一头,他知道要是跟袁崇焕硬抗,没他好果子吃。

满桂喜欢打仗,但现在能打仗的地方只有辽东。这一年多来,满桂的气始终都没有下去。离开辽东虽然和袁崇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根子还在袁崇焕那儿。何况,袁崇焕是能够把他留下的,但袁崇焕没有。

至于候世禄,那没什么好说的,袁崇焕什么时候叫他,他都得来。

“参见督师。”进帐后,满桂和候世禄叉手施礼。

“满将军、候将军辛苦,坐。”袁崇焕道。

二人坐定,袁崇焕道:“鞑子转眼即至,不知二位将军有何高见?”

“你是帅,我们是将,你乍说乍是。”满桂大大咧咧地说道。

袁崇焕笑了笑,没说什么,又望候世禄看去。

候世禄也在袁崇焕麾下呆过,尽管不怎么亲近,但他可不敢像满桂一样大大咧咧地。见袁崇焕向自己看来,他赶紧道:“世禄愿听大帅差遣。”

想了想,袁崇焕道:“你们先在城中休整,待鞑子兵到,就由满将军率本部人马扎于德胜门外,候将军率本部人马扎于德胜门里,相机行事。”

满桂是勇将,只要有袁崇焕陪着,他决不会退后半步,如果袁崇焕让他和候世禄掉各个,那满桂立刻就得和袁崇焕干起来。

这个安排,满桂满意,候世禄更满意,两人都没什么意见。

见两人都没有意见,袁崇焕接着道:“本督是兼程而来,鞑子可能还不知晓果鞑子攻击我们时本督突然竖起大旗,就可能对鞑子造成震慑,进而动摇他们的士气。所以,本督希望满将军能收起军旗,让鞑子迷惑,如此,也会令他们战意不坚。”

袁崇焕说的有道理桂点了点头袁崇焕又道:“此番是在京城脚下,城中有十万禁军,四方又有勤王之师纷至沓来,鞑子不知虚实以绝不敢倾尽全力与我死战。”说到这儿,袁崇焕向候世禄看去着道:“激战正酣之时,候将军适时出击,定然更叫鞑子惊,也就更无与我死战之心。如此一来,尽管敌强我弱,我等仍然可以与鞑子相持只要拖上个几日,待辽东大队步军赶到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袁崇焕的目光坚定而柔和,但候世禄却感到脊梁沟有点发凉立刻道:“大帅放心,末将定与鞑子死战到底。”

袁崇焕又把目光转向了满桂:“本督早来一日,正全力开挖壕沟,防御方面要比满将军做的好些。鞑子转眼即到,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满将军可与申尚书商议,把广渠门的火炮调往德胜门。”

申尚书是原兵部左侍郎申用,崇祯将王恰给逮了起来,这个时候自然没人愿意钻营兵部尚书这个空出来的位置,所以就按部就班,由兵部左侍郎申用顶了上来。

对这个提议,满桂自然欢迎,所以这次会面,气氛倒还可以。

大军如蜿蜒的龙缓缓地移动着。

尽管寒风凛冽,但皇太极在马上,神色却是从未有过的开朗,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

大军昨晚进牧马厂,然后分并数路,分别向彰义门、天津、密云、居庸关、良乡、固安推进。

这么做没别的,主要的就是破坏,什么地方的房子气派漂亮,那就把它烧了,把那儿的人一个不剩都杀了。

定这个计划之时,自然要确定一些目标,其中最保守的一个就是大军杀到北京城下,大肆烧杀掳掠,然后迅速脱离,力争全身而退。

际上,虽然这是最保守的目的,但只要做到这个,皇太极也就心满意足了。不管能不能因此就把袁崇焕弄掉,今后的形势不管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都将对他极为有利。

而在,这一刻,皇太极完全可以有把握,这个最低的目标绝对可以实现。

距离北京不到二十里了,马一撒欢就到,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谨慎,越是要把战力始终保持在巅峰状态,以应付任何突发的状况出现。

今后几天至关紧要,在完成最低目标的基础上,就要看看能不能最大限度歼灭明廷的有生力量。

毫无问,这次来勤王的都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而这种部队都是消灭一些就少一些。范文程说了,以明廷现在的状况来看,这些有战斗力的部队是极难培养的,一旦被消灭,就很难重新建立起来。

如果能把最精锐的辽东军大量消灭,那弄不弄掉袁崇焕就没什么重要的了,因为要是没了这些辽东军,那袁崇焕拿什么来五年平辽?如果不能完成五年平辽,那袁崇焕到时会是个什么下场,就是他也敢下个断言。

总之,形势一片大好!

二十几里,皇太极走了两天。在这两天里,人没杀了几个,都跑光了,但房子不管好坏,见了就烧。十九日,大军进驻京师城北的土城关(元大都土城东墙,遗址在今北京东直门北面的东土城路)。

八旗大军到了,辽东众将有不少也慌神了,因为不让进城,就他们这五千人,即便再能打,面对十倍精锐之敌,也免不了一战覆灭的命运。

大帐内,诸将肃立,虽然心里慌神,但绝对不敢表现出来。

“报!”帐外,一名中军高声禀道。

“进来。”袁崇焕沉声命令道。

中军进到帐中站定,叉手施礼,禀道:“禀大帅,满将军率军出德胜门扎营。”

闻报,袁崇焕心头微微松了口气,帐中众将也同样都大大松了口气。满桂率军驻扎在德胜门外,形势立刻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那是太有利了。至少至少旗军得一分为二,他们面对的压力登时就减轻了一半。

这还不是主要的,满桂率军出城最主要的影响还是让皇太极有了顾忌。在摸不清虚实的情况下,皇太极是绝不敢在京城脚下和他们死战到底的。而只要这么拖上几天,等大队步营赶到,那就安全了。

众将脸上大都有了喜色,但袁崇焕的神色始终如一有丝毫变化。

深入敌境作战,情报失灵是个大麻烦,比如现在,皇太极想知道驻扎在德胜门和广渠门外的两支军队的主帅是谁这方圆几十里的人早都跑光了,鸟都不见一个别说人了。

现在想要知道,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上人家大营那儿问问去。

大帐里,气氛热烈之极,人人都兴高采烈,谁能想到事情这么顺利。现在人人都抱着必胜的信念因为除了袁崇焕的辽东兵马,其他的大明朝的兵在他们眼里都是土鸡瓦犬,根本不堪一击多少都是废柴。

“大汗,我看也用不着等明天了给我一支令,我这就去把城外的那点兵灭了。”三贝勒莽古尔泰大声嚷嚷道。

皇太极笑笑,没有吱声。这些人可以轻忽,但他不能。

昨天扎营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皇太极没有亲自去前方察看。第二天天一亮,大队人马向前移动。在一队队护兵的护卫下,皇太极绕着北京城走了一圈。

德胜门和广渠门外都是五千左右兵马,但德胜门的兵马要比广渠门的看上去整肃的多。皇太极传令,由右翼大贝勒代善、贝勒济尔哈朗、岳托、杜度、萨哈廉等领右翼四旗并蒙古兵共一万兵马攻击德胜门;由左翼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领左翼四旗并蒙古兵一万攻击广渠门;皇太极自己亲率一万三千八旗精锐督后,以防不测。

十一月二十日,午时,皇太极一声令下,攻击开始。

不要说入关之前,就是入关之后几天,再悍勇的人也至少非常忐忑,但在大军一路如滚烫泼雪,势如破竹之后,从上除了少数几人,人人都信心爆棚,根本就不把明朝的眼里。

天空,阴云密布;四野,肃杀无尽。

“嗷嗷……”像草原上的狼群,一股股八旗兵和蒙古兵汇聚成奔腾咆哮的怒涛,如浊浪排空,铺天盖地,向前卷了过去。

三贝勒莽古尔泰率一千白甲亲军督阵,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多铎、豪格等带领一万八旗兵蒙古兵同声呐喊:“速促那!——哇!”杀气腾腾向广渠门冲去!

一时间,铁骑纵横,其势如泰山压顶。

容颜如铁,袁崇全身披挂,不动如山,冷冷地注视着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滚滚铁骑。

袁崇焕身前,壁垒森严。

由于崇祯不让进城,八旗军又必定先于大队辽东步营到达,袁崇焕深知其中的险恶,所以这两日,不敢有丝毫松懈,他设法依托地势,在广渠门外设置了一座营寨。

除了不让进,其他的,崇祯全力配合,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时间太紧了,袁崇焕下死命令,全力开挖壕沟,他让麾下将士监工,敢有不出力者,鞭子立刻就飞上去。

:在的京城,虽然缺精兵,但不缺劳力,所以尽管天寒地冻,但在极高效的组织下,把人分成数百组,分段同时开挖,所以尽管才两日的功夫,三道数百米长的壕沟出现在了广渠门外。

沟之后是车墙。

距壕沟十多米,一辆辆的大车连在了一起。在每辆大车上,都放着一个大木柜,在大木柜之间,前后钉着两块木板。

战士们站在大车后面,持弓端枪,严阵以待。

在车墙和壕沟之间,还有数十门大小不一的各式火炮。这些火炮自然不是袁崇焕带来的,是兵部给调拨的。

实际上,袁崇焕根本就没指望过这些火炮有用,尽管是他最早重视火炮的,但前提是这些火炮的质量得有保证且有训练有素的炮手操炮。

现在两点都保证不了,尤其是后一个。所以这些火炮,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瞎猫碰死耗子,打着一个算一个。

果不其然,当袁崇焕下令放炮时,这些火炮基本没有对敌兵造成什么伤害。仅仅放了一轮炮些炮手就都撒丫子了。

看到这个场景,冲在前面的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等人无不气势更盛。

这些炮手都是借调来的京军,袁崇焕现在也顾不上他们,就让这些炮手钻过车墙向后面跑去。

近了近了,但鞑子冲锋的势头反而慢了下来而且向两侧散去,看上去就犹如巨浪被礁石阻挡住了一样。

散去的浪花中心,冲出来的是一辆辆裹着生牛皮的大推车。这些大推车长有一丈,宽了下也有六尺。大推车有三个辘,车辕很长很粗,是由整根的树干做的。车辕有两根且在大车前面还探出了三尺。

每辆大推车都有十二个壮汉推着,所以尽管做的很粗糙也跑的飞快。

到了壕沟旁,大推车的速度达到最高冲力极大,使得车辕在前面探出的部分搭在了对面的壕沟边上。

大车里装着很多块两丈多长、三四寸厚的木板推车一横搭在壕沟上,那些推车的壮汉立刻就开始把厚木板往壕沟上铺。超出了车前挡板的保护之后,壮汉又开始分工很作,有人举着巨大的盾牌掩护,有人则继续往壕沟上铺木板。

袁崇焕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他又一次见识到了八旗铁骑的强悍。

那些向两侧散去的铁骑往后面迂回,等闲接到大队的尾部后,就又加入了冲锋的阵营。

快慢的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一切都做的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阻滞,就是那些蒙古兵,在这方面也要好于他的关宁铁骑。

箭如飞蝗,枪声轰鸣,铁与火、生与死的撞击开始了。

那一方由车墙围起来的营寨犹如在海边耸立了千万年的巨石,任凭狂风巨浪的冲击而归然不动,一股股狂飙突进到车墙之前,就又不得不向两边散去。

较量,较量,终于巨石开始摇摆,但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车墙后面轰鸣如雷:袁督师在此!

一开始是几十人在呐喊,紧接着,就是数百人,数千人同声在呐喊。

这如雷的呐喊声,不仅震慑了八旗兵,更鼓舞了自己的斗志。

听着如雷的呐喊声,看到前方突然竖起的大旗上绣着的大大的“袁”字,莽古尔泰大惊失色。

攻势顿然受挫,摇摆的巨石又稳了下来。

听到禀报,皇太极大惊,他万没想到袁崇焕会提前到了京城。

袁崇焕的胆子真是太大了!

他们走的是弓弦,袁崇焕要走到他们的前头,就要走弓背,而且还是大弓背。这一绕就是几百里,而以这样速度的急行军,一旦遇到他们,那就是找死。换作是他,是绝不敢这么干的。

皇太极百思不解,他不明白袁崇焕为什么要这么干?

边兵没有圣旨是不允许到京城的,而且袁崇焕既然不想和他决战,那袁崇焕最应该做的就是呆在一个地方,看看形势发展在定夺去向,可袁崇焕没有。

袁崇焕想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阴谋鬼计?皇太极向范文程看去。

范文程眉头微皱,他刚要说话,突然,身旁一个护兵喊道:“大汗,城门开了!”

范文程抬头看去,果然,德胜门大开,一彪人马杀了出来。

这个时候,范文程也犹豫了,不知如何是好。

照理说,一,袁崇焕不应该出现在京城;二,如果情况没有变化,那城外不应该有这么少的军队驻扎。

这是故意引诱他们攻击,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就在范文程犹豫的当儿,又有人来报,说是又有大批关宁铁骑到来,现在堪堪已经抵挡不住。

皇太极不再犹豫,传令撤兵。

第一百七十二章较量

样是五千人,此战的结果是袁崇焕胜了,满桂败了,了伤。

满桂负伤不是被八旗军伤的,而是被自己人弄的。兵部侍郎李邦华在城上指挥炮击鞑子兵,但这些炮手疏于训练,所以效果是打自己人更好。

满桂就是这样负伤的,但好在伤势不重,没什么大碍。

袁崇焕胜了,杀得鞑子大败,崇祯兴奋极了。在传旨犒赏的同时,也传旨让袁崇焕乘胜追击,一举把鞑子赶走。

但,袁崇焕没动。

如今在崇祯面话有分量的,一个是周延儒,一个是温体仁。

对周延儒而言,他要达到目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对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最大威胁就是这个袁崇焕。

所以,对袁焕,周延儒是又妒又恨,势必除之而后快。

对温体仁,搬倒袁崇焕更是势在必得,为他的目标要比周延儒更宏大的多。

温体仁做事不怕难,他的目标会让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想的是把整个东林党再打趴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袁崇焕就是整盘大棋的棋眼。

这样就可想而知。只要有机会给袁崇焕上眼药。那就不会被拉下。所以见袁崇焕不动。周延儒和温体仁自然就要动了。他们俩一唱一和。足劲给崇祯吹风。

在广渠门大战地天里。崇祯连下数道圣旨。让袁崇焕出兵。把鞑子兵赶走。

袁崇焕依旧故我。陈述理由出兵。

二十三日。崇祯下旨。召见袁崇焕、满桂和侯世禄三人。召见之时。袁崇焕再次陈述不出兵地理由。崇祯未置可否。

接连几日。又有几路援军到了。袁崇焕见这些援军大都老弱病残根本没有战斗力。留下非但无用。还耽误事把他们去守京郊地几个州县。

这一次。不用周延儒和温体仁吹风。崇祯自己就恼了。但依旧没有发作。

二十七日,辽东三万步军终于到了。

袁崇焕的心终于算是放到了肚子里,但脑袋又大了,现在崇祯催促的更急。

不管在哪儿管有城墙没城墙,主动攻击袁崇焕的事儿那是永远也不干了。

广渠门大战之后,皇太极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个理儿,决心再也不能记吃不记打了。

广渠门之战,其实损失不大,但对士气的影响极大。此后,皇太极别的什么也不干,就做一件事:烧劲地烧,见什么就烧什么。

立马高坡之上,望着辽东大军有条不紊地扎营,皇太极神色凝重,眉头紧锁。

夕阳的余晖太冷。

回到金顶牛皮大帐皇太极只把范文程叫了进去。

进去时,皇太极正闭目沉思范文程知道皇太极想走。现在多留一天,危险便会增加一份。有没有这数万辽东步军势是截然不同的。有了这数万辽东步军,袁崇焕就有可能把他们拖死。

良久皇太极睁开眼睛,望着范文程问道:“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