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被点燃。”

陈海平说完,几个人都在凝神思索,饭桌上沉默下来。

许久,王元程轻轻叹道:“少爷说的太对了,要是对贪婪不加以节制,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迟早都是毁灭的结局。”

秦钢跟着道:“确实,像少爷说的,只有把东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平衡好,那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那样大家都好过,大家都舒服。”

陈海平道:“这是深层结构的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改了,正如地主和农民的问题,很多人都看到了危险,比如张居正,他想改,而且他改的还只是冰山一角,但你们看看他落了个什么下场!到了现在,神仙来了也改变不了这种局面,大明朝必然要毁灭在这些饥饿的农民手里。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从一开始就确立正确的方向,这样发展下去,就是有人想要再像压榨农民那样去压榨工人,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困难极大,而且只是个例,不会形成结构性的问题。我们这些人,现在就该重视这些,能做的就要尽量去做。这从小了说,是为子孙谋,而从大了讲,更是为天下苍生谋。我们如果能把这个根基打下打好,那就是泽及今世,功在千秋万代的无量功德。”

王元程、申万雨、秦钢斗悚然动容,惊愣片刻,三人都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给陈海平施了一礼。

陈海平没有起身,他抬起手道:“大家坐。”

三人坐下后,陈海平对申万雨道:“申东家,我这可是把你放在火上烤了,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陈海平这么干,那置其他的干这行的人于何地?其他的同行不会管陈海平是谁,而只会跟他算账。这本是申万雨心头最忧虑的事,但让陈海平这么一说,他愣是把这事儿给忘了。现在听陈海平提起,申万雨发觉原来这事儿也没什么,根本不值一提。

申万雨道:“少爷,不瞒您说,我刚才最烦恼的就是这事儿,但现在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少爷,今天我代表申家再表个态,为了您说的,我们申家愿意付出一切,完全听从年您的安排。”

这个时候,在王仲然以整个集团之力的协助下,申万雨已经取得了家族的控制权,申家也已成了集团的一分子。

陈海平看重申家,就是因为申家在铁矿开采、冶炼方面的能力,但因为各种局限所致,仅凭申家自己并不能成什么大事,但有他加入之后,那就完全不同了,格局那是两个天地。

申家开采冶炼的规模都很大,但不管多大,也不过是私人作坊的水准。申万雨掌握主导权之后,陈海平给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意见。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完整,也不过那一世常识性的东西,但这些都是绝顶聪明的商人,他们缺的只是超越时代的见识,现在陈海平给他们指出来,他们立刻就发展出一套相当完整的产业格局,把私人作坊迅速向真正的大企业演变。

如果说一开始夺权的时候,包括申万雨在内,申家所有的人都还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但仅仅一年之后,所有人的态度都变了,都不得不衷心说一个“服”字。

实际上,申万雨的成功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那就是可以无限制地生产,因为陈海平指示的,要尽一切可能扩大生产,成本由集团整体负担。

现在无论从软硬哪个方面,申万雨在申家的地位都已不可动摇,所以他才可以做这样的表态。

王元程自不必说,秦钢现在也是疑虑尽去,他也跟着申万雨一样表了态。

工人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因为他们的生存形态完全不同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的生存状态,他们更容易组织在一起,更容易接受先进的理念。陈海平清楚,将来他死后,延续他开创的这一切的根本保证就是工人这一阶级,而在这个时代,可以迅速把工人阶级培育起来的就是矿山、盐场这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业。

实际上,这才是陈海平今天所言所行的真正的原因,但这个原因现在还不能说,因为非常不容易说明白。

申万雨道:“少爷,我们这么做,如果别的地方不跟进,那肯定会有很多人跳槽,想到我们这儿来,您看这个怎么办?”

陈海平道:“一个不要,我们这么做就是要让他们自己起来为自己争取合理的利益,就是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成熟起来,明白只要他们团结,利益就是可以争取得到的。”

秦钢道:“少爷,有些人可能会搞事,这个也要先防着点。”

陈海平笑了,他道:“我们现在有足够的实力把整个山西控制起来,所以不必要有任何顾忌,你们的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顿了顿,又道:“一定会有人搞事的,世上总有些人是要被牺牲掉的,这是难免的。”

申万雨和秦钢脊梁骨都冒起了一丝寒意。

陈海平对秦钢道:“秦东家,我要派一些人进入你们的行会,希望你不要介意。”

秦钢立刻道:“少爷,我一定全力配合。”

陈海平道:“秦东家,不瞒你说,这些铁匠是最好的兵员,我想现在就做些布置,以便将来一旦需要,随时可以拉起一支铁匠雄兵。”

三位大东家再度动容。

第一百三十五章善人

“还是做好人好,感觉真是舒心。”

天富号的东家李开富是江阴城独一无二的大善人,有活菩萨之称。就是这位活菩萨,心头常常会冒出这句话,但实际上,就在两年前,在南京的时候,他可一点都没有大善人的美誉,相反,在商圈里,“李开富”三个字意味着的是“稳、准、狠”。

在南京一带的商圈里,李开富是有名的狠角色,出手狠辣无情,字号响当当。

李开富是山东人,十三岁就在山西王家开的买卖里当学徒。李开富很聪明,又能吃苦,极勤快,很快就成为了铺子里最好的伙计。人是讲机运的,李开富虽然聪明,又努力,但一个山东人想在山西人开的买卖里出头却并不容易。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也绝非易事,地域的观念在各行各业都根深蒂固。就在李开富犹豫着要不要离开的时候,大东家王元程恰好到了李开富所在的商号。

王元程偶然发现了李开富,于是李开富就开始在王家的体系内平步青云,以致在八年前,成为了王家在南京江南总号的大掌柜。

这个南京江南总号的大掌柜可是王家在山西以外最重要的位置,争这个位置那可是要抢破头的。以前,这个位置都只有山西人争的份儿,山西以外的人是根本没个资格的,但大东家王元程亲自点了李开富的将。

每隔两年,李开富都要在年前回山西总号一趟。两年前,在回山西总号,面见大东家的时候,王元程却给了李开富一个晴天霹雳。王元程让他辞去南京江南总号的大掌柜,去江阴新开一个铺子。

这是什么事?李开富简直懵了,因为就算是王元程不满意他,想要换掉他,也不可能做这种安排。

王元程说了原因,但没有说清楚,他只是告诉李开富,这是他的另一次机会,如果把握住了,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李开富本来不信,但王元程说了要他干什么之后,他将信将疑,最后还是赴任去了。一句话,王元程交待给李开富的使命就是到江阴去当大善人,做个活菩萨,造福江阴百姓。

怎么造福百姓呢?这还真是个问题,因为江阴不穷。

江阴是个水城,将近百米宽的护城河环绕着城池的四周,内城河贯穿于城池的南北、东西。内城河连接着护城河,护城河的北端通龙须河、黄田港,直达长江,南端连通运粮河、应天河,直达太湖。

江湖河相通的水系给江阴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商机,使江阴成为了南北货物转运的枢纽,这也就自然让江阴商贾云集,给这个小城带来了不小的财富。

李开富来了之后,他发现这里的人大都是以围绕着这些云集而来的商贾为生,没有什么实业,即便有,规模也很小,产生的财富有限。于是,李开富来了之后先开了一家叫天富号的铺子,然后又以天富号的名义在当地开设丝厂棉布厂,大量招收江阴子弟。

天富号开的丝厂棉布厂与别处的不同,他们对工人特别好,不仅薪酬高,而且平等相待,不受丝毫的歧视。

因为这种全新的风格,江阴人知恩图报,工人们干活的积极性特别高涨,人人都努力勤奋工作,把工厂当作了自己的。如此一来,本来在这方面无足轻重的江阴竟然以丝绸和棉布打出了名号,以致到江阴的客商越来越多。

人需要机缘,地方又何尝不需要机缘,江阴人抓住了自己的机缘。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丝绸棉布质量好,价格公道,客商就愿意来买货,而买货的客商多了,反过来又刺激更多的人投资开厂,而规模大了,成本自然就会下降,使得江阴丝绸和棉布的竞争力就跟着提高。

这一切的基础自然是天富号,一开始,天富号是以巨额亏损为代价做这些的,但在规模效益逐渐形成之后,天富号的亏损就随着一天比一天减少。

开设丝厂棉布厂让江阴人对天富号对李开富感激在心,但真正成就李开富大善人、活菩萨美名的却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天富号进行的低利贷的业务。

因为风险过高,借贷的利率很少有按年算的,大都是按月,甚至是按天算的,利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人难免有个马高登短的,那个时候不能不借钱,可一旦借了高利贷,很容易就倾家荡产。自打天富号来了之后,江阴人就有福了,天富号借贷的利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十,而且还是按年算的。不仅如此,即便还不上,人家也不追讨,而是上门询问,还需不需要别的帮助,就是继续借贷也可以。

总之,天富号的宗旨就帮人,帮人过难关,帮人致富。当然,这些都是面对百姓的小额贷款,大额的天富号是不做的。

做个低利贷的业务,天富号是既帮了人,赢得了好名声,又挣了钱。在所有的业务中,没有一例故意不还,成心赖账的。

两天前,老东家王元程忽然派人来,说是他要来江阴,让给包几家旅店,能够住上二百人的。

一直以来,李开富对王元程让他做的事都百思不解,而且似乎要做这事的并不是王元程,而是个连王元程也要听命的人。现在忽然王元程要来,而且还来了这么多人,李开富本能地感到这次或许能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开富素来谨慎,要不这事也轮不到他,一接到通知后,他立刻遣人悄悄安排这件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会儿,李开富就藏在德顺客店,里里外外做着最后的检查。

第一百三十六章目的

江阴,每靠近一步,陈海平心底那种千回百转的感觉便深一分。

上一次的江南之行,他没有来江阴,那时他还没有准备好,但现在,他已经准备好了,他带着阎应元,那一世的阎典史来了。他是来还愿的,这既是为他自己还愿,也是为千千万万的人还愿,而这才是他此番江南之行真正的目的所在。

他们是乘船来的,迎着浩荡的江风,陈海平和阎应元伫立船头,眺望着烟笼雾罩的远方。

江水滔滔,滚滚无尽,陈海平的心情就如这滔滔的江水,潮涌起伏。转过一个山脚,拔地而起的江阴城忽地赫然在望。

看见江阴,陈海平激动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

江阴是真正的古城,有着七千年的人文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三千八百年的筑城史和两千五百年的文字记载史。

江阴之古,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

江阴是真正的江海门户,地处长江南岸,居宁、沪之间,黄山等三座高三四百米的山连成一体,江面宽仅1500米。这里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地势十分险要,故历朝历代皆都十分注重江阴的战略地位。

船队入黄田港,走龙须河,经护城河,进内城河,直入江阴。

城内河道纵横,江阴人几乎都是沿河而居,他们沿着内城河堤修仓库、造房屋、开店铺。河面上,大船小船如织梭往来;街面上,人头攒动,喧嚣极了。

好一个繁华的江南古城!

看着眼前繁华的景象,想到那一世血战八十三天之后屠城的那一幕,更是深深刺痛了陈海平的心。

陈海平的容颜如铁。

这个时候,众人都上了船头,他们看到陈海平异乎寻常的凝重脸色,都相互看了看,但谁也不知道陈海平这是为什么。

王元程心头的疑惑当然比其他人更要重得多,因为他知道陈海平对江阴有着难以解释的关心。

终于发觉了自己失态,陈海平也没有解释,只是对众人笑了笑。

德顺客店是江阴最大最好的,要不是李开富极受江阴人敬重,他就是有钱也不可能把整个店都包下来。江阴人作买卖,讲究的是一个公道,拿银子砸人这种事,在江阴是行不通的,江阴人见钱眼开的不多。

德顺客店的掌柜姓王,因为大善人李开富这般小心,这位王掌柜也跟着紧张。及至看到进入他们店的这些客人,王掌柜似乎明白了大善人为什么这么小心。这些客人确实不一般,以他的眼光竟然看不出来这些人是干什么的,而更令他想不明白的是这入住的百十号人几乎个个都气度不凡,包括那些为数不少的女人。

李开富的眼光极毒,虽然众人围绕着的是两个气度非凡的老人,但他还是一眼就看了出来,这群人真正的核心并不是那两个老人,而是跟在老人身旁的那个年轻人。

李开富发现这个,是因为他发现老东家王元程的注意力有意无意的总是放在那个年轻人身上。

王元程并没有停下来为他介绍,而是只是冲他点了点头。

李开富愈发的糊涂,他不明白这世上有什么人能让王元程持这般的态度。再想到让他做这个大善人的可能就是这个年轻人,李开富更是心痒痒的难受。

都安顿下来之后,李开富被叫了进去。

屋里没有旁的人,只有那个年轻人和老东家王元程。

李开富进来后,王元程介绍道:“少爷,他叫李开富,江阴的事就是他做的。”然后又对李开富道:“这位是陈海平陈东家,你称呼少爷就可以了,不要说出去。”

听了王元程称呼年轻人为“少爷”,李开富更糊涂,以王元程的身份,就是面对那家王侯的公子也没必要如此谦恭。

“李掌柜,坐。”陈海平道。

见王元程微微颔首,李开富于是在右手边坐下。

李开富坐下后,陈海平道:“这是我的私事,李掌柜这两年做得不错,我谢谢了。”

李开富赶紧站了起来,拱手道:“能为少爷效命,是小的福分,何敢担少爷一个谢字?”

轻轻摆了摆手,示意李开富坐下,陈海平道:“李掌柜不要拘束,随意就好。”

这时王元程道:“开富,少爷不喜欢人过于恭敬,就按少爷说的,随意就好,不要拘束。”

三人又闲谈了一会儿,然后陈海平先走了。

李开富和王元程很熟,陈海平走后,他试探着问道:“老东家,我可真是糊涂了,这位少爷是什么人啊?”

王元程道:“少爷是什么人以后你就会知道的,开富,现在要你做件事……”

第一百三十七章任务

残阳如雪,苍山如海。夕阳的余辉里,大江里奔涌着金色的水。

城楼内,面对着滚滚的长江,陈海平和阎应元两人默默伫立。

望着眼前的无限江山,那可歌可泣,又无限凄惨的场景一幕幕在心头滚过。在那一世,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每读到这段历史,陈海平都不忍卒读。但也就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情感,他又对那段历史非常的熟悉,所知堪称渊博。

默默伫立良久,陈海平转头对身边的阎应元问道:“应元,将来你想做什么?”

阎应元道慨然道:“跟着少爷,还这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陈海平无奈地叹了口气,身处高位还真是悲哀,他一直非常想能和阎应元成为朋友,但他站的太高了。不管他多么平易近人,实际上,在别人的心里,他永远也无法真的平易下来,所以他想像普通人那样交朋友,早已是痴心妄想。

帝王是被至高无上的皇权阻断了他们获得友情的可能,这种影响是双方的,至高无上的皇权对帝王本身和对其他人的影响一样巨大。而他则是被麾下众人人近乎无限的崇敬和感激之情阻断他获得友情的可能,这种情感对他的影响虽极其有限,但对麾下众人以及后来的人的影响却比至高无上的皇权的影响更大更深远。这两者的内容虽然绝不相同,但实质性的影响和结果无差。

到了今天,一切渐渐分明,在他的头上又套上了类似至高无上的皇权的光芒,所以他想交朋友,已经绝对是痴心妄想。

陈海平道:“应元,我们要在这儿招募八百人,这件事由你全权负责。”

阎应元道:“是,少爷。”

陈海平道:“这次是你负责招人,招的这些人今后完全由你训练和统领,他们就是你的人,你的班底。”

阎应元一愣,问道:“少爷要我训练他们做什么?”

陈海平道:“我要你成为捕快头,成为全天下的捕快头,全天下的捕快都由你统领。今后我们的天下,捕快不由地方官管理,所有的捕快全部由你这个捕快头统辖,所以责任也都是你一个人的。”

身子微微震了震,阎应元没有推辞,他道:“应元一定不负少爷所望。”

看着阎应元,陈海平道:“你现在不要承诺的这么满,你知道我对你的要求吗?”

阎应元肃容道:“少爷请讲。”

陈海平道:“海晏河清是起码的,我今后对你最大的要求是对捕快本身的治理,他们绝不能成为权力的怪胎,而这将是你今后最大的挑战。我的要求不仅仅是你在位的时候,我的要求更是你不在位的时候,也要保证这个。”

自己确实把话说满了,这他如何能保证?思索片刻,阎应元道:“少爷,我尽力。”

点了点头,陈海平转回身,向城内看去。

夕阳的余辉里,无数道袅袅的炊烟飘荡,这无数道的炊烟好似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把那水那楼那船那人……把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一幅庞盖天地的画卷。

他们在画中,又不在画中,感觉如梦似幻。

―――――人太多,都在一起走太扎眼,也不是很方便,所以除了不愿意动的,想出去逛逛的人分成了好几拨,所有的活动完全自由。

女人们分成好几拨,其中有不少吃独食的,就和丈夫或者情人在一起独享二人世界,再者就是两大拨,一拨以十三奶奶、三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