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1933-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斥道:“这是国事。妇人勿问。”

小妾犹犹豫豫的又说道:“夫君昨夜还喊了一百万两二百七十六次。”

想起一百万两白银已经在向他招手,袁崇焕嘿嘿一笑:“古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等这一百万两拿到手后,咱们一家子一起去这扬州好好玩一玩。哈哈哈。”

只是这天早上的好心情到了帅府后被袁督师安插在皮岛的细作传回来的消息给撞得粉碎:“什么,有海客卖给了皮岛一万几千石粮食还有一百几十万斤海鱼?那些海客好大的胆子,给我查,他们是什么来路?”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袁督师这计策原本是天衣无缝的,可是没想到被一帮不知天高地厚的海客给断了。

下面亲随战战兢兢的答道:“据传说是澳洲海客,他们有一艘大铁船,奇大无比。能无帆而动,其速快若飞鱼。那大铁船一网下去就是十几万斤海鱼,几天功夫皮岛上面的冰窖就满了海货。”

袁督师骂道:“混账话你也敢来说。什么大铁船,无帆而动的那些鬼话只能骗骗村里的愚夫愚妇。一网十几万斤鱼,这世上何来这么大的渔网。”

亲随答道:“禀督师,这大铁船不止去过皮岛的,就连天津卫的近海也是经常去的。那些澳洲海客还从天津拉了不少流民上船说是去澳洲开荒做工。据说只要给澳洲人干活就有家丁待遇,前后几次已经拉走数万人了。就是朝廷据说也是拿这大铁船毫无办法的,有传闻朝廷斥资买了不少澳洲的火器。用在陕西平叛上面。”

袁督师恨恨的骂道:“丢你老母。澳洲人,我和你们没完。”

只是这澳洲人的大铁船即不来这辽东之地,袁督师也管不到天子脚下的天津卫,有完没完的暂时也是无用的。如果澳洲人对于东江镇的支援只限于这一两次还好说。若是长久下去,只怕这东江镇就不需要朝廷粮饷的接济了——离东江镇皮岛很近的朝鲜虽然银子不多,但是能拿出来的货还真有不少。

而且长久的断了这皮岛的粮饷。只怕毛文龙不自立也要自立了——既然脱离了这大明政府拨付的钱粮也能混的好好的,下面这些做官的尤其是手中有兵权的谁还会把大明政府看在眼中呢。

骂过之后。袁督师低声问道:“后金国主那边有什么消息?”

亲随也低声说道:“后金今年秋后想要绕过宁远借道蒙古南下掠夺,国主的意思是。可以在北京城下配合督师来援的部队假打一下给明朝皇帝大臣们看看督师的忠心,为此死伤一些阿哈奴隶是没什么关系的。重要的是和督师的协议。”

“我明白,你派人捎口信过去,和平互市协议我袁崇焕是一定会遵守的。绝不趁着后金空虚发兵。告诉他们这只有你们好我才能好,说起来,没了鞑子我这蓟辽督师做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哈哈哈哈”

只见这亲随学着后金的礼节打了个千:“渣。”

这庐山号从天津卫一路向南航行下来,分别在直隶山东浙江广东等地招募流民买卖货物,对于这火器的控制力也渐渐松了——明朝本身不禁民间火器,理论上你们家有一门红夷大炮也是没事的至少官府无权过问,更何况更简单一些的大虎尊炮以及澳洲快枪就不叫个事了,这年头本来质量最好的火铳就藏在民间。

澳洲人到今天为止,在大明朝还是打开门做生意的,只要有银子或者澳洲需求的货物,那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卖的——当然,现在澳洲人不能生产的自然是要限量提价供应。

一般地方对这澳洲人的钢炮钢枪的都没什么抵抗力,往往是忍不住就买下来了——哪怕按百炼钢价计算也是赚的,更何况澳洲人的火炮内壁平滑如镜和明朝麻坑状的火炮内壁相差太多。

官员们买了去自然是装备家丁的——也有富一些的省份用库银买下来做守城用,当然,操作的肯定还是家丁——这么贵的东西。让那些吃糠咽菜的卫所兵拿到拿跑了怎么办。这可都是白花花银子买下来的。

明朝本身不缺银子,甚至大部分人都在用银子交易。铜钱什么的几乎快要退出大一点的市场了,只是这些银子都在民间或者某富商豪门的库房中。永远缺银子的是国库——根据庐山号历史组研究史料记载着,清朝的赋税是明朝的十几倍——明朝一年国库赋税收入不过几百万两白银,清朝是几千万两白银。

而且康麻子还整出一个此为定数永不加赋来,相对来说也就是此为定数永不减赋。有那些中了举之后有土地投献的,这块减少的赋税地方官员要从别的地方加征赋税抠出来,不然就等着挨参吧。清朝的一个现象就是你卖了土地,但是没搬家(这在路引制度下是很难得哦)而这块土地的后来主人不用纳税的话,前主人就是卖了地还是要纳前土地那份税的——而没有后台的家庭显然也不是买得起地的。

现在历史研究组的一个大项目就是怎么样才能在财政上挽救大明朝。军事上反而好说,只要庐山号的穿越众肯出手。无论是满清八旗还是各路反贼也就是个死字。只是如果没有一个能挽救明朝的经济策略,那杀了李自成之后什么张子成王自成之流的闯王还是会源源不绝的冒出来的——要知道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其实已经早被杀了。

历史组的张乐平经过几个月时间阅读资料并分析后在庐山的大教室总结说:“明朝的问题出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皇族。皇族在这个时候经过几百年的人口膨胀已经成为了明朝身上的一个大大的吸血鬼,明末时期养活这些皇族的代价和清朝末年政府养八旗子弟的负担是一样重的。

对这事,只能是削减藩王用度或者等那些农民军将这些藩王都一一当做肥猪杀掉。明朝末年李自成和张献忠以及入关的清军都杀了不少的,不过现在呢,有我们在他们是不是还有这机会就很难说了。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官员和大地主大商人阶层的特权。这个时代大商人大地主家中都是养着一批读书人作为免税之用,这些读书人因为读书资源优厚实际上已经在明朝末年垄断了明朝的官员阶层。绝了寒门的进阶之路。不然农民军后来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的举人秀才加进来。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势力就是东林党。纯粹的靠着**消灭,似乎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第四个问题就是山西八大商人那些汉奸,这个倒是可以用**消灭来解决的。不过山西对我们来说,似乎还远了些。要是浙江广东就好说了,上去一个突击就是了。”

金三多问道:“那清朝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张乐平说道:“嘛,八旗子弟替代了那些明朝的藩王。满清朝廷为了养这些八旗子弟圈占了大量的上好农田,不过顺治康熙年间的圈地运动也让无数汉人无家可归。当然这些土地仅能满足八旗子弟的日常需求。朝廷一打仗清廷的鞑子就开始卖官,从四品官员开始卖。虚的实的散的,甚至妇女的诰命夫人都能花钱买,不但卖官还卖缺只要肯花钱一步就能做到知府这一级。

清廷管这个卖官粥爵叫做开捐,明朝也有开捐一说,不过只卖生员的身份,也就是秀才,称作例贡。虽然理论上也能参加朝廷的考试,但是几乎没人去触那个霉头,因为文章评级分为六等,五等是要罚钱的评为六等是要罢黜的,那不就白捐了,所以捐的人一般只是为了一个免除徭役见官不跪以及不需路引四处经商的身份。”

金三多问道:“我们劝劝明朝朝廷也开始卖官有多大的成功率能通过?这比加什么辽饷之类的要强多了。”

张乐平说道:“几乎连一成都不到,满清的朝廷是皇上说了算的,而明朝到了中后期没有内阁的同意,皇上的话算不上圣旨。要让这些官员丢下脸来开始卖官粥爵和杀了他们的区别不大,那是斯文扫地的事情,谁摊上了那是要挨一辈子骂名的。”

金三多问道:“鞑子是小,后期也是农民军破的北京城,只是这明朝的财政状况不改善,那我们的最大贸易伙伴难道就只能等死了?那个,如果我们劝劝明朝的朝廷通过一条鞭法中的官绅一体纳粮制度,能有多大的通过率?”

张乐平和历史小组的几个人商量了一会后答道:“通过一条鞭法中官绅一体纳粮的几率肯定不会高于让明朝朝廷卖官粥爵的。”

金三多又问道:“那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有多大意义呢?是不是提前联系一下大顺或者大西政权。”

张乐平肯定的说:“还是有意义的。我们带走了部分流民,这样更多的人就能在明朝得到工作机会,社会安定度就会加强——这个属于蝴蝶效应了,具体的效果还要再看。我们向明朝政府出售了大量的军火,而这些军火交易他们是不陪的。用了这些稍稍进步一些的新式武器,明朝政府能够更快的消灭农民军,这样对于农民来说加征的赋税就要少一些了。”

“就我们卖的这点量在军事上也能产生蝴蝶效应而改变历史?”

张乐平说道:“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卖。”(未完待续。)

第一卷军火商人的盛宴第二百八十六章新军首战

虽然有些人对于张乐平提出的大量出售军火来挽救明朝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是张乐平提出了另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开些,太平天国运动还不就是被这洋枪洋炮镇压下去了。”

庐山号上面的人暂时还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军火被交付给贰臣传上面鼎鼎大名的洪承畴去使用了。

现在还是陕西督道参政的洪承畴解了韩城之围杀了几百流寇后名声大噪,也被总督三边军务的杨鹤所倚重,将朝廷拨下来的澳洲快枪钢炮尽数交付洪承畴部使用——现在洪承畴部的属下都是杨鹤杨大人从各部正兵营中挑选出来的,因为澳洲火器本身价值不菲,所以在进入新军之后杨鹤和洪承畴也承诺十足发饷绝不拖欠——这也是没法办,澳洲快枪价值不菲,要是因为欠饷而让士兵将澳洲快枪带跑了这就麻烦大了,相对之下正兵营的新军每月二两多的饷银倒不算什么了,一支澳洲快枪的价值足够给他们开上两年的军饷——澳洲钢炮就更别说了,这个只能用杨鹤大人和洪承畴的亲兵家丁来操作保养看护。

喝兵血哪里喝不到啊,九边这么大的说,杨鹤也下了严令敢对新军军饷动手的只有一个死字。

明朝不是没有火器,相反各种各样的火器多达几百种,可是有一样,质量方面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匠户们打造给部队用的那种——本身匠户们打造火器的钱米已经被层层克扣了,还想得到高质量的火器那就是开玩笑了。有道是一分银子一分货,在这方面体现的很好。

反而民间对外出售的火器相当精良,甚至连西洋人都买明朝民间打造的火器——市场经济规律,质量不好谁买你的。

澳洲快枪贵了那鲁密铳的价格也是足有十倍,不过京营仿制的那些和正牌的澳洲快枪根本没法比,单是一个枪管寿命问题就值得让人们放心买澳洲快枪。这个时代用生铁打制的枪管,打上二三十发寿命也就差不多到头了,而澳洲快枪那个打几百发弹丸——当然每打上十来发之后需要降温,也不过是射程下降罢了绝无炸铳之忧虑——其实是膛线磨平了。

澳洲快枪的质量方面几乎是无可挑剔的,而且只要不是瓢泼大雨的天气就能使用——这个时代双方也不会在这种天气打仗,因为雨水不止是火药的敌人,他还能腐蚀刀枪盔甲等作战武器。

洪承畴没有太多时间,等他的部队装备了快枪钢炮只有数天后,就迎来了对阵农民军的机会。

陕西东部白马滩

远处的农民军没有摆出什么像样的阵营来,而是乱糟糟的一片拿着各种大刀片子长矛等武器,其中装备精良一些有个破旧的鸳鸯战袄的就是农民军的小头领了——因为长期欠饷无法活下去很多九边士兵也加入了农民军,并很快成为了其中的骨干分子。

至于后面那些骑马的已经是农民军中顶级的存在,被各部称为老营,这也是农民军真正的底子,前面那些没马的不过是临时聚集起来的饥民而已,他们最大的梦想也就是吃一顿饱饭。然后农民军首领很快满足了他们的心愿——用劫掠来的粮草喂饱了他们,就将他们推上了战场。

这一次农民军这边是不沾泥,杨六应同为流寇的王左桂、苗美之邀合兵来攻打韩城。农民军时分时合,现在四股农民军加起来八万之众,号称十万,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饥民,四股农民军刚刚起家没多久老营的骑兵也不过几百人。而这次出阵和他们对战的官军只得四五千人。

农民军首领杨六、不沾泥、王左桂、苗美等人在马上挥舞着钢刀喊道:“弟兄们,杀光官军开韩城,管叫人人都快活。”

农民军中包括饥民们的眼睛逐渐红了起来,个个高声喊道:“杀官军,开韩城,都快活。”

一时间数万人的吼声声震四野,对面的官军阵营看似也有些急躁起来。

眼见己方士气大振,农民军的首领们下令开战。农民军们本来就没什么阵型,这一开战无非是大家拿着各种铁片大刀长矛甚至锄头之流的武器乱哄哄的跟着人们往前冲。跑得慢了,后面的小头领就是一脚踢过去,敢回头跑的往往是被小头领们一刀砍了在地上呻吟——铁片刀想要一刀砍死人或一刀砍下人头那需要非常高的技巧,仅靠蛮力的话估计先断的是刀子。

洪承畴看到这一幕也就放心了,流寇终究是流寇,哪怕聚众百万也是无用。看到农民军开始冲锋,洪承畴下令道:“传令下去,布三叠阵。等到了命令才可以开枪,开炮。提前开枪开炮者,斩。擅自后退者,斩。随意喧哗者,斩。”

几个传令兵骑马将将军的命令传下去,官军变换着阵型将步兵队列分成稀疏的三排,各队伍中间夹着炮兵,两翼则是骑兵护卫。

三叠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朱元璋手下的大将沐英征讨云南,那时候沐英就布下了手铳(可以看做一种短管火铳)三叠阵,当时也是大败敌军的。

不过眼下洪承畴布置的三叠阵又不一样,正面面对流寇的步兵只装备了澳洲快枪和火炮,两翼则是骑兵。如果庐山号上面的穿越众看到此情此情也要大呼洪承畴也是穿越众了,至少是个排队枪毙党人——这已经非常接近准现代战争的布阵了。

其实洪承畴摆出这个阵势来也不奇怪,三叠阵固然不是他发明的,新军只装备澳洲快枪的原因是因为洪承畴看到澳洲快枪的射速后,发现没必要在快枪兵中布置冷兵器部队——在洪承畴看来不论敌军来多少人,只要这三叠阵的排枪轮流射击射击不停也是冲不过来的——这时候肯定是胆子越大死得越快,而且在遭受到一定的伤亡后就没有不撤退的,于是洪承畴给新军每人发下一把腰刀作为近战用武器。

等这农民军乱糟糟的吼叫着冲到一百五十步外,这边的新军将士才得到命令“第一排瞄准。”,刷拉拉一片枪支上肩的声音。只是不和谐的声音也响起来“嘭”的一声,一个新军士兵看着前面的农民军紧张的扣动了扳机。不过因为刚才的严令,他身边的新军士兵没有跟着射击而是继续瞄准着。

洪承畴大怒道:“谁先擅自开枪,抓起来,砍了。”

这个跑不了的,毕竟是黑火药击发的,打出一枪就是一团白烟。只见这个倒霉蛋被两个亲兵从队伍中拖出来,临死前还喊着:“大帅,饶命啊,大帅。我上有六十岁的老母亲下面还有没断奶的孩子啊大帅……”

很快,一个鲜血淋漓的人头摆在洪承畴的面前。这时的农民军前锋已经冲到五六十步的距离,洪承畴下令:“传我命令,部队轮番开枪,炮兵散子准备开火,骑兵守住两翼。”

等了好一会的新军士兵终于等到机会开火了,官军阵营中一片硝烟腾起。对面的农民军则是一片人仰人翻,澳洲快枪在这个距离是能打透双层铁甲,当然也能打穿两三个人的身体。农民军倒了一片,还没反应过来,对面的官军阵营中又是一片硝烟腾起,枪声大作,这一次枪声真的是盖过了农民军的嘶喊声。又是一片农民军被打打倒翻,那些心生惧意的头领们也是各自连杀数人才稳住农民军的阵脚。

就这时,第三排的官军开火了。这加重了农民军各级头领们的任务,各级头领们知道火器的厉害但是也知道火器的弱点,纷纷喊着:“官军三排都打完了,要很长时间进行装弹。趁这个机会冲上去啊,官军没有长枪阵,一冲上去官军就没办法了。”

农民军往往是乌合之众,只要退下去就需要更大力度进行鼓动整编才有胆量进行冲锋,古书中的一鼓作气也不是光说一说的,毕竟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拿着家伙折返跑几次也有够累的。

看到农民军还敢冲锋,洪承畴哈哈大笑:“好样的,这回给你们看些大的。传我命令,炮兵开火。”

几面令旗摇动,新军装备的火炮和第一排已经完成第二次装弹的新军一起开火了。洪承畴部装备了十门澳洲红夷钢炮,五十门大虎尊炮以及两千支澳洲快枪这一下炮兵全部开火虽然算不上惊天动地,却也让对面的农民军死伤惨重。

澳洲快枪固然是威力巨大,面对没有铁甲防护的农民军已然是在百步内能打穿两三个人的存在,这火炮打起散子来,那就是一倒一大片,澳洲红夷钢炮也是打的散子打得远但是宽度并不大,就这样也是几百米内几十米宽范围内的农民军几乎都被扫倒。澳洲大虎尊钢炮射程要近一些,但是因为其炮管内是呈一个喇叭口的这打出的弹丸覆盖面积更广,在这种时候杀的人更多。

火炮开火后,因为后坐力的缘故带着两轮炮架纷纷向后跳了出去——这个时代都是这样的,要清理炮膛重新装弹复位还是需要时间的。

这时候很多农民军已经傻了,在新军第二排重新装弹打出齐射后,剩下的农民军才反应过来有的四散奔逃有的坐在地上大哭大叫同时夹杂着大量农民军伤兵的哭喊声。跑错了方向,继续冲向新军这边的毫无例外的被新军的火枪打翻在地。

然后第三排装好弹药后上前继续射击。农民军们发现,就是他们已经跑出了二百步甚至更远的距离也没跑出对方火枪的射程。

这也是洪承畴的战略之一,那就是将农民军放近了打多杀流寇。明朝是采取首级制度的,战后封赏什么的,和首级的多少是息息相关的,这也就造成了明末一批军阀们杀良冒功的习惯——没人头你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