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1933-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喜欢的基础上可控制的改变历史的进程。

这一点,大家决定改变历史的第一步先从皮岛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做起,历史上这位还有一年的性命好活,先把他救下来后金的骑兵就不那么容易南下了——后金南下的次数越小,国力也就越弱收拾起来也就更容易些。虽说共和国的穿越众对封建王朝都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对于犬清的感情无疑是负数的——这个道理呢,就和清朝大肆篡改明史的道理一样。

打开清史稿和明史一看,哇原来鞑子皇帝个个勤政爱民,大明朝的皇帝个个荒淫无度。这就是犬清的目的之一,让人们认为犬清代替明朝是有道理的——可是别忘了,这期间外国多少国家进行了君主立宪而强盛起来,而犬清因为皇帝勤政和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强国,再加上崇祯的勤政灭了明朝,可见有时候皇帝勤政也是恶行——俗话说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内阁一群人做主总比皇帝一个人做主聪明多了吧,一群人协商出的结果未必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不坏的。

历史上这个冬天,大约袁崇焕就要开始断东江镇的粮饷了,这个时期庐山号的任务就是向皮岛输出粮食和军火。当然,东江镇的物产庐山号全要。至于袁崇焕那是不怕的,一个钻研八股文出身的进士难道还能用圣人文章沉了庐山号铁甲船不成——要是真有这种情况发生,那庐山号的五百穿越众还是早早的投降了明朝全部研究四书五经的力量去吧。(未完待续。)

第一卷军火商人的盛宴第二百八十三章绝不还价

渔网被庐山号一点点拖上来,一尺长的大对虾们不甘被俘在鱼舱中挣扎着。

船长洛杰从中检出两只一尺半长的对虾对下面说道:“把这两个用柠檬煎了,晚上给我送过去。”

“有口福了。这两个给我做好,清蒸就行了。”金三多也跳了两只大对虾,没船长的那么大,却也是很肥的。

船长在一条船上是有绝对权威的,单独开餐那是一定的。金三多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勉强能享受到一点点高等待遇。至于其他人,大家大锅饭的伺候了,毕竟就是加了不少移民们给厨房打杂的人员,庐山号掌勺的大师傅也没这么闲。

这个年代海洋资源无比丰富,但是人类却缺乏能将海产品大量从海中捞出来的手段——庐山号当然不在其中,面对能够机械化打捞的庐山号来说,那就是想怎么捞就怎么捞,别人找不到的鱼群,庐山号也能用声呐定位——而且庐山号的化纤渔网无比坚固备用的渔网也足够庐山号用上几十年,用不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鱼舱中布满了冰块对渔获进行储存——用几乎无限的电力制冰也是庐山号的淡水来源。这也是远洋航行的基础之一,仅淡水供应一样就能让大海上无数英雄豪杰在大部分时间只能沿岸航行。

这些鱼获却不是庐山号全部准备自己吃的而是要将大部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皮岛的毛文龙,而毛文龙要做的就是建一些大型的冰窖。来储藏这些渔获罢了。

和历史走向上一样,从这个冬天开始,东江镇的毛文龙被袁崇焕袁督师断了粮饷——虽然毛文龙几年来一直招募流民开发东江镇,可是这东江镇里大部分地区都是荒岛地形,现在又是明末小冰河期,产出的粮食远不足以养活东镇江百万军民的。

上次庐山号路过的时候卖给了皮岛几百吨粮食,可这对百万基数的东江镇来说,只是一两天的口粮罢了——当然毛文龙买回来的粮食肯定是给东江镇几万士兵吃的,可是以现在东江镇储存的粮草来看,怕是不用到明年开春就要发生粮荒了——东江镇自开设以来这里的粮饷全靠从山东威海的水军来进行补给接济。

这次来庐山号出了长崎到这东江镇贸易后。皮岛的副将陈继盛向庐山号的海客求购粮草,船上有不少越南大米,匀了一千吨给皮岛后。陈继盛还是说不够,可是给再多了船上的移民难不成还要给他们去买明国的高价米——这是商业起家的穿越众所不能忍受的。

还是这船长洛杰想得开,不就是吃的吗,海里多得是啊,别说养活百万人,再多也不算什么。庐山号这一网下去,少说弄上几万斤到十几万斤渔获来。只要用冰窖冰块储存得当,放到夏天也没问题。

只是卖鱼对于庐山号来说。不是高利润的生意,十七世纪鱼价伤不起啊,就是庐山号来的那个年代也是禁了小孔渔网和冷藏车问世以及各省市大量开通民用航班之后海鲜价格才缓慢涨起来的——不然内陆省份只能吃海鱼干,那玩意对内陆省份的人来说味道怪怪的,不是谁都愿意吃的,更多的人喜欢吃淡水鱼那是没办法——川菜里面一道海鲜都没有,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根本没有海鲜这个概念。

短短几天时间,庐山号就给皮岛捕获了上百万斤的渔获。直到皮岛兴建的几个冰窖都装满了才罢手——同时庐山号也同意下次将给建设了更多冰窖的皮岛捕获更多的渔获以及一部分越南大米。

庐山号的收获自然也不小,人参和铜器就不说了,像上次东江镇没拿出来的虎皮熊皮等都是好东西。只是这次皮岛没有买军火,让军工组的人员不是那么开心——这段时间可是造出不少钢枪钢炮来呢。

鉴于皮岛的军火市场萎靡,金三多自然是将这些武器拿来训练部队——现在经过大量新鲜血液的加入,这武士铁炮队有了近千的规模。这也算是一个小团或是加强营了吧,总不能人人用1628式步枪。一个加强营配备一个炮连也是应该的。

金三多这个直属长官将武士铁炮队划分为四个连,每个连队有四个排,每个排设四个班,每个班连同正副班长在内十二人编制。一个连加上卫生员联络员等200人。一个营800人。剩下的一百多人,金三多准备建立一个炮营——对此虽然有一些庐山号的同伴持反对意见,可最终还是通过了——毕竟以后这支部队要去明国或者马尼拉打仗的,总不能被敌人的火炮一直压着打吧,不能还手的战争算怎么回事,这不崩溃了才怪。

在会上很多人已经解释清了这批武士铁炮队的用途——只能是穿越众手中的炮灰。总不能凡事都是穿越众上吧五百人包打天下那怎么可能,看那张铁军的意思已经对于改造成年的明朝军户死心了正在打移民下一代的主意,这日本武士便宜好用,来之则能战不用他们用谁去。这武士铁炮队除了平均身高是矮了这么一些,一切看上去很好。

根据金三多的意见,每个排要有一门大虎尊钢炮作为部队的火力压制武器,每个连要有一门红夷钢炮作为野战攻城武器。这个要求真的不高,会上很快通过了,有这等火力,就是面对十倍的骑兵也能拼一拼了。鞑子不是经常讲什么贱奴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嘛,等这武士铁炮队练出来,好好地收拾他们。

不过为了限制武士铁炮队的实力,也对这武士铁炮队的数量做了规定,以短时间内的目标而言,以不超过一个旅——八千人为限——大家相信这个数量就足以对付犬清八旗了,同时红夷钢炮的总数量不得超过五十门。

这对这支部队的指挥官金三多来说。做澳洲共和国的少将旅长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这次改编,也对武士铁炮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一下就从小兵或班长做了低级军官——职位提升了这薪金待遇自然也就提高了,这一点全世界的部队都是相同的。这军官暂时只限于排长一级的或是副连长,包括炮连在内的五个连长都是由庐山号的穿越众担任——这点人手庐山号还是抽得出来的,加上这些日子以来,这些人汉语口语的进步很快,第一期的人基本在金三多的棍棒教育下至少能听懂汉语下达的命令了。

学习汉语最快的人被提拔起来,做了辅助训练的低级军官或军士。这些在棍棒教育下学会汉语的同族对同族那是更不客气,甚至一听到部队中有人用日语交谈上去就是一脚——然后告诉他。就是悄悄话和梦话也要用汉语来说。

庐山号从皮岛出来,又去了天津卫。上一次既然留下了货物样品,这一次去当然要去看看朝廷有没有回应,当然,移民那是越多越好,军户虽然不能当兵,但是用来做基本劳动力还是合格的——明朝的百姓也是能吃苦耐劳的,若是偷懒或闹事也没关系,驱赶出青年城就是了——到时候面对几十万没有开化的土著。最后的结果大约是个死字——总而言之,上了这庐山号的贼船。想回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明朝政府果然是对这钢炮铸造技术是没有办法的他们始终弄不明白这么薄的炮管壁身为什么没有炸膛——这一点就是明朝的造炮专家徐光启和孙元化也不行,至于用百炼钢铸造红夷钢炮这一点从成本来说就不划算,连实验的必要都没有,一个铁匠带一个徒弟那得用很长时间才能打出一点百炼钢来。

就这点百炼钢造些将领用的冷兵器还不够用的只能对刃部进行包钢处理,何况这铸造火炮一次就要用几千斤几百斤的料——而且废品率也是问题就拿红夷大炮来说,一次铸造十门两门合格也就可以了,而且像这澳洲钢炮内壁平滑如镜连佛郎机人做不到的他们澳洲都做到了,这让拜佛郎机人为师学习造炮的明朝工匠们很伤心——不是我们不行,是师傅不行。若是师傅有一瓶水我们怎么也能学回一杯来。可佛郎机师傅明显只有一杯水,学到我们这里的只剩下几滴了。

这个时代的钢都是百炼成钢才算得上钢,那灌钢炒钢等都是伪钢——哪像庐山号这么容易,将生铁用电炉化了铁水后去除部分碳加入各种配比的金属就能得到比百炼钢强度更高的合金钢,能承受的压强是生铁的十几二十几倍。就这一点,明朝的炼钢技术拍马也是追不上的。

这一次明朝政府派来天津卫的交涉的除了新近立了功的黎公公还有一位兵部的主事。这为兵部主事大约是天朝上国的架子太大了,上了庐山号就要买庐山号的造炮工匠和炼钢工匠以及相关设备。

这下金蛋的母鸡穿越众怎么可能卖出去。再说了军工组关键位置的人都是穿越众做的。貌似没人想去这个封建王朝对着封建帝王三拜九叩五体投地的。

“哈哈哈哈”负责谈判的金三多一阵大笑后说道:“贵国可曾卖这茶叶种子以及炒茶种茶的师傅。”

这位李主事说道:“那倒不曾。”

金三多又问道:“那官窑烧制瓷器的匠人可曾卖过?”

“官窑的瓷器那是皇室才能用的,那怎么能卖呢。”

金三多一拍桌子:“中阿,就是这个道理。你们的关键匠人都是不卖的,何必来买我们的匠人呢。你们不经常说。天朝之大无物不有无物不精,那既然有样品了,仿制就是了嘛。别说你们没试过哦。”

李主事不想承认这天朝也有仿制不出来的,事实上从上回的子弹和这次的钢炮,京营的工匠个个都摇了头。不过能仿制出来的,例如1628快枪,质量上面也没有澳洲货物好——但是澳洲货太贵了,几两银子成本的火铳动辄卖到几十两银子。就这份钱能造多少鸟铳或者鲁密铳了。

李主事转了话题:“来我大明是能做官的。”

“不稀罕。我们澳洲人有自己的骄傲,我们没踏上大明的土地,就是见了你们的皇帝也不用下跪的,做个小官尤其是在京城做个小官,每天不知道要跪多少次。跪来跪去的,人心中的骄傲就被抹去了。”凡是穿越众都知道自从崇祯上台,这大明朝就开始倒计时了,谁没事愿意在这时候去明朝做官的,怕是官迷也没这样蠢笨。

李主事觉得这个话题还是不谈的为好。只是现在朝廷真的很需要这澳洲钢炮的,大明朝的官员虽然都是读八股文出身。可是读书还没把他们读傻,几百斤重的火炮却有几千斤重的火炮的威力,想一想就知道这代表什么。

明朝人不是不知道这几千斤的红夷大炮是用来进攻的,可是几千斤的红夷大炮要用十几头牛才能拉动带着这么笨重的装备去攻城只怕路上跟不上大部队就让敌人的骑兵给毁了——所以到现在都是用来守城的,而几百斤的澳洲钢炮只需一头骡子即可牵引,这炮攻城野战守城做什么都行的。

这时黎公公说话了:“还请看在咱家的一点面子上,将这价格降一降。”

金三多说道:“你又有什么面子了,倭国那边知道吗,真金白银磕巴都不打一个的。我们只是不想卖给他们那么多罢了。毕竟我们也是中华子民。”

李主事怒道:“既然是中华子民,又怎么把这炮卖给倭国的。”

金三多:“嘿。广东那边我们也去过。这大明朝不但每年卖给洋人很多好东西,而且连国土都租给了佛郎机人,一年才一百两银子,当真是便宜得很啊。”

李主事说道:“这怎么能一样,西洋人买的不过是生丝,瓷器,丝绸,茶叶,糖之类的。你们卖的可是火器。还是很厉害的火器,你们这是通敌卖国。”

金三多说道:“你们以为卖生丝,丝绸,茶叶,糖,榻榻米就不是卖国了。南方本是产粮之地,这些年南方大好的农田都改种了桑树。灯芯草,甘蔗,茶树和烟草。几十年前粮价几何,现在粮价几何。这个道理就不用我说了吧。”

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可是其中经营这些产业的都是官商,这些人别说间接卖国了,就是山西八大商那样直接通敌卖国的都大有人在,而且这些人十分抗拒交商税,弄的国家在这个交易里面得不到任何好处,所谓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也是灭亡明朝的一个主因。以前就有两湖熟天下足或湖广熟天下足,现在两湖地区和湖广地区都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甚至还要从外省进口粮食,这怎么熟也是没用的了。加上北方天灾**不断,这粮食的缺口越大,明朝末年的粮价是一年一个价。

李主事觉得自己真不是这位的对手,再跟他的话题说下去,估计朝中就有一大票人要看自己怎么死了。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哪怕皇上也是知道的,可是没人敢下手去变革——张居正的下场还不够瞧嘛,老母亲和一群家人硬是在张居正死后被饿死在府中,侥幸没饿死的也遭到了流放。

不就是因为张居正的变法中提出了官绅一体纳粮嘛,话说纳的那点粮食其实对于大地主和官员阶层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可是就让大家掏出这点银子养国家,也被其实是明朝的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官员们狠得要死——因为张居正变法之前他们可真的是一毛都不拔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因为张居正的人亡政息才造成了明朝的灭亡。不然只要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执行下去,朝廷想养多少兵马养多少,对于不服的游牧民族想打谁打谁。明末边军一次次哗变,还不都因为是朝廷缺钱粮闹出来的。

至于克扣粮饷的问题,张居正执政的年代也不能解决的——别说张居正就是明太祖剥皮添草**裸的对官员阶层进行红色恐怖活动也没解决这个问题,明太祖年间一届进士有几乎全因为贪污杀掉的例子剩下活着的几个也是流放,明朝公务员工资本来就低毕竟还有句水至清则无鱼呢。

最后这李主事也软了下来,只要求能便宜些就好。

话说,庐山号的穿越众真没觉得自己有卖多贵啊,史料都记载了明朝用一千两银子买过一门葡萄牙人的红夷大炮的,咱这钢炮论性能绝对不会比红夷大炮差,而且在重量上很有优势,没多卖个几百两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只是在很多明朝官员看来,人家那几千斤的佛郎机红夷大炮才卖一千两银子——那多沉,看着视觉效果也是以厚重,您这几百斤的澳洲钢炮也卖一千两是不是黑了点啊。

最后庐山号咬紧了牙关,就是不还价。早已打听过明朝百炼钢价格的穿越众知道这明朝的百炼钢虽然没有朝鲜那样比银子还贵,可是一两银子买二两百炼钢也不算很便宜的。这120公斤的钢炮合计明朝的斤两就是144斤两千三百多两,就是化了钢,价值至少也在一千一百五十两银子左右。

可以说是买回去就是赚了,就算钢炮打废了,化了钢水也不赔钱的——作为一千两的指导价格也不是穿越众们乱定的。就这样还想让庐山号降价,门都没有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卷军火商人的盛宴第二百八十四章无刀取

这边谈判僵持着,阿莹走过来在金三多耳边低语了几句。金三多神色一变,对眼前来谈判的特使说道:“千分之三。”

黎公公很快明白了什么意思:“每人千分之三?”

“一共千分之三。”刚才阿莹在金三多耳边说了回扣两字,金三多就什么都明白了。明朝的官员相当于吸附在明朝这个巨人身上的一群寄生虫,虽然说这寄生虫和寄主是共生关系,可连续近三百年的吸血,明朝这个巨人也虚弱的要死去了。户部拨出来的银子从来没有足额过,为什么,因为户部足额拨款了,那户部一干官员小吏吃什么去——和后世认为财政局是最肥的位置一样,哪怕不贪不占也不愁发不下工资奖金福利,但凡有些能量的都想将家属调进去。

明清之际户部这种现象就更严重了,作为天下的钱袋子,里面弄钱的窍门多了——例如犬清的时候就有守库的旗人将银库的银子用直肠带回家,那时候库兵只能是旗人,而且是世袭的,这些人从小就练习菊花包铁蛋。做库兵的虽然世代虽然富贵,但也被其他旗人看不起——认为他们是职业卖菊花的。

明朝还没这么严重,不过靠山吃山的道理大家都懂的,户部除了每笔出库的银子都要扒一层之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成色差的银锭换取库房中成色好的银锭——这些银子产地不同,其中含银量也就不尽相同。

这种事在废两改元之后才逐渐消失,市面上是有些铸造伪银币的。可这玩意成本高不说抓住也是排枪伺候——最大的弊病就是,真的现大洋用指甲夹着一吹银币会产生一股清脆的震鸣声。就是不识字的老百姓也可以用这种手段轻易地分辨真伪,伪币想在市场上流通还是有难度的。

要不是这阿莹提点。金三多真没想到这批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当然大明朝的认可不会这么想了。还算计着银子回扣什么的,难不成这些人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也或许是这些文曲星下凡的主真的读懂了圣贤书中金三多永远读不懂的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