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谦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了,可他做了亏心事,让他跟在王巨身后,心中同样有压力的。

“你现在是一名十将吧。”

“是。”

“会不会骑马?”

“会。”

“新蕃骑建成后,本官会拨你为都头。”王巨说道。实际刚才有六七人表现出色,不过王巨不大好动,孙长卿是给了一些拣兵权,但这个拣兵是从强人、壮马与义勇中拣的,若拣到正规官兵当中,孙长卿也会急了。因此他一边看,一边与姚兕悄声说话,这几个人已上位了的就算了,没有上位的,自己不好调动,但姚兕好调动,拨成都头,或者副都头。这个将职不需要多少谋略,主要就是要有一定武艺,一能服众,二能带着大家训练,三能带头杀敌,激励士气。

只有这个胡谦是例外,明明是一个蕃人,却跑到保捷军中,并且表现十分亮眼,若是组织蕃骑营,这个人便能做李三狗的得力手下。

然后王巨又将这个想法告诉李三狗,李三狗也看着胡谦在场中的表现,看了一会,立即说好。

他同样也看好了这个大汉。

“都头啊,”胡谦喃喃道,难道报了仇后,时来运转了?以至他都疏忽了王巨那个骑,蕃落骑兵,新蕃骑。

就在这时,刘指使走过来说道:“王知县,这不合制度吧。”

“我已经得到孙公准许,不会不合制度。”王巨说到这里,忽然停下,因为他看到胡谦眼中有些愤恨,而这个保捷军指使眼中却有些闪烁。有鬼!

但他眼下还不大好深入进去的。

这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真想将官兵逼得起兵变哪?

因此直接挑开说:“我不管你们过去有什么恩怨,孰错孰对,本官来了,一律得放下,既往不咎。若有谁还用过去的事挑起事端,莫要怪本官不客气。”

可能王巨不好直接处罚一名指使,但想处罚一名指使,手段不要太多,况且只是保捷军的指使。

随后又拍了拍刘指使的肩膀说道:“是人,都有些恩怨是非,但这是荔原堡啊,大宋的最前线,西夏说不定随时过来抄掠,甚至大规模的侵犯,大家还是要放下恩怨的,是不是?”

张玉在后面看着,心想,得,不用担心了,这小子捧一下,打一下的技巧玩得比我还要熟。

刘指使也无语了,还能说什么呢。

“胡谦,你将行李收拾一下,这就跟我走。”

“那个蕃落军呢?”

“还没有组建,指使就是李三狗。三狗叔,取一名好听名字吧。”这回轮到王巨也无语了。

“三狗好,我原来排行老三,狗命虽贱,但狗命才大。”

“指使是三叔?”胡谦也想喊一声三狗叔,但那个犯忌的,不过他十分高兴,不要多,就是凭借他刚才亮的一手,武艺也非凡了。

“就是他,不过组建时会很麻烦的,我打算建一支精骑,不但军纪森严,训练也严格,人手也是宁缺勿滥,所以你先跟我们一道,以后好做三狗叔的帮手。”

“好,遵令,”胡谦不知用什么词了,急匆匆退下,就到了这时候,他依然疏忽了骑字。

也难怪,都知道骑兵厉害,但缺马哪。

“以后打算怎么办?”张玉问。

“我想将姚巡使带上,再到平戎镇检阅,然后到华池镇,凤川镇。”

主要就是荔原堡,次之是平戎镇,华池镇也有一营驻兵,但凤川镇同样要检阅,虽无驻兵,但有许多强人与壮马,而且自凤川镇开始,也有了一部分义勇。

“张总管既然下来,要不要一道,不会耽搁多少天,数天就看完了。”

张玉想了想说道:“也好。”

环庆路五州,庆州、环州、邠州、宁州、乾州,主要是庆州与环州,而庆州四县,防御重心则是庆州本州的县安化,次之便是华池县了。

张玉是环庆路副总管,在孙长卿不得力的情况下,实际就是他来负责军事了。

看一看也好。

正准备一道进堡,一名强人指使走了过来,盯着李三狗看。

“你这个小子看什么看。”李三狗不悦地说,那人是蕃人,李三狗也是蕃人,当年他的手下全是蕃人,哪里会畏惧他。

“请问你可是阁迤将军?”那人迟疑地问,不过用党项语问的,还好,王巨略懂那么一点,能听明白。

李三狗愣住了,盯着那人问:“你是……”

“阁迤将军,你不认识我哪?”

“我干嘛要认识你。”

李三狗很不满地说,但他越不满,那人越激动,这才是阁迤将军的风采哪。他一下子跪下,抱着李三狗的大腿哭道:“阁迤将军,我就是你手下那个小狗子。”

王巨挠头,怎么又来了一个狗。

但是他笑咪咪地看着李三狗,终于知道李三狗名字了,野利阁迤,未必是阁迤这两个字,可音是这个音。

“你是得禹家的那个小狗子?”

“就是就是。”

“你们怎么也来到庆州?”

张玉与姚兕一起停下,看着他们两人。这个人他们认识的,野虫族的野虫咩胜,是一支强人的队长,身手不错。既然他对李三狗如此尊敬,看来他果然是山那边的一员骁将。

“山那面过不下去了,我们那一族人全部逃到庆州。”

“唉,唉,”李三狗长声叹气,昔日野利族多么强大,若没有野利族,李继迁能得到西夏吗,可没想到如今沦落如此。

这可是一笔滥账,李继迁与李元昊如果不这样做,西夏能不能独立成功,还真不好说,想要拥有权利,就必须得不断地洗牌。但站在李三狗立场,心中很难受的。

那人也感到委屈。

“不对,荔原堡附近那来的野利族。”

“我们逃到庆州后,改名为野虫族。”

“混蛋,混蛋,”李三狗大怒,对那人拳打脚踢。

第一六四章蕃骑(下)

王巨一把将李三狗抱住:“三狗叔,你别打了,他们不这样做,万一西夏那边报复怎么办?”

王巨可不是说着玩的,就在今年冬天将会发生一件惨剧,德顺军西面宋朝筑有威戎堡,但在威戎堡的西二十里处还有一堡,叫同家堡,那是羌人自己建的土堡,与宋朝无关,宋朝也没有进驻的企图。李谅祚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产生了误会,以为同家堡被宋军侵占,随着就派了许多军队而来,残杀同家堡一带数千户百姓,抄掠数万牛羊而去。

同家堡羌人被杀惨了,也杀傻了,这真是飞天横祸,一怒之下,派人前去联系宋军,俺们的人还没有被杀完,许多人侥幸逃了出去,现在将人带堡一起献给宋朝吧。

那就收下吧。

然而宋朝大V与公知多啊,大家七言八语,赵曙吵得无奈,自己将地籍与地图取出来察看,倒底这个同家堡是不是我们宋朝的领土,结果一看不是。于是派王无忌至其境宣谕,安慰一番,但没有纳土。

多好的机会,又错过了。

不过其堡地理位置不是太重要,若不考虑其他意义,不纳也无关紧要。

而且象王巨这种激情派,以后面临的问题会有很多,不要说今年,那怕明年大顺城之战打响,司马光这些公知大V们,仍然会大喊着以和为贵。

无药可医了。

这一劝,李三狗冷静下来,说道:“那也不能取名野虫,最少是野龙。”

“我回去就让寨中的人改。”野虫咩胜说道。

这一回张玉与姚兕总算看出来,看来李三狗不仅是西夏曾经的一员偏将,在野利族中威信那可不是一般的高。看看这个小虫子,被揍成这样了,还象一条哈巴狗一样,跟在李三狗后面。再看李三狗呢,揍了就揍了,也象揍一条狗一样,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那么这个李三狗以前倒底是西夏什么人哪?

李三狗有些不耐烦,喝问:“为什么还跟着我?”

“那个,那个。”

“你们寨中有多少帐?”

“六十几帐,还有三部,他们人更多,大约有五六百帐,不过在安化县那边,似乎环州那边还有两部。”

“这么说那边还有不少族人。”

“恩,能过得下去的,他们也不想迁徙了,毕竟迁徙过来同样有风险。特别去年那个小皇帝疯狂杀掠边境熟蕃,那边的族人害怕被报复,更没有人敢过来。”

这个问题很头痛,非是李三狗能想通的,可能王巨能想出办法,但也不能在这个场合询问。李三狗便道:“你回去对这几族通知一下,就说我回来了,而且想组建一支蕃骑营,待遇不会差,若他们有意,请派出强壮的青年,投入我帐下。”

“那好啊。”

“好你还不快回去通知。”

“是,”野虫咩胜飞快地跑走。

“三狗叔,牛啊。”

“牛什么,老啦,好汉不提当年勇。”李三狗道。

“李指使,你在那边地位不低吧?”张玉试探地问了一句。

“就是一个偏将,力气大,能打,所以当时军中有部分人对我敬佩。”

这也是一种说法,蕃人尚武,很多人钦佩勇士。党项人还好一点,特别是唐朝的铁勒人,在幽州东北处的天山与薛仁贵对峙,然后派出九名勇士,你说薛仁贵不是能打吗,有本事与我们的勇士单挑。薛仁贵骑马出来了,结果人还未到呢,三箭就干掉了三名勇士,余下六名勇士见势不妙,拨马就逃,铁勒人一看不好,九挑一都败了,咱也逃吧,结果大败。

因此张玉转头问王巨:“你想建蕃骑兵?”

胡谦又担心又激动,未注意,张玉在边上却听很清楚。蕃落军也是骑兵,不过哪儿有那么多马,名为骑兵,实为步骑混合军种,至于宋朝的骑兵更惨,两三人才能伙一匹马。王巨说了蕃骑,而不是蕃落,那肯定是标准的骑兵营了。

“有这个想法。”

“那来的马?”

“到时候看吧。”王巨说道。

吃过了饭,李三狗找到王巨:“大郎。”

“三狗叔,你这个称呼还真有点乱。”

“那就王知县吧,山那边……”

“怎么,看到你当年的手下,心又被勾了起来?”

李三狗嘿嘿一乐。

“三狗叔,你在野利族威望究竟有多高,能有多少人听你的?”

“小狗子当年是我手下兵士,肯定与他人不同,不过我想其他族人,也有不少能听我的劝。”

“山那边还有多少野利族人?”

“这个哪里知道,但想,比以前要少了很多,”李三狗眼中黯然。这就是西夏古怪的人口问题。

西夏究竟有多少人口,谁也弄不清,有人说四五十万户,有人说七八十万户,还有少数说近百万户。西夏有多少士兵,同样是一个谜面,有人说三十万,有人说五十万。

有一次王巨问起李三狗,李三狗同样不清楚,毕竟他曾是野利遇乞手下得力大将,但不是主将。不过李三狗认为七八十万户比较可靠,至于兵士那得看了,常驻的兵力西夏只有十几万人,有的驻扎在河套,有的驻扎在居延海,还有的驻扎在河西走廊,以及宋朝边境各个地区。另外兴庆府外贺兰山下还有一支常驻军队。但西夏是役兵制,一旦战事到来,人人皆兵,因此也能说是五十万兵力。

李三狗的情报略有些误差,实际他逃到宋朝后,因为西夏与辽国交恶,不得不在河套与居延海增加了兵力,如今常驻兵力比李三狗时要多得多,同样出现了冗兵现象。

再者就是人口增涨的问题,西夏连年交战,人口增涨缓慢,有时都能出现负增涨。若是生存环境恶劣,再遇到兵事,这个部族规模便会越来越小。

野利族便是如此,最巅峰时便是李元昊娶野利皇后之时,野利兄弟同时掌控着西夏大权,连带着野利族也掌握了许多水草丰美之地,因此人口急剧膨胀,一度达好几万户子民。

这也是种世衡反间计得功的原因。

野利兄弟权利太大了,即便野利旺荣死了,野利遇乞仍掌握着西夏许多军国大权,更致命的是野利遇乞后主还有一股强大的族人。这才使李元昊忌惮。

另外还有宁令哥,李元昊想不到后面发生的事,当时还是想扶持宁令哥做为继承人的,可是后家势力太大,这让李元昊十分不喜。并且鲜卑人就有着杀皇后的习惯。

由是种世衡反间计得逞。

李三狗便是在那时逃向宋朝。

后来野利族什么情况他不知道了,但不用问也能猜出来,西夏有心打压,野利族人口必然会迅速下降,其规模肯定远远不如昔日。

“我来想办法吧,但这个不能急。”

“谢谢大郎。”

“不必谢,你将姚巡检请来。”

一会儿李三狗将姚兕喊来。

王巨说道:“刚才我所说,你也听到了,我想组建一支蕃落营,并且是真正的蕃骑营,数量也不止四百人,可能会有八九百人。”

“王知县,没那么多马。”

“这便是我将你喊来的原因,我有一个法子,这个法子不能公开,否则我会成为众矢之的。但这个法子若成功,不仅会带来一千两千匹骏马,还能带来几万贯收入,用来改善兵士手中的器甲,还可以用来刺激士兵训练,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千两千匹骏马?”姚兕立即来了兴趣。

他不是荔原堡堡主,我只将荔原堡管好就行了,那管得华池县死活。但他又不是在庆州城中做着巡检,那么得要管着整个环庆路的军务。环庆路军务管的人太多了,孙长卿,张玉,种诊,王昭明,轮不到他。因此“发配”到荔原堡,实际主要就是负责着华池县的军务。

华池县军务做好了,他的功劳也就有了。

甭管一千匹或是两千匹马,非是马,而是骑兵。若是真如王巨所说,能额外组建起一支多达八九百人的蕃骑兵,整个华池县军事力量将会更上一层楼,说不定因此就会立下战功。

但他头脑很清醒,立即与李三狗一样,说道:“那得不少钱。”

不要看王巨说的猪羊,那样提供一年下来,也不过花费一万来贯,若是那两家有钱,能支持起来的。

但一千多匹骏马,那得多少钱?

还不止呢,王巨心中想法更远大,宋朝置了蕃落军,也勉强算是骑兵,不过待遇差,装备也更差。

这就是宋朝的古怪政策,又想利用蕃人的骁勇,又害怕蕃人壮大,威胁宋朝安全,所以手中明明有着一支强大的蕃军,以及蕃民兵,却不能用好。

可不能怪宋朝,让安禄山弄怕了,不仅是安禄山,还有党项人,党项人不止李继迁反叛,在唐朝时,幸得唐朝收留,这才从吐蕃压迫下,平安逃到陕西,结果在唐朝就陆续发生了反叛事件。还有呢,南方的侬智高。

所以许多士大夫都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

只有极少数与王巨想法吻合,防范终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还是融合,文化融合,联亲融合,经济商业融合,文字语言融合。并且有极好的例子,北周的民族融合。

但说易行难,想要经济文化语言文字一起实行融合,那可是很难的。不过民族问题,始终是让所有人都蛋痛的问题。

现在王巨在民族问题上也没有话语权,不过他虽与宋朝许多士大夫一样,略有那么一点狭隘的民族观,但肯定比这些士大夫要开明得多。

至少他对西夏排斥,但对生活在宋境的党项人不会排斥。

因此王巨说道:“不仅是马,还要有合格的铠甲武器。”

“会是那天那种的铠甲?”李三狗在边上问道。

“可能会是,包括马刀,也要要求不弱于张总管手中的那把刀。”

这下子李三狗也不由地倒吸冷气了。难道将朱家与李家一起卖掉吗?

“防个鬼啊。”王巨突然说道。

第一六五章推官(上)

“王知县……”姚兕莫明其妙。

这个还是钱。

想要谋反,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须使三军上下支持,才能谋反,必须手中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对抗朝廷。

可仅是强华池一县几营官兵,还继续指望着朝廷提供一半钱帛,就不知得堆多少钱帛下去。

也许有人家产达到百万贯,经过百年大治,陕西就有了这样的富翁。但百万贯家产,勉强不过强一州官兵,钱就会花光了,以后又怎么办?

实际宋朝军政财权分割,又实行了豢兵制,已经没有分裂的土壤了。所以王则就是搬出弥勒佛来洗脑,不久也兵败了。

那么何须还象防贼一样,自坏城墙?

王巨没有解释,继续检阅几个重镇寨堡,又到处看了几天。其实去庆州时,他便服大约一路看了一下,从庆州来正式赴任,又看了一下。但不能说了解,必须再看一下,才能做到大约的了解。

不了解,如何处理公务?

张载耻笑自己这个门生功利,但有功利的一面,也有办实事的一面。

至少这个先了解,后接手州县事务,很少有官员这么去做。

这段时间,华池县的事务便由杜主薄与仇县尉代劳了。

王巨这才返回华池镇,来到县衙,看着一小堆公务,说道:“杜主薄,我来吧。”

这便是宋朝地方事务的复杂性,如一县,知县、主薄与县尉是决策者,还有一大推执行人,那就是胥吏与衙前,押司、录事、前行、后行、贴司、书手、手力、斗子、库子、搯子、秤子、拦头、所由、杂职、解子、引事、厅子、栅子、直司,乡差役又有里正、耆长、户长、壮丁、承帖人、催税甲头。

有的县名堂更多,有的县就比较简单,如王巨随张载学习的云岩县,现在知县的华池县,一半名堂是没有的。

对胥吏宋朝也有奖罚规订,不过他们没有拿国家薪酬,这个奖罚制度便很模糊,直到免役法执行后,才变得清晰起来。

正因为奖罚制度模糊,又不发薪酬,而真正能做知县帮手的重要胥吏又来自当地的豪强,有的官员无能,往往就被胆大的胥吏架空。对此朝廷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做得太过份就不行了。如宋真宗时临淄麻家有美田数百顷,一门又出了十几个进士,于是兼并不法,欺凌郡吏长短,最后朝廷出手,处死流放数十人,十几名麻家进士官员也先后罢官或贬官。

当然,官为主,吏为辅,稍有能力,同样也能将胥吏与豪强制约住。

这一条华池县要稍好一点,豪强并不多,就是有了,也有一半面临西夏入侵抄掠,逃到后方或者庆州城中。

但华池县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蕃人。

蕃人蕃法,有一定高度的自治权,这个同样也很模糊,比如侬智高那种,是完全自治,朝廷给了一个官职,实际就是对侬智高说,你做你的土霸王,俺们不管,但不得对宋朝为非作歹。这也未必是好事,想要得到,必有付出。高度自治了,朝廷为什么要替你扛交趾人?因此侬智高定位只能说是反叛,而非是什么起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