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前去观榜,同时再将榜单送到大内西南的尚书省,尚书省官员派胥吏与衙役张贴于尚书省外的墙壁上。

走到一半时,衙役才出来敲锣通知。

不过也有其他消息灵通的人,也得知了消息。因此一行人来到尚书省,已经有一些举子到达,包括那个范掣与韩明。

韩明一看王巨,老远便说道:“王小郎,你来得正好,今天你也来做一个见证。”

“什么见证?”

“我与范得安打了一个赌,如果你名次比他低,我便大喊,北主士子不如南方士子。如果你名次比他高,他便大喊,南方士子不如北方士子。”

王巨嘴张得老大,大半天才说:“大宋混同天下,何分彼此?况且我与你能代表北方士子?范得安能代表南方士子?看样子你家也是官宦人家吧?”

“我乃雍丘韩家子弟。”

“韩少傅是你什么人?”王巨问道,雍丘韩家,那是韩亿的韩家,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官宦世家,不亚于三槐王家,汾州文家,寿州吕家……

“他是我的从祖父。”

“也是韩家子弟了,记住,这句话可切莫说啊,难道你想让南北分裂乎?”

即便朔党最凶悍时,也不敢打这样的赌,这不是找死的节奏?

韩明蓦然醒悟,于是冲到范掣面前说道:“范得安,这样吧,若是王巨比你名次高,我只要你道一个歉如何?”

“行,如果他名次比我低,我只要你们道一个歉。”

两人改了赌约,王巨才松了一口气。

赵顼却将王巨拉到一边问:“我听到司马公与父皇谈到一句,说太祖曾于禁中石刻,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只是自真宗时起,开始用章得象才坏了规矩。可有这回事?”

“你在皇宫里有没有看到过这个石刻?”

“没有,所以本王很怀疑。”

“那就是了,太祖可能是说过类似的话,然而殿下,你想一想当时的情况,宋朝有没有拿下南唐,就算在收回南唐后说的,但有没有真正收回吴越与闽国?有没有完全收回节度使手中的兵权?”

赵顼已经会意了,没有完全收复南方,必须用北方的将臣出力。

没有完全拿下节度使手中的兵权,必须得让北方权贵心安。

况且还有呢,赵宋得天下多少有些不正,原本是柴家的天下,让赵匡胤一件皇袍子一披,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抢来了,这更得让北方权贵心安。

现在还有这个必要吗?

不但这时,到宋真宗手中就没了这个必要,因此才用了章得象为宰相。

“那为何司马公这么说?”

“你看一看涑水司马家出了多少官员,拥有多少财产。”

司马家不仅是司马池与司马光,还有许多司马也在担任着官员,包括司马光养子司马康,只是他们官职比较低,罕记载于史书。

“本王明白了。”

王巨还真希望他明白了。

两人在低语,韩明又走了过来,看着赵顼问:“你很面熟啊。”

赵顼与赵念奴笑笑,然后赵念奴放下额上幂蓠(面纱)。

然而韩明也没有想到其他。

随后举子越来越多,不仅有诸举子,还有其他人,那就是来捉婿的人。

这也是赵祯带来的新变化。

原先捉婿地点是在东华门外,随着赵祯慈怜老举子,开了特奏名这一恩科,反正只要省试通过的举子,只要拼命考,考上一个五次六次,到了五十岁,朝廷便开一个恩科,走了这个过场,就能同样获得进士之名授官了。

因此捉婿的对象部分转移到尚书省,大户人家也分等级的,拼不过那些顶级大户与权贵,那么抢先在尚书省捉一个贡士也不错。

这是关健的时候,李万元几乎在王巨身边寸步不离,省怕即将到来的放榜后,自己这个妹夫被捉走。

赵顼与赵念奴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哭笑不得。

举子差不多快到齐时,尚书省的大门才打开,里面出来一行官员与衙役,有一个官员手中拿着厚厚的大红榜单。

放榜开始。

诸人一起往前挤。

那么多举子,有的举子还带着婢女与仆人,以及一些来捉亲的大军,拥挤可想而知。

赵念奴也被挤得伏在王巨背后,一对柔软压得王巨心怦怦乱跳。但这种情况了,他想让都无法让。

以至李万元在边上十分地担心,难不成这个长公主殿下也想捉自己妹夫,那可大大的不妙。

不过得感谢柴荣,柴荣在重建开封城时,似乎预感到开封今天的繁华,因此街道留得很宽,御道那一百步不算,其他正街都是三十到五十步。

尚书省门口大街便有五十步宽,衙役与士兵纷纷吆喝着,人虽多,居然塞下了,秩序也变得井然起来,姘儿凶巴巴地推搡着后面的几个文士,赵念奴这才离开王巨的肩膀。

但在北宋也算是正常,男女经常在一起嬉戏,甚至有男青年趁机沾一些小便宜。但现在人虽多,多是士子,又有许多官兵衙役虎视眈眈地站在边上,所以没有发生多少混水摸鱼,趁机非礼的现象。

衙役开始贴榜。

古代的纸张十分地不标准,有大有小,大者很大,所以才有了蝴蝶装书籍(一面印刷,然后折叠,反面沾胶成册)。

榜单也很大,不对,应是很长。

但也要看,若是榜名从上往下排名,那么就应当很高,而不是很长,如是从右往左排名,那么是很长,而不是很高。

现在是从右向左排名,所以榜单很长。

这也是无奈的事,得让这么多举子能看到,必须是很大的字,而且是几百名贡士的姓名籍贯,所以很长很长。

排名从右往左,但张贴时却是从左向右,好东西永远得放在后面的。

第一排名单出来,人群中传出一些轰动。

虽然这是最末位,但能中也是好的啊,随着这些轰动,一些来捉婿的大户管事奴仆向也艰难地向他们哪里挤过去。同样的道理,那怕是排在后面,能捉住也是好的啊。

榜单在陆续往前拉,应当来说,这次录取的贡士并不多,总共只有四百来名。当然也意味着能考中的难度在增加中。

拉到了第三百七十四名,王巨这里也轰动起来,原来是熊禹方中了。

“第一个贡士啊,”张得胜挤了过去,揉着熊禹方的脑袋大声说。

估计他是吃味了,这是在发泄呢。

熊禹方也乐得不知天南地北了。虽说中贡士不意味能中进士,往往多不足三分之二,少则不到一半贡士才能通过殿试这一关,但终是中了贡士,而且熊禹方才二十出头,慢慢考就是了,那怕后面考不中,考到五十岁,也早攒够了五届六届省试的资格,同样能被录为进士。

来捉婿的人一看年龄,年龄越年青越好,二看衣着,衣着越寒酸越好,那意味着此人很穷,又要读书,往往不会成亲,于是立即有几个管事挤了过来。王巨还没有想明白,是要拉还是不拉,熊禹方就被这几人不知拖到什么地方了。

这一回终于亲眼看到如何捉婿了,王巨也快要晕倒了,真利索啊。

PS:宋朝尚书省在开封府衙后面的兴国坊,迁徙了好几次,但自五代起,都在兴国坊内,大内的东南。所以有人以为是在大内皇城的东南里,而将真正的尚书省在地图上标为西尚书省。实际宋朝尚书省只有一个,皇城里没尚书省。几乎所有宋朝开封地图都标错了,以前我也弄迷糊了。省试放榜基本都在尚书省放榜,不过殿试放榜都变动了几次,在仁宗朝时渐渐于东华门外唱名,也定了下来。

第一二七章好高

榜单还在往前拉,拉到第三百十五名时,王巨这边再次轰动,罗曾又中了。

来陪大家一道看榜的褚押司法不由高兴地又蹦又跳。

这真是不中则己,一中好几个。现在就中了两个,后面一定还会有,最少王巨应当会中,那么最少会中三个。可俺们延州只来了八名举子啊,这是何等高的比例……居然能这样说。

其实这就是王巨之功。

整个宋朝历史鄜州仅中了一个进士,延州则一个没有,倒是在金国时中过。

不过王巨也不知道了,因此他知道自己在中间发挥了一些作用,但不知道这个作用有多大。

另外程勘这次想在科举上有所作为,将解试这一关卡住,也多少有些功劳。

又有人开始向这边移动。

王巨担心地说:“平云兄,由道兄没有订亲,他让人捉了也就捉了,你可是有娘子有孩子的人,切莫被捉走。”

还真有啊,那些来捉的人可不管的,往往捉急了,连老头子也往家里捉。有的穷家子,看中了这些大户人家的丰厚嫁妆,以及他们家小娘子的美艳,便会喜新迎旧,将自家娘子休掉。

“不会的,不会的。”

这时有一名管事打扮的人已挤了过来,与罗曾攀谈。

罗曾只是拒绝,可那人却不住地劝。还好,罗曾拒绝了,那人没有吩咐奴仆将罗曾往家里扛。

看着这情形,赵念奴伏在王巨身上,不由地咯咯大乐。

这让李万元不仅更担心,不要到时候这个皇子代替长公主捉妹夫,那就太不好玩了。

榜单继续往前拉,除了王巨外,基本没有延州举子的事了,实际八名举子当中,只有王巨与罗熊三人考得最好。罗熊能中,王巨就更能中,并且王巨还有些偷机取巧。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王巨只是估计了三名主考官大约性格,可那么多举子呢,万一有举子诗赋策论做得更好,更对主考官的口胃,那么必然比王巨排名靠前。

王巨便静静地看下去。

越往前拉,余下的名额越少了,但王巨还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因为越往后出现,自己的名次就越高。

开始拉到一百名。

人群中有不少举子开始失望地离去。

如果说后面,还有一些运气成份,到了一百名,那绝对是才学加上运气才可以。他们能赌自己能不能运气到来侥幸得中,那也是赌后面的名将,到了一百名,这个运气就不会指望了。

当然,还有许多举子留下继续观看,不仅是有希望的举子,还有陪伴的,以及好奇的。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让王巨发愣的名字,蜀州新津张商英。

名次也不算太高,排在九十几位,又是蜀州的士子,大家都没有太在意,王巨却颠起脚,试图从一簇簇欢呼的人群中找到这个张商英。然而人太多了,王巨哪里找得到?

看不到了,那就算了,相信以后有机会能看到的,于是王巨继续往下看去。

拉到四十八名时,那个范掣高兴地跳了起来。

这个名次很高了,看来这次他考得很好。当然不好,他也不敢打这个赌。

韩明冷笑道:“得安,你不要高兴得太早,王小郎名字还没有出现呢。”

“哈哈,子尹,你难道认为王小郎名字能排在这前面?”

“为何不可,延州举子刚才不是中了两位。”

“一个在三百七十四名,一个在三百十五名,那也叫中啊。”

“得安,那就拭目以待。”韩明定定地说。

他不是担心王巨,而是担心这个范掣的发挥,范掣名次出来了人,他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衙役又拉开两排,只有两排名单了,几人心情都紧张起来,到了这时候,名次已经高得不能再高。二妞挤在王储背后,喃喃念叼着:“如来佛祖保佑大哥吧,父亲大人保佑大哥吧,太上老君保佑大哥吧,观音菩萨保佑大哥吧。”

王巨哭笑不得地在她脑门上敲了一下:“在胡念什么呢。”

又拉开了一排,范掣得意地说:“我就说嘛,看来这一回连中都不要中了。”

延州的举子还能中十几名,可能吗?

最后一排拉开。

王巨名字闪亮登场了,高中第三名。

“好,好……好高。”褚押司说了十几个好,才冒出高。

其他几名延州举子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这也是可怜的,延州一百余年都未中过一个进士了,更不要说省试榜的第三名。省试第三名不代表着殿试第三名,但基本都在第二甲了。即便出了意外,也最少在第三甲前面。

褚押司还拉了拉自己的脸,确证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赵顼与赵念奴脸色倒也平静,在路上他们就猜测过王巨名次,最少在五十名之内,而非是一百名,出了五十名开外那才叫走了眼。但在五十名那一名确实谁都不大好说。不过在这个名次内,中了五十名不奇怪,但就是中了会元也不奇怪。

他俩这份信心,恐怕比程勘还要十足,更比王巨自己也十足。

然而这也要怪其他举子,若不是他们瞧不起延州的举子,相互交流了,王巨就能看出其他举子的水平,那么也会有信心吼出,我会中,但就不知道会中多少名。

毕竟他有那个“心理作弊器”,未必能十成十地对几位主考官胃口,但最少不会让主考官排斥。

其次他在考场经历的次数,恐怕没有一个举子有他多,后世的考试才叫考试呢,不要说一生,一年就不知道经历多少场大考小考。

况且他是学霸,考场则是学霸最喜欢的战场,又是两世为人,心理上更成熟。

赵顼微微一笑,说道:“恭贺王小郎了。”

因为在他意料当中,神情十分平静。

二妞与王储才反应过来,抱着大哥又是哭又是笑又是跳。

张得胜他们接着一起拥过来道喜。

这才是惊喜,这个第三名可是了不起啊,在两万多名举子当中的第三名,成色比什么金子也光亮。

十几个人又跳又叫,以至王巨看到韩明找到范掣,似乎让他履行承诺,可是王巨却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了,只看到范掣一张脸涨成了紫红色。大约韩明说话有些不大好听了。不是说你了不起吗,结果呢,人家比你不知高到哪儿去了。这才是真正打脸啊。范掣几乎无地自容。

但扫兴的人来了。

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人走过来,客气地问:“阁下是否是延州王小郎?”

王巨随便地点了点头。

“请问这位是不是你娘子?”

姘儿大怒:“你在胡说什么。”

传出去,殿下名声往哪搁!当然,如果王巨真同意,公主殿下正大光明的下嫁,她还是很欢喜的,甚至求之不得。

可中年人却喜欢了,又问:“王小郎可婚否?”

“我订下亲事了,不要捉我了,”王巨道,又对赵顼等人说:“今天我请客,大家不醉不休。”

得离开这里,否则若钻出一个冒失鬼,将自己往家中扛,到时候就不大好玩了。

“是极,是极。”李万元急切道。

一行人分开人群往外钻,那人还在后面喊:“我家东翁家财百万贯,小娘子知书达礼,明艳美丽,若小郎愿意,我替东翁承诺给小郎两万贯嫁妆。”

姘儿气愤地低声嘟咙道:“两万贯嫁妆算什么,我家殿下还能给一个驸马府,一个驸马都尉呢。”

当然,没人能听清她嘟咙什么,只是王巨临离开前,又瞅了大榜上最高的那个名字:浦城章楶!

第一二八章快活

“殿下,臣以前与程公说过一句话,不管怎么养马,养马最终目标乃是组织一支强大的骑兵。”

“科举什么目标?选官。”

“选官有几条途径,一是战功选官,那个我倒不是很赞成,如崔翰、呼延赞这些勇将,放在战场上作战是一流名将,可放在地方上担任一州长官,做得就不好。因此战功选官,必须还原它,不是选官,而是选将。”

“其次乃是胥吏选官,胥吏选官在我朝很难了,能选出来的无一不是老于政务的老吏,他们有缺点,那就是在基层上呆得很久,做人圆滑,老于世故,然而优点也有,对政务熟悉,甚至不需要磨勘,便能独立主持一方政事。”

“用荫补官,这些人父母都是官员权贵,一般家中都不缺少财货,那么就不会有很多官员贪墨,而且对官场熟悉,对政务也有所了解。如一代名相吕夷简便是此例的代表。”

“科举选官,这些人大多有才气,不过有部分人因为出身原因,对官场不了解,于是想当然耳。当然它也有好处,东汉之败,唐朝黄巢之乱,正是权利与财富极度不公平引起的,因此我朝开国之初便提出齐人。科举选官,甚至朝廷刻意挑选寒门子弟,以便利于齐人之策。”

“但它最终目标乃是官,因此用官不能看他是从什么途径上来的,而是看其政务有没有做好。”

王巨伏在栏杆上,悄声说道。

“特别是胥吏选官,已经进入岐途。就象臣以前所说的商人,大家一起说商人不好,那么就索性不好吧。胥吏也是,既然没有上进的可能了,那么能贪一点就贪一点吧。大臣是君王的手臂,胥吏则是大臣的手臂,这个庞大的群体不作为,那如何了得?”

这次王巨讲得略深了。

省试榜出来,意味着马上殿试开始,不久东华门外唱榜,再来个闻喜宴,大家各自回去,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大家一起回家报喜去吧,该成亲的也能成亲了,让大家快乐两三个月,随后授命下达,好为君王做事了。

也就是王巨在京城里呆的时候不会超过两个月,就不知到哪儿去磨勘了。

能说就说一些吧。

说的这些有厉害关系,有国家的弊病,也有一些大约的矫正提示。

希望赵顼以后不要再犯史上的一些错误吧。

不过他在脑海里却在想着那个会元的名字:章楶!

大家尽兴散去。

回到客栈,已接到熊禹方的口信。

说是他被城南一户陈姓人家捉走了,其家承诺给十亩桑园,二十亩果园,一百亩耕地,以及房舍交子做嫁妆,大约相当于近三千贯陪嫁的财产。

并且熊禹方看到了那个陈家小娘子,长得如花似玉,二八芳龄,于是他说了,我很快活。

王巨有些无语了。

但也不要怪熊禹方,若是换成自己处境与熊禹方这样,说不定也会答应。

这个不丑,大家都是这样了,但切莫家中有妻子,也抛弃了,那就不是雅事,而是丑闻。

不过现在捉的都是小鱼,大鱼还在后面呢。

褚通判心满意足地回去。

这才是好消息,得立即回去禀报程勘。

不过很多人又注意到了王巨。

树欲静而风不止!

特别是韩琦。

韩琦有段时间对王巨很欣赏,当然王巨很清楚,韩琦要三丁选一,必须得找到一个有力的证据,自己就是这个证据。事情完了,自己还会被打回原形。

因此王巨也说了一部分,可不大管用。

随后王巨被司马光喊去,隐晦地表达了对三丁选一的反对,这让韩琦十分不满。

实际王巨还真没说什么,如果要说,他就生活在陕西边区,又有着超前的见识,那么借助司马光的嘴巴,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