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玩平衡术的后遗症,王巨想平衡牵让,那有那么容易的。因此这次所有参战的蕃落军与蕃强人壮马,大多数改为他们紧缺的商货赏赐。

这个数额可不小,等于对另外一群商贾进行弥补,但同时,有的商货离西北远,可能得交三四道过税,等于朝廷还能利用商税的形式,收回百分之七八的钱帛……

但这些,就不是这些蕃强人壮马所能理解的了,反正就是给了他们钱,也是购买各色商货,一样。

这一幕幕在各处发生着。

梁乙逋也计算过兰州,泾原路的兵力,甚至也计算过秦凤路的兵力。不过这三路当中,只有泾原路兵马最多,熙河路与秦凤路兵力也就那么一回事了。但是王巨已抽调六万大军去了河湟,余下的那么漫长的边境,那么多堡砦,还有许多边境是近两年生生从西夏吐蕃人手中抢过去的,必须要派大量官兵留守,宋朝边陲还能抽调多少兵马?

抽调得多,正好西夏可以出兵,反正西夏动用的只是凉州甘州的那部分兵力,并且九成还是所谓的役兵,主力仍集结在灵州,兴庆府与贺兰山一带。

怎么灵州又冒了出来,没办法,宋朝将它毁掉,西夏又将它重新修建起来了,又于杀牛岭筑起了几个坚固的堡砦,以防宋军再度北上。

如果宋军就此不战了,西夏能得以休生养息,说不定因为空出许多地方,十几年后西夏又能迅速变得兵强马壮。

要么从环庆路调兵,等到环庆路大军到达凉州,恐怕王巨早就被生擒活捉了。

然而梁乙逋算来算去,少算了一路兵马,那就是各部蕃强人与壮马,最少他们战斗力比西夏所谓的役兵强吧。

如今缘边五路,那一路没有数万蕃强人与壮马?

三军集结,姚雄与苗履为前行军,王广郁为三军主将,林广为三军副将,李宪为行军都监,总管后军,王文郁必须要去的,他以后会主管河西路,从现在起,就要进入河西百姓视线了。随后姚兕暂时代替着王广郁主持着兰州军防,不能大军走了,反过来让西夏人偷了鸡。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兵马,所以梁乙逋也没有算错,就是少算了这些强人壮马……

八万兵马,四万官兵,四万强人壮马,杀过了黄河,扑向了凉州。

西夏还没有反应过来,八万大军迅速拿下盖朱城,又迅速扑到凉州城下,西夏于凉州城还留下数千官兵,不过在财富刺激下,连这些蕃强人都杀红了眼,而且王广郁这一行,最主要的就是敌人就是凉州守兵,可这些守军大半就是原来六谷部的士兵,现在城外城内一半丁壮让仁多保忠带到吐蕃,生死未赴,又有那么多宋军杀过来,士气低靡。

所以宋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杀到凉州城下,仅攻了两天,就将凉州城攻陷。

随后宋军进入城中,抓捕战俘,这些战俘也不全部是六谷部人,后来西夏也陆续迁徙了许多党项人来定居,王巨现在的河湟政策基本上与原来的西夏差不多,但就是六谷部人,也要抓捕起来,大不了先劳改两年,再经过甄别,对宋朝友好的六谷部战士,等战争平息后,陆续释放出来。真不行,也可以用这些丁壮,对一些蕃部进行拉拢。

王广郁又按照斥候打探出来的消息,于城中大肆搜捕,凡是党项贵族,或者忠附于西夏的蕃部回鹘贵族商贾,统统格杀勿论,家产抄没。

若是原前,可能此举又会导致许多争议声,但在那个尸山骸海前,现在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况且宋军现在是有甄别的杀,对于普通百姓,基本上做到了秋毫无犯。

实际上还有一层用意,以后少了这些大贵族大头领,宋朝也易于治理。

这时候梁乙逋才清醒过来,但他还没有想出策略时,宋军又杀向了南方,也就是李元昊入侵猫牛城,现在仁多保忠进入宗哥城的那条道路。

好了,正好趁宗哥城与青唐城兵力空虚之时,去兜阿里骨老巢了。

而且一路杀过来,又得到了数千名战俘,还有许多粮草,因此王文郁让这些战俘押着粮食辎重,向南冲去。

梁乙逋连忙派人送信给阿里骨,你得立即分兵扼守猫牛城,否则你的后方就不保了。

不过这路宋军仍然不能迅速到达猫牛城,尽管是夏天,这条道路仍然是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甚至还不如大斗拔谷那条道路宽阔……于是梁乙逋准备调兵遣将,将这八万宋军堵在祁连山。

但他又算错了一处地方与一个人,河东路与章楶。

章楶去年秋天与熊本交接,立即去了河东路,然后整军训练,不过看上去很平静,再加上王巨的威名与用兵河湟,以至让西夏人都将他遗忘掉了。

确实河东路除了府麟路的战兵外,余下的兵士许久没有经过战火的考验,战斗力早不是原先北汉那支强悍的河东军了。

但这个问题也不大,还有府麟路军队呢,以及姚麟训练了好几年那支边军,并且在黄河的那边还有鄜延路数万精兵。这三路兵力其实已经足够了,不过这次章楶仍带来不少河东士兵。

这才是真正的磨砺。

毕竟一旦平定西夏后,可能面对的敌人就是辽国了,那时无论河东河北,都必须在本土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河东路与延州两路共出兵近十万之巨,外加五万民夫,到了劳民的时候,尽管王巨想不劳民,那是不可能的,共计十五万军民,一东一南,浩浩荡荡地扑向了银州。

银州失去了横山之倚靠,仅抵挡了数天,再度宣告失守。

但这一回宋军不再抄掠了,而是勒迫各村各寨百姓向宋朝效忠,不但效忠,而且全村寨百姓全部写下誓书,按上血手印,再将抓来的各贵族与首领杀死,杀人盟誓!

对这个残忍的誓约,普通党项人皆比较重视的。

如果不同意,也可以,请出古长城外,也就是秦汉那段长城,里面是西夏弥陀洞左厢神勇军司驻地,不过这支精兵早在几年前让梁乙逋快折腾完了,加上去年再败,已经是有名无实了,此外就是银州,石州,龙州,从龙州往西古长城又开始断断续续了。

然后向百姓发放粮草,让他们修助这段古长城,也不是修成秦汉时那般模样,大约修一下,能起一个防御作用就可以了。

其实未来真正的长城不是在这一段,而是在阴山、黑山、牟那山那边,现在之所以修理这段长城,一是起一个临时防御作用,先将这段占领的地盘稳住。二是有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又可以从河东迁徙百姓过来定居,再也不能让这一带成为拓跋族老巢了,否则以后还是不能治理。三是当成惩罚,否则发生永乐城惨案,宋朝还从后方花费重金调来粮草,供他们生活,宋朝也太贱了。

两条道路,任由选择。

但这些百姓如何选择?再逃,去年还没有逃够?局面地区因为没得吃,都开始易子而食。

而且宋军强悍的将各个大部族首领全部抓起来,生生活祭,没有了这些大头领带领,那个百姓现在还愿意替西夏卖命?

两路宋军一路逼着所有村寨百姓杀人盟誓效忠,一路推进。

梁乙逋无辄,只好下令,从西平军司(瓜州)哪里调拨兵马,堵住进入祁连山宋军的后路,同时派人传信阿里骨,你制订的军事策略不行了,立即派军队回来挺住,等我们西夏大军到来,南北夹击吧。

这可能有的等了,且不说从瓜州到达宋军进入的祁连山口有多远,就是调集兵马,也要一段时间,这不是现成的兵马,而是各村寨的役兵!

同时他自己亲自点集十五万大军,向夏州杀去。

王巨在京城所说的战略目标已经实施了一半,还不能说就反转了,而且现在平西堡越发地危险。但不管怎么说,也达到了王巨所说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还是西夏人先动的手。

…………

王广郁带着三军杀到了古龙骨城。

这里虽位于祁边山,但下临清水河(浩璺河,也就是大通河的上游),因此“水漱寒敲玉,山光翠泼蓝。虽然居塞北,却似到江南。”也就是这里还有一个小绿洲,并且地势很险要,控扼癿(切,非虬)六岭,下瞰清水河,东控乌尔戬渡口(喀罗川上一个极重要的渡口)。

所以史上童贯命令刘法力争这里,又于这里置了震武军。西夏迫不得己,在下面的喀罗川上修建了统安城。但这个统安城成了刘法的葬身之所,刘法当时连连在古龙骨、仁多泉大捷,威震关西,时论名将以法为首,成了西夏人的恶梦。于是导致童贯盲目自大,让刘法自震武军出兵灵兴(可能史书有误吧,从古龙骨出兵灵州兴州?),刘法不同意,童贯强迫道:“君在京师时,亲受命于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难之,何也?”

刘法只好率领两万大军出兵统安城,结果与察哥相遇。

那时小刘法已经是老刘法了,察哥却是风华正貌之时,其实刘法最巅峰时,也不及察哥,在王巨心中,此人是一个足以能与二吴韩世忠相媲美的超级名将,即便现在的刘昌祚与苗授二人,也未必及之。或者王韶活着,差不多能与他比一比。至于王巨自己与章楶,那不大好说了,两人长的是谋算,而不是亲自杀敌。

于是刘法惨败,这一役不但两万军马全军覆没,还连带着八万后方随军而行的厢兵民夫杂役也覆没了。

这个数字可能有误,一般正军与民夫杂役比例是一比一到一比零点五之间,最多不会超过一比二。参见高梁河岐沟关两战宋军的民夫数量,或者薛仁贵远征青海,也不过五万正军,五万民夫。两万正军,需要那么多服务的杂役民夫?这点正军带着这么多杂役民夫从古龙骨城去兴州?可能史书记载有误,应当是与刘仲武合取喀罗川,两万军马是前行军,后面的八万兵马当中还有中军与后军。

反正刘法一二三让察哥弄死了。

但现在不是西夏就没有将才,可在梁氏弄权之下,任人唯亲,这些将才也没有机会脱颖而出了。所以王巨当年有意放过了梁乙埋,如果历史重演,放不放无所谓,但只要能改变历史,放过梁乙埋的意义远大于抓俘他的意义。

只要梁家在西夏,只能将西夏带向衰败的命运!

不过就是现在察哥成长起来了,面对西夏如此糟粕的局面,他多半同样也无可奈何。

但西夏在古龙骨城这里置了一个堡砦,有人称为古龙骨城,有人直接称为古龙骨,是因为这个堡砦太小了。它也是西夏与吐蕃的疆域分界线,不过地势极其险要。

几万宋军浩浩荡荡而来,气势有了,可行军速度慢了下来。

而且为了节约后方的民力,这一行宋军都没有发动什么押运粮草的民夫,原先押运粮食的任务则交给了各营蕃强人壮马,行军时他们是民夫,作战时是战士。当然,因为这一行有丰厚的赏赐,并且凉州收获已经分配下来,还派一支兵马将剿获的牛羊,送向了兰州,所以这些强人壮马也不会有怨言。

越往南道路越艰难,而且远赴宗哥城,这一行也带了许多粮草,还从凉州缴获了大量粮草,不过好在同时缴获了大量牲畜,以及战俘,于是三军慢吞吞地来到古龙骨城下。

这就给了西夏集结军队的机会,喀罗川一些西夏残余的将士,进入了古龙骨城,并且接到了梁乙逋的命令,无论如何,要将此城守住。

王文郁只好下令强行攻克古龙骨城,因为时间耽不起了。

但这个小城太难攻打了,王文郁将军中一百门小炮全部搬出来,都没有起作用,然后又强行下令,让军中的战俘做炮灰,顶在前面冲锋,还是不管用。

整整攻打了三天,牺牲了近两千将士,才将它拿下。

王文郁气坏了,他从盖朱城(卓啰军司所在地)一路攻打到会州,伤亡也不过一千余人,但在这个小城下,伤亡了两千人。一怒之下,他下令将所有战俘一起绞死,挂在古龙骨城外树干上。

在宋朝以前有一种古怪的风气,动不动讲仁道,人家西夏人与你讲仁道吗?不要说西夏,也不要说这是冷兵器时代,就说美帝吧,多少人因为美帝入侵而残死,就是这样,人家还天天讲“仁道主义”,讲“人权”精神……

直到王巨下令让刘昌祚将十万几尸骸一起挖掘出来,一路展示到京城,这才让三军暴戾之气觉醒。

这个举措,将随着的那些俘虏们吓坏了。

王文郁没有管他们,而是将姚雄与苗履两员大将叫来,说道:“你们立即带领一万五千名骑兵,只带五天干粮,轻装出发,迅速袭击猫牛城。”

不再慢吞似水了。

但要的就是这效果,原来温吞似水,所以忽然派前行军以最快速度发兵,才会使吐蕃人有所疏忽。

而且这次行军乃是关健中的关健,从这里到青唐城或宗哥城,有许多峡谷,从湟州到宗哥城青唐城同样有许多峡谷,所以号称湟川三峡,能与长江那个三峡好相比了,可见地形其恶劣。

一旦让吐蕃军及时扼住猫牛城,然后徐徐分兵来援,以这一带地形的险恶,几万宋军就困在这里了。当然,也不可能象梁乙逋所想像的那样,里外夹击,天知道瓜州的援兵什么时候到达,而且那群临时点集来的回鹘百姓,又能发挥多少战斗力?不来则罢,来了,多半是送菜的。

但问题是这一行就失去作用了。

即便阿里骨从平西堡撤军回来,那么宋军只好节节进攻,那样,以这一带的地形,宋军还不知得伤亡多少。

只有提前拿下猫牛城,才是这一系列战役的真正转折点。

但是想拿下猫牛城,很难很难,从这里到猫牛城不足两百里路,不过有许多道路崎岖难以想像,甚至近半道路,必须人下马,牵着战马顺着崖道走。就是这点道路,可能得花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指姚苗轻骑军的,如果换成大军,恐怕得有六七天才到达!

并且又想起到奇兵之作用,故此,王文郁只让他们带了五天干粮,至于攻城器械的什么,军中有,但不可能让他们携带了。那么只好带着一些抓钩,强行去攻打当年让李元昊十万兵马都头痛的猫牛城!

然而两人没有犹豫,说了一声:“喏。”

随着下马点集兵马,离开古龙骨城,王文郁站在城头上眺望着,绕了一个大圈子,实际就是为了姚苗这一行!就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了。

胜负的扭转点……阿里骨与仁多保忠能不能将平西堡提前攻陷,只要攻陷,无论王巨能不能平安逃出去,战局都会对吐蕃与西夏有利。如果姚苗二将攻下猫牛城,王巨还能守住平西堡,战局也就彻底扭转了。

第831章降

三天后,王广郁接到前方消息,匆匆骑马,带着一行侍卫,离开大军,前往猫牛城。

其实王巨对各个地区的政策还有所不同的,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就是西夏,一部分就是西夏的河西走廊,一部分就是湟州吐蕃。

西夏无所谓了,反正这么多年打过来打过去,你杀我,我杀你,梁子早就结大了,未来安抚也是必须的,但主要是偏向震慑,手段以强硬为主。但不管宋军怎么做,也是西夏人自找的。

河西走廊得看各部的动态如何,随着王文郁轻易拿下凉州,虽没有占据凉州,相信河西走廊各部也会清醒,如果他们会陆续派使秘密前来联络,那么就尽量以安抚为主,如果反之,与其他地区的西夏人一样的对待,不要小看了西夏的洗脑作用,毕竟西夏占领这一地区多年了,老一辈基本全部过世,现在活着的人,对宋朝有多少认同,王巨也怀疑之。

当然了,这一部分的百姓对宋朝,不会象灵夏那边对宋朝那么仇视。

还有湟州吐蕃,大家结的梁子并不多。

如果不是阿里骨与西夏联手,王巨甚至都找不到理由对湟州用兵。

所以这一部分是以安抚为主,震慑为辅,但也要震慑的,所以王巨在青丹谷用了暴戾的手段,然而这个杀却是为了不杀。

反抗少了,大家没有拼得你死我活,仇恨反而减少了。至于青丹谷部结下的梁子,于是王巨强行将余下的百姓,妇孺老幼一起打散到各部,从此青丹谷部消失,那来的梁子。

也就是青丹谷部成了这只鸡,但不能真对所有猴子下手,那样仇恨越来越深,以后反而不易治理。

不过王广郁来到猫牛城,他看了看后大半天也无言。

姚雄与苗履带着一万五千急行军,扑向了猫牛城,之所以选择他们二人,也是王巨有意提前的安排,两人能打,而且两人在南方平叛,多少积累了与蕃族蛮族打交道的经验。

但王巨一个多月前,只能下达这个大约的命令了,具体的发挥与细节,王巨也无法估计的。

两人带着军马花了一天半时间来到猫牛城前,这个速度快得都超过了王文郁的估计,然而梁乙逋早就飞书警示了阿里骨,这时主力军队已经陷在了平西堡。恩,阿里骨现在就这点兵马?其实真的不错了,如果不是梁乙逋派了五万夏军前来支援,阿里骨也许集结不了三万兵马。正是这五万夏军到达,阿里骨声势略振,这才集结了近四万兵马,不过还要分一部分兵力于渴驴岭,以及胜铎谷、溪兰宗堡等重要所在。

其实这也是阿里骨兵力的极限,虽没有达到人人皆兵的地步,与西夏一样,同样接近了六成丁壮先后进入战场。

他无奈之下,派出斥候打探,几天后斥候前来禀报,说是宋军正在强攻古龙骨城。

古龙骨城阿里骨是知道的,不过他没有抱着侥幸心理,万一宋军不用多久就将这个雄关拿下呢?

于是阿里骨下令从后方陆续征调各个丁壮,入驻猫牛城,而且猫牛城地势同样险恶,李元昊之时,让大将苏奴儿率领两万五千兵马进攻猫牛城,结果夏军在此城下大败,苏奴儿被生擒。随后李元昊带着十万大军前来进攻,经过一个多月苦战,仍没有攻克猫牛城,于是李元昊假装派使进城与吐蕃议和,暗中又选派了一支敢死队跟随使者进入城中,到达城门之时,敢死队突然发难,使得城门不能及时关上,李元昊立即挥军入城,随后下令屠城。

这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猫牛城早就恢复了元气。

因此只要有兵士进入,不求将这支宋军击败,最少能守住猫牛城。

所以姚苗二人速度快得超过了阿里骨意料,可是城中已经入驻了近两千多名吐蕃士兵,在都罗结安排下,已经准备防御了。实际侥幸二人来得快,否则再迟上几天,入驻的吐蕃士兵会更多,还有两千多名援兵正在半路上呢。而且到了那时,城中布防也基本准备得差不多了。

姚雄与苗履心中有数,来到城下,立即粗暴地发起强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