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顼冰冷着脸问:“这一回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

王紫川又说:“你就是那个浑球,那就好,我让你天天污陷太保。”

保字还没有说完呢,程颐便调头就逃,嘴中喊着救命,然而命字刚喊完,王紫川剑已经刺到程颐后胸,调头就走,那几个装作行人的太监与侍卫听到救命二字,也停下脚步,总有一个迟疑吧,愣了愣喊道:“杀人哪。”

但王紫川的身影同时已没入前面的十字巷内,如果有房屋相隔,同样成功刺杀,逃之夭夭了。

王巨说:“程颐,如果不是我自幼就生长在西北之地,为了自保,也练了一些武艺,而是纯粹的文臣,这一回就让你蒙骗过去了。但你只是在经义上略有善长,却不知武艺。所以这一回,又让我得以清白……你那个同伙叫什么名字?”

他意思是说程颐请了一个大汉做刺客,演了这场好戏,然后用之污陷王巨。

“王子安,你真能颠倒黑白。”

“程颐,到了这一步,你依然贼喊捉贼,有意思么?”王巨阴着脸问。

且不说王巨看上去,没有必要对付程颐这个“小人物”,就是有必要,延和殿中这三次“刺杀”也是最好的证明了。

就连李清臣也相信是程颐污陷王巨……看似手段高明,但依然让王巨找到了漏洞。

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如果反对王巨,上书就是,春天这两个手段,太过下作了,你们终是文臣哪,最少有点底限吧。

“你,你……”

“程颐,真的就是真的,黑的就是黑的,不要再色厉内荏了,某听闻那天范祖禹曾到你的私塾拜访。相信你没有这么大胆量,而且你我地位悬差极大。我不可能派刺客对付你,你也没有胆量污陷我,还有谁参与了?”王巨说得傲然,但确实至少在眼下,两人地位是天壤之别。

程颐气得全身发抖,而且满脸的恐惧。

这时候他知道了,自己坠入王巨诡计中了。

但问题是自己全身是嘴巴也说不清楚。

甚至他的思路都被王巨误导了,是啊,两人地位悬差太大,王巨为何用这种凶狠的计谋对付自己?

但就是这时,他也没有反思过,一个个大臣被他们这群人用了一些无耻的手段,钉在小人奸臣的耻辱柱上,甚至包括王巨。如果王巨没有手段,说不定几年后,同样成了****。

那么这些人该如何作想?

程颐说不清楚,但觉得很委屈,跪在赵顼面前,大声痛哭说:“臣冤枉哪,臣冤枉哪。”

赵顼走下龙椅,来到程颐面前问:“程颐,国家可有小治乎?朕所指的小治,不是你们那群为富不仁的乡绅以及高利贷商贾,而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这几年生活有没有变好?”

“后年南方三路就可以向朝廷交纳部分赋税了,实际现在朝廷已经受益,腾冲马,乌蒙铜矿,交趾稻米,以及广南西路的变化。至少王卿替朝廷开拓这么若大的疆土,有没有成为朝廷的累赘?”

“承蒙你们的本领,将王卿逼到海外,结果朝廷两场大败,但好在朕及时醒悟,两次下诏,将王卿召回,西北战事如何?关健是大捷的同时,有没有拖累国家,拖累百姓?”

“或者说听任你们那群为富不仁的乡绅无恶不作,欲所欲为,兼并不法,或者任由高利贷商人逼得百姓家破人亡,最后大宋瞬间崩溃瓦解,才能满足你们的心愿?”

最后一问太诛心了。

但凭借王巨这几年的做为,依然说王巨是****奸臣的啥,甚至说王巨去陕西,辽国就会出兵,用此来吓唬百姓,这同样也太过份了。

程颐答不出来了。

蔡卞小声地问苏辙:“子由,他有没有同伙?”

“不知道,”小苏摇了摇头,但他心中已经相信了有同伙,小程没有这么大胆子,而且小程状告王巨时,洛阳官员觉得此案有疑窦,没有做评示,于是司马光与范祖禹几个老臣立即来施压,洛阳官员顶不住了,上报朝廷处理,这才惊动了朝廷。

但司马光与范祖禹会不会是这种人?

他仔细地想了一想,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句,司马公,你们对太保太过偏见了。

别的不说,就象对待他大哥苏轼,王巨在南方听闻后,写了一封长信给他,你大哥那个大嘴巴确实讨人厌,得让他吃一点苦头。

但说错了吗?

然后呢,给了自己许多钱帛,说,别急着给你大哥,让他吃了许多苦头后,产生忏悔了,这些钱才给他使用。

这是何等的用心良苦。

在中书也是如此,宽赋税是必须的,变法后,百姓的负担确实在加重。

但能宽赋税,而不是一味的救济,得给他们找到一条条出活,所以利用银行司与免宅税等措施,鼓励百姓增加各产业,或者拨出大量钱帛用于兴修道路水利,授百姓以渔,而不是以鱼,那样反而说不定将一些百姓养成了懒汉。

这样的心思,这样的用心良苦,王介甫能做到么,司马君实能做到么?

赵顼踱了几步又说:“王卿是生长在边境,自幼就杀贼,如同铁人一般,从西北到南荒,为大宋立下一件件惊天的功劳,但前些天,生生被你小丑般的行为气晕了,御医诊治,说了两句,一是操劳过度,二是心情激荡。为何操劳过度,乃是战战兢兢地治理着国事所致,当真大宋这么容易变好的?为何心情激荡,乃是你们手段太过下贱了。朕不懂,你是儒学大家,但你当真学是的儒学,不是市侩的杂家、纵横家,但就是杂家与纵横家吧,也不会象你们这般下作吧。”

第811章未来

在这时代,有几人是最富有代表性的。

王安石,在他心中,强国为主,民为辅。

赵顼也是这个心理,所以两人见面,一拍即合,不过赵顼还要加上一条,强君权,君权才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有了制衡术。

王巨有点儿类似,但实际还是不同,在王巨心中,是以民为主,只有国家尽可能的公正了,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拥护国家了,这两者的地位,前者比后者甚至更重要。因为宋朝不象是****,能看到许多先进的国家了,政府若是无能,让百姓过着贫困的生活,那怕再封关闭国,早晚百姓还会得知真相,最终反对统治阶层。但在宋朝,除了宋朝,还有那么国家更富裕?因此这个公正比富裕都重要的多,也就是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实就不存在民与国的区别,因为国是所有民的,所有民,则就是国。

不过三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个民,是全国所有的百姓。

司马光与文彦博则不同,他们认为国家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何谓统治阶层,那就是包括皇帝,士大夫,权贵,这些人才能称为民,至于庶民……那就是****了。

王巨所讥讽的尊卑有序,其实也就是这个。

还有,党可以代表国家,可以治理国家,但如何治理这个国家……以身作则!

如果治理这个国家,再加上一个官本位思想,那不叫治理,而叫统治,所以贪污受贿了,以权谋私了,中饱私囊了,安于享受了……那什么也不要说了。

所以王巨对这个官本位思想十分排斥……但他隐瞒得比较好,因此看上去,与赵顼思想比较接近。

关健是王巨与王安石不同,王安石是比较强硬的,王巨是在不断地妥协的……其实大伙儿都错了,王安石是一直想用妥协来换取变法的成功,只是没有找到好办法去妥协。王巨的妥协是一个假像,在大方向上他根本就没有妥协过。

关健是王巨就要下去了,看似要权利要信任要支持,实际对权利富贵一点也不留恋,越是在这时候,就如王巨才回来所想的那样,赵顼猜疑心越小,愧疚心越大。

关健是小程现在的地位比较低,先是一个妓子,后是一个小程,你们都想干嘛?

这么多关健……

好了,赵顼越说越愤怒:“与客携酒,微薰梅花过,北风如刀。想当年,少年侠气,立马横剑,贼敌竟折腰。

似水流年,风霜洗,双鬓已蒿。作一闲人游,十里赤练,如画虹桥。

是你们那个人写的?

作一闲人游,这几年大宋的变化,当真是容易吗?即便一日闲游,王卿也未必有那时间!”

李清臣等人心中在想,完了,完了,这是延和殿哪,皇帝这么对着一个人大炮轰轰,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王巨说:“陛下,你是君……”

一个小人物,不值得你发那么大的火。

赵顼这才停住斥责,向王震与黄履努了努嘴,两人命令侍卫将小程拉到开封府大牢。

还不能立即处理,得让小程供出幕后的主谋。

…………

几十名官员莫明其妙,不过还是先后来到王宅。

按照制度,王巨将这二十几个重要的大佬喊于私宅宴集,是不合规矩的。

不过王巨就要下去了,而且所说的皆是国政,王巨也就没有那么顾忌了。

王巨站在门口,一一将这些官员迎到宅中。

三省的宰执,六部的尚书侍郎们,两个中书舍人,御史中丞黄履,还有一个张商英。如今银行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至少不亚于中书舍人。

但不仅是如此,未来这批老家伙在人世的不多了,因此大宋砥柱则是章张二人。

分宾主坐下,王巨先是拱了拱手说:“劳烦蔡公,劳烦诸位了。”

所以说阶级无处不在,其他人只是一个诸位了,不过蔡确乃是名义上的一号首相,要刻意说一声的。

琼娘一一沏茶。

王巨伸手说:“请用茶。”

大伙呷了一口,王巨又说道:“给诸位介绍一个人。”

他手一拍,一个中年人从里面走了出来,王巨说道:“蔡公,他与你是同乡,也是泉州人氏,名叫严维清,字子云。”

“见过蔡公,见过诸公。”严维清恭敬地一一施礼。

蔡确略略一拱手,算是还礼。

“蔡公,诸位,他刚从彼岸回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子云,你对诸公说说这个好消息吧。”

“诸公,彼岸在更遥远的地方,陆续找到了两个砂金矿,大约每年能收获数万两黄金。”

张商英眼睛一亮。

“天觉,你想到了什么?”

“如此,彼岸则可以向大宋提供更多金银。”

“中的,为了银行司,彼岸的商贾将彼岸的金银抽之一空,一度已经让一些商贾对我产生了怨言。但彼岸百姓数量终是不多,只要在更遥远的彼岸找到一些金矿,那么只要从倭国带回一些银子,余下贸易所得的金银,几乎就可以全部流通于我们大宋了。”

严维清是刚从彼岸回来的,但彼岸在美洲不仅找到了两个砂金矿,还与一个部族产生了战斗,最后付数几十名战士的生命,将这个部族拿下,仅是从这个部族就收获了近十万两的黄金,即便两个砂金床,一年产金量也超过了十万两。不过得少说一点,毕竟彼岸人口比宋朝这些大臣想像的要多得多。

而且随着彼岸发展,巨富不及宋朝,可普通百姓多比宋朝的百姓富裕,金银需求十分大。并且随着空旷的土地,以及刺激人口增涨的政策,人口膨胀的速度也比内陆要快得多,因此对金银的需求,未来会越来越多。

这就没必要说了。

但大伙眼睛全部亮了起来。

虽然银行司表现不错,可是那个隐患一直若隐若现,那就是金银的不足。国家这三年变好了,金银需求量也变大了。最简单的,比如婚嫁,最少得用一些金银首饰吧,一个四等户人家婚嫁,就得要好几两金银首饰。

说明百姓生活变好了,但这样发展下去,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危机。

“因此这几年,银行司不得再印染绢交了,无论国家是否依然缺乏货币,直到随着彼岸通过各种渠道,带回大量金银,使得金银价格略略下跌时,国家才可以利用赋税或者其他形式,囤积金银,准备印染新的绢交……但我估计,那最少得到十年后了。”

“我一直说赋税的重要性,国家没有赋税收入,就无法运转。但这个赋税的作用,就是让国家运转的。以现在国家的收入,一旦平灭西夏后,必然在满足国家运转之后,还会产生大量盈余。国家需要一些盈余,以备不测。但如果学习隋炀帝那样,于洛阳囤积了可供六十年的粮食储备,那无疑就落了下乘。”

“因此,我以为那就可以进一步宽民,而不是铺张浪费……比如增加官员薪酬,或者增加冗官的数量,大修一些没必的土木。这个宽民,则是进一步罢废各种苛捐杂税。这个我早讲过了,但还有一个没有讲,那就是黄河,以如今的黄河,五十年后,河北河床就会全部抬高,到时候朝廷不作为,那就是改走淮河道。”

史上,金国入主中原,黄河改道,将金国弄悲催了。

“因此,那时候必须大力治河工了。治河工,不是将黄河约束到济水那么简单,如果是这样,我早就执行了。关于如何治河,我写了一个策子,已经保存起来。按照我策子上所写的,那会花很多钱,然而这些钱帛却是不能少的,包括在西夏境内的河曲之地黄河两岸,广植树木,保护水土不得流失。不过还好,拿下了西夏,可以从黄河的源头治理了,至少可以从黄河恶化的源头治起了。”

“但切记一条,可以募民,不可以役民,宁肯分阶段的慢一点施工,不可以求迅速完成,隋炀帝的大运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大运河的兴修,成就了唐朝的繁荣,却造就了隋朝迅速灭亡,实际就是今天,我们大宋还在享受着大运河的福利。如果隋炀帝当时用募民,速度再慢一点,那会是如何?”

“我大约估计了一下,包括于沿河两岸植树造林,中上游兴修水堰与蓄沙池,下游修建各种月堤格堤缕堤以及拓宽拓深济水,还要修建运河,用之分水与泄水,最少得五年时间,长达十年,毕竟现在的黄河与各支流的水土恶化,已经超过了东汉之时。”

不过现在的水土恶化,又不及明清之时。

“一旦到了那时,国家才能称为小治呢……因此节流依然如此的重要。”

其实王巨就是交待后事了,平灭西夏后,我就离开宋朝了,以后宋朝该怎么办,王巨所说的正是这个。就象写小说一样,有一个大纲存在,就不会歪楼。

不是不能对赵顼说,而是到了那时,赵顼还能活着么?

因此将这些重臣召集,到时候不管那个人上位,只要他这么做,反对声音就会很小。

章惇问:“太保,那个细绒棉找到没有?”

“只是听说了,但那边太广大,不大好找,如今还没有找到,不过这个问题不重要。”

粗绒棉质地差,产量不大高,而且少棉多籽。但最少比种植麻葛桑强吧,并且织机已经渐渐在改进,想要更精美的棉布,大不了学习黎人了,里面缠杂蚕丝混纺,如果织工精细,也不亚于大食那边来的棉布。

这几年,每年都从南方运来几千万斤棉花制品,调向了北方。

虽然木棉司失控了,但为朝廷带来的相关商税收入,以及互市税赋收益,甚至市舶司的抽解收入,也达到了一百余万贯。

而且南棉北调,同样养活了许多人,甚至造就了造船业的进一步繁荣。

“当然,我还会让彼岸寻找的,无他故,棉花的繁荣,粮食的高产,使得南北收入悬差越来越大,为了未来,必须找到这种更好的棉花,用以抚平南北收入的悬差。”

“太保远见,我不及也。”

“子厚,你也不必过谦,没有诸位的帮助,我能做什么?不过这次,彼岸也带回来几样好东西。”

“哦。”

“过一段时间,它们就能运到京城。”

这一回带过来的物种比较多了,有木薯,但那是放在南方种植了,只带了几个样品来到京城,还有木瓜、蕉芋,这两样也只能在南方种植了。

还有向日葵,辣椒,花生,南瓜,佛手瓜、番茄,腰果等等。

共有二十一种杂粮蔬菜。

主要彼岸已经在美洲扩大了生存范围,已经设置了九个安居点,迁徙了七万多百姓过去,还有近两万名战士。

那边有许多部族,或者也能称为国家吧。

不得不派了许多兵力过去。

但与原来的相比较,那一边气候更适宜,土地更肥沃,特别平原之多,难以想像。

可就是到现在,彼岸仍避过了墨西哥湾那一带,想要挑战那个国家,没有二三十年,是不行了。

甚至王巨打算撤到彼岸,亲自训练一些兵士,去对付那个国家。不是非得要对付那个国家,而是想修一道运河,不一定有巴拿巴运河那么宽阔,如今也没有那么大的船只,最大的不过一千几百吨,一个差不多的运河,就可以使两边海洋得以沟通,这样,才能开发更肥沃平坦的两美东部平原地带。

但因为活动范围增加,所以看到了许多当地土著人的食物,他们能吃的,宋朝也能吃。

大多数被带了回来。

并且又找到了一些香气浓郁的花卉,但那些花卉就没有带到宋朝来了,而是放在彼岸养殖,用于制造香水的。

这些用快船运回来的,并且在船上催芽,正好能稍稍抢过来种植时季。

可能它们没有红薯玉米土豆重要,不过可以做为补充,还可以丰富蔬菜种类,其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除了这些植物外,还带回一样东西。

看着它们,赵顼好奇地走了过去,连忙被王巨拉住。

正好,一个太监已经过去了,然后被喷了一口唾沫,大臣们冒冷汗,这个玩意儿看上去很萌,怎么如此没礼貌呢,如果刚才王巨不将皇上拉住了,一口唾沫喷到皇上脸上,这可是在宣德门外,许多百姓观看呢,那事就糟糕了。

赵顼也冒了冷汗,问:“王卿,它们叫什么名字?”

“羊驼。”

“这个无礼的畜牲,看上去倒也美观。”

“陛下,非是美观,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何?”

“陛下,比如博奕,棋术差的人,只能做到对手走一步,自己应一步,棋术好的人,如果更差,就是应一步都做不到,因此就是这应一步,他都不能看到整个棋面。但棋术好的人,则能看到三四步,以及整个棋面。如果棋术更好,则能看到五六步,八九步,甚至十几步。如果能看到十几步,又能看到整个棋面,行了,绝对是一个博奕高手。”

“做事也如同博奕一般,做官更如博奕一般,普通的官员,连手头眼下的事都做不好,又能谈到什么长远计划呢?但高明的官员,则能看到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因此先主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未出山,便三分天下。这是先主那时候力量太差了,如果换成曹孟德如此三拜诸葛亮,又对其信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