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安所言极是。”

“还有,戒告边境将士,即便两国重新议和,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这两年因为西夏入侵,已经有无数边境百姓被掳被杀。”

“咦,”老王觉得不对了:“为何你不写这道诏令?”

“王公,我身体有些不舒服,想请几天假。”

“哪里不舒服?”

“就是有点不适吧。”

“那也好,这段时间你太忙碌了,权当休息几天,”老王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有意装傻卖疯,一口就答应下来。

王巨病了。

好吧,病上几天也罢了,但王巨连续病了近十天。

赵顼有些紧张了,连忙来到王家。

然而他发现王巨不在病床上,而是在书房著书。

赵顼翻了翻,全是阿拉伯数字与英文字母,赵顼如同在看天书。

实际这些年王巨有空就在著书,特别到了泉州后,他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又忘记了许多,这让他感到紧张起来,因此一有空便将所学的公式定义一起记录下来。有些似乎是忘记的公式,忽然想起来了,那么立即找来笔纸,记在纸上。

到了广南后,开始就着这些记下的知识,抽空修著更仔细的教科书了。

并不是在彼岸才正式修教科书的,原来就修了许多书稿,但在彼岸是认真的整理。大约现在学子能接受的,都已经编写成册。不过还有一些太超前的知识,未整理出来。

这些知识赵顼那能看懂?

不过赵顼也不问,随后是观看王巨的脸色,很正常啊……他就问:“王卿,你是真病还是假病?”

“真病了,在这里,”王巨指了指心口。

赵顼懂的。

王巨又说道:“那天臣带着韩韫去银行司,路过汴堤时,停了下来,看了一下汴水的繁荣景象,那一天天空正飘着小雨。不曾想臣被一个叫张贵的小商贩认了出来,他便主动替臣打伞,并且说了一句,太保,你为大宋遮风蔽雨,小民们无以回报,今天就让小民替太保遮一遮风雨吧。我就说,这些小风小雨,某不用避之。不过大宋的风风雨雨,我一人能力有限,是遮不住的,必须大家一起来打伞,才能蔽着整个大宋的风雨。”

“当然,那个张贵是听不懂的。随后韩韫对臣说,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臣说,未必,人心是可以蛊惑的,张贵之所以感谢,多半乃是我取缔了市易法,让他们这些小商贩有了更多的生机。但陛下,这个大宋不是臣的大宋,乃是陛下的大宋……”

还不明白吗?

不明白也行,王巨继续挑明了说:“臣之所以向陛下讨要权利信任与支持,因为银行司会打击高利贷,齐商税更会让许多权贵憎恨,如果没有陛下的信任支持,如何能执行下去?陕西也是如此,西夏不可小视,如果没有陛下信任与支持,臣如何能平灭西夏?”

也就是自从梁焘弹劾后,你表现很不给力,臣不是病了,是不想再玩了。

话说到这份上,没有可遮遮掩掩的了,赵顼直接问道:“王卿,你想朕如何支持你?”

“臣通知彼岸,将棉市置州,以梁焘为棉州知州,谢景温以和为贵,西夏正好来议和,以谢景温为保安军知军,还有,将这份册子印刷,知县以上的官员人手一本。”

王巨拿出一本册子,赵顼翻了翻,就是那天大庆殿辨议之事,除了那些百姓的口供,都是一句话记录,并且只选择了几十个典型记录外,余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好几万言,没有夸大,没有偏倚。但赵顼面露迟疑:“王卿,这有些过了吧。”

怎么说富弼也死了。

“陛下,无奈,富公形象越正面,臣就越负面,带着负面的形象,臣没有办法完成这两件大事。”

“这个……”

“陛下,臣回来前也仔细想过,也想尽量地不激化矛盾,所以苦口婆心的开导,说服,并且对于那些黑心的高利贷商人,也是不杀。但臣发现,不管用,某些人就象西夏一样,劝说不听,赐岁币也不买账,所以只有最后一条路了。如果陛下不同意,就将臣外放吧,臣承诺过,协助陛下六年时光,现在不足六年了,在这个时光里,臣还会安心的做事。过了六年,臣去彼岸。但银行司与西夏,臣就无法接手了。”

“这……”赵顼继续犹豫着。

“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臣只能说协且陛下撑着这把雨伞,但是打伞替大宋遮蔽风雨的人不是臣,而是陛下您。”

第778章疯了

其实用这种粗暴的方法破局落下乘了。

但王巨也无奈,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什么好方法破局吗?就是这样,还挟借着西北所带来的“利好”消息呢。

而且为了那六十万军民,王巨只能进不能退。

赵顼略有些不悦。

“陛下,请用茶,”王巨替赵顼沏了一杯茶,又问:“陛下,可知杨业之死?”

“知道,王侁之害,潘美失误。”

“似乎是,实际不是。曹彬岐沟关惨败,我朝伐辽的中路军主将田重进见势不妙,立即将中路军撤退回来,虽略有牺牲,可损失不重。不过太宗这时发出了一道错误的诏令,他以为潘美西路军在山后(太行山之西),暂时不用面对辽国主力军队,勒令潘美将云朔百姓大规模地迁徙到我朝来。”

可能那时候赵匡义想学习赵匡胤,北汉就这么被弄亡的,从柴荣到赵匡胤几次攻打北汉不果,于是兵围太原时,大规模地将河东百姓向南转移,最后让北汉只剩下可怜的几万户百姓,无论河东百姓再顽强,就这么一点人口基数,最后被宋朝拿下了。

但这一招对付燕云能管用吗?

“可实际当时山后还有一名辽国勇将,耶律斜轸,此人军事天赋不亚于耶律休哥,太宗不知道,潘美知道,如果撤退得不及时,让耶律斜轸的军队缠住了,耶律休哥的主力军队挟大胜之势冲来,西路军必然惨败。因此对太宗这道诏令阳奉阴违。然而杨业得太宗恩宠,非要执行太宗的诏令。于是在两人争议之下,带了一部分云朔的百姓南下,大军速度变慢。事实最后云朔的百姓未撤离多少,辽国的军队已经追上,这才有狼牙村血战的故事。”

杨业之死,潘美肯定有责任。

但其实真正的责任者还是赵匡义。

“朕明白了。”

其实赵顼就是不悦,王巨也无所谓,只要明年银行司看到收益,赵顼这个不悦就自动消失了。

但因为现在赵顼悦了,银行司失败,以后赵顼会大大的不悦。

然而到了后年,银行司可能制度基本就完善下来了,到时候赵顼难免要疑神疑鬼,不过王巨也快去陕西了,因此赵顼没有必要卸磨杀驴。

等到西夏搞掂了,自己又要去彼岸了。

当然,王巨用这种粗暴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后果。

或如蔡确之死那样,但王巨也不管了。

银行司都不能成功,还管得上以后宋朝朝争激不激烈!

第二天朝廷下了两个诏书。

以谢景温为保安军知军。

谢景温听到诏令后,差一点急晕倒过去。

现在陕西路是什么情况,他岂能不知道?况且保安军位于最前线,别提西夏人议和的神马,西夏人的信誉能相信吗?

所以有些人,得让事情临到他自己头上,才知道轻重。

至于其他人,有幸灾乐祸的,也有叹息的,但不是王巨先动的手,而是谢景温先动的手。并且正因为谢景温动的手,如今朝廷已经收到了五六份弹劾王巨的奏章。

不是仅五六份,这个风头还在继续蔓延着,毕竟富弼在诸官员心中地位太高了。

接着是第二道诏书,那就是将梁焘贬放到棉州。

棉州肯定在海外了,可在海外什么地方?原先王巨将安焘贬放到丽州,有人刻意地找来前年海客献给宋朝的特大疆域地图。

还真找到了丽市,并且丽市并不是离宋朝最遥远的,在丽市的东北处还有一个裴市。实际他们手中这张地图已经过时了,在斐市的东边,彼岸陆续在一些较大的岛屿上又置立了安置点,小岛屿就放过了,所选择的岛屿最少能容纳数千人生存,前后找了十一个岛屿,用来做两边通航供给点的。并且今年彼岸打算派人经营石像岛,也就是复活节岛。那岛上的石像是如何来的,王巨也搞不清楚,他也不想搞清楚,想的只是一系列的供给点,那么两边航行就会安全,航行成本就会下降。

但宋朝这些官员不知道这其中的内幕啊。

他们趴在地图上看,看了半天,未看到什么棉州,倒是有人好奇地数了数各“市”,发现如今彼岸已经置了一百零九个市,并且各自有了名字。多是单字名,也有一些是双字名。这与宋朝类似,宋朝的州也多是单字名,如陕州,延州,也有少数是双字名,如保安军,开封府。

找不到没关系,因为现在王巨从彼岸带了很多人过来,不仅是各行务的经济人,还有那个新机械有限公司的工匠,正带着各个工匠改进一些机器,并且前段时间,为银行司制造了近七百套相关的设备。

因此有的官员便去了郊外询问。

大多数工匠不清楚,彼岸面积太大了,而且不是一块陆地,分成了若干岛屿,大大小小的岛屿可能接近上万个,而移民所占据的岛屿可能不足五百个。当然,这五百个不同,都是中大型岛屿,余下未占领的岛屿则多是中小岛屿,有的则是无人岛无人礁。

不过有消息灵通的,知道一些这个棉州的情况,并且将彼岸的一些情况略略说了一下。

因此几个官员得到了彼岸一些详细的情报。

一开始迁徙的百姓多是来自福建路的,开发彼岸就是从泉州开始的,这也正常。

最苦的就是这批百姓,当然,有了耕耘就有了收获,只要生存下来了,他们现在成了彼岸生活最好的一个群体。

随后置成了南北。

这几个工匠肯定不知道彼岸已经分成了四个行省,因此他们将彼岸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叫热带,一个叫温带,自吕宋岛一直向南,直到那个澳州大陆的北面,都属于热带,再往南,包括那个大陆周围的一些岛屿,则是温带。

因此后面的移民根据这个情况在安置,来自南方的百姓多是迁于热带,来自北方的百姓多是迁于温带,只有一个特例,那就是王巨初到广南,江浙大型旱灾那年,将江浙的百姓多安置在吕宋岛上,但也只限于吕宋岛,没有再往南,再往南则更热了。

并且与官员们想像的不同,没有海商发起的迁徙,实际福建路许多百姓已经自发地去了海外,包括占城、真腊以及三佛齐等国家。也就是顺着主航线南下的,不是现在海商迁徙的这条路线。

其实在另一个时空,这些移民除了坡国外,还在彼岸建立了六个半国家。第一个就是广东人罗芳伯在加里曼丹岛建立的兰芳共和国,这个国家名气最大,但还有。第二个则是广东人吴元盛在加里曼丹岛北部建立的戴燕王国,第三个则是广东人张杰绪在曾母暗沙西部的纳土纳群岛所建立的纳土纳岛王国。不过这三个国家建立的时间太晚,势力不是很大,陆续被荷兰人灭掉了。

除了这三个国家外,还有三个国家,第一个是陆秀夫的幼子陆自立带着南宋遗民在爪哇岛上所建立的爪哇顺塔国,第二个是明末义军首领张琏攻下三佛齐岛后,所建立的飞龙王国,还有清初时福建人吴让在泰国边上,马来西亚的吴卡市所建立的马来吴氏王国。

在这几个国家外,还有半个国家,清初时缅甸攻破暹城,大城王朝灭亡,福建人郑信带着军队将缅甸人驱逐出去,光复了暹罗,然后派使者去北京,请入朝于大清,然而不久,他在宫廷政变中被却克里杀死,否则说不定暹罗能纳入大清版图。

这是后来的故事了。

不过现在海外的移民数量也不少。

但王巨不会傻呼呼地为他们去征服南海诸国,也不是不能打败他们,但就是打败了,能不能做到将当地的土著一起驱逐出去,建立一个真正的汉人政权?

做不到,以后必然被这些土著同化,那么这些战争则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就是南方人,才开始迁徙到那些赤道附近的地区生存,也十分地不适应,但得怎么看了,哪里天气虽酷热,可是雨水充沛,一年可以三熟,而且出产各种水果与高价值的香料。只要能适应了,就能迅速取得收获。

温带则不同,雨水少,河流少,许多地区是沙漠戈壁与半干旱草原,这也是彼岸开始推广畜牧业的原因。

这个棉市就在吕宋岛南部的一个大岛上,也是最热的地方。

因为这个岛屿很大,似乎与吕宋岛面积相仿佛,上面有许多土著,又不在主航道上,因此彼岸以前一直视而不见,直到去年,因为人口数量渐渐增加,彼岸才派了五千口百生,四千甲兵,正式登岛经营,并且将这个新安置点命名棉市。

朝廷所说的棉州大约就是这个棉市。

棉州找到了,可几个大臣一起倒吸了一口冷气。

想一想这些字眼吧。

最热的地区,就连江浙的百姓都不往哪里安置!

新开垦的安置点,无疑条件十分艰苦。

很大的岛屿,无疑上面的土著数量非常多,那么战争肯定激烈。

梁焘去了这样的所在,还有命回来么?

然而这件事还没有结束。

那次廷辨的小册子印出来了,知县以上的官员人手一本,将那次廷辨的经过一一记录在里面。让你们看一看,富弼与司马光如何颠倒黑白诬蔑我的。还有,这些乡绅们究竟做了什么缺德事。

不仅有这次廷辨的经过,还有王巨行刺后路过洛阳,富弼与王巨的谈话,以及廷辨后王巨提议对富弼的安抚,包括派御医替他看病,一起写了下来。

富弼是君子,我是奸臣小人,可种种做法为什么反过来了?君子做的是小人之事,小人做的却是君子之事。

行刺后,我差一点挂掉,但就是这样,为了顾全大局,我说是西夏人做的。还要我怎么的?

最后才有一句批注:诸位乃朝廷之大臣也,当公忠体国,上辅君王,下安万民。然因私心作祟,惑乱圣听,蛊惑百姓,朝廷自严惩不怠也。

范纯仁看到小册子后喃喃说:“富公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了。”

富弼三个儿子看到小册子后也不乐意了,长子富绍庭亲自来到京城鸣闻登鼓诉冤。

然而随着被王巨贬到保安军金汤城担任寨主。

李清臣抗议:“富绍庭还在丁忧之中。”

“即是丁忧,如认为不平,上书一封即可,为何从洛阳来到京城,能来到京城,为何不能去金汤城。”

“富绍庭是文臣。”

“他是进士及第吗?不是进士及第,何来文臣武臣区别?李尚书,你为何三番五次与我阻难?”王巨最后面色不善地斥问道。

李清臣看着王巨眼中的寒芒,怂了。

离开中书,他喃喃道:“疯了,疯了。”

不能这样干,这完全破坏了大宋官场的规则。

王巨似乎是疯了。

那两百余随富弼来到京城的乡绅,除了极少数确实算是好人,一一释放回去,余下大多数已经判决,送到陕西路“劳改”去了。但还有极少数人,调查下去,实在是罪大恶极,黄履不坚持就这么劳改,以他们的罪行,就是死都算是轻的,怎么流配处理呢。

于是这些人就关押在开封府大牢,一直没有判决。

一共十六名乡绅,以及二十五个罪行严重的恶奴。

正好秋到深处,不对,马上冬天就到了。

那么正好是执行死刑的好时光。

王巨翻悔了以前的承诺,一道命令下达,四十一个乡绅恶奴,全部被斩首。

至于法不责众,见鬼去吧。

梁焘流贬到了棉市,而且还杀人了,整整四十一条人命!

继续来,王岩叟在沂州,不象在澧州的刘挚,离京城还很遥远,有的消息也不大灵通,因此他弹劾王巨的奏章同时也送到了京城。朝廷立即有了回应,将刘挚调往香州担任知州。

香州都知道,还要棉州之南,据说那几个大岛上,皆盛产香料。香料的啥,刘挚肯定沾不到任何便宜的,问题是它正位于王巨所说的赤道线一带,也就是可能比棉州更热。

如此强硬的态度,终于让这些士大夫一起怕了,有的人已经呈上弹劾王巨的奏章,但现在呢,恨不能长着翅膀,将这些奏章收回来。

第779章土豆宴

但真相呢?

就是为了银行司,赵顼也不可能真的容许王巨这么做。

其实当天王巨承诺了赵顼两件事,谢景温或者可能还有其他的两三个用来立威的大臣,明年冬天就会全部调回来,未必调到京城,但会调到其他地区。

再说,后年就要开战了,让谢景温呆在保安军能干什么?

至于安焘、梁焘与王岩叟三人,后年春天也从彼岸用船带回来,但明年不行,明年银行司还没有完全安定,而且时间短了,这三个家伙说不定还会变本加利。

如果梁王二人因为受不了当地的天气生了病,则立即用船转移到丰市或者更东边的林市、花市。但有一条,只能越转越远,不能往回转移,否则这三个家伙还改不了性子。

并且到此为止了,过了,就不及了。王巨还从一些渠道得知,为此,高滔滔大怒,找到赵顼,母子俩争执了好一会儿。

不过也足够了,整个朝野内外,鸦雀无声,噤若寒蝉。

而且另一件事也要做了……

皇苑里种着一分地的土豆。

实际在船上时,王巨就看到土豆严重腐烂了,船上潮湿气太大了,即便搁了生石灰吸纳水汽都不行,毕竟它们不是从彼岸带过来的,而是从彼岸的彼岸带过来的,滞留的时间太长了,而且许多时间是装在船上的。其实不仅是土豆,彼岸带过来的一些腌肉制品也是如此,因此为了防止腐败,有时将肉往盐卤里热渍,然后晒成或者烤成皮条一般的坚硬,这才往内陆运输。

但这些土豆腐烂了,却不能在船上种植。因此快到密州港时,王巨索性让水手往上面浇水,催其发芽,这样,就等于缩短了移载后的生长时间。否则等它快要成熟时,冬天就来了,那还收获什么?难不成要替它盖大棚么?

正是这个措施,虽然错过了时季,不过也避过了冬天降临。

皇苑这一分田只是一个样板,代表着皇帝重视农业与粮食了。

其他的大头是在开封府与附近的相关州县的官田里,派专人管理、施肥、锄草,十分慎重,现在不能将它们当成食物,而是要当成宝贵的种籽。

到了收获时季,王巨说它们高产,倒底会不会高产,马上就揭晓了。

赵顼传几十名重臣去了皇苑,然后让几名太监与近卫将土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