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稳定,便为接下来一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王巨来到自杞州州城,就着商道上的一个寨子扩建的州城,不比夜苴部那个寨城好到哪儿去,只能说城墙更正规一点。

城中诸官员迎将出来,王巨只是略略寒喧几句,便去了前线。

燕达正在备战。

王巨问:“情况如何?”

“他们派了使者过来,但被我听从少保指示,强硬拒绝了。不过我有意地让他们看到了军队。。

这还是王巨的主意。

原来给各个土著人武装的武器,以及从交趾缴获的武器,大部分当成了友谊的礼物,送给了占城人。

不过有少量从交趾缴获的武器质量还是不错的,王巨将它们也保留下来,以后这些武器还有用场。至于王巨在广南组织的大军,王巨则不惜重金,全面武装,清一色的新式锁子甲,新式提刀,复合弓与少量神臂弓,已经用不着这些武器了。但王巨又派人将这些武器与粮草,又提前送到了自杞。

乌蛮派使来求和,燕达按照王巨指示去安排,刻意让前来的宋军将原来的铠甲武器一起藏起来,换上了交趾的铠甲武器,或者多不穿铠甲,仅是持着当地蛮人粗制滥造的竹弓,标牌,以让乌蛮人产生误会。

王巨又看了看军营,多数士兵仍穿着这种破烂的铠甲,或者不穿铠甲,继续迷惑敌人。不过军营秩序井然,王巨点了点头,道:“去看看乌蛮人的军营。”

“呵呵,”姚雄古怪地笑起来。

“姚雄,你笑什么?”

“少保,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王巨带着一行人纳闷地来到西面一个山坡上,前面就是乌蛮聚集大军的地方。

姚雄又说:“少保,你看看。”

王巨举起望远镜向西看去。

有不少蛮人士兵在陆续集结,还有一部分蛮人押运着粮草牲畜源源不断地过来,卸下粮草后又离开军营返回。

大战来临,宋军要准备粮草,乌蛮也要准备粮草。

区别就是宋军的粮草早在几个月前,就随着兴修道路水利时押运各种物资,秘密集结到了自杞州城中。乌蛮则是立即集结,不然怎么办呢?这么多兵士来了,仅是吃喝,十几天下去,也将夜苴部吃空了。因此他们向乌蛮其他各部求援时,不仅是求援士兵,也求援他们支持粮草。

这不是姚雄感到好笑鄙视的地方,让他好笑地是一个字:乱!

来到了不少蛮兵,不过现在他们的军营整是乱蓬蓬的一团,加上后面兵士不停地集结,又不时有物资押运过来卸载,已经乱得不能再乱。

姚雄说:“少保,给我五千骑兵,我马上还少保一个大胜。”

王巨笑笑,扭头看着燕达,燕达略有些惭愧地说:“我明白少保为何取大理了。”

可能大理单体的兵士,比宋军强大。至少乌蛮各族兵士比广南西路大部分兵士剽野。但结合起来就不行了,乱得根本不象一个军队。

所以姚雄轻视地耻笑,但燕达却想到了王巨以前所说的话。

大理是大理,南诏是南诏,蒙氏能击败唐军,固然是杨国忠指挥无方,但那时蒙氏南诏正是扩张之时,战争不休,军队战斗力强大,士气旺盛,而且经过大规模的战争,各军配合有素,相反的,杨国忠是急匆匆组织的新军,所以唐军这才大败,非是两国真实实力的写照。

到了大理时,就连段氏取代杨氏,几乎都没有爆发惨烈的战争,要么就是那次进攻交趾,被打得抱头鼠窜地逃了回来。

可能各部族仇杀不断,战斗不休,导致许多兵士比较剽悍,不过结合起来则就不行了。

一支没有军纪没有配合的大军,还能打好仗么?

因此被交趾打得惨败。

正是这种情况,攻打交趾,不会花费太大的代价,包括士兵的伤亡。

“燕将军,来了多少部?”王巨问。这个比较容易观察,因为各部各自成军,不过王巨仅是来看一看,换不着自己去降低身份做斥候了。

“眼下来了十五部,估计后面还有一些部族参战,但必然有一些乌蛮部不会来了。”

“看来这个乌蛮这个松散的联盟越来越松散了……大理有没有派出军队参战?”

“有,斥候打探到大理那边也在集结军队,还没有集结完毕,不知道能派来多少兵力。”

姚麟说道:“少保,要不要我们发起一次进攻,将他们击败,好吸引更多的兵力到来。”

为什么王巨让刘开说那番话。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部族分散在各处,有的部族所在的地形十分复杂,因此最好让他们将兵力一起集结到自杞边境处一举歼灭。而且在这里用兵,成本会很低。

那来的僵持哦!

但站在大理的角度去看,难道刘开说得不对吗?难道大理军队真的那么弱吗?俺们乌蛮子弟,遇战斗,可是视死如归的……

好了,目标达到。

就象胡广林一样,将兵马驻扎在那个比较平缓的孤山四周,不出击,只坚守,将自杞蛮的各部蛮兵一起吸引过来,王巨带着骑兵赶到,一起击毙或被俘了。自杞蛮平!

现在的战术还是一样,就是想办法将乌蛮各部的兵力吸引到这里,一举歼灭。

在这里作战,天时那不大好说了。即便有突发天气,大家皆一样。反正王巨手中同样多是蛮兵,不会对这里的天气产生排斥。

地利大家还是一样,大理熟悉,宋军也熟悉。

人和也一样,在两国交界处,谁都谈不上什么百姓的支持。

那么就比拼军队的强大弱小了……

第678章温水之战(下)

这是姚麟临时产生的想法,但几将心中皆是一动。

不想占领大理那就算了,是占领,而非是象对待占城那样的一次灭国战争。

但想占领大理,还是比较麻烦的。

大理最不麻烦的就是他们主体,白蛮,等于是半汉人群体,这个群体主要分布在大理、楚威(楚雄一带)、永昌(保山一带)、秀山(玉溪一带)、弄栋(大姚一带)、会川(会理一带)。

白蛮现在与汉人习俗相差不多,而且皆有汉姓,张王李赵杨周高段何苏龚尹董孙袁任为大姓,略有区别的就是比中原百姓更信佛,并且喜将佛号佛名镶入名字当中,如张般若师、鲁师药空等等。这个无所谓,反而越信佛释,不喜杀生,反而越容易治理,并且还有成熟的税赋制度,也就是宋朝若接手大理,至少在白蛮这么广大的地区,不会为税赋发愁。

税赋……真的很重要!不提敛财吧,至少能保住管理的成本,不用中原百姓倒贴。

余下就是少数部族了。

大理与交趾之间的金齿百夷,这个会让王巨头痛的,如果未得到交趾,不用管他们,说不定还能将他们当成缓冲地带,就象宋朝与大理之间的贵州“西南诸夷”一样,但得到了交趾,金齿百夷也要管理的。其他的如么些蛮、卢蛮、裸形蛮、和蛮、望蛮、僚蛮等,则生活在川西、滇西、滇南、北缅、北挝,这也不用急,以后可以慢慢图之。

但乌蛮就必须要管理了,否则宋朝与大理就等于隔绝起来。不但要管理,还要全面管理,这样从广南西路到巴蜀,才能与大理形成一个整体。

然而乌蛮百姓剽悍,有的地区十分地势险恶,易守难攻,如果能在这一战,将他们大部分主力歼灭掉,就可以为拿下乌蛮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不定也不用那么麻烦了,可以直接兵进大理。

否则按照王巨的计划去执行,还要等很长时间,时间越长,变数就越多。

王巨也在思考。

确实,看起来,这些乌蛮比他想像的还要差。

他说道:“我们回去吧。”

乌蛮虽差,也派了斥候,但这些斥候还不及原来的宋军,就不要提西夏的斥候,以及王巨对斥候的重视了。

不过这一行人站在这里观察,说不定让乌蛮斥候发现,就会有危险了。

一行人返回。

王巨说道:“还是按原计划吧。”

姚麟有些失望,太稳重了,未必是稳重!

王巨又说道:“我在路上想过,乌蛮是真正的剽悍呢,还是色厉内荏呢?”

“这……”

几将不由地沉思。

比如自杞蛮,原先传得更邪乎,可实际呢?

王巨又说道:“如果是色厉内荏,弄不好这一战将他们击败,许多部族就不敢来了,那反是一个麻烦。”

“大理不怕灭国?”

“倚城防御,城城防御反击。”

如果那样,宋军就惨了,当真城池是那么好攻的?

王巨又说道:“不过姚将军所言也有些道理,这样吧,派一支轻骑劫掉他们粮草,然后将设法羞侮他们。”

“喏。”

对付这样的军队,对于身经百战的宋军将士来说,太简单了。

姚雄率领一支轻骑在斥候带领下,扑向西南方向,第三天便带来一支大理兵马,不但劫了这支人马的粮草,包括几百头牛羊,以及几百名押粮的军民,都成功地带回到了自杞。

燕达派人审问,乃是来自落温部的军民,似乎落温部这次派出不少兵力,也支持了大量粮食物资。但也不奇怪,夜苴部过去就是普么部,普么部过去就是落温部,不过通过这些人的口供得知,来的最多的兵力,主要还是夜苴部附近十几个部族,稍远的可能未来得及赶上,但估计派来支援的兵力不会有很多。

燕达又问了其他一些情况后,将这些人衣服扒光了,让他们全部赤身裸体地回去。

这次羞侮,果然让各部乌蛮大怒。不过他们的各路兵马未到齐之前,不敢对宋军发起挑战,于是为了报复,分出部分兵力,出击自杞的一些村寨。然而三路兵马刚到自杞州境内,就被宋军的骑兵迎头痛击,惨败而回。但王巨为了不过份暴露真实的战斗力,只派了少量骑兵,也没有将三路来犯的乌蛮兵马全部包饺子。

战争正式开始了。

几场小规模的冲突,让乌蛮意识到宋军看上去与乌蛮军队没有什么区别,至少在铠甲武器上,大家差不多。

可实际战斗力可能在乌蛮军队之上。

不过宋朝为了一个女子,莫明其妙的开战,冲突都开始了,大多数人也断了求和之心,只好向后方继续不停地求援。

涌来的兵马越来越多,但宋军始终与大理军队对峙,没有动手。

这时,王巨接到一个情报:“阿昌?”

“葛壶寨的阿昌。”燕达说。

“自杞州境内还有多少酋首未改汉姓?”

王巨对自杞用了两次兵,在第二次用兵过程中,大多数蛮酋被宋军杀掉,其地与宅均分给寨中百姓,随后立州置县。不过有极少数蛮首看到不对,积极配合,这个不好下手了。还有极个别在深山老林,主要就是与罗氏接界的一些地区,哪里太偏僻,不方便用兵,也放过了一部分,但不是让他们以后就能逍遥自在,也派人向这些村寨下了牒令,让他们以后必须配合官府治理管辖这一方百姓,如果不同意者,还是用兵。在这种威压下,皆纷纷投诚,大多数蛮首还用了汉姓。

不过有极少数的,依然用了原来的蛮名,并没有缀上汉姓,更没有更改成汉人的名字。

“这个我不大清楚了,要问黄知州。”

“有几个寨子要配合这个阿昌?”

“似乎有五六个寨子,但这个阿昌很活跃,还在拉拢其他的寨子。”

“也是必然,一不服官府的约束,二是我不准他们过份敛苛寨民,一部分残存下来的蛮首必然不服。当时畏惧我军强大,暂时诚服,现在大理大军来了,于是又有了想法,任由他们吧……”

燕达懂的,这是斥候打探来的情报,说是这个葛壶寨首领阿昌因不满宋朝对他的管辖,看到大理在集结大军,于是联系了一些村寨,想投靠大理。决战之时,他们从西北方向的山区杀出,直插宋军的背后。

宋军可以将这个危胁提前扼杀,也可以放任之,让乌蛮产生错觉,以为可以大胜宋军,吸引更多的乌蛮军队到来。

王巨采取的是后策。

一部分迁徙的内陆百姓已经来到交趾,两军仍在继续对峙。

斥候又来禀报,大理的军队已经正式到达,而且向自杞集结的乌蛮各部军队也越来越少。

姚麟问:“少保,他们会不会先下手为强?”

毕竟大理这一边现在兵力达到了五万多,但王巨放在自杞州牌面上的兵力只有两万五千兵马。如果说骑兵,大理同样也有骑兵。还有阿昌支持呢。

“不知道……可能会借助兵力占据优势,派使向我们施压求和,可能会开战,毕竟乌蛮不是高家的人。”王巨说道。

几将不由想到了王巨那个黄雀计划,皆无言。

王巨顿了顿说:“不过我们也不用再等了。”

还能等一等,况且还有几部乌蛮没有派兵到来,但继续等下去,也未必能等来更多的大理援兵。

所以王巨决定开始动手。

大理的军营里也在争执,有的要主动进攻,有的继续坚持议和。而且不仅是大理派来的援兵,还有乌蛮三十七部到达的二十九部联军,乌蛮三十七部下面还有各个附属小部族,所以吵得不可开交。

但这一回赞成主动进攻的人更多,因为他们兵力确实占据了优势。

正当大家再一次争议时,忽然外面禀报,说是自杞南部突然有一支宋军顺着温水向罗雄部杀去。

大家大惊失色,现在周边的兵力一起集中在夜苴与自杞交界处,罗雄部兵力空虚,一旦让宋军拿下罗雄部,迅速就可以扬长直入,拿下弥鹿部、师宗部、落温部,就是将他们后路一起切断了。

“多少宋军?”罗雄部首领盘啖伽紧张地问。

“一万多宋军。”斥候说道。

“再探再报。”

“喏。”

只是一个小小的分兵,一下子就将大理各部计划打乱掉。不但罗雄部各头领紧张,弥鹿部、师宗部、落温部、弥勒部、落蒙部周边各部头领都紧张起来。

这支宋军多是步兵,带着粮草辎重,行军速度并不快,斥候很快又回来禀报,还是一万多宋军,可能在一万到一万两千兵马左右,已经离罗雄部很近了。

无奈之下,大理派来的主将李圆通只好聚集大家商议。

因为从前面的几次冲突可以得到借鉴,相对于大理军队,宋军战斗力要稍高一筹,因此发出三万大军,南下狙击这一万余宋军兵马,余下的人坚守阵地,利用地形与营栅,防止对面宋军主力的反击。

温水之战开始。

大理各部联军迅速追上这支宋军,大理人多势众,迅速将宋军逼到一处绝境被动的防御。

战斗了一天,双方停下,扎营休息。

夜色到来,曲珍带着一万骑兵迅速西上。

其实大理许多人想错了,宋军不是怕他们兵力多,现在是宋军恨他们来的兵力太少。并且这一带地形……

王巨有意地挑选了夜苴部与其发生冲突,是因为这里以山区地形为主,利于防御,这才能吸引更多的乌蛮部来支援。当然,如果真在这一带发起战争,宋军还会产生大量伤亡的。

但主战场根本不在这里,而是在罗雄部的东面,这里的地形与自杞州东南部地形差不多,只不过小秀峰更密集一点,但余下的六成仍是平坦的坡地,足以让骑兵任意驰骋。

因此先让苗履率领一万步兵,将大理的兵力吸引过来,曲珍从后方再率骑兵扑过来袭击。

战斗开始,战斗结束。

第二天天刚刚蒙蒙亮,曲珍一万骑兵就杀了过来。

虽然在兵力上宋军兵力仍很少,但这是一支经过多次实战与配合训练的,军纪有素的军队,而大理三万兵马几乎是一群乌合之众。

只是几个冲刺,大理军队就崩溃了。

两部宋军继续追杀,一边用蛮语大喝,投降不杀。

与此同时,王巨与燕达将三万宋军徐徐带到大理军前,并没有进攻,但将这支军队逼在营寨里。

姚雄又带着一支骑兵向南杀去。

前有堵兵,后有追兵,还多是速度快的骑兵,逃出来的大理各部军队没有办法了,一个个放下武器投降。

第二天中午时分,苗履、曲珍与姚雄率领各自的部下,押着两万一千名战俘,来到大理军营前。温水一战,大理败得太惨了,实际击毙的战士不多,只有两千余人,余下的在宋军利用骑兵优势相逼下,几乎达到八成多全部被活捉。

王巨骑着马,来到军前,对大理三军喊道:“李圆通,还有各部首领且听好了,我是大宋少保王巨,请你们立即投降,某保证投降不杀。如果在三柱香之内不投降,杀无赦!”

第679章黄雀(上)

李圆通在寨中整个呆住。

宋军现在不需要伪装了,清一色的新式锁子甲,清一色的新式武器,加上军纪森严,数万人列阵,看上去就让人望而生畏。

况且还有呢,王巨喊完,骑马回去,后面的宋军推出战俘,让他们挖土灌进草袋,打算往栅墙下面搬,如果放箭,死的只有大理士兵,如果不放箭,在宋军逼迫下,很快就能将壕沟填平,泥袋与栅墙相齐,宋军从容地就攻入寨内,那还有的打么?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投降吧。”

两万多大理士兵嚎哭着,放下武器,打开栅门,走了出来,投降了。

“这么快就结束了?”苗履傻愣愣地问。

“你还想打多久?”姚麟笑着说。

当然,如果不是用这个计策,或者换一个地点,还是要经过一番惨战,才能将这些大理士兵逼降。

王巨严肃地说:“这一战仅是在边界处的战争,面临亡国之时,那就不会是这样。不可骄傲,骄兵必败!”

“是。”

但苗履又说道:“真是大场面啊。”

他带着流民席卷,场面也大,但那是流民,而不是象现在,那么多正规的士兵,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战俘,四万七千余名战俘!

“少保,果然是色厉内荏。”燕达说道。

这个真有点不大好说,不过个人的力量放在这样的大规模军队里,真的很缈小。

王巨不置与否,说道:“姚将军,将各个大大小小首领甄别出来。”

姚麟带着手下去甄别各个战俘。

到了天色将黑时分,一千多名头领甄别出来,有的是大理派过来的将领,还有二十一部乌蛮头领随军前来,活捉了十九人。余下的就是各个村寨的寨主。

招罗毗也被捉住了,王巨也刻意看了他一眼,看到王巨眼神扫过来,招罗毗低下脑袋,两腿不停地颤抖着。

王巨权当没有看到,继续扫视着其他人。黄骅则冲过去,一把将他衣服揪住,被燕达劝了半天,才松开手。

但是黄骅仍冲着招罗毗愤怒地瞪着眼睛。

可能在场有的小头领不知道,但有身份的人都知道这段恩怨,甚至正是这段恩怨导致了他们现在的下场,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