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就发明了,然后自俄罗斯传到西方,西方人才得以改进,而非是发明!

还有瘟疫,其实从汉朝时起,许多大夫就对各种瘟疫进行了研究,并且有的医学家还写了相关的书籍,虽然没有找到治愈的法门,不过有的配方,还是能起一部分控制作用的。

正是这次配方,许多军民熬过了最初的危险期后,在中医的治疗下,渐渐康复,不完全是王巨所说的抗体。

但在座的几人都是武将,就更不在意了。

和斌想了想说:“如果能调来三千官兵,兵力就不会那么紧张。”

当然,如果交趾提前鱼死网破,那怕调来了一万禁兵,兵力还是不足,王巨计划也打乱了,只能拼命了。

两个棘手的难题解决,姚雄好奇地问:“少保,这些役夫从哪里来的?”

他们骑在马上,迅速向邕州城奔,在接近邕州城时,看到许多船只向太平寨方向驶去,不过都没有注意。

“这正是我下面要说的,诸位,朝廷设立将兵法,诸位多是各‘将’里的将,但不知道你们所率的各将士兵,现在还有多少?”

蔡挺提议将兵法,以便让将知兵,兵知将,实际就是将宋初的各指挥使上一级的军重新成立起来,一将与一军性质差不多,多者有十几营官兵,少者只有几营官兵,但各“将”里的各营官员与各将中的将是固定的,兵随将走,将带兵行。

比如燕达手下有六营官兵,他派驻到了庆州,这六营官兵也要随他去庆州,他派驻到了熙州,那么六营官兵也要随他去熙州。

这样上知下,下知上,相互了解,能提高战斗力。

而且因为还有轮戍制度存在,并且数量依然有限,最多的不过十几营,这点兵力对朝廷构成不了致命的危险。

所以这个将兵法被大家通过。

燕达等人南下了,他们所带的各营官兵也南下了。

算是胜利了吧,然而他们各营官兵也差不多全部打残了,和斌直接留在宜州,余下的官兵也不得不重组。

这些官兵不是倒在交趾人兵器下,而是倒在疟疾下。然而这样死得更冤,都不能正大光明向朝廷要抚恤。

所以王巨一说起此事,几人都难过地低下头。

王巨又说道:“但也无妨,他们牺牲了,替他们报仇就是。不过能不能报得这个仇恨,就看你们愿不愿意配合了,甚至可以说能不能平定南方,全在你们一念之间。”

第638章一念之间(下)

“少保,请下令吧。”姚麟说。

“我到时会下令的,但之前有的话我得说清楚。我再说一下我们未来的难度,兵少了,不能平交趾,兵多了,兵费将是一个严重问题。各地豪强桀骜不驯,如果练兵处理得不好,反过来是强壮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更加尾大不掉,非但平不了交趾,反而会影响到以后广南西路的管理。但这都不是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我问各位一句,你们都参加过南征之战,交趾好不好对付?”

“能灭掉,但代价会很大。”燕达老实地答道。

“但如果交趾那个小国王与那个太监带着官兵从升龙城撤出,撤到密集的热带丛林中与我们进行游击战呢?”

“何谓游击战?”

“就象李继迁那样,利用当地独天独厚的地形,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不与我军主力交手,专门骚扰我军维护治安、押运粮食的小股军民,击杀我朝任命的官员,甚至破坏船只与道路,那将怎么办?”

“那样就麻烦了,”燕达道。

“因此敌人不可小视,这一战,能否胜利,主要就是燕将军你了。如果燕将军你不愿意执行,我也不怪责,能理解,那就要用姚将军代替你的职责。如果姚将军还是不愿意,只好让曲将军替代了。余下再由苗履与姚雄配合。”

各人有各人的官职,也就是各自的活动范围,姚雄将顶在最前方,负责守护南边六个特大羁縻州事宜,和斌负责邕州的后方以及第一道防线的安危。曲珍负责钦州的陆路包括如昔寨,不过将来还要负责训练出一支南骑兵,但现在王巨还没有说,必须先弄来大批滇马,或者当地的广马,这样骑兵才提置上议程。

还有杨从先,他经王巨提议后,放在钦州训练一支小股水军。

钦州本来也有一个海港,还有一个大型交易市场,许多交趾人乘船来与宋朝交易。

李常杰由杰派间谍过来,将钦州虚实摸得一清二楚,随后水军到达,几乎没有任何阻挡,便将钦州港拿下。

因此说刘彝的做法也不是完全错误。

但为什么刘彝不派斥候去摸清楚东良港虚实,但刘彝还没有错误。

非是刘彝不派人摸东良港虚实,而是宋朝制度就是消积防御,敌人打过来了,我们可以反抗,但主动进攻敌人,那无疑杀了某些士大夫的爹妈,妨碍国际和平了,天下大乱了,宋朝穷兵黜武,马上要灭亡了……

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刘彝想到主动进攻,如果再出现苏缄这样不配合的战友,悲剧就上演了。

交趾撤退时,钦州与廉州海滨地区被交趾清扫一空,不仅是财物,包括百姓也一起掳掠走。至于以前那个繁荣的互市,也早消失不见了。

不过一些百姓还及时逃到后方,战后陆续回来,所以必须在港口处成立一支水军,以防万一。

杨从先在钦州港了,也就没有参加这次聚会。

王巨拍了拍手,从隔壁走进来四个人。

燕达与姚麟同时站起身:“康都头,你怎么来了?”

“沙副都头,你怎么来了?”

两人施礼:“属下参见燕将军。”

“属下参加姚将军。”

康怀慎原来是燕达的部下,沙回宝原来是姚麟的部下,不过两人皆因重伤,退出军伍。

王巨介绍道:“康怀慎与沙回宝,我就不用替大家介绍了,他们退出军伍后,虽然朝廷给了抚恤,不过家庭情况仍不大好,因此让我重新雇佣,虽然不能亲自于战场上战斗,但可以坐镇指挥,以及负责相关的训练。”

“指挥训练?”曲珍惊讶地问。

“曲珍,你以为到了海外,就没有战斗了?有野蛮的土著人,大海上还有海盗。”

“原来如此。”

“这两位我也替大家介绍一下,邵宣邵子贞,贾亮贾良国。航海将许多赤贫百姓迁徙到海外,也非是你们想像的一帆风顺,同样会遇到很多麻烦。特别许多百姓心中彷徨担心,因此必须派人给他们专门教育,让他们学会互相友好,子贞兄与国良兄做得不错。因此这次练兵时,我将他们抽回来,担任政治部政委,然后于各营抽一名粗识几个字的兵士担任指导员。”

“政治部政委,指导员?”和斌也傻了。

“子贞兄,良国兄,说说你们的任务。”

“几位将军,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对各营指导员进行专门教育,等他们教育好了,再让他们对各营将士进行专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我们都是大宋子民,必须忠诚于大宋。我们必须做一个爱家爱集体爱国的好官兵,集体与国家发生冲突时,必须以国家为主,集体为辅,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以便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上古时代,一批百姓南迁,于南方居住,实际几千年前蛮汉乃是一家人,因此回归本源,如今广南西路也要蛮汉一家,不分彼此,相亲相爱。对待朋友要象春风一般地温暖,对待敌人要象秋风般地无情……”

两人一共说了十几条。

几员猛将听了汗流满面。

倒是燕达听出来了,他不知有洗脑这一词,但知道若是教育成功,这些汉蛮土兵训练后,就不会再成为豪强的私兵。

王巨等他们说完后,道:“他们对那边的情况熟悉,以后由他们配合你们。”

燕达已经有些明白了,问:“少保,可否下令,让一两艘船停下,让我看一看他们。”

“行,康将军,子贞兄,你们骑马带燕将军,去看一看船上的役夫。”

“喏。”

两人带着燕达下去。

姚麟不解地问:“少保,你们在说什么?”

“去年你们盲目用兵,我经过反复推演,发觉你们很难全功而返。那么可能的结果就是北方两害,南方又出现一害,我朝危矣。”王巨说道。得夸大着去说,实际富良江这一战也将交趾杀寒了心,虽然以后小动作继续不停,但大动作应当没有了。不过影响深远,王巨穿之前,还产生着影响,说它们致命吧,也不会致命,然而就象一块附在身上永远好不了的又烂又臭的疮疤,就一直让人恶心着。

而且眼下就有影响了,前几年船队到占城真腊换粮食,这两个国家皆是笑脸相迎,可是富良江畔郭逵匆匆忙忙带着大军撤退,两个国家港口的官员立即换了一副嘴脸,于是未换到什么粮食。

广南有粮食,不过去年三十万军民南下,岭南的粮储也消耗一空,今年会有一些余粮,还有其他用场呢。因此,今年仍不能将欠三司的粮食偿还掉。

这个王巨不说,大家不清楚的,反而在王巨的煽动下,大家不停地往李继迁身上想……

王巨又说道:“于是我上书,说若是大军不能全功而返,让我来经略广南。陛下也恩准了。于是我来到广南,不过仔细地想,想平灭交趾,又尽量不动用大量北方的官兵,以及大量财帛,仍然很困难。所以我苦思冥想之下,想出了一个北部湾海盗计划,这个计划若成功,用兵成本会很少,牺牲也不会很重,还能一举将部分广南西路桀骜不驯的豪强问题解决,也能让交趾彻底成为一个历史,说不定还能趁此之势,兵伐大理,真正的一统南方。”

“大理啊?”几将一起吓得呆若木鸡。

“这个只是想一想,只能说到时候看情况行事,各位别当真。另外对海外发展也有极大的好处。”王巨说的也是实话,虽然有这个打算,但会不会执行,真的要看情况了。

“那为什么不执行?”曲珍纳闷地问。

“战争要分为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想要执行这个计划,就必须将这十万大军带到海外去实战训练,短时间内就将他们战斗力得以提高,也能得到一些养兵的费用。而且余下的当地土著人,在三军碾压下,我提前做了安排,让他们变成海盗,不是几百人一个团伙的海盗,而是几千人几万人的海盗……”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少保是担心燕将军接受不了,无妨,少保,让我去吧。”曲珍道。

“看燕将军想法吧,”王巨说,曲珍现在经验还比较少,统领十万人作战,包括姚麟都会很吃力的,因此王巨心中第一人选仍是燕达。

燕达到了码头边,邵宣打了几个手势,三艘船主看到他的手势,立即将船泊在码头上。燕达走上船,看到船舱里有很多人,皮肤黝黑,比广南的百姓皮肤都要黑,一个个长得象猴子一样,他问道:“邵子贞,他们来自那一个国家?”

“国家?燕将军,还是让我来解释一下吧。”邵宣说道。

宋朝主要航线,倭国那边不用说了,甚至因为季风原因,必须在倭国停留很长时间,因此许多海客在中原娶一个妻子,在倭国又娶一个妻子,让那边也有一个家。

南方的就比较复杂了,南海主要就是三佛齐,主产胡椒。是现在的海上强国。再往东南去最远的就是阇婆(西爪哇),用丝绸茶叶瓷器铁器换他们的各种香料、象牙、珍珠、水晶。

然后往西是天竺、大食与东非各国。

一般从广州到三佛齐需三十八天,然而从广州到故临(印度南端的一个国家)多在中冬出发,在蓝理国等候季风转向,然而包括中途逗留的时间在内,只要七十天,但路程远了三倍。

邵宣还怕燕达不懂,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一张草图,以区别两者距离的差距。

其实原因有二,三佛齐比较近,反正一年只能来回一次,不那么急,因此在各个港口往往会停留一段时间,一是便于供给,二是看安全的风向才启航,中途逗留的时间比较长。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想要安全航行,船只不能离海岸线太远。

以前不知道,现在王巨标了大约的地图,又经过考证,渐渐知道南海实际等于是一个环形海,四面都有各个岛屿包围着。然而那些偏离航向失踪的船只哪儿去了?

有的遇到了文明部族平安返回来,有的下场就不那么好了,让当地土著人全部屠杀,将昂贵的海船劈开当柴禾烧掉,更过份的是一些食人部族,能将船上的人活活吃掉。

这就是南海东南海岛现在的状况,因为远离主航道,文明落后,至于国家,也能说国家吧,但这种国家多如牛毛,百姓不开化,加上言语不通,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将物产组织起来,所以宋朝海商罕去东南交易。

“原来海上也很苦?”

“那是,如今海上的谋生,那是付出了无数人牺牲才换来的安全航线海图,直到少保出现……”

“说说,”燕达产生了兴趣。

以前宋朝船只罕去东南交易,但不代表着东南没有出产,而且王巨也有意地避开主航线,也就是以吕宋群岛以西这一条线,往西则主航线地区,往东就几乎没有宋朝海商前去贸易了,而且当地文明越来越落后。

只有落后了,才能移民,比如现在派出大量百姓前往三佛齐、丹戎、吴罗、监篦国,那不是移民,而是纯找死的,有的国家实力都不亚于占城与交趾。

并且与以前的宋朝海商不同,王巨在庆州,陶青与张铨之主持航海造船,一开始就是大大小小好几十艘船,船上的水手实际就是武装战士。因此从那时就开始开拓了一些小型定居点。

然而有一个例外,那便是吕宋岛的北部,比如麻逸国,这里同样很落后野蛮,因为离中国近,所以偶尔会派船运来他们的特产黄蜡、珍珠、槟榔交换宋朝的瓷器与铁器。

中国也有一些小型海船偶尔去哪里贸易,只是数量很少。

就是那个比较文明的国家,许多风俗还是十分野蛮,比如丈夫死了,妻子必须削发与丈夫的死尸同睡,绝食七天,如果这样不死,亲戚才劝以饮食,然而还不能改嫁。如果村长死了,那更悲催了,得杀村中的几十名奴婢陪葬。

其实麻逸国只是一个小国家,整个吕宋群岛几千个国家中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个文明的国家都如此野蛮了,其他国家,宋朝海商那敢去交易?

不过王巨开始发起航海时,害怕有争议,也绕过了吕宋北部地区。

可最后发觉始终绕不开,因为航线太远了,供给很困难,又不能象去大食那边,用巨舰养猪养鸡种蔬菜,若那样,还能运石炭粮食回来么?

所以必须在这里也要设居住点,供给点。

同时还有遇到特大风暴时,也要有陆续的港口躲避风暴与逃生。船不要了,人得要,这就是王巨说的话。

燕达有些苦涩,这还真是对待自己人要如同春天般地温暖哪。

可是无论居住点,或供给点,或者逃生的水手船工,都陆续地遭到了当地土著人杀害。甚至都不能说杀,有的是用火烧死的,用的是凌迟而死的,有的关在牢笼里活活虐死的。

随着东航线的繁荣,与各岛屿的开发,这片区域已经成了航道上最大的难题。王巨无奈了,只好发起船队,对这些部族发起征战。然而这一带人烟也比较稠密,还是不能彻底解决。

所以就着这次练兵,顺便将这个钉子拨掉。

真相是如此,但看怎么说了,经过邵宣这一说,反成了正义战争。

不过燕达也没有当真,若真是如此,王巨就不会那么郑重反复地说,让他考虑。

但不管是否是正义战争,这一刻燕达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因为所有计划,都是围着这十万土兵去“集训”而展开的。没有了这个点,王巨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第639章八橹船

“燕将军,现在还习惯否?”船纲张果子问。

船纲就是船长,一般民间的船上各色人等会分成纲首、副纲首、直库、杂事、部领、舵工、火长、碇手、缆工。如果是官船还有各色干办官、祭祀官、掌管武器的官兵。

这种情况乃是并船形成的结果。

一艘船好几个船主,大家得将任务分清楚,不然就会引起混乱。

然而在这些船上却没有那么明确的分工,只有船纲,舵手,这两项任务太重要了,不能疏忽大意。其他的就是水手,不一定系缆的缆工就一定只能系缆,还兼着其他职务,甚至拿上武器,他们就是战士。

但这一条燕达不大清楚了。

他额了额首。

“北方人初上海船,多是上吐下泻,平时喝点小米粥,忍一忍就过去了。”

“某手下可都是南方人。”

“他们是山区百姓,未上过船,同样也不适应。”

燕达默然。

在这个大海的海船上,他没有说话的余地,而且他自己表现也不大好。

于是转了一个话题:“你好象不是广南人氏吧?”

“燕将军,小的是江南西路人氏。”

“咦,那你怎么做了船纲?”

“小的家中贫困,听闻泉州那边迁徙百姓,我走投无路,跑到泉州去,被招募做了一名水工,原来的老船纲见小的还算机灵,收了我为学徒。后来我做了船纲才知道,原来上面有令,凡是各色工匠,根据各行各业情况,必须带上一到五名学徒,还要保证他们迅速出师。不过带的学徒出师的越多,上面的奖励就越多。小的出师后,做了船纲,现在也带了两个学徒,就是那个小胖子与那个小猴儿。”他指着不远处的两个青年道,又说道:“现在我将家人也接到那边,上面还分了二顷上等良田,若干物资,小的很是心满意足。”

张果子说了好几上面。

燕达知道这个上面多半就是王巨,或者协助王巨的傔客,所发布的命令。可能这些船主有很多家,不过他们多数会听从王巨指挥安排,不然海外那摊子会整个乱套的。

正是服从了王巨指挥,然后大家才赚了更多的钱,这才听从了王巨命令,做了善事,运输了好几百万石粮食给了朝廷。

但这早晚不是一个事,忽然他又想到了从邕州码头回来后,王巨与他的细心交谈,也不能说王巨说得不对,人口是太稠密了,富的富得怕人,穷的衣不能蔽体,食不能果腹。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实际国家很危险的。因此疏散一部分赤贫百姓,对国家来说,也是有益的事。不过这摊子越来越大,以后怎么办?

看着这无边无际的大海,燕达心中摇头,朝廷当真能管理到海外去?

然而也不得不佩服王巨的细心,想得长远,迁徙的多是赤贫百姓,没有手艺在身,想要定居,除了从内陆购买各色货物外,安居点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