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谢晨因为做事,曾来过邕州。

当时邕州仅是城中百姓就有一万多户,所以一部分百姓及时逃了出去,还让交趾屠杀了五六万百姓。

或者有人说,我们一个小镇子的人口就不止五六万百姓了。但这是宋朝,一百多万百姓,就逼得北宋不得不将京城多次扩大,以至达到了六十多平方公里,还是住不下,后来不得不在城外开了九厢安置。

一万多户百姓的城,在人烟稀少的广南,算是一个大城市了。

“子沾,恢复起来会很快的。”王巨道,说着,顺着路人所指的方向,一拍马向州衙驰去。

来到州衙门口。

不用介绍,王巨穿着紫色公服,在广南有资格穿紫色公服的官员并没有几个,而且又是如此年青,那只有王巨一个了。

王巨翻身下马,衙役小心地问:“阁下可是王公。”

一边说话,一边主动替这行人牵马。

郭逵南征,名头很吓人,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招讨使、兼荆湖广南路宣抚使,也就是除了掌管着征讨交趾事宜,还有权管辖着荆湖广南四路的军事之权。

王巨下来,名头要弱了。

前面是什么太子太保兵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宣徽南院使的什么,这些也是官,并且是一大堆三品到四品官职,不过都是职官,馆阁官与阶官,除了公服换成紫色,其他的王巨就不大在意了。

这也是赵顼借机升迁他的官职,而且总掌两广,没有这么多高官辍身,有的官员会不服的。

于是王巨也没有婉拒。

另外就是他的差官,判桂州兼广南两路宣抚经略使。

多了一个经略,而且还多了一个许便宜行事。

也就是从现在起,两广就交给你折腾了。而且赵顼又下诏给各司与各州军长官,让他们必须听从王巨指挥。

但也不是真让王巨胡来的,如果王巨将下面的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不管他做什么,各知州与各司使都会抵触,甚至闹到京城了。

所以这时衙役不敢称喟明公了。

官职高得怕人,已经超过了年龄的限制。

几名衙役还是很喜欢的,在连番大捷下,即便是南方,也听到了王巨的一些事迹,并且听说这个官在治理百姓上也颇有一手,以至让庆州几十万百姓上万民书。

就不知传言是真是假。

王巨语气很温和,说:“谢过诸位衙哥子。”

又问:“陶公可在州衙。”

“陶公正在州衙处理政务,”几个衙役一脸肃敬地说。

王巨暗中点点头。

临来前,他向朝廷央请必须留下几个人,老将和斌、燕达、曲珍、苗履、姚麟姚雄叔侄、杨从先、种谊。

为何要留下这几将,因为这几将都随大军南下过,不管是不是惨胜,都对交趾的地形以及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和斌更是久在南方的老将。

实际杨从先原来仅是战棹都监,就是负责制造战船的技术官员,非是武将。然而未来必用到水军,也让王巨留下了。

除了留下这几将外,又再三申明让朝廷在这几年内让陶弼一直担任着邕州知州,不得调迁。

其实这一战发生前,王巨也没有注意这个陶弼。直到战争消息传出,王巨才对这个陶弼感到讶然。

然后派人打探了一下此人的生凭,更是讶然。

此人是陶岳之子,陶岳在后世没名气,但在宋朝很有名气,乃是有名的清官,整个端州知州不取不用端砚者只有包拯与陶岳两人。

不过陶弼更其父一筹,很早就随杨畋讨伐过五岭徭,平侬智高时又立下战功,并且在随后两次兴修灵渠,皆出过大力。以前也知过邕州知州,听说内政很好。被人舆为“左诗书,右孙吴(孙子吴起)”。章惇经营南北江,虑无人可用,便想到了陶弼,用他担任辰州知州。陶弼去辰州不久,便替朝廷招降北江彭师宴。

苏缄遇害后,朝廷又用此人担任知邕州。

郭逵连夜拨军撤退,还有其他各部军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匆匆逃跑,甚至连辎重都丢下不要了。

但这时江对岸还有许多交趾军队的,正在隔江观望。

陶弼无奈,只好约束着他带来的邕州土兵殿后,才使得江对岸的交趾军队不敢异动。

否则郭逵那次会引起很恶劣的后果。

王巨手下还特别打听到一件事,因为陶弼好士乐施,所得俸禄悉以与人,所以家至贫不能恤,妻在乡里,居然租别人的房屋居住。

什么叫好官,这才叫好官。

文彦博韩琦的什么都是假扯的。包括王安石罢相后也开始置田产了,吕惠卿很早就在润州置田产,还是向润州大商人“借钱”置办的田产。

王巨于是在上书中也提到这件事,赵顼看后,十分感动,派永州官员替陶妻兴修一栋屋宅。

这一战的关健就是这个陶弼。

而且王巨所图谋的,远比赵顼章楶想的要大。毕竟海外这么多年的经营,替王巨积累了庞大的力量,不仅仅是财富。

只要能绕过悲催的宋朝官员政治体系,那就好办了。

王巨直接闯进州衙,当然衙役们不敢阻拦了。

一个清瘦的老者,正在桌案上看卷宗,看到王巨进来,他立即反映过来:“见过王公。”

“陶公,免礼,你是长者,呼我王子安即可。”王巨远远地就虚扶了一下。

衙役喜,至少这个青年大官对陶公十分尊敬,当然,这也反映了陶弼在邕州百姓心中的声望。

陶弼呼衙役沏茶,又请王巨坐下。

王巨说:“紫川,你去找一家客栈。”

天色渐晚了,待会儿还要商议许多事,今天晚上必须要在邕州住上一晚。

“喏。”王紫川出去。

“紫山,大井,你们也一起骑马出去,打着我的旗号,问一问周边百姓对交趾的态度,然后于客栈集结。”

“喏,”王紫山他们也陆续走出去。

陶弼说道:“王公。”

“子安就行了,在家中,连我的傔客,我也强行他们呼我子安。”

“老朽就斗胆呼一声子安了,子安,不用打听,整个邕州百姓对交趾恨之入骨。”

“可乐战乎?”

“子安低调行事,不乐战也。若是高调将子安事迹宣扬,百姓皆乐战也。”

这便是郭逵一战带来的消积影响,出动了那么多兵马,半途而废,百姓就是恨之入骨,也不想再打了。然而如果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来统领,还是有许多百姓愿意参战的。

“那就好,不过我还有几事不解,想请教陶公。”

“不敢。”

“郭公六月从潭州出发,七月抵达桂州,九月向邕州出发。这个能理解,十万大军,二十万民夫,再加上无数粮草物资的征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然而为什么九月到了邕州后,郭逵一直逗留了七十多天,三军这才出发?岂不知越是逗留不行,越容易引来疟疾。随后进入交趾后疟疾传染更厉害,又为何不隔离?”

问题就出在这里。

而且关于瘴疠疟疾的什么,王巨很早就解释过了。

并且也由葛少华推广了。

那就是迁徙时百姓得动起来,再减少每批迁徙百姓的数量,夜晚宿息时,尽量绕过那些传中说的瘴疠恶地。

将迁徙百姓多分批,每批数量尽量减少,这个能理解,减少了,就不会互相传染。

为什么要动起来,因为一旦停留,雌蚊一旦交配后就要吸血,大军逗留不行,等于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血原地,吸血的蚊子来了不走,远处的吸血的蚊子又不断地涌来。因此越逗留,中标的可能性越大,逗留的人数越多,中标的人数就会翻倍增加。

绕过瘴疠恶地,原因同样很简单,非是所有的蚊子都携带着疟疾病原体的,那些烟瘴恶地,往往人烟稀少,腐败物多,这些腐败物就极产生疟疾病菌。蚊子在上面爬行后,也携带了疟疾病原体,然后在人身上叮咬,人也中标了。

正是这些年严格地执行了这几条,包括迁徙百姓到来后,立即疏散,还有一旦有人得了疟疾,立即隔离,可以于白天看望,保持通风,但蚊子起来后,立即撤离此屋,并且周边百姓必须用蚊帐隔离蚊子叮咬,以防传染。所以这些年,迁徙的百姓一直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疟疾感染。甚至许多围田,正是王巨所说的烟瘴恶地,当然,圈成圩后,这些腐败物成了肥料,又经过翻晒,疟疾病菌也就失去生存土壤了。

还有一个例证,那就是民国时鼎鼎大名的缅甸野人山。

然而后来百姓多了,野人山的种种恐怖,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

王巨之所以有此一问,乃是原先陶弼一直在岭南为官,第一次重修灵渠就是陶弼主持的,随后因为木棉,朝廷又出资重修了灵渠,那次葛少华与陶弼同时参与了。并且现在木棉司不仅在广南东路,也开始扩大到了桂州。

不提消耗了,就提这个疟疾的危险,郭逵也不能在邕州摇摆了七十多天。

“子安,老朽不是没有说过,当时老朽就劝郭公,让他立即出兵。他说天还热,实际那时到了九月,虽热,难道京城不热吗?这个热度官兵是能承受的。然而郭公又说,向南烟瘴更重,须等等。我说,邕州就没有烟瘴吗。然而郭公不听。随后军中开始蔓延疟疾,陛下派中使赐药,那也不管用。也隔离了,但不能将病员丢下不管,于是越传染越厉害。最后富良畔一战胜利后,虽然老朽坚持用兵于升龙城。但确实军中人心惶惶,每天都有数千人死亡,因此郭公丢失其他诸军,率领中军先行逃离战场。”

“郭公为什么在邕州停留那么久时间?”

“老朽也不大清楚,不仅我催促,赵公也催促,差一点为此事翻目成仇。据赵公猜测,可能与朝中的王公、吴公(王安石吴充)有关,直到王公罢相,郭公这才出兵。”

“王公,吴公?”王巨也茫然了。

但就是因为吴充与王安石的勾心斗角,郭逵受到牵连,他也不能拿几十万军民开玩笑。

“郭公要撤退,你为何不同意?”

“子安,你是不知道啊,我去年来邕州,疮痍满目,无比凄惨。而且打到那地步,已经有十万百姓被屠,十几万军民死去,为何不进一步,为这二十几万无辜的亡灵报仇雪恨!”

“如何报仇雪恨?”

“杀掉李乾德这个小贼。”

“陶公,如果我用交趾对待邕州百姓的做法,施加于交趾人身上,你以为如何?”

第633章南国山河

“子安,如何治啊?”陶弼问。

朝廷将王巨调到广南,陶弼很欢喜,王巨比郭逵会用兵,最少不会象郭逵那样莫明其妙的用兵。

并且皇上还下诏,许以王巨便宜行事之权,又下诏各州各部司的官员,必须从听从王巨的调动,这表明了这件事没完,那么“报仇雪恨”还有希望。

就象王巨,如果看到庆州百姓遭遇如此,他心中会怎么想?

不过陶弼还是很理智的,这事儿皇上没有完,还是想灭掉交趾。不过王巨如果学习交趾人的做法,即便占领了交趾,以后也无法治理了。这不象交趾,人家纯粹是狠捞一笔,然后就撤军的。

“陶公,如果我将这两者矛盾全部解决了呢?”

“不可能……吧。”

“如果一切按可能与不可能来理解,我也不会来广南了。你认为真能灭掉交趾吗?就算我率军攻破升龙府,如果那个小国君带着大臣撤退到茫茫雨林中呢?”

朝堂各大佬经过王巨说了好几次,略略对南方有了一个认识,不过还是很模糊的。

但陶弼可知道这个结果。

王巨也不是无的放矢,再往后几百年,交趾就是这么干的,最后生生逼退了元明的铁军。

一旦陷入这种局面,已经与国力没有多大关系了,那怕是阿富汗,也照样能将苏帝与美帝困在泥沼战中,进退不能。

不过好在现在交趾立国的时间不太长,此外没有其他大国支持。

然而只要交趾这么做,宋朝那就头痛了。

陶弼不是不懂军事,因为懂,想了想,茫然了。

半天后说:“子安,如果手段过于残忍,恐怕朝堂会有非议。”

“所以我需要陶公配合。”

“子安能替二十多万军民雪恨,老朽那怕舍去这身官服,也会配合子安。但不知子安会怎么做?”

“陶公,我不会直接出面的,连朝廷先前都不用直接出面。而是可能有一股外部力量,不断地入侵交趾,他们的做法更暴厉。”

“这样啊,老朽更加支持。”

不过陶弼也产生了误会,交趾北部是宋朝,西北是大理,西南是真腊,南部是占城。但现在的交趾与唐朝的交趾郡略有所不同的,它的疆域向西向南延伸了许多,也就是开拓了不少新的疆域,尽管放在宋朝,面积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交趾,也算不少了。那么意味着在它一百余年建国史上(吴朝、丁朝、李朝),它一直在扩张的。但这个扩张的过程,必然惹来四面皆敌,因此与占城、大理以及真腊,皆多是交恶的关系。

如果王巨能利用好交趾这种外部关系,再大力扶持起某一个国家,似乎就能做到王巨所说的。

若是那样,又有何妨,那怕这几个国家杀得天翻地覆,国破家亡,才叫最好不过呢。

“陶公,但我需要你帮助我。”

“子安,尽管吩咐。”

“想要打败交趾易,但平灭交趾难,所以我给朝廷承诺的时间是三到四年,短则三年,长则四年,实际打算是两到三年解决。可是今年死了那么多军民,无论广南或者荆湖,都要以安抚为主了。所以第一步是预防,交趾的话不能听,他们不守信诺,今年大军压境,能向我朝投降求和。大军一撤,说不定又能入侵。”

“还真有这可能啊。”

“所以必须要筑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从钦州西南如昔寨开始,一直到禄州永平寨、冻州、顺安州、归化州、安德州,于险恶之处筑建关卡,或者将原有的关卡重新修葺。”

这就是原有的宋朝控制区,基本就是后世的中越边境,但略略比后世的偏南一点。

之所以有了这个边境,也是因为地形原因,除了海滨一小段地区外,余下的边境都是山区,双方便于扼守。现在交趾归还了有争议的五州,苏茂州就是在海滨地区,如昔寨之南。

门州在禄州的南边,广源州则是在归化州的南部,但在左江之北,谅州就是谅山地区,左江的对岸,七源州之南,思琅州则在广源州的西部。

实际南边六州,面积也不算小了,比如广源州就有好几万平方公里,虽多是山区,不过从军事意义上,占据着据高临下之势。

因此王巨又说道:“然后在五州与七源州前面重要之处,再置关卡。这几州虽然难以防守,不过有了它们,大军可以随时进入交趾,也不能失掉。”

其实王巨意思就让它们成为缓冲区了,不过那边确实不大好构建一道森严的防线,陶弼并没有多想。

“然后再广募土兵。”王巨说完,给了陶弼几张纸头。

这是一次很有针对性的募兵。

一是以土兵为主,蛮兵为主,不过主要是以南方诸州蛮人为主,特别是南方六州。因为王巨在纸上写了一句,为了从这六州多募得土兵,可以用数量的多寡,奖励各峒头人。募得越多,给各峒头人的礼物就越多。

至于其他地区,那就是有多少募多少了。

二是广购滇马,从大理哪里买马来,这个马虽比较矮小,暴发力也差,可能适应当地的天气,反观禁骑兵所带来的北马,这次南征,同样也死了三分之一有余。而且这些滇马比较吃苦耐劳,由此于广南练出一支“南骑兵”。

三是时间的限制,这次乃是真正的募兵,时间只有四年,只募四年,过了四年后,多半让这些战士各自回家了。反正王巨在里面没有说。当然,王巨承诺的是四年之内,必灭交趾,灭了交趾后,如果土兵多的话,也用不着那么多土兵了。因此才有了一个四年之期。

四是因为时间紧,必须就着朝廷以前训练出来的边军,与当地的募兵联合起来,备防前面两道防线的各关卡堡寨。余下的募兵,则带到后方进行集结训练,但在哪里训练,王巨同样未提。实际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用意,那就是南方各羁縻州对宋朝忠诚度不够,这些募兵带到后方训练,某种程度也是一种人质。

条件有些苛刻,而且蛮人当中也不是没有聪明人的。

因此王巨待遇上却很优厚,每名丁壮参加募兵后,一年官府给予其相当于三十贯的货物,这是给其本人与家人用度的,本人训练战斗时的器甲与吃住,则由官府提供,不需本人承担。若有战功,另有厚赏。若是牺牲或作残,每人根据其功劳高低,再给予五十到一百贯的抚恤。

但考虑到广南西路的情况,非是给钱,而是给物。

实际从北宋起,已经在陆续开发广南西路,比如灵渠,两次扩修后,如今能通航一千多斛船只,虽只有几十吨,但那也相当于二百多辆车子的载重了。对于交通落后的广南,无疑节约了运输成本。一些有作为的官员同时在也本州县里兴修了一些水利与陂田,还有王巨提议的水中坝,然后教导百姓种植纺织,又有一些士大夫教导当地百姓读书识字,兴办教育等等。

所以包括海南岛的黎人,也有一半人会说汉语,有时候他们穿着汉服来到坊市交易,人们难以甄别,直到傍晚按照他们的风俗,吹起牛角为号,集结而归,大伙才知道刚才有一大群黎人来到坊市上。

这是好现象,难道一家人不好吗?不要说什么民族独立,各民族独立度越高的国家,往往就是越乱的国家。

不过广南西路还是以蛮人为主,尽管五代之乱,又导致一批汉人衣冠来到岭南,加上宋朝渐渐的重视,导致农业、手工业、交通业、商业迅速发展,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宋朝最落后地区之一。

甚至在宋初还有许多丑陋的风俗,比如杀人祭鬼,为了祭鬼神,将一个大活人,或者小孩子,或者小姑娘,绑起来生生杀死。但在宋朝官员教导与禁止下,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种丑陋的现状,那就是邕州一带有许多部族蛮人男子比较懒散,整天游手好闲,却让妇女劳作。这个很让王巨无语的。

这种情况下,往往给了钱帛,他们都未必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于是王巨去年就暗中派人摸查,各地的特产,以及所缺,不是给钱,而是各地缺什么,就给什么。

陶弼看到后面的清单,先是吓了一大跳。

不过随后欣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王巨对情报越重视,未来胜利的把握才越大,而非是象郭逵,稀里糊涂地在打仗。

“子安,你打算募多少兵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