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我听闻后,也感到心惊胆战。”

王巨挠挠头说:“也不是你想的那么多,就是稻米成本。没有稻米,这些船还是要建造的,因此不能计算船只成本。只不过这些船未来带回来的不是稻米,而是香料,珠玉,矿石,甚至腌肉制品,果脯或者其他。况且两三年后,恐怕手中也要有更多的船只。”

“那么我就回去了。”韩韫说道,主要那边在涨价,韩韫便赶到泉州亲自询问一下,有的在信中也讲不清楚的。

韩韫回去,还带了一封奏折去京城,王巨在奏折上提醒朝廷,必须注意交趾现在这个国家李乾德,这是一个很不了起的少年天子。六岁时便逼迫垂帘听政的上阳太后殉葬,立其生母为太后。

如果以为这个李乾德是一个小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便是一个小孩子,在他周边也围绕着一大群精明强干的大臣。

然而边境已经恶化。

先是沈起知桂州,派官员点集当地土丁为保,授以阵图,按时练习。又于海边集舟师,教练水战,又禁止了与交趾的贸易。

苏缄到了邕州后,立即上书,请止保甲,罢水运,通互市。

实际这时候朝廷也不打算平灭交趾了,因此看到苏缄奏折后,用刘彝替代了沈起。

再到王巨,王巨的建议是不可轻视交趾,什么灭交趾的赶紧停下,但两广必须有备,不是宋朝要灭交趾,而是交趾可能会入侵两广。

另外王安石又认为禁军往戍南方,多死,害于仁政,应当于南方置边军。

因此刘彝继续训练土军。

苏缄不服气,刻意将沈起与刘彝错误做法张榜公布,还批评了王巨害民。

然而真相是可能沈起的做法让交趾不满了,但有没有苏缄的挽救,入侵已经是必然。原因同样简单,那就是这场大灾。

如果没有这场大灾,无论沈起与刘彝怎么练军,交趾多半不会入侵,甚至他们都派人打探到王安石变法的种种,还列榜于边境,攻击王安石。

苏缄确实很勇敢,死得也很壮烈,但在他的身上,几乎就是整个宋朝的缩影。且看文天祥,陆秀夫。但就是他们就义前,恐怕在心中也没有反思过宋朝这种瘸腿的制度。

当以以和为贵,就能换来和平么?

并且小小的侬智高将整个岭南弄得大乱,差一点让侬智高立国成功,也让交趾产生了垂涎之心。

更悲催的是苏缄自己将自己弄残废了。

刘彝在桂州练土军水军,他却废保甲土兵。以至交趾入侵时,他手下的州兵只有两千八百人。

也许这个数字还看不出来,再对比另一个人,陆诜,实际此人也不算是有本事的人,然而他到了邕州后,整编了多少土兵,五万人。由此邕州兵势大振,交趾也不敢来“骚扰”。实际是好听的说法,就是不敢来抄掠。

所以说沈起等人并不是盲目的要开边,交趾看到宋朝南方空虚后,这些年同样越来越过份了。

从五万土兵变成了两千八百土兵,苏缄真能整啊。

韩琦不是上书那些良策吗,苏缄在邕州就是这么干的,我自废武功了,向你们交趾示好了,那么你们交趾也要与我和平吧。

再看另一个真相,邕州不仅是一个州,下面还有五个县,四十多个羁縻州,几乎占据了整个广南西路五分之二的面积,两千八百名土兵不要说防御了,就连维持治安也会吃力。

一个烈士。

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还有十万邕州百姓的性命,还有郭逵手下十几万军民的性命。

宋朝大灾。

苏缄自废武功。

多好的机会,交趾人来了,三路入侵。

第625章有过

十艘大海从船坞缓缓拉到大海里。

海水腐蚀性很大的,即便木船航行两三年三四年后,也要做一次保养,对船舱进行一些加固,重新漆上桐油,然后才能再度下水。

古代让船上船台保养也有古代人的办法,下垫滚木,借助潮水,然后一步步将船拉上岸。为此,王巨还让学生们研究了一些省力的机械。

船多了,就会产生许多经济价值,仅是保养这一项,无形中就拉动了当地大量的GDP。

四年多辰光过去了,在王巨推动下,泉州之富裕外人都难以想像,严格说,如今泉州能接近了南宋中叶水平。

当然,它不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前期纯粹是王巨利用金手指所带来的暴利收入拉动的。但往后去,不能枯泽而渔,这个势头就会迅速缓慢下去。不过那时候王巨也早不在泉州了。

但几个人并没有想泉州的变化,而是在观注着百姓。

随着十艘船只下水,一批批百姓在船上的水手与管事指挥下,陆续登上各艘船只,一部分水手在扬帆,然后迅速离开泉州港。

“泉州境内还有十几万百姓未带走啊。”黄骅说道。

“醇之,明年吧。”

“明年子安……”

“放心,到时候我会推荐一个人过来。”

“介甫公变法真害苦了百姓。”

“也不能这么说,主要原因还是大灾,然后是人口的稠密,最后才是介甫公敛财,没有做好安抚事宜,导致许多百姓蜂拥而来,到了明年,涌过来的百姓就会少了。”

“若朝廷不忌惮,不知道一年会迁徙多少百姓?”

“如果朝廷不忌惮,全部迁徙,一年最少能迁徙一百多万以上的百姓,顶多十年,海外人口就能基本满足。但这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朝廷不忌惮,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朝廷必派官员去管理,一旦官员过去管理,各种敛财,与中原又有何异?到时候还会对中原百姓产生吸引力?”

其实在这几年内,王巨并没有直接从移民身上敛财,所有支出仍是各种暴利收入,甚至对移民进行了种种贴补,再加上他的指导,所以海外各定居地才在稳定地扩大着。若不是这样,百姓初离家园,甚至说离开中原,那么人心必乱,连管理都不大可能了,更不要说迅速壮大发展。

而且为了尽量多迁徙百姓,开支庞大,以至王巨手中也没有多少现钱,相反的,还欠了三司九十余万石稻米。涌来的百姓太多了,得供应他们吃喝,所以筹集的粮食不足了。

“但这次动静不小啊。”

“我正想进京。”

王巨这句话说了没几天,赵顼便下了诏令,让他进京述职。

不过与这个移民关系不大。

王巨接到诏令,立即对妃儿琼娘说道:“我们一道回京城吧,顺便将三弟的亲事办了。”

“我担心三弟他……”

“三弟怎么啦?”

“上次小妹成亲,君将母亲从保安军接来,三弟对母亲却一直很冷淡,这次大婚,君若是将母亲接来,三弟必不愿。若不接,以后弄不好就成了李定。”

“妃儿,你想多了,三弟两殿省试都没有得中,我又看过他的学业,估计这一辈子想中进士很难了。”

“还不怨你,如果不是你提议,名额那来的这么少。”

“妃儿,这话儿可不要乱说,传出去,那些落榜的士子恐怕全恨上我了。实际也无所谓,即便中了进士,以三弟的课业,多是四五甲进士,难以授得高官。还不如随我做做事,多少落得一个自由。”

妃儿想到大海彼岸那么广大的地盘,也不作声了,不过这些地盘最后怎么处理,妃儿想想也茫然了。

王巨再次进京。

他刚到京城,便被赵顼召进宫。

赵顼让他坐下,说:“交趾……”

“陛下,臣就来说说这个交趾,不过请陛下派人记录,以示朝堂诸臣。”

“好,那你就说说。”赵顼一边说,一边冲边上的宦官努了努嘴。

邕州惨案发生后,朝堂诸说纷云,那么且看王巨是怎么分析的。

“陛下,我朝重心一直在北方,南方罕设城防,因此侬智高叛变之初势如破竹。不仅侬智高,交趾人看到我朝南方兵力空虚,虽不象侬智高那样夜郎自大,但多有不法之举,比如屡屡小规模的入侵抄掠,还有他们在扩张中,急需人口丁壮,因此与广南一些不法蛮汉商贾勾结,诱拐绑架我朝百姓,贩卖到交趾做奴隶。只是南方我朝一直不大关注,否则又是一幕幕让人齿寒的罪恶史。”

赵顼咬了咬牙。

“臣再说沈起与刘彝,虽然他们是有图交趾之意,那也是交趾的一些做法越来越肆无忌惮,不过他们做了什么?点集土丁,闲时训练。教习水战。禁止贸易,虽这一点略有争议,也是因为交趾历年来多次派斥候入境探查我朝虚实,所以沈刘二人才禁止了商贸。为何交趾大军入侵时,对我朝了如指掌,难道不是这些斥候打探的吗?”

“这……”

“陛下,苏缄牺牲得很壮烈,但陛下且看苏缄的露布,交趾的露布,再看苏缄罢保甲土丁城防,交趾入侵时邕州有多少土兵防御?对了,臣似乎听到契丹派使协议边境事宜时,韩琦曾上书,苏缄的做法,便如韩琦上书的做法。”

交趾入侵,大肆屠杀,但他们还理直气壮地发布了一个露布:其一是,“所部之民,亡叛入中国者,官吏容受庇匿。我遣使诉于桂筅。不报;又遣使泛海诉于广州,亦不报,故我帅兵追捕亡叛者”;其二是,“桂筅点阅峒丁,明言欲见讨伐”;其三是,“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我出兵,欲相拯济”。

第二条第三条有许多地方与苏缄怦击刘彝、沈起与王巨的露布重叠,也就是苏缄讨伐刘彝、沈起、王巨的露布,正好成了交趾人的“证据”。

可这三条理由能不能成立?

且看第一条,就算宋朝是收留了一些来投的交趾百姓,然而交趾明里暗里做得还少吗?为什么他们做没有事,轮到宋朝做就成了大罪了。但也没有关系,美帝公布收留中国的轮子、贪官,然而中国却不敢收留一个斯诺登。但交趾是美帝么?

第二条,桂筅(指广西安抚经略使)点阅土兵,管交趾屁事。就是章楶在河北集训土兵,辽国也不过发了一下牢骚,继续在边境上与宋朝扯皮,有没有出兵?

反过来说辽国、西夏与交趾在边境集训军队,宋朝会不会出兵?

况且宋朝就算有图谋交趾之意,正逢辽国过来敲诈,全国大旱,这时候会出兵交趾?而且作为宋朝名义上的属国,最少也要派使问一声,且听宋朝一个解释吧。

第三条,宋朝变法,管交趾屁事,因为宋朝变法,他们交趾就能出兵干预了。这他妈的,比美帝还牛逼哪。

“卿也知道这道露布?”

“邕州惨案过后,臣曾派人去暗查了一下。”

但本来交趾这场入侵没有那么顺利的,然而苏缄要以和为贵了,发露布控诉沈起、刘彝与王巨。

为什么沾到王巨,正是王巨提议,岭南必须有备,以防交趾入侵。那么如何有备,一置边军,练边军,而非是什么土兵与保甲了,是正式的置边军。二巩固修缮城防边寨。三是增派器甲。

刘彝也确实这么做了,然而这触犯了苏缄,他要以和为贵,不得扰民。确实无论置边军,编保甲,或者训练土兵,会给百姓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负担。

然而苏大先生,你的对面是什么所在,一个国家!就算两国和平吧,也要预防万一,保留四五千土兵么。可是苏缄却相反着做,就连刘彝让他派人去领朝廷调来的器甲,他都不屑之。

交趾入侵了,苏缄这才慌忙地向刘彝求救。

刘彝冷笑,我让你固城防,你却废城防。我让你增设边军,训练土兵,你却一兵不增一兵不练,反而将大量保甲土兵解散,主动不设防备。自己儿解决吧。

苏缄只好自己解决,这回不提宽民了,急忙征兵,可那来得及,直到交趾大军兵临城下时,才征集了四千余土兵。还好,他的前任留下大量神臂弓,据说射杀了一万多名交趾入侵士兵。不过他手中的兵力让他解散后变得很少了,只有四千余人,其中近两千人还是临时征集的民兵,不习战斗,于是邕州城防御渐渐吃力。

这时候汉奸出来了,一个当地的汉人献策,交趾人用囊袋装泥。垫垫泥袋就能攻破城池,若放在惨烈的柔远寨攻防战,那简直是一个笑话。可现在就不是一个笑话,苏缄因为手中的兵力少,无法阻止,几万个泥袋子堆积起来,渐与城头持平。交趾大军从这个泥袋土山上攻入城中。城破之日,苏缄叫他的家属三十六人自杀,他本人也纵火自尽。然而交趾人为了泄怒,将邕州城中五万多名军民,全部屠杀。

这只是邕州城一处,其他各处,杀害的军民几乎达到十万人,甚至连和尚道士都没有放过。

然而交趾明显比侬智高要聪明一点,尽管桂州等人也开始有了木棉司的种棉基地,但交趾就没有再北上了,然后将钦、廉与邕三州的百姓以及掳来海量的财富,一起押着,撤军回去。

“原来苏缄也有过……”

“陛下,苏缄慷慨就义,赴国难而死,即便有过错,也不能计较了,不过苏缄虽有张巡许远之志,才能远见却远不及之。”

这是指惨案发生后,朝廷要追究责任人了,就是沈起与刘彝两人挑起来的边祸。于是将沈起安置郢州,刘彝安置随州。然而拜苏缄之子苏子元为西头供奉官,赵顼亲自对他说:“昔日唐朝张巡许远守雎阳,蔽捍江淮,他们与你父亲相比,未为远过也。”

刘彝肯定犯下严重错误了。

不过连王巨也差一点波连进去,许多大臣上书,弹劾王巨,还有王巨的移民。

但王巨谈论交趾可能会入侵时,那是当着许多重臣面说的话,虽然吕惠卿、韩绛、蔡挺与章惇都不在京城了,其他人还在京城里。

因此赵顼说出真相。

然而还有人弹劾王巨迁移百姓。

不过这些奏章上去后,皆留中不发。看到事态扩大,王安石连贬三四个中级京官,这才将反对声压制下去。

泉州,是王安石禁诲的话题。

虽然迁民让许多人隐隐很排斥,可确实有很多好处,毕竟迁的都是赤贫户,正是因为迁民,才让这些海商们捐赠了六百余万石粮食,特别是熙宁七年那三百多万石粮食,如果没有这三百多万石粮食,朝廷会更困难。

况且因为海上贸易扩大,给国库与内库也增加了大量收入,这也是王安石看重的。

因此他将王巨搁在泉州冷处理了,但也不想泉州出现变故。

赵顼想了一会,问:“如果苏缄听从刘彝命令呢?”

“广南西路还会有劫难,交趾连年扩张征战,举国来犯,岭南兵力空虚,无法全面防守。但至少不会失守邕州城,不过其他地区的百姓,还会遭受严重伤害。”

“若是灭掉交趾呢?”

“若是灭掉交趾,以占城之势,只要我朝不对其抱有敌意,多半不敢入侵我朝。不过还须置边军,不仅是敌国,还有蛮人的治理。若有边军驻扎于各州,蛮人忌惮,就不会发生屡屡叛乱下山抄掠的事。而且我朝制度,官员多数年一迁,军政层层分割,边军数量不多,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发生。如果什么都要顾虑重重,只会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为何你写了这道奏疏?”赵顼抽出一份奏章,问。

这就是不久前,王巨写给朝廷的奏折,只说了一句,明年朝廷若是需要,请让臣主持两广事宜,并且许臣便宜行事之权。

它的背景是在郭逵大军南下之时,王巨没头没脑地上了这道奏章,大家一起产生恐慌了,更要命的是章楶也上了一道奏章……

第626章不是不想

王巨瞥了一眼那道奏章,说:“国家蒙此大辱,陛下下诏由郭逵南征交趾,臣也以为正确的做法。不过臣思付之,却有两条不妥之处。”

“那两条不妥之处?”

“请看潘美灭南汉,太祖留潘美在潭州呆了两年之久,潘美于是在荆湖南路操练土兵,又派出斥候打探南汉消息。由是一举定乾坤,不用多久,拿下整个南汉。然而臣问陛下,郭公有没有去过岭南,对交趾熟不熟悉?”

郭逵在荆湖南路担任过一段时间军职,还立了一些战功。

但岭南,不好意思,郭逵一次也未去过,更不要说对交趾熟悉了解了。

“陛下,潘美平南汉,于年末发兵,春瘴到来之前,南汉已定。然而郭公乃是什么时候发兵的?”

“瘴疠?”

“不是瘴疠,准确说是疟疾。昔日太祖平河东时,在太原城下,因为夏天到来,又于水草之地扎军,导致三军沾染了疟疾,不得不撤军回来。曹彬平南唐时,三军也开始有了疟疾,一度差一点让太祖下诏撤军,不能一统江南。况且是岭南之地,蚊虫最多,恶性疟疾最为流行之所,因此才有了种种妖异的瘴疠传说,再说三军又是六月南下。”

“木棉司迁徙了许多百姓去了岭南,为何多平安无事?”这正是赵顼眼下最担心的。

“陛下,不仅是木棉司,因为海商迁徙百姓,北方许多赤贫户走投无路,于是纷纷南下,虽然总数量不及木棉司移民之多,但从去年秋天到今年夏天,南下的规模却超出了木棉司任何一次迁徙规模。”

“就是。”

“是如此,虽然福建路疟疾危害不及岭南,然也有之。但为何没有出事,因为他们是分批而来,多者不过千人,少者只有几十人。而且多在走动的,到了目的地后立即疏散,即便有疟疾患者,也多隔离了,所以不会产生大规模的恶性传染。可惜章子厚离开三司去了湖州,不然陛下可以向他询问之。然而三军行军则不同,几十万人拥挤在一起,有时候行军,有时候扎营不动,于是蚊子互相吸血,互相传播这种病菌……因此以臣之预料,郭公此次南下,可能因此出现伤亡,甚至可能伤亡数量超出了战斗性的伤亡数量。况且交趾乃是热带雨林气候,河流密布,丛林浓密,几乎无法见天日。即便郭逵拿下交趾的都城,只要交趾国主带着手下大臣撤退出去,就会成为第二个李继迁。并且比李继迁那边的沙漠戈壁地形更让人头痛。如果继续剿灭下去,滞迟的时间越久,军民非战斗性减员数量就会越大,最后只能撤军。也就是郭公此次南下,能击败交趾,但不能灭掉交趾。”

“你看这道奏疏。”赵顼又摸出一道奏章,是章楶写的。

章楶还在河北,他听到朝廷六月发出大军南下,先是不大相信,又派人打听确认后,立即想到了他以前在庆州,王巨就专门与他讨论过如何灭掉交趾。

于是上书,将种种弊病说了一遍,大体上与王巨所说的差不多。

又说道,若是想灭掉交趾,不能这么打,除了王巨,没有第二人选可用,然后又说了那次议论,章楶隐晦地指出,那时王巨大约就已经料到了有这次兵祸发生了。

他的奏章到了京城,大伙儿有点不相信,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