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设置了发展基金,有了本钱,再贷给你们这样的良商,由你们就能推动庆州的经济发展,以及税赋,其次让百姓冷却一下,况且也支付了一些利息给了他们。”

“至于本官会在庆州呆多长时间,某也不清楚,可能会象程公(指程勘在延州)、蔡公(指蔡挺在渭州)那样,能呆上好几年时光。但也可能只能呆很短时间,便会被调走。不过横山新得,防线需要稳定稳固,横山羌人需要治理安抚,即便很短,我也能任上一年多时间。这个一年期限是最稳妥的时间。”

“但实际这种发展基金有很多风险的,若是官员不作为,或者能力不足,那非是利民之政,而是真正的害民之举。原来我是打算让它成为一个制度,所以还下了露布牒文,露布里有五年十年的说法。不过最后思虑之下,觉得不放心。于是收回这道露布,而是让它成为临时之政。所以你不要胡思乱想哪,可能我今年会离开庆州,可能陛下让我还呆上几年。不管那一种,我是陛下的臣子,终是要听从朝廷诏令的。”

有的王巨就没有说了。

为什么庆州变化很大,八成就是这个发展基金带来的。

发展基金扶助了若干作坊,实际它们就是各个原始的工厂,近四十万贯低息贷款发放下去,并且只在环庆二州,会拉动了多少经济?

这个经济不仅是养活了多少人,还有商税。

最大的商税乃是盐税,数量太大了,但这个盐税多是用来兴修道路,甚至在环庆路的后方三州也修了一些道路,以及购买粮草物资,没办法,王安石克扣了前线的粮草物资,王巨只好自己用钱去购买,不然怎么熬到秋收到来?还有那么多堡砦的修建。

盐税那个收入看似庞大,但放在这几样里,只是一朵小浪花。

所以盐税不能计算。

不过真正的商税也增加了。

宋朝现在商税一年只有八百余万贯,环州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庆州同样也好不了。

非是环庆二州没有商业,但多是私商,要么查没了走私货物,要么一文钱商税也得不到。

所以原来两州的商税不过三万贯左右,但也无所谓,这二州都是军事州,朝廷是支出的,而不是收入的。

但经过王巨的调整,不仅是这些作坊在交纳商税,还有那个齐税。

然后于前线暗中推动,发展出来三个互市,王巨戒令官兵不要阻止,并且暗中保护着商贾的交易,然而这些商货就成了明货,那也要交纳税赋的。

当然,商贾是巴不得的,至少比贿赂、层层克扣强吧。

可这也要官员公正,不要去敛财,就象宋朝官方的两个互市,官员胥吏层层克扣,尽管设置了互市,然而许多商贾继续暗中交易,或者因为官吏商贾勾结,隐瞒交易货物数量,以逃避正当的税赋。所以两个大互市,两个国家交易大市场,却没有给朝廷带来多少收入。

但环庆二州在王巨治理下,这一年的商税激增到了十八万贯!

就象眼前的祖阳,前后贷了六万多贯钱帛,但他在这一年里销售了三万多张毡毯,直接交纳的商税就达到了一万五千贯,另外还会产生近五千贯的间接商税。

若是包括利息所得,官府的收益实际所得也接近了四成利。

王巨非是王安石,四成利,宋朝有多少产业一年能达到四成利?

这几乎也是在抢钱了。

况且它实际不但是抢钱,还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式的抢钱。

于是王巨只截留了四万贯商税,余下的全部投入到百姓身上。

一是赈济寡鳏,不仅是战乱,这时代各种的天灾人祸,也产生了许多寡鳏,他们非是烈士户,可是生活很可怜,于是王巨拨出一些款项,进行了救济。

二是让善户引导百姓。

他前世有两个笑话,一是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国家天天宣传万元户,他的亲戚家隔壁就有一个养鸭子的万元户,然后国家拼命地向他借贷,他就拼命地养鸭子,养了好几千只鸭子,最后因为不识字,养得多了,问题一起出来了,破产跑路了。那时候王巨很小很小,只听到亲戚说国家很傻冒。

实际到了宋朝来,身居高位,慢慢回想,非是。

为何呢,国家看似出了一个笑话,最少银行产生了一笔死账,也将一个本来走向小康之家的人捧杀了。

然而当时在这个万元户的带动下,附近许多百姓开始了养殖业,虽然没有造就多少万元户,却造就了几千几万户千元户。站在这个角度分析,国家有没有做错?

正是这种看似很傻的举动下,百姓一步步走向了富裕之路。

第二个笑话,就是那个史上最悲惨的作文,领导发话了,不是俺们不管,买来牲畜教导他们养殖,好了,不到一个月全部宰杀吃掉了。买来化肥教导他们肥田,增加粮食产量,结果老百姓将化肥倒掉,留下蛇皮袋装东西。

当然,这些领导也努力了,不过他们努力的方向错掉了。为什么前面会见功,后面让人叹息?

实际只是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王巨除了寡鳏外,从来不直接发放物资救济,或者让他们劳动,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换得这个救济。

现在要治理了,环庆二州同样有许多山区,还有许多是真正封闭落后的山区,修了路也未必管用。

王巨从善户着手,各村寨挑选一些贫困的善户,然后王巨派出懂生产懂经营的胥吏下去,向这些善户发放贷款,再根据各村寨的情况,让这些善户种植、养殖,或者从事其他行业。

其实这些山区主要还是封闭带来的落后,但这些地方并不是真正难以生存的大漠雪原地区,靠山可以吃山,靠水可以吃水。

由这些胥吏指导,甚至王巨亲自下来指导,替他们想办法。

至于贷款额根据情况,分为一年、三年、五年,若是林业,则是十年。

而且是无息贷款,没有任何利息。

所以钱东春看到了庆州许多百姓在做善事,因为只要划到了善户行列,说不定天上就砸下金砖了。

然而不是百姓所想的那样,这些善户以后会有人失败,但也有人成功,一个人成功,就能拉动一大片百姓佼仿。

另外还是修路,大道修了,继续修各条小道。

道路不通,各村寨就休想好得起来。

兴办教育,然而与宋朝其他私塾不同,王巨增设了算术课,个个都想中进士,那有那么好中的,因此这些私塾的宗旨直接点明了,让庆州各村寨子弟知书识字算数,不再蒙昧无知,而非什么中进士。

最后就是植树造林,这个能不能成效果,王巨不大敢说了,只能说努力了。

宋朝有的官员比王巨更关心民生,然而因为见识不同,象王巨这样大规模的诱导百姓去致富,可以说整个宋朝破开荒的第一次。

然而这么做,手中得有钱。

没有了这些商税,王巨就是想到了,也没有办法做到。

或者从那几个作坊里拨出钱,不说那几个作坊还要努力支付着王巨承诺的两百万,就是没有这两百万,也不能拨,那是纯找死的。

只是在王巨推动下,庆州出现了古怪的一幕,为了凑集一万贯到五万贯商货,以减轻商税,各商贾往往将商货聚而不发。一旦发出,那就是浩浩荡荡的一支庞大商队,无比的壮观。

所以庆州不知不觉就变好了。

而且庆州大大小小的官员也象做梦一样。

十八万贯商税哪。也许鄂州杭州那边的商税更多,但这里是庆州。虽然王巨又将它花掉了,可这十八万贯是收上来的。

若是宋朝能保证这个数额,岂不是仅是商税一样,就能得到三千万贯?

祖阳妻子端来茶。

王巨喝了一口说道:“不错,好茶。”

然后又看着那一排围观的织女们说:“不要看,我不是星星……与你们一样,是人,有血有肉,也怕死,因此西夏出万金买某的脑袋,某出行只能带着一大群侍卫,甚是不便。”

说着,放下茶碗,上马回庆州了。

祖阳站在哪里默送良久,最后对那些发着花痴的织女们说:“明公是好官,但你们没有那福份,干活去吧。”

全二长子在马上说:“明公,你恐怕是庆州最好的知州吧。”

“不是,比起范仲淹,我差远了。”王巨说道。

其实论用心,王巨真不如范仲淹。只是自己有着一根大手指头罢了。

如果范仲淹也有着这根大手指,还不知会将庆州变成什么样子呢。

全二长子不相信。

他是最早跟随王巨身边的人,虽然这时代因为生活所逼,百姓懂事得早。不过那时候王巨表现已远超过同龄人。

因此包括全二长子也难免会想,王巨是不是星宿下凡。

不但全二长子,恐怕现在庆州九成百姓都不会认同王巨这句自我评价。

有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琼娘临盆,王巨派人找接生婆子,一下子整个庆州城都轰动起来,都自发替王巨找最好的接生婆。一下子便来了六七个接生婆。

王巨挠挠头,说了一些感谢话,都来了,那就一起进屋接生吧。

然后王巨坐在外面紧张地等待着,这时代医疗技术太落后了,一个难产,母子会全部完完。

特别宋朝在瘦为美,要人比黄花还要瘦,具体的就是小脚细腰贫乳,难产率就格外地高。因此一到妻子临产时,王巨就如临大敌。

还好,虽然不及妃儿那次顺利,不过最后侥幸母子平安了。

而且也早产了,但包括王巨在内,哪里知道早不早产,所以生下来的孩子看上去比较小,只有四斤来重,又没有哭。

所以一家人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但他是一个男婴,因此几个接生婆都没有立即走,看有什么要帮助的。过了一个多小时后,小孩子终于哭了几声

快,快让他吃奶,一个接生婆说道。

琼娘喂奶水,小孩子一边吃着奶,一边睁开了眼睛。

没事了,没事了,明公,没事了,另一个接生婆子欢喜地说。

王巨也十分高兴,道:“快拿赏钱出来。”

几个接生婆推了半天才收下,欢天喜地离开。

一会儿整个庆州城都听到这条消息,无数人家放起鞭炮。毕竟这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了这个男孩子,王巨才正式有了后代。

仅是生一个儿子,就轰动了全城,可想王巨此时在庆州百姓心中的声望。

琼娘抱着儿子说:“官人,这么小,取个小名叫耗子吧。”

“不行,太难听了,”妃儿抗议道。

古代贵族喜欢替自己子女取一些低贱的名字,据说这样会使孩子更好养。比如汉武帝的小名就是彘,也就是小猪。曹操的小名叫阿瞒,刘备的儿子叫阿斗,后燕慕容云的小名叫秃头,王导两个儿子的小名叫大奴小奴,谢安弟弟谢石小名叫石奴,刘裕小名叫寄奴。

不过叫耗子确实是过于难听了一点。

王巨站在边上说:“琼娘,你不要多想,其他人家发生的情况,我不会让它们在我家发生,所有子女都会一样看待。”

妃儿也明白了,嗔怪说:“琼娘,我才不会抢你儿子呢。”

这是什么情况呢,也就是这时代小妾生的儿子,多让主母抱走,是主母的儿子,而不是小妾的儿子,甚至惨忍一点,母子终生不能相认。且看未来的宋哲宗与向太后、朱氏……

况且这个儿子还是王巨的长子。

但为什么取名为耗子,耗子就是老鼠,十二生肖之首,也就是这个儿子不仅是王巨的儿子,也是王巨的长子。

王巨又说道:“琼娘,乳名就叫平儿吧。”

他的字叫子安,儿子叫平儿,合在一起就是平安。琼娘当然不好意思再说了,只是欢喜地抱着儿子继续喂奶。

王巨则向东方凝视了一下,其实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历史产物,也不能取耗子的乳名……

第595章市易市易(上)

王巨盯着眼前这一箱箱银子,问:“祖阳,为何用银子还贷?”

“明公喜得贵子,小的就当是贺礼。”

琼娘生了儿子,然而王巨只是关上门庆贺了一下,没有收任何人的礼物。

但这与琼娘身份无关,这么多年来,王巨一直未收别人的礼物,除非那几个真正的好友,比如章楶,不过他们既然是王巨好友,也知道王巨秉性,送的礼物多不是贵重礼物,只是象征一下。

“你有心了,”王巨夸道。

为什么有这句话呢?

那就是宋朝各地金银价比各不一样。

宋夏和盟,宋朝给西夏的岁赐分为岁赐、乾元节回赐、贺正回赐、中冬时服、国主生日赐五种,不过若从种类来分,则是绢十五万匹,细衣着一千匹,余下就是茶银,银子合计七万两千两。这么多年来,宋朝送了不少银子过去。此外还有河西走廊,尽管因为西夏横征暴敛,以及宋夏交恶,河西走廊商道萎缩,不过还有一些回鹘商人自西而来,也为西夏带来一些金银。

因此相对而言,西夏的银价比比较低,也拉低了宋夏边境的银价比。

不过这只是边境。

在宋朝内腹,银价是一天比一天高。

只要将这些银子用一些手段拉到关中,等于无形中庆州官府会多得到两三千贯钱。

所以现在银行不是时机。

货币十分紊乱,金就算了,那个太贵,银子开始流通,有银、各种铜币、铁币与交子。

各个货币比例又不停地波动着。

因此想成立银行,必须有充足的货币,而且要制订一个官方到民间都认可的兑率。

否则就是这些波动所产生的差价,其回报利息又比较低,若是官员不懂或不作为,不用多久,就会产生严重亏本。或者官员苛刻,就象现在的青苗法一样,用陈粮当新粮价放给百姓,逼迫百姓用新粮还贷,那么利用这些波动所产生的差价,就足以变相地将利息抬高到两分三分,甚至四分!

参考后世各个银行的贷息,一旦贷息到达二分后,还算不算正常?

总之,非常地麻烦,因此王巨看到胥吏束手无策后,又从朱李他们家请来了二十几名经济人协助,不然就是庆州这个小小的发展基金,也乱了套。

当然,这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不用时,权当是发展了一下庆州经济,若是用上,这次积累,会给王巨产生极大的帮助。

实际生意做到祖阳这一步,完全可以不用银子还贷了,有点亏。

王巨又夸道:“有心了。”

“小的只是无以回报,”祖阳泣不成声。

如果不是王巨来到庆州,他那来今天。

“回报什么,何谓父母官,父母关爱子女岂不是很正常吗?相反的,那才叫不正常。”

“小的,小的……”

“什么也不说,而且你做得确实很好了,请吃茶。”王巨亲自替他沏了一杯茶说。

王巨越不摆架子越亲切,祖阳就越是感动,反正离开时眼睛一直是湿润的。

看着他的背影,王巨说道:“什么时候,官员替百姓做一些实事,百姓习以为常,那么国家就好了。”

那是不可能的。

章楶则是在惋惜:“可惜它马上就要中止了。”

放贷了这么多作坊,祖阳这个作坊算是回报率比较高的。

但就是祖阳,一旦完全收回去所有的贷款,马上产业规模也或多或少会产生萎缩,最少得用两到三年的资本的积累,才能恢复到去年的盛况。

其他作坊与产业萎缩会更严重。

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他们不过是收入缩小罢了。

然而对于庆州的发展却是很不利的,随之而来,这些人雇佣的工人也少了,商税同样也减少了。这就会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变化。

并且这个一年本身就有着一个弊病,有的产业见效慢,因为时间限制,官府就没有放贷了。否则庆州经济发展会更快。

王巨低声说:“质夫兄,这么长时间,朝堂没有动静,难道有的人真的忘记了庆州?”

这也是不可能的。

况且王巨去年不依不饶,派人暗中散发真相,进一步伤害到了文彦博的名声。

文彦博是好欺负的主吗?

看一件事,文彦博在成都花天酒地,有人弹劾,正好御史何圣从家在成都,回家省亲,宋仁宗便说,你替朕打听一下文彦博。但此事迅速被文彦博得知,因此让门客张少愚从军营里挑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杨姓顶级歌伎,带到了汉州,迎接何圣从。

然后懂的,何圣从还想到了唐朝诗人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时,亦应攀折他人手”的一段风流韵事,便对杨姓营妓说,你就叫杨台柳吧。

张少愚在一边见到时机已到,便让杨台柳解下脖子上的丝帛罗帕,提笔写了一首诗,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惜妖娆。从今唤起杨台柳,舞尽东风万万条。

然后又让杨台柳吟唱。

乐了几天,张圣从依依不舍地离开汉州,去了成都,调查文彦博。

张圣从一本正经,文彦博却低三下四,盛情款待,然后又唤来营妓歌舞。一大群营妓出来,领首的正是杨台柳,并且独唱:蜀国佳人号细腰……

张圣从当场就滴汗了。

当然,他回去后,宋仁宗问文彦博如何,好好好。

文彦博上位!

还有,出了六塔河那么大的事,不是文彦博悲催,反而是狄青悲催。

再看现在的朝堂,无论文彦博弄了那么多事,却在西府首相位子上坐得稳如泰山,尽管是赵顼在搞平衡,那也是有本事的。

这样的人物,岂能甘心败于王巨之手?

所以这一回不发作便罢,一发作便会凶猛无比。

恐怕王巨反击,也会拼得两败俱伤,最后王巨不得不离开庆州。

相信这个时间会很快,毕竟王巨资历太浅了,也不算是顶级官员。

“其实也好,如果这回朝廷处执,子安你多半会调离陕西,那么安心呆上几年,至少以后不会让人扣上武臣的帽子。”

“质夫兄,你也是啊。”

“哈哈哈,”章楶乐了一下。他与王巨几乎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而且同样有着巨大的战功,而这个战功恰恰是朝堂许多士大夫最痛恨的。王巨一旦离开庆州,他也准得调走。不过他不是顶在最前面的,因此这一调,多半会正式登上知州的位子。

所以一件事,得从两面看,正面看是坏事,反面看却未必是坏事。

“子安,如果在其他地方推行这个发展基金如何?”

“质夫兄,恐怕不宜,之所以在庆州能成功,一是大战带来的威名,二是百姓手中有了运盐钱,但就是这样,我还请了朱李他们几家派来了几十名经济人,才没有出问题。况且……市易法。”

章楶沉默了。

市易法不论好与坏,它却涉及到进一步的放贷。

在边境还好一点,可以用战区特殊,来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