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能换吗?

他吓得不敢作声。

赵顼脸色阴郁,说:“当年嵬名山归降我朝,西夏人杀死杨定报复,后来又诈劝我朝,用土门一带交换绥州。朝堂上大臣们也纷纷同意,朕不得已下了诏书,正是卿之坚持,隐瞒诏书,所以才未焚烧绥州城,也使朕未闹出臭名史册的笑话。因此朕下诏嘉奖卿,渊谋秘略,悉中事机。有臣如此,朕无顾西之忧矣。”

当年坚持放弃绥州的是谁?文彦博是也!

你的荣华富贵,不是文彦博给的,而是朕给的!

但郭逵心中清楚,无论他替赵顼说话,或是替文彦博说话,这个西府是呆不长了。

郭逵只好说道:“陛下,土门重要,横山也重要。”

和稀泥吧,和稀泥,西府同样也休想呆得长。

然而有的大臣已经隐约感到今天会有大事发生,否则赵顼不会将话说得如此清楚。

“传诏,让三个夏使进宫。”赵顼说。

嵬名科荣进京已经好几天了,当然也不指望王巨会给他配置一个引伴使的啥,那么他们去京城,路上就会很尴尬的,因此只好跟在小黄公公身后,将小黄公公当成了引伴使,这才进了京城,递了国书。

这事儿拖了好几天,赵顼接见也不奇怪,并且以前就是在垂拱殿接见夏使的。

然而文彦博却拧起了眉头。

嵬名科荣三人被带到垂拱殿。

三人伏下,山呼万岁。

打败了,是西夏主动求和的,并且在求和之外,还想捞一点便宜,只好放低姿态。

赵顼说道:“你们西夏这次为何入侵环庆二州?”

“是宵小挑唆,太后已经将这些人处死,还望天子陛下恕罪。”

“当真如此?”

“是如此,”嵬名科荣硬着头皮说道。

“朕想说的是你们拓跋李家原来位于何处?”赵顼开始一连串的责问。

“定难四州,何定难四州,夏州、银州、宥州、绥州,但是你们西夏现在侵占了多少宋朝的疆域?”

“当年你们西夏李继迁借宋辽开战之机,兴兵作乱。真宗五路大军讨伐失败,由是让你们占据灵州盐州。我朝无能,只能坐由你们西夏壮大。”

“随后李德明即位,为图谋河西,又向我朝称臣,以换取我朝不得支持六谷部。由是又让你们西夏得到河西。我朝决策失误,依然只能坐视你们壮大。”

“李元昊即位称君立国,我朝屡战屡败,所以只好拿出二十五万买安。”

“没藏讹庞侵耕屈野河,我朝大军又于忽里堆惨败,因此默视你西夏占据屈野河之西大片土地。”

“先帝之时,我朝灾害连连,然而你们西夏却借机诱降禹藏花麻,然后联手入侵秦西,将万户我朝的熟蕃或掳或屠,千里渭源,瞬间成为一片死寂之地。但先帝仍以和为贵,却不料你们西夏狼子野心,再度入侵大顺城。惨败而归后,仍死性不改,屡屡越过边境,多次抄掠陕西缘边地区。”

“朕只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这次击败我军,夺下环庆二州,会不会将二州交还给我朝?”

还,那才怪了。

那么宋朝为什么还要归还这段横山与绥州?

反正买安都买不好,那只好比拳头大了。

“想和可以,但想想清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朕才同意议和,你们下去吧。”

嵬名科荣被赵顼连番说得冷汗涔涔,只好在太监的带领下,离开垂拱殿,但他出了垂拱殿,感到茫然,为什么宋朝士大夫没有劝说这个小皇帝?

劝说也没有用,况且还有黄骅的那段记录。

只是当时黄骅坐在边上,又是在州衙里接见的,在他的案侧上还有一大堆厚厚的文书,嵬名科荣还以为他在协助王巨处理公务呢。

三个使者下去。

赵顼脸色阴冷,看着他这个脸色,文彦博等人也不敢说话。

实际小黄公公将王巨的记录带回来,赵顼看到后还有点不大相信。横山有多重要,居然会有人建议丢弃?

因此他有意地将嵬名科荣冷落了几天,就是在看朝堂大臣的动向。

同意议和的大臣占据了九成,包括王安石,他考虑的是财政。

不过多数大臣虽然同意议和,但不同意嵬名科荣的交换,那怕每年继续给其二十五万,但不能将横山这一段丢掉。它太重要了。

至于少数激进的,则直接提议,不用议和的,反正也休想指望西夏遵守信诺。至于宋朝缺少的皮毛制口,慢慢有木棉代替了。战马,这次也缴获很多,虽然还缺,但不象以前那般紧缺。

那么失去了交易,再加上前线在抢青盐,又没有宋朝二十五万给他们带来的转机,又有这次惨败,西夏不用打,就会因为危机加重,走向灭亡。

赵顼一直不表态,但自昨天起,赵顼忽然收到一大堆奏折,虽然不象王巨说的那般严重,也让赵顼感到很失望。

横山哪,让几代人君望眼欲穿的横山,好不容易得到一段,居然还能主动送还给西夏,究竟是那一国打胜了的?

他冷冷说道:“这里有一段对话的记录,颇有意思,诸位,请看一看。”

说着,让太监将黄骅那段对话记录递给这些大佬们传阅,不但有对话记录,还有各人的神情记录,并且有人证,作为中使的小黄公公也在其中!

真相揭开。

这次宋朝能同意议和,就等于救了梁氏的命。甚至财力允许,都有足够的把握,趁胜将西夏灭国,至少王巨用灭国二字恫吓时,三个使者脸色很是地难看,这也证明了王巨说灭国是上策,非是虚言。

然而到了朝堂上,居然则变成另一个样子。

大家在看,然后啪啪啪啪……

打脸了,文彦博等上书的大臣脸一起被打得啪啪作响。

第578章和平

王安石叹了一口气说:“陛下,是很可惜,若是财力充足,太宗、真宗之憾,仁宗之耻,尽消之。”

还怪变法吗?

如果不变法,以后就会陆续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不因为变法,没有财力支持,连这次大捷都休想有。

现在王安石才略略醒悟,原来这场大胜,对变法也有很多好处的。

这就象另一个时空,有的专家为了美化王安石,说王韶河湟开边是王安石的功劳。有王安石一点小功劳吧,但这主要功劳是王韶的好不好?甚至因为王安石,王韶后面几年十分悲催,心情郁闷,这才加重了伤势的发作,最后郁郁而死。

所以准确说王安石变法没有错,变法是现在的唯一出路,不变宋朝就是死路一条。

但不能将王安石变法的意义无穷的夸大,这次变法并不完美,也确实产生了许多新的弊病,确实在敛财,并且与赵顼一样,没有用好真正的人才。

而且王安石既清高,又倔强。

司马光说他怮,倒也没有过份贬低他。

因为清高,请放心,王安石只说了这一句,不会重重地利用这场大捷,为变法去辨护。

郭逵却在思考。

当真是这样?

他有点儿不大相信,当然财政充足,这场大捷的战果会扩大,比如从后方再抽调一些将士过来支援,那么延州那边不但是土门,甚至可以将去年种谔的罗兀城那道防线拾起来,打通麟州与绥州,也可以直接威胁到银州。

还可以大军向西,将虾蟆寨、青岗峡、清边军、折羌会、赏移口这一线全部拿下,最少可以让蔡挺占据萧关以南的萧川。

当然,那样得需要出动更多的兵力,支援更多的物资与钱帛。

不过如果实现,不仅是盐州,就连西夏的韦州、天都山与银州,都能随时面临宋军攻击,那时是战是和,宋朝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但至于灭西夏,郭逵真不大相信,当真西夏那么好灭的吗?占领盐州,郭逵也不大相信,涿州的例子不好比,但有一个例子可以比较,那就是易州,因为在易水之北,孤悬于河北,所以在宋太宗时不得不丢掉了。

还有一个例子,丰州,王承美夫妇很厉害,可他们一死,立即被李元昊攻破。

不过这都是文臣们在撕逼,当然,王巨虽然也在撕逼,但他却是为国家在撕,所以感情上郭逵却偏偏王巨一方。

但郭逵也猜错了,王巨不仅是为国家撕,同样也在为他们这些武将与三军将士在争。

然而不管那条理由,郭逵是绝对不会点破的。

文彦博冷哼一声,没有再说了。

老文很精明,他担任了那么多年的西府首相,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韩琦那几个月的逼驾,赵顼一直对权臣不放心,对王安石也不大放心,因此需要朝堂有一个异论相搅。这非是象后人所想的那样,赵顼对王安石无比的信任。

只有朱熹一句话说得对,赵顼将王安石的术学完了,老王,你好下了。老王一下,老文也好下了。

还有一个原因,老文虽然一直在暗中搞小动作,但适而可止,看到不妙,立即闭上嘴巴,什么也不说。所以赵顼便容忍着他一直呆在西府相位上。

赵顼也叹惜,钱哪。

所以王巨犯了一个错误,这一偏,让赵顼对钱更加看重。

当然赵顼强国梦也不能说不对,王巨做过一个推想,如果在完颜阿骨打崛起之前,宋朝搞掂了西夏与河湟,会出现什么局面?

那不用疑问,宋朝会将所有重心向北方转移,宋辽两国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宋朝就会在前线筑建更多的堡砦。第一道防线便出来了。后来即便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金国的铁骑也休想顺利南下。而且得到辽国财富后,女真人堕落的速度会很快的,北宋岂能灭亡?

如果得到了燕云十六州,那个意义更非同小可,以宋朝的财力,足以修建一条新的长城,再加上在燕云地区建设层层堡砦,不要说金国,就是成吉思汗来了,也不敢说顺利将宋朝逼向江南再灭掉。

然而这个强国梦,不是有钱就能强国的。

就象史上的五路伐夏,没有高遵裕,就算顺利拿下灵州,能灭掉西夏吗?还有河西兴庆府诸城呢,定州、顺州、怀州、静州……慢慢攻吧。但那时到了什么天气?冬天就来临了。况且辽国会默视西夏被灭?

当然,若是没有高遵裕,一个是被迫撤退,一个是大败而归,性质终是两样。

因此除了财政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制度。

宋朝出了许多名将,但看看是什么名将,张亢,进士,王韶,进士,章楶,进士,张浚,进士,虞允文,进士,赵方,进士,真是一个儒将辈出的朝代啊。后面还有更猛的,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兄弟、毕再遇、王坚、张钰、孟宗政孟拱父子、扈再兴、杜杲,都是国家危险之即,才得到重用。并且这些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大多数人功成名就之时,一个个学习韩世忠,自己请求退休,以求保全自己,免得落得岳飞那样的下场。

因此不是宋朝没将,而是这种古怪的制度下,这些将领无法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至于相对和平的时期,武将没有机会,于是只能用文臣了,这才造成了那么多儒将……

现在恰好正是这个相对的“和平年代”。

这个时期,武将如何能上位。就象刘昌祚,能发挥好他的才能吗?

大多数是王巨怎么说,他就怎么去做,自己不敢去怀疑,不敢去想像,那么未来又能有多少上升空间?即便以后成为名将,但也休想成为孟珙那种级别的大将。

还有南方的交趾,章楶便很好地举了三个例子,然后证明若是交趾有不诡之意,最好还是能安抚就安抚,去派军征灭不上算。兵用得少征服不起来,休想指望再出现李靖与马援平南的战绩,在宋朝现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出现马援与李靖,没那成长与发挥的空间。如果派兵多,又不值。

所以正道行不通,王巨在想“歪门斜道”。

但这个制度,谁敢碰?王巨也不敢碰,会比“齐税”更麻烦,那将会是……与所有士大夫为敌!

况且这个制度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至少保证了武将不会篡国,作为人君,会如何选择?

作为人君的赵顼可没有想这么多,只是现在他十分痛快。

很多时候,就如王巨所说的,不是你是皇帝,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比如在边事上,他的想法就遭到几乎八成士大夫的反对。难道将这么多士大夫一起贬官吗?

王巨这个记录来得正是时候。

大家陆续退下,回到西府,文彦博对冯京说道:“当世,前线大捷,固然是好事,然而某就怕官家从此以后,学习太宗初年,那么国家危矣。”

“是啊,文公当佼仿赵普。”冯京说道。

胜了还是不错的,见好就收吧,这是冯京的想法。

“有这份记录在,某不好说啊。”

王巨这份记录里写得很清楚,延州不放你们到我们大宋的京城,但我会放,到了京城,自然有许多热爱和平的士大夫替你们说好话,那么议和就成功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议和成功,你们梁太后地位就能稳定了,以后她还会穷兵黜武,将你们西夏带向灭亡之路。

甚至说不定到了京城,还会有一些士大夫替你们西夏说好话,同意用土门换回绥州外加这段横山。

看来当初的国书上西夏并没有这个要求,而是听到王巨说过后,嵬名科荣与吕宁三人篡改了国书,提出这个请求。

虽然没有人真的同意这个请求,可自己带领着杨绘、孙固等重臣,却提出了用横山换土门。

打脸了,被这小子打得满脸生痛。

这种情况下,自己还能再罗嗦么?难道想皇上将自己枢密使官职拿掉不成?

“当世,若是议和成功,梁氏以后会不会抄掠我朝?”

“文公,难以猜测。”

“仲通,你来说。”

“只要熬过这两年,还会来抄掠。”

“如是将绥州与横山归还呢?”

“文公,纵然归还,这几年能使西夏许多人感动,但过了几年,还会来抄掠。”郭逵老实答道。

在这条上,他倒是同意赵顼的看法,不要说和平,就是一年送一百万给你们西夏,也买不来和平。只有一条道路,谁的拳头大,就占的多,占了绥州,西夏屡屡出兵,皆大败而归,所以绥州还是属于宋朝的。没藏讹讹占了屈野河之西,郭恩出兵大败,那么屈野河之西便是西夏的。

没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

可是文彦博一直想和平,让他怎么说?

“难道没有其他办法,战争不止,生灵涂炭……”文彦博忽然说不下去了。

记录上也有,小黄公公说大家为了百姓,才反对战争的。王巨讥讽,如果真是念着百姓,看看这些士大夫每年多少收入,家中有多少财富,但拿出多少,救济贫寡,赈济灾民?几乎没有!文彦博也没有,若有,他家人都不会放高利贷了。韩琦同样也没有,否则他家不会有那么多耕地了。

所以千万不要用这个民生来说事儿。

郭逵感到很好笑,什么民生哪,不过是害怕武将地位重新得到巩固罢了。原因也不止这个……但这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司马光说得对啊,大王敛财,小王兴边,有此二王,国家永远不会安宁。”

郭逵心中又不平,什么小王兴边,王巨想打吗?那叫临危授命,大捷如此,不过将三军带到盐州在抢盐,然后就没有再用兵了。这也叫小王兴边?

看来这个文公远不如韩公啊。

但他不知道,韩琦也非是以前的韩琦了。

这个记录,让文彦博难受得……

他走来走去,最后粗暴地说道:“然而不管怎么说,从去年罗兀城,再到今年庆州,陕西百姓过着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生活。因此战争必须停下来,不能有任何意外发生。”

敢情文彦博比梁氏还要急啊……但郭逵真的能理解,当年为了这个所谓的和平,面对着强势的韩琦,文彦博五次三番要求归还绥州,一度差一点将韩琦在长安逼得发疯。

第579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过和平是大势。

王安石钻到钱眼里了,他也想和平。

文彦博不用说了。

王巨见好就收,同样想和平。

其实这次除了眼红王巨战功外,大多数大臣们还是很支持的。去年年底,王巨临危授命,立即去了前线。那时候听闻三十万敌军到来,除了王巨,有谁敢去庆州?

大胜后,点到为止,同样得到大家的欣赏,包括高滔滔,天天有人在她耳边吹风,都难得地夸赞了王巨一回。

但怎么样和,也是一个问题。

文彦博下值回家,喊来家中一个忠心的仆役,对他吩咐了一番。这个仆役迅速出门。

嵬名科荣三人郁闷地从驿馆出来吃酒,刚出来,那名仆役迎头撞上,然后低声对嵬名科荣说:“你们也识相一点吧,不要指望捞取我大宋便宜了,否则拖下去,对你们西夏不利。”

“啊。”吕宁惊讶。

“你家主人是谁?”焦文贵问。

“多嘴,反对我家主人是为了你们好,”仆役说完,匆匆离开,傻不成,告诉你我家主人姓名!

三人站在哪里,吕宁说道:“看来是某一个宋朝权臣的家仆,我们想让宋朝交出横山无望了。”

“主要败得太惨,”嵬名科荣说道。

多会夏使来宋朝受过这等窝囊气?

“学习句践吧。”焦文贵道。不怕败,败了有败了的应对方法,不仅是句践,李继迁也数次被宋军打败,一败就装孙子,然后恢复力量又东山再起,生生从宋朝手中磨走了灵川平原,南北河套。

但他又想到王巨所说的话,让你们西夏梁氏掌政,对我们大宋还是好事,她只能带领你们西夏走向灭亡。

装孙子不怕,就怕成了真孙子。

这使得他心头蒙上了一道阴影。

不过三人都不傻,虽不知道是宋朝那一个大臣派出来的仆役通风报信,但知道事不可为了。因此回到驿馆,三人仔细商议后,由吕宁写了一份请罪书。

书上说本来西夏并无交换之心,此乃是听闻王巨所言,说是宋朝会有人因不知军事,会赞成换地之议,因此副使焦文贵才斗胆篡改了国书,现在向天子请罪,请求大宋天子发落焦文贵。

人在驿馆里,是砍了,还是剐了,随宋朝处置,只要天子能原谅我们西夏就行。

赵顼看到信后讥笑:“昔日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负荆于背,请罪也要有一个请罪的样子,是这等请罪?”

是在恶心人呢,还是在请罪呢?

文彦博说道:“他终是一国之使。”

“一国之使又如何,这些年他们西夏是如何对待我们大宋使节的,诱惑利骗,或者恫吓威胁,三番五次的羞侮。文公,这样吧,朕也不要求他们西夏怎么样,只问他们一件事,以后我们大宋的使者前去西夏,是在宥州还是在兴州(兴庆府)。”

你不是替他们说好话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