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23章兵力不足了

为什么李元昊铁心要立国,因为一立国就有了大义有了正统,所以老角死后,吐蕃四分五裂,而李元昊死了,无论没藏或梁氏专权,西夏传承不断。

为什么李元昊不屈服契丹,与契丹大战了一回,因为立国后就必须要自立自强,特别西夏是四战之地,东边宋朝,北边辽国,西边回鹘,南边吐蕃,如果失去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随时被瓜分得连骨头渣子都没有了。

但为什么张元却竭力反对与辽国开战,继续用兵于宋朝,难道他不明白李元昊用意吗?这就是汉奸精神,宁肯做任何人的奴才,也要拼命的反噬自己的母国。

王巨说了一些似是非是的话误导宋吉,但相信宋吉不可能将实情全部说出来的,必然还要经过一番篡改,那么他会往那一方向篡改,参照汉奸心理,说不定这次西夏出兵宋朝,宋吉也是主谋者之一,因此宋吉必然会抱着侥幸心理,也会将这个侥幸心理传染给梁乙埋。

所以西夏撤兵的可能性极小极小。

不过也不能小视天下人,苗授带着十营官兵去了安塞寨,那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调兵遮掩过去,而且气球升起来了,登得高,看得远,明天起就开始正式搜捕西夏的斥候游骑了,苗授走的是后方,不易察觉。

但狄咏再将十六营官兵率到凤川砦,西夏人还能不察觉吗?这个后方的兵力不停地涌过来,说不定就会逼得西夏人撤军回去了。

因此王巨让狄咏率领着这十六营官兵,自子午山的大后方插到凤川砦。

不过对于这支几乎以每天一程半的慢速度赶到宁州的官兵来说,现在猛然让他们每天行军一百里路,显然太过勉强了。但不这样怎么办?马上董毡出兵河西的消息可能就传到了梁乙埋耳朵里。还有蔡挺也要出兵天都山了。

因此在这三天内,必须将兵力布置完毕。

但王巨懒得解释了,他继续强硬地说:“如果他们提前撤军,就当是一次演习,这是军法,违者必斩。”

没得质疑!更没有违抗!

其实连野龙咩胜都看不下去了,在边上沏茶时说了一句:“不就是吃三天苦,多赶一会儿路嘛,比起雪泥堡与萌门三岔的血战,算得上什么?还是不是狄青大将军的子孙!”

狄咏俊脸一红。

章楶打了一个圆场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可能后方远离前线,军纪有些散漫,包括行军速度也比较缓慢。因此让你们现在将行军速度提高一倍,感觉很难。不过这是特殊时间,必须特殊对待。”

但王巨就不给两人面子了,打断章楶的话道:“我是侥幸胜了几场战争,但这背后的不仅是我谋划,论谋划高下,我甚至不及章质夫,这主要是因为我对军纪十分看重。尽管我不会象种谔那样的杀人,但违反军纪者,免不了笞杖,甚至拿掉官职。”

不要以为你们是曾公亮的下属,我就不敢杀,就是不杀,罢免你们官职,到时候你们还要不要脸面。特别是狄咏,那时丢脸丢到大食去了。

“我们就尽量将这个时间抢过来,”狄咏无奈地说。

“还有,曲珍在这两战中表现出色,因此你们将军中那四个骑兵营抽调出来,做为前行,由曲珍率领。”

大顺城之战得到大量战马,有部分立即装备给大顺城的骑兵,还有一部分由景思立带到延州去。不过萌门三岔那边又得到了三千匹战马,庆州城外与业乐镇下也得到了少量战马。陷入敌人重围的诸军无法补充战马了,不过后方还有一些骑兵营,原来环庆路的保捷骑与蕃骑要稍稍好一点,得上次蔡挺与王巨之功,战马基本上全军装备。不过一些后来的禁骑兵,以及永兴军发过来的骑兵营,皆严重缺少战马。明天就会由赵普派人将这些战马送到后方,一一补齐。最少能让后方的数营骑兵基本做到一人一匹战马了。

也就是曲珍率领的四营骑兵,将会成为真正的骑兵营,只是这些骑兵的骑术,王巨心中实在没有多少底子。

但问题不在骑术,而是这样一抽,等于将二十六营永兴军的官兵最强的十四营,被两个空降来的大将抽走了。

这说明眼前这个小知州对自己很不信任哪。

然而两人对视一眼,皆是无奈。

王巨可不是恫吓,不要说拿掉自己的主将之职,就是真将自己杀了,面对着这个三十万敌军,杀了也就杀了。

并且王巨不仅是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以胜败论英雄,人家会打胜仗,就有话语权,不服气都不行,看看宋朝有那一人能将西夏打得如此之惨?

没有办法,两人只好带着曲珍领命下去,并且还是连夜返回大营,三天行三百里路哪,每一分一秒时间都是宝贵的。

看着他们离去,章楶道:“是不是太严厉了?”

“会战开始,不能再出现任何象李克忠这样的意外,”王巨说道。

本来王巨打算将李克忠调到后方去的,但就是调到后方,马上也要成为主力军,随自己杀敌。一个不满的大将,加上好几营官兵,关健时候就会出意外。

因此章楶在后方听到这个消息后,索性推出第二套方案,那就是直接先对付梁乙埋的主力部队。不过也非是象高怀忠所想的那样,王巨打算粗暴地蛮干,还会有一系列的安排,一步步削弱梁乙埋的中军兵力。但这样一来,李克忠几营官兵用场就会变得象预备队那样。现在王巨话中也是这个意思,如果曲珍反馈的一些消息不太理想,王巨可能也将狄咏余下的十二营官兵变成预备队。反正也要置预备队。

这无关紧要,章楶想了想,也认可了王巨的安排,他说道:“子安,早点休息吧。”

这几天来,王巨很是担心,更没有睡好,特别是从高敏插到萌门三岔开始,这两天两夜几乎都没有合眼。

王巨点点头,说:“质夫兄,你也去休息吧。”

今晚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家可以痛快地休息一晚上。

两人各自回去休息。

但并不代表着这个夜晚就平静了。

梁乙埋先是将战斗经过向三军传达,这有点儿自暴其丑。

然而不暴没办法了,这一暴就能向三军说明我们是在与人作战,而非是与神作战。如果神化,那个后果会非常非常的不好,就象薛仁贵晚年与突厥一战,仅脱一个面甲,突厥人确认是老薛,一个个就落荒而逃。因为大草原上的各族将薛仁贵神化了。这段历史可能梁乙埋不大清楚,但知道军中已经出现许多古怪的传言,这会严重影响士气。若不纠正过来,也不用打了。

另外又传令,让仁多零丁看看能否有办法将萌门三岔拿下来,头痛也得要拿,那一卡,三军上下全部指望安疆堡这条小道运输后勤,后勤供给会越来越紧张。

当然,柔远寨又开始筑土山。

这也是必然,就是梁乙埋打算撤退,还是想攻下柔远寨,血洗这几天的仇恨与羞辱。

但这还是不够的,梁乙埋扭头看着宋吉。宋吉表示很苦逼,一是让王巨吓怕了,二是他真想不出好办法哪。

夏军来就是进攻的,宋军也让西夏人进攻。反正外面坚壁清野,军队一起龟缩在各个堡砦城镇,那怕西夏大军攻到庆州后方,宋军也不反对。但夏军敢将战线拉得这么长吗?那不是攻入敌人后方,而是给宋军上菜去的。

而且现在西夏面临着一个可怕的问题,那就是兵力不足了。这厮,二十万大军哪,还喊兵力不足。不过二十万与原来的近三十万大军终是两样了。

最主要几次夜袭战也让西夏人产生了害怕,现在西夏每一支兵力不达到两万人,都没有安全感。就象妹轻咩罗,已经在西谷砦下喊叫了,仁多将军,再调派一些兵力过来吧,我孤军顶在西北方向,前方是西谷砦,两面的侧翼是安塞寨、惠丁堡,前方还有萌门三岔那支铁军,一旦宋朝四路兵马也向我来一个夜袭,我这点兵马真不够人家啃啊。

还不止呢。

西夏大军滚滚而来,后勤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又分成三个部分,一是金汤城到大顺城,二是白豹城到安疆堡,实际这两部分后勤主要是自盐州而来的,当然在盐州的背后是宥州、夏州、银州等各地调拨过来的物资,甚至也从兴庆府与灵州分出一部分物资到了盐州,再从盐州调向前线。

还有一部分便是从灵州到车厢峡,不过也不是灵州一处的物资,甚至还有河西走廊的物资,慢慢调到灵州,再从灵州调到车厢峡,调往前线。

车厢峡道让萌门三岔子一卡卡死了,大顺城那边什么也不想了,因此只能走白豹城。但白豹城的物资又让刘绍能带着三千兵马烧掉了,那么只能从盐州紧急将余下物资调拨过来。然后从各地将物资再向盐州调拨。

第二部分便是各个将士自己所携带的物资,不要嘲笑西夏的落后,唐朝府兵制度就是这么做的。

淮安镇与柔远寨的主力军队各人的物资关没有损失,然而夏军并不只是这两部兵马,如大顺城就是三万五千兵马,萌门三岔动用了一万五千兵马,安疆堡下是一万五千兵马,白豹城是四千兵马,庆州城下与业乐镇又是三万五千兵马,这些夏军除了少数人物资还留在后方外,余下的也随军带走,虽然最后有不少人逃了出来,但这些物资都先后成了宋军的战利品。

这些人现在一无武器,二无衣被,难道让他们受冻挨饿后再空手作战?

还要调拨物资进行补充。

因此梁乙埋不得不发出两万大军,专门去后方运输物资,这两万大军除了白豹城以南一万兵马还能投入战斗,余下的一万兵马等于重新回到了后方。

再者,白豹城与安疆堡的一万兵马敢不敢调出来战斗?

所以兵力不够用了。

宋吉仔细一想,心中的一丝侥幸又再度变成了悲观。不过他不敢说啊,想了大半天,突然想出一个计策,他拿出一份前线送来的情报,递到梁乙埋手中。

是仁多零丁送过来的。

上面只讲了一件事,种谊迅速扑灭了环州部分部族的反叛后,一些长者来到环州试探宋朝的口风,但却被勒令立即让他们配合官兵,将各村寨中的强人送到军营。

有一小部分村寨看到赵普大军进驻环州,他们寨子又小,或者他们寨子的地势不险恶,于是害怕之下,陆续将寨子里的强人送到了军营。

不过大多数依然没有动静。原因有二,一是惯出来的,二他们自以为是中立派,并没有反叛,宋朝敢对他们动手么?为什么不敢动手,且看环州的地形,较大的山梁山脉就有一百多条,据传大大小小的山沟多达一万多条,另外还有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土塬子,这些村寨便生活在这些土塬子上,四周群山环绕,地形远比庆州更复杂,山也比庆州的山大。

又加上他们并没有反叛,宋军还敢对他们动手么?

眨眼之间,三天就过去了。

前天临近黄昏时分,周永清又率领五千官兵悄悄向木瓜堡出发,昨天又传出大顺城大捷,今天又传出萌门三岔与庆州城、业乐镇三场大捷。环州各部族终于感到震动。

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只要宋军不犯致命性的错误,最少能保住环庆二州不失了。而且那么多大军,似乎这些军队表现还十分凶悍,不象以前印象中的那种懦弱宋军。

各村寨终于害怕,然而自昨天起,种古就拒收这些村寨强人了。现在送人过来,俺们不要了,陪礼道歉同样俺们也听不进去了。

斥候打听到这条消息后,仁多零丁没有太关注,这种情况下,还能蛊惑环州一些部族反叛么?就是能蛊惑起来,西夏又能有心思分兵环州么?于是随意地随着各个情报送给了梁乙埋。

刚才大家在想办法,宋吉也在随意地翻着这些情报,梁乙埋让他想办法,忽然又想到了这条情报,便将它递给了梁乙埋。

梁乙埋很不解,问:“它有什么不同吗?”

“有啊。”宋吉说,但有的将领想要捂脸,这个大学士,又要出锼主意了。

第524章夜声

“大将军,敌人的兵力主要就在大顺城、柔远寨、东谷砦、萌门三岔、木瓜堡、惠丁堡、安塞寨、淮安镇、五交镇、业乐镇、庆州城、凤川砦、华池镇与荔原堡,另外平戎镇、府城寨、马岭镇、方渠寨、木波寨与环州城也有一些少量兵力,余下的堡砦都罕有官兵,只有少量强人驻扎了。”

“这还用得着说吗?”梁乙埋不满地道。

自己大军主要就在这一线,宋军当然顺着这一线驻扎官兵了。

“不过大将军,就是这些堡砦各自兵力又不相同,兵力最多的是大顺城与华池镇以及庆州城。余下的多则六七千人,少则只有一两千兵马。但是大将军,你看地图,大顺城、华池镇与庆州城都在宋军的右侧,左侧各堡砦虽有宋军驻扎,但实际有多少兵力?”

就象周永清与赵普虽带来一万兵马支援,却一切为三,种古的手下的各军分得更散,要么就是燕达手中兵力稍多一点,可加上强人壮马在内,也不过六千人,种谊只有四千余人。业乐镇的宋朝官兵,如非王巨前去支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梁乙埋很不高兴地说:“你说什么啊。”

宋吉意思便是宋朝左侧环州那边兵力空虚,应当放在环州。

但这就是原来仁多零丁的计划,侧军自大顺城而来,牵制庆州宋军,主力部队则顺着通寨川与归德川,直指环州。

而且攻环州还有两大便利之处,第一是地形。

宋朝镇戎军最北便是高平寨、天圣寨,一直到环原交界的细腰城。在史上后来章楶才将疆域推到更北的平夏城与石门峡,最后推到萧关与兜岭、青岗峡,这才与环州东西相齐,那时西夏很危险了,就连天都山都成了宋朝的领土。

不过金人来了……

那是很久以后的事,现在自细腰城往北去,环州的西侧全部属于西夏人,所以范仲淹才大肆修建,或翻修环州西侧各堡砦。如细腰城不远的石昌镇。

在它的西北有马岭大川口,自此往西有杨家族等四十四个部族,曾数次入侵环州,因此宋太宗宋真宗时两次翻修石昌镇。

在它的北面又有乌仑山,宋朝又不得不修建了乌仑城。

它北边则是肃远寨,肃远寨的北面就是敌人的骆驼坪,骆驼坪背后就是大落乾川,称为大,肯定是一个较大的土塬子。

肃远寨北边就是洪德寨,洪德寨东侧就是归德川,重要性更是无用置疑了,它也是眼下环州最北的寨子。在洪德寨与环州之间,归德川河东,肃远寨以西又有永和寨,这个小寨与归德川、肃远寨成一个三角,一控归德川道,二是守卫庆州城。

还有环州西边的定边寨,西侧便是三店沟,又有三条路通达西夏。以前宋朝曾让慕容恩之子慕容化主防过此寨。

定边寨稍东又有永和寨,西控大岘山,西北边又有一条道路通达西夏。

这些道路不可能通过十几万夏军,但一万两万兵马顺着这些道路对环州西侧各堡砦发起攻击,还是不存在问题的。只要派一支军队压向葫芦泉寨与细腰城,切断宋朝自原州与镇戎军援军过来的道路,而且难度并不高,两寨因为承平时久,多已荒废,几乎与雪泥堡一样了。那么再分兵攻打环州侧翼,整个环州便会面临着夏军的强攻。

第二个优势,便是一些慕容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乱认干爹,而且那时仁多零丁已经派人暗中与慕容在联系,也说动了一些人。

那么在夏军多重攻击下,再加上慕容里应外合,西夏就能迅速拿下环州。

然而梁乙埋却没有同意。

老子出动的不是十万大军,而是三十万大军,难道只图谋一个环州,况且就是得到环州,又能如何?宋军倚据马岭山,又能建起一道防线了,根本就威胁不了关中,更不能将鄜延路与泾原路一切两半,也不能垂涎宁州、鄜州这两个比较富足的内腹汉人之州。

仁多零丁还能说什么呢,再说他也想不到会打成这种样子。

现在宋吉又翻出此事,让梁乙埋如何不恼火?

宋吉道:“大将军,当时是李复圭,现在是王巨。”

仅一句,梁乙埋就象泄了气的皮球一般。

“再说,如果我们大军不从大顺城来,敌人如何将主力调到右翼一线?”

“然而如何分兵?”

“大将军,不用分多少兵力,可以从天都山那边调来一支兵马,攻打肃远寨,我军到时候只要稍分出一支兵马,自西谷砦攻向永和寨,归德川路便打通了。”

“但天都山那边……”

“大将军,天都山离宋境遥远,并且泾原路支持了一万兵马,他们在前线余下的兵力不会有很多。宋军也不敢出兵那么远,而且环州那些部族虽畏惧地送强人去宋朝军营,可心中实际很不满,现在宋军又粗暴地不接受他们的好意,心中会更不满。这是人心,人和,也可以利用的。”

似乎听上去很有道理,王巨与蔡挺都很难缠,但这两人都是属刺猬的,不碰他们,大家相安无事,一碰马上就会扎得手痛。就象上次大顺城胜利之后,蔡挺与王巨仅是拿下安疆堡,然后就没有动作了,甚至对十二盘岭都未产生兴趣。

再说,现在夏军几乎是在被宋军牵着鼻子走,这样下去,可没有好前景。

而且就是辽国出兵,延州兵力抽走,宋军兵力虽少,只要坚守各堡砦不失,以夏军的攻城能力,又能拿下多少堡砦。况且这是几十万大军的吃喝,每天消耗是惊人的数字,也不可能让梁乙埋拖得那么久。

如果按照宋吉之策,不但开辟了新的后勤粮道,而且环州左侧现在兵力空虚,如果夺回安疆堡这个有大用的钉子,再拿下环州,那怕拿下半个环州,也能回去勉强交待了。

梁乙埋终于有些意动。

宋吉又说道:“能否执行,大将军可以问一下仁多将军。”

被王巨打怕了,他也不敢承担责任了。

梁乙埋于是派人问仁多零丁,仁多零丁同样也被王巨打蒙了,宋吉的部下算是梁乙埋的兵马吧,可是业乐镇与萌门三岔却全是他的部下。一下子就被宋军啃掉三万多兵马,仁多零丁也有些六神无主了。

梁乙埋又下令让他强攻萌门三岔,这也不是梁乙埋不讲道理,大伙不想撤,不想撤就得继续打,天知道得打到那一天,这么多大军消耗很惊人的,也必须拿下萌门三岔,使得通塞川道路通畅。

不过他白天派人看了看,斥候回来禀报,说是因为人手多,其实这也不用禀报,现在是六千多宋军,加上几千名战俘,还有许多周边各族被掳去的百姓,人手能不多吗?因此那个简易的冰堡在迅速地建设着。

高度还是那个高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