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半交给官府,一半由百姓带走于路上当做伙食,战后由官府以市价补偿其铜币或交子,或者等价的布帛、茶叶、瓷器与铁器。至于普通的衣料,各自做上记号,登记在册,放于各堡砦存储,战后带回家去。”

“那百姓撤到哪里?”一名将领问道。

“百姓先行撤到后方的宁州、邠州、乾州与郑白渠方向,我早在后方准备了大量粮食,也派百姓在盖临时的棚居,同时又调来大量石炭,让百姓可以御寒。”王巨解释道。

这条命令也意味着朝廷又要花更多的钱。

不过其好处,便是能迅速将各堡砦的粮草得到充足的保障,也舒缓了后方民夫押运的压力。毕竟将粮食等物资,运到宁州乾州与运到庆州前线,终是两样的。

如果在郑白渠,连运都不用运了。

况且战事即将爆发,又要“放”,运输会成为一个更加头痛的难题。

又有人问:“王公。”

“称喟我明公吧。”

这个王公将王巨雷了。

“明公,可时间太急迫了。”

“你是指百姓来不及了。”

“是啊,大战随时一触在发。”

“如果来不及,所有吃的穿的,当场烧毁。”

“那会引起百姓的慌乱。”窦舜卿说。

“窦将军,这是必然,但我要的就是这效果。百姓不慌乱,西夏人如何能麻痹大意?战争,必然会给百姓带来伤害。可失败了,那么伤害会更大。我这样做,虽会给百姓带来伤害,但也是将百姓的伤害降到最低。”

“不过这都是缘边地区,九成百姓都是蕃人,他们未必会听从朝廷号令。”又有一将说。

“派人劝慰,如果再不听,只好由他们。”王巨道。

大敌当前,就是蕃人也怕死,不过环庆路有少数大的蕃族,平时桀骜不驯,比如环州越来越猖獗的慕容族,王巨能管得了吗?管不了强行去管,难道脑子坏掉不成。

“其次这一线的后方,凡是属于环庆两州境内的所有郊外百姓,也要一律撤向后方。粮草衣料禽畜同样处理,但这一批百姓时间可以长一点,然而也务必在五天内全部撤离。”

“庆州后方的郊外百姓也要撤离吗?”又有一将问。

“撤。”王巨斩钉截铁地说。

章楶的策略便是放,一旦三十万敌军放进来,整个环庆路不论在哪儿都不安全了。

他又说道:“同时,诸强人壮马不愿意战者,也同意其撤离,愿意作战者,战后赏绢两匹,另外再加上一件棉袄,于战时御寒。如果非兵役者的百姓愿意替国效劳参战,与强人壮马同样待遇,在战场上每击杀或抓俘一名敌人者,赏绢十匹。”

然而除了曾集训过的强人壮马外,余下百姓,王巨与华池县时一样的做法,主要还是用来守城,增加守城力度。

出了野外作战时,不能指望这些人了,说不定还会乱了大军的阵型。但这要等会儿交待了。

“诸位,立即出谷,将此项命令,向你们的亲兵传达。不过要记住,暂时不要说我来庆州了。”

到了指使以上的将领,皆有亲兵的,只是为了保密,这些亲兵没有放进来。他们就在谷外。

近百人又重新来到谷外传令。

余下的是王巨从郑白渠带来的保捷军各营指使。

下达命令后,各将又回到谷中。

不过有的人已经会意,这是完全的坚壁清野。一旦执行下去,西夏人就是涌入到了庆州境内,也会一无所获。难道余下的房宅能当衣服穿吗,或者当饭吃吗?

那么只要战久,供给就会让西夏人头痛了。

王巨看着众人,又说道:“第二道命令就是置旅与旅将。”

第469章旅(下)

“旅?”几乎所有人都纳闷。

实际按照宋朝的说法,就是重置军头,真正的军头,而且兵力与宋初的军也差不多。不过将兵法还没有开始,沾到军头二字,总有点不好。

反正换汤不换药,何必碰那个腥气?

“第一旅将乃是窦老将军。”王巨说着,拿着一面旗帜,以后这就是第一旅的旗帜。这个各旅的旗子,未来可能会很管用的,马上王巨也要解释。

不仅是旗子,还有兵力的补充。

原有的环庆路军队中马兵禁兵合计才二十一营,不过就近又从华州与永兴军调来十一营禁兵支持。此外还有近十营蕃落,十几营清边弩手与保捷。

正规的兵力就这么多。余下就是三万多名强人壮马。

不过这些兵力不可能全部投放到战场上,后方多少要留下一些兵力驻守,即便郑白渠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带过来的,事实经过挑拣后,王巨只带来八十六营保捷,战斗力稍稍偏弱的数营保捷也留在了后方,协助官府维护治安,安顿逃难的环庆百姓。

至于三万多名强人壮马,更不可能全部投放到战场上,所以王巨说八万对三十万。

在三原王巨还不大清楚,毕竟他离开庆州好几年,兵力分布与以前大不相同了。直到四天前,王巨才从李复圭手中拿来环庆路的兵力布置。除了从后方带来的十一营禁兵,随着保捷军秘密呆在宁州,环庆路能调出来的兵力,几乎全来到了庆州前线。包括华州与长安的禁兵合计是二十七营马步禁兵,八营蕃落,十四营原有的保捷。两万来兵力。

余下就看有多少强人与壮马愿意投入到战斗中。

因此还要对前线进行少许兵力补充。

几万保捷军也行军了,不过打着拉训的名义,行军到了宁州,并不在庆州境内。但从现在起,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开始向庆州正式进军。但诸将不知道的。

不过这些保捷军编入到最前线的很少。也不是说王巨不用他们,战争一旦开始,很快就会不分前线与后线。后线也是前线。

“我报各营的军号,听到军号后,各营指使请站在诸旅将的身后,从现在起,他们就要听从他们的号令。”

王巨报出一个个营号。

一个个指使也站到了窦舜卿的身后。

实际此时环庆路最能打的不是窦舜卿,但谁让老窦官职高资历深呢。

第一旅将是窦舜卿,第二旅将就是燕达。

姚兕刘昌祚并不比燕达弱,但同理,人家官职高,已经打了出来。

第三旅将才到了姚兕。

第四旅将到了李三狗。

李三狗咧嘴笑了笑,还是很满意的,一个老蕃将,能排在前面,这也是王巨,换作其他官员,会可能吗?

不过大家也会意,一是李三狗确实能打,二是他资历同样不浅,只不过他以前的资历是用宋朝将士鲜血建立起来的,如今换了位置,成了宋朝的蕃将。最后一个原因就不用说了,李三狗乃是王巨的嫡系。第五旅将是刘昌祚,这个略有异议,因为刘昌祚未打出来,不过刘昌祚官职高哪,倒也说得过去。第六旅将是王君万。第七旅将是刘阒。第八旅将是林广。

大顺城乃是重中之重,两个旅将驻扎很正常,不过各人脸上又有些古怪。都是旅将,窦舜卿这是名升暗降哪,而且到打的时候谁听谁的?

老窦脸上也有些不高兴。

“窦将军,莫急,稍后我还有安排。”王巨说道。

说完继续任命。

第九旅将是姚麟、第十旅将是种谊。

这回轮到李复圭有些不高兴的,不过他也无辄,因为种咏之死,种家兄弟对他皆有些怨怼,然而谁让种谊是王巨嫡系呢。

第十一旅将是高敏,此人是一个宦官,也是环庆路的都监,王巨秘密来到庆州后,也与高敏交谈了一会,发觉此人在军事上还不错,所以这时让他单独统帅一旅。第十二旅将是种古,他同时继续主持环州事务,主要是以侧应为主。环州哪里不是主战场。

第十三旅将是魏庆宗,第十四旅将是秦渤,第十五旅将是李克忠,第十六旅将是杨培,第十七旅将是顾永平,第十八旅将是蕃将赵明之子赵余庆。

赵余庆虽是赵明之子,但去年数战表现不大好,让王巨排到后面了。后面几个旅将都是庆州与环州原来的重要武将,但大多数王巨都不大熟悉,不过王巨真正指望的也就是前十个旅将,后面的八个,看着办吧。

就是这十八旅将,将一百三十五营士兵瓜分。多者一旅能有十余营官兵,少者只有几营官兵。

至于强人与壮马,再根据实际报名的人数,以及他们位置的分布进行第二次分配。

兵力布置完毕,王巨说道:“诸位,相信三川口之役,大家皆知道其经过吧。非是我军不勇敢,即便我军遇伏,但也多次杀退了敌人,特别是郭遵,更是杀出了我军的尊严。然而随着都监黄德和的逃跑,终于导致我军惨败。可是黄德和乃是三军都监,即便刘平也无权处置。但正是这个无权处置,让数千将士亡魂于三川口,也奠定了西夏士兵的信心。”

“为惩此之戒,我现在置了这个临时的旅,也下令,自此以后,直到战争全部结束,三军必须遵从我的号令。余下便是章通判,窦总管。”

窦舜卿这才色霁,原来他除了这个旅将,统领着十六营官兵外,还有着三号长官之职。

至于他排在了章楶下面,章楶乃是一个文官,并且是二甲进士,他能争什么?

“除我们三人之号令,各旅必须听从各旅将的号令。”

也就是什么都监、押监的什么,都无权干涉三军行动与战斗。

“至于不听号令者,各旅将有权利对指使,包括指使在内以下各将士,杀。”

轰!

下面立即传出嗡嗡地议论声。

各指使看着他们各自的旅将,面面相觑。

“敌军势众,兵力可能是我军数倍,如果军令不行,如何得胜?如果你们不听从各旅将指挥调动,即便各旅将不杀,我也要杀!”王巨森冷地说道。

“从今天起,不听从号令者,杀。”

“不前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泄露军情者,杀!”

“违反军纪者,杀!”

“如果各旅将也违反这数条,我来杀!”

也就是老窦犯了这几条,王巨照样要杀掉老窦。

这是威的一面,王巨又说道:“但是……但是你们只要有功劳,这次必有赏赐。官家让我来庆州,我在延和殿当着所有宰执与重臣的面问了官家一个问题。上次大顺城之战后,微臣的年龄小,不大好重赏了。可是蔡公呢,继续于边州任知州,姚兕继续呆在了荔原堡,张玉到了河北仍是一个副总管,章楶至今都不是一个知州。”

“官家什么反应?”有人问。

“官家说这是朕的失误。”

王巨语气说得平淡。

但很多将领听了心潮澎湃,自宋仁宗以后,士大夫越来越得势,也造成了军事上越来越畸形,就是各将立下了大功,赏赐也很轻。最好的一个例子,庆历时最牛逼的勇将张岊,立下了那么大功劳,也不过迁为礼宾副使,一个从七品的小官。直到明镐来到河东后,得明镐推荐,才迁为沿边都巡检使。

试问这种情况下,诸将愿不愿拼命?

议论声再次响起。

王巨拍拍手说道:“接下来就是安排,不过安排之前,我还有一些新物事拿给诸位看,之所以让李公下令,让诸位来到此处集结,一是为了隐瞒我来到庆州的消息,其次就是为了这些物事。”

…………

赵顼将王巨的奏折传给诸人看:“西夏真向庆州出动大军了。”

文彦博很不喜欢的,王巨替李复圭略略辨解了一下,这个倒无所谓,反正李复圭下了海。主要是王巨置的这十八旅,似乎隐隐在推翻宋朝的原有军制。

赵顼对此倒不是很在意,八万对三十万,事急从权罢了。况且只是战时的临置,战后还是原还原,该干嘛还是干嘛。

他在看大家的动态。

对于战争,王巨原来与他仔细地谈论过,王巨诠注的战争乃是三个阶段,战前准备,战时,战后的善后。这三条重要性一样,包括这个善后,无论打败或战胜,善后不处理好,打败了就是真正的惨败,打胜了也只是一场劳命伤财式的战争。只有善后处理好,才能将一场战争所带来的效果无穷的放大。

现在奏折上所说的战略与战役区别,也隐隐与此有些联系。

但让他十分失望。

大家看后,脸色精彩纷呈,可没有一个人说话。

赵顼只好看着王安石,王安石无奈地说:“王巨此去,他所要的朝廷都给了,又是提前准备,胜负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显然不是赵顼所要的答案,他又看着陈升之。陈升之多狡猾啦,一言不发。赵顼只好看着王珪,王珪道:“陛下勿要担心,王巨下令坚壁清野,庆州又有诸堡拱卫,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夏人必不能持久也。”

赵顼心说,朕要的不是这个胜负之争。

于是他又看着文彦博,文彦博道:“希望王巨此行不让陛下失望吧,如果不能胜,自此西北多事矣。如果是小胜,西北还会多事矣。只有大败夏兵,西北才能平安一段时间。”

文彦博又埋下了一个坑。

你王巨这一回可折腾不轻,因此那怕你就是小胜,也是一种变相的犯罪!

赵顼未注意,只是失望的让大家退下。

王巨原先离开京城时,知道真相的人不多,知道的也没有传,毕竟大过年的,大家都想过一个平安年。

不过一回消息终于传了出去。

不管王巨是君子还是小人,但在原先华池那数场战役,打得极其光彩。如今再度临危授命,前去西北。所以满京城的老百姓都开始谈论了,就连大苏也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长诗,“讴歌”王巨,顺便讥讽了王安石没有容人之量。这么好的文武双全的臣子,因为不支持你的变法,便搁在军器监了。结果呢,出了事,又让王巨当救火队员。

王安石看到后,十分恼怒。

你这个苏轼,懂不懂啊,且不说胜负未知,就是胜了,看看王巨这次的花销!

如果都象王巨这样打仗,还要不要开边河湟哪?

战争还没有开始呢,花销就让王安石心痛了。这也是文彦博挖的那个坑的原因。

你要便宜行事,给你便宜行事,你要章燕刘三人,给你章燕刘三人,你要官职,给你官职,你要后勤,不顾劳民伤财,立即调度。那你还有什么借口,打不败夏军?甚至说以后也可以用此做为理由,反对所有将领的开边行为!

第470章动援

“子安,介甫公没有利用好这次的大好机会啊。”章楶说道。

王巨的用费让王安石心痛了,然而也不能全怪王安石。改革好,变法罢,总之是为了去除国家的种种弊病,化解国家的危机。

但王安石接手的宋朝最大危机是什么?财政!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首要任务便是消除国家赤字,使国库与内库充盈。国库没有钱粮,如何振灾,如何用兵?次之,才是改革国家的一些弊病。

最好的例子便是刚刚提上议程的免役法,一矫正原有差役法的弊端,二是敛财。所以才有了那个宽剩钱。

因此即便庆州这一战很重要,王安石仍钻进钱眼里爬不起来。

不过随着变法深化,已经造成了很多矛盾。

实际这次就是一个大好的转移矛盾机会。

与王韶开边不同,那是“侵略外国”,而这次战争,则完全是一次“自卫反击战”。什么大义都有了。

如果王安石利用好了,会给他的变法带去最好的松压。最少没有变法,能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这场大战吗?

“介甫公清高啊。”

非是王安石不懂,也非是王安石清高,而是王安石与王巨不是一路子的人。再说,王安石在军事上略欠缺,也不敢赌王巨八万就能大败三十万。但王巨能说什么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巨看着茫茫的撤向后方的百姓感慨道。

应当说王巨这次撤离政策很人道的。

百姓家中笨重的锅碗瓢盆桌椅房宅,那是没办法带了,可是西夏人要它们做什么?难道为了撒气将它们烧毁吗。即便如此,也比寨破人亡强吧。

贵重的彩锻金银细软,是带走的,“寄存”的仅是不值钱的衣服布料,就是这些衣料,同样让百姓自己做了记号,登记在册,战后可能甄别时引起一些混乱,但这个也不严重。

关健的是粮草,粮草在甄别、称重入各堡砦后,也会产生误差,可战后还有那个百分之二十的额外补偿,足矣让百姓不吃亏了。

值钱的大牲畜,如马牛驴骡骆驼,让王巨杀也舍不得杀,宋朝最缺的就是这些大牲畜,这些大牲畜全让百姓驮着货物带走了,而且在后方王巨替这些百姓准备好了草料。

余下的猪羊与家禽,估价时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误差,不过当场宰杀后的一半肉类,无偿给了百姓自己在路上进补。难道还不满足吗?

这几乎是用金山银山堆起来的一场大撤离,战后朝廷还不知得为之花多少钱帛呢。

但实际执行中却产生了许多麻烦。

时间仓促问题不大,即便一些偏完的村寨来不及运到各堡砦,也做了登记,战后补贴,当场烧毁。

问题主要是在朝廷的信誉。

就象猪羊家禽当场宰杀,如果朝廷能拿出钱帛,当场发放给百姓,百姓会踊跃之。但庆州州库里那来的这么多钱帛,即便有,王巨的差官也与张亢不同,有权利发放,这些钱帛也必须用在奖励将士杀敌上。

那么只能以国家的信誉,或者说李复圭的信誉,让百姓相信了。

李复圭能有多少信誉,就是王巨正式露面,恐怕也不能使所有百姓相信。

所以有许多百姓不愿意接受这个命令,那么只好恫吓了,说是几十万敌军即将到来,这是为了你们安全着想。

依然有许多百姓不相信,即便相信了,也是忐忑不安,哭哭啼啼地离开庆州。

致命的是整个庆环二州多达五万多户,与户册无关,户册上只有三万来户,然而蕃人当真不管了?要撤离的户数几达三万余户,近二十万百姓!

这场浩大的撤离,会带来多少恐慌与混乱?

“西夏不平,战事不止。”

“是啊,三军即将集结完毕了,我们下去吧。”王巨说道。

这就是先行赶到各前线堡砦的二十三营保捷军。

有的百姓经过这里,也好奇地看着这一万余人在集结。

王巨走到他们身前,大声说道:“诸位,你们可看到这些撤离乡亲的惨象?痛不痛心?”

人数有些多,王巨的喊话不是每一个兵士都能听到的,还要传令兵一个个传达下去。传达完了,一万余人齐声吼道:“痛心!”

但他们也搞不懂,为何有这次大撤离。

王巨又说道:“上古春秋战国时,胡人便屡屡侵犯我们中原。为什么要侵犯中原,因为中原富足。为什么中原富足,是因为我们百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