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欢无奈,只好骑马迅速冲向庆州。

归娘浪埋看着还在发傻的王全说道:“老族长,这样,你立即放开水堰,拖一拖时间。”

“浪埋,那不妥啊,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

“翁翁,不可能了,这次敌人必须警备,于其让他们来破坏,还不如自己放水,使得寨前变得泥泞,多少还能赢来一些时间。”归娘浪埋说道。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他是说不出来的,但道理是一样。

好歹他随着王巨参加过那一场辉煌的战役,而且两家还联了亲,王全便听从了归娘浪埋的意见,将水堰陡门打开。水库里的水立即放出来。会起作用,但作用不会太大。

归娘浪埋又开始在寨中清点丁壮,准备弓箭武器战斗。

等他安排好了,西夏五千兵马也就到了。

这些人几乎是有持无恐,无奈也,保安军力量很是单薄,而且几个主要的将领官员都让西夏人干掉了,群龙无首,这些人不慌不忙,来到寨前。领首的将领看到寨前泥泞,立即派士兵担土,将湿地盖上。好在这时候天也冷了下来,白天辰光很短,西夏不得不扎营休息。但这个速度会很快,到了明天中午,敌人便可以发起正式的进攻。

归娘浪埋则在寨中做着动援:“各位乡亲,勿用担心,朱员外已经去了庆州搬兵。各位可知道三狗叔,他如今乃是朝廷的蕃骑指使,还是刺史,手下有许多战斗力凶悍的蕃骑。大家不用多,只要守两三天时间,援兵即可到达。”

见识了十万人的大会战,五千兵马归娘浪埋也不惊叹了。但对于这些普通的百姓,看到五千敌兵,个个战战兢兢,面带惧色。因此必须将他们士气激励起来。

王全后悔地说:“我们早就要撤离了。”

“现在说这个没有用,安心迎战吧,”归娘浪埋说道。

若是王巨的信到了,大家会迅速撤离。

关健没有王巨的信,谁知道陆诜马上会离开延州?只要陆诜不离开延州,这个逃也不是办法。今天逃了,到城中这么多人,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困难。然而逃了今天,明天又怎么办?难道一辈子呆在延州城中。吃的喝的又怎么办?

第二天早上,西夏人继续覆土。

主要还是王家寨的寨墙高大,不覆土,攻击面不大,就无法攻克。

这时朱欢才刚刚奔到庆州,连夜里都没有停下,还好,王巨当时修了那条路,不然朱欢就是骑了马,到天黑时都不可能抵达庆州城。

他找到了章楶,将情况一说。

“朱员外,这有点难。因为李知州扫荡了羌帐,朝廷准备让李复圭替代之,李公马上就要去瀛州了。”

“扫荡横山羌帐做错了吗?”朱欢很是糊涂。

为什么李肃之一来庆州就要扫荡横山羌帐?第一个原因是配合种谔收绥州,发兵那是不可能了,但必须在其他几路做为呼应,将西夏兵力拖住,才能赢得种谔在绥州布置安排的时间。

另一个原因就是横山诸族对庆州熟悉,而他们生活很是贫苦,所以西夏入侵时,他们往往做为向导,带头危害着环庆路的安全。

往大里说,战斗力最强的西夏兵士则就是横山酋,或者宋人所说的界山酋,只不过这个横山与后世的横山不同,它包括了横山与白于山。

实际上只要宋朝能逼得横山成为无人区,或者逼得西夏人主动将横山羌全部撤到银川平原,西夏等于自废了武功。

并且宋夏议和后,率先对边境发起进攻抄掠的,不是宋朝,而是西夏。

于是李肃之派出兵马对七千横山羌帐发起了一次反攻,不是杀死了七千羌帐的所有百姓,这是指临近环庆路西夏边境各羌帐的总数量,真正杀死的百姓并不多,抄掠到的部族也不多。

但为什么王巨说过了的。

为何朝中此时绥靖派占据上风?主要因为这时宋朝没有大战的本钱。

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绥州,赶快闷声大发财吧。真将梁氏激怒了,两个梁氏可是一个比一个疯狂的人物。

因此见好就收,或者就象蔡挺那样,放放风声,只说不真打。

不过下面的将士不知道啊,李肃之做得对,为何要换人?

在这种情况下,李肃之不可能为了王家寨,再发兵金汤城了。

“那怎么办?”

“你来得还算巧,我马上也要离开庆州。”

“你也要走?”

“我倒是升了官的,去京兆府担任签判之职,可能郑白渠哪里要扩招一些保捷军,恐怕朝廷想让我去负责。”章楶说道。

不用说,这一定是王巨意见了。

实际这道诏令应当下得还要更早。

不过朝中许多文臣一听说是裁兵,大家纷纷同意。原来庞籍与文彦博一度裁掉了几万兵马。然而韩富上台后,不知道怎么着,这个禁兵与厢兵又发展成了一个可怕的数字。不但有禁兵与厢兵,还有呢,大量蕃落军,保捷军,南方的土军,这都算是比较正规的军队。另外还有大量民兵,如弓箭手,强人,壮马,义勇,南方不正规的土兵,若是将后面的也加上,等于整个宋朝正规的军队与民兵,几乎达到了两百万人。

国家财政能好得起来吗?

所以大家的说法就是先裁兵,不管增不增兵了,先将兵士裁得差不多,再议郑白渠增兵之事。于是拖到了现在。不过谁来主持挑选兵士之举?

特别王巨主动做了一些限制,例如矮小瘦弱者不能录用,家中独子者不能录用,家中有役有兵者不能录用。

这些条例是仁政,但那样,主选此举的官员就会头痛万分。

因此王巨在集贤殿暗中推举了章楶。

诏令也下到章楶手中,不过这次换的人比较多,不但章楶与李肃之,文彦博又换掉了部分禁兵营,甚至连张玉与种诊也调走了。

因此必须等新的官员与禁兵过来交接,章李二人才能正式离开。

“那怎么办?”

章楶走来走去,不过这次归娘浪埋让朱欢找到章楶,算是找对了人。

佯攻金汤城逼得西夏人撤兵那是不可能了,然而章楶走了好一会儿,想出一策,说:“你去找李三狗,如此这般。”

朱欢又去安疆堡下,找到李三狗。李三狗也很难说与王家寨百姓有多深的感情,人在,他为了保卫家园,打一打。人不在了,这份感情也淡了。

但不看僧面看佛面,事实朱欢与归娘浪埋也是如此,都是看在王巨面子上才出力的。

李三狗开始按照章楶的吩咐,立即集结了近千名蕃骑。

实际还能集结更多,不过他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

草草休息一晚上,李三狗又准备了一番,第二天一千蕃骑冲向保安军。

金汤城那边更近,不过金汤城卡住了,此路不通。还有王巨修的华敷道,不过那条道又太远了。因此李三狗带着一千蕃骑走的是子午山狗道岭道,到了宁小胡族休息了一夜,另外又派人送信给归娘族。

第三天,李三狗继续带着手下出发,这条道不远,可道路崎岖,所以赶到王家寨,天色都黄昏了。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人困马乏,李三狗只好再次下令休息。然后打出那天晚上准备的一些事物,两面大旗,一面上书延州,一面上书陆字。

俺们不是庆州远道来的军队,而是延州陆诜派来的骑兵。

打出旗帜后,开始于十里外扎营休息,再派斥候前去王家寨打探,斥候许久回来禀报,说王家寨还在,没有被攻破,但似乎死了许多百姓。

李三狗长舒了一口气。

但此时陆诜还真在前线,就在围林寨,然而他一直按兵不动。俺手中没有兵可救,不过防止这支西夏人杀糊涂了,深入到延州境内烧杀掳掠,那时候他就不大好交差了。所以也派出斥候到处打探,斥候便过来禀报,说是有一支蕃骑打着延州的旗号,就在王家寨十里处扎营。

陆诜很糊涂,难道是归娘族征集的蕃人壮马?但保安军境内,有这么多壮马吗?于是说道:“再探再报。”

李三狗下令三军休息,随后与归娘族联系上了,那边也说准备好了。没办法,归娘浪埋就身陷在王家寨内,不得不救。

第二天五更时分,也是一天最黑的时候。

李三狗开始集结兵马,摸了过去。实际西夏人也注意到他们这支军队,不过真以为是延州的军队,并且看到他们离战场远远的扎营,以为他们兵力少,只敢做壁上观,因此派出斥候观注,但没有太在意。同时又下达命令,今天天明务必将王家寨攻克,将相关的铁匠一起掳走,任务结束。那怕后面延州派出一万兵马,与他们不相干了。

所以根本想不到,李三狗居然趁黎明时分,带着这点兵马冲杀过来。

渐渐摸到敌营,敌人这才发现,李三狗大喝一声,不用再隐藏行踪了,带着手下杀了过去。

同时归娘族那边也派出大量子弟,在后面张起大旗,举起火把,号角震天,以张声势。这就是章楶的计策,尽管李三狗可能率近千蕃骑过去,战斗力强大。不过与保卫家园无关,士气不旺盛。敌人不能小视的,兵力多,并且是多横山集结过来的五千兵士。所以用了此策,实际看似声势大,人数并不多,只有几百人。

西夏人猝不及防,又看到远处的火把与大旗,听到远处的喊杀声,号角声,关健这时天还没有亮,他们很难察觉虚实,一时间不知来了多少宋军,只打了一会功夫,便仓皇地逃走了。李三狗也没有追赶,进了寨子。

太惨了。因为西夏进攻猛烈,归娘浪埋不得不将少年老人,妇女一起派了上去。两天保卫战打下来,仅寨墙附近就死了四百多人。要命的是这次西夏有备而来,带来数台投石机,许多巨石砸入寨子,一些还没有住进窑洞的百姓茅屋也被砸垮,许多孩子都被砸死了。死亡的数量几乎超过了一半。

如果今天李三狗还不来的话,寨中几乎没有什么劳力来防御了,甚至可能不到中午,寨破人亡!

特别是西夏人做了一件让李三狗发指的事,他们找到了王巨家的祖坟,将王巨父亲以及祖父母的尸骸挖出来,运到王家寨前,当着大家的面进行鞭尸。

归娘浪埋擦了擦脸上的血迹问:“三狗叔,你怎么直接到了王家寨?”

“这事儿说来话长……王大郎父亲与祖父母尸骸在哪里?”李三狗说道。这才是最重要的,王巨大婚在即,西夏人却将他的祖先尸骨挖出来鞭,可想而知,这事儿有多晦气?

归娘浪埋带着李三狗来到寨外几棵小树前,指着被抽得稀巴烂的尸骨,说道:“就是他们。”

“西夏人想找死啊,立即派人将他们下葬吧,还有寨中死了这么多乡亲……也下葬吧。”李三狗说道。

王家寨百姓立即准备棺木,安葬亲人,刹那间,整个寨中哭声震天。这一战打得太惨了,家家户户都死了人,现在寨中的丁壮十不足三,余下的全部战死!王家寨顷刻之间成了真正的寡妇村!

李三狗默默不语,这里,王家寨百姓以后不能再住下去了。

就在这时,陆诜终于打探到虚实,他反而十分恼怒地骑马冲了过来,看到李三狗便喝斥道:“你是庆州的蕃骑,为何逾境来到我们延州?”

第三六六章诬奏

如果陆诜不这么做,还不会有后面的冲突。

毕竟宋朝贪生怕死的官员太多了,不仅是陆诜,比如当初的孙沔。不但贪生怕死,还很贪。不是每一个知边官员都象蔡挺那样的。实际就是程勘当初知延州时,也默视了没藏讹庞抄掠土门一带的蕃人。

但程勘不会说出这种恶心人的话,包括王巨抓住了程指使,程勘虽然气得不行,最后也不了了之。确实人家击退了西夏人有功,确实程指使那样做是不对。

因此陆诜忽然冒出这句话,让李三狗恼了,他问道:“这个狗官是谁?”

“大胆,他是我们陆公,”陆诜身边亲卫喝道。

“大宋有这么贪生怕死,不明是非的狗官吗,将他轰走。”

李三狗一声令下,诸多蕃兵涌上来,不用轰,陆诜逃跑了。

李三狗来到王全身边,又说道:“翁翁,看样子不行哪,你们必须撤离这里。有这个狗官在,他们不但不会保护你们,说不定那一天主动将你们送给西夏人。”

“我们往哪里去?”

“等将乡亲们安葬好了,我护送你们去庆州,再从庆州去郑白渠,哪里兴修水利,得到大量荒田,又离长安近,你们耕种冶剑两不误,比这里更好。”

“只有这样了,”王全叹气道。

另一个老人问道:“那这里的祖坟怎么办?”

“迁走吧。”

但说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么多活人死人如何迁?就在大家为难时,陆诜开始集结兵马了。

他虽然贪生怕死,但也不会象李三狗说的那么丧心病狂,将王家寨百姓送给西夏人,好使西夏人平息怒气。主要是种谔将他气着了,再让李三狗两声狗官一骂,怒火一下子烧了起来。

不过李三狗手下有近千蕃骑,人人有马,装备精良,并且还另有三百匹驮马,就是放在西夏,也是一支不可小视的骑兵了。因此他点集了十营兵马,同时又写了一封奏折,用快脚递递向京城,反正是胡说八道吧,说李三狗勾结西夏人谋反,他正准备带兵清剿。

这时,赵度才匆匆忙忙赶到王家寨,他也傻了眼。

这事儿闹大了,他立即说道:“赵刺史,你立即将事情经过写下,原原本本告诉给子安,还好,有章质夫做证明,不至于被陆知州诬陷。”

不要以为这事儿就此结束了,他久在官场,虽没有做官,但身为重要的胥吏,知道官场有多丑陋的。但也还好,主要是陆诜在延州呆的时间不会太长,马上郭逵就要来了。

…………

赵顼在等韩琦消息,枢密院上书十四条。

将佐协心团结。

将佐要亲自带着士兵训练。

将佐必须派出斥候,熟知山川险夷、道路远近、敌人情伪。

鉴订康定用兵失败,以做借鉴。

熟议战守之兵,使各有定数,兵有定将,量力应敌,战必求全胜,不能再造成康定时累为诱兵所陷之误。

贼寇大入,更相赴救,不得相互观望。

精选间谍,候贼动息。

详行军赏罚,仓猝易以处分。

爱惜边储,不得非理妄用。

机宜官务要习熟整齐,缓急处置,不能差失稽迟,有误大事。

机宜官不得与兵官过从结纳,以防勾联,判决不清,贻误大事。

不得冗占兵士,用兵士为私兵,妨碍训练战守。

约束若有不尽之处,续务列利害以闻。

似乎也不错吧,赵顼立即恩准,以此颁发诏书,通知边境官员重将。

但实际呢,这么多命令只要化为四个字就可以了:被动防御!

韩琦到了长安,立即下了一份命令,各路将领,没有主帅(指四知州)命令,不得无节制领兵入西界。

这道命令倒也不是韩琦害怕西夏人,相反的,他现在没有利益的瓜葛,仍是主战派。

不过与王巨想得差不多,一下子得到若大的绥州,见好就收吧。

万一做得太过份了,真开打了,西夏未必有好果子吃,但宋朝定下来,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要么看明年,明年风调雨顺,西夏能恢复,宋朝同样也恢复过来了。那时候再根据情况行事。

但绥州如何处置,他没有提。

随后就接到了杨定被杀消息,够了。

实际西夏这么做,有点画蛇添足了,如果真将宋朝逼得交还绥州,做一做还可以。然而不能,那么做了这些事,反而堵住了宋朝言和派的嘴巴。

反正韩琦不忧反喜,立上一奏。朝廷应当听从薛向与贾逵的意见,贼若如此,当留绥州。

因为知道朝廷已经在商议弃绥州,这道奏章上得有些急,未解释原因。枢密院诏旨问其原因。诏旨未到,韩琦第二道奏章呈到。

敌人贺登极与贺正使没有来我们宋朝,这是不打算与我朝和好了,朝廷当备战,那个岁赐的钱帛不如省下来,做用兵之计。

朝廷打算让嵬名山带着几万部民迁居于闲田地带,但闲田地带容不下这么多人生活。如若往内陆迁,蕃人首领与本族下户分作两处,人情不安,会别生他变。

绥州境内自有膏腴空闲之地,可以令嵬名山与折继世因而据之,也可以并力悍西夏。朝廷只要将新建的空城交给他们,便可得数万必死之兵牵制西人。甚至令西夏人屯守提备,旷日持久,自当疲敝。

特别是这一条,与王巨说得很相像,绥州离银州很近,就这么耗着,宋朝能耗得起,西夏却耗不起!

今纳其降人,得城与地反自弃,是先形自弱之势。况且结怨以来,西春屡入屡败,斩获首级不少,我之兵势方振,为何自弱?朝廷若怕支出庞大,也很简单,只要厚抚折继世与嵬名山两人,则必尽死力以报朝廷。以夷狄攻夷狄,国用也无损耗。即便失利,也不害国家边鄙。

韩琦奏章到了京城,文彦博与吕公弼仍议弃绥州。而且两人纳闷,韩琦为什么到了长安后,忽然改变主意?为了杨定,才怪!

韩琦又说,真不行,我们先收绥州,观望几个月再说。

文吕二人无辄,便找到赵顼,说:“陛下,你倒是说说话。”

赵顼看他们吵来吵去,他本人则隐在暗处了。两人让他说话,他就说话,道:“朕派王昭明去长安,问韩琦具体的利害关系。”

王昭明是谁哪?

那是一个久在沙场的老太监,定川砦败得那么惨,他还保住了手下的军队不失。更不要说蔡挺与王巨发起的大顺城之战中他的出色表现。

赵顼兴冲冲地来到集贤殿。

王巨最大的悲催之处,还是官职小了。虽然在集贤殿见面比较方便,但是单向的一方。也就是赵顼想见王巨很方便,王巨却没有能力见到赵顼。

赵顼说道:“果如卿之所料。”

如果不是启用韩琦,凭借赵顼自己磨破了嘴巴,也说服不了大臣。

就是韩琦,现在也要说破了嘴巴。

但这也看到,韩琦离开中书,渐渐失势,所以文彦博渐渐不给面子。

“陛下,这才是御下之术,陛下切记,不管陛下推出任何主张,群臣必有赞成的,也会有反对的。陛下可以听之,但切记少表态,然而听要认真听,不能随着任何人的想法去走,那么就易被大臣左右想法。这才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然后陛下自己反思利害关系,认为是对的,再加上引导,使形势走向利于陛下想要的方向,便可以最小的争执,办好实事。”

“仁宗之御下术?”

“不错,不过晚年的仁宗皇帝因身体欠佳,也操控失误了,否则国政不如此困难。”若是壮年的赵祯,最少不可能让韩琦居于两府七八年时光,早就轰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