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准头差,再拖一拖吧,拖到西夏人兵临城下时再放。”

这是指新式投石机加上火蒺藜,射程能达到了,若是来一个斩首行动,那个功劳大了海去。不过校正仍是这时代最头的问题,这一放,天知道那些大火蒺藜抛到哪里?炸不死,反而惊动了西夏人。

种诊想了想也同意了,它不是唯一的机会,马上鏖战来临,机会有的是。

于是继续关注着李谅祚的举动,李谅祚回去了,种诊扭过头对赵明说道:“赵将军,你可以上战场了。”

“好。”

老蕃将赵明带着近千名蕃兵来到小河前,张弓列阵。

李谅祚正准备与大家一起商议如何调兵遣将攻打大顺城呢,看到赵明的举动,他哑然失笑:“这群忘祖背宗的族人,真不知死啊。”

又说道:“漫咩,你带五千骑兵立即冲过小河,将他们截杀。”

大顺城临山而建,因此从城墙到河边还有一段距离。河水又浅,不要说战马了,就是人也能轻松地趟过去。虽有壕沟,并不会影响骑兵的冲刺。

赵明带着一群蕃兵于壕沟前列阵,他们是下了马的,只要骑兵冲过来,他们想逃都来不及,那么西夏便会取得第一个开门红。

“喏。”漫咩大声答道。

当年就是他配合李谅祚将没藏讹庞干掉的,如今在西夏正当红。

领完命,漫咩立即点集五千骑兵,然后迅速翻身上马,举起手中的夏国剑说道:“儿郎们,陛下亲征,陛下也要亲自督战,不要替我们大夏丢脸,拿出你们的勇气,拿出你们的宝马,拿出你们手中的大剑,给我杀。”

说着,带领着五千骑兵迅速向壕沟冲了过去。

第二四二章大顺大顺(下)

李谅祚看着漫咩冲出大营,喝道:“给朕擂金鼓助威。”

赵明同样看着敌人,秋风猎猎,满山遍野的西夏旌旗飘扬,几千敌骑呈扇状凶狠地扑来,马蹄踏在地面上,似乎都能感到地面在颤抖着,但他面色冷静地说道:“听我号令,准备放箭。”

敌骑越来越近,不过近千蕃人一动不动,冷冷地看他们迅速扑来,最后连一张张得意嚣张的脸孔,也能清晰可见,在这几千骑兵背后,又扬起了一道道尘埃。

到了眼前!

只隔着一道壕沟,赵明还没有下令放箭。

“冲。”漫咩大吼一声,身先士卒拍马冲入小河中,因为战马的高速奔跑,立即踏起道道浪花。

在他的带领下,几千骑兵先后踏入了河中,呈扇状向赵明他们近千蕃兵包抄扑来。

近了,有的蕃兵艰难地咽了一下口水。

就在此时,陡变忽生。

漫咩继续拍打着战马,试图让战马跑得更快一点。

可他跨下的座骑忽然一声惨叫,前脚扬起,差一点将他掀于马下。接着其他骑兵跨下的战马同样如此,顿时小河中几千西夏骑兵乱成一团。

因为高速奔跑,天气又干躁,他们后方有些灰尘,李谅祚还没有看清楚。只是影影绰绰地看到了一些,于是瞪大眼睛,仔细地盯着河中,试图想辨认发生了什么情况。这时赵明终于下令了:“放箭。”

一千蕃兵立即松开手中的弓弦,一阵阵箭雨向河中的西夏骑兵飞去。

这河里有着奥秘,相比于史上突如其来的攻防战,现在的大顺城保卫战,可是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

所以王巨说了一句:“那有战争到来时,能给敌人准备一年多时间?”

华池县是准备了一年多时间,庆州准备的有七个月。

但就是这个七个月,那也是要命的七个月。

朝廷拨了款项不多,至于那个烧酒,相比于这场战役的花费,更是少得可怜。不错,非是多,而是少,很少。但它起到了一些关健作用,一是换来了许多战马,蔡挺可以买马,官府也让前线官员买马,然而还有一道诏令呢,必须是三等马以上,只能拨三十五贯钱。这还是韩绛争辨后的结果,不然原来更糟糕,只给三十贯钱,还必须是二等马以上。但就是争一争后,这个钱能买到三等以上的战马吗?

争与不争一个样,还是买不到。

如果不是烧酒,蔡挺想买马,必须出五十贯钱,那会有什么后果?看看张亢的后果吧。

现在有了烧酒,是“爱国商人”资助的,那怕一百贯钱买来的马,与朝廷没有关系,大家便不好弹劾了。

再者,便是训练时的奖励,这一招管用哪,想要强大的军队,战士的身体素质与武艺必须跟上去,那么第一个要伙食好,第二个要高强度的训练。

现在王巨办到了,每月都会购买大量生猪肥羊,送到军营宰杀。甚至导致周边的猪羊价格一步步地被先后抬高。

然而它起到了效果,这些肉食吃下去,再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一起化成了肌肉,化成了脂肪,在士兵身体里沉淀下来,因此几个月下来,士兵身体更加强壮,力气更大,箭术也更准了,配合也比以前好多了。

效果是有了,但朝廷会不会同意蔡挺用官府的钱帛这么干?

所以私商与烧酒再度发挥作用。

这也是“爱国商人”资助的。

变化了不仅是许多营将士,还有武器铠甲,这个没有事,尽管用朝廷的钱帛来打造。

因此这段时间两个作坊无数匠人学徒,甚至打下杂的官兵与厢兵,打造了许多武器铠甲。当然,因为时间短,钱帛又紧张,不能做到人人换装,不过许多官兵一起换装了。包括眼前赵明的这一千蕃兵。

手上的铠甲一半是新式铠甲,它们轻了二十余斤,这个重量也意味着他们累赘整少了一半。

他们手中的弓全部是真正的复合弓黑漆弓,即便不合格的劣制弓也一起淘汰下去。

箭支也比以前的箭支更精良。

特别是箭头,那全是高碳钢打造的箭头,更锋利。

为了追求速度,李谅祚带了铁鹞子,不过没有派铁鹞子参战,因此派出的全是轻骑兵。速度有了,可是铠甲质量很差,并且一半人连铠甲也没有,只穿着兽皮当皮甲在用。

要命的离得如此之近,只有几十步,完全在弓箭射程之内。

一支又一支箭飞向了河中,飞到了西夏骑兵的身上,拼命地钻进了西夏士兵的身体里。

“发生了什么?”漫咩一边拨打着不停习来的箭,一边看着河中。

河中有古怪。

是不错,小河现在很浅很清澈,就象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卧在大顺城脚底下缓缓流淌。然而在西夏大军抵达之前,种诊让士兵于夜里潜出城外,来到小河里,将许多铁蒺藜布在河下面的淤泥里,淤泥不深,但隐饰这些铁蒺藜足矣。况且是从河中心开始布的,一直到河这边,河那边则一个也没有。

这才使西夏骑兵中了招。

当然,还有与精心的准备有关,因为时间比较充足,甚至连如何防御反击的计划都商议得差不多了,因此这些铁蒺藜更大,更锋利。西夏人的战马也有蹄铁,然而它只能包裹着马脚下面,不能包裹马腿,况且因为缺铁少钱,有的战马连蹄铁都没有准备呢。这么一下子扑到战壕中,那一匹马没有中招?

也与精心准备有关,如果是遭遇性的攻防战,蔡挺只好命官兵将铁蒺藜撒在河中阻一阻,不会派出赵明于河边反击的。现在因为精心准备谋划,种诊事先派赵明于河边迎敌,诱惑李谅祚派出大量骑兵反扑。

因此这道小河成了第一场血战,死伤的不是战马了,也有许多人,西夏的人。

漫咩继续在想,河水趟浑了,看不清下面,但知道有了埋伏,于是他大叫道:“撤,撤。”

能冲过去,可那样死伤会很惨重的,甚至能勉强重创眼前这支宋朝蕃军,他们则会全军覆没。

尘埃也撒开,李谅祚同样看到河中的惨象,同样下了命令:“撤,撤,吹号角,让前线撤兵。”

赵明喊道:“继续放箭。”

许多西夏士兵也及时将战马拨回头,开始逃命,然而他们身后一支支箭继续向他们射去,虽在逃命,仍有许多士兵不停地倒下战马,至于河中挣扎的西夏士兵更惨。

李谅祚急切地吼道:“大军扑上,放箭掩护。”

两股西夏军队左右扑过去,前面士兵提着盾牌,后面士兵放箭,赵明看到西夏军队快到了射程之内,这才说道:“撤。”

近千人撤回大顺城。

种诊道:“擂得胜鼓。”

战争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战打得扬眉吐气,轻松地干掉了近一千名西夏精锐骑兵,受伤的骑兵与战马数量更多。这对激励士气大有帮助的。

只是他略略有些可惜,西夏军队太多了,所以不能打扫战场与战利品。

漫咩挂着彩返回大营,李谅祚将叶悖麻喊来,愤怒地责问:“为何你没有打听到?”

“末将失职,末将失职。”

宋吉隐在诸人的身后,心里想,这如何能怪叶悖麻呢?西夏人来了,宋军总会做一些防备吧。不过他心中的不安继续在扩大,总感到很多方面不对似的。

李谅祚又说道:“立即派人,将那壕沟填起来。”

宋吉终于走出来说:“陛下,不妥,这虽是壕沟,也是两条小河,它们是活水,上游水位比下游水位高,如果派人壅填,上游水必须得泄,将水位抬高,虽然两河不深,但比较宽阔,那么河水漫溢出来,壕沟两边多成泥泽,不利于我军攻击。如果派人于上游堵塞,必须要建水堰,虽然我军人多力量大,但面积拘束着人力,即便人多也不能发挥作用,又最少需十几天才能建成……”

十几天放在平时不算长的,但放在这时候要命了,得要消耗多少粮食?

宋吉又说道:“所以唯独之计,让将士下马,盾牌弓箭掩护,派人往河里堵泥袋,河水能得泄,也不会漫溢,而且河水能稍稍变浅,虽说天气还没有冷下来,也稍稍冷了,想攻城骑兵作用不大的,只有马下用攻城梯攻城,河水浅,士兵淌过去,不会下半身全部湿透,更不会因为寒冷影响作战。”

“你是谁?”

“臣就是投奔陛下的宋人宋蔑。”

“你就是那个宋蔑,好名字。”

“臣不敢当,不过宋朝暗弱,当主大夏兴国。”

“这条计策不错,朕采纳了。”

章楶与种诊等将领继续看着西夏人的动静。

这就是大顺城的好处,它从山脚下始建,一直连绵到西山顶上,能够将前方敌人一目了然。当然了,现在宋军全部退到城中防御,城外全部交给西夏人,包括节义峰等置高点,西夏同样也能做到一目了然。

一名将领狐疑地问:“他们想堵河?”

章楶道:“他们还没有笨到那种地步,大约会利用人多的优势,准备大量泥包,将河底略略填上,使人马得过。”

“好多马,伤了好多的马。”一将说道。

西夏军队多啊,所以赵明杀伤了一部分西夏士兵后,不得不退回来,眼睁睁地看着西夏人拉回受伤的战马,打扫战场,清理尸体,扶着伤兵退回。

有的士兵也从马腿上拨下铁蒺藜,那些战马痛苦地嘶鸣着。他看得心痛了,想当初为了搜集庆州所有骑兵营的战马,费了多大的心血啊?

种诊笑骂:“无论伤不伤,反正我军也得不到。”

这也是现实,这一战大家要的效果仍是击退,而非是击败。击退,敌人就能从容退军,什么战马物资的,也休想得到了。

章楶说道:“但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种诊点头。

同样与史上不同,史上蔡挺接到情报,西夏军队很近了,只好匆匆布置,包括坚壁清野,但已没有多少时间合理安排兵力,更不敢断定西夏人不从环州侧面攻击,因此大顺城的兵力并不多。

然而现在大顺城兵多将广,武器充足,那么在西夏人堵河的过程里,又再次有了战机。

气怒了一夜,第二天西夏三军开始填河。

不过战斗力更强的骑兵派不上用场了,即便是骑兵,也下了战马,在盾牌兵弓箭兵保护下,与后方的士兵一起扛着泥袋,向壕沟走来。

“出击。”种诊命令道。

这次与赵明和蕃兵无关,出城迎战的是真正的官兵以及部分强人,不过同样在前方配置了更强大的盾牌军。

两军开始对射。

暂时对宋军很有利,那就射吧,反正大顺城中准备了许多箭支。但这样拖下去对西夏人无利的,拖一天,这么多人得吃多少粮食?人不要紧,关健西夏马多,人加马,一天下来得要多少消耗?并且弓驽质量射程对西夏人也不利,虽然西夏有一些良弓利弩,甚至到宋朝能卖近百贯钱。但那终是少数。无论弓弩铠甲,普遍的质量却远不及宋军。因此宋军的弓弩射程更远,僵持下去,西夏人伤亡只会继续放大着。

因此宋军不急不慢地放着箭,并且种诊在城头上吼着:“命令三军瞄准后再放箭。”

李谅祚急了,他在后面大声命令:“擂金鼓,勒令三军前进。”

西夏人开始缓慢前进,终于大家都分别站在了射程之内,双方伤亡立即增加。

种诊在城头上下令道:“退后二十步。”

这一退,宋朝弓箭射程的优势再次发挥作用了。

主要这种地形对宋朝有利,而非是对西夏人利。虽然两条小河前地势也算是开阔,但就那么大的面积,现在双方几乎投放了一万余人,几乎到达了河谷面积的极限,西夏人数再多,也不能从天上飞来作战。

虽然西夏三军继续逼近壕沟,伤亡却在一点一滴地扩大着。

开始有西夏士兵冒着箭雨,将泥袋投入小河里。种诊回过头来对赵明说道:“准备集结骑兵。”

第二四三章虎踞炮

赵明下去,种诊继续盯着前方,又下令道:“再退二十步。”

这一退,西夏人压力大松,更多的人背着泥袋趟入河中,将泥袋扔下,转身回去,不过在宋军强大火力压制下,扔泥袋时很快,回去时却很慢,没有结束啊,回营后还得继续背泥袋过来。

种诊看着这些人,心里想到,何苦呢。

在宋军弓箭压制下,杀死了许多西夏人,但通过相貌种诊还是能辨认出来,多是西夏的撞令郎。

但这个问题很复杂,相比于宋朝笨拙的民族政策,无论西夏还是辽国,做得比宋朝似乎还要更好。当然,这也是被逼的,与宋朝僵持,需要汉人种植,只有种植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供给,进一步压制宋军。这就需要汉人。

因为重视耕种,汉人在山那边不感到排斥,同时也是他们的家园,只好如此了。这个问题现在连王巨都没有想通,就不要指望种诊能想明白了。

就是想明白了,也不能说,西夏在用汉人做撞令郎,宋朝同样在用蕃人做炮灰,大家彼此彼此。

李谅祚看着大批大批的士兵倒下,又被气得大怒,然后将叶悖麻喊来责问:“这就是你所说的宋军无备,知州软弱?”

叶悖麻道:“陛下,这也许是大顺城将士所为,与那个知州无关。”

它似乎是一个解释。

但在这时,宋吉又皱了皱眉头。

宋军退后四十步,有许多箭法准的西夏人继续顶着盾牌,趟入河中,与宋军互射。

于是种诊再次下了一个命令:“再退二十步。”

当然,这让西夏人垫河底变得更顺利,不过宋军伤亡却大幅度下降了。

西夏人将一袋又一袋泥包抛入河中,不过从河里到河对岸,一个又一个西夏人被宋军射毙。

有的尸体随着河水,重新飘向下游。

“林崇班箭法真出众啊,”章楶没有王巨武艺,只好呆在城头上观战,但迅速注意到了小将林广,这是持续性的放箭,不是两军短兵交接,放三四箭,敌人就杀到眼前,转入了白刃战,因此这时便能看出来大家的体力与箭术。

有的官兵体力跟不上,箭虽放出去,却软绵绵的没有杀伤力,有的体力好,每一箭继续象开始那样飞速地射个不停。

其中林广表现最为出众,不但从未停息过,并且箭法准,几乎每两三箭出去,便能射毙一名西夏兵士。

到现在,仅是林广一个人,就击毙了最少十几名兵士。

“有大胜的希望,”种诊道。

今天一战又再度击毙了许多西夏将士,但不是崩溃战,实际真正杀伤与抓俘乃是在崩溃战中产生的,包括王巨那三战,伤亡虽不小,可对于李谅祚来犯的大军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然而对双方士气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完后他又下令道:“换营。”

大顺城中又涌出数营将士,将前线正在作战的兵士轮换下来休息。

有的西夏将士以为此机可趁,向河对岸扑去,但只冲了十几步,立即弯下腰,在河中大叫起来,先后被射毙。

马都能扎伤了,况且是人。

种诊大声叫道:“稳住阵脚,再退十步。”

四次退后,退了七十步,主要战场已进入了河中,这导致更多的尸体随河水飘向下游。

不过西夏人又付出近一千人牺牲后,终于将河底铺上大大小小的泥袋。

种诊扭头看了看城后,冲着赵明,一挥手中的旌旗。

赵明带着三营骑兵,包括刚才他的蕃兵,骑在马上,迅速冲出大顺城。

正好河底铺上,这些人正准备返回军营时,赵明一千余骑杀了过去。

这些西夏人多是撞令郎,也有擒生军,但数量少,看到一千余宋骑杀出来,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赵明迅速追上,在后面就象切瓜砍菜一般,不停地向西夏士兵挥舞着屠刀。

“出击,出击。”李谅祚大叫声着。

漫咩带着骑兵杀出大营,不过前面不是宋军,而是自己逃散下来的军马,漫咩顾不上了,开始自相践踏,特别是笨重的铁鹞子,对他们自己人伤害更大,等他们好不容易从自己人身上杀出一条血路,眼看与赵明的骑兵两兵相接,大顺城上却吹响了撤军的号角。

赵明不急不慢地带着手下撤回大顺城。

这下子西夏人死伤更惨重,两军浪费了无数箭支,西夏人牺牲的也不足一千人,但就在这一会,又折了一千多人。

李谅祚更加恼羞成怒,不顾天色临近黄昏,下令攻城。

章楶默默地看着战场,心想攻防战终于正式开始了。以前他与王巨就谈过这个问题,王巨说,朝堂有人说西夏人因为缺少木材,所以无力修建攻城器械,这才使得西夏人不长于攻城。有人又说西夏是游牧民族,善于马上作战,所以不善于攻城。这两种说法都是错的,或者说只对了一部分。

西夏虽多是骑兵,又得到了河西走廊,南北河套,这都是唐朝的重要养马场所。

但南河套开始恶劣沙漠化,真正能养马的地区很少了,而且与唐朝不一样,唐朝的养马地区不仅有有南北河套,河西走廊,还有关中河东,甚至顶盛时在西域与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