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召唤无双-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的部署了一下,李王心事缠身,也就没有多言,早早就散去了官员,自己因伤在身,也老实的回了内室休息,难得静心批阅公文。

几乎同一时间,等候在廊桥阁的大乔,终于和赵云见面了,但似乎。。。二人之间已经有了一道莫名的隔阂,相顾无言。

“咚咚咚。”

随着敲门声落下,李王一把将公文按在桌上,道:“门外何人。”

门前的护卫恭敬道:“将军,城门守将钟显求见。”

李王沉吟了下道:“让他去书房候着,我批阅完这张公文就过去。”

“是。”

继续翻开公文,里面大意写的是李进的请示,他离开家乡已经有一年了,现在身具官职,更是李王麾下蓝剑卫副统领,也想衣锦还乡,回去过年,为家乡好好操持一番。

李王转身笑道:“成都,这李进也是个俗人,你说我该不该放他回去?”

宇文成都不苟言笑,道:“李进此人颇为直爽,只是功利心也不小,此次主公由着他反乡,就当成全一桩善事,此后李进必定能死心塌地为主公效力。”

李王点头道:“他是你副将,就由你亲自给他回信吧,邺城的征兵事宜就交给王双,磨砺这员小将也不错,对了,李通回来后一直郁郁寡欢,显然没有从张郃的死讯中走出来,就让他将信件送往邺城,顺便配合王双统管邺城兵马。”

“遵命。”

随后一路来到书房,刚进门就看到钟显来回走动,似乎有些焦急。

笑道:“钟统领这是怎么了,有事报禀给诸葛瑾就行了,还让你亲自来一趟州牧府。”

钟显赶紧拱手行礼,这才道:“将军,刚才我等开启城门,一个女子突然奔行出城,引起了百姓不小的恐慌,此事与将军有关,我不敢擅自处理,这才前来禀告。”

李王一愣,女子,谁?无所谓道:“出城就出城,与我何干?”

钟显眉头紧皱,显然还有深意:“将军,那女子的坐骑便是昨日您骑乘的妖狼,我认出了它,不敢阻拦。”

李王一凛,推开木门就往外跑去,钟显和宇文成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紧跟在身后。

看着空空如也的厨房,李王欲哭无泪,李王啊李王,你怎么就没想到这丫头会骑着妖狼离去呢,这下好了,也不知还会出什么篓子。

宇文成都知道缘由,说道:“主公,要不然我派遣轻骑去追,说不定能追赶上,毕竟蔡姑娘是女儿身,就算骑乘妖狼也不会奔波太远。”

李王无奈罢手,道:“算了,妖狼日行千里,就算蔡琰是女儿身,也不是普通战马能追赶,既然她如此急迫见到杨再兴,那就容她去上郡,也好一解她的郁结。”

。。。。。。

时间流逝,李王的婚期如期而来,十二月末还不到苦寒天,但一个个裹着麻布,外套衣袍,才能稍稍御寒。

上党各地张灯结彩,原本按照礼制纳妾是可以不用大兴的,但此次不只是纳步练师和公孙静为妾,更有娶赵无双为妻。

在之前立甄宓为妻,不单单为了拉拢以甄家为首的士族,更与甄宓个人能力有关,稳固内院的关系,有利于自身发展,同时也能使得各镇将领形成制衡,一举两得。

赵无双的身份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将领文臣的支持,一切都出乎意料,谁都没想到李王最后娶的妻子竟然是这样一个庶族的女子。

李王此时一身装束可圈可点,坐于高堂道:“子瑜,都有哪些人前来贺喜?”

诸葛瑾拱手道:“侍郎曹操派遣郭嘉前来贺喜,凉州刺使马腾遣麾下大将庞德前来,昨日才与马超一同进城,孙坚也派遣了一名儒生到来,就连并州牧朱元璋也令麾下从事刘基来赴宴,其他势力不见动静,而冀州大半士族由甄家牵头,购置了七千匹战马,正在运往邺城军营,幽州士族由公孙氏带头,捐赠粮草布帛等物资数以万计,运往难民营救助,倒是为这二十万流民做了件好事。”

李王罢手,道:“杨彪和王允没有做出反应吗?”

诸葛瑾回道:“杨彪那方没有任何反应,倒是听闻献帝打算封赏主公,最后不知为何不了了之。”

李王撇嘴不屑,杨彪这是杀人诛心啊,见不得我好,也不允许别人对我好,看来挟天子以令诸侯除了曹操能玩的透彻,别人还真不能领悟精髓。

这时候贾诩突然道:“近来司隶等地已有降雪,李靖撤出黄河之后,司隶的三军重新出城,相继收拢了函谷关等地的兵马,年后司隶应该会改换方针,我军也可静观其变,徐徐图之。”

李王点头:“我军两头作战,甚至有可能会演变成三头作战,小心谨慎才能谋取大事,献帝蒙难,当务之急便是拯救于他,此次大婚,本就是探听敌情,如今看来并没有收效,迷雾重重啊。”

众人相顾无言,各自饮茶。

李王的大婚如火如荼的继续,各方势力表里不一,但至少在上党表现出来的,还算中肯。

时间匆匆而过,一月初,李王接到了常山的传信,历经一年的光景,坐地面积足有百万平米的太行山道观正式开馆。

李王麾下将领纷纷祝贺,包括张居正、李靖等等,各样贺礼琳琅满目,但大多都是绝版的书籍这类,至于金银财物大家都刻意避开。

李王提着笔沉思,葛洪请李王为主殿牌匾题字,这倒是个难题,首先作为汉末建成的道观,既要立意,也要标新,当先想到的就是正德二字。

“正德。。。”

李王绞尽脑汁,最后觉得再添上道宗两字,便是四字正德道宗,合取正德、正道、正宗之意,喻在独一无二。

而常山李王是去不了了,也不知仙翁之争的失败惩罚会是什么。

说起来李王为何不去完成任务,还记得去年三月下旬,甄宓便怀上孩子,算算时日也该最近就会临产,而且上官婉儿也通知了三四个产婆待命,为了保险,李王甚至把妇科圣手华佗都请到了州牧府暂住。

第二百四十四章 天象的变化

面对前世今生初次为人父,怎能不慎重对待,区区一个仙翁之争的任务,还不能影响自己。

三日过后便是道观的开馆大典,冀州很多官员都亲自前去道贺,可以说道观的落成,是李王第一次公开支持学术中的道家,要知道这在以前,李王可是对儒家、法家等都没有过明确的偏向,这次公开支持道家学术,有着深远的意义。

冬季的夜幕总是来的很快,三日后的夜晚,李王和华佗二人站在内院静候,室内甄宓压抑的痛呼声和产婆的鼓励声混在一起,构成一道令人神经紧绷的线条。

而内院门口,以张居正为首的官员齐聚一堂,就连周瑜都赶马回到上党,就为了这一刻,一个个勾起脑袋,往内里打望,急不可耐。

李王背负着双手,面上倒是一脸的处变不惊,似乎此时并没有紧张。

只有身旁的华佗能看到,李王浑身轻微战栗,鬓角更是汗流如柱,紧缩的瞳孔无一不在诠释他的紧张。

华佗有心劝说一番,但身后的将领文士全都凝神等候,知道此时甄宓的子嗣关系着整个镇国将军体系的未来,也就没有再说出口,耐心的等候。

就在这时,上官婉儿拉开房门,例行汇报:“将军,夫人让我告诉将军,夫人没事,还能撑住,一定让将军的子嗣安然面世。”

李王一怔,转而深情的望着内室,人生得此娇妻,夫复何求。

华佗没有忘却自己的正事,道:“夫人的脉象如何了?”

上官婉儿施礼道:“夫人脉象忽快忽慢,此前还算平衡,现在急促的频率越来越大,也不知是何情况。”

华佗脸上一喜,拱手道:“恭喜镇国将军,这脉象看,应当是头朝外,胎儿有七层的把握是公子,而且听脉象上看,并没有间歇性停顿,不出意外是顺产了。”

人在紧张的时候最希望得到什么,那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活着是一点点的希望,此刻的华佗在李王心中的形象,简直是节节高升啊。

喜道:“若是顺产,我便大加赏赐于你。”

华佗呵呵一笑,事情没有尘埃落定,自然不能妄下定论,但从现在的迹象看来,并无大碍,权当治疗了一番李王的紧张。

时间缓缓流逝,李王眉头逐渐皱了起来,甄宓的喊声此起彼伏,到了此刻明显虚弱了不少,想起前世形容女子分娩为最高级的疼痛,直感不寒而栗。

有心陪伴在甄宓身边,但李王知道,若是如此做了的话,不只是李靖等人不同意,就是标新立异的张居正也会极力反对,也就只得老实留在外面。

就在此时,一声洪亮的啼哭声响彻长空,嘹亮的声音似乎在询问这个新奇的世界,初生的生命就这样落到了地上。。。。。。

这一夜注定是不平凡的,在州牧府生命的降临前几秒,李王的帝星明显一暗,身旁一颗稍微小了一圈的星辰猛然迸射荧光,一闪即逝,随后被黑夜所吞噬。

在并州没有人知道,上党南边偏东一地,也有一个女人经历了分娩的痛苦,早产的痛险些带走了她和女儿的生命。。。。。。

也就晚了几秒,早早被黑夜笼罩的长空突然浮现一道红色的天幕,就像一条绸带连通了东西方向,但李王一颗心早就被内室所牵萦,根本没注意到这些星象的变动。

太行山北部,送走宾客的葛洪却瞧到了这一变故,但终究是错漏了之前星辰暗淡的时机,还道是李王的子嗣竟能引动光幕遮天,恐怕又是一代明主。

李王迈步就要走进去,华佗顾不上礼仪了,一把将李王拉住,道:“将军不可莽撞,初生的婴孩沾染秽血,有污秽之意,需要用根水清净之后,才能探视,里面的稳婆我都有交代,将军还请稍待一二。”

李王已经乱了方寸,险些忘记了这是封建社会,该避讳的东西一样不能少,别说自己是将军,哪怕是天子犯了忌讳,也会被人说成一代昏君。

等了一段时间,上官婉儿抱着孩子走了出来,步子放的很缓,就怕惊扰到睁不开眼的孩子。

直到来到李王的跟前,婉儿才有些激动道:“将军,是个公子。”

“好!”

李王愣愣的出神,我做父亲了?我真的做父亲了!

而身后的将领文士瞬间炸开了锅,周瑜一把跳起来挂在赵云的脖子上,而赵云已经双目发红,激动的都快流眼泪了。

张居正也没好到哪里去,一个劲的拍打着李靖的背,倒把李靖给郁闷了,又不敢发作,只好默默让张居正抽打。。。。。。

说起来李靖只对李师师没怀上表示遗憾,根本谈不上嫉妒,所以此刻也是衷心为李王感到高兴。

那些等候在一旁的婢女四散而走,各自回到房内。

“夫人,二夫人为将军诞下一子,母子平安。”

李师师展颜一笑,倚着窗脚看向郎朗星空,要说不羡慕甄宓那是不可能,暗下决心以后也要为李王也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子嗣。

同样的事情在各处发生,众女各自反应不尽相同,也就不提,倒是小乔也接到了婢女的通知。

“小乔姑娘,内院二夫人已经为将军诞下了一子,我等没敢停留,也不知多少斤数。”

小乔乖巧道:“我知道了,姐姐们也辛苦了,都下去歇息了吧。”

门前的婢女相顾一笑,各自施礼离开,虽然之前李王受伤没有行房事,但一有时间都会往偏房跑,二人心领神会,每次都会掐着时辰避开李王,免得他尴尬。

但他们不知道,此时的房内还有其他人。

小乔枕着大乔玉洁丰盈的大腿道:“阿姊,我好羡慕甄姐姐能为大哥延续香火。”

大乔白了一眼小乔,撅嘴道:“那你就为大哥生一个呗,你以为我瞧不出来?你二人恐怕已经暗度春风了吧。”

小乔心头一惊,红霞瞬间布满脸颊,娇羞如青青草阶:“阿姊休要调笑小乔,你不是不知我今生所求,愿得君心,但无所求。”

大乔愣愣的出神,愿得君心。。。。。。但无所求!

第二百四十五章 成大事者

次日一早,李王例行召开会议,但今日的情况却显得有些古怪,众人纷纷避开战事和政务不提,任凭李王怎么发问,在场的将领都是三言两语就带过,所有言谈仅围绕李王的子嗣发表意见。

这时候李靖简单的汇报了黄河的军事部署后,道:“主公,末将以为大公子的名字都该定下了,如今我方势力趋于平缓,正该立下正统,有名有字才能使麾下慑服。”

李王确实在为此事烦心,讨论一下也好:“嗯,大家集思广益吧,我的儿子正该如天骄明星,不能蒙尘。”

还是李靖拱手道:“末将昨夜想虑了一夜,思及《春秋》有言,‘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何不将大公子取名为盖,字唤容之,既能庇护百姓如天地,又可宽待天下如后土。”

李盖?李王赶紧在心头排除了这个名字,一听就是武将类型,自己有雄途,要做天下之表率,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子嗣成为一介武夫。

摇头道:“盖之为遮蔽,容之为宽厚,我的子嗣自当如此,不可在名字中表露,否则略显做作,让百姓笑话。”

听李王否决了一个提议,周瑜还没为人取过名字,赶紧走出来,也不管想的对不对,拱手道:“主公,高祖曾言,‘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见张子房老谋深算,主公同样善谋,何不单取策字为名,留先贤之子房为字?”

李王一愣,赶紧扫视了四周,发现出世的张良并不在,也对,他跟薛仁贵还在上郡驻军呢,这才松了口气,不管如何,带了子房两个字都会让自己觉得别扭,也不能使用。

回话道:“先贤张良,庇佑高祖登上大宝,宛如流星之可贵,日月之独一,我李王尚且不敢企及,更何况犬子,公瑾还当慎言。”

周瑜嘿笑一声,也不在意,缩回去默默想着名字。

这时候诸葛瑾出列,慎重道:“先贤屈原,继吴起之后提倡变法,但他惨遭罢官,行至江边,与渔父对话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可见其本心昭昭,主公何不为公子单取名为白,江海湖泊均可见白,又取字为独清,用以警醒自身,克以自律。”

李王微微点头,李白。。。李独清。。。。。。好是好,但只要知道后世的某仙,都会觉得怪异吧。

摇头不语,诸葛瑾只能退回去,躬身静候。

这时候张居正笑道:“诸位不用再争了,某添为上党太守,斗胆为公子取名为想,字号为思之,正可谓想天下之民生,思天下之疾苦,方能内治太平,外安社稷,何必引经据典,徒然失了寓意。”

众人猜不透李王的想法,个个将头低下去,不敢迎合张居正。

李王仔细想了一阵,道:“李想,这个名看似平淡,实则包涵世间万物,此名暂时定下,等我与夫人商议之后,再定下来。”

诸葛瑾赶紧提醒道:“主公,公子的表字为何不就此定下,我等也好入籍归档,传告天下。”

李王罢手道:“表字的事情我自有安排,就不劳诸位费心了。”

李王确实有考虑,在东汉末年,能称得上文治武功、雄图霸业的,恐怕只有诸葛亮和曹****吧,名望高如死去了的蔡邕也不比二人,更谈何其他人,此刻的诸葛亮才十来岁,就算李王找到他也没资格为自己的儿子冠字,所以这件事还得落到曹操身上。

说起冠字,庶族的人一般需要在行冠礼的时候,才能由本乡德高望重的长辈定下,而李王作为一方诸侯,是没有这些顾虑的,同样的事情在士族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周瑜的表字、曹操的表字,都是出生就定下了。

李王散会后直接来到书房,提笔修书,命人暗中交给岳精,避过耳目,送到豫州牧的手中。

。。。。。。

荆州、长江以南。

李世民善用阳谋,在之前的夏口战役中,便是用阳谋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然而就是如此坦荡,却暗藏杀招,一步釜底抽薪,就差那么一点就能使半个荆州易主。

在世人看来,差了的那一点是偶然的,但此事除了李世民,只有两人知道,这事情并非巧合。

李世民的帅帐灯火暗淡,帅帐中三人坐定,以李世民为主,房玄龄和魏征分列左右,低声分析局势。

魏征拱手道:“都督,上次用刘磐赎回甘宁,他与周泰都对都督都心生好感,此役过后,应当坚定不移的支持都督才是。”

李世民点头道:“为了打进江东的核心,尉迟敬德的牺牲固然可惜,但他自愿如此,成全了我的崛起,此后我定然会为他重置墓室,在下面乐享其成。”

房玄龄并指扣在桌案上,道:“都督建议孙将军将传国玉玺交出,如今观袁术的动向,恐怕也收了传国玉玺,图谋不轨的心思越加膨胀啊。”

李世民继续道:“不错,我正是算准了袁术的脾性,才设计于他,等随后孙坚施行我的计划,必定会引起江东士族的反弹,到时候袁术无论是称帝还是谋立他人为帝,忠于汉室的孙坚都会举大军平乱,内忧外患之下,死期也不远了,如今我军只消拖住荆南的大军,再暗中策划逼迫孙策,以他的急性子必然冒进,我们再徐徐图之是为上策。”

房玄龄微微点头,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们合谋江东已有两年,直到此时,牺牲了无数可以牺牲的东西,才换来这一个好机会,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被可笑的感情左右,那是匹夫才应该具备的东西。

魏征缓缓道:“也只有如此了,孙坚直爽,如此信任我等可为仁至义尽,我等如此恩将仇报,此事过后,当高悬灵堂,以主之礼相待,也好减轻我等的罪孽。”

李世民双目闪过一丝狠厉和不渝,但也是一闪而逝,转眼沉重道:“玄成所言甚是,但此事并未落定,不可轻言,到是之后江东大乱,我等再披麻戴孝回返江东,武力镇压士族,即可解决士族之祸,也可让我等安生立命,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瘦无双

李王在内室亲自喂甄宓喝过米粥后,扶着腰肢靠在一起,二人溺爱的望着熟睡的李想,赛过无数甜言蜜语。

半晌后李王将儿子交给上官婉儿,道:“宓儿,李想这名字是张叔大为他所取,虽不是引经据典,但胜在寓意深刻,如何?”

甄宓笑道:“张先生随夫君一路奔波,几年来恪尽职守,尽心竭力,此时还为我儿想出如此名字,我那里还能有什么理由否决。”

李王相顾一笑,道:“我也是如此想,而且李想这个名字看似平凡,却蕴含深意,由相而起,由心而定,想必我儿也会如此名一般,相心而为,为百姓请命。”

甄宓将小脑袋藏在李王的怀里,自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