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召唤无双-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街两旁全是宅院,最醒目的自然就是太守府和州牧府,至于周边的一些赵府、杨府一类的更是不少,这全是李王麾下将领的府邸。

李王一路畅通无阻的回到议事厅,端过茶盏灌了一大口,这才好受了许多,昨夜甄宓听闻李王又要出征,硬生生要了一夜,可算没把李王榨干,就连现在李王的肩膀上,都还留有好几个甄宓可爱的牙印,没想到这个温顺的小猫发起疯来,比之步练师更加妖娆……

“草民綦毋怀文,叩见并州牧。”

李王瞥了他一眼,没想到此人看着老实,还是个人精呢,察言观色的本事不错。

綦毋怀文曾经在魏晋南北朝时,可是做过一州刺史的人,本事自然不小,只是这些没有人知道罢了。

“起来坐吧。”李王示意他不用拘束,这才道:“我之前在城门前听闻你是为了招贤榜而来,有何本事只管道来,我定然量才施用。”

綦毋怀文想了想,拱手道:“草民出身寒门,世代为铁匠下人,但我幼时熟读儒学典籍,更对道经有所涉猎,至于本行兵器锻造方面,我熟通秦时的块炼法和我大汉朝的炒钢法,并已经有所改进,相信对东乡侯麾下的兵事有所助益。”

李王点头,倒是称赞起为人来:“不错,谈吐不凡,举止有度,可曾听闻我治下常山郡正在开采黑石?”

綦毋怀文不卑不亢道:“我此次千里之行,自然多方打听,对这黑石也有所耳闻,东乡侯称呼其为煤炭,极为上心,我便边行边实验,发现其许多方面都要比木炭优质数倍,甚至数十倍,可是他提纯难,得不到普及,所以我们只要能将其提纯,现今的铁类或者如今稀有的钢类兵器,都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王闻言十分满意,不过还是凝重道:“正是如此,但你也知道,煤炭的提纯极为困难,我李王自认没这个本事,不知先生能否为我排忧解难?”

綦毋怀文知道这是肥差,而且自己已经有了大概的方向,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要不是为了功名,谁tm傻不拉几千里迢迢跑来并州啊:“为东乡侯效力,乃草民分内之事,但请吩咐。”

李王嘿笑一声:“你也不必试探我,你只消即刻带领我的文书前往常山,找到常山郡太守郝昭,让他协助你进行煤炭提纯的研究,至于职位,你暂时在完颜宗望军中任知事,只要你做出功绩,我便亲自封赏你为一郡太守,我治下并州六郡加上魏郡常山郡,只要你想,哪怕是上堂太守之位,张叔大也必须给你让出来。”

綦毋怀文古井不波的心跳的那个快啊,李王画的这块饼实在太大了,大到自己就那么点肚皮,也忍不住想要全盘吞下的地步,哪怕撑死:“东乡侯如此信任,我定然不负所托,尽早将煤炭提纯,好让并州军早日普及钢铁所铸造的器物。”

綦毋怀文心满意足的下去了,李王的奖励丰厚,但天上怎会掉下馅饼,相应的难题和挫折必然会狂风暴雨般骤降,自己必须尽快接手,争取早日成就功名。

中兴元年三月二十五日,李王冒着小雨,与宇文成都率领的八百蓝剑亲卫连夜从上堂出发,在壶关处汇同征调的李靖一万骑兵,连夜出发,赶马奔向魏郡。

同一时间接到李王命令的太史慈点兵五万,连夜从魏郡出发,直奔邺城而去,冀州大地,战火又起,一切都发生在夜间,几乎无人知晓。

第一百零六章 士气下滑

“主公,我们已经出了魏郡范围了。”宇文成都抹了把雨水,这雨说来就来,连夜不停,直至现在天蒙蒙亮,也不见小。

“如今我魏郡与常山郡中间隔着广平郡,邯郸更是像一把尖刀隔在中间,我军暂时不能拔除,至于阳平粮仓,我势在必得,这次借道广平郡,务必轻装疾行,不能让田丰和蒋奇看出端倪。”

宇文成都被雨水遮住面容,看不出神色:“主公不是派遣马超……”

“慎言。”李王呵斥了一声,见四周都是亲卫,这才道:“马超与我并非同一势力,成都今后不可在外提及。”

“末将尊令。”

李王这个举动不只是为了保护马超,更是为马腾考虑,如今朱元璋平地而起,响应者数十万众,比起昔年张角的号召力犹有过之,马腾的位置则比较尴尬,可以说三方都被异族包围,如果朱元璋再尽起雄兵,马腾必将会在滚滚巨轮下沉没,马超作为其大公子,那么他的举动就比较敏感了。

朱元璋一介放牛娃,能脱颖而出,开国大明,足见枭雄一词来评价都略显不足,岂是马腾所能对付。

李王抛开这些思绪,现在当务之急是阳平,只要自己顺利拿下这个冀州最大的粮仓,那么邺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将成为自己的掌中物,如何拿捏全凭喜好。

都说蜀地难行,其实冀州也差不多,只不过有些区别在于蜀地是山丘起伏,怪石嶙峋,而冀州则是稀土松软,泥泞不堪。

李王大军行来,甚至有将近四分之一的道路都是下马步行,这场小雨彻底将李王的行军时间拖长了不少,这也直接导致大军的士气有些下滑。

李王放眼望去,除了宇文成都麾下的八百亲卫面不改色,其余骑兵个个都低着头,脸上沾满了泥土,显得无比沉重。

士气的下落将直接影响一军的凝聚力,甚至往远了说会在一些特定因素下出现溃逃现象,比如劫营,比如斗将以失败告终,所以李王看在眼里急在心底。

李王着急也不能改变什么,只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对策,也不知过了多久,李王眼冒金光,想起了一些事情。

《孙子兵法》的军争篇有记载,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而秦军攻城拔寨都会大喊风、风、风,其意应该就是提高士气所用,而毛爷爷荡寇的时候,更是全军都会高声歌唱,其意定然也是凝聚士气,使全军团结一致。

李王绞尽脑汁,最后才打算用精忠报国这首歌来凝聚士气,毕竟这首歌是符合男儿的铁血和征战沙场的豪情壮志,况且,李王的库存也仅有这一首是能记全歌词。

想到就做,李王赶紧将宇文成都叫来:“成都,通知全军就地休整,将亲卫召集到一起来,我有要事吩咐。”

宇文成都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无论李王下达的命令有多怪异,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执行,这也是李王将其留在身边的两个目的的其中之一。

李王亲自起草了一份歌词,递给亲卫们传看:“兄弟们,里面的每一个字都要记熟,以后我们行军时会用到。”

李王好一番解释,才将自己的用意表述清楚,大部分识字的亲卫都跟着默念起来,再教给一些不怎么识字的人,而他们弄不弄得懂意义,并不重要。

雨水阻隔了前进的道路,大帐中此起彼伏的都是精忠报国的歌声,虽然跟鬼哭狼嚎一般,但至少众人都在认真的学习,倒是在这枯燥的军旅生涯中,添上了神奇的一笔。

这一天,邺城被并州军团团围住,守将高干不得不升起吊桥,试图依靠护城河的阻隔,据守城池。

“太史匹夫,为何围住邺城,行大逆不道之事。”高干仗剑立在城头,不怒而威。

太史慈策马而出,朗声道:“袁绍不尊献帝,逆天而行,大逆不道行窃国之事,天子震怒于朝野,我等为将,自然要为君分忧,一扫尔等宵小之辈。”

邺城的雨势不大,比之广平郡更是等同于无,这才使得两军对阵不受影响。

“许子远,如今太尉还在蓟县,郭先生也与大公子合兵,我们邺城空虚,怎敌这并州虎狼之师。”

许攸笑道:“元才这不是长他人威风?太史慈投效并州时,不过是一介小卒,李王那小子双目浑浊,任命这等人为主将,我看灭亡也不久矣。”

高干提起精神道:“此话怎讲。”

许攸胸有成竹道:“敌军往来劳顿,便迫不及待的围城,足见其主将的自大,而且并州兵卒的排兵布阵极为杂乱,一看就是急行军而来,此刻必然疲惫,元才只消提邺城一半兵马,便能轻易将之冲散,甚至凭借元才的勇武,取下太史慈的首级也不无可能。”

高干放眼望去,笑道:“果真如此,而且这并州军竟然只围北门,却将其余三道大门弃之不顾,当真是蠢到了没边际,子远稍待,容我去会一会这并州军。”

苍凉的号角声呜呜的响起,这是冲锋的号令,许攸遣人放下吊桥,让高干率军掩杀。

“敌军来了,骑军队做好冲锋准备,枪兵掩护弓箭手射杀敌军,放。”

随着太史慈大手一挥,杂乱无章的军队中射出箭矢,不过落到敌军中却没翻起半点波浪,倒让高干为之一振,心底直呼敌军这是送上门的功绩。

贾诩冷眼站在中军搭建的指挥台上,只等高干冲进来。

高干却不知道这看似杂乱的排兵布阵,实则是贾诩的鱼鳞龙行阵,只感觉冲杀如敌军毫无阻隔,浑若天成。

等最后一名敌军窜入并州本军后,贾诩手中的黄旗转动,摇摇指向西北方的敌军方向,随着号令的传达,那一方兵卒嘶吼着分开,留出了好大一块空地,高干率领的军队竟然诡异的被一分为四,其中之一正好落到大张的龙头处,从许攸的角度看来,那个龙头无比的狰狞,在细雨的覆盖下,死寂如蓄势待发的龙蛇,冰冷的毫无感情。

第一百零七章 魏郡治所

许攸站在城头,只感觉手脚发麻,这鱼鳞龙行阵只出现过一次,还是董卓勤王时在皇宫中布置的,比起这次上万人一起衍化的阵型,弱了不知道多少倍。

“鸣金,让高干将军撤退。”许攸也不知这句话是怎么从嘴缝里蹦出来,但只有说出来,才会好受一些吧。

铜锣撞击的尖锐声响起,恐怕这是袁绍军有史以来发起冲锋的号角后,最快鸣金收兵的一次,简直如同笑话一般。

但贾诩以毒士自居,怎会露出破障,让他们安然而反,其实此时被分割开的四队敌军相距不过数十步,但鱼鳞龙行阵的变化无穷,他们根本不知道彼此身在何处,首尾不能相顾,此时恐慌已经弥漫了全军。

高干勇武可当,一马当先冲杀并州军,但敌军却如同无骨的蛆,柔软无比,他强硬,敌军则向外扩散开来,不与他相接,而相反的是,侧翼两边的并州军却突然收拢,一些防备不及的兵卒瞬间被侵吞,其中苦闷只有高干才清楚,这时候听到城头的鸣金声,直觉有心无力,根本脱不开这座泥潭。

许攸知道事不可为,况且高干身陷敌军,与自己有着必然的关系,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遂暗中吩咐亲信听令行事。

南方的城门开了,许攸领着文武官员,一应兵将慌不择路,向平丘方向溃逃,投奔袁尚。

许攸此人骄狂自大,自以为与袁绍是同学,便目无上下,常常以智将自居,直接导致了邺城失陷,使得冀州与兖州的交界处出现一片空白的地带。

而刘岱这个看似不相干的人,却是最大的受益者,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藉此得以休养生息,不用再直面袁军的锋芒。

贾诩得到敌军弃城的消息,毫不犹豫摇动红旗,后军中的五百逐命军直接冲过去控制了城门,早就做好准备的中军将士,虎狼一般冲向邺城,似乎那里有着不一样的美食。

而高干就郁闷多了,一直在大阵中冲杀,但其中的猫腻他算是看明白了,如此下去,己方必定会被敌军耗尽气力而亡。

就在此时,并州军的动向也传到了高干眼中,看来许攸已经弃城了,高干苦笑一声,知道事不可为了。

前世作为能据守壶关,阻挡曹操四个月不得寸进的将军,能屈能伸的本事也不小,这一刻索性将兵器扔了,伏在地上投降。

高干统率的兵卒见主将都投降了,自然士气消沉,这一刻全部扔掉兵器,跪在地上抬手示意投降。

胜利了,但并不代表战争结束了,并州军不约而同的望向指挥塔,那道消瘦的身影手中的令旗,他将主宰这些降军的生死。

小雨朦胧,贾诩毫无感情的举起黄旗,指着西北方摇了一摇,陪护在一旁的太史慈只感觉一道寒气从脚心上涌,直接冲到天灵盖,在逼近四月的回暖天中,如坠冰窟,擅自杀伐降军,这可是大罪啊,道义上也说不过去。。。

高干军不知何意,但并州军却无比清楚,这些旗语早就深入人心,接到命令,当先一排士卒狰狞着面目,举起了手中的屠刀,既然主将有令不留活口,那这些敌军可就都是进入囊中的功绩,尽管收割便是。

鲜血染红了土地,高干瞪着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高台上的贾诩,身上插满了刀枪,兀自不愿倒下,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仍旧跪立在地上不肯倒下,似乎想要看看,是谁发起的屠杀,是谁将屠刀伸向了放下战刀的自己,英雄迟暮,在东汉末年留下浓重笔墨的高干,身陨了。

这场屠杀持续了小半个时辰,贾诩的冷血和嗜杀疯狂的传遍了全军,去势不减,已经有了向邺城百姓扩散的趋势。

“太史将军,我向郝太守借用的物事到了吗?”贾诩冷血屠杀上万人,此刻仍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

太史慈说道:“已经全部运到了魏郡,文和要的话,明日便能输送到邺城。”

贾诩计算了一下脚程,否定道:“此事刻不容缓,将军还是即刻通知魏郡把那些物事输送过来,计划可以展开了。”

邺城被并州军成功收复,自此,这个魏郡的治所才终于真正意义上的划归了李王治下。

……

天公不作美,李王的急行军遭受了最严峻的考验,山路难行,极大的阻碍了行军路线的完整性,李王心底急不可耐,毕竟每拖一日,将会加大被敌军发现的概率,届时阳平粮仓依旧存在,袁谭大军却回援而来,便大事休矣。

“大人不必着急,如今三四月交替,正是雨季,但冀州大多都是下一两日雨,便会晴朗一日,像这次一下便是三四日的极为少见,但也预示着接下来将近一周的时间,都会放晴。”

李王听完冀州本地人的安慰,心情仍旧提不起来,己方可是突袭而来,所挟带的粮草极少,仅够十日的用度,上堂的粮草辎重只会运往魏郡,却没办法送达孤军深入的李王手中,当前的局势可谓无比紧迫。

李王阴沉着脸,吩咐宇文成都道:“明日晌午,若大雨在不停歇,我们便回返魏郡补给,再徐徐图之。”

寒潮的回弹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次日还不到晌午时分,大雨便收起了来势,云雾拨开,虽然不见明媚的阳光,但也比阴霾沉重好上许多。

李王昨日才说今日晌午不停雨,便回返魏郡,没想到今日果真停雨了,这则消息在军中越传越神,说李王是天神下凡,雨神也要卖其面子,这才收起了布雨的砚台。

正所谓其心可用,虽然流言的传播影响人心,但此时正是其心可用,有助长士气的功效,李王也乐的他们自己去揣摩。

“通传全军,生火造饭。”

行军打仗的吃食自然越简便越好,一些米粥便是最为简易的食材,将士草草吃过,填饱肚子后便开始新一轮的赶路。

阳平粮仓汇集了冀州以南的所有补给,包括粮草、兵器、甲胄、战马等一系列物资,足见其重要性,但正是因为其地势险峻,又背靠黄河支流,一直是易守难攻之地,所以李王听闻袁谭倾巢而出,这才忍不住孤军深入,打算将其付之一炬。

傍晚时分,李王全军穿越了广平郡,在邱县以东的馆陶县外驻扎,正因为邱县属于广平郡,馆陶县属于阳平郡,所以李王才大摇大摆的驻扎,也不怕敌军发现,毕竟两郡交界处最为复杂,双方都只会留意,而不会贸然探查,况且李王大军只是驻扎一会儿,并不会多做停留。

趁着夜色的掩护,李王大军在本地人的带领下,顺利与阳平粮仓遥相对望。

李王大手一挥:“成都,通传全军,即刻安营扎寨,明日一早发动进攻。”

第一百零八章 不应该出现的人

李王摩擦这手中的佩剑,森寒的利刃闪烁着嗜血的银光,烈日如愿以偿的出现在天际,阳平粮仓宛如一只雄狮拱卫在苍莽的黄河之滨,灼热的杀气在天空中缭绕。

“全军听令,叩城!!”

李王一声令下,全军轰然冲锋,将士们伫立在马头,踏着坚定的步伐,迈向阳平城。

“擂鼓,叫阵。”

咚咚的牛皮战鼓声震寰宇,李王横眉冷眼,凝视着这座冀州的要塞,只要拿下这里,袁绍军将在未来的三年,止步不前。

城头的敌军并不慌乱,这时候得到了主将的指示,苍凉的号角声响彻黄河两岸,荡漾在天际经久不息。

咔吱声不绝于耳,阳平的城门突然被绞绳拉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将军身披金甲,在十来位将领的簇拥下,缓步出城。

李王瞳孔急剧收缩,脑海中空白一片,直如炸药在脑颅中炸开,袁谭?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莫非……莫非韩浩投效了袁绍?

“李王,好一招无间之计,几乎窃取了我冀州半数军情,不容易啊,今日终于将你引诱处洞,要不是郭图先生向我汇报,我竟然不知,这固若金汤的冀州,会被你侵蚀。”

袁谭高谈阔论,大手一挥间,城头突然坠下一物,被一根绳索绞住头颅,正是韩浩。

李王看得心如刀绞,但面上却古井不波:“袁谭,没想到你今日会出现在这里,倒是让我好奇,那雄踞东阿,剑指青州的十万大军莫非是鬼族之人?”

袁谭胜券在握,也不怕李王知道的过多:“孔融不过是一介儒生,贪生怕死本就是其本性,我只是稍加逼迫,他便应允与我共同上演一出好戏,不可真是可惜,可惜你并州牧英明一世,却马失前蹄,栽到了我袁谭手里,真是可笑。”

袁谭肆无忌惮的笑声传到李王的耳边,宇文成都与亲卫不由得收拢了防线,将李王围的密不透风。

就在此时,宝光如来邓元觉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从北方而来,将李王的后路彻底堵死,面对重重包围,李王纵然再淡定,也不由得有些犯怂。

李王强自凝神,大声道:“袁大公子当真好计谋,竟骗的我孤军深入,成了困兽之凶。”

袁谭哈哈一笑:“要说这凶兽,我看你李王尚且不能堪当吧,最多,也就只是负隅顽抗的蝼蚁罢了,妄想搬动参天巨树,到头来不过是笑谈罢了。”

李王看向宇文成都,沉声道:“成都,你我幼时相识,这一路又护佑于我,我知道你的本事,敌军虽然有数万众,但想要留下你却是极难,如今事不可为,你便自去吧。”

宇文成都大惊,这是在交代遗言吗,往日的李王可从未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