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召唤无双-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在床榻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日间那个眼神,那种孤独和绝望,李王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吸引住,只想一探究竟。

又过了许久,李王霍然起身,随手拿过一袭白衫穿上,踏步而出。

“成都,随我去一趟铜雀台。”

两骑奔腾而出,一些守夜的军队想要上前盘查,但都被各自的什长拦住,开玩笑,李王在日间入城,这些人都去看过,那可是大都督李王,你敢拦?

“成都,你就在此处等我,我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回返。”

宇文成都犹豫道:“可是主公的安全……”

李王罢手道:“无妨,都是一些可怜的女子,而且我也不深入,只消求到答案便可,何况我的武艺你知道,高顺也无法拿下我,不会出事。”

宇文成都想想也对,也就没有再说其他,戍卫在大门前,尽职尽责。

长驱直入,李王没有停留,直接踏上船奴掌控的瑶船,直接来到湖心亭,其上一个娇弱的女子在出神,似乎忆起了旧事,竟没察觉李王的到来。

其实这湖心亭说起来也不是个亭子,反而是一间竹栏小阁,四面通透,但可以放下竹帘遮蔽风霜。

轻咳了一声,那女子茫然抬头,看到李王的时候显然愣了一下,旋即双目暗淡下去,她还以为李王出现在这里,便是要占了她的身子,夺取她的红丸。

位高权重的李王面前,自己不过是任她采择的野花罢了。

李王低声一叹,双手背负在后面,道:“卿如柳枝,遇风则荡;卿似菩提,千古幽静。”

那少女一怔,似乎从李王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这才悠悠起身,端起桌案上的酒盅,为他添满一杯清酒……

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兰会始

“请。”

扶余公主的声音空灵而恬静,在寂静的夜空下竟然纯净的不似凡尘所道。

李王也不担忧她会暗害自己,双手抱住酒杯一饮而尽,全程不发一言。

扶余公主这时候端起一旁的器物,看模样应当是抱琴一类的乐器,就定定的坐在李王身旁,二人的手臂几乎都要贴在一起了,若是有外人看见,还道二人是红颜知己,却不知二人今日才得以谋面。

“叮~”

这琴音暮然响起,令李王都忘却了身在何处,那纤弱细腻的玉指稍稍拨动琴弦,清脆的声音便荡漾开来,李王的一颗心也跟着摇曳,感受着少女不一样的身世和经历。

也不知过了多久,琴音缓缓而止,美妙如同仙境琼瑶,婉转如九曲黄河,回味无穷。

李王一颗心彻底定了下来,终于开口说话了:“我能听出来你的名字很好听,但如今扶余被我灭了国,便不能再用之前的名姓,我为你取名灵儿,今日之后你便不属于铜雀台了。”

说完一顿,似乎在措辞:“你的心不在这里,你的身也不该属于这里,离开吧,除了扶余王室的人不能放过,我答应你不伤害其余任何扶余的子民。”

说完李王转身跳上了瑶船,示意船奴离去,双手背在身后,昂首挺胸,随着瑶船而动,离开了湖心亭。

灵儿双目一红,赤着双足一把扶住身旁的木柱,眼里无限的哀怨惆怅,怔怔的盯着李王离去的背影,面容竟然温柔了下去。

李王缓缓离去,心里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之前系统要李王强行占有女孩子,那条件实在是丰厚,但真要李王这样做,着实是下不去手,更何况面对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

原本她在如此亲葱岁月就尝到了灭国之痛,如今要是再经历这等悲剧,是否以后会如同行尸走肉,真的难说。

但李王也不知道,他今夜等于救了灵儿一命,小女孩原本打算将自己献给李王后,便投湖自尽,之所以不直接寻死,乃是担心李王震怒下不顾其他,把扶余王室的人员全部砍头,只有将自己的身子献给他,或许在自尽后能顾及一夜的情面,饶他们一命……

放下了一件心事,李王瞬间轻松了起来,一路哼着小曲回到府邸,这才沉睡过去,对自己的女人,自然该百般疼爱,但对不爱自己的女孩子,也不能强求。

九月十八日如期到来,期间常遇春的大军患病问题得到了解决,有当地的人说他们不过是被一种大蚊子咬了,这种蚊子只在肃慎等地生存,身具毒性,这才导致一些兵卒被叮咬之后陷入昏迷,但还好没有性命之忧,只需静养一月左右便会好转。

但毕竟士气受了影响,完颜宗望处于军心考虑,暂时调回常遇春,但战事并未就此停止,乌桓四王被完颜宗弼斩杀后,留下的大片地域无人统治,完颜宗望已经在安排人员进入漠北,打算就此驻军,与在雁门戍卫边疆的史可法形成连横。

此举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对乌桓残余部卒和鲜卑人形成包围,至于更西面的匈奴暂时不能企及,还好的是匈奴人经过几次反洗劫,对汉人军队有了些许惧怕,原本九十月就是匈奴人南下的好时机,但今年竟然没有动作,也算是意外之喜。

这一日在凌霄阁前,李王用玉盆洁身,点三炷香敬拜天、地、人三神,更是用三杯烈酒敬奉先烈之魂,但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没有战祸。

这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李王忙里忙外却弄了将近两个时辰,底下那些士族的族长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忍受得了这番辛苦,纷纷有些抱怨起来。

李王瞧在眼里,心里却并不慌乱,这时候张居正闭着双目微微点头,显然约定的时间是到了。

台阶下兀自喧哗不已,李王双手下压,道:“诸位,尔等都是冀、幽、并三州的中流砥柱,要是累坏了可就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罪过了,这三州之地,缺了我李王也不能缺了大家,你们说是不是。”

看似玩笑的一句话,但那些族长可不敢不当真啊,当即便有人高声道:“大都督说的哪里话,当初三州动荡,若非大都督临危受命,整治了各处贼子,岂有我等如今的高枕无忧,大家说是也不是。”

“是啊,大都督是个干实事的人,我等受益无穷。”

“光说那土豆,就养活了数万流民,这可是天大的功绩,谁能抹去?”

“以我看来吧,若非大都督知人善用,北击匈奴,南进勤王,我们这北地不知还得经历多少战火。”

“对对对,要是没有大都督,也不是还得死多少无辜的人,并州之幸,天下之幸啊……”

赞美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大多数都是一旁围观的百姓发出,而那群士族族长就机灵多了,所谓祸从口出,这时候自己不发一言,总不会落下把柄。

李王乐得高坐,任由下方的人沸腾,悄然冲下方的周瑜打了个手势,各自心领神会。

没过多久,人群背后突然传来阵阵马蹄声,赵云一声银铠,率领大军将此地团团围住,那些族长大惊失色,纷纷从凳子上起身,惊疑不定的看着李王,很想喝骂,但那闪着寒芒的长矛指向他们,谁敢妄动。

这时候一个年约四十出头的男子战了出来,拜伏道:“大都督,我等不知犯了何事,竟然兵戎相见,还请明示。”

众士族大惊,此人正是李王的丈人,其妻子甄宓的亲生父亲,连他也被蒙在鼓里吗?

李王惊讶道:“岳父此言何理,只是诸位族长中混入了一些小贼,我这是在拿人罢了,勿需惊慌。”

甄逸的演技也堪称一绝,这时候双目暗淡,有些颓废道:“我等士族之人虽然有些家底,但处事也算正派,却不知究竟有何事,竟劳大都督兴师动众。”

李王挥了挥手,让宇文成都将一卷绢纸递了上来,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封天子诏书。

第三百一十七章 杀伐果决

李王朗声道:“中兴元年十二月,朕于宛城听闻冀州等地士族自重,拥兵者多有数千,少则百余数,如此大祸,隐藏在市井乡野之间,迟早会酿成大祸,另有士族霸占土地,建设邬堡,岂不是将我大汉国土划归私有,此等行径比之窃国又有何异?今特赐密诏,命并州牧李王暗里行事,务必在三年内,将一些祸害汉室江山的贼子枭首示众,但士族乃是国之根基,并州牧也当酌情处理,别让士族对朕寒了心。”

首先不论天子诏书的真假,但此时天子被李王困在洛阳,就无人可以查证,这样说来,李王手中的密诏就真的不能再真了,你们士族那点人马够看吗?笑话,如今李王麾下将士近千员,兵卒人数更是超越二十万,他们拿什么对抗?

李王不顾那些士族的叫喊,念道:“冀州渤海郡士族成建一族,在袁绍谋立伪帝的时候,暗中以资金相助,经我手下查实,成族在五年内强取豪夺收纳土地千余亩,直接害死的百姓多达数百人,祸害一方,罪无可赦,拿下!”

李王话音一落,赵云的亲卫各自领了命令,纠准那六十余岁的老族长,绑了下去,根本不容犹豫。

李王不顾求饶,接着道:“冀州魏郡马姓士族,在我入主魏郡时,暗中与袁绍合谋,密谋废除冀州刺史韩馥,之后更是在我收复并州后,暗通袁谭,凌霄阁里面不知多少亡魂与你有关,今日我便让你自行下去赎罪,至于兄弟们原不原谅你,那就看他们的意思了。”

话音落下,也有一波兵卒划拉开人群,将那人捉住,那些兵卒无比解气啊,以前还没有从军的时候,这些大老爷可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没想到今天提着他们就像提着小鸡,心头是我自得意朝天高啊。

李王一连念了八个人的姓名,无一例外,全部拿下,就在后面的大片街道直接斩首,毫不迟疑,全然不听求饶声。

看着血淋淋的人头,这群士族彻底慌了神,这好好的金兰会怎么变成了鸿门宴,不…这分明就是屠宰场,鸿门宴尚有一线生机,这李王油盐不进,一言不合就杀人,当真是没有情面可言。

但总有明白人啊,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突然走了出来,拜伏道:“还请大都督稍顿,草民有一言请讲。”

李王脸上还是那副云淡风轻,但看在士族眼里却冷飕飕的,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那人拜伏在地上道:“大都督,草民见先前八人,尽皆是身披叛国的罪名,但草民却要请求大都督降罪甄氏,否则大都督将难以服众。”

李王眉头一挑,这可不是安排好的,但心下也不慌乱,问道:“你可知甄逸乃是我岳父?”

那人依旧跪在地上,但身子却直了起来,直视李王道:“正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就我所知,甄逸在早先易购漠北战马,赠予贼人袁绍,此举等同通了异族大敌,又资了叛国逆贼,是否当杀?”

李王心头一凛,此人不好对付啊,但此刻甄逸显然也被这个变故雷到了,慌忙拜倒在地上,道:“大都督,非是卑职有意通敌叛国,只是袁绍那时候一门四世三公,其本人也是渤海太守,我等巴结也顺理成章,哪知他此后便……”

那年轻人闻言嘴角勾了起来,李王也听出了甄逸话语中的漏洞,自己故意不容置喙,便是坐实他们通敌之罪,故意忽略了时间问题,此时不敢再任由他说下去,喝道:“够了!”阻止了甄逸再言,又转向那人道:“你是何人,听口音不似冀州人士。”

那人作揖道:“在下河内郡温县人,姓司马,单名一个朗,表字伯达,我虽身为司隶所属,但也接到了金兰会的邀请,自不敢拒绝大都督相请。”

李王愣住了,司马朗?司马氏不是在董卓之祸的时候就迁出去了,按说不该继续留在河内才是,但李王都不关心,他只关心一人,那便是司马懿。

问道:“莫非是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不知你父亲如今何在。”

司马朗一愣,没想到李王对他老父也有耳闻,拱手道:“家父卸官之后,便前往荆州拜访老友,至今未归,我添为家里长子,自当扛起族长的大任。”

李王点了点头,此时不宜多说,得赶紧将主动权控制回来。

面对剩余的士族道:“过失不问先后,但既然我岳父曾经也铸下大错,今日我却要力保与他,但如此偏袒,自然于民于诸位都有不公,我也不是赶尽杀绝的人,今日便给尔等一条生路,如何取舍还请诸位慎重选择。”

司马朗一愣,旋即反应过来,没想到还是着了李王的道,看他笃定的样子,恐怕早就有了定计,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转眼看了下甄逸,不出意外,自己便是角色易换,抢了甄逸的台词罢了。

果真有人眼前一亮,只要有一线生机,谁会傻不拉几的去赴死。

一群人陆陆续续拜倒,有人高声道:“大都督,还请为我等指明生路,也好将功补过。”

成功将场面拉了回来,李王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候躲在后面的好几个士族钻了出来,人手捧着一个黑色的袋子不知道是何物。

打头一人道:“应大都督之前的政策,幽州涿郡张氏、涿郡杨氏、渔阳郡周氏被我等拿下,缴获土地共计一千八百亩,特来进献给大都督,以求洗刷自身罪过。”

黑布一抛,散发着恶臭的头颅滚了出来,血液早已干涸,显然死去已有一段时日。

李王呵呵一笑:“不错,你们三位去后面候着,等我传唤再上前来。”

说完转身走下台阶,道:“麾下将士乱出计谋,倒是让诸位见笑了,以别人的性命来洗刷罪过,此举我是不怎么赞同的。”

说完便是一顿,李王说是不同意,但散发出来的意思,分明是不介意大家这样做,有心算无心,那些族长纷纷记在心底,看来回去之后是少不得杀戮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甄逸引路

李王亲手将甄逸扶起,继续道:“今日与会士族人数共计一百一十三人,其中并州士族族长前来二十五人,冀州六十七人,幽州二十一人,其余士族之人,看来其心必然不在我这里,倒是好叫我为难啊。”

众人大惊,李王这样一说,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李王也不说出来点明,让他们自个猜去吧,哪怕是猜不透,也会有安排好的拖站出来推一把,这不仅能让自己隐在幕后,还能在适当的时候拉拢一批人。

李王再次转身道:“心向我者,便是朋友,若是左右逢源,那没有办法,我李王便亲自为你们选择,如何取舍,烦请大家自行决断,三日之后,我会再次拜访诸位,到时候还望各位有个满意的答案。”

李王转身就走,这里的消息根本封锁不住,也没必要封锁,这些士族都是贱皮子,你给甜枣未必会衷心向着你,但当你举起屠刀,那么这群人就不得不做出选择,无论真心还是假意,根本不重要,李王需要的,只是最后的结果。

当然,他们潜意识里是不敢得罪李王的,所以其抉择就不言而喻,只能选择上船。

是夜,除了被砍头的那几个士族,其余百十人汇聚一堂,甄逸是唯一在邺城得赐府邸的人,地点没有争议,自然就是在他这里。

“诸位,且稍安勿躁,听我一言如何。”

甄逸压了压手,示意喧哗的大厅静一静,道:“大家如此嘈杂也不能解决麻烦,还是得让人主持大局,大家再好生商量才是。”

众人觉得有道理,当下就有人说道:“这哪还用选什么人,甄族长不止是平原大族的当家人,在我们冀州乃至上党都是说得上话的人物,我等自然要马首是瞻。”

甄逸按照王守仁的吩咐,连道不敢,也就没有应下这个差事,否则依照李王的说法,甄家牵涉太深,必然会遭到士族的反噬,这时候还是稳于泰山为好。

那人似乎有些不解,继续道:“甄族长也不胜任,那该推举何人?”

众人又是一阵哗然,甄逸的身份还有李王岳父那一层,自然有人抱着抱大腿的意图,但如今甄逸高高挂起,反而让他们傻眼了。

甄逸罢手道:“诸位皆知我与大都督的关系,但大都督杀伐果断,就连今日之事都没有通知于我,可见其决心不小,若是我此时带头,出了差错今后又该如何面对大都督,诸位还是另选一人,若是值得信奈,我甄氏一门愿意附于尾翼,任由驱使。”

好些老族长暗自点头,甄逸此言说的密不透风,倒像是果真被蒙在鼓里。

这时候另外一个族长道:“日间不是有个小哥,全程与大都督对答如流,心思灵活,我等何不推举他为头人,应对此次难关?”

好些人赶忙附和,但对比百十人来说,相对就稀散了许多。

司马朗拱手一礼,道:“小子不过接手族长之位才半年,辈分更是不及诸位,我看还是又德高望重之人主持,才能使大家都信服。”

说完又退了回去,似乎对那头人的位置丝毫不感兴趣。

这时候人群中传来一道声音:“哼,此人日间开罪了大都督,我等又岂能与他为伍,岂不是自掘坟墓。”

众人一惊,想想也是这个道理,有几个靠的近的人赶紧挪了几步,不敢离得太近。

而司马朗恍若未闻,兀自盯着脚背发呆,毫不在意。

最后经过一番磋商,最后还是决定由甄逸主持商议,但不设头人,主要是谁也没有胆量出头,到时候引火烧身,成为李王主要打压对象就悲剧了。

这时候甄逸突然道:“诸位是否有察觉,今日日间那三位士族族长,全是交好公孙氏的人,而他们并未参与金兰会,却能得到大都督的重视,是否其中有所指示。”

众人纷纷回想起那时候的经过,一个比较年轻的族长道:“日间那几人带来了三个人头,其中有一枚人头我认识,乃是渔阳的王家,家底雄厚,其发家全靠粮食,没想到今日却突然殒命,可谓造化弄人啊。”

有几个年迈经验足的族长意识到了什么,但都不敢妄言,别看甄逸是推举来主持大局的人,但他是李王的岳父,本心肯定是向着李王的,这时候不能表露过多。

另一人问道:“甄兄此刻提到那几人,是否别有目的?”

甄逸木然的点头,道:“我从前年投效大都督后,便添为平原太守,但相比公孙氏就输了不少,其中公孙越同为一郡太守,其兄弟公孙范更是手握兵马大权,此时靠向公孙氏的几个士族都有动作,这是否意味着大都督早就有所谋划,对幽州的士族作出了指示。”

众人闻言大惊,这么说来靠向公孙氏的人就有一线生机不成,想到这里纷纷看向甄逸,脸色古怪,莫非甄宓在内院失宠了?可是她不是才为李王诞下一子吗。

甄逸苦笑道:“诸位无需看我,我与大都督此时也才第一次谋面,更谈不上交情,小女虽有书信来往,但也不会涉及大都督,至于幽州之事,我看确实是有目的的。”

这时候一个老者再也忍不住了,道:“甄老弟的意思是,李王是要狡兔死,走狗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