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得患失,要是大将别乞列迷失不犹豫那么一下,脱脱木儿的老巢。那时再左右开弓,令叛军首尾不能相顾,在解决起来就会容易了很多了。

但就是别乞列迷失那么一犹豫,错失了良机,也让战局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虽然伯颜随后就带着大军赶往支援,但是茫茫的草原上,遇见一次决战是多么的不容易。主动攻击损失又太大,怎么能不令忽必烈恼怒呢?

看着朝臣们那犹豫的表情,忽必烈马上就知道他们心里在想着什么。心里叹息着,自从十三年开始宋室献临安投降后,一直积极出谋划策的百官却是也消极了一些,看事情也没有那么长远了。

竟然现在还没有明白自己恼怒的原因。正在感叹,阿合马出列奏道:“大将别乞列迷失贻误战机,辜负了皇上的厚望,恳请皇上给于撤换,以免再次耽搁平叛大业。”

众人一惊,再看皇上的脸色果然平缓了很多,不禁暗骂阿合马的老奸巨猾。善于揣摩圣意,忙出言附和。反正蒙古大将颇多,撤换一个大将别乞列迷失,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看见百官齐声一致,忽必烈脸色稍靖。没有再交与旁人议处。直接表示自己的意思,大将别乞列迷失交出兵权,并回大都述职请罪。其部暂时交与刘国杰统一指挥,而别乞列迷失解除一切职务。

述职后暂时交与枢密院和兵部共同议罪。

有些心眼灵活的心里不由的一震,皇上这是要下重手了,无论是谁看到这个决定,还不照死的问罪呢。当然,他们没有站在忽必烈的位置上,所以也没有那个大起大落的心情动荡。如果不是先有胜利,别乞列迷失的这些过失也不会引起忽必烈的剧烈反应。

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何况这个别乞列迷失在朝中并没有什么根基,所以也无人帮忙说些好话。马上众人就不再想他了。跟随着皇帝的心思,开始商议关于在开封复宋的仪式及时间来。

随着天气的转暖,北方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的严峻,而且据在甘肃行省的阿术奏报,海都所在的察哈尔汗国最近集结兵力于天山东侧。频频来往于哈刺火州一带。据斥候报知,其已经囤积了大量牛羊。正在逐水草放牧。而且,在玉门关附近,也出现了大量的骑兵踪迹。暂时还不明白其下一步动作,阿术已经派人前去询问。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说要在哈密力斜车山一带狩猎。但是兵力已至塔什八里。

随时都有进入甘肃行省的可能。海都之心,已经昭然若揭。恐怕不久就会借口东来。请示忽必烈下一步的行动还有援兵。

而阿术的奏报在路上走了近二十天才收到,现在如果没有什么变化,海都很有可能已经展开了东侵的行动,阿术也陷入了苦战。

但是伯颜却被脱脱木儿等叛王牢牢的牵制在岭北和林附近,没有办法就近支援。要么从陕西行省和四川行省先行调拨兵马,这样是最快的,但是这两个行省的人都是那么可信的吗?先不说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的兵马首先就不能乱动。术赤之后是一柄双刃剑,一个不留神就会割伤自己的手指。甚至连手臂也没有了。

现在开春之际,别看已经小胜脱脱木儿一次,但是周围的形势仍然是对自己不利,蒙古诸王都是见风使舵的角色。遇见强者就拜,遇见弱者就踩,是蒙古人的天性。没有绝对的实力,还是能不用就不用。

还是利用汉人比较好一点,记得自己和阿里不哥争位的时候,诸王明着支持自己,但是打仗的时候出兵不出力,在战场上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这些忽必烈是知道的,最后没有办法,只有从中原调集汉军三十余万,才将阿里不哥一网打尽。

难道这个时候,还要征集汉军出力吗?就算是可以,但是那里来的这么多钱粮呢?以前蒙古马背上得天下,无论征伐那里,只需要放牧着牛羊。大军即可衣食无忧。但是这些汉人,却是需要大米粮食养活。

连年的征战,已经耗空了国库里的最后一粒余粮。国库空虚的令忽必烈不得不下旨让阿合马再次增加印造纸钞。已经搞的是民怨沸腾,物价飞涨。

到那里去征集这些粮食呢?还要着手于宋地。树立一个傀儡,再以傀儡的名誉征集粮草,应该对于南人的心里承受能力减轻了许多。

如此一来,复宋的步伐就要加快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八十七章御书房内

宋的日程一天一天的逼近,在忽必烈的干涉之下进行较快捷了。再则当时伯颜献降时,将从临安搜刮出来的皇室器具和仪仗都作为炫耀带了回来,只用稍微擦拭一下就可以使用,也省了不少的事情。

但在大都每个人都忙的天昏地暗的同时,张弘范所发奏折之信使,在路上也是丝毫不敢停留。在日夜兼程之下,也即将到达大都。

但是蔡国公府上,却是大门紧闭,家丁表面上若无其事的在门前溜达着,其实警觉的注意着周围的一举一动。院内也是人影暗闪,却是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大声喧哗。

他们靠的是家养的信鸽传递消息,当然要比水陆并进的加急快递要早了一些,得到张弘范的家书,蔡国公府上下紧张起来。

张弘范算是他们张家最有出息的子嗣了。自从蔡国公张柔病逝,袭父职的长子张弘略,李叛乱后被解除兵权后。他们张家的希望就全靠张弘范来发扬光大,在朝中保留一席之地。要是万一出了什么差错的话,想让皇上念及蔡国公的旧情,那可就难了。

马上按照张弘范的意思,将消息迅速的传给还在和林的伯颜恩师那里。然后阖府商议关于应对之策,想来送给朝廷的奏折不会比家书晚多久,皇帝的震怒之下,肯定是要受到波及的。

果然,没有过几天,蔡国公府上下突然被一队怯薛军包围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杀进去,只是围而不言。就算是府内人鼓起勇气出来询问,也皆被赶将回去。不与其交谈半句。蔡国公上下损失一片慌乱。

皇上动用的是怯薛军,就证明了心理真正的恼怒。而且已经起了杀心,大元自从建朝以来,很久也没有这么隆重其事了。

张府上下所料到的不错,当张弘范的奏折和江南诸路的奏折呈送到忽必烈地面前时,他的鼻子都气歪了。感觉就像受到奇耻大辱一般。

好你个张弘范,朕视你为栋梁,你却自己甘愿自己为枯草。难道朕真的不敢杀你满门吗?你让朕受天下人的嘲笑,朕真的要杀你满门。

忽必烈在御书房内来回走动着。在门口侍候地宫官连大气也不敢喘息一声。低眉顺眼地站在那里。任由皇帝在书房中摔打着东西。一会儿。声音停止了。宫官竖着耳朵听着里面地动静。没有得到召唤。他是不敢贸然地进去地。

不一会。里面传来大声地命令:“传怯薛军左领斡歌列扯儿必。带队将蔡国公府围住。没有朕地旨意。一直苍蝇也不许进出蔡国公府。”

宫官听到吩咐。心道。原来是蔡国公府倒霉。连忙应旨而去。半路上正遇见进攻见驾地阿合马。看他如此慌张。喊着问到底是什么事情。

因为阿合马一向对宫官们比较大方。所以当下也没有隐瞒。将皇上下旨围困蔡国公府地事情说了一遍。阿合马听过以后。眉头有些皱了起来。

书房内。忽必烈虽然平静了许多。但是仍然是坐在那里喘息着粗气。刚才那一刻。一时冲动之下。他真地想将张弘范地全家都杀了来泄愤。但是犹豫了半天。考虑着蔡国公张柔以往地功劳。还有张弘范在外手握着重兵。才慢慢地冷静下来。

被东南那个小孩抢先一步称帝。并大张旗鼓地宣扬。那么自己在开封地复宋还有没有必要再进行下去呢?如果进行下去。会不会让天下人觉得自己示弱了呢?

忽必烈正在那里想着,突然听到有人在外面大声的禀报:“臣阿合马觐见。”精神不由的一振,也是找个人商量一下地时候了。反正复宋的计划是阿合马提出来的,就先看看他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没有。

让其进来,忽必烈就看见阿合马脸上也是阴晴不定,马上心里就感到不安起来,在他的记忆中,阿合马一向是很镇静的,这样犹豫不定地表情很难才能看到。难道又出了什么事情吗?

果然,阿合马之所以这个时间来觐见皇帝,是有不得不上奏的事情,原来高丽是元军战船地主要制造之地。原来制造主要是在全州执行的,但是由于大元需要地船只数量庞大,而且工期又逼迫很紧,为了早日完成任务。

高丽将造船的主要地址迁移到釜山巨济岛附近,那样,就可以借助大白山脉地原始森林那几近取之不尽的巨木来缩短材料运送时间。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釜山的船坞接二连三的受到不明来历的人

。来者的目的非常明了,就是抢船,抢不到的就烧

开始船厂没有防备,那也罢了,还以为只是偶尔海盗的侵袭。只是将水军调拨过来一些。守望船厂。但是最后越来越不对劲,敌人明显的是冲着船厂来的,几乎是三天两头的受到骚扰,你用水军防备,他们就从别处上岸。从陆地袭击。杀人烧船,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船厂进行顺利生产。

经过几次下来,船厂守卫终于算是发现一些端倪,来人训练有素,绝非一般海盗,而且手执武器都是倭国弯刀之类的,呼唤同伴之间,也用的是彼国语言,死者遗留尸体矮小,四尺以上者不多见。

从各种迹象上表明,都是日本国的正规军队。只是没有穿上制式的军服而已。事关到两国之间,当下不敢再怠慢,连忙上奏朝廷,请求增援还有就是请皇上下令,让日本国安分一些。

忽必烈听到阿合马的奏报,头又开始痛了起来。现在南方福州复辟,西方海都蠢蠢欲动。西北有脱脱木儿、昔里吉和撒里蛮等叛军,现在东面又有了一个日本国再捣乱。四川行省的大元军队出于观望。西南梁王根基不稳。

忽必烈心里不由的发出一阵呻吟,问道:“丞相以为该如何呢?”这本来不是作为一代雄主所该问的问题。但是他现在也只能慢慢的听一下旁人的意见。来清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了。

“臣以为……。”阿合马犹豫了一下,军国大事本来就不是他擅长的,要说长袖善舞,将天下的钱财聚于大元国库。他说不定还能侃侃而谈,但是要说到军国大事,还真的有些吃力。

按捺住心里的不安,边整理着思路边说道:“臣以为,现在还应该是以西北为主。至于那小小的日本岛屿,不过就是疥癣之疾而已,有了至元十一年的那次征伐,虽然由于天灾而回,但料那日本也知道了我大元天威。只需派遣使臣前去训斥一番,再许诺其为不征不伐之国,想来必可使其感恩戴德,不敢再行叛逆之举。”

看见忽必烈微微颔首,阿合马继续道:“关于在复辟宋室的事情,不但不能停止,反而要加快的大张旗鼓的进行,就算是不能压制住福州伪帝,也要使其相互能分庭抗礼。毕竟大宋国玺在我们手里,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一地同时接到两份诏书,就算是盖有大宋国玺的诏书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也可以造成诸地左右为难,从而使其观望。更何况,江南以读书人居多,这些读书人有的迂腐的只认正统,有了国玺就可以让其俯首听命。皇上难道忘了临安初降的时候,盖有国玺的劝降书,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从而解决了我大元很多的麻烦。



忽必烈又是点点头,问道:“那张弘范如此丧师败国,不知丞相觉得该如何处理呢?”阿合马看见自己两次建议皇上都没有反对,心里也不由的得意起来。思路也通畅了许多。

“张弘范手握重兵,不可轻言杀之,至于怎么处置,还是皇上决断,微臣不敢妄言。”不过就军国大事,而且张弘范一家根深蒂固,阿合马倒是不敢轻易得罪的。只好做起和事老来。道:“张将军常年征战在外,一向是战无不胜,就算到现在为止,也未听说有败绩而言,只是江南幅员辽阔。大元帅左右为难之下,被叛军钻了空子而已。相信皇上只要稍加斥责,再给其一些便利权力,其定愿为皇上殚心竭虑、鞠躬尽瘁。”

有言道:“江南不过是乍失国祚,有些不习惯而已,只要严刑峻法,行商鞅之事即可。皇上还记得襄阳、江州、安庆等地,莫不是害怕屠城株连而献城请降的呢?微臣盖以为,江南之所以不靖,是由于陛下受那些儒生们的迷惑。他们说什么仁者无敌,在微臣看来,非常时应行非常事。当杀即杀,方能止住乱民们的喧哗。”

听到阿合马说道这里,忽必烈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自幼手汉学儒家文化熏陶,后来又成了虔诚的佛教徒,一切都是痛恨杀戮的信仰。使他有理智的节制了一些不必要的屠戮。但是在阿合马今天看来,自己是吃力不讨好。

沉思了片刻,看见阿合马无事可奏,便挥手让他先回去,而自己仍然坐在御书房内,反思消化一下刚才阿合马所说。再做出决定。(—://。。)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八十八章碰撞前夕

然相隔几千里的路程,张弘范还是能预感到来自大。奏折发出之后,第三天就踏上了征伐福州的路程。

当下也不犹豫,之所以耽搁一天,就是派出了大量的骑兵作为信使,以征宋大元帅的名誉发出照会。也就是打个招呼。

分别往广州、惠州、英德府、循州、梅州、潮州及江南西路诸如赣州等地支会,命令他们暂时放弃田野和乡村小镇,退守到主城进行防御,以使宋军的诱惑不能得逞。暂时守住驻地就算是大功一件,在福州形势没有明朗之前。不得贪功冒进、不得主动出击。

然后命令黄去疾紧守汀州,再有失职行为,将会军法从事,关于莲城和上杭县的矿产问题,暂时可以不予理会。做完这件事情以后,张弘范才率领近十二万大军,路上再无停留,杀往福州而去。

收到了姜明的指示,漳州,泉州都已经退回沿海进行驻守,在中间留出了很大的一个空白地带任意张弘范驰骋,元军竟然没有遇见什么抵抗。就到达了德化县内,前面斥候回报,在兴化军九仙山一带,唆都正在攻打九仙山。

原来唆都领军先来援救福州,但是到了兴化境内的时候,忍不住自己的心腹大将被宋军诛杀,在听斥候说兴化城内一片欢腾,更加是心理有些不平,想着张弘范曾经说过可以先不攻打福州,在兴化吸引宋军地注意力,更何况水军要是还没有过来的话,打也白搭。因为半个福州都靠着闽江,宋军退可顺江入海,戍守则可以避免腹背受敌。

当时他还为听说范文虎的水军在金门被阻击,又返回潮州驻跸,只是派人在沿海一带巡游,水军到了就通知他一身,想着凭借自己攻城略地的本事,带着近三万人马攻打兴化城还不是指日可下。

地确是指日可下,还没有等他们大军合围,兴化城守将,新任的兴化知州、兵部侍郎陈友刚,因为收复兴化城时,防御设施被毁了个七七八八的。不能久守。就按照姜明的吩咐,领着军民一起到九仙山上暂避一时。

九仙山长年山上云遮雾绕,风云变幻、经常出现云海、云瀑等气象;而且山风极大,在整座山脉上明藏暗躲着许多山洞。大者容数榻,小者蹲数人。端的让人难以防范,元军在山下驻扎就看见漫山遍野的雾气,行之半山风吹地连站也站不稳。冷不防在从暗处跳出来几个偷袭的,一时没有防备,损失了不少士卒,唆都在短时间内也拿他没有办法。

山洞里面的伏兵也罢,山雾大也罢,这个凭借人多,可以一拥而上,但是这山上地风吹的叫一个厉害。在北方也见过比这更大的风,但那是在平原之上,人还能忍受,而九仙山的风却是再半山之中。在陡坡之下,人连站也站不稳,怎么还能挥刀弄枪呢?

而宋军大都是本地人。已经习惯了这个气候和地形。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唆都所领本部人马就大都是从北方带过来地。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这种天气和地势。所以进攻缓慢了下来。左等右等都不见水军地来到。又不能无缘无故地撤兵。那样会损伤士气。

盼来盼去。没有把水军盼过来。张弘范领着大军却是已经到了德化地境内。这九仙山本来就是兴化和德化共享之地一个山脉。一得到张弘范地消息。就马上赶过来拜见元帅。才知道自己地水军竟然被宋军压制着打。而且损失惨重。竟然连敢出内海也不敢。这才大吃一惊。

才想起当初张弘范让他带兵先走一步。交代他要尽量地摸清宋军地情况。他只顾在九仙山这里纠缠了。有些不好意思地向张弘范请罪。但是其并没有在意。现在最主要地是在皇上盛怒之前。争取将功折罪。

能早日将福州收复是最好地解决办法。商量好以后。竟然不管九仙山上聚众地宋兵。直接将其抛到身后。兵分两路朝福州进发。

一路有张弘范带领。往南剑州地尤溪县。在那里稍作休整。报于南剑州招讨使知道。然后命其筹备钱粮和攻城器械。然后往东挺近。从正东地方向展开进攻。

另外一路由唆都带领。穿过兴化军。直接到达永福高盖山附近。在那里整肃一下军队。巩固永福城防后。分兵分别收复福清、长乐。争取在方山附近扎营。以便接应自己地水军。

当然,他们二人所带的还是原班人马。并不做什么增加减少。因为张弘范他们是主攻方向,唆都只是

边和截住宋军陆地上的退路,迫使其还回到海上。

只要福州陷落,宋伪帝就等于打自己的脸一下,以后对于江南特别是东南一带就没有丝毫的号召力,谁还会相信这个朝廷的鬼话呢?

姜明和侯强同样也知道这一点,不约而同的都在加紧巩固福州城防,在姜明的建议下。小皇帝和皇太后亲临东门和北门,做出一种与民同苦的姿态,鼓励大家深挖战壕。扩宽护城河,并将陈龙带来的飞雷炮分别在这两个方向架设了百余门。

其实姜明对于打仗并不在行,觉得在城外深挖战壕,阻碍元军的冲击速度之后,然后再用远程的飞雷炮或者床弩等物分梯次攻击元军,那么元军再好的冲击能力,或者是在勇悍的本性,也无济于事。

心里想着。要是我能造出燧发枪来,或者更近一步,造出真正的野战炮也行,那么元军的骑兵也不用放在心上了。

不说十余里之外的射程,要是能把飞雷炮的射程提高到五里左右,甚至两里路左右的射程,对于元军就将会是一个噩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