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对头相互诉苦一番之后,蒲寿庚试探着说道:“咱们要是能换一下就好了,大将军可率骑兵直驱广州,在您的统领下,那南宋流寇之日可下。而下官本不是统兵之才,在后面押送个粮草给养也是好的,这样反而可以保住老朽的残年以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可是天意难为啊……。”

说完,即装作不在意的模样做摇头状,后端起茶杯喝茶,道:“将军放心,下官自会尽力做好皇上交付的差事,不过大将军也不要着急,不但我泉州如此,昨日我派往漳州招讨使傅大人那里的人回来禀报,傅大人那里也未曾准备妥当,所以,还是在泉州多呆几天比较好点,毕竟漳州那个地方还比不得泉州繁华,大将军还可以在这里悠闲一些。”

说罢。就拱手行礼告辞。说是要回去督促手下。尽量加快速度进程。不耽搁剿匪大事。蒲寿庚心道这唆都要是动心。必然前来拦他。但是一直走出唆都地行军衙门。也没有见有人追将过来。心里不由地暗自叹息。自己地如意算盘就这样被打破了。本来想着鼓动唆都牵头。有唆都带人走陆路。自己率船走水里去漳州。那么可以轻易地将船和粮草据为己有。看来还是要费一番手脚。

蒲寿庚回到府中。急招了兄长寿晟。和心腹孙胜夫、尤永贤、王与、金泳等在一起议事。首先就把自己地想法说了一遍。表示了自己要帮助姜明度过这个难关。除了蒲寿晟之外。其他几人都表示了极大地担忧。但是他们基本上是蒲氏嫡系。对于蒲家在西域地实际情况还是知道一些地。

此前叛宋投元。主要也就是为了保存实力而继续留在泉州。其实以蒲家之力。就算是不叛宋投元。也可以举家飘于海上。然后返回自己地家乡。过自己逍遥地富家翁地生活。但是由于接到海都地严令。让其继续留在泉州等地经营。一来可以为反忽必烈聚拢一些金钱。二来可以随时收集元廷地情报军情。报于海都知道。以便随时作出抗击忽必烈地战略。

蒲寿庚地无奈大家都是知道地。而当时叛宋仕元也是大家地决定。但是对于此次再次地反正。却是都感到头痛。唆都还好说一些。反正自己这一方可以晚走。现在不过是在为姜明拖时间而已。但是就算唆都走后。泉州还有因降元而被封招讨使地田真子、招讨副使夏璟、知府林纯子等人。这些人可是地地道道地宋人。当初降元也是颇为坚决。但是他们不像蒲家还有后路。所以。等唆都走后。最大地阻力还是这些人。偏偏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泉州世家。论起实力也不下蒲家。到时候也是一件很头疼地事情。

不过这些人是非死不可。否则。咬将起来。对于降元之说。到时间谁也脱不了干系。只有除去这些人。到时间无论怎么有什么过失。只要往死人身上一推。到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蒲家一分一毫。

正在商议。不知不觉地已经近晚。这时候家将来报。唆都前来拜会。几个人闻听面面相觑。不知道突然来访是什么意思。

王与和金泳稍微胆小一些,说是不是唆都已经发现蒲家的居心了,蒲寿庚横了他们二人一眼,道:“要是他能发现或者确定咱们所议之事,那还不直接领兵杀过来,用得着通报吗?”

说完话,蒲寿庚吩咐几人继续在这里推算时间和行动策略,而他自己直接往前厅而且。原来唆都待到蒲寿庚走后,越想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没有理由让一个马上将军去走海路,而习惯于海事的人走陆路吧,要是换一下,对于朝廷的剿匪进程不是更好一些。

想到这里,当下也没有想到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出于什么目的让他们互换,就马上前来蒲府找蒲寿庚商议换行一事,倒是很出大家的意外。

唆都的求战心情真的是十分迫切,想从中统三年(1262年)开始,就一直在不停的打仗,一直到兴化军屠城事发,被忽必烈勒令停驻福州、兴化军一带。到现在近一年没有打过仗了,怎么不让他的心里痒痒的,何况,看到现在的形式,眼见着战事马上就要结束,剩下的那些光会逃跑的人能经得住怎么打啊,在唆都的心里就是这样想的,所以这次,宁愿要违抗一下军令,也要冲在前方。只要夺得灭宋首功,就算是有天大的过错也可以抵消吧。

蒲寿庚出来和唆都见面,被他的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也惊讶了一番,几乎不敢相信是真的,急忙连连推辞,声称不敢有违皇上诏谕,但是唆都却是有备而来,说道诏书上根本没有说怎么运输行军,只是让自己带领前军先行,而寿庚押送军粮后行。至于怎么走,还大有商量的余地。

完全可以自己先行一步,然后蒲寿庚在准备一下,从海路将船只和粮草押送至广州一带,等候接受,蒲寿庚严词拒绝,最后唆都发起怒来,说道要不依从他的意思,那就要务必两天之内打点好一切,否则就要上奏朝廷,告他延误战机之罪,这时间蒲寿庚才相信唆都是发自内心,但是也不敢当场答应,只回道说是要和手下商议一番,明晨自会有所决断,才是唆都满意而归。

回到内堂,将结果告知众人,皆是连说不可思议,但是仔细剖析唆都此人,料他也没有这个心机做勾心斗角之事,反而唆都之决定带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机会,正好将泉州招讨使田真子等人分开。

大家商议了几乎一夜,第二天有蒲寿庚去见唆都,勉强答应其的要求,唆都由水路改成陆上,过一日便会启程,没有运输粮食的负担,和漳州一行的耽搁,以骑兵的速度,想来在五天之内就可以感到潮州和张弘范会合。唆都得知蒲寿庚答应其的要求,并且愿意提供一切便利,还道蒲寿庚怕了自己,心里还是暗暗得意,对于其提出的害怕朝廷怪责,请他挑选一位泉州守将一起前去,也好到时间有个交代这个事情,也没有放在心上,马上就应承带招讨副使夏暻一哨人马前去助威。

而后,双方各去忙碌准备不提。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十三章为难

事情有些出人意料的顺利,就连蒲寿庚也似乎在做梦一样,知道唆都带领着自己本部的三千骑兵和夏暻所统领的泉州本部兵马走后,他才回过神来,确定这一切都是真的了。

剩下的事情好办了很多,按照姜明让柳七伤带回来的消息,漳州现在应该是在不知不觉的落入了手中,本来想象中和唆都的一场大战却被自己意外的化解于无形之中,没有唆都的牵制,至少漳州和泉州都在掌握之中,至少不用担心会有意外了。

泉州剩余的反抗势力简单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泉州本来就是一个商业港口,除了上次张世杰的围攻泉州外,基本上还算是太平,而福建境内民风剽悍,反抗之声不绝于耳。所以驻军大都在周围的周围兴化、德兴、安溪和南剑州,还有漳平等地随时准备平叛。而泉州附近晋江、惠安、南安和同安等地都因为要顾及家族的海上利益,所以安插的大都是自己的嫡系人马。经过两年的整合,现在已经是完全被控制住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做出一个前往广州的姿态给泉州的大小官员看一下,然后在漳州和姜明会合后,再回头一枪,最好不用自己出面,有姜明首先占领泉州,清除异己之后,然后自己再回转泉州坐镇。

既然做到这个地步,蒲寿庚也没有其他的什么想法了,做出一种积极准备出发的姿态。遣人去漳州往姜明处报讯,然后在泉州则是广征民夫,向和商贾借船运粮,无论无何,先要把福州剩余的粮食骗出来最好,所以在很多人不知道实际情况之下,短时间筹集平底船大约一百余艘,在象征性的护卫下,拿着关防信笺先一步前去福州运粮。在唆都西去广州,和王积翁前往大都觐见天子的情况下,蒲寿庚这个福建行省中书左丞的头衔,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福建行省的实际掌控者。一时间也是意气风发。

漳州城内,为了防止消息外露,已经严格的实行了宵禁,在大军没有撤离漳州之前,任何人不得离开漳州城。不知道是在姜明晓以大义的感召下,还是在陈吊眼等人大刀的威逼下。城内的士绅名士现在极为配合的自觉维系着漳州城内的正常秩序。

为了下一步的行动,姜明只是悄悄的利用傅全这个傀儡将兵马调到离船厂较远的山区剿匪,让陈吊眼的兵卒占领了船坞。并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以便于唆都来后的苦战。

没有杀一个人,尽管群情激愤之下,不过傅全等人好像也预知了自己被利用以后的结果,变的沉默了很多,无论是历朝各代,对于叛变者无一不是凄惨的下场,对于久经官场的他们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所以开始特别是傅全和阚文兴等人,抵制是比较激烈的,坚决的不给于合作。

但是很快姜明以不杀其人,不屠其族为保证,打开了他们心里最后的一道防线,其实姜明心里早就有所打算,对于背叛大宋的人,现在还不是清算的时间,从吕师夔开始,姜明就打算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对不能杀一个叛徒,这一点陈宜中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姜明解释道,杀,甚至诛其九族。只能说震慑那些没有叛变而又左右摇摆的人,而面对大宋的现状,说一句不好听的,几乎是全国皆反的势头,现在杀,只能更加坚决其叛宋的决心,所以从一开是的广州之战,姜明就强调诛杀蒙古人为主,而叛逆者之诛杀其首恶。

但是对于这些叛国之人,姜明也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反正南海诸岛荒芜人烟的地方多的是,到时间直接放逐于海上,给予其一些生活必备的工具,让其自生自灭或者是为大宋垦荒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目前还是没有告诉傅全他们。不过姜明的态度已经让这些人感到放心不少。

不过对于下一步姜明将要放弃漳州而要固守泉州时,却遭到了陈吊眼一系的强烈反应,陈吊眼和许夫人等,十分坚决的拒绝了姜明的提议,说宁愿去台湾或者战死在漳州也不愿意去泉州和蒲寿庚合作,当反应最大的许夫人几乎歇斯底里的时候,姜明才想起原来许夫人的丈夫许汉青就是战死在泉州一役之中,心里显得颇为无奈。知道事情不可为了,以这样的深仇大恨,见面不刀兵相见已经是最大的仁慈了,还要和仇人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以现在有限的兵力,还要分驻两地的话,那不是给元军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吗?

头痛之余。却接到蒲寿庚派人传来地消息。原来事情竟然发展到这种地步。倒是一个意外地惊喜。看来矛盾可以暂时缓解一下。现在不用顾忌元军知道状况如何了。于是让傅全先发出手令把军队分批召集回来。由陈吊眼等人分别解除其地武装。对于俘虏地解决方法。姜明只有一句话。就是对原大宋降卒。由于降元可能不是出于其本意。愿意帮助赤红二军协防漳州者留。但凡蒙古人和不愿意者。暂时关押起来。发送到台湾苦役。

陈吊眼走地时候撇撇嘴。想到。既然你这样说了。谁不愿意投降大宋那真地是傻子了。心里虽然这样想。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只用了两天地功夫。就把这件事情搞定。大约有四千人左右愿意为大宋效死。其余千余。被收押起来。待到事情结束。就随姜明一起去台湾。

当说到驻扎在鼓浪屿地水军时。傅全却是练练摇头。说自己是无权指挥地。平日里只是负责其地粮草给养。对于其地调动权力。要靠张弘范地手令。这只水军存在地主要目地就是为了对付陈吊眼和沿海保护粮道。其统领和一应军官。大都是张弘范从北方带来地嫡系人马。平日里连他这个招讨使也不太放在眼里。更不要说自己能调动起来漳州。

但是由于这只水军驻扎在鼓浪屿。扼守漳州湾。若是不能除掉。也是一个心腹大患。陈吊眼得到了二百余艘战船。正是得意非常。听说这一支元朝水军是为了剿灭自己而存在。马上请缨前往。誓要将其全部消灭。以给张弘范一个打击。

慌得傅全连忙阻止。说这支水军装备精良。而鼓浪屿作为其中地据点。上面防备甚是森严。在岛上有十余具回回炮。强攻地话。肯定是损失惨重。而且那里海域辽阔。极易逃脱。而水路地速度远比陆地行进速度快。要是万一那水军成建制地逃脱。一昼夜可达潮州。两日可达丽江浦。那时漳州和泉州尚未做好准备。要是张弘范引兵来袭。将会是致命地。对于张弘范地用兵之道。傅全还是深有体会。甚至心里是十分害怕与其为敌。

姜明倒是没有害怕这么多。对于漳州。能守就守。不能守地话可以放弃。反正对于现在地兵力来说。越分散越是对自己不利。自己只要一个泉州已经可以了。自己打算就是固守泉州为据点。然后以台湾、澎湖为后方。全力发展海军。只要占据着海上地优势。抑制元朝水上地力量。那么自己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沿海岸线慢慢侵蚀江南之地。打击蒙古在大宋人眼里地威信。徐徐建立起信心和让那些叛宋之人有所顾忌和动摇才是姜明地主要目地。

不过他也不希望此时太过于招摇,而引起张弘范的注意,那样会不会动摇其围剿崖山行朝的信心呢?崖山行朝没有感到危机,还会不会和自己一起去台湾呢?这个姜明是不能不考虑在内的,现在崖山行朝,特别是张世杰,如果不把他打痛了,就不要想让他放下手中的权力,那样就算是到了台湾,自己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已。

要是张世杰等人控制了台湾,会不会成为一个提前出现的郑成功呢?这个谁也没有把握,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姜明不想有任何意外或者是危险因素的出现,而这支水军若是不能全歼或者是围剿时损失惨重的话,就不是出自于姜明的本意了,慢慢的摇摇头,否决了陈吊眼的请战,想到真的不行,就从陆上到泉州直接上船去,陈吊眼却是死活也不愿意,泉州是他们怎么也不愿意过去的,大家只得再等一下蒲寿庚的消息。

回到内堂,鸿儿才开口说起姜明所犯的错误,就是还是顾虑太多,在这个形式之下,想不让风声泄露出去几乎很难实现,要做还不如做的彻底一些。

鸿儿就是有这个好处,就是在人多的时间,或者是正式场合基本上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一直把自己的身份摆的很正,这一点让姜明十分欣慰,就是由于这样,无论鸿儿提出的意见,无论是什么,他都很放在心上。对于鸿儿这次说自己顾虑太多,姜明还是将自己的考虑都说了一遍。对于这种难以两全的局面感到有些无奈。

说道这种局面,要是开始蒲寿庚就下定决心的话,说不定就不会想着在漳州动手,那样说不定现在已经正在经营泉州,注意力说不定会集中一些。姜明正在这样对鸿儿说着。但是随即又被蒲寿庚传来的消息所打断。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十四章泉州在手

这次消息传来的消息,蒲寿庚已经知道了在鼓浪屿驻扎的元朝水军,也表示了这只水军绝对不能留下,否则是一个心腹之患,意思很明显,是想和姜明合作将其灭掉,但是没有说什么办法,直说说自己将在九月二十五到达泉州浯州屿。一起出来配合一下。

说实话,姜明倒是怕灭不掉这只水军,只有大约三十几艘军船。就是有些怕海上漏洞太多,清剿的不干净后会很麻烦,其主要原因自己这方兵卒太少,陈吊眼这次带来了五千余人,加上漳州降卒约四千人,可以号称一万,但是这一万人可是实实在在的旱鸭子,而自己的水军应该还没有回到台湾,就算是现在台湾,也没有办法通知啊,毕竟在宋朝是没有电报和电话的。

但是既然蒲寿庚主动说出来了,姜明也下了决心,近两万的兵和上百艘的战船,还能摆不平区区二千人的三十艘战船吗,而且的确需要一场大战来激发士卒们的血性了。

九月二十五,晴,无云,在金门岛西南近海处,大约有近两百艘平底船斜斜的迅速向鼓浪屿接近,早就被驻扎在附近的元水军发现,纷纷作出戒备之态,在鼓浪屿上架设的回回炮也纷纷开始准备启动,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这只守军的统领林晓么,也急忙走出营帐,极目观察到底是什么来头。

打的是大元旗号,而且都是用于运输物资的平底船,让戒备森严的他们放心了很多,不过还是未等对方近岸,马上就有五艘战船迎了出去,询问过后,马上有小船飞驰过来禀报,说对方自称是泉州蒲大人麾下押送粮草的船队,在金门岛正要进漳州湾的时候,突然遇见不明船队的袭击,为了保护粮草的安全,特暂避于此,在大约五十里外,蒲大人正在率领着护卫船队阻击来袭。

林晓么是个很细心的人,要不张弘范不会把他放在这里作为一支预备奇兵,听到手下如此禀报,还是不放心的检查过关防文书,又吩咐将为首的带上岸来,详加询问一番,才放心的放他们驶进内海,但是只是戒备,对于为首者哀求前去救援蒲大人却是毫不理会。只是命令严加戒备。

为首之人正是蒲寿庚的得力干将孙胜夫,平时稳重干练,深得蒲寿庚的信任和重用。眼见诱敌出港之策不能成行,看见岛上的回回炮和一个个戒备森严的士卒,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在平底船的深处,大约藏有二千人精兵,本来想引林晓么出去营救蒲寿庚的时候,一举而出,占领鼓浪屿的驻兵之地。然后有蒲寿庚和姜明所率领的大约近二百艘战船将其团团围住,一举歼灭,那样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但是现在看来,已经是很难实现的了。

抬头看看太阳,心里有些无奈,现在精兵就出来,首先不能汇聚成军还不说,二千对两千,就双方的装备也不成比例,只能等下去,到午后如果自己不燃放狼烟的话,蒲家和姜明的联合船队就会立即杀过来,到时间不行再里应外合。

孙胜夫是这样想的,但是在表面上还是苦苦哀求林晓么前去营救他家蒲大人。因为他家大人这次主要是押送粮草去广州交付于张大帅,因为海路一向稳妥,所以并没有带多少人马,而贼寇人多势众,恐怕蒲大人会凶多吉少了等等。

但是那林晓么不为所动,只是安守自己的本分,不接到张弘范的手令坚决不出战,孙胜夫也没有办法,只是一个劲的观察时间。果然,在午后,蒲寿庚和姜明久候不至,知道诱敌之策不可行,只好放弃那种想法,不过还是蒲寿庚在前带二十余艘船佯作逃窜,而姜明却是带了大约三十艘船在后面追赶,其余的船只,在陈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