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既然杨大人已经觉得腻烦了,那么嫣儿从此就从你的眼前消失,嫣儿这就离开了,去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别了,杨大人!”

嫣儿一边说着,一边开始穿自己的衣裙,她缓缓的将衣裙穿上,随后就迈出步子,就要离开。

“站住!”

但是嫣儿还没有走出厅堂,就被身后的一个声音给叫住了,叫住嫣儿的人,不是杨林是谁?

虽然头还有些痛,但是杨林却已经睁开了眼睛,他双目灼灼的盯着嫣儿离去的背影。

嫣儿停住了,她的后背感受到了杨林的目光,没有办法再继续迈出步子。

杨林站了起来,他只是草草的将衣服披在身上,并缓缓的走到了嫣儿的面前。

“啪!”

杨林一巴掌,毫不留情的扇在了嫣儿的面颊上,嫣儿的脸上,留下了深红的五指印。

嫣儿哭了,她只是觉得心中难受,却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为什么事情难受,是为了杨林的这一耳光,还是为了杨林要将自己嫁出去。

“杨大人,你是主嫣儿是仆,你要打就打吧,若嫣儿离开了,你就再也打不到嫣儿了。”

嫣儿向杨林咆哮起来,此时的杨林,也心中不是滋味。

“嫣儿姑娘,你怎么这么傻?”

就算是口若悬河的杨林,憋了半天也只是吐出了这句话,他当时虽然昏昏沉沉,但是也知道刚才是发生了什么事。

可是嫣儿却毫无惧意,道:“嫣儿哪里傻?嫣儿敢爱敢恨,嫣儿想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嫣儿不想被杨大人嫁给其他人,嫣儿喜欢杨大人,可是杨大人的心中,却只有孙仁主公一个人,因此嫣儿才做出了那样不知羞耻的事情!但是嫣儿却并不后悔,难道说,嫣儿喜欢杨大人都有错吗?”

面对嫣儿的咆哮,杨林却一把将嫣儿给抱住了。

“傻瓜。”

杨林却也只能吐出这样的话来,话虽少,但是嫣儿却分明的感觉到了温暖,那种温暖,是嫣儿迄今为止所感受到的最幸福的一种感觉!

“嫣儿姑娘,自从你来到我的家中之后,我可从未把你当做是丫鬟来看待,你名为丫鬟,实际上却是我杨林的红颜知己,我的计策,没有嫣儿的帮助,是没有办法成功的!

嫣儿姑娘,我杨林不是东西,我是一个大傻瓜!有如此婀娜多姿的红颜知己在我的身边,我却视而不见,还说什么要将嫣儿姑娘嫁给其他人的话来,使嫣儿伤心了,这是我的不是,我向嫣儿姑娘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会让嫣儿姑娘离开了,嫣儿姑娘,你就留下来吧!”

杨林说得动情,此时嫣儿早已是热泪盈眶,自己单相思了这么久,所等待的,就是杨林的这句话。

“嫣儿姑娘,你别走了,好吗?”

“嗯!”

杨林的话,早已令嫣儿融化,嫣儿重重的点了点头。

杨林松开了嫣儿,随后将自己身上的衣服穿戴好,随后杨林牵着嫣儿的手,在门前的台阶上坐下。

此时天色已晚,抬头便能够看见星星,两个人一起看着星星,杨林和嫣儿都觉得非常的幸福。

“嫣儿姑娘,既然你已经委身于我,那么就再也不能当我的丫鬟了,你现在是我杨林的女人了,我会再找几名丫鬟来,让她们来伺候你的!”

杨林说得信誓旦旦,但是嫣儿却怎么瞧不出杨林的小算盘,他只是承认了自己是他的女人,却没有说要娶自己为妻或纳自己为妾。

“杨大人,你与主公有情,若是真让嫣儿当了这栋宅邸的女主人,只怕主公那边,你不好交代。此次**于你,是嫣儿自己的决定,嫣儿并非要用此来要挟杨大人,还请杨大人放心。

从今往后,嫣儿虽是杨大人的女人,但是在外人面前,嫣儿仍然是杨大人的丫鬟,嫣儿只需要待在杨大人的身边就足够了,不需要任何的名分。”

如此的红颜知己,无论是哪个男人,都会喜欢的吧!

杨林一把搂住了嫣儿的肩,让嫣儿的头靠在自己的肩上。

“嫣儿姑娘,你冰雪聪明,又善解人意,我杨林何德何能,能够让你这样的好姑娘以身相许?

当前的东吴正是是非之时,无论是我还是主公,都不能出半点岔子,我与主公,心心相惜,只有我和主公共同出力,才能够称霸天下,因此,现在,还不是让主公知道你我的事情的时候。

不过,嫣儿姑娘,我不会让你就这样跟着我一辈子的,终有一天,会让你成为我杨林名正言顺的女人的!”

有了杨林的这句话,嫣儿还有什么不满的?

嫣儿靠着杨林更紧了,虽然杨林的心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但是此时此刻看星星的时候,却是只属于嫣儿和杨林的,这个空间,是那位身为东吴主公的女人所无法打入了。

第四十章安定

建安十七年,一月。

步骘出使交趾,不负众望,成功的说服了士燮,将交州的广袤土地,纳入到了东吴的管辖之内。

孙仁封士燮为左将军,仍任交趾太守,为东吴镇守南方屏障。

由于出使交趾的功劳,孙仁封步骘为平戎将军,封广信侯,食邑两千户。

如此一来,东吴周边,再无敌对势力,孙仁和杨林,能够腾出手来发展东吴的生产,使东吴变得更加的强大。

没过多久,就传来了长史张纮病重的消息。

这位老者,为东吴鞠躬尽瘁,纵是疾病缠身,也不忘处理政事,是孙仁的肱骨之臣。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张纮是群臣中,为数不多的知道杨林和孙仁之间的事情的人,张纮知道了两人的私情,却并没有阻止,反倒是力排众议,扶孙仁登上了主公之位。

现在,孙仁的主公之位非常的稳固,和张纮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无论是孙仁还是杨林,都非常感激张纮这位老者,在他即将离开人世之际,两人都前往张纮的府邸探视。

张纮家中人,见主公前来探视,都恭敬行礼,杨林随着孙仁来到了张纮的病榻前。

张纮一见主公来了,忙下令所有的家人们出去,自己要和这两人说话。

在张纮面前,孙仁虽然是主公,但是也如同是小孩子一般听话。

张纮缓缓开口,道:“主公,老臣的病自己知道,纵有良药,也是无法医治的,现老臣行将就木,有些话。希望主公听听。”

孙仁点点头,洗耳恭听。

张纮又道:“主公,你与杨林之间虽然有情,但却不为天下所容,若真想相安无事,除非主公成为天下之主。杨林乃王佐之才,其才干,纵观天下,无人能出其右,主公。你在杨林的辅助下,相信不久就会踏平天下,只可惜,老臣无法亲眼看到那一天了,甚憾,甚憾。”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何况张纮所说的,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孙仁听得感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张纮道:“主公,当今东吴,四方无战事。正是大好良机,此时此刻,当趁着群雄纷争不已之时,发展内政。令百姓丰衣足食,令军队强大,杨林命老臣在东吴境内推广的番薯。现在已经有了收成,东吴如今并不缺粮,百姓们再也不会饿肚子了,主公还减去了百姓的赋税,令家家有结余,百姓们都称呼主公为明主。

不过这柴桑城,并无天险可守,非建功立业之地,杨林曾对老臣说过,说东边有城,名为秣陵,有天子气,老臣认为甚好,望主公将治所,迁到秣陵去,已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

孙仁听得连连点头,张纮这位老臣,临死之前的话,也全是为了东吴着想。

除了番薯的事和迁都的事之外,张纮还对孙仁讲了朝中诸臣,说出了自己对臣工们的看法,谁贤能,谁是庸才,谁是出工不出力,满朝文武,都被张纮一一评价了个遍。

孙仁耐心的听着,而张纮越是说,就越是显得体力不支。

“只可惜,老臣再也看不见主公与杨林成亲的那一天了……”

张纮的嘴中念叨着,却在无声无息间垂下了手臂。

孙仁哭了,为了如此忠心的一位老臣,纵然是东吴的主公,也会以眼泪来祭奠的。

张纮逝世,孙仁下令整理张纮的文章书稿,好永世的流传下去。

张纮逝后,孙仁命杨林出任长史一职。

若是在两年前,杨林出任此重要官职,只怕群臣不服,但是现在的杨林,早已令群臣刮目相看。

在合肥之战中,杨林出谋划策,令曹军威风丧胆。

而在无法攻下合肥城的时候,又是杨林,与曹军议和,为东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如此一来,东吴境内再无战事,便能够好生的发展壮大。

成都方面,刘备兵围成都城已逾半年,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围而不攻,坐等成都城内自乱阵脚。

而正如诸葛亮所料,成都城因为久被围困,致使城中生乱,刘璋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张纮,军中哗变,几名将领欲开城投降,所幸的是,哗变很快的被镇压了下来。

消息传到刘备军中,刘备欲趁刘璋军队不稳攻城,但是诸葛亮却不同意,而是继续建议刘备攻心。

诸葛亮命人传消息入成都城,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开城投降者,可官任原职,若有人献上刘璋首级,可封侯。

如此一来,成都城内,军心更加不稳,城破只是迟早之事。

另一方面,曹军也在积极准备对西凉的马腾和汉中的张鲁用兵。

而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但群臣之中,他最为器重的荀彧却出言反对。

荀彧道:“丞相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因此曹操不得不放弃了封公的想法,但是却对荀彧怀恨在心,因此疏远于他。

荀彧因忧郁患病,曹操命人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盒,见器中空无一物!

于是荀彧自知触怒曹操,不再让医官为自己治病,几日后便逝去。

荀彧之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吴。

杨林望江而叹,曹操阵中,唯一的两位能够被自己当做是对手的人,一个是郭嘉,另一个便是荀彧,只可惜,这两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试问一下,曹操一方,还凭什么与东吴去争?

当然,现在杨林最想做的,并不是急于向曹操发难,而是静等时机。

在杨林的估算中,约莫年底的时候,曹操就会向西凉动兵,到了那个时候,曹军一定会大伤元气。

而刘备攻西川这条线,大概也是在年底会见分晓的,刘璋负隅顽抗,不过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没有了悬念。

朝中无大事,杨林便带着嫣儿去了秣陵。

杨林给孙仁请辞的时候,自然是说的去秣陵看看近卫军的情况。

两人轻装简出,每过几日,就到了秣陵。

此时在秣陵练兵的,是诸葛瑾。

诸葛瑾一见杨林到了,立即显得非常的欣喜,道:“杨先生真乃奇人,有了你的练兵之法,近卫军如今已成为了一支虎狼之师,相信天底下没什么军队能与我东吴的近卫军抗衡的。”

杨林也已经好久没有见近卫军训练了,今日一见,每一名军士的体格,的确与自己离开之时,又更加强壮了几圈。

如今,孙仁已经命人将这支骑兵部队的马匹都装备好了,送来的都是没有经过驯化的马匹,而每一名军士,都是经过了驯马的这一途之后才上马的,因此马匹对于骑乘之人,都非常恭顺。

现在,只差给骑兵和马匹装备重型的铠甲了……

杨林笑着说道:“诸葛先生过奖了,在下只是略加训练这支军队而已,是军士们本身的素质高,才有此等成就的,但是我们可切勿掉以轻心,得让军士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下去,这样,才能够成为称霸天下的骑兵部队!”

诸葛瑾笑而不语,他瞧着杨林,本想问问杨林关于“三年之内收复荆州”的看法,但是转念一想,庞统应该已经将自己的话带去了,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重复一遍废话呢?

杨林是最初训练这支近卫军的人,他来了,诸葛瑾自然就退到一旁。

近卫军一见到杨林来了,顿时又来了干劲,每一名军士,都在杨林的面前展示自己强壮的肌肉,军士们都训练得格外的刻苦。

杨林惊奇的发现,现在每一名军士,都已经不再满足于那些约定俗成的训练项目了,他们的训练量,都超出了这样的范畴。

虽然超过了身体极限的训练并非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于现在这般体格的近卫军的士兵来说,增加一点训练量,倒也是没什么影响的。

杨林瞧着欣喜,却也没有对军士们说什么话,军士们每每与杨林的眼神相交流,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了。

嫣儿也跟随在杨林的身旁,她的目光如炬,一见到近卫军看杨林时候恭顺的表情,就知道事情是怎么样的了。

嫣儿小声说道:“杨大人不远千里来这里,嫣儿原本认为你是在为主公练兵的,可是嫣儿现在却看出来了,你这哪里训练的是主公的近卫军,这分明就是杨家军嘛!”

嫣儿瞧得真切,她的洞察力,不亚于庞统。

杨林将身子靠得更近了一点,道:“嫣儿姑娘,你果然是绝顶聪明之人,以我看,卧龙凤雏,都不如你,不过你所说之事,却还不到时候,现在的这支部队,还不是杨家军,而是主公的近卫军。

无论如何,当下东吴,最重要的是安定和繁荣,至于一支军队的归属,那倒是其次的。”

杨林说得真切,嫣儿也不再说话。

她非常高兴杨林这次出来将自己带上了,无论杨林心中在意的是谁,但是陪伴着他最长久的,还是自己这位红颜。

第一章通商

建安十七年,十月。

刘备军包围成都,一年有余,最终,成都城内粮草吃尽,致使城内出现吃人的现象。

众将劝刘璋开城投降,刘璋却执意不肯,众将无奈,只得兵谏。

刘璋手下,已再无忠心死士护主,最终被将士们生擒。

众将开城投降,刘璋被将士们五花大绑,送到了刘备的面前。

刘备痛骂刘璋,道:“刘璋你身为益州之主,不思民众安危,妄图抵抗我军,致使民众死伤无数,如此之人,我怎能留你?”

于是刘备命将刘璋推出斩首,至于益州诸将,刘备询问诸葛亮的意思。

诸葛亮道:“蜀中多俊杰,若为能我方所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将刘璋的旧部尽数纳为己用,将士们论功行赏。

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关羽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封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封赵云为镇远将军,封黄忠为征西将军,封魏延为扬武将军。

西川降将,封严颜为前将军,法正为蜀郡太守,董和为掌军中郎将……

由于才刚刚收复西川,刘备的精力,全放在收买人心上,西川的降兵,再加上自身的兵马,刘备军队的实力大为增强。

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将治所迁到了成都,并自封为益州牧。

如今的刘备,已经有一些飘飘然了,他谓群臣道:“列为臣工,孤欲径直取东吴之地,如何?”

诸葛亮、法正两人极力反对。

诸葛亮道:“主公,万万不可,东吴对我方有恩,我方又怎能恩将仇报呢?昔日曹操大兵南下。我方避祸于江夏,若非东吴出兵阻曹操于赤壁,只怕我等早已成为阶下之囚。而在赤壁战胜曹操后,东吴并未出兵荆州,而是默许主公占领荆州之地,不仅如此,东吴还为主公送来了西川地图,因此主公攻占西川,才会势如破竹。今我方与东吴签订和约,互不侵犯。互通有无,若贸然进兵江东,只怕会被天下豪雄所不耻!”

法正道:“吴蜀联盟,乃一统天下的根基。赤壁之战曹操虽然败了,但是他仍是天下群雄中最强的一方,若吴蜀相攻,只怕曹操会趁虚而入,若真是如此,恐得不偿失。以微臣之见。倒不如依旧联合东吴,双方以求共赢,待时机成熟,便夹攻曹操。待得了天下之后,再来与东吴一较高下。”

两位自己最器重的谋臣都反对出兵东吴,刘备只好作罢,笑道:“孤只是开个玩笑。众臣切勿当真,既然吴蜀联盟如此重要,那么不妨派使者送些好处去东吴。以表谢意。”

刘备嬉皮笑脸,便着力准备派使者出使东吴。

三日之后,刘备方的使者张松、孙乾二人便带着数车的礼物,由军士们押送,送往柴桑。

当张松、孙乾二人到了柴桑,已是一月之后的事情了。

孙仁见西川的使者来了,颇为高兴,命设宴款待使者。

宴席上,张松、孙乾二人坐于上席,孙仁对两位使者说道:“刘皇叔取得西川,真是可喜可贺,孤在得知此消息后,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将庆贺的书信送去,相信此时,刘皇叔已然得到了孤的信函。

两位使者不远千里而来,还请你们替孤感谢刘皇叔,刘皇叔送来的礼物,孤非常喜欢,从今往后,吴蜀两家同气连枝,共同抵挡曹操。”

虽然东吴也已经与曹操一方签订了和约,但是在西川的使者面前,孙仁还是将曹操称为自己的最大敌人。

张松、孙乾两位谢过孙仁主公赐宴,张松道:“孙将军,我主刘皇叔与你都是当世豪杰,相信两家联盟,必定能够距曹操于千里之外!”

孙仁又道:“两位尊使,我东吴土地贫瘠,比不上蜀中天府之国,大米小麦等农物,实在不及西川,只是这番薯,却是东吴土生土长的,口感甚好,还请两位尊使尝尝。”

张松、孙乾二人这才发现桌上放了一样自己没有见过的菜品,经孙仁介绍之后,两人才知道此物名为番薯。

于是两人学着东吴众臣的吃法,将烤熟的番薯掰开,吃里面细嫩的肉,一入口,又甜又香,实在是人间美味。

孙乾赞叹道:“此物味道甚美,只怕在西川,根本就吃不上。”

孙仁道:“我东吴地处贫瘠,两位尊使送来这么多的礼物,我东吴实在无以为报,两位尊使,倒不如孤命人送刘皇叔几车番薯,以示友好?”

孙乾沉默不语,不置可否。

但张松却是性情乖张之人,心想我主刘备送你东吴的都是上好的礼物,可是呢东吴,却将地里面种的庄家用来回礼,实在是穷得太没有志气了吧?

于是张松道:“孙将军,主公在我二人出来前,特别嘱咐,不可收东吴的回礼,若我二人将两车番薯带回去,只怕会被主公责罚。”

孙仁莞尔一笑,哪里不知道张松、孙乾两人是嫌弃番薯作为礼物太过于低贱,可是这两个傻瓜哪里知道,番薯对于东吴来说,却是千金难买的宝物,正是因为有了番薯,东吴的经济才能够复苏,现在的东吴,其内部的实力,已经不亚于曹操。

既然使者们回绝了己方送番薯的意思,孙仁也不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