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耳却死在了卑鄙的冷箭之下,每一段杨林都讲得绘声绘色,就如同亲临那场大战一般,孙仁手中的剑虽然没有停下来,但是从她的表情来看,她已经听得很入迷了。

到了最后,杨林讲起那出著名的“木马计”,仁公主不由得“咦?”了一声,天底下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战术!

故事结束,孙仁停下了手中的剑,坐下来休息,而杨林也喝了一口茶。

仁公主闭上眼睛,仔细回味着刚才所听的故事,良久,才道:“真是匪夷所思,堂堂一国之后,竟会被他人的几句情话就拐走,而那位叫做阿喀琉斯的武将,自己虽然厉害,却不想命门竟在脚踝,还有,那架木制的马究竟有多高、多大,竟能容得下这么多的希腊军?”

杨林笑道:“公主殿下,自古以来,人的心总是最难以揣测的,而天下所有的战争、战术,皆出自于人心,正是因为人心难测,因此发生在历史里的事,有时就如同故事一般难以相信。”

孙仁诧异道:“你是说刚才的故事并非虚妄之言,而是真的?”

杨林道:“的确如此,正如历朝历代一样,女子总是祸乱的根源,这样的例子不是很多吗?”

仁公主叹了一口气,道:“帝王因为宠幸女子而亡国的先例数不胜数,夏桀之妹喜,商纣之妲己,幽王之褒姒,就连先汉的孝成皇帝,也留下了‘燕啄皇孙’的话柄。”

仁公主有感而发,杨林却趁势说道:“公主殿下,你虽身为女子,但却不必妄自菲薄!自古以来,男人们犯了错,史官们却喜好将罪推到女人头上,其实女人们本身是没有过错的,有错的是那些推卸罪责的男人们!”杨林的话,孙仁颇有感触,杨林便加重了语气,继续说道:“公主殿下,你乃天择之人,何苦为了史书上的歪扭之言而感慨?你应当将命运牢牢的拽在自己手中,不能让他人左右!”

孙仁愣了一下,道:“你……这是何意?”

杨林直截了当道:“公主殿下,不才听说曹操那边派使者来了?”

一句话,点中了孙仁心中最痛的地方,仁公主脸色骤变,道:“这些事情,与你何干?”

杨林知道自己已触怒了仁公主,却仍然说道:“公主殿下,请恕不才冒昧之罪,但不才一心一意只为公主着想,言语上稍有僭越之处,然柴桑民众口中所传,直言孙将军护短而不顾百姓死活,不才怕孙将军经不住压力。”

仁公主怒道:“这江东是姓孙的,不是那些贱民的!兄长是东吴之主,他没开口,谁敢将我嫁与曹操?”

孙仁心中最忌讳的话,杨林竟当面说出,见仁公主余怒难消,杨林便告退,他知道仁公主在今后的几天里大概是不会让自己来说书了。

杨林走后,仁公主愤愤不平,杨林所说的话久久在耳边回响,令仁公主心中不畅,但是即便如此,仁公主对杨林却没有怨恨之情,她所提携上来的这名郎官,虽言不中听,但的确是为自己着想。

与此同时,孙权正在书房接见张昭等一干老臣,自从郭嘉来到柴桑之后,柴桑乃至于整个江东的舆论一片混乱,民众皆传,曹操一片诚意,有心与东吴联盟,东吴只需牺牲一人,便可换取数十年的太平盛世,但吴侯孙权却只顾兄妹之情,弃东吴百姓于不顾,只怕曹操所派的使者会空手而回,届时恐怕曹操会率军来犯!

无人知晓这些谣言是如何传出来的,在孙权派人调查谣言的源头之时,这些谣言已然越传越远,且江东百姓,十有**都信以为真!

张昭等老臣见孙权,正是为了向孙权直谏,张昭道:“主公,自古民心不可违,我江东纵有千军万马,若无百姓支持,终会倾覆,现谣言越传越烈,若主公再无应对之策,只怕会激起民变!”

都尉虞翻道:“主公,曹操派手下的第一谋臣郭嘉亲来,可见对我东吴之看重,主公何不顺势而下,将仁公主嫁与曹操,以结两家秦晋之好,此对我东吴并不害处。”

五官中郎将薛综道:“主公,事态紧急,若主公真弗了曹操的意,只怕江东民心不稳,到时候曹操率军而进,我们失了民心,又如何去和曹操抗衡?”

几位老臣都是张昭找来的,他们都赞同将仁公主嫁与曹操,一来可以保全江东的民众,二来可以保全自己的官位。

张昭等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孙权不胜其烦。

孙权武将出身,性格刚毅,若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和曹操对阵,他还真不怯场,但是正如那句老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曹操若真让人煽动民意,那么孙权自认为一点办法也没有。

身为江东之主,孙权的确要顾及江东百姓的安危,但孙仁对自己的妹妹感情颇深,不能轻易割舍。

张昭见孙权不言,又道:“主公,国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公身为江东之主,当以百姓身家性命为重,个人亲情为轻,此是危机关头,切不可意气用事,稍有不慎,我江东将会万劫不复!”

张昭所言颇重,孙权虽恼他,却不会责怪于他。

随后几位老臣又开始你言我语,孙权用手按住太阳穴,闭目倾听。

当几位老臣将一切的利害关系都说清楚了之后,孙权才道:“汝等先行下去,与曹操联姻与否,容孤再考虑一下。”

几位老臣只好退下,难掩心中失落之情,但唯有张昭神情舒缓,众人询问,张昭道:“尔等难道听不出来,主公的态度已然改变了,以前是不容商榷,现在已经有了改观,老臣心中所盼的太平盛世,已然不远了!”

第十章精算

作为使者,郭嘉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虽说第一次面见孙权,双方不欢而散,不过郭嘉并没有放弃,仍然每日求见孙权的面,但是孙权却避而不见!

对方态度明显,随从劝郭嘉返程,之后的事让曹丞相来定夺,但是郭嘉不肯,依然执意留在柴桑城。

因为郭嘉坚信,自己此行一定会成功的,而他坚信的理由,正是那封送到曹操手上的、只歪歪扭扭的写着九个字的信函。

郭嘉相信,那位写信之人正是在柴桑城内,而这个人也会为他提供帮助。

无法面见孙权,郭嘉便每日拜访张昭等老臣,这些老臣都是赞同孙曹联姻的,张昭坦言让郭嘉放心,因为吴侯有些犹豫不决,只要耐心等待,他一定会同意孙曹联姻的。

在不见任何人之时,郭嘉便上街查探民情,发现吴地的民情已然有人操纵,总是倒向赞同孙曹联姻的方向,虽说如此的民情是自己喜闻乐见的,但是却令郭嘉产生了担忧。

究竟是什么人、以什么样的手段去操纵民情的,像这样的人,如果是敌人,那么将会是非常可怕的对手!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孔武有力的将军虽然不知道民心的重要,但是郭嘉这样的谋臣却深知道此中的道理,一人纵有百万雄师,失了民心,那他也占不了一城一地,换句话说,能控制民情之人,便是拥有帝王之才之人,这样的人身处东吴,实在令人不安。

一日,郭嘉回到驿馆的房间,却见桌上放着一张请帖。

郭嘉是曹操身边的红人,东吴仕官多有巴结他,在柴桑盘桓数日,每日都有官员邀请他去作客,不过郭嘉都一一回绝了,但这一张请帖却不大一样,因为请贴上写着的字正是郭嘉所熟悉的,与那封送到曹丞相手中的信上的字一模一样!

郭嘉此次来江东,很想要见见这位写信之人,因此便匆忙赶至请贴上所写的地方,请贴上让郭嘉一人前来,因为郭嘉没有带上随从。

这是一间十分简陋的酒肆,位于柴桑城的角落,和摘星楼之类的大酒楼比起来,这间酒肆显得十分寒碜,不过正是因为如此,这件酒肆十分安静。

邀请者显然是做了准备,已让其他的客人离开了,门口站着一名魁梧的汉子,郭嘉并不认识他。

汉子一见是郭嘉本人,并且郭嘉也没有带上随从,便让他入内,郭嘉进到酒肆里,见一人正伏在桌上写字。

此人写的正是由秦相李斯发明的小篆,字体工整,刚劲有力,郭嘉不由得叫了一声“好!”

那人回过头来,却是一张稚嫩的脸,郭嘉没有想到此人如此年轻。

那人道:“在下杨林,字天平,见过郭奉孝先生。”

言罢,杨林便将手中写好的字拿给郭嘉赏析,只见宣纸上写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郭嘉赞叹道:“好诗!诗好!字也好!”

对于杨林所写的诗、杨林的字,郭嘉的确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心中有种莫名的佩服。

杨林道:“郭先生,请坐。”

不仅是客人,就连酒肆中的酒保、酒肆的掌柜都被杨林请走了,酒肆外只有王宝一人守着,以求万无一失。

杨林为郭嘉倒酒,道:“郭先生,不才拙作,纯发自内心之情,但刚才那首诗却没有写完,还请郭先生续上一续。”

郭嘉笑道:“在下才疏学浅,刚才的那首诗,无论是意境、文笔,恐怕连曹丞相也会自叹不如,只有司马相如之作可与之媲美,你让在下续,岂不是让在下难堪?”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郭嘉找准时机,问道:“送到丞相手中的那封信是你写的?”

杨林道:“正是不才。”

郭嘉又问:“那为何字迹和刚才你所写的不大一样?那封信上的字甚是难看,如同三岁小孩子所写的一般。”

杨林笑道:“还请郭先生恕罪,那是不才故弄玄虚,送给丞相的那封信,其实是不才左手所写,字自然要难看一些。”

郭嘉也笑道:“早该猜到!”

郭嘉与杨林只简单交谈了数句话,就觉得和杨林志同道合,杨林和自己一样,虽生于乱世,却不甘心,想要以自己之力,改变这个乱世。

对于己方而言,如果能够招纳到像杨林这样的人才,那么比娶一百个东吴公主都要管用,这正是郭嘉亲来柴桑的最重要的原因。

郭嘉问道:“杨兄弟现在东吴身居何职?”

杨林惭愧道:“不敢当,官拜郎官。”

郭嘉道:“如此芝麻大的小官儿,怎能让杨兄弟一展抱负,不如和在下一起回许昌,曹丞相礼贤纳士,必能重用杨兄弟!”

杨林微笑,却不说话,只管喝酒,郭嘉也陪他喝。

喝过几杯之后,杨林才道:“早知道郭先生会如此说了,不过在这之前,请听不才说说如何?”

郭嘉道:“在下洗耳恭听。”

杨林娓娓说道:“不知郭先生是否知道,天底下有一种人,叫做精算师。”

郭嘉诧异道:“精算师?请恕在下孤陋寡闻,这精算师几个字,在下从未听说过,究竟这精算师是何种人,还请杨兄弟详细道来。”

杨林道:“精算者,精于算计者也!能言吉凶祸福,能知过去未来,能断人之生死,能断事之发展!”

郭嘉道:“那岂不是神算子鬼谷子之流?传言道鬼谷子有惊天彻地之能,只消掐指一算,便能知天下之事,孙膑、庞涓,乃至苏秦、张仪,皆出自他的门下,杨兄弟莫非也是鬼谷子的门人?”

杨林笑道:“鬼谷子何德何能,能称精算师?所谓精算师,并非是求神问卜、招摇撞骗之人,而是以天气、时辰、地势、人情、风土、自然等一切能够左右运势之物来算计,从而得出最精确的结论,大至改朝换代、战争之胜败,小至人的旦夕祸福,皆能够在精算师的手中算出,天下之事,无论巨细,皆逃不过精算师的掌握!”

郭嘉虽然颇为欣赏杨林,但杨林口气颇大,言语之中,连先贤也不放在眼里,因此沉声道:“精于算计之人,周之吕望,汉之张良,虽都是大智之人,但也不能说他们算无遗策。天下之大,哪能一人就将一切的运势算透,这精算师,普天之下,恐怕没有吧?”

杨林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郭嘉道:“难道说,杨兄弟就是那个能将天底下的一切都掌握在手里的精算师?”言语之中,颇有讥笑意味。

杨林道:“正是!”

郭嘉拂袖道:“笑话!”他没想到是自己看中的人才竟然是如此一位轻浮无礼、大言不惭之人,有些失望,欲起身离去。

杨林又道:“信与不信,郭先生自可决断,若郭先生不信,让不才算上一算如何?”

郭嘉忍住气,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你来精算精算,不知你是要测卦还是测字?”

杨林笑道:“那些故弄玄虚的玩意儿,不才不屑于去玩,既然郭先生让不才来算算,那么不才就直言,言语之中如有得罪之处,还请郭先生海涵。”

郭嘉不语,只是默默点头。

杨林上下打量郭嘉,随后又饮了一杯酒,才道:“郭先生此行,是奉了丞相之命,来到东吴,向孙将军求亲的,可是郭先生到柴桑来,只见过孙将军一面,听说还闹得不欢而散,从此以后,孙将军闭门不见,郭先生却并不着急,而是自信十足,是何原因?”

郭嘉道:“虽吴侯心有不甘,但为江东百姓计,孙曹联姻,有百利而无一害,吴侯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关系,仁公主即便是他最亲之人,只要假以时日,等吴侯想通了,自然会答应联姻的要求。”

杨林道:“不才送信给曹丞相,说遣一使便可得到东吴公主,但成功与否,却与不才无关,不才不会作为内应,也不会透露信息于郭先生,在如此情形下,郭先生却对此事依然有把握,是何解?”

郭嘉冷笑道:“什么何解?天下大势,顺者昌而逆者亡,为让东吴免于战乱,吴侯定会同意将妹妹嫁与曹丞相,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你还不懂?”

杨林笑道:“非也非也,自古以来,人心叵测,郭先生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实在虚无缥缈,郭先生之所以信心勃勃,乃是因为郭先生还有最后的手段!”

郭嘉颤声道:“什、什么最后的手段?你休要信口雌黄!”

对方语气稍转,杨林毅然道:“不才虽然学艺不精,但天下之事,又岂能逃过不才的两眼——郭先生,从一开始,你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东吴,实际上你已身患绝症,为了报答曹丞相的知遇之恩,才以残躯来到东吴,为的是给曹丞相一个发兵的理由!”

郭嘉手中的酒杯拿捏不稳,“当啷!”一声落在地上,这引起了门外守着的王宝的注意,不过他也只是看了一眼,随即又转过头去。

杨林微笑,郭嘉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良久,才吞吞吐吐道:“在下的病,没有任何人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郭嘉自小精通医理,但凡有恙,从不看大夫,皆是自己配药,但是此次却不一样,郭嘉深知自己大限将至,命不久矣,但却仍然想为曹操效力,因此隐瞒了自己的病情,随后只身来到东吴,正是为了以自己的性命来左右天下舆论的导向,无论曹操是否因此向东吴开战,己方已处于有利之地。

但是这一切,却被杨林一语道破,郭嘉当然震惊不已,对杨林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杨林并不自满,语气依然平缓,道:“事实上不才在写信给曹丞相之前,就已经知道郭先生身患重症了,而之后的种种,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可惜的是,像郭先生这样的经世之才,却要不久于人世,当真是相见恨晚。”

不知不觉间,郭嘉的眼眶湿润,道:“在下也有此意,杨兄弟,今生虽短,但能遇上你这样的精算师,在下也不枉此生了!”

两人不再说话,只管喝酒,喝了一坛又一坛,直到将酒肆里的酒都喝干净了,门口守着的王宝瞧着有趣,却不搅和。

酒喝完之后,杨林和郭嘉却都十分清醒,仿佛从未喝过酒一样。

杨林从怀中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小瓶,放于桌上,道:“郭先生,你的病在肝,最忌喝酒,但郭先生却和不才开怀痛饮,可见相交至诚,无半点欺骗,既然如此,就让不才送郭先生一程吧。”

郭嘉问道:“此是何物?”

杨林道:“但凡肝脏有病,最忌喝酒,因为酒中有一种物质,叫做酒精,这瓶中所装的,就是酒精。”

郭嘉道:“原来如此。”便收下小瓶,又道:“可惜的是,此生不能与杨兄弟共平天下,当真遗憾。”

杨林道:“郭先生请放心,不才总有一天会还郭先生一个太平盛世的!”

说罢,杨林起身,悄然离开了酒肆。

第十一章无奈

郭嘉之死,震惊了整个东吴。

发现郭嘉尸首的酒肆,立即被重重包围,但包括酒肆老板在内,却不知道这位丞相派来的特使究竟是怎么死的,老板只说,是一个陌生人包了场子,便打发所有人离开了,至于郭嘉是何时来、何时死的,却一问三不知。

而郭嘉的死因,在一日之后就被查出了,死于饮酒过度,这和众人的推算不谋而合,因为现场到处都是酒坛,酒肆里所有的酒都被喝光了!

可是郭嘉身为曹操的重臣,却为何会到柴桑城里如此偏僻的酒肆中喝酒,还喝了那么多酒,这些事,就不得而知了……

孙权得到的信息,大致只有这么多了,再往下追查已不可能,孙权万分焦急,但一时之间却找不出对策,只好厚待郭嘉的随从,并言明郭嘉之死,纯属意外,非他人刻意为之,孙权写了一封长信给曹操,让随从们带回许昌给曹丞相。

随从们带着郭嘉的尸首回许昌去了,东吴群臣战战兢兢,但是即便如此,众人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曹操早已得知了重臣的死讯,书信八百里加急而至——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然奉孝来吴求亲,却死于非命,望将军找出真凶,送至许昌,若不然,愿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送来的,分明是一封战书,而以郭嘉之死为由,便名正言顺了,此战无论战果如何,曹操实际上已立于不败之地。

朝臣们大惊失色,没想到兵祸来得这么突然,郭嘉死得蹊跷,曹操让人找到凶手,可是这凶手要到哪里去找?

一连三日,孙权召集朝臣,商议对策,有人提议让酒肆老板来顶罪,可是却被孙权否决了,一来这酒肆老板分明不知情,二来若顶罪之事让曹操知晓了,恐怕出兵的理由就更充足了。

孙权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此次事出突然,一时也无法商议出良策,孙权只好命人嘱咐周瑜都督,令他做好开战的准备。

由于郭嘉前往东吴是来求亲的,仁公主也颇为关心郭嘉之死,她很想知道兄长是如何决断的,便找来了诸葛瑾询问,不过诸葛瑾却没有带给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