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锦衣-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张璁就更别说了,本以为他是有些才干的,没想到他只顾着发展自己党羽,在朝中讲究独霸朝纲,除了最初的提议改制之外,丝毫没有另外有什么新意的建议,若不是看在他忠心耿耿遵从安排行政能力也颇强的份上,早就不再升他的职了。

还好张璁精通礼学,上疏让圣上下令,诏修《献皇帝实录》,倒也算稳定了张璁的位置。不过张璁刚立一功,却又干了一件十分狗血的事情,那便是修纂《大礼议集》和准备修纂的《明伦大典》。

这两本书说的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标注的人物严格的分成了两个部分。分界线是杨慎左顺门被打为中轴,再此之前的算是大礼议事件的功臣,因为那时候态势还不明了,敢于在那时候站出来跟杨廷和对着干的,就是意志坚定根正苗红的老铁。

而左顺门事件之后,皇帝彻底斗倒了杨廷和参与党羽,打死了大臣,并暴打杨慎还来了个二进宫,这让态势绝对性的偏向于圣上那边。所以在此之后站出来与杨廷和,多是趋炎附势意志薄弱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故而功劳就可以算作微乎其微了,有功劳也不过是给杨系残党“补刀”之功,不足以大肆宣扬。

朱厚熜刚开始还以为这本书是对大礼议事件的描述,来体现自己英明睿智,怎样带着臣子们跟傲慢无礼独揽大权的杨廷和斗争到底的励志故事。结果没想到这本书的主要宗旨却是宣扬张璁等人的英明睿智和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

至于皇帝的表现在此书中不是重点,虽然第三四卷有所提及,可有没有都不重要,笔墨着的也不是特别多。

朱厚熜真的很想把张璁叫来狠狠的打一顿,可想到昔日的大礼议之功也就没有这般做,再说不管是宣扬谁的,著书立传也算是对自己胜利的一种永久的纪念。于是乎,皇帝就不再关注张璁等人,任由张璁和昔日的战友桂萼斗个你死我活。

第一百零二章去考科举

朱厚熜看向站在殿下的戚景通,脑中早就过了千万言语和重重计谋,突然他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笑着问道:“陆炳的儿子,我记得叫陆寻对吧?现在应该挺高了吧,那时候我见他的时候还是个娃娃呢,陆炳又生孩子了没?”

“共有两子一女。”戚景通抱拳道,这个问题是在戚景通预料之外的,他也没想这么多,便如实回答了。朱厚熜听了依然笑容依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戚爱卿辛苦了,下去休息吧,今天中午吃的烤羊腿不错,我一会儿让御膳房再给你做一个,算是朕奖赏你的。你下去吧。”

戚景通行大礼后告退,快步朝着军营而去,心中开心万分,认为今天自己表现的不错。待戚景通走后,朱厚熜却把手中正在批阅奏折的笔狠狠的掼到了地上,自己到底比陆炳差到哪里了,自己一个孩子都生不出来,不求龙子就是生个公主也好啊,你看看人家陆炳,尼玛他竟然生了仨!

旁边的小太监不明所以,连忙劝道:“圣上息怒。”

朱厚熜狠狠的喘了两口气道:“没事儿,没事儿。”

—————————————————————————————————————

沈紫杉看着依然沉浸在悲痛当中,脸色有些苍白的陆炳说道:“最近你的动作不小啊,我能否问一下,是谁过世了,让你如此悲伤。”

“是万儿万。我要入京找杨一清报仇,若真是他杀了老爷子。那便是新仇加旧恨了。”陆炳直言不讳道,跟随沈家的两位高手郑明川和晁亡两人都见过万儿万,知道陆炳与万儿万的关系。陆炳并不想瞒着沈紫杉,这些年陆炳和沈家虽然是合作关系,但是平心而论沈紫杉待他不薄,所以陆炳也把她当做朋友。

“那我明白了,节哀顺变。”沈紫杉叹了口气说道,她早就听说万儿万救了陆炳。并为陆炳运气疗伤的事情,虽不知道万儿万替陆炳寻找杀害先帝的真凶,却也知道两人感情深厚情同父子。陆炳现在这般难受,更说明他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

陆炳突然侧头问向一旁沉默不语的梦雪晴道:“雪晴,你说我怎样才能重回京城的官场。”

“返回京城重新为官的方法太多了,问题是你想以什么姿态回去。”梦雪晴说道,随即看了看沈紫杉。继续说道:“总的来说有三种方法,一,以沈家代表的身份进京跟皇上详谈。现在财政吃紧,我听说今年就连皇宫例行维修置办水龙的钱都不足了,所以此刻你进京去代表沈家谈话,必然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对于紫杉妹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舒缓与皇上的紧张关系,沈家重掌大明经济命脉后,就不必有现在这么多的麻烦了。而你也能借机给皇帝结了难题,雪中送炭之下必定能够重登官位。再说之前咱们也分析了。朱厚熜对你还是有感情的。”

“姐姐说的有道理,这个方法我认为最不易让人怀疑。而且属于对一举多得的好事儿。”沈紫杉略一思忖后说道。

梦雪晴抿着嘴笑了笑说道:“我还没说完呢,你就说是最什么的,真不愧是生意人,说话嘴就是甜。不过正如紫杉妹妹所言,这方法的优点在于快捷,不会让人想太多你的目的。但是缺点也是有的,不瞒妹妹,从此陆郎你就被打上了沈家的烙印,皇上会认为你是沈家的人,即便是辞官后也与沈家关系密切。对于这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你若是皇上你会重用吗?”

陆炳点点头道:“有些道理,我想到一点,这连续两三年来有四五处起义动乱发生,你说我出钱组建一支勤王军,由知州孙晓上报上去,凭昔日交情和我这次礼物的铺垫,不管是朱厚熜还是百官,一定会给我个正规军的名号,就算不行也能算个勤王军吧,再不行团练总是没问题的。到时候我引兵平乱,立下战功重登官位,你看这个方法可好?”

“恩,和我想的差不多,这就姑且算作第二个方法吧,优点也是名正言顺,符合逻辑,不会让杨一清等人生疑。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朱厚熜虽然对你还有点旧情,但他生性本就多疑,先前他又对你那般,你就不怕他再玩一次飞鸟尽良弓藏,重演当年的事情?到时候战乱平复了,给你个闲官让你留在京城,还不得受尽窝囊气?手握重兵之人,虽然权力颇大,足以报仇雪恨,但是也同样容易被人栽赃陷害。”梦雪晴道。

沈紫杉点点头,略一停顿说道:“你直接去见嘉靖皇帝,说你想求个官不得了,然后表上一番忠心,想办法让他相信你。我感觉他虽然先前做得很过分,但是毕竟你们是从小长大的,感情有,更是奶兄弟,再说你也替他立下过汗马功劳,他念在先前定会给你个一官半职,然后咱用金钱铺路,外加慢慢熬资历攒人脉,这般也算是很快捷。”

“这倒也是个办法,只不过……”陆炳说道:“只不过如此一来,皇帝就会觉得我是个贪图权贵之人,反而会看低我,这般一来日后就不会对我太过重用。接触不到核心的权利,就根本无法撼动杨一清。”

梦雪晴说道:“非但如此,百官也会对陆郎敬而远之,重现当年窘境,没有党羽根本敌不过杨一清。当年为何陆郎你有杨廷和与皇帝的双重支持,百官都惧怕你,却不与你深入结交,只有一些王公贵族和你攀谈呢?当年你杀了不少贪官,天下无官不贪,所以旁人惧怕你这个原因是有的,但最主要的不是这个。我认为究其根源就在于你是得了圣眷是皇帝下中旨而发达的,文官你不是。武官也不是,只有那些世袭的王公贵族和你差不多。可是他们行事多是独立的很,很难结交党羽。而且他们所干的龌龊勾当你也看不上,纵然愿意与你结盟,你也不会,万一你看不过眼还不够跟他们结仇的呢。这就导致你势单力薄的结果,这次若再入京为官,一定要注意。”

“若这不是第三个方法,那重返官场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沈紫杉恍然大悟道:“考科举。”

“啊?!”陆炳大吃一惊道。看向梦雪晴,却见梦雪晴点了点头,这两个女子冰雪聪明,有时候倒也颇为心意相通。

“我去考科举?”陆炳顿了许久才惊愕道:“别闹了。”

“武举也行,但我建议你科举武举都考。”梦雪晴道:“有功名在身的话,你就文武都占了,不求皇帝的帮助。自己考官,一旦走入官场,就摆脱了圣眷的光环,不仅是皇上就是百官也能高看你一眼。先前咱们分析了,皇帝现如今看似统治朝野,实则已经无人可用。在这方面。你的优势得天独厚,皇帝若在新进的文武进士名单里看到你名字,可想而知是何等的激动,他虽小心眼但也是聪明人,会知道你是并不想依靠圣恩的提拔。但日后提拔你是必然的。所以虽然看似考文武双举是最慢的方法,但实则最为牢靠。优点最多,而且效果也最好。”

“我赞成姐姐的话,先考科举再考武举,武举的水分很大,大多都是在任武官和世袭官员的回炉重造,是为了重新进修拔高用的,并不适合出入官场。”沈紫杉说道。

陆炳陷入了深思之中,片刻后下定决心答道:“好,就这么办。”

“行了,你的事儿说完了,就该说我的事儿了。陆炳,我此次前来是有大事儿找你,一直就没找到机会跟你说。”沈紫杉道,陆炳答道:“你说。”

“我需要用一下长岛。”沈紫杉道。

这长岛乃是在登州府北方的一海上大岛,岛屿面积很大,整体呈长条形,故而被称作长岛。

陆炳对长岛比较了解,因为渔民们出远海打渔的时候,经常在长岛停靠休息,若是天色晚了就在长岛住下,第二天早上再回来。于是乎,在陆炳修建渔场的时候,也派人在长岛的南侧较为是和的凹形处修造了一个简易的码头和几间草屋,供渔民上岸休息,这也算渔民口中所说的陆老爷的一大善举之一。

陆炳问道:“你要长岛干啥,长岛是咱大明的领土,又不是我的,你跟我说作甚?不过登州离着长岛近一些,你若需要什么帮助,直接找我就行,出人出力我都会支持的。”

沈紫杉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不过长岛自从海禁令后,准确的说是永乐年间以后,就没怎么使用过。所以可谓是一块无主之地,也就是你现在给渔民暂歇避风避浪所用。我不光是现在需要你的码头渔场对我进行帮助,以后的管理也需要你的帮助,总之长岛我是一定要借过来的,咱们的关系我也不说什么客套话了。我要做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大约需要半年之久,所以少麻烦不了你。”

“你到底要干什么,不会是建造自己的城市,然后宣布独立吧,那我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啊,纵然大明愧对你沈家,但分裂的事情我陆某是万万干不来的。”陆炳玩笑道,长岛屁大点地儿,要是独立了,都不用派兵攻打,只要切断运输途径,少了外界物资运输,这岛即会不战而败了。

“当然不是了,我们是生意人,又不是野心家,你放心好了。至于要做什么,天机不可泄露,到时你就知道了,利润也少不了你陆炳的。”沈紫杉道。

陆炳见事情有了些眉目,做事更有方向,脸上的阴霾也消退不少,万老爷子大仇不日便会得以雪恨,于是便带了一丝笑容道:“那我又该有钱赚了,啧啧。我信你,总之我现在要用功去读书了,回头相关事宜你找雪晴商量吧,具体施工之类的,让许洋配合你就好。”

—————————————————————————————————————

陆炳开始了苦读的日子,不论是科举还是武举,陆炳都需要读书。科举的规定范围大致在于四书五经之中,按照程朱理学的思想去剖析,让陆炳颇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就好比在小学写主题思想中心思想一般,本文告诉我们……此处省略一万字梦雪晴以前和不少才子吟诗作对,其中要去赶考的儒生和已经是举人亦或是进士的不在少数,对科举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梦雪晴告诉陆炳,科举远非是把程朱理学的注解生搬硬套这么简单。经过这么长久以来的科举考试,为了不把题目出重,已经把句子弄得支离破碎以增加难度。

比如现在题目已经不是把四书五经拆开让你答上下句那么简单,甚至揉碎了弄得词不达意的让你来对,前文在后后文在前,或者只给你开头一个字和中间一个字让你写,不光答题要这么做,就是写文章也要这样,否则就落了俗套,有时候贡生连自己的写的东西都看不懂,总之可谓是变态至极。

最后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的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在规定的写法下规定的题材中,还得别出心裁颇有文采,这让经历过应试教育的陆炳都有些吃不消,大喊着这尼玛是反人类啊。

第一百零三章详述文武举掌抡狂小儿

悲催的科举预备战一开始,就难以停止下来,就好似这滚滚红尘无法停止无法阻拦一般,不管你在与不在,他都运行着。而科举也是如此,会试的日子在不断逼近。

陆炳辛苦归辛苦,喊归喊,陆炳还是决定好好读书,他选择了科举作为入官的前提。除了沈紫杉所说的武举只是回炉重造的再提高,少有人直接通过武举提拔,科举才是正道可以有同届门生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陆炳不想再被人看成只知道舞刀弄枪的武夫,更何况一旦皇帝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一定不会脑残到让自己去当文官。武官是跑不了的,有科举的功名在身岂不是一大阅历?

武官有文采,本就很吃香,总比那些大老粗能做的职位多。一旦当上了武官,在进行武举,那便是等同于在职研究生,有了武举靠前的名次最好使武状元,那深造就完成了。这也为日后升官奠定了基础,谁也不能再说自己是靠着皇帝的圣眷而起的了。

说起武举,陆炳同样有些郁闷,一点也不必科举轻松。首先武举要先考策略,这个排兵打仗陆炳现在已经是熟练的很,经验上也颇为丰富。

先不说理论上,作为陆炳较为熟稔的带兵实战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有很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起来虽然俗套但这是先行条件,粮草放在哪里,几时运输都有讲究,早一点晚一点都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成败。过早了会牵扯天气原因发霉之类的,过晚了就会断粮引起军心动荡引发兵变和败局。

其次是军心问题。如何收拢军心,保持高昂的斗志,这都是主帅需要考虑的事情。若是说战斗是考研主将的本领,那么大策略则是考研主帅的作为。一个大策略必须计中有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决胜千里的境界。

纵然兵马钱粮计策谋略全部准备好了,但人的思维毕竟有限。百密一疏,手下还得有为你补充漏洞的谋士。计划是一部分,实施又是一部分,想要按照计划进行达到完美的效果,那还得有适合的将才才行。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是这个道理,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万一带兵的将选错了,前面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无用功了。

作为统帅要考虑方方面面,着实不是常人所能及的。那么不做帅,退而求其次做个将总是简单的吧?是不是只要听从主帅的安排,按部就班的去做事就可以了?当然不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大策略是主帅定好的。但将军也需要灵活掌握,再灵活运用所学兵法与实际结合,最后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总之做将也死板不得,在既不破坏大策略,冒着违抗军令被杀头的危险之下。还要进行变化,做到最小的伤亡和绝对的胜利。这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陆炳对这些驾轻就熟,毕竟跟着戚景通粗略学习过带兵打仗,而戚景通又是一名良将,再加上有俞大猷汤克宽这些熟读兵法的年轻人时常与陆炳交流,他自然会的就多了,最主要的当然是实践所积累的经验。

嘉靖朝以来,除了常年动荡的苗疆广西,以及从未彻底评定过的西北边疆时不时的发生过零丁小战,当属国内的农民起义最为火热。不过好多人都快要忘记了,陆炳当年相助琉球,出征东瀛的壮举,这些战役不比国内几场漂亮的胜仗逊色,只不过是因为当年陆炳的原因现在禁止被国人提起罢了。

陆炳有了这般经历,自然能成为一个好将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后,实际上以及高于了武举的策论,只不过说起武举策论陆炳还是会发愁,因为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以及各种兵法理论,都需要陆炳严格考究用词准确才能得到较好的评价。故而陆炳有时候读四书读累了,就看看兵法,以求放松顺便换个脑子充电。

读书让陆炳少了一丝戾气,他发现其实很多理论知识变通一下,用于做人处事上也很好使,这让陆炳做人更加圆滑起来,也奠定了日后他在官场上如闲庭信步游刃有余的一个基础。

至于科举的准备,虽说四书五经已经翻烂了,但读这些书让陆炳提起了广读史书的兴趣。陆炳对史书之所以很感兴趣,那是因为他发现,任何现在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历史的重演,陆炳在史书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杨廷和,更看到了无数个朱厚熜的存在,这让他更加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该如何去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陆炳伸了伸懒腰,放下了手中书卷,从座上坐了起来,迈步来到了段清风所在的偏院当中。

在闭关读书的这段时间,陆寻和陆绎一直在跟段清风学习剑法。武当剑法集天下之大成,颇有大家风范,攻受兼备,比起夺命十三刀更适合普通人联系。陆炳深知夺命十三刀的危害,虽然这套刀法威力无穷,可是毕竟是个伤人虐体之术,现在孩子心性未稳,若是教他们这套刀法,别说梦雪晴和小蕊不会愿意,就连陆炳自己也不愿意。

武当剑法讲究心剑合一,练剑就是修心,必须专心致志。所以当陆炳悄声走入偏院的时候,并未有人起身招呼他。但见三人正在盘膝打坐,说是三人实则只有两人。因为陆寻根本没有好好练习,反倒是在旁边逗弄一只虫子,倒不是他不跟陆炳打招呼,而是玩的心无旁骛,根本没注意到陆炳的到来罢了。

段清风虽然闭目养神,但凭他的功力而耳力,肯定是知道陆寻在玩耍,但他并没有管教,陆炳抱着肩膀看着段清风,心中也不知段清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过了片刻段清风睁开了眼睛。对陆寻说道:“此乃我第三次纠正你,不是我要求过高。不给人机会,而是你心性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