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锦衣-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家的火铳射程远、威力大,而且最主要的是因为连发火铳的出现,以及火药配比包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射速,解决了装添麻烦的问题,形成了火力压制的全新概念。连发火铳一次六发,打出去就相当六个人在射击,这本是为了弥补陆炳手下士兵数量不足,提高整体战斗力的举动,现在却成了战场上的必须。也就是五十步之内,只要士兵训练得当连番射击,保准能把敌人射称马蜂窝,绝世高手除外,就是铁打的汉子也扛不住这样的攻击。若是制作特别精良的火铳,还可以达到八十步的精准射程,比如空骑兵所用的就是,但造价太高,难以让全军配备。

而长火铳就不行了,没了强大的火力覆盖,可人们发现这种长火铳的精准射程已经可以达到一百步,而有效射程足以达到二百步。也就是说在二百步之内,都可以成“集团打击”进行火力压制,而敌人在这个距离基本是够不到自己的。只要训练得当,一百步之内简直是指哪儿打哪儿。故此所采用的火药和火铳内部构造和短火铳大不相同,利用了陆炳一直想研发但是难以做到,现在终于实现的膛线技术,采取的是精钢螺旋拉制法。

陆家军全员上下都进行精准射击训练,耗费自然是巨大的,但是效果也是明显的。本来残明的军队所用的火器就射程略差,现如今即便没有火炮的火力覆盖地面打击。两军对垒层层推进之下也高低立下了。残明还没开枪,陆家军就先开枪了,二百步之内反正士兵层层叠叠。只要弹丸能打过去就能击中人,一百步以内几乎是枪枪能放倒一个残明士兵,而残明士兵打出去的子弹却根本近不了陆家军的身。

待到再近一些的时候,人家的连发火铳也同样能发挥威力,而且威力更甚于残明的军队。这还是说在两方互相排队走向对方射击的时候,若是在壕沟中隔着老远对战,那效果更明显。故此陆家的远程火铳令残明士兵心惊胆战。纵然残明的士兵现在训练的再好,看到身边的人不断地倒下,到底还是有士兵忍不住发狂。还未到有效射程就开了枪,残明的实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在各种各样的优势下,陆家军无往而不利。残明大军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而接下来第二关的宜昌。第三关的龙池山。第四关贺家坪,第五关长岭都是几个时辰就破了防守。几乎两三天就能到下一关所在,简直比商人行商都要快。残明军队放弃地势较为平缓易于进攻的第六关,榔坪镇,集聚兵力做死守在第七关野三关。并在野三关摆出再也不退,退之国家危机,决一死战的架势。但对此,陆家军全员上下表示嗤之以鼻。根本能不在意残明所谓的态度。若是态度决定一切,那要军饷粮草武器做什么用。平日里还训练什么体能和阵法,直接全都练习态度去得了。

战争的消息传回国内,国民大喜,新国处处张灯结彩奔走相告,作为新国人他们是自豪的,是幸福的,有一个仁义的君主,宽松的国治,严格公平的法律,越来越尽职尽责的官员,还有让腰杆子挺的笔直的国之军队。有了这样的军队,遇到番人也可自豪的说一声,我是新国人,出去经商的腰杆子更是强硬了。毕竟陆家军的名声四夷皆知,威慑四方,而皇帝陆炳爱民如子,敢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

同样消息也传到了残明那里,只不过民间只是风言风语,但陈洪巧妙地把风言风语转换成了正能量,举国上下形成一股悲愤之意,反贼得势天不助我而助贼。民间时常有各种各样的激情演讲,让人们热血沸腾,哀兵必胜,不少人都自愿从军报效祖国。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朱厚熜自从进入巴蜀以来的确做得不错,也颇得民心,而最主要的是巴蜀一直是明朝所在,并未被陆家染指,自由之风尚未形成,故此忠君爱国报效明王朝的思想还是行的通的。

而残明朝廷之中则有人开始唉声叹气了,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自艾自怨,而是真的为朝廷的命运前途担忧。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不久之后,陆家军就要打到巴蜀明政权的京都成都来了,到那时只怕曾经的命运会再一次重演,而到时候又能往哪里逃呢?

有人建议调回俞大猷部助阵,但朱厚熜都没听旁人建议就给回绝了。他明白其实西凉兵马蠢蠢欲动,而夏大德现在化名吐洪伊乌梁海,其实虽为一国之君但他也有难处。按兵不动是现在最好的选择,因为夏大德本意上是想把巴蜀给陆炳的,让他陆炳完成新国的大一统,继承大明的一切,毕竟陆炳把西凉让给了夏大德,这才有了夏大德这一届莽夫的今天。

至于日后,兄弟二人若想合力打下鞑靼或者开辟新的地方,再怎么分那就没有心理负担了。在朱厚熜看来,陆炳和夏大德都是奇葩,虽然残明不承认他们的政权,但他们毕竟已经君临天下,不论名还是实都是皇帝,身为皇帝者竟然如此意气用事,讲什么哥们义气,这真是可笑。但就是这种可笑,反倒是要了大明的命,这反倒成了更大的笑话。两个人用兵出奇,正主合,奇取胜,他们真是另辟蹊径的成功典范。

不过夏大德的难处在于国家虽为皇帝的家天下,却也不能光为一人考虑。这般做法兄弟义气是足够了,但国家却受损了。西凉陈兵与巴蜀边境所需军费很高,这些谁来负担,就为了帝王的义气就要附加于民?只怕民众也会不答应的,而西凉这几年发展的很好,已经成了东西方的枢纽国家,说明西凉的大臣也很聪明尽责。夏大德这般做只怕朝中的意见也小不了,如此一来俞大猷就更不能撤了,只怕这是压垮夏大德撑住压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撤尚且还可以让夏大德借机只做陈兵状,用以牵扯大明的兵力,就等于帮助了陆炳。可是一旦撤了,巴蜀势必如同一块肥肉一般诱惑着西凉,西凉这头饿狼到时候肯定眼馋,不啃一口都难。别说夏大德会心痒难耐,就算西凉的大臣将领们也会擅作主张,主动进攻大明的。到时候,出了兵见了血,再不要这里白手送给新国,夏大德纵然有此意,但满族也会造反不应。虽然他们兄弟之间可能会因为土地反目,但最终却会令大明双线受敌,加速灭亡,这是朱厚熜所不想看到的。

第一百三十章卧薪尝胆朱厚熜

其实朱厚熜的猜想十分正确,夏大德的确面临着大臣甚至国民的反对,现在作为君王的威仪压下了一切反对的意见,能坚持多久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夏大德也不希望俞大猷撤军,俞大猷不撤,就有理由继续陈兵牵制,作为最初说好的约定,所消耗的还少些。但若是真的撤了,就没理由放着巴蜀此地让新国夺取了,摆着胜利不取不合情理,到时候定会难以违背众意,势必要入侵巴蜀。一旦入侵就要打仗,就会消耗大量的军资,虽然以战养战足以补充,但那样巴蜀就会被打烂生灵涂炭。另外,一旦打仗就会死人,死了人就更不能拱手把这块土地相让了,那样无法安抚属下之心。夏大德与陆炳有义气,所以当年陆炳可以把西凉让给夏大德,可现在是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什么义气可言。故此夏大德只盼着朱厚熜不会出昏招,撤走俞大猷,让这个僵局继续僵持下去。跟新国的战争夏大德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也没有信心打败新国。他知道陆炳的本事,也知道陆炳的民族主义,一旦开战陆炳绝对不会对自己手下的异族士兵有一丝怜悯之心,而冷血下来的陆炳是可怕的。不管是出于利益还是义气,夏大德都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万幸,朱厚熜倒是精明的很,也看破了这一切并未撤走俞大猷。朱厚熜倒是想的坦然,在两个势力强盛的国家的夹缝中求生不易,如果真的有一天,成都被攻破了。朱厚熜倒也不想跑了,一死了之算了,但也决不能让他们兄弟二人好过。到那一日,朱厚熜定会让人放弃对西凉的抵抗,甚至引西凉大军入川。至于川人会不会受苦那就不是他能顾忌到的了。现在的仁政只不过为了天下和些许心理安慰,到绝非是朱厚熜视天下为己任,爱民如子所致,也就是说朱厚熜本性难移。到时候,一死百了无牵无挂爱怎么样怎么样吧。那时节,新国西凉两军争夺。为了土地为了国家利益,两方必定能大打出手,兄弟因此反目,蛮族凶狠新国强悍,定能拼个两败俱伤血流成河。这可谓是朱厚熜最后的阴招狠招了。但是,现在还不到那一步,谁能取得胜利还是个未知数,朱厚熜的绝招还没用出来,他学会了隐忍和隐藏实力,就为了最后的反扑。朱厚熜拒绝了从西侧调兵,支援东侧的建议,然后说朕要思索一番后。就退了朝。众人皆以为朱厚熜是忧心忡忡,需要好好冷静一下,面对这样的败局。一败再败任何人都无法淡定下来。可是,他们想错了。进了内堂之中,当着陈洪的面朱厚熜终于肆无忌惮的笑了起来,随即边坏笑着边说道:“陆炳的探子无处不在,大臣是否变节谁也不知道,陈洪。朕演的好辛苦啊。”“但是依臣愚见,圣上却以此为乐啊。”陈洪很合事宜的分析道。朱厚熜点点头:“还是你了解朕,朕自小顽劣。若没有朕也没有陆炳后来的逃走,更么有现在的出息,可是朕的顽劣把他一步步弄到今天的。嘿嘿,所以朕最喜欢骗人耍人,如今竟然耍起了这群成天四书五经满腹经纶的大臣,各个才高八斗之人不还是被朕和你给联手骗了?所以说他们有有用的时候,但有时候也不过是读死书的书呆子,金玉其表败絮其内罢了。”“皇上圣明,臣可未出什么力,都是圣上指导有方。”陈洪道,朱厚熜摆摆手:“你也会拍马屁了,或者说一直很在行溜须拍马。好了,咱们君臣二人也就不说这些虚的了,大鱼上钩了,破绽也出来了,咱们也该收网了。”“臣还是觉得圣上用空城计太过冒险,而且圣上御驾亲征更是危险的很,臣不放心,也怕压不住这里的局势。”陈洪说道。朱厚熜笑道:“当年天下大乱,你陈洪都能压住,还害怕这个小小的成都府吗?富贵险中求,朕这一年多的时间可没懈了努力,熟读兵法带兵练兵勤俭治国刀马功夫也有长进,对那些机关技巧更是演练熟练,纵然有高手来袭虽不能敌却也可保命。当年我就一直没用上,今天终于可以用了。朕带兵走以后,你把圣旨颁布出去,就称不上朝了,十天,十天就能有捷报传来,民心大振,让他们看看朕的威风。”“陛下,咱们的判定不会出错吧?”陈洪略显忧虑的说道。朱厚熜笑道:“肯定没错,从广西降兵以及许洋主力火力的推断,陆家的实力全部压在了东边,准备从东路攻入咱们大明。这应该是没错的,先前咱们也在朝堂上分析过了,现如今新国实力一定不均衡,难以供应所有兵士,所以一方之强其他方面势必薄弱。放广西降兵攻入乌斯藏,然后让他们纠缠去,咱们先前的救助不光是仁至义尽,更是诱导广西降兵有攻占乌斯藏的*,想合围咱们?哼,做梦!看这意思,陆炳想让广西兵马进入乌斯藏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儿,这正和咱们的心意,反将他一军,随即咱们率大军进入云贵,干掉那两万精锐人马。随即进入,新国南方,北伐陆炳。就算不成,也能霍乱他们。”朱厚熜想的没错,但造化弄人,他们没想到这不过是陆寻和崔凌的计谋,却导致了朱厚熜的误判。同时新国此时也在做着排兵布阵,和朱厚熜反倒是不谋而合了。一场大战,正在上天的作弄下隐隐到来,突入而来,如同洪波下的暗流一般,凶险异常,却在表面丝毫没有察觉,两方都下了极大的功夫隐瞒消息偷梁换柱。朱厚熜继续说道:“你稳住都城,俞大猷负责看守西凉士兵,现在他们还算得上克制,一旦打起来咱们就难以抵挡了。夏大德能压得住多久不好说。所以必须尽早扩大战果,起码要搅乱陆炳的政权。进入云贵后我会入侵南方,到时候狼烟四起定有人会趁火打劫。只要民间一乱陆炳自然要腾出手来治理,那时节就给了咱们喘息的余地。当然,戚景通也不会白白挨打的。陆炳这次的亏吃大了,戚景通会让他们知道厉害的,最好能要了许洋的命,那才有震撼效果呢。咱们这一招走的险,这个局布的也大,局越大漏洞差池也越多。稍微有一点出现问题就会震动全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一定要谨慎行事。陈洪,朕并非不信任你,只不过此事实在冒险。所以我才在前些时日才告诉你的。”“臣陈洪深感我主圣明,不得不由衷赞叹,这一手玩的高明。”陈洪说道,朱厚熜笑了道:“朕可是第一个告诉你,戚景通和俞大猷都不知道朕的安排,你可一定要把后方给朕稳定住啊,拜托了。”朱厚熜说罢站起身来,深鞠一躬。陈洪连忙跪拜说:“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辜负皇上的圣恩。”朱厚熜点点头道:“事不宜迟,朕这就准备一番。今天晚上夜色一浓,朕就披挂出城,不破楼兰终不还。”朱厚熜的确没吹嘘,这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确发展了很多,也操劳了许多,同时却也在练就一支属于他的“百炼精兵”而且藏兵与民间。为了这一天。这场用他的才智所布下的大局,朱厚熜憋了好久。先前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这个计谋的顺利实施,不可不谓是计谋深远高瞻远瞩。同时又有那么一点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意思。是夜,一支百余人的轻骑兵奉皇命出了成都,成都守将虽然关闭了城门,但见皇帝圣旨在上不敢阻拦。出了成都府,大约行了十多里路,百户下令停下了队伍。随即士兵分开,一人从队列中走了出来,百户迎了上去,开始替那人换上新的铠甲。那人新换上的铠甲是一款金龙甲,十分华丽,彰显无比气度。旁边一名百户说道:“圣上,成都已出,咱们接下来去哪里?”原来此人正是朱厚熜,他乔装改扮混迹于队列之中,瞒天过海神不知鬼不觉。朱厚熜已经把巴蜀地貌了然于心,指了个方位众人就奔了出去。其实不少大臣都对朱厚熜先前所制定的军事布防有所怀疑,因为朱厚熜虽然在边境留了重兵,并且在成都府这个现如今的大明京城也留下了许多维稳的兵力。可是在各地,尤其是成都西南部留下了过盛的兵力。若是这些兵派往防御前线,那作用岂不是更大?留在相安无事的地方有个鸟用,有不少都说朱厚熜排兵不均,冗兵过盛,希望圣上三思后改变,但朱厚熜却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这样的布局,实在是城府极深看得长远。朱厚熜早就想到陆炳会拿下广西和云贵,解决不稳定因素,并且对自己进行合围的态势,这是陆炳最喜欢玩的招数。但他未想到战争来的这么快,而战争的开始竟然是在云南和乌斯藏交界处,由一场莫名其妙的摩擦开始的。万幸朱厚熜准备好了这一切,他也庆幸自己提早准备的英明决定。朱厚熜以为那场摩擦本就是陆炳搞出来的计谋,只不过他又不敢相信,如果是陆炳的计谋是否是操之过急了呢。按说所有的形式都是对他有利的,为什么他会这么着急,不把云贵和广西全部吃稳后再做进攻,同样那样就给了自己更多的喘息时间,不过现在也好,对朱厚熜来说并无二异。没错,陆炳细化出其不意,但是那是在局势不利的时候,不破不立,可是现在局势有利于陆炳,为什么他还会出这样的招数。朱厚熜想不出个所以然,但他却认为自己的计谋天衣无缝。如果单从残明所获得情报而来,或者是说朱厚熜的排兵布阵上,他的确不可不谓是高明,但他正应和了一句话“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朱厚熜估计是做到的坏事儿太多了,故此天要亡他吧。此时朱厚熜为什么滞留大量兵力散落在巴蜀西南的目的就显现了出来,他为了掩人耳目,主要是防止陆炳的探子知道,所以才做了这样的散兵计谋。朱厚熜着实被陆炳的探子们给吓坏了,吃够了他们的亏,即便是陈洪也难以抵挡无孔不入的新国锦衣卫。朱厚熜时常出去巡游,实际上就是偷偷的练兵和做实战演习,陈洪配合封锁消息,虽然陈洪不明白这是干什么,为什么要戒严和审查,但他的确做到了保密,陆家至今也未发现。朱厚熜通过各个地方零散的兵力,这个地方多出来一千人,那个地方多出来五百人,这样足足凑了四万余人的兵力,甚至藏兵于民,一两百人的小武装也不放过,都是练出来的好兵,更会时不时的封锁消息布置周边来个大规模军事合演,如此这般要着实说是用心良苦了。朱厚熜料定陆家定会拿下云南之后,朱厚熜就从相邻的西南地区排布,这样更方便收拢兵力,动静也就越小。即便有消息传到成都,也只是军报,会被现如今知道内情了的陈洪拦下来,大臣们丝毫不会察觉,待到发现的时候已经可以无所顾虑了。既然陆炳想让朱厚熜从云南这边吃亏,也作为进攻大明的一个突破点,那朱厚熜就要将计就计,反将一军,从这里让陆炳吃个大亏!一切在继续,朱厚熜锦衣夜行,带着诸人不断前行,不断发出命令收拢各地兵力,最终统领所有兵马来到邵通附近,马嘶人吼气势昂扬,准备对云南贵州发动攻击。这是大明至关重要的一战,就让这一战名垂青史吧!在朱厚熜看来,这一战定能宣泄他心头的怒火,杀敌破虏,还我河山!

第一百三十一章轻敌

且不论朱厚熜那方如何行事,单说戚景通和许洋的交战之事,残明新国两方在野三关对垒。戚景通打出誓死不退一步的旗号,全军上下万众一心,而手下士兵也退够了,受够了屈辱,一直被陆家军压着打。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复国的义士,而陆家军则不过是造反成功得志的小人。如今小人竟然靠着犀利的武器,打的朝廷义士节节败退,有一种天不助我反助贼的悲愤感。如今终于不用再退了,大家都为戚景通的决定感到高兴,汉民族的气节被激发了出来,宁肯战死沙场也绝不像反贼让一步。众人明知可能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明知道这场战斗中可能会有很多人死去,甚至每个人都在劫难逃全军覆没皆有可能,但没有人退缩,即便害怕,即便紧张,但他们依然视死如归。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之情在军中蔓延开来。这就是陆炳经常所说的汉魂,这种汉魂是成年累月的教育和环境所影响的,深入骨髓难以抹去,不死不休十分强大。纵然没有高强的战斗力,纵然没有强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